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文艺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回顾一年多来众多文艺作品创作,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大圣归来》、《三体》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些影视剧如《琅琊榜》、《老炮儿》等,在社会各界也都引起热烈反响,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老百姓常常对此津津乐道,感觉这是为人民群众奉上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

这些好的文艺作品为何能受到人民群众如此喜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这些文艺作品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接地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祛除了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了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亲身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影像,看到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淳朴民风、热情态度、勤劳创造和真实情感,看到了那些有血有肉、精神高大的大众群体,寻到了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因而有一种真切的“获得感”。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首先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

事实上,人民群众不是没有艺术鉴赏能力,而是喜欢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有高度,能够号准时代脉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

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

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在上个世纪,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忘怀。

我们喜欢作品中的人物,崇尚作品人物的精神品格,因为这部作品的的确确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而且也向社会不断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起到了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作用。

《老炮儿》之所以一炮打响,就是因为它呼唤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题满分:150 分2016.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上,贴好条形码。

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视角下的“大”能量彭榕网络谣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解释。

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由此可见,网络谣言基于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立场、观点,并传递事件本身的信息(非全面也非客观)。

网络谣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悖,只是一种未经证实的舆论形态。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也不排除个别人有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以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

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传统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这些博主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但也缺少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微博博主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与不足都是显而易见的。

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且往往以弱者面孔出现。

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屌丝”声讨“X二代”、官员腐败等能得到诸多网民的回应与关注,但往往很少有人去确认这些信息本身真实与否。

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

基于信任人际群体的传播特征。

微博传播信息基本遵循博主发布信息,粉丝接收信息,并进行下一轮次传播这一规律,微博传播信息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信任的人际群体。

渤海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渤海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渤海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时间: 100分钟试题满分: 120分考查范围:必修1-3全册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35分)第一节:(共10道题,每小题2.5分,满分25分)APeyto Lake, CanadaLocated in Banff National Park. Canada’s first national park P eyto Lake is one of the most wonderful lakes in the world. Wh at makes it truly beautiful is its unique greenish-blue color, and placement in the Canadian Rockies. Named af ter trail guide Bill Peyto, this lake is located at a height of 1,86 0m.Entry Details: $9.80 adult, $8.30 senior, $4.90 youth, and $19.60 family.Best Time to Visit: July, August, and SeptemberLake Argentino, ArgentinaLocated in the Patagonian province in Argentina, the lake is tr uly beautiful. Surrounded by glaciers and snow-covered mountains, the lake presents visual delights like noneother. With a maximum depth of 500 meters, it’s the biggest f reshwater lake in Argentina. The lake is famous for fishing. Entry Details: $15~$20, changes as per season, but entry for tourists above 70 years of age is always free.Best Time to Visit: December to March, and late November Lake Baikal, RussiaBeing the world’s oldest and deepest lake, Baikal is about 395 meters long, 49 meters wide and 1,637 meters deep. It holds more water than the Five Great Lakes of America combined, and is thus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globally. Located in the south Russian region of Siberia, a trip to view this lake is a tri p of a lifetime!Entry Details: No Entrance fee hereBest Time to Visit; March to AprilLake Como, Italy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lakes in Europe, Lake C omo has attracted tourists since Roman times. Located in Lo mbardy, Como is one of the deepest lakes in Europe. Surroun ded by villas and palaces, this lake has attracted some of the wealthiest. Today, many celebrities(名人) have houses here. Here you can enjoy water sports, take a flight over the lake, or try skiing during the winters---every tourist has something he’s going to like!Entry Details: FreeBest Time to Visit: July and September1.Why is the passage presented?A.To call on people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B.To introduce some beautiful lakes around the world.C.To explain how some world famous lakes formed.D.To tell us what tourists can do around the world-famous lakes.2.Which place has to be paid for a visit of an 80-years-old man?ke Como, Italy.ke Baikal, Russia.C.Peyto Lake, Ca nada.ke Argentino, Argentin a.3.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A.The world’ s second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s in Russia.B.A trail guide gave the name to Peyto Lake of Canada.ke Como is well known for its color and location.D.There are glaciers and snow-covered mountains around Lake Argentino.BMargaret Mitchell, a writer, is best known for writing Gone wit h the Wind, first published in 1936. Her book and the movie b ased on it, tell a story of love and survival during the America n Civil War. Visitors to the Margaret Mitchell House in Atlanta, Georgia, can go where she lived when she started composin g the story and learn more about her life.Our first stop at the Margaret Mitchell House is an exhibit area telling about the writer’s life. She was born in Atlanta in 1900. She started writing stories when she was a child. She started working as a reporter for the Atlanta Journal newspaper in 19 22. One photograph of Ms. Mitchell, called Peggy, shows her talking to a group of young college boys. She was only about one and a half meters tall. The young men tower over her, but she seems very happy and sure of herself. The tour guide ex plains: “Now in this picture Peggy is interviewing some boys fr om Georgia Tech, asking them such questions as ‘Would you really m arry a woman who works?’And today it’d be ‘Would you marry one who doesn’t?’”The Margaret Mitchell House is a building that once contained several apartments. Now we enter the first floor apartment where Ms. Mitchell lived with her husband, John Marsh. They m ade fun of the small apartment by calling it “The Dump”. Around 1926, Margaret Mitchell had stopped working as a rep orter and was at home healing after an injury. Her husband br ought her books to read from the library. She read so many b ooks that he bought her a typewriter and said it was time for h er to write her own book. Our guide says Gone with the Wind became a huge success. Margaret Mitchell received the Pulitz er Prize for the book. In 1939 the film version was released. It won ten Academy Awards, including Best Picture.The book Gone with the Wind was _________.A.written in “The Dump”B.awarded ten Academy AwardsC. first published in a newspaperD.adapted from a movie5.The underlined phrase “tower over” in Paragraph 2 is clos est in meaning to___.A.be very pleased withB.show great respect forC.be much taller th anD.show little interest in6.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Gone with the Wind: A Huge Success.B.Margaret Mitchell: A Great Female Writer.C.An Introduction of the Margaret Mitchell House.D.A Trip to Know Margaret Mitchell.CLast night, I was driving from Harrisburg to Lewisburgt, a dista nce of about eighty miles. It was late. Several times I got stuc k behind a slow-moving truck on a narrow road with a solid white line on my le ft, and I was clinching (紧握)my fists with impatience.At one point along an open highway, I came to a crossroads with the traffic light. I was alone on the road by now, but as I a pproached the light, it turned red and I braked to stop. I looke d left, right and behind me. Nothing. Not a car, no suggestion of headlights, but there I sat, waiting for the light to change, th e only human being for at least a mile in any direction.I started wondering why I refused to run the light. I was not afr aid of being arrest ed,because there were obviously no police around, and there cer tainly would have been no danger in going through it.Much later that night, the question of why I'd stopped for that light came back to me. I think I stopped because it's part of an agreement we all have with each other . It's not only the law, but it's an agreement we have, and we t rust each other to honor it: we don't go through red lights.It's amazing that we ever trust each other to do the right thing, isn't it? And we do, too. Trust is our first tendency(趋势). We have to make a deliberate(有意的)decision to mistrust someone or to be suspicious (怀疑的) or skeptical. Those attitudes don't come naturally to us.It's a very good thing too,because the whole structure of our society depends on mutua l(相互的) trust, not distrust. We do when we say we'll do; we show u p when we say we'll show up;we deliver when we say we'll deliver;and we pay when we say we'11 pay. We trust each other in th ese matters, and when we don't do what we've promised, it's f ar from the normal. It happens often that we don't act in good faith and in a trustworthy manner, but we still consider it unus ual, and we're angry or disappointed with those badly-behaved people. Anyway I was so proud of myself for stoppin g for the red light that night.7.Why did the author feel impatient while driving?A.Because he had already driven for a long time.B.Because it was too far away from his destination.C.Because something urgent happened in his family.D.Because he could not overpass a truck on a narrow road. 8.The author stopped at the traffic light because__________.A.there were passers-by crossing the roadB.some policemen were on duty just at that pointC.the trust between people influenced the authorD.there was potential danger9.What would happen if people didn't trust each other in mo st cases?A.All the things would run normally.B.The social system would be thrown into disorder.C.The social traditions would be abandoned.D.Strict rules and laws would be made.10.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A.Mutual Trust is the best policy.B.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C.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D.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is the king.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考生号中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基础(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②由地痞流氓组成的强拆队曾肆无忌惮,有天无日....,昨日终于被公安机关依法批捕,广大市民无不拍手称快。

③长沙岳麓山下,一片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群掩映在苍郁的枫林里,这就是世界罕见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经常抛出一些不经之谈....,比如“侵略无定义”论,这些荒谬言论令全世界嗤之以鼻。

⑤只见魏老敛声屏气....,雪白宣纸上便落下一个大大的米字,是隶书,绵里藏锋,古朴刚劲,最后一笔刚收锋,满堂便响起一片叫好声。

⑥著名作家刘心武讲述《<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真故事》,引起《红楼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他那坐而论道....的风度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A.①③⑤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②④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知名时装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B.有关部门应坚决取缔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幼儿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求停业整顿,如此,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事件不再发生。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

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

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

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

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

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

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

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

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

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

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

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

孟子也明确谈到“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

语文选修高一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至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语文选修高一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至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高一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不分版本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不分版本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不分版本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试题总分值:100 分 2018.10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局部。

考查范围:必修一第一、二单元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上。

2.第I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二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一〔总分值9分,每题3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该加大处分力度B.泰山的岱庙、曲阜的孔庙,都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它们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气.宇轩昂...,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C.滥杀藏羚羊的行为日益猖獗,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缺乏,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D.随着车辆购置税和附加费的降低,国人购置私家车的热情蔚然成风....,国产汽车生产厂家竞相降价销售,竞争已趋白热化。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在北京揭晓,中选人覆盖了证券、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

解读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识别出2008年中国经济的和脉搏。

B.“山寨〞一词既然有了全新的解释和丰富的社会内涵,就不能有任何“匪〞气,不能成为当做无视知识产权、制假贩假的挡箭牌。

C.金融危机涉及全球,我国民营企业遇到了困难和挑战十分严重,在改革开放30年中创造了巨人经济奇迹的广东民营企业能挺过这一关吗?D.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根底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开展的最终目标。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6030126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6030126

渤海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二语文学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考试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漆器源自中国。

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

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

自禹起,在祭器上用漆作为髹饰,并进行彩绘,漆的功用开始超越了材料属性,进入到审美创造的文化之旅。

漆艺术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

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它因材料的特殊性和制作的周期性,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而化学材料聚酯漆的广泛使用,似乎替代了人们对天然漆的认知,以致概念混淆到“漆”好像就是指“聚酯漆”,人们对天然大漆的认识甚至需要重新启蒙。

可以说,传承漆工艺、重续漆文化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文化命题。

传统漆工艺,是现代漆艺术的源头和基础。

自2006年,全国各级文化部门通过非遗项目申报、非遗传承人培训等,全方位对大漆传统工艺进行保护与推广,形成了多种传承与传播的方式,如非遗传承人“师带徒”,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开展技艺教学,非遗传承人进高校学习、进修等,这些都增强了传统手艺人对个人身份的认同感和对行业、对技艺传承的信心。

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持续开展非遗传承人研培的基础上,设立了非遗保护基金,主办了展览等系列活动,与各国、各地不同技法的传承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漆树种植与材料应用、行业发展与工艺振兴、漆艺教学与非遗传承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传统漆工艺生产、创作、交流的学术生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们以各自的文化视角和技法实践对传统漆艺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我们从近年来的展览中可以发现不少成功实践。

如湖北举办的“时序-2016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福建举办的“新时代新漆境-2 018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海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一语文学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考查范围:必修3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4.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6.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转换角色侯发山二娃是“上一当烩面馆”的小伙计。

不像正规的酒店,即使小伙计这个角色,也分前厅、后厨,前厅又分传菜的、迎宾的,后厨又分择菜的、洗涮的,等等,多了去。

二娃没有具体的工作,却不轻松,有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端盘子,抹桌子,扫地,擦玻璃,有时间还要起五更陪着老板去买菜。

老板太抠门,大厨也不聘用,自己掌勺,服务员就聘用了两个人,除了二娃外,还有一个女孩子,山桃,她负责择菜,洗刷碗筷,吃饭时辰,还要站在门口招呼人。

虽然忙一些,老板给的工资不低,管吃管住,每月两千元,这在同行业中已经是不低的了,有的星级酒店只给一千多一点。

当然,这里是说钱不见钱,老板承诺年底一块儿给。

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老板承诺开工资,放假,回家过年去。

二娃盘算着自己能开多少钱,回家给爹捎个帽子,给娘选件羽绒服,给小妹买个手机……结果一晚上也没睡踏实,老是在做梦,一会儿梦见自己在超市挑选东西,一会儿梦见自己坐在火车上,一会儿梦见自己到老家了。

等到醒来,已经是早上八点了。

他慌忙爬起来,脸也顾不得洗,就蹬蹬蹬下楼了。

面馆在一层,他住在楼上。

结果大门没开,老板还没来!若搁往常,老板七点左右就到了。

二娃忙打开门,发现山桃瑟缩着膀子站在门外面,山桃在另外一个地方,和一帮乱七八糟的女孩子住在一起。

两个人收拾罢房间的卫生,已经是九点钟了,老板还没来。

怎么回事啊?二娃感到什么地方不对劲,打老板的电话,被告知手机已经关机。

二娃茫然无措的时候。

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都是找老板的:一个是房东,说是要房租的,一年的房租四万八,老板一分钱也没给;一个是杀猪的,是来要账的,说老板用了他大半年的肉,欠了五万多;一个是菜农,也是来要账的……原来老板承诺今天兑付,所以他们才来了。

到了十一点,老板还没露面,电话还是关机。

直到这时,那几个讨账的感觉受骗了,对着二娃和山桃骂骂咧咧的,好像他们是冤的头,债的主。

二娃和山桃不敢反驳,也不知道如何反驳,任凭他们的唾沫飞到脸上。

几个债主知道两个服务员也是受害者,欺负他们也没啥意思,便自认倒霉,就又骂骂咧咧地走了。

山桃松了口气,怯怯地说,二娃,咱也走吧?二娃点点头,转而摇摇头,说,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咋走啊?山桃说,我、我也没有路费……我身上只有十几块钱。

二娃说,你回家一趟得多少钱?山桃说,汽车、火车、三轮车,得一千六百块。

咱两个差不多。

二娃说,哎,这冰箱里还有肉,还有青菜,咱把路费挣出来再走吧?山桃迟疑了一下,说你会做烩面?二娃说,没有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路?把生的做成熟的就中,来咱这小店的,身份跟咱差不多,不是啥讲究人,即使有些差池,不会找麻烦的。

你真有把握?山桃扑闪着眼睛。

想着是给咱的家人做饭吃哩,能错到哪里去?二娃蛮有信心地说。

中!山桃的两只眼睛越来越亮。

说干就干,二娃把火打开,一边烧水,一边去切肉;山桃择葱、剥蒜……当把第一碗烩面端给一个中年汉子时,说实话,二娃的心里还没底,忙让山桃把醋、辣椒、盐拿过去,说大哥您看看合您口味不,需要啥您自己添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