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合集下载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主题内容认知鸦片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开端,自此,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逐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两大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又要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100多年来,从农民、地主到民族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从自发的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从向西方寻求真理到向俄国学习,从器物到制度,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主题内容范围:本主题主要包括近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

主题复习目标:掌握各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事实、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能够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之间的联系,认识到各阶级的抗争探索是向前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总结各阶级探索抗争的经验教训。

主题知识概要:近代前期1840年~洋务运动基本史实: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特征:尚未产生新的阶级,主要由农民、地主阶级进行,向西方学习,但停留在“器物”阶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19年基本史实: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特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西方制度,企图通过变法、革命等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近代后期1919~1927年基本史实:中共成立、工人运动高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特征: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俄国革命,坚持城市革命道路;中共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大革命。

1927~1937年基本史实:三次武装起义、八七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五次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八一宣言、西安事变。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发布时间:2012-8-22 浏览人数:219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一)近代前期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救国探索一、知识归类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⑴禁烟运动。

⑵鸦片战争。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

⑷边疆地区新危机及中法战争。

⑸中日甲午战争。

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⑴鸦片战争。

⑵太平天国运动。

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⑷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⑴戊戌变法;⑵辛亥革命;⑶新文化运动4、清政府的“自救”⑴洋务运动;⑵百日维新;⑶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5、近代前期不同阶级和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⑴地主阶级:①改革派: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动洋务运动。

⑵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②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⑶民族资产阶级:①早期维新派: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②维新派与戊戌变法。

③革命派辛亥革命及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④激进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

⑷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共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6、新式学堂的兴办和近代教育改革⑴新式学堂的创办:洋务运动期间和维新派创办的学堂;⑵高等学校的创办:百日维新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1898年);⑶新学制的制订: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与1905年废除科举制;⑷民国教育的改革:蔡元培的全面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二、知识深化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特点⑴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是紧密联系的。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

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农民阶级背景和主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中国历史上,列强的侵略是一个重要而且敏感的话题。

从19世纪开始,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尊严,进行了坚韧不屈的抗争。

本文将探索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回顾历史,展示中国人民在抵御侵略中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取得的一系列抗争胜利。

一、鸦片战争及其背后的原因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与列强抗争的开端。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遭遇到了英国等列强的侵略。

鸦片战争背后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包括列强的贸易优势、政治手段以及中国的封闭政策等。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方式与策略中国人民在面对列强侵略时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抗争。

其中包括武装抵抗,如义和团运动与义勇军抗击外国侵略,以及非武装的反抗,如思想解放和文化抵抗等。

中国人民根据当时的形势、社会背景以及自身实力,灵活运用各种抗争方式,加强团结,提高自我意识和民族意识。

三、光复与思想解放近代中国的光复运动是中国人民为了摆脱列强侵略而进行的一场重要的抗争。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的运动。

这些运动不仅在政治上引起了巨大的变化,也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提供了平台。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对日抗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势力对中国进行了广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争。

对日抗战是中国人民在列强侵略下的一次重要行动,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与独立。

五、新中国的独立与发展1949年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取得了独立与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条件,中国人民带领国家走上了独立与强大的道路。

在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历程。

中国人民对列强的抗争不仅是一次国家的抗争,更是中国文化、历史与民族的抗争。

中国人民通过多种形式的反抗,逐渐摆脱了列强的侵略,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中国人民用坚定的意志摧毁了列强的阴谋,保卫了国家的独立与尊严,同时也构筑起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自信。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4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主要特点①探索的广泛性。

由于列强不断侵华,对中国各阶级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必然导致各阶级人士的反对。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就导致了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的一面。

②具有普遍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义和团运动除外)。

这因为外国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也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促使人们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现实。

③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由学技术到学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由学君主立宪到某某某某。

④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续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如洋务派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是量的积累。

早期维新派脱胎于洋务派,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验,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由器物层次发展到制度层次,有了质的飞跃。

⑤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一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反动势力的强大。

2、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得失的规律和认识:①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

而且,党的领导干部和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②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逐步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某某法制不健全。

③经验教训:应该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响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加强和健全某某法制建设。

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二、问题探究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又是中国人民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 史。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简要说明中国社会性质 的变化历程。 (2)在探索强国之路的艰难跋涉中,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 起步,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尝试分别是什 么? (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的结果给 予我们什么启示?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 办《青年杂志》 口 内 意 号: 民主科学 容: 义: 前期 —— 四提倡四反对
3、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者发 起新文化运动
后期 —— 宣传马克思主义
清朝爱国官兵的反抗斗争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的改革和革命 结果
谢 谢!
失 败
启 示
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 的悲惨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练一练: 一、单选题
1、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突出作用是:( B )
A、挽救了民族危亡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论: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 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曾国藩
李鸿章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 张和实践


的:
间:
维护清朝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 中央: 奕 訢
洋务派掀起 代表人物: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洋务运动
前期: 军事工业 主要活动: 后期: 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海军

基础专题四、中国近代的屈辱、抗争、探索.

基础专题四、中国近代的屈辱、抗争、探索.
日本全面 侵华战争 1937.7~ 1945.8
清政府战败,签订 了《辛丑条约》
中国完反 侵略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 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 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
中国取胜
主要条约
战争 鸦片战 争 1840~ 1842年
八国联 军侵华 战争 1900~ 1901年
英、美、 俄、日、 法、德、 意、奥
2、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前)
抗争代表
主要事件和史实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 门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 伟 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 斗争的 林则徐,是 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类 探 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之 主要概况 别索 路在中国行不通。
创办京师大学 堂
戊 、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改 命。 政戌 2 良运动; 作用(意义或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3、特点: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 治 变 4、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 5 、作用:在社会上起到 思想启蒙(解放)作用,有利于 资产阶级思想 的传播; 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 上 法 他们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 1、都是资产阶级近代化探索的活动,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 进步的意义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 中国近代政治的民主化 的 1905 年8月, 日本东京召开。总理:孙中山 纲领:推 、中国同盟会 : 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辛 21、都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 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民 教训: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3 、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亥 2、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 《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失败的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 三民主义 ”。作用(地位):“三民主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 主 4 、都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和妥协,导致失败 革 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5 、都没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化 3、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武装起义,第二 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命 天占领武汉三镇。(又一次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 争,推翻三座大山,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 富强和人民的彻底解放。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失败 (略)
(1)维新派(改 良派):
维新变法
失败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 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变法在社会上起了
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资产阶级 (2)革命派:
辛亥革命
(3)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
失败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观念 深入人心 ,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质。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1)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五四运动 (3)国民革命运动
(1)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反“围剿”、长征 (2)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重庆谈判、粉碎全面 进攻和重点进攻、反攻、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阶级
内 容 结果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阶级
内 容 结果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失败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 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抑 制作用。
农民阶级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项目
内容
反侵略战争 中的斗争
反对清朝统 治的斗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反对北洋军 阀的斗争

历史复习4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历史复习4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四: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精拓展】列强侵华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列强侵略集中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上半期。

(2)从侵略国家上看,既有老牌强国英国、法国等,又有新兴强国日本等。

(3)从侵略方式上看,经历了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从战争侵略到“以华制华”的转变。

(4)从影响上看,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角度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角度三中国近代化探索【精拓展】1.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对应关系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见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于是以“自强”为口号,以“师夷长技”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思索为何学了西方的技术仍旧失败,在探究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基础上,以改革中国政治制度、救亡图存为主要目标的戊戌变法兴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于是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为主要任务的辛亥革命兴起。

2.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主观原因:近代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统治阶级没有坚决反抗侵略的决心。

(3)客观原因: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侵略者具有很强的掠夺性。

【跟踪练习】1.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A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C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D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2. 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3. 右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有识之士的探索历程,①处应填 A .军事技术B .文学艺术C .实业救国D .民主共和材料一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三)·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三)·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在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救国方案和主张一、中国民主革命中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而中国封建势力又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者紧密勾结,相互依存。

任何把反帝反封双重任务割裂开来的革命都必然以失败告终,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已反复证明了这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孙中山以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最终都失败了。

只有中国共产党把反帝反封建结合起来,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争概况按照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领导阶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一)在近代前期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从1840年到1900年的60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就是这样的斗争。

农民阶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奴役压迫下,不得不奋起反抗。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勇敢地担负起新的斗争任务-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前夕的20年为第二阶段。

在此期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取代农民阶级而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

从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初步尝试——戊戌变法运动,到提出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辛亥革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峰。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0年为第三阶段。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革命史的中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及其伟大胜利。

1、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发动的国民大革命,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北伐战争时期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第二专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第二专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第二专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知识构建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

一、地主阶级的探索和实践(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中,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不愧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中,有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

中法战争中,有刘铭传、冯子材等爱国将领率军抗击法军。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将领英勇杀敌,为国捐躯。

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另一方面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1、背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三)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1、背景:第二次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不管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2、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3、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组建海军。

4、评价: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说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是,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历史。

从1840—1949的110年间,中华民族经受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

中国社会各阶层、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也相应地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抵抗外辱的斗争。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义和团运动(1900—1911)鸦片战争风云变,天灾人祸民倒悬。

太平天国洪秀全,揭竿而起在金田。

以洪秀全为首的中国农民阶级风云际会在金田村,进行北伐、西征,使农民战争的风暴席卷全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提出了一整套的改造中国的方案,掀起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被列宁称为“亚洲觉醒”。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861—1895)军工民用筹海防,甲午战火终成灰。

面临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外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内忧,曾国藩、李鸿章、慈禧太后发起了洋务运动。

他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近代教育、筹划海防,大有“中兴”之势,但植根于封建社会的“土壤”呼吸着外国资本主义“空气”的“洋务之花”最终没能结出中国近代化“强盛之果”,只能伴随着甲午战争日本军舰的隆隆炮声惨烈的凋谢了。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1898);革命派:辛亥革命(1911);激进派:新文化运动(1915)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也警醒了睡梦中的中国人。

康、梁等维新人士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由于触动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和急于求成等各方面原因,随着戊戌政变而草草收场,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却鼓舞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奋勇向前。

中考历史专题速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中考历史专题速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社会习俗
失败 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充分 发动群众;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势力相 对强大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 和国方案行不通
资产 阶级 的探 索
激进 的资 产阶 级知 识分 子— —新 文化 运动
代表 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兴起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中考历史
类型
中国 人民 的英 勇斗 争
事件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
概况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李秀成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沉 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 国西北领土的阴谋 邓世昌、丁汝昌等官兵壮烈捐躯 义和团阻击八国联军;天津保卫战中, 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殉国
第三次长沙会 战
战争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 个胜利
类型
中国 人民 的英 勇斗 争
14 年 抗 战
事件 百团大战
学生 运动
五四运动 一二·九运动
概况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 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 来
索 维新
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
派—
台;维新思想的传播
—戊 戌变
代表 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法 主要 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
主张 制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专题五西方列强侵略下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五西方列强侵略下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五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重点精华】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外国势力由沿海侵入内地,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新疆危机(19世纪中后期):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擅自建立政权,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严酷的宗教歧视和民族压迫;俄英承认阿古柏政权;沙俄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近代后期帝国主义侵华1.1931~1937年日本局部侵华活动(1)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局部抗战开始。

(2)1932年扶植“伪满洲国”,对东北进行殖民统治。

“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3)1935年入侵华北,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2.1937~1945年日本发动全国侵华战争(1)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不久攻陷平津。

(2)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12月攻陷南京,进行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

(3)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控制大半个中国。

年底开始对解放区进行“扫荡”和“三光”政策。

(日军侵华罪行)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近代中国探索史

近代中国探索史

近代中国探索史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

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二、农民阶级的抗争┏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民主主义的探索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四、地主阶级的探索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五、无产阶级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二、19世纪中国各种力量对列强侵略的反应1.清政府的腐败与对敌决策的失误清末反侵略的战争中,清政府在和与战的决策上往往举棋不定,徘徊于妥协与抵抗之间。

决策的屡屡失误,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民众的自发斗争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

重要的斗争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3.有识之士的自强运动林则徐在领导禁烟斗争的同时,搜集和研究外国情况,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探索 运动 封建统治 阶级(抵 抗派) 封建统治 阶级(洋 务派)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领导人 林则徐、魏 源等 中央: 地方: 洪秀全等 主张或经过 “师夷长技以 制夷“ “师夷长技以 自强“ ①②③④ 《天朝田亩 制度》、 《资政新篇》 ①②③ 失败的根本 原因 ①②③ 失败的原因 ①主观上 ②客观上 影响 失败或胜利 的原因
4、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 索。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的利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方面有一致性。
(2)1956“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 性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 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4)曲折探索:党在政治上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失误。犯了左 倾错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入岐途 (5)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了新时期基本路线的基础 (6)十二大明确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⑺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10)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抗争

【历史课件】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历史课件】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立宪运动是维新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七、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比较
5
1、背景:大规模民族战争之后,有挽救民族危机
缓和阶级矛盾之意图
2、目的:戊戌变法以救亡图存为主流
新政以 应付危机为主要目的
3、领导者: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清末新政——慈禧太后反动势力
4、方式和性质:
方式上 :都是自上而下的运动
性质不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 进步
5、结局及失败原因:
都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6、影响: 反抗精神永远激励中国人民 打击中外反动势力,推动历史进步
1、思想武器
五、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反封 建思想主张的差异:3
维新派: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 孔子
革命派: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2、国家主张: 维新派:君主立宪 资本主义 未触及封建土地制 度
后期发展:李大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影 响:思想解放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五四运动 宣传动员 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两个阶段
1、洋务运动
主要活动
创办企业
2、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光绪推行新政 新 政
3、新政和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
五、近代前期不同阶级、不同阶 层提出的救国方案
《应找应诏统筹全局折》
百日维新:光绪帝《定国是诏》

败: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义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戊戌变法 (续)
失败原因
缺乏反帝斗争勇气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中国是行不通的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抗争探索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抗争探索

主题:鸦片战争中,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随后,西方列强又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之路。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线索一列强侵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从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两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日本由局部侵华走向全面侵华战争。

线索二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多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到后来的全民族抗争。

线索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国运沉沦——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战争时间国际背景阶段特征侵略战争结果与影响19世纪40 年代至60 年代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国门的主要手段;以商品输出作为主要侵略方式;侵略过程中,列强之间的关系以相互勾结为主;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国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侵华的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侵华的主要格局: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侵华的方式:从“以华制华”到独占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已不单纯是维护清 政府的统治,更重要的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 益,展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高贵品质
农 民 阶 级 的 反 封 建 反 侵 略 斗 争 和 探 索
事迹 1. 三元里人民抗英(自发)
2. 太平天国运动
3.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 阶级局限.表现: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 者,目光短浅.政治上,农民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 革命纲领,如《天朝田亩制度》和“扶清灭洋”的口 号.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多用迷信现场 和组织群众.组织上,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 心.(天京变乱和义和团的分散斗争)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中外发动势力强大,阻碍民主制度的建立. 4.在中国缺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政治、群众基 础.
中 国 共 产 道 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
1.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二大” 、“工农武 装割据理论” 、1935年遵义会议、中共“七大”确立 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思想、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2. 国共关系的演变 变化过程(分立-合作-对峙-合作-对抗)
原因:随社会矛盾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 1. 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阶段:主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 2.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主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民主革命时期,党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折
中 国 共 产 党 对 中 国 革 命 道 路 的 探 索
1. “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明确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 毛泽东在实践中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的典范. 3. 1935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 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的处理 党内长期分歧和矛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3. 19世纪末,一些开明地主拥护戊戌变法,20世纪初 他们又推动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但最终愿望落空.
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 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 都主张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维 护统治 都以失败告终,都具有一定的 进步作用
身份 地位
不同点 抵抗派 洋务派
爱国知识分子 主要是大官僚 制夷 基本没有 实践 镇压也有 抵御外辱 进行了洋 务运动
从1956年至今,中共三代领导人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 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期间 有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纠正了失误,形成了建设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有力的先前发 展.
4.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 “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5.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 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阶段的探索
1. 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2. 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健 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清朝爱国官兵的的反侵略斗争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清 朝 爱 国 官 兵 的 反 侵 略 斗 争
事迹 1. 19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2. 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3. 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林永生、 聂士成等英勇杀敌或壮烈牺牲 4.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士成壮烈牺牲
目的 实践
一 主要活动
1. 资产阶级发展壮大(产生-登上历史舞台-队伍壮大)
资 产 阶 级 的 探 索 和 实 践
2. 早期的维新派: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3. 康梁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
4.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5. 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二 1 近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后受到资 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3.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 本性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探索(主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问题)
1.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社会主义 道路的开始. 2. 1956年“八大”召开,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以后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 开放逐步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 时代局限.表现:(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中外发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 未曾遇到的新情况.(2)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
地 主 阶 级 探 索 强 国 之 路 的 主 张 和 实 践
主要活动
1. 鸦片战争时期,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未付 诸实践 2.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的洋务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