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和IVUS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OCT在冠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与未来展望

OCT在冠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与未来展望

OCT在冠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与未来展望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指出近几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快速发展,每年以超过10万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增长量不断刷新纪录,很快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PCI例数最多的国家。

伴随着PCI介入数量的攀升,如何提升其质量成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常规影像学手段用来指导PCI,但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分辨率低、只能进行血管轮廓的二维成像等,尤其对于高危患者和复杂病变的指导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精准介入的临床需求。

血管内影像学的出现为介入医生提供了第三只眼睛,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及近期出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逐渐成为介入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什么是OCT当前,血管内影像应用理念已经发生转变,从最初作为研究手段应用于临床逐渐成为了指导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不可或缺的影像辅助手段。

主要应用于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策略和技术的优化。

由欧洲心血管介入学会(EAPCL)组织撰写的首部腔内影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将为全球冠脉介入医生在腔内影像学应用上提供权威指导。

这是中国首次参加由全球16个国家参与的腔内影像共识编写。

关于支架内血栓系列注册研究的OCT结果,共识中明确指出OCT是阐明支架内在狭窄和支架血栓形成机制的首选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模式,它将光学技术与超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

在多数组织中,OCT在分辨率及成像深度方面填补了显微镜及超声成像的空白,其成像分辨率约为10~15 μm,相比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更加清晰,但OCT不能透过血液成像,相比IVUS其组织穿透能力较低,成像深度限制在1-2mm。

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

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

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
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是一种高级的光学成像技术,用于观察冠状动脉的内部结构。

它使用光波在冠状动脉内反射的原理,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

OCT技术具有极高的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内部的细节,包括血管内皮、中膜和外膜的结构和变化。

这使得OCT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诊断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以及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OCT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疾病,还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提供实时的高清图像,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然而,尽管OCT技术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些限制。

例如,由于光波在人体组织中的穿透深度有限,因此OCT只能观察冠状动脉的表层结构。

此外,OCT的成像质量也可能受到冠状动脉狭窄、钙化或血流动力学等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医学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无创、无辐射等优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相信OCT技术将在未来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介入诊疗领域的应用中国专家建议(全文)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介入诊疗领域的应用中国专家建议(全文)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介入诊疗领域的应用中国专家建议(全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继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

与IVUS相比,OCT有极高的分辨率,在评价易损斑块和指导支架置入,尤其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等冠心病诊疗领域日益受到关注。

本次,国内长期从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及影像学研究、有丰富冠心病介入诊疗临床经验的心血管病专家通过循证医学回顾并结合临床实际经验,共同制定OCT成像方法、图像分析以及应用指征的中国专家建议,旨在规范并指导OCT在冠心病诊疗领域中的应用。

01正常血管壁在OCT图像上,正常冠状动脉血管壁的特征是典型的3层结构,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图1)。

内膜主要为弹力纤维层,反射信号高,表现为高信号亮带状;中膜为平滑肌层,反射信号通常较低或信号微弱,表现为信号较低暗带;外膜主要为细胞外基质和外弹力膜,表现为信号较强但不均一亮带。

在OCT图像上,内弹力膜的定义是动脉内膜和中膜的边界,而外弹力膜的定义是动脉中膜和外膜的边界。

0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OCT图像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义是血管壁出现占位性病变(增厚病变)或血管壁3层结构缺失。

OCT图像上的斑块类型可分为3类,即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和脂质斑块。

在OCT图像上,纤维斑块表现为同质、高信号和弱衰减区域,有时可在纤维斑块中发现内弹力膜或外弹力膜(图2A)。

在OCT图像上,钙化斑块表现为边缘锐利的低信号或不均匀区域(图2B)。

该定义适用于较大的钙化,一些特殊类型的钙化,如微小或点状钙化,可能与斑块稳定性相关,但其OCT定义尚未确立。

在OCT图像上,脂质斑块表现为边缘模糊、高背反射和强衰减区域,在低信号区域的表面有高信号带的纤维帽(图2C)。

OCT、IVUS、冠脉造影对评价斑块及是否行支架手术治疗的优势分析

OCT、IVUS、冠脉造影对评价斑块及是否行支架手术治疗的优势分析

OCT、IVUS、冠脉造影对评价斑块及是否行支架手术治疗的优势分析目的评价OCT、IVUS、冠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优势。

方法选取30例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分别对其进行OCT、IVUS、冠脉造影检查,通过上述成像技术对患者冠脉血管的LA、参考血管和病变血管的EMA、EI、RI、PA以及CD进行测量与计算,将各组间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评价其测定精度。

结果在冠脉血管参数的测定以及支架手术可行性评价方面,OCT的精度与优势最为明显,IVUS次之,冠脉造影最差。

结论OCT、IVUS、冠脉造影这3种技术相比,OCT对冠脉支架手术的临床可行性评价优势最为明显,IVUS次之,冠脉造影最差。

标签:冠状动脉硬化;光学相干层析;腔内超声检查;冠脉造影冠脉造影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冠脉硬化诊断技术,其所检测的结果一直被作为冠脉诊断或手术可行性评价的“金标准”[1]。

由于冠脉造影为创伤性检测手段且诊断过程中可发生心律失常、造影剂过敏等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OCT(光干涉性断层成像)、IVUS(血管内超声)等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对冠脉硬化诊断的精确率[2]。

有文献报道[3],冠脉造影技术检测无异常的早期冠脉硬化患者,经OCT或IVUS仍可检出软性脂质斑块,对冠脉造影的“金标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为了评价各种诊断技术在冠脉硬化中的诊断优势,在本研究中以2009年10月—2011年11月间该院收治的30名冠脉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OCT、IVUS以及冠脉造影在冠脉硬化中的诊断优势和应用价值进行探索。

1 研究对象选取该院收治的30名冠脉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79年制定的国际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

30例患者中男19例,平均年龄(61.89±5.62)岁,女11例,平均年龄(63.52±6.83)岁。

经临床排查,所有患者无传染病史、肝肾功能不全以及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的相关疾病。

2021年冠脉腔内影像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冠脉腔内影像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冠脉腔内影像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全文)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虽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及指导PCI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CAG为冠脉管腔的二维可视化呈现技术,不能评价血管壁、斑块特性及支架置入情况。

冠脉腔内影像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与CAG相辅相成,弥补其诸多不足,用于优化支架置入,尽量减少支架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1]。

冠脉腔内影像技术目前主要包括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两种。

两种技术各有其优势(表1):IVUS穿透力强,O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基于IVUS与OCT的不同特性,其临床使用指征及价值也不尽相同。

表1 IVUS与OCT在斑块性质判断及指导PCI治疗过程中优劣势对比本文将冠脉腔内影像技术(即IVUS和OCT)在冠心病患者PCI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斑块性质判断传统观点认为,粥样斑块纤维帽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发病机制,而治疗以稳定斑块为主。

然而冠脉腔内影像研究显示,仅1/3的ACS病变纤维帽不连续[2],大多数的病变表现为糜烂,小部分表现为钙化结节[2]。

腔内影像,尤其是OCT分辨率较高,能够判定ACS患者粥样斑块特征,进而了解ACS的发病机制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同时,基于OCT的红细胞光学衰减特性,能够清晰辨别红白血栓。

然而在急性血栓形成,血管壁模糊不清,使得大于20%的病变无法判断斑块性质[3]。

斑块破裂主要表现在脂质核表面纤维帽的不连续性,抗栓/抗凝治疗可有效阻止新破裂斑块表面的血栓形成。

斑块糜烂以内皮裸露为主要特征,目前对其病理过程了解有限,仅OCT可以通过排除法进行定性,即非破裂斑块表面的血栓形成。

Ivus和OCT比较.pdf

Ivus和OCT比较.pdf

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传统的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评价罪犯病变的方法和手段有时略显局限性,临床上十分需要特殊的血管内影像学技术来检测病变特性并指导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作为血管内影像学检测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领域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二者在基本原理、临床应用、特点方面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具有互补的作用。

一、基本原理血管内超声(IVUS)作为医学超声的一个分支,是利用超声原理探测血管内、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是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性断层显像技术。

其广泛应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

血管内超声(IVUS)的原理与传统B超相同,其区别在于IVUS将超声探头做的小到可以放入血管腔内,可以360°实时从内部观察血管壁的情况。

成像轴直径为″(BostonScientific),分辨率100μm,投射深度可达4mm~8mm,扫描范围10mm~15mm,由于IVUS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现象,因此有利于显示深部结构,而且不受血流影响,因此检测过程中不需要阻断血流,但对微细结构图像的分辨却受限。

但有研究者应用光谱分析对IVUS的射频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斑块内纤维、纤维脂质混合、坏死核和钙化等四种组织成份进行绿、黄绿、红和白色四种颜色的标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组织特征的判断,所以也被称为虚拟组织学(virtualhistology,VH)。

VH分析钙化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已经得到了证实。

但也存在不足包括必须肉眼排除血管内血栓(会被标上与纤维组织一样的颜色)、部分钙化与坏死核都被染红(存在坏死性钙化)、及分辨率有限(100μm)等,更重要的是目前仍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这也许是检测结果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是一门新兴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基本原理类似传统B超成像法,只不过OCT利用的是红外光代替声波。

冠脉钙化病变腔内影像学检查及处理的最新进展(全文)

冠脉钙化病变腔内影像学检查及处理的最新进展(全文)

冠脉钙化病变腔内影像学检查及处理的最新进展(全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冠脉动脉钙化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数据表明,40~50岁人群中大约50%存在冠脉钙化,60岁以上人群中约80%存在冠脉钙化。

根据钙化斑块的位置,冠脉钙化可分为外膜钙化及内膜钙化。

冠脉外膜钙化虽然不影响手术操作过程,但是有导致支架膨胀不良的风险,影响远期预后可能。

冠脉内膜钙化,尤其是严重的内膜钙化(>270°),不仅增加手术难度及风险,同时直接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对钙化病变的评估,目前我们主要有冠脉造影、冠脉CT及腔内影像学检查,其中腔内影像学检查能为术者提供更精确的血管内信息,体现精准医学的追求。

相较于冠脉造影,腔内影像学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获得更精确的病变信息。

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腔内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血管内超声(IVUS)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血管内超声(IVUS)作为目前在复杂PCI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腔内影像学检查,因其良好的可重复性,可分别在钙化病变预处理前及预处理后进行IVUS检查。

IVUS在预处理前可充分评估钙化病变的弧度、长度及分布的情况。

对于外膜钙化或者轻度钙化的病变,可直接选择适宜尺寸的球囊进行扩张。

对于内膜环状钙化病变,可根据IVUS测量所得的血管内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策略。

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IVUS测量的血管内径来指导选择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otationla atherectomy,RA),尤其是对于非环状钙化病变,IVUS 能更有效地指导旋磨头尺寸的选择。

因为旋磨头的位置往往是沿着血管的大弯侧,且与IVUS导管的位置相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IVUS导管的位置来判断旋磨头在血管内的位置,当钙化病变在IVUS导管的对侧且不接触时,小尺寸的旋磨头不能接触到钙化病变,需选择稍大尺寸的旋磨头来完成RA术。

(如下图C所示)。

对于钙化病变,IVUS的应用受限于其导管的通过性,尽管IVUS导管不能通过钙化病变,但其对近段参考血管段的管径大小评估也可作为选择旋磨头大小的依据。

冠脉oct的原理和应用

冠脉oct的原理和应用

冠脉OCT的原理和应用1. 简介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用于评估或检测冠状动脉疾病。

它通过利用光的相干干涉原理,对血管内部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提供有关血管壁和内腔的详细信息。

2. 原理冠脉OCT使用近红外光束,通过探针传输至血管内部。

光信号在不同的组织结构间发生反射和散射,然后通过探针返回到光学设备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OCT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光的干涉。

当两束光信号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干涉现象。

利用这种干涉现象,可以测量光信号的到达时间和干涉程度,从而得到血管内部的结构信息。

3. 应用3.1 冠状动脉病变评估冠脉OCT技术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冠状动脉的内腔情况、斑块形态和特征等。

通过观察图像,医生可以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斑块形成或其他异常情况。

3.2 冠脉介入手术引导冠脉OCT技术在冠脉介入手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利用OCT图像引导导管进入冠状动脉,确保准确的操作位置,避免损伤血管。

3.3 冠脉病变研究冠脉OCT技术还可以用于冠脉病变的研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OCT图像,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冠状动脉病变的信息,如斑块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病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4. 优势4.1 高分辨率冠脉OCT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提供更清晰、详细的图像。

这对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和指导手术操作非常重要。

4.2 高准确性冠脉OCT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血管内部结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4.3 非侵入性相比其他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如冠脉造影术,冠脉OCT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的优势。

病人在进行检查时无需接受任何手术或注射药物。

5. 结论冠脉OCT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医学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冠脉介入手术的引导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

它具有高分辨率、高准确性和非侵入性等优势,对于改善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OCT临床试验证据

OCT临床试验证据

易损斑块(TCFA)与无复流
• OCT发现的TCFA是PCI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一个预测因子。Tanaka等人1研究了 OCT能否预测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PCI术后出现的无复流现象。与有血流组 相比,OCT发现的TCFA更常出现在无复流组(两组分别为50%和16%,P=0.005) 无复流现象的出现频率会根据罪犯斑块内脂质弧的大小而增加。 Ozaki等人1评估了OCT检测出的TCFA是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出现 的微血管闭塞有关。通过使用磁共振成像进行预测,OCT检测出的TCFA更常出 现在微血管闭塞的患者中(分别为43%和9%,P=0.012)。微血管闭塞的普遍 性随着纤维帽厚度的减小而增加。 Lee等人3使用OCT研究了PCI术前的斑块形态与PCI术后的心脏肌钙蛋白I升高 情况之间的关系。OCT检测出的TCFA与PCI术后心脏肌钙蛋白I升高相关,并且 存在OCT检出的TCFA是PCI术后出现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几率比 10.47;95%置信区间3.74–29.28;P<0.001)。这些结果证实OCT可作为PCI 风险分级的一种有用工具。
OCT的分辨率比IVUS高,可以更好地识别潜在问题(如支架内血栓,贴壁不良, 边缘夹层,罪犯病变等等)
Dr.Kubo, etc., OCT Compared with IVUS in a Coronary Lesion Assessment, JACC 2013, ISSN 1936-878X/536.00
OCT临床试验证据
14248-01/A
OPUS- CLASS研究
OCT和IVUS的测量值都具有关联性,但:OCT的测量值比IVUS更精确 和OCT相比,IVUS对MDL的估算值高出9%(<0.001对比OCT) 和OCT相比,IVUS对MLA的估算值高出10%(<0.001对比OCT) 与IVUS相比,OCT在测量MLA时,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更好

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

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

最外层的亮色区域。
内膜 中膜 外膜
中间的暗色环形区域; OCT的穿透性差,一般不用于观察腔外结构。
IVUS/OCT正常管管腔比较
内膜 中膜 外膜
外膜
中膜
内膜
四步看图法
先找中膜
IVUS和OCT图 像上外膜与周围 组织分界不清, 识别中膜是阅片 关键步骤。
往里看内膜
内膜是斑块沉积 之处,仔细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膜是否增厚、 是否存在斑块, 判断斑块的性质 和稳定性。
IVUS
低回声,与斑块分离; 随心脏收缩周期而浮动; 超急性期回声均一,时间延长回声不均。
IVU S 判断血栓 的特异 性和 敏感性 不高 , 必须结合临床其他资料综合分析。
OCT
1.红血栓 突出管腔、与管壁不连贯、形状不规则; 呈强背散射,表面高信号,后方为低或无信号区 域,呈放射状阴影的团块。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仪
3、FFR:功能学评价的"金标准"
significant
NOT significant
0
0.75 0.8
1.0
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术者经验,综合 判断选择药物治疗、PCI或CABG。
3、合理应用"第三只眼"
4、知识点总结
1.冠状动脉"第三只眼"可弥补冠脉造影的缺陷。 2.IVUS和OCT可以提供管壁信息。 3.FFR可对狭窄病变进行功能学判定,以协助临床
OCT
纤维组织具有高回声、易透光、反射较强、衰减较弱的特点;在IVUS上表现为 均质、高回声、向心/偏心生长;OCT上则表现为信号均匀、强背散射、弱衰减。
钙化 斑块
斑块性质的判断
回声密度较强;高亮白 色、声影衰减。 据管腔分布范围,分为 90°,180°,270°, 360°钙化。

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指导价值研究

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指导价值研究
刘华云 , 鄢华 , 刘道权 , 宋丹 , 彭剑 , 郭进 , 张龙 岩 , 夏 成雨 , 苏唏
摘 要 :目 的 应 用 血 管 内超 声 ( I VUs ) 进 行指导 , 分析 冠状动 脉造 影( c AG) 在冠状 动脉 左主干 ( L M) 病 变 介 入 诊 治时的局限和不足 , 为L M 病 变的 诊 断 和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 P C I ) 提 供 有 价 值 的信 息 。方 法 入 组 冠 心 病 L M 病变
中 国公 共 卫 生 2 0 1 5年 1 1月 第 3 1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h i n J P u b l i c He a l t h , N o v 2 0 1 5 Vo 1 . 3 1
・ 1 4 5・
血 管 内超 声 【 I VUS ) 在 冠心 病 左 主 干病 变 介入 诊 疗 中的指 导 价值 研 究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t wi t h t h a t b y 1 VUS . Fo r t h e LM n o n— b i f u r c a t i o n l e s i o n,t h e me a s u r e me n t r e s u l t s o f 8 c a s e s( 2 7 )we r e
a n d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P CI )t r e a t me n t o f 1 e f t ma i n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LM CA)s t e n o s i s c o mp a r e d wi t h

Ivus和OCT比较

Ivus和OCT比较

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传统的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评价罪犯病变的方法和手段有时略显局限性,临床上十分需要特殊的血管内影像学技术来检测病变特性并指导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作为血管内影像学检测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领域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二者在基本原理、临床应用、特点方面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具有互补的作用。

一、基本原理血管内超声(IVUS)作为医学超声的一个分支,是利用超声原理探测血管内、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是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性断层显像技术。

其广泛应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

血管内超声(IVUS)的原理与传统B超相同,其区别在于IVUS将超声探头做的小到可以放入血管腔内,可以360°实时从内部观察血管壁的情况。

成像轴直径为″(BostonScientific),分辨率100μm,投射深度可达4mm~8mm,扫描范围10mm~15mm,由于IVUS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现象,因此有利于显示深部结构,而且不受血流影响,因此检测过程中不需要阻断血流,但对微细结构图像的分辨却受限。

但有研究者应用光谱分析对IVUS的射频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斑块内纤维、纤维脂质混合、坏死核和钙化等四种组织成份进行绿、黄绿、红和白色四种颜色的标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组织特征的判断,所以也被称为虚拟组织学(virtualhistology,VH)。

VH分析钙化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已经得到了证实。

但也存在不足包括必须肉眼排除血管内血栓(会被标上与纤维组织一样的颜色)、部分钙化与坏死核都被染红(存在坏死性钙化)、及分辨率有限(100μm)等,更重要的是目前仍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这也许是检测结果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是一门新兴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基本原理类似传统B超成像法,只不过OCT利用的是红外光代替声波。

【干货】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大PK:IVUSvsOCT

【干货】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大PK:IVUSvsOCT

【干货】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大PK:IVUSvsOCT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判定狭窄程度和介入适应证的'金标准'。

然而,由于斑块常为偏心性或不规则性,CAG仅显示被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轮廓,故在某些常规投照角度下易遗漏或低估病变。

同时,如果斑块是正性重构,即使斑块负荷较重,但血管会发生代偿性扩张,CAG不仅对病变严重程度低估,且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价极其有限。

血管内影像学技术的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作为研究冠状动脉的第三只眼睛,可形象比喻为钻入冠状动脉内侦查,可以对冠状动脉管腔细微结构进行精确评价。

同时,不仅可评价管腔狭窄程度,且可对斑块负荷程度、易损性等其他精细化结构进行评价,对探究冠心病发病机制,优化指导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IVUS和OCT基本概念IVUS与OCT尽管都属于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检查,但二者对组织穿透能力和分辨率不同,对病变的评估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相不能取代。

需强调无论是IVUS或OCT,均只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物理学及影像学指标进行评价,对病变程度是否会导致心肌缺血等病理生理功能改变几乎无法评价,需通过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来评价。

1IVUS为医学超声的一个分支,可利用超声原理探测血管内、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是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性断层显像技术。

同时,是识别冠脉易损斑块的经典有创检查,可从脂质负荷、血栓形成、斑块负荷、血管正性重构及点状钙化等方面进行评价,可识别CAG低估的病变。

2OCT可通过测量近红外线反向散射光波的延迟时间和光波强度获得实时断层影像,具有分辨率高的优势,可识别斑块大体形态特征、斑块类型、脂质核大小、新生血管、巨噬细胞浸润和血栓程度。

因此,是临床识别易损斑块的理想方法,尤其可识别薄纤维帽斑块,对临床给予降脂强化治疗、预防斑块进展及MACE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OCT IVUS 检测技术在冠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

OCT IVUS 检测技术在冠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
血流阻断
M2 TD-OCT
15.6
200
10–15 25–30 1.0–3.0 需要
C7XR FD-OCT
100
500
10–15 20–40
20
不需要
精品课件
各种影像学技术比较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oil. 2003;23:1333-1342
精品课件
OCT能揭示血管壁及斑块形态及性质
红血栓
精品课件
OCT与IVUS对红血栓的成像对比
精品课件
OCT与IVUS的比较
白血栓
精品课件
OCT与IVUS的比较
混合血栓
精品课件
内膜撕裂
精品课件
夹层
精品课件
IVUS对斑块负荷的评价
Lumen Diameter
Vessel Area
Lumen Area
Vessel Diameter
不稳定斑块诊断标准-OCT
Circulation. 20精03品;课1件08:1664-1672
不稳定斑块
精品课件
不稳定斑块
精品课件
巨噬细胞浸润
精品课件
OCT与IVUS的比较
斑块破裂
精品课件
OCT与IVUS的比较
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
精品课件
OCT与IVUS的比较
红血栓
精品课件
OCT与IVUS的比较
Uncovered
Covered
> 30 Days Implants
Uncovered
Covered
% Struts % Uncovered struts
90
75
P<0.0001

IVUS联合OCT精确PCI1例

IVUS联合OCT精确PCI1例

CAG
CAG
CAG
CAG
CAG
CAG
CAG
PCI策略
1.RCA近端撕裂片是否需进一步处理? 2.RCA远端为桥侧枝OR真腔? 3.RCA远端病变部位管腔内部情况如何? 决定行OCT检查
OCT
OCT
血栓
OCT
OCT
假腔
真腔
OCT
OCT
近端撕裂片
血栓
IVUS
IVUS
血管腔轻度狭窄;LAD中段及LCX中段非钙化 斑块,估测相应管腔轻微狭窄;LAD中段钙化 斑块,估测相应管腔轻微狭窄;LAD中段浅表 型心肌桥;升主动脉增宽。
辅助检查
心脏彩超:EF 62.22%,主动脉动窦部增宽, 左室壁增厚(LVPW11mm),三尖瓣轻度关闭 不全,主动脉瓣钙化,中度关闭不全,左室舒张 功能减低(I度)。
IVUS
OCT vs IVUS
分辨率
(轴向) 100 - 150 μm (侧向) 150 - 300 μm
成像轴大小 成像帧数 透射深度 扫描范围
血流阻断
0.8mm 30帧/秒 4 - 8mm
10 - 15mm 不需要
10 - 15 μm 25 - 30 μm
0.4mm 15帧/秒 1 – 1.5mm
180/110mmHg。 2型糖尿病病史3年。
体格检查
血压105/66mmHg 心率68次/分。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 腹软,未及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触
及。
辅助检查
ECG:窦性心律,心率68次/分,大致正常心 电图。
胸片:左心增大,余肺膈未见明显异常。 冠脉CTA示:右冠脉近段混合斑块形成,估测

OCT IVUS 检测技术在冠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

OCT IVUS 检测技术在冠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

Atheroma Area 10.16 mm2
基线IVUS
Lumen Area 6.16 mm2 Atheroma Area 5.81 mm2
40mg瑞舒伐他汀 治疗2年 后IVUS
Lumen Area 5.96 mm2
对支架后即刻效果的评价OCT优于IVUS
贴壁不良
组织脱垂 内膜撕裂 支架边缘夹层 支架内血栓
冠脉造影
左冠支架良好
冠脉造影
右冠支架有狭窄及扩张
右冠支架不同部位检查
右冠支架不同部位检查—远端支架
右冠支架不同部位检查—贴壁不良
右冠支架不同部位检查—贴壁不良
右冠支架贴壁不良
组织脱垂
支架内血栓
支架置入后随访 OCT优于IVUS
支架早期内膜愈合
晚期贴壁不良 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内血栓 支架内新生内膜组织特性评价
No IVUS (n=210)
85.6%
80 70
IVUS w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urvival (HR=0.43, p=0.019)
0.5 1.0 1.5 2.0 2.5 3.0
0.0
支架植入后时间
(SJ Park et al. TCT 2007)
OCT的优势-More detail information
外膜 中膜+内膜
血管壁及腔内如何
OCT与IVUS的比较
纤维斑块
OCT与IVUS的比较
纤维斑块
OCT与IVUS的比较
脂质斑块
OCT与IVUS的比较
脂质斑块
OCT常用定量指标
纤维帽厚度FCT 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

Ivus和OCT比较

Ivus和OCT比较

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传统的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评价罪犯病变的方法和手段有时略显局限性,临床上十分需要特殊的血管内影像学技术来检测病变特性并指导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作为血管内影像学检测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领域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二者在基本原理、临床应用、特点方面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具有互补的作用。

一、基本原理血管内超声(IVUS)作为医学超声的一个分支,是利用超声原理探测血管内、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是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性断层显像技术。

其广泛应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

血管内超声(IVUS)的原理与传统B超相同,其区别在于IVUS将超声探头做的小到可以放入血管腔内,可以360°实时从内部观察血管壁的情况。

成像轴直径为0.028″(Boston Scientific),分辨率100 μm,投射深度可达4 mm~8 mm,扫描范围10 mm~15 mm,由于IVUS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现象,因此有利于显示深部结构,而且不受血流影响,因此检测过程中不需要阻断血流,但对微细结构图像的分辨却受限。

但有研究者应用光谱分析对IVUS的射频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斑块内纤维、纤维脂质混合、坏死核和钙化等四种组织成份进行绿、黄绿、红和白色四种颜色的标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组织特征的判断,所以也被称为虚拟组织学(virtual histology,VH)。

VH分析钙化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已经得到了证实。

但也存在不足包括必须肉眼排除血管内血栓(会被标上与纤维组织一样的颜色)、部分钙化与坏死核都被染红(存在坏死性钙化)、及分辨率有限(100 μm)等,更重要的是目前仍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这也许是检测结果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是一门新兴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基本原理类似传统B超成像法,只不过OCT利用的是红外光代替声波。

IVUS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IVUS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IVUS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王博;汪和贵【摘要】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is an invasively tomograhpic techology. As a adjunct to angiography, IVUS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 IVUS allows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area stenosis, optimize PCI strategy and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Although lacking randomized trials, the currently nonrandomized studies support that IVUS-guided PCI of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es reduce the rate of th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including cardiac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target vessel revacularization) and improve long-term outcomes compared with angiography-guided PCI.%血管内超声(IVUS)是一种有创断层成像技术。

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辅助手段,IVUS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评估靶血管的严重程度,优化手术策略,提高临床预后。

尽管缺乏随机对照研究,但现有的非随机研究认为,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以下简称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使用IVUS能降低患者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远期预后。

管腔之外的思考解读FFR、IVUS和OCT的临床应用共识

管腔之外的思考解读FFR、IVUS和OCT的临床应用共识

管腔之外的思考:解读FFR、IVUS和OCT的临床应用共识冠状动脉介入医生的“圣杯”是准确判断那种病变需要进行介入治疗,而那种病变仅通过药物便可达到最佳临床效果。

虽然当前诸多先进的影像设备有助于心血管医生制定更佳的治疗策略,如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以及光学断层扫描(OCT)等,但是他们都绝非用来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水晶球”,因为任何一项检查都不可能包罗万象。

然而,这些检查依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它不但有助于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并指导术中的介入治疗策略,而且可优化临床效果。

2011年ACCF / AHA / SCAI PCI指南进一步规范了上述3项检查的临床应用,但随着近年来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和完善,Lotfi 等代表SCAI协会于近期发表了FFR、IVUS及OCT检查2014年专家共识。

1.FFR三项临床试验充分证实了FFR的临床应用价值。

DEFER研究提示,对于存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稳定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当FFR≥0.75时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5年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仍显著低于PCI组;为了评价FFR对于介入治疗策略的指导作用,FAME研究发现,对于存在多支病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NSTEMI患者,FFR指导的介入治疗组患者1年内复合终点事件显著低于单纯造影指导的介入治疗组(13.2%Vs. 18.3%, p=0.02);对于稳定性缺血的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患者,FAME2研究进一步提示,FFR指导的PCI患者1年内一级终点事件显著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导致该实验提前终止,主要归因于药物治疗组紧急血管重建的比例显著高于FFR指导的PCI组(11.1%vs 1.6%,p<0.001)。

因此,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以及非侵入性检查结果模棱两可时,FFR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IIa类推荐)。

FAME研究亦显示,在血管狭窄程度为50-70%的患者中,仅有35%的病例被认为FFR阳性(<0.75);而对于狭窄程度为70-90%的患者,其中有20%的PCI治疗是不适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v l a u e o f o p t i c l a c o h e r e n c e t o m o g r a p h y f 0 C T ) u s e d i n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e p a r t m e n t o fC a r d i o l o g y , T h e A il f  ̄e d Ho s p i t a l o r c e Me d c i a l C o l l e g e , T i a n j i n3 0 0 1 6 2 , C h i n a
维普资讯
33 8
T i a n j i n Me d J ,M a y 2 0 0 7 , V o l 3 5 N o 5
O C T和 I V U S 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对 比研究
姜铁 民 陈少伯
摘要
梁国庆
赵季红
岳继华
李玉明
Th e Co n t r a s t S t u d y o n OCT a n d I VUS i n t h e Di a g n o s i s o f Co r o n a r y He a r t Di s e a s e s
J I A NG T i e mi n , C HE N S h a o b o , L I ANG Gu o q i n g , Z HAO J i h o n g , YU E J i h u a , L I Yu mi n g
d i s e a s e s( C H D ) c o mp a r e d w i t h i n t r a v e n o u s u l t r a s o u n d( I V U S ) . Me t h o d s : A f t e r c o r o n a r y a n g i o g r a p h y( C A G ) , 7 C H D c se a s a c c e p t e d I V U S a n d O C T e x a m i n a t i o n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T h e e l a s t i c m e m b r a n e a r e a( E MA ) o f r e f e r e n c e d v e s s e l s a n d t h e c u l p i r t
部 位测得 的 P A和 L A分 别是 ( 5 . 4 6 4±0 . 8 0 5 ) m m 和( 4 . 9 1 6±0 . 9 5 2 ) m m 以及 ( 3 . 4 6±0 6 . 8 5 7 ) mm 和( 4 . 2 4 0±0 . 9 7 6 )
mm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均 P<0 . 0 5 ) ; I V U S高估纤维 帽厚度 , 两者 同一部位测得 的 C D分别是 ( 0 . 2 0 6± 0 . 0 9 0 ) m m和 ( 0 . 1 4 6± 0 . 0 8 1 ) m m, 差异 亦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O C T发现斑 块夹层 和血栓有更敏感 的趋势 。 结论 : O C T有很 高的 图像分辨率 , 在对斑 陛状 判断上优 于 I V U S , 操作安全可靠 。 关键 词 腔 内超声检查 光学 体层摄影术 。 光学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硬化 对 比研究
l e s i o n s , t h e l u me n a r e a ( L A ) o f c u l p i r t l e s i o n s , t h e p l a q u e a r e a ( P A ) , he t i f b r o s i s c a p d i a m e t e r ( C D ) o f p l a q u e , t h e e c c e n t r i c i n d e x
( E D , h t e r e m o d e l i n g i n d e x( E I ) o f v e s s e l s w e r e m e su a r e d . A t he t s a me t i me , t h e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o f p l a q u e s nd a he t d i s s e c i t o n i n
目的 : 评价光干涉 f 生断层 显像 ( O C T ) 在冠状动脉 ( 冠 脉) 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 对7 例冠 心病患者 , 在
常规冠脉造影后 , 对 病变血管先后 行血管 内超声 ( I V U S ) 和O C T检查 , 分别测量参 考血管和病变 血管最狭窄处 外弹 力膜 面积 ( E MA) 、 最狭窄处血 管管腔面积 ( L A) 、 斑 块面积 ( P A) 、 斑块纤维 帽厚度 ( c D) , 计算偏 心指数 ( E I ) 和重 构指 数( R I ) , 观察斑块类型及斑块夹层和血栓 , 并 比较两者测量指标及对斑 f 生状判断的差异。结果 : 7例患者均成功完 成了 I V U S和 O C T检查 , 术 中术后无 明显并发症发生。 与O C T相 比, I V U S 高估斑块面积 , 低估 管腔截 面积 , 两者同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