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一章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教学任务: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和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1、生命的起源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2、辩论:先有鸡蛋?先有鸡?新课讲授:一、概述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含义细胞: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般由质膜、细胞质和核(或拟核)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的种类:神经细胞(寿命最长)细胞的特点:能分裂(生长)但分裂次数有限,癌细胞:无穷分裂细胞,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分析人体细胞的元素组成可发现有如下规律: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O 65% C 18% H 10% N 3% P 1.4% S 0.3% 其他元素少于3%(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 C 55.99% O 14.62% N 9.33% H7.46% Ca 4.67% P 3.11% K 1.09% S 0.78% Mg 0.16%①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
在人体细胞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 (鲜重中C的含量达18%)②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4种:C、H、O、N。
在细胞中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占组成细胞元素总量的90%左右。
③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6种:C、H、O、N、P、S。
教案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论
课题名称:第一节我国幼儿园教育制度的发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2.明确影响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文件颁布的时间、内容、意义。
3.增强学生振兴幼教事业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影响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文件
教学准备:各种文件版本
课题名称: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发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的主要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3.了解中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及其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的主要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课题名称: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指导纲要》的框架结构,熟悉其基本内容2.明确《指导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及其具体体现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和指导思想。
第一章幼儿园游戏概述教案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教案
编号:
在保证游戏愉悦性的前提下,使游戏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
作为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
;
五、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一)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的一般流程
【交流讨论】
1、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做哪些准备
2、请结合教材31页的案例,请你说说教师为组织游戏做了哪些准备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为幼儿提供预先的经验
3、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就游戏开展情况进行讨论
(二)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1. 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首先,教师应创设标识性游戏环境,营造有序的游戏环境。
第二,教师要把握材料投放的尺度,以吸引幼儿持续地参与游戏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兴趣。
第三,教师应善于“变废为宝”,能够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
幼儿园课程简介
附录、章节教学设计
章节处理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布置作业
说课结束,敬请指正!
各章重难点分析
第一章 重点:幼儿园课程内涵及特质, 难点:理解幼儿园课程各要素之间
的关系。 第二章 重点: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目
标制定的过程及原则和表述;内容的范围;各条 课程实施途径的价值;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思 路;制订各类课程计划的注意事项;制订幼儿园 课程计划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课程》简介
• 课程名称:《幼儿园课程》 • 周学时:4课时 • 总学时:60课时 •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 •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 开设班级:2016级学前教育
一、课程介绍
二、教学目标
说
课
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流
四、学法、学情
程
五、教材与教参
六、作业与考核
一、课程介绍
《幼儿园课程》主要研究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原理 和具体方法。
四、教法、学情
在教学模式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 活动中加强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注 重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 教学目标中知识、技能、态度的三位一体。
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讲授法、 讨论法、启发式法、引导发现法、实训作业法等。
五、教材与教参
教材 《幼儿园课程》 虞永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幼儿园课程论》 刘立民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课程理论》施良方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与整体改革》 唐淑主编 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六、作业与考核
幼儿教育学教案(整理版)
《幼儿教育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理解概念:教育学、幼儿教育学2、明确幼儿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教学重点:幼儿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学习幼儿教育学的目的◆教学难点:学生学好本学科的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幼儿教育学概念.【案例呈现】书P5的内容案例1:两个同样大的孩子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
案例2: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问题研讨】案例1中,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案例2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归纳总结】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而幼儿教育学则是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总结。
【知识要点】(一)教育1、分类{广义教育概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对人的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教育概念:指的是在人们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中实施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2、包括{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大学、小学……)3、区别{广义的教育更加零散、不规范,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学校教育:规范、专业、有系统、具有示范性和主导性的作用。
(二)什么是幼儿教育1、幼儿教育含义:对3~6岁儿童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2、特点:特殊性(身心发展从不确定型到定型的过渡时期) 重要性(奠定基础的时期)3、分类{广义的教育含义: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认真、情感、性格)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幼儿广义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二版)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活概述
授课日期
班 级
课题名称:
幼儿园教育活动活设计概述一
课时
2
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2.掌握幼儿园教育活的特点以及基本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2.掌握幼儿园教育活的特点以及基本分类;
授课方法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拓展训练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5分
5分
25分
25分
25分
3分
2分
(三)综合性和整合性
在《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四)随机性和潜在性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是《纲要》中非常重要的精神。
时间
【课前】
职教云查看课前学习任务,完成课前学习
【课中】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课程导入)
同学们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强调幼儿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中,我们首先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课讲授)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三、课堂总结
总结本课重难点,归纳课程内容。
四、布置作业
1.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哪些种类或形式?
4.观摩幼儿园教课后】
复习本节课知识,完成课后作业。
幼儿园生成课程教案
幼儿园生成课程教案幼儿园生成课程教案【篇一:幼儿园课程教案】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主要介绍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设计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词源(1)我国古代:课业及其进程(2)1861年斯宾塞提出课程,curriculum,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
(3)curriculum:跑道或奔跑跑道即学程,为儿童设计的轨道;奔跑即学习的过程,儿童对学习经验的认识。
2、课程的定义(1)课程即学科(2)课程即经验(3)课程即目标(4)课程即计划二、幼儿园课程的概念1、幼儿园课程定义(1)20世纪20-40年代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经验。
代表性定义:张雪门:给3-6岁孩子所能够做的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张宗麟:幼稚生在幼稚园的一切活动。
陈鹤琴:幼儿园课程就是健康、语文、科学、艺术和社会五类活动。
(2)20世纪50-70年代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所设科目。
(3)20世纪80年代后幼儿园课程是每门科目的教材结构、教学规律和各门之间的关系。
较多重视课程的过程价值。
代表性定义:赵寄石:反映幼儿园某一科目的客观规律的整体教育结构。
虞永平: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获得学习经验的多种活动的总和。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要素一、课程理念1、浪漫主义理念2、文化传递理念3、进步主义理念二、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的层次(1)课程目标:三年幼儿园教育应达到的目标(2)年龄目标:幼儿园某一特定的教育阶段所期望实现的成果(3)单元目标:幼儿园某一特定教育阶段的某一特定时程所期望实现的成果(4)教育目标(即时目标):幼儿园某一特定教育阶段的某一特定时程所期望实现的成果2、课程目标的取向及表述(1)行为目标定义:以儿童具体、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指向课程实施后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如美术欣赏:儿童能说出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儿童能对观看和讨论他们认识的艺术家的作品表现出兴趣儿童能认识和比较不同艺术家的风格等等(2)表现性目标定义:指儿童在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系,目标指向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教案
授课题目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述授课班级学前教育专业年级授课时数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理论课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幼儿园教育活动视频片段、教学图片学生:完成本节预习任务,并搜集资料。
信息化平台:网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涵、特点。
2.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运用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选择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学习探究活动,增强职业认同感。
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特点。
教学难点能运用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选择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情况调查。
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困难原因调查和感兴趣内容投票选择。
2.课前将本课程的学习资源包在公共邮箱共享,在微信上布置预习任务,分配学生完成资料搜集,同时将资料上传于公共邮箱。
学生通过查阅公共邮箱,实现资源同步共享。
同时,为学生准备不同类别的图片、视频、文章资源,供学生思考讨论。
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加师生互动的紧密性,提升对学生的了解。
图片导入(4分钟)出示幼儿园教学活动及一日活动的图片,请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以下图片内容是否都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借助于图片,运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明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探究新知(76分钟)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质(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涵【小组讨论】刚才欣赏了图片,你觉得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阅读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户外运动是否都属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总结】教育活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教育者依据教育目标,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具有教育性,都应该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不应该只指“上课”。
广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幼儿园中一切教育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第一章
• 美国 “幼儿园课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框架,它 描述了儿童学习的内容、儿童达到规定课程目 标的过程和为帮助儿童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所负 担的责任,以及教与学所发生的的环境。” • 斯巴达克:幼儿园课程可以定义为有组织的为 幼儿设计的实践活动。以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 课程可以是正规的,也可以是非正规的。 • 日本 “课程就是儿童自发性的游戏活动和一 些有目标、有组织性的系列活动,课程的结果 就是儿童获得的经验。” • 英国 “课程是指幼儿在机构中所做、所见、 所听或所感受到的任何事情,包括经过计划的 和未经计划的内容。”
分析:
• 现象1:重上课、轻游戏——课程是学习科目 • 现象2: 重预设、轻生成——课程是教案 • 现象3:重视儿童在游戏中发展——课程是学 习过程或学习经验 • 现象4:重环境创设与儿童的自主活动——课 程是学习过程或学习经验
• (三)课程内涵的层次 • 观念层次的课程:理想课程,即研究者 倡导的课程 • 社会层次的课程:正式课程,即教育行 政部门采纳的课程 • 学校层次的课程:领悟课程,即任课教 师实际理解的课程 • 教学层次的课程:运作课程,即教师在 课堂上对课程的实际运作 • 体验层次的课程:经验课程,即学生实 际体验到的课程
思考: 以上这些概念是从哪些维度对幼 儿园课程进行界定的?
• 学科:《幼儿教育百科辞典》狭义、卢乐山 • 经验: 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虞永平、 英国 • 活动:张宗麟、王月媛、《学前教育课程指 引》、冯晓霞、李季湄、袁爱玲、斯巴达克、 日本 • 目标:《幼儿教育百科辞典》广义、王静珠、 傅淳 • 计划:美国
教育组
拓展书目:
• 1.《皮亚杰理论在早期教育中的运用》世界图书出 版社,2002年版,朱家雄著 • 2.《幼儿园课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王春燕 • 3.《学前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冯晓霞著 • 4.《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张华 • 5.《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钟启泉编著 • 6. 《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施良方主编 • 7.《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整体改革》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8年版,唐淑主编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技能及教育活动的评价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
主要阐述了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教 育活动时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导入、 讲解、提问、观察等,特别增加了如何 听课、评课、说课的技能,以帮助幼儿 教学,提高其分析能力、评价能力,促 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意义
是幼儿园教师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首先要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和特点、目标和内容,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是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 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理解和对幼儿园内容的把握对于教育活动的设计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特征
(3)技术性 •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中,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相关活动设计的 技术性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因素,在教育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经 验、技能和手段,才能胜任教育活动设计所提出的要求。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 科学性原则 • 活动性原则 • 发展性原则 • 综合性原则 • 主体性原则
主要内容
主要按照健康、语言、社会、 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分别阐 述了各自的目标与内容以及幼 儿的发展特点,并以案例及案 例分析的方式说明幼儿园教育 活动设计的思路、方法、特点 等。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及目标 主要概括阐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 涵义、特点和基本类型,教育活动 计划、教育活动内容及教育活动方 法、幼儿园教育活动手段等设计的 基本要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 概念及原则、基本程序以及意义。 教育活动的目标及目标体系,教育 活动目标的去向与维度。
01
要密切联系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与技能 要联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
02
03
04
养成搜集整理教育信息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管理概述教案
幼儿园管理概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幼儿园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实践展开,教材为《幼儿园管理》第一章“幼儿园管理概述”。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园管理的定义、特性、目标、原则、内容以及管理过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幼儿园管理的定义、特性和目标,认识到管理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提高学生的管理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园管理的原则、内容以及管理过程。
教学重点:幼儿园管理的定义、特性和目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园实际管理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园管理的思考。
2. 理论讲解:(1)幼儿园管理的定义、特性和目标。
(2)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3)幼儿园管理过程。
3. 例题讲解:(1)分析幼儿园管理案例,让学生了解管理原则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幼儿园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幼儿园管理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2)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园管理定义、特性、目标2. 幼儿园管理原则、内容3. 幼儿园管理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园管理的定义、特性和目标。
(2)谈谈你对幼儿园管理原则的理解,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幼儿园一周工作计划。
2. 答案:(1)见教材第一章。
(2)学生需自行分析,无统一答案。
(3)学生需自行设计,无统一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实际管理工作。
(2)鼓励学生参加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学术活动,拓宽视野。
(3)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提高学生理论水平。
幼儿园课程教案
幼儿园课程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概述一、定义:种类繁多,可从几个维度分1.学科(领域)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例: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等特点:注重科学体系,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有系统的学习。
2.经验维度:学生在教室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特点: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驱使任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目标、兴趣、内驱力、理想、信念等都可以成为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3.目标维度:预期行为的结构化序列。
特点: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4.计划维度: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特点:一种综合的倾向。
二、课程理论一)、构建:正处于形成状态中二)、基本问题:1.课程的价值取向。
2.一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
3.分科课程(六科教学)与活动教程(五个领域)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同时存在A.计划性:有计划、有组织←→无计划、无组织B.学习的环境:课堂教学获得←→学校环境获得C.学习结果:获得预期性的知识←→获得非预期性的东西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但不同历史时期也是有所不同的。
我国:20、30年代:将幼儿园课程看成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经验。
50年代:学习苏联的模式。
80年代:重关注课程的过程价值。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最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
(南、北方的不同:雪花、爬龙舟等)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与学校相比,有其内容上的特点:1、多注重个体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多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
3、多注重“整个儿童”人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心理学派繁多,较具重大影响的是:1、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 4.活动过程的设计(重点、难点)
各活动环节组织过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 开始部分:如何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和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如何展开活动并自然导入本次活动的主题?等…
• 基本部分:如何维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如何引导幼儿的多 种感官参与活动,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提高幼儿的 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据,以幼儿为出发点,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引发教师思考,选择行为策略 • 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果
拓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最近发展区”指的是什么?
• 霍华德·加德纳的8种智能指的是什么?怎样去理解?在 幼儿园教学中怎样体现?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社会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小班) 或写成
小班社会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名称三要素:年龄班+活动领域+活动主题
练习:写出活动名称、活动准备
背景:
孩子们刚入幼儿园又哭又闹,情绪很不稳定,为了 让孩子们尽快感受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喜欢上幼 儿园设计一个活动,列出可能的活动名称。
活动名称:妈妈上班我不哭(小班) 我爱我的幼儿园(小班)
• (4)情景表演导入: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情境来进 行模拟表演,把幼儿带入教育活动中。
• 如大班综合活动”心情预报”,在活动开始时,教师为了 引起幼儿兴趣,请愿意模仿的幼儿模仿电视里的天气预报, 以此为切入点,进入“心情预报”的讨论。
• (5)游戏导入:以游戏的形式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 如大班主题活动“小鬼当家”,在活动开始时,教师组织 幼儿玩“小鬼当家”的角色游戏,幼儿自愿结合,佩戴胸 卡标志,进行一系列家庭活动的角色模拟活动,如领工资、 交水电费、超市购物等。
《幼儿园课程概论》教案
《幼儿园课程概论》教案一、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类型;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原则;了解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动态。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设计适宜的幼儿园课程方案;能够运用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方法,对幼儿园课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评估;能够结合实际,分析解决幼儿园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学时)内容: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定义、特点和类型,分析幼儿园课程与其他教育阶段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原则(4学时)内容:介绍国内外主要的幼儿教育理论流派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分析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幼儿园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4学时)内容: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分析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基本要素和策略;探讨如何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动态(2学时)内容:分析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动态;探讨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创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课件、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安排一定的课外作业和实践活动,如课程设计、教育观察、教育调查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实习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幼儿园课程的实际运作和管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幼儿园课程概述》教案
《幼儿园课程概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幼儿园课程的设置原则和目标。
3. 熟悉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a.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b.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2. 幼儿园课程的设置原则和目标a. 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原则b.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3. 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a. 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内容b. 幼儿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设置原则、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设置原则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件、教案、教材、教学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安全的教学环境。
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园课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园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设置原则、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3. 互动:学生分享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和经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幼儿园课程计划,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
5. 总结:学生汇报实践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 作业:布置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2. 评估内容:学生对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设置原则、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1. 参观幼儿园: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幼儿园,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情况。
2.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幼儿园课程的相关话题。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
2. 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会议或家访,了解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和期望。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了解幼儿园课程的最新动态。
幼儿园生活课程教案
幼儿园生活课程教案第一章:认识日常生活环境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家庭环境,如卧室、客厅、厨房等。
2. 介绍学校环境,如教室、操场、洗手间等。
3. 介绍公共场所,如公园、超市、医院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生活环境的图片,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名称。
2. 实地参观:带幼儿参观家庭、学校、公共场所,让幼儿亲身体验并认识这些环境。
3.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家庭成员、同学、顾客等,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章:学习日常生活技能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
2. 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自我照顾:如穿衣、洗手、刷牙等。
2. 家庭事务:如帮忙整理房间、摆放餐具等。
3. 手工制作:如剪纸、粘贴、绘画等。
教学活动:1. 视频教学:播放自我照顾和家庭事务的视频,让幼儿学习并模仿。
2. 实地操作:让幼儿亲自进行自我照顾和家庭事务的操作,如穿衣、洗手、整理房间等。
3. 手工制作: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2. 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按时作息:如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等。
2. 讲究卫生: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3. 健康饮食:如不偏食、不挑食、不吃垃圾食品等。
教学活动:1.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有关按时作息、讲究卫生、健康饮食的故事,让幼儿理解和接受这些生活习惯。
第四章:学习社交礼仪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
2. 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文明意识和礼貌行为。
教学内容:1. 见面礼仪:如问候、握手、鞠躬等。
《罐子叮当响》幼儿园托班的数学教案
《罐子叮当响》幼儿园托班的数学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培养托班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十个章节,内容涵盖了数字认知、数量比较、形状识别、空间感知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1.3 教学资源所需教学资源包括:罐子、小球、数字卡片、形状卡片、颜色卡片等。
第二章:数字认知2.1 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2.2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认识数字。
2.3 教学步骤步骤1:教师向幼儿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步骤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数字接力”游戏,将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列。
步骤3:幼儿分组进行“数字配对”游戏,找出相同数字的卡片。
2.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数字的认知程度。
第三章:数量比较3.1 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3.2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操作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数量比较的方法。
3.3 教学步骤步骤1:教师向幼儿展示两个装有不同数量小球的罐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罐子里的球多,哪个罐子里的球少。
步骤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哪个罐子里的球多”游戏,幼儿需用手触摸罐子,判断哪个罐子里的球多。
步骤3:幼儿分组进行“找出相同数量的小球”游戏,将相同数量的小球放在一起。
3.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数量比较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形状识别4.1 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4.2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展示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识别形状。
4.3 教学步骤步骤1:教师向幼儿展示形状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形状的名称。
步骤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形状接力”游戏,将形状卡片按名称排列。
《课程概述导学案-幼儿教育学》
《课程概述》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本门课程的内容和目标,明确进修重点和难点;2. 掌握课程的进修方法和技巧,提高进修效率;3.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能力,培养进修兴趣和进修动力。
二、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介绍了XXX领域的基本观点、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掌握XXX 领域的基本知识,提高XXX领域的实践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XXX领域基本观点和理论- XXX的定义和特点- XXX的发展历程- XXX的相关理论和钻研方法2. 第二部分:XXX领域实践技能- XXX的实践应用- XXX的案例分析- XXX的实践操作和实验3. 第三部分:XXX领域探索与创新- XXX的前沿钻研和发展趋势- XXX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XXX的实践项目和作品展示四、进修重点和难点:1. 进修重点:掌握XXX领域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2. 进修难点:理解和运用XXX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索XXX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进修方法和技巧:1. 多角度进修:结合教室讲授、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全面理解XXX领域的知识;2. 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 多维联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拓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评判方式:1. 平时表现:教室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效果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观点和理论的掌握水平;3. 期末项目:结合实践操作和创新项目,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教学环节:1. 导入环节: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发学生兴趣;2. 知识讲解:讲解XXX领域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引导学生思考;3. 实践操作:进行XXX领域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4.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进修思路,展望下节课内容。
八、课后作业:1. 复习笔记: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理解;2. 实践操作:完成相关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实践能力;3. 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拓展思维,加深理解。
幼儿园课程教案
一、幼儿园课程概念(一)课程概述1、课程研究的历史2、课程的定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不同课程定义的角度、隐含的教育观念;各自的合理性与局限性3、课程的形态与结构几种常见的课程形态分类方式;各种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关于几种课程类型的说明(二)幼儿园课程概述1、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分层解释)2、幼儿园课程的形态与结构当前常见的幼儿园课程形态的分类方式3、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基础性、非义务性、适宜发展性4、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启蒙性;生活化;游戏性;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潜在性5、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幼儿园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二、幼儿园课程的基础(一)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1、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1)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皮亚杰知识建构理论概述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2)维果茨基的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维果茨基理论概述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维果茨基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的比较和整合;历史—文化学派理论与社会建构理论的异同(3)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幼儿园课程2、成熟理论与幼儿园课程霍尔、格塞尔的观点3、精神分析理论与幼儿园课程弗罗伊德、艾里克森的观点4、行为主义理论与幼儿园课程华生、斯金纳的观点5、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二)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1、哲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1)经验论与唯理论(2)实用主义哲学(3)存在主义哲学2、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三)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1、理论基础勃朗芬布伦纳的观点;布鲁纳的观点2、社会因素与幼儿园课程经济与幼儿园课程;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政治与幼儿园课程三、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一)课程编制的含义;课程编制与课程设计的关系--课程决策的层次;课程设计的考虑因素(二)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1、目标模式目标模式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2、过程模式过程模式的产生背景、基本观点、方法论基础、目标观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对过程模式的评价3、实践模式实践模式的背景、基本观点;对实践模式的评价(三)幼儿园课程目标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1)行为目标定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2)生成性目标定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3)表现性目标定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4)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2、幼儿课程目标的制定(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对幼儿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人类知识的研究(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教育活动目标;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标准;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的理论建构模式(3)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缺失优先原则;辩证性原则(4)幼儿园确定课程目标的具体方法幼儿园课程方案整体目标的制定;各领域目标的制定;教育活动(单元和具体活动)目标的制定(5)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表述的角度;表述的性质;表述时应注意的问题(四)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涵义学科中心、经验中心倾向与不同学者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定义;幼儿园课程内容所包含的几个方面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内容4、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类型按学科结构分类、按活动对象的性质或学科与心理相结合的方式分;按基本学习课题或问题领域划分;按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或围绕关键经验的活动划分;按幼儿心理发展领域划分5、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或标准合目的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兴趣性原则;直接经验性原则;兼顾“均衡”和“优先”的原则6、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目标流失问题;课程内容超载的问题;片面适应社会需要,无视学习代价问题;幼儿园课程内容与幼儿园外生活经验及小学课程内容不衔接的问题(五)幼儿园课程的组织1、幼儿园课程组织的涵义幼儿园课程组织的概念和范围;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形态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3、幼儿园教育过程的组织幼儿园教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4、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主体性原则5、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日计划(六)幼儿园课程的实施1、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定义、实质;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关系2、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忠实取向;互相适应取向;创生取向3、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1)幼儿学的方式和特点(2)教师教的方式和策略直接教学、间接教学、支架式教学4、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时间问题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归因;解决的建议与对策5、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物质—空间问题环境创设的原则: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宜、发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6、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问题教师创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课程效果的保障(七)幼儿园课程评价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含义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课程评价的目的、内容、主体与主体、标准与指标、类型与方法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取向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本主义取向;目标取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内部评价和效果评价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程序(1)一般程序集中问题;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收集评价信息;分析评价资料;解释资料,得出结论,给出建议(2)具体步骤前评价;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后评价;追踪评价6、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的基本观点、优缺点、应注意的问题(2)CIPP评价模式的基本观点、优缺点、组成部分(3)外观评价模式的基本观点、优缺点(4)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的基本观点(5)差距评价模式基本观点、五个阶段、优缺点、应注意的问题6、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评价应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评价中要以自评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评价应该科学有效7、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四、西方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发展趋向(一)斑克街(Bank Street)教育方案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教师的作用;与家庭的共同工作;对斑克街教育方案的评价(二)蒙台梭利教育方案1、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儿童发展有内在敏感期(关键期);儿童发展在工作中实现2、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三要素和评价3、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局限性与发展(三)直接教学模式1、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2、BE直接教学模式;DI直接教学模式3、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作用4、对直接教学模式的评价(四)方案教学1、方案教学的历史渊源和教育理念2、方案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起始阶段、展开阶段、总结阶段3、方案教学中的教师作用、方案教学的评价(五)瑞吉欧教育体系1、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2、瑞吉欧教育的基本理论观点瑞吉欧教育者对儿童、学习、教育的基本认识与观点3、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的目标、内容、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教学特色(六)海伊斯科普(High/Scope)课程1、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2、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特点、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教师的作用;评价(七)西方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1、未来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挑战2、脑研究的新进展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影响3、后现代主义对学前儿童教育未来的观点4、西方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向课程多元文化;保育和教育相整合;课程标准化;课程全纳化;课程个性化;课程科技化和信息化五、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一)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1、五指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新”的儿童观;活教育理论体系2、幼儿园的五指活动课程五指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实施与教育评估(二)张雪门的行为课程1、幼稚园课程的编制原则2、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3、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4、对张雪门行为课程的评价(三)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1、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理1、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置2、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二)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1、单元主题活动的定义、特点2、主题的选择与开发选择单元主题的出发点;依据;常见主题的开发与选择3、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单元主题活动设计的一般流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列举单元主题活动的实例(三)项目活动组织1、项目活动的定义;项目活动与单元主题活动的区别2、项目活动的“要点”团体讨论;实地考察;发表;探究;展示3、项目主题或论题的选择项目主题产生的方式;主题与论题的区别4、项目活动的组织初步规划阶段;项目活动的发展5、对可能出现“项目活动热”的一点建议(四)学科领域活动的设计1、幼儿园的学科课程与中小学的学科课程的区别2、学科活动大纲的编制3、学科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科教育目标的“一般发展”性;学科教育目标的综合性;教育目标与内容的需求化;作业教学的功能与任务;教学方式的活动化、教学结果的经验化;教学计划的弹性化和教学过程的灵活性(五)区域活动的设计1、区域活动定义、特点2、区域活动的功能分析3、区域活动的设计拟定区域的种类;选择适当的活动材料;考虑各活动区的活动内容与目标4、区域活动的布置各区空间位置的确定;逐一布置各个活动区5、区域活动的指导6、设计和开展区域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区域活动性质的问题;材料投放的问题三、主要参考书冯晓霞.幼儿园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虞永平原晋霞.幼儿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哪一种活动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 )A.扣纽扣B.使用剪刀C.双手接球D.系鞋带【答案】C.解析:双手接球更多培养的是幼儿大肌肉动作,完成《指南》中“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的目标。
《听谁在唱歌》教案
《听-谁在唱歌》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知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和音乐风格的认识和欣赏;3.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1.2 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1.3 教学材料1. 歌曲教材;2. 乐器模型;3. 图片卡片。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学习1. 学习歌曲《谁在唱歌》;2. 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3. 学会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
2.2 乐器认识1. 介绍常见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2. 讲解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3. 学生试奏简单旋律。
2.3 音乐欣赏1. 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2. 学习欣赏音乐的方式和方法;3. 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歌曲学习1. 教师播放歌曲《谁在唱歌》,学生聆听;2.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节奏和旋律;3. 教师分段教唱歌曲,学生跟唱;4. 学生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
3.2 乐器认识1. 教师介绍乐器,展示图片和模型;2. 教师讲解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3. 学生试奏简单旋律。
3.3 音乐欣赏1. 教师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生聆听;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方式和方法;3. 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4.2 学生对乐器的认识和演奏能力;4.3 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学生进行歌曲表演;5.2 学生进行乐器演奏;5.3 学生创作音乐作品。
第六章:教学活动安排6.1 第一周:歌曲学习《谁在唱歌》6.2 第二周:乐器认识与试奏6.3 第三周:音乐欣赏与讨论6.4 第四周:歌曲表演与展示6.5 第五周:乐器演奏与创作第七章:教学方法与策略7.1 歌曲学习:采用聆听、跟唱、分段教唱等方法;7.2 乐器认识:采用讲解、示范、学生试奏等方法;7.3 音乐欣赏:采用聆听、讨论、分享等方法;7.4 歌曲表演与展示:采用分组、个人等形式进行表演;7.5 乐器演奏与创作:采用分组、个人等形式进行演奏和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二、自我介绍三、课程要求三、介绍新学科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讲授新课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众说纷纭,未成共识(一)课程词源的分析: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接近现代。
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西方: curriculum名词:“跑道”即“学程”。
即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
动词:“奔跑”即“学习的过程”。
即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
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 H.)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
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
课程最常见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都是这样解释的。
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
这与我国的一些经验辞书基本吻合。
(二)课程概念界定的维度1.学科维度:课程既学习科目。
可以指一个科目或所有科目,也可以是一本教科书、一套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及各种教学材料等。
这种定义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教程”。
合理性: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教程”局限性:1.限制了教师视野;2.只关注“教什么”,不关注“为什么而教”和“怎样教”;3.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所学知识对学习者个人的意义;4.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5.对课程本身的理解仅局限于客观外在的间接经验,忽略学习者在学校生活和活动中所获得的各种鲜活的直接经验和主体体验。
2.经验维度: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育环境中与教师、材料等的相互作用所获得的经验。
合理性: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是试图要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
这种课程的定义是把关注的焦点从“教”转向了“学”,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局限性:学习经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带有主观性、个人性和模糊性,这对于教师来说难以把握实践上很难实行。
3.活动维度:课程是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儿童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各种经验的。
活动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形式。
课程应为“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合理性:儿童的经验是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
局限性:1、把研究者的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造成本末倒置,为活动而活动。
2、过分强调一切学习都要从活动实践开始,强调从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也并不完全反映学校经验和学生学习的本质特征4.目标维度:课程即学习结果或目标。
课程是预期的,课程要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
合理性:强调目标、结果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将课程重心从手段转移到了目标。
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应为这些目标或结构服务,强调与体现课程所具有的预期性和可控性的特征,有利于课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局限性:预期的学习目标与实际发生的事情有差异;将课程的焦点放在预期的目标或结果上,容易忽略非预期的学习结果。
5.计划维度:课程即教学计划。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张严格区分课程与教学的两个概念,将课程看作是培养人的计划,包括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评价。
强调课程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合理性:强调课程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将课程看作培养人的计划,力图纠正“经验说”的失之过宽,教材说的失之过窄。
局限性:遗漏课程实施部分,过分强调静态设计、预成课程,忽视动态设计、生成课程的倾向。
小结:课程的内涵每一种代表性的定义都有一定的指向性,都指向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课程所出现的问题,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某种局限性。
对于课程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确认这种或那种课程定义,而是意识到各种课程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与之相伴的新问题,然后根据课程实践的具体要求作出明智的选择。
讨论:分析以下现象背后所持的课程观•现象1:•某教师认为一个好老师就是上好课,但每天上完课之后就让幼儿自由活动,对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与区角活动很少进行设计与指导。
•现象2:•某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把教材上的内容上完,课堂即使有幼儿提问她也不管,一定要把计划的内容讲完。
当发生意外情况不能完成教案时,她觉得很遗憾。
•现象3:某教师认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她把各领域的教育内容都尽可能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有指导的游戏中获得发展。
•现象4:某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创设一个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让幼儿自由活动。
她很注重区角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当儿童在各个区角进行活动时,她总是会细心地观察与记录。
分析:•现象1:重上课、轻游戏——课程是学习科目•现象2:重预设、轻生成——课程是教案(计划)•现象3:重视儿童在游戏中发展——课程是学习过程或学习经验•现象4:重环境创设与儿童的自主活动——课程是活动(三)课程内涵的层次:•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来分类的课程类型(1)观念层次的课程(理想的课程)由研究机构、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和应该如何开设的课程(2)社会层次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3)学校层次的课程(领悟课程)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4)教学层次的课程(运行的课程)实际反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课程(5)体验层次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二、课程要素课程目标——前提、基础•课程内容——中介•课程实施——途径与手段•课程评价——价值判断以上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课程是从目标到内容,再到实施和评价的不断循环,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
最核心要素——教育理念,课程的理念一旦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课程的各种成分就有可能在课程理念的统合之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问题设计:•观看幼儿园一日生活视频资料•思考:•什么是幼儿园课程?•“你认为幼儿园中幼儿吃喝拉撒的生活琐事是否是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否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有什么区别?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一)我国幼儿园课程概念的历史演变(1)20世纪20-40年代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经验。
代表性定义:张雪门:给3-6岁孩子所能够做的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张宗麟:幼稚生在幼稚园的一切活动。
陈鹤琴:幼儿园课程就是健康、语文、科学、艺术和社会五类活动。
(2)20世纪50—7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的实质是指幼儿园所设科目(3)20世纪80年代后:幼儿园课程是每门科目的教材结构、教学规律和各门之间的关系。
关注幼儿的经验及过程价值代表性定义:赵寄石:反映幼儿园某一科目的客观规律的整体教育结构。
冯晓霞(1997):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李季湄(1997):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虞永平(2001):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的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有益的经验。
•幼儿园课程本质认识上的变化•(1)幼儿园课程重心的转变:•“学科”到“经验”,由重物到重人的转变•(2)幼儿园课程态性的转变:•由静态走向动态•(3)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确立:•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4)幼儿园课程的涵盖性增强了:•一切有教育性的活动(二)幼儿园课程的内涵•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活动倾向的界定。
•定义: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理解•1、幼儿园课程是“活动”:•2、“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3、“各种活动的总和”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问题导入:幼儿园课程与其他阶段的课程相比有哪些不同?它具有什么特点?(一)、基础性:(1)原因分析:幼儿生活经验较贫乏,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但理解能力较差,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2)具体表现基础性:幼儿园课程是学前教育的载体,直接影响幼儿在这一阶段所获得的经验和发展,从而为其今后甚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因而具有基础性。
(二)、启蒙性:具体表现:启蒙性:在幼儿园教学中,注重在认识简单的事物和现象中,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注意通过教学丰富幼儿的有益经验,帮助幼儿学习并适应生活,获得粗浅的知识,使他们的经验和视野得以拓展。
(三)、整合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应该是高度整合的课程。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幼儿是以“完整人”的形象出现的。
(四)、活动性(1)原因分析:一方面,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关,由于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对事物的理解依赖情境和形象,以及他们的注意容易分散等等原因。
另一方面,幼儿主要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活动来获得经验,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
所以,幼儿园教学是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强调每个幼儿的实践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