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在柏林》教案

合集下载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柏林》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柏林》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柏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并能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使用。

- 理解小说《《在柏林》的主要内容,了解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形象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战争的反思,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民生活的破坏。

-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理解作者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特别是“以小见大”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标题《在柏林》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

- 理解小说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将战争的残酷性深刻地展现给读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有关战争题材的课文或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简要介绍《在柏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词、短语,并借助字典或注释理解其含义。

2.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圈划批注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老兵、老妇人和两个小姑娘的形象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形象是如何体现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和对人民的同情的?四、深入探究,理解主题和表现手法1. 引导学生比较原小说与改后的内容,体会小说设置悬念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 分析小说的标题《《在柏林》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以小见大”在《《在柏林》中的具体应用?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五、拓展延伸,反思战争1. 分享一些与战争相关的资料或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民生活的破坏。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在柏林》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14课课文。

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奥莱尔避开了枪林弹雨的正面战场,从一列行驶的火车上选取了一个小场景,刻画了老兵一家遭受战争摧残的悲惨生活,以小见大揭示了战争带给人们无尽的伤害。

文章篇幅极短,却包含丰富的内涵,引人深思。

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深厚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2、学会运用阅读小说的方法,领会微型小说结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微型小说“以小见大”“侧面烘托”以及“留白”的特点,小说构思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过去,导入新课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战争主题的微型小说——齐读课题《在柏林》,猜一猜如果只看课题结合战争主题,可能会些什么?(根据回答板书:战场、战斗、战士)在阅读课文前先回忆一下读小说时,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板书: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人物),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女作家奥莱尔的这篇不足400字的微型小说,看看她是怎么描写战争这一主题的?二、明确目标,自读课文师:打开课本62页,读阅读提示1、阅读提示,圈出要求A:怎样表现战争这一主题?B结局怎样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的可怕”(PPT)围绕导学中的问题完成学习单(PPT)2、围绕问题,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以往战争主题作品在柏林环境战场上情节战斗场面人物参战战士三、深入文本,品味表达抓环境,体会与众不同。

孩子们找出两处环境描写的句子,(PPT 展示)A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师:这个环境描写你有什么疑惑没有?这一处环境描写作用?板书:铺垫)B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抓关键字“静”理解句子意思抓情节,体会与众不同。

师:能用简短的语言概况课文情节(内容)教师梳理情节(PPT)引导理解:以往战争主题正面描写战斗场面,本文通过老兵的叙述侧面烘托(板书:侧面烘托)师:受到战争伤害的只有老兵一家吗?从哪儿看出?引导写法:以小见大(板书)抓人物,体会与众不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会写“柏、数”等11个字,会写“柏林、车厢”等18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3. 通过品读文中描写老妇人、老兵的语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小说设置悬念、结局留白的表达效果。

4. 激发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之情,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普通人。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说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设置悬念、结局留白的表达效果。

-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战争对人们心灵造成的巨大创伤。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体会战争的残酷。

例如,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精读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深刻的段落进行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2. 问题引导法-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在分析老妇人的形象时,提问“老妇人的奇怪举动有哪些?这些举动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促使学生深入文本探究。

3. 小组讨论法- 针对一些有争议或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对于小说结局留白部分,让小组讨论“老兵一家的命运会是怎样的?这样的结局有什么好处?”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如在讲解战争背景时,播放一段有关二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遭遇。

5. 比较阅读法- 将《在柏林》与其他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加深对本文艺术特色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二战时期的一些图片,包括被轰炸后的城市废墟、流离失所的百姓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会回答“战争很残酷”“百姓很可怜”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在柏林》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在柏林》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在柏林》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感受战争的氛围。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写作训练1.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相关战争题材的课外阅读。

2.学生自主阅读,分享阅读感受。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的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写作训练1.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战争对人们生活影响的作文。

2.阅读相关战争题材的课外书籍,分享阅读感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在柏林》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在柏林》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在柏
林》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在柏林》课文原文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

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美国的奥莱尔,译者杨棣。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在柏林》教案
第1 页共11 页。

2024年六年级《在柏林》教案(精选

2024年六年级《在柏林》教案(精选

2024年六年级《在柏林》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战争与和平》中的《在柏林》,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习课文中描述战争景象的词语和句子,以及通过课文了解战争与和平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战争中人们的生活状态,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卡片、课后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战争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战争对人类的危害,引入本课。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3.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解释词语用法,并进行举例说明。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描述战争景象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理解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册中的典型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在柏林》2. 主要内容:生字、新词战争景象描述战争与和平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2. 答案:(1)战争使人们生活陷入困境,失去亲人、家园,心灵受到严重创伤。

(2)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在柏林》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在柏林》课文原文及教案
预设:学生就初步印象来谈,不要求详细、深入,可从篇幅、结尾或读后的感觉来谈。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读课前导语,了解相关背景。(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二战中的柏林1940年至1942年,柏林还是比较繁华的都市,偶尔会遭到零星轰炸。这归功于德国空军提供的保护伞。1942年后期至1944年,由于东线战场的恶化,大量的防空部队和战斗机联队被调到前线。加上盟军的空袭力度逐渐加大和丘吉尔的轰炸德国的大中城市打击民众士气的政策,柏林市民的正常生活逐渐被打乱直至崩溃。1945年,苏联军队攻陷柏林。
3.教师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一)分组探究下列问题。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
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3.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二)学生汇报以后,师生评价,教师点拨指导。
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板书: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老妇人后备役老兵)
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板书:失去三个儿子送妻子进疯人院)
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1.分组讨论: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在柏林》语文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在柏林》语文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在柏林》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2.学习抓住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战争带来的苦难。

2.学习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2.抓住细节描写,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聊战争,引导学生谈谈对战争的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战争带来的苦难。

四、课后作业1.摘录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行仿写。

2.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细节描写。

2.让学生谈谈对战争的认识。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四、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战争与和平”。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战争带来的苦难。

2.让学生谈谈对战争的认识。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写作技巧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拓展阅读,推荐有关战争与和平的书籍和文章。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战争带来的苦难。

2.让学生谈谈对战争的认识。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学设计第1篇】《在柏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

3. 了解战争的残酷,体会文章对于战争的控诉。

重点: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战争的的残酷。

难点:体会小说表现灾难这一主题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及,了解战争的危害。

课前活动:观看战争题材的影视剧、阅读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初步认识战争,了解战争的危害。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兴趣1.PPT课件播放战争短片。

2.交流: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3.如果让你来描绘战争灾难,你会着重写哪些方面?4.有一篇微型小说,作者却不是这样来表现战争灾难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国女作家奥莱尔所写的经典微型小说——《在柏林》。

板书课题:14*在柏林二、预习交流感整体1.检查字词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名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1)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2)怎么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3.围绕主题,学生自学。

(1)复习学习《桥》《穷人》的学习方法,关注:情节、环境、人物。

用所学方法,从环境、情节、以及人物的命运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在柏林》。

(2)自读课文,完成表格。

以往同主题的作品《在柏林》环境惨烈的战场场景人物淤血奋战的战士情节激烈的战斗过程(3)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以往同主题的作品《在柏林》环境惨烈的战场场景一节车厢人物淤血奋战的战士 1.老兵 2.老妇人 3.两个姑娘情节激烈的战斗过程 1.两位姑娘嗤笑重复数数的老妇人 2.战时后备役老兵斥责那两个姑娘3.老兵送老妇人去疯人院,自己上战场(4)写法探究: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份完整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以往同主题作品:正面描写;《在柏林》:侧面描写)三、反复朗读品文字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文本,品味奥莱尔笔下两个重要的人物——老兵和老妇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2.通过比较,感受小说设置悬念的艺术效果。

3.体会标题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了解小说“以小见大”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教学难点:体会标题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把握小说三要素1.认真阅读课文,圈划批注小说三要素2.故事发生在哪故事的背景是什么3.故事有哪些人物4.概括故事情节二、听读课文,圈划批注,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小说主旨1.请学生朗读课文2.圈划批注:人物有怎样的表现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从中你有怎样的思考3.由此,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三、朗读课文,了解小说的表现手法1.将原小说与改后的内容进行比较,体会小说层层设疑、设置悬念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品析题目,知道“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四、回顾课堂,布置作业(一)、基础题1.比较文中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①当我告诉你们她就是我的妻子时……②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③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二)、提高题:1.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课外阅读《丰碑》,在有疑惑处设疑并解疑,体会作者的巧妙构思。

说一说以“丰碑”为题的好处。

我们都爱读小说,通常读小说你会关注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小说——《在柏林》,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小说了,我们知道,读这一类叙事类的文本,我们需要思考一个核心问题: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常可以从人物入手。

请同学打开书本71页,认真阅读课文,落实小说三要素,在文本中进行圈划批注。

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初读情况。

故事发生在哪(如回答柏林,进一步追问,能在具体点吗:一列驶出柏林的火车车厢内)这是故事发生的小环境,能够从文本中推出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吗(战争)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核心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在柏林》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在柏林》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战争的反思,培养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通过角色扮演,理解人物心理和情感。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中隐含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准备:课文《在柏林》的教材。

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音乐等。

学生分组讨论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战争的背景音乐,展示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战争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吗?”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战争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二、新课呈现1.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词?它们的意思是什么?”教师板书生字新词,解释其意义。

2. 细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理解每段的意思。

提问:“课文中描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板书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理解主旨: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提问:“你认为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教师总结:“作者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三、深入探究1.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如老兵、小姑娘、神父等。

每组准备一段对话,展示角色的心理和情感。

提问:“如果你是这个角色,你会怎么做?”教师指导:“在表演时,要注意角色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尽量让角色活灵活现。

”2. 小组讨论:每组分享他们的对话和角色理解,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提问:“你们认为哪个角色的表演最打动你?为什么?”教师总结:“通过角色扮演,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懂小说,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尝试破解小小说阅读和创作的秘妙。

教学重点:根据故事情节,抒发朗读感受。

教学难点:尝试破解小小说创作的秘妙。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借词猜想画面。

1.读词组,小声读,分别说一说这些词组让你想到些什么?第一组:阳光沙滩椰树奔跑(快乐)第二组:黑夜室外火光呼喊(战场)(学生交流想法)2.分别看两组词语背后的故事,最终的故事结局。

第一组:自然灾害海啸警报!第二组:烟花满天(学生交流前后猜想后的不同感受。

)3.过渡语:无论是生活当中还是文学创作当中,都会有许多这样的意想不到。

而往往从这样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从而创造出一个个经典。

带着这种感受,我们走进今天这节课。

二、用“战争”一词引入本课的写作背景。

1.板书战争一词。

提问:看到战争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所说的词板书到黑板上,如血流成河、毁灭、死亡、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和平、生灵涂炭)2. 图文解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让20亿人流离失所,他造成了9000余万人的伤亡。

波及了61个国家,使得数以万计的城市变成废墟。

这些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今天我们要学的微型小说《在柏林》就是写战争的。

三、精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朗读感受。

1.自己小声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什么?2.如果写战争我们就想到了这些词语和这样的画面。

(指学生板书:血流成河,毁灭妻离子散。

指课件图文)3.默读思考,完成学习单。

(1)默读思考: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2)完成学习单的两项任务:①梳理《在柏林》的情节。

②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课件出示:仿照课文《桥》的梳理方法,看看有没有一点启发和提示?(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补充想法。

(4)根据学生交流朗读和解答的成果,教师适机引导,学生进行补充。

(重点部分)①火车驶出、老妇数数->女孩嗤笑、老兵制止->道出原因、笑声停了②板书“密”-情节紧密,互为联系作者用情节紧密这一主题,展示了战争的灾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案与反思第【1】篇〗《在柏林》教案学情分析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

对于小说这种文体,学生已初步了解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而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从思考战争灾难这一主题人手,反思结尾环境描写的深意。

处于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对战争没有多少认知,需要补充一些资料来加深他们对战争环境的认识,对战争带来灾难的了解。

以此来感受本篇小说中描写的战争带来的悲痛,以及塑造的人物形象。

文本分析: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通过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篇幅里涉及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

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面前。

小说的篇幅极短,却包孕着丰富的内涵;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却有着极强的可读性。

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因为本文篇幅极短,所以不必纠缠于小说的层次划分,而应选取适当的句子理解,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深沉的主旨。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

2、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抓住小说精彩的情节和环境描写,体会微型小说的特点。

3、通过对小说的品读,领会作者对战争的控诉,从而增强学生对和平的向往,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情感。

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抓住小说精彩的情节和环境描写,领会作者对战争的控诉。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请你们认真看一看,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说看后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以战争为背景的微型小说--《在柏林》。

(板书课题)二、探究学习:1、补充资料一:(让学生了解这篇小说的作者和写作背景)2、自主学习:(1)出示学习提示一: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优质(精选

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优质(精选

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优质(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在柏林》,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目标: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战争图片,引发学生对和平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词义,了解课文大意。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 学习生字词b. 分析段落大意c. 体会作者情感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在柏林2. 生字词3. 文章结构4. 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b.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c. 课文后的问题思考。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搜集关于战争的资料,了解战争对人类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和平意识。

组织一次以“和平”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优质(精选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优质(精选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优质(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中的《在柏林》。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柏林的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详细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第15课《在柏林》。

2. 教学内容:课文阅读、词汇学习、语法讲解、思想教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争的残酷。

2.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战争题材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引出本课课题《在柏林》。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指导。

3. 词汇学习:讲解重点词汇,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语法讲解: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知识点,举例说明。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进行讲解。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在柏林》2. 重点词汇:残酷、废墟、孤儿、和平、战争等。

3. 语法知识点: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2. 答案:(1)略(2)略(3)示例:我认为战争是残酷的,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进一步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2024年六年级《在柏林》教案(精选

2024年六年级《在柏林》教案(精选

2024年六年级《在柏林》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柏林》。

课文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柏林在战火中的生活场景,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13章第1节《战争与和平》的导入,以及第24节中关于《在柏林》的具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对战争的认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设置情景,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树立反战意识,珍惜和平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反战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情景体验,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争图片和播放战争背景音乐,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

2. 自主阅读(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注重点信息。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景体验(10分钟):学生分组扮演战争中的角色,进行情景体验,感受战争带来的痛苦。

六、板书设计1. 中心主题:战争与和平2. 线索:课文内容概括3. 重点: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和平》为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对和平的向往和努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优质范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优质范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在柏林》的主题思想,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人类精神家园的破坏。

2.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能力的培养。

3.写作技巧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

2.教学视频。

3.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战争的关注。

2.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关于战争的相关资料。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和句子。

(三)问题讨论1.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二)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

(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战争的作文。

2.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一)作文评析1.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评析,指导学生写作技巧。

2.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交流写作心得。

(二)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二)课文拓展1.教师介绍战争相关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战争。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战争的宣传海报。

2.各组展示海报,全班投票选出最佳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柏林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柏林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在柏林》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2.学习课文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2.学习课文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感悟战争对人们心灵的摧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战争吗?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二、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学生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战争、人性、环境等方面进行讨论。

四、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深入阅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

三、感悟战争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于战争的理解,以及战争对人们心灵的摧残。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五、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悟。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面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三、写作指导1.请同学们根据上节课的作业,进行写作指导。

2.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给出建议。

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深入分析了课文,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请同学们珍惜和平生活,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

教案设计:《在柏林》课程名称:战争与人性的反思——《在柏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理解短篇小说《在柏林》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掌握文章中的关键细节和象征意义。

o培养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分析人物心理、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战争背景和人性主题。

o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战争历史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构建对战争和和平的直观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培养对人性、道德和责任的尊重。

o引导学生理解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学会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在柏林》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掌握文章中的关键细节。

•难点: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战争背景和人性主题,形成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认识。

教学准备:•《在柏林》原文或改编材料•与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角色扮演道具和场景布置(可选)•小组讨论任务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与战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你们对战争有什么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简要介绍《在柏林》的背景和主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知讲授(15分钟)•阅读《在柏林》原文或改编材料,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讲解文章中的关键细节和象征意义,如老妇人的数“一、二、三”的象征、车厢内乘客的反应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明确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10分钟)•展示与战争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战争历史图片、战争中的平民生活、战争后的废墟等,帮助学生构建对战争的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性、道德和责任的冲击,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四、角色扮演与小组讨论(20分钟)•角色扮演:选取文章中的关键人物或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文章中的情节和人物心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在柏林》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在柏林》优秀教学案例
3.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解答,共同探讨。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下是小组成员分工与合作的具体策略: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人物分析、主题思想等方面展开讨论,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任务。
2.同伴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从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方面给予评价,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性、指导性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文阅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表达,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词语解析:对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进行解释,如“废墟”、“战火”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结构分析:讲解课文的起承转合结构,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在柏林》一文,理解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柏林的景象和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废墟”、“战火”、“凄凉”等,增强语文表达能力。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提升写作技巧。
2.角色扮演:小组成员分饰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扮演、对话、情景再现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增强合作意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

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

小说的篇幅极短,却包孕着丰富的内涵;情节如此简单,却有着极强的可读性。

这篇微型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意想不到的结尾,所以优秀的微型小说并不在于要有巨大的字数和曲折离奇的情节。

我们在品味这篇文章时就应抓住文章中这种抖转直下的独特效果。

这篇微型小说篇幅很短,不必纠缠于小说的层次,选取适当的句子理解提问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它的特点和魅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柏林:德德国首都和第一大城市。

位于东部施普雷河与哈弗尔河交汇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年),柏林分成东、西两区。

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筑起“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后,柏林墙拆除,东、西柏林合并,成为德国首都。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组词。

思()指()假()神()
腮()脂()遐()伸()
二、照样子,写词语。

咔嚓咔嚓(ABAB式拟声词):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补充四字词语。

指()画()不()思索神志()
四、造句。

1.
2. 神志不清:
五、老兵的话讲完,为什么“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益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本文写了老妇人多次反复“一、二、三……”到底有何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一、思(思索)指(手指)假(假山)神(神奇)
腮(腮帮)脂(脂肪)遐(遐想)伸(伸手)
二、哗啦哗啦咕咚咕咚淅沥淅沥
三、指手画脚不假思索神志不清
四、1.今天我在精品店看到了一个玩具,我不假思索得就把他买下来了!
2.在此深度下,由于压力的增加,他们便神志不清。

五、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反思,思考战争的罪恶,被战争的罪恶所震撼,深深感到战争带来的可怕灾难,这样结尾含蓄、发人深省。

六、因为这三个数字正是她三个儿子,在她的内心深处是对牺牲的三个儿子的无比怀念,是透彻心扉的母爱。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

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供您参考使用。

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共同提高。

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