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临床病原学检测
如何进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包括病原体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抗药性检测等)
如何进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包括病原体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抗药性检测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诊疗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后,出现并非由入院时已有的、也并非在患者入院时暴露的、在出院后还在担负着健康保健任务的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中发生的、由社区中其他感染者或病原体引入的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医院感染的病原体进行病原学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包括病原体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抗药性检测等。
病原体培养是目前最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接种于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利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条件,使病原体在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是否出现细菌或真菌的生长,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在进行病原体培养之前,需要采集合适的样本。
不同类型的医院感染需要采集不同的样本,如血液感染需要进行血液培养,呼吸道感染需要进行痰液培养等。
样本的采集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另一种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是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核酸扩增技术,通过扩增病原体的特定基因片段,来检测病原体的存在。
与病原体培养相比,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检测到一些难于培养的病原体,并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结果。
目前,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最常用的核酸扩增技术之一。
抗药性检测是评估病原体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目前,常用的抗药性检测方法包括最小抑制浓度法(MIC法)、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快速检测方法等。
最小抑制浓度法通过测定不同抗生素对病原体的最低有效浓度,来评估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检测病原体的抗药基因,从而判断其抗药性水平。
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了一些高通量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量抗生素和病原体进行耐药性检测。
病原学检查方法
病原学检查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原学检查方法是指通过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来确定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病原学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培养、快速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1. 病原微生物培养病原微生物培养是最传统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观察并鉴定培养物中的微生物,从而确定病原体。
培养方法主要适用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检测。
病原微生物培养的优点是能够精确鉴定病原微生物种类,为治疗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
但是其缺点是培养时间较长,需要3-7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不适用于需要迅速做出诊断和治疗的急性疾病。
2. 快速检测方法为了解决病原微生物培养时间长的问题,发展出了许多快速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免疫层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这些方法能够在数小时内或更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有助于迅速做出诊断和采取治疗措施。
3.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快速的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PCR技术可以对病原体的DNA或RNA进行扩增和检测,从而实现对病原体的快速准确检测。
与传统的培养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技术有着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一些难以培养的病原微生物尤为重要。
4. 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是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应答,来确定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这些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免疫层析技术等。
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检测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
病原学检查方法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结合病原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确诊疾病,并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病原学检查的名词解释
病原学检查的名词解释病原学检查是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时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病原学检查中,有许多涉及的名词是我们所熟悉的,但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并不了解其具体含义。
本文将对病原学检查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
1.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用培养基将病人样本中的细菌进行培养,以便进一步鉴定和分离细菌种类。
这项检查通常用于寻找细菌感染的病因并确定其敏感性,以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 真菌培养:与细菌培养类似,真菌培养是将病人样本中的真菌种类进行培养的过程。
真菌感染在某些疾病中十分常见,比如念珠菌感染。
通过真菌培养,医生可以确定真菌感染的种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 病毒核酸检测:这是一种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感染的方法。
核酸检测可以在病人的体液样本中寻找病毒的遗传物质,比如血液、唾液或粪便样本等。
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医生可以确定病毒感染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4.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来确定疾病的方法。
当人体受到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抵抗病原体。
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出人体血液中特定抗体的存在与数量,从而判断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并评估免疫状态。
5. 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活体细胞来确定细胞形态、功能和病理变化。
在病原学检查中,细胞学检查通常用于分析疾病相关细胞的形态特征,比如炎症细胞、癌细胞等,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6.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变异来确定疾病风险和基因表型。
在病原学检查中,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某些疾病的遗传性,预测个体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以及评估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7. 荧光显微镜检查:荧光显微镜检查是一种利用特定标记物与细胞或病原体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病原体的方法。
这种检查常用于检测某些病原体,比如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的存在和定位,从而更好地指导诊断和治疗。
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常见检测方法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常见检测方法有哪些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变异迅速,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前进着。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有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核酸分子杂交、基因芯片、多聚酶链反应等,该文对这些检测技术进展做一综述。
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又称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放线菌、朊粒等。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感染、过敏、肿瘤、痴呆等疾病,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出现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西尼罗病毒感染等疾病的传染性极强,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因此对病原体的检测必须做到快速、准确。
常规病原学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检测周期长,而且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
随着医学微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原学诊断已不再局限于病原体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检测手段不断出现并被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J。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检测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快速省时、无污染、结果精确,可以准确灵敏地鉴定病原微生物。
1传统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以染色、培养、生化鉴定等为主,将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是对细菌或真菌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原学诊断的常用方法。
1.1直接涂片镜检病原微生物体形体积微小,大多无色半透明状,将其染色后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其大小、形态、排列等。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简便快速,对那些具有特殊形态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仍然适用,例如淋球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螺旋体感染等的早期初步诊断。
直接涂片镜检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设备,在基层实验室里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
1.2分离培养与生化反应分离培养主要用于临床标本(如血液、痰、粪便等)或培养物中有多种细菌时对某一种细菌的分离。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时间,检测周期较长,不能同时处理批量样本。
病原学检查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病原学检查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病原学检查方法是一种用来识别和鉴定疾病原因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原学检查方法在医学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病原学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在引言部分,将对病原学检查方法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病原学检查方法的概述、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应用。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病原学检查方法的发展趋势,形成结论。
1.3 目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和疾病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病原学检查方法的概述、常用方法的介绍以及应用方面的讨论,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病原学检查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使读者对病原学检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医疗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2.正文2.1 病原学检查方法概述病原学检查方法是指通过实验室技术来确定病原体存在的方法。
病原学检查旨在帮助医生诊断疾病以及确定治疗方案。
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病毒培养、PCR技术、快速诊断试剂、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
在进行病原学检查时,首先需要采集适当的样本,如血液、尿液、唾液等。
接着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细菌或病毒培养。
培养是一种最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通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病原体,可以确定其种类和数量。
此外,PCR技术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的存在。
快速诊断试剂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初步诊断结果。
最后,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学检查方法,通过该检测可以确定病原体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病原体检查的常用方法
病原体是指侵犯人体、导致人体受感染的微生物,其中对人体伤害性最大的是病毒和细菌。
当人体被病原体入侵之后,这些微生物开始在人体中繁殖生长、释放毒性,进而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的病症,这个过程就称为感染。
但是人体在被病毒入侵以后,能够激发人体内的抵抗力,与病毒对抗,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力。
然后身体内部的免疫和入侵后的病毒,不断对抗,如果身体免疫能力强,那身体就不形成感染,病原体便会逐渐消失,如果身体免疫力较弱,无法对抗强悍的病毒,那将会形成感染,感染一旦恶化、扩散,就会对人体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胁。
对抗感染性病毒,除了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还可以借助外力,比如抗菌药物,在药物的帮助下,可以有效击退病毒,将疾病治愈。
一、临床病原体检查临床病原体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明确是否已经发生感染,确定病原体属于什么类型,其次是将体外抗微生物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此外,检查临床病原体也是为了配合流行病学的调查,协助密切监察病毒的发生趋势,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一般来讲,展开一次临床病原体检查,首先要通过医生和护士采集标本,然后由检验师送往检验科进行检验,检验科通过直接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查、细菌培养等方式进行检验,然后出具检验报告,最后再由医生明确诊断,分析后予以合理的用药。
二、临床病原体标本采集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根据患者的患病史,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采集什么类型的标本,然后再选择患者病变发生明显的部位进行采集;第二,要明确采集标本前,患者是否使用过抗生素药物,一般在发病的早期,患者会采取抗生素药物治疗,来对抗病毒,如果患者使用过抗生素,要在标本采集上注明,以免影响标本的检验结果;第三,采集标本的环境要干净卫生,采集后的标本要置于无菌器皿中,并且密封完好,以免在采集、运送过程中被污染;第四,标本在采集之后,必须立刻贴上标签,和检验申请单一起送入检验科,以免出现差错。
总之,要遵循无菌、及时、符合要求、标清注明的原则。
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概况
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概况概述本文档旨在总结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概况。
通过进行病原学送检,可以确定患者体内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病原学送检流程1. 病史采集:医生在了解患者病情后,将采集相关的病史信息,包括就诊前的病情、用药史、暴露史等。
2. 标本采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标本进行采集,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
3.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如离心、培养基接种等,以分离纯种的病原微生物。
4. 菌种鉴定:通过对分离得到的纯种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等实验,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5. 药敏试验:将已鉴定的病原微生物与不同的抗菌药物进行接触,观察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指导。
病原学送检的意义1. 指导临床用药:通过病原学送检,可以明确患者感染的具体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2. 防止抗菌药物滥用:病原学送检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减少抗菌药物滥用,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3. 优化医疗资源利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费用支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送检注意事项1. 及时采集标本:在患者住院前或抗菌药物使用前尽早采集标本,以提高送检结果的准确性。
2. 标本采集技术:标本采集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和误诊。
3. 送检要求明确:在送检时,需明确要求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药敏试验,以获取更全面的结果。
结论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实践,通过该检查可以明确患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并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在进行病原学送检时,需要注意及时采集标本、正确采集技术和明确送检要求。
实验诊断-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
实验诊断-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简称性病,是一类能通过各种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而传播,主要侵犯皮肤、性器官和全身脏器损害的疾病。
包括梅毒、淋病、艾滋病、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生殖器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病等20余种疾病,其中前3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一、流行病学和临床类型(一)流行病学1.病原学细菌(淋病奈瑟菌,杜克雷嗜血杆菌等)、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等)、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生殖支原体等)、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等)、衣原体(沙眼衣原体D-K型,L1,L2,L3型等)、真菌(白念珠菌等)和原虫(阴道毛滴虫等)。
2.传播途径性行为传播、间接接触传染、血液与血制品传播、对胎儿与新生儿的传播、职业传播(二)常见临床类型1.获得性免疫缺陷症(AIDS)又称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CD4蛋白受体进入易感细胞引起部分免疫系统被破坏。
2.梅毒(shyphil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疾病,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
3.淋病(gonorrhea)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
4.非淋菌尿道炎(non-gonococcalurethritis,NGU)主要是由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等通过性接触所引起的尿道炎症。
5.生殖器疱疹(genitalherpes)和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 分别由单纯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性病。
6.软下疳(chancroid)由杜克雷嗜血杆菌(Haemophilus ducreyi) 感染而引起的性病。
二、检查项目和临床应用(一)AIDS病原体检测1.HIV的分离培养病毒培养是检测HIV感染最精确的方法。
诊断学——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
MH平板
生理盐水
(shēnglǐyánshuǐ )
待检菌
共一百一十一页
药敏试片
18-24小时(xiǎoshí)培养
共一百一十一页
药物(yàowù)敏感试验
稀释(xīshì)法(dilution test) 琼脂稀释法
共一百一十一页
抗酸染色(rǎnsè)
阳性:菌体呈红色 阴性:菌体呈蓝色
主要用于分枝杆菌(结核(jiéhé))、奴卡菌鉴别
阳性
共一百一十一页
阴性
荧光 染色 (yíngguāng)
• 用形态学和免疫学相结合的方法(fāngfǎ)可特异性地检测某些病原体的 存在
阴道加德纳菌
共一百一十一页
沙眼衣原体
电镜检查(jiǎnchá)
标本(biāoběn)的实验室质量评估标准
1、标本信息(xìnxī)要全。 2、仔细核对标本采集日期和送检日期。延误的标本,一般情况
下不接收。通常用于细菌学检验的标本的存放不要超过24h。 而病毒检测的标本可于4℃存放2~3天。
3、检查送检容器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或渗漏等情况,若有则不予 接收。
4、标本储存、运送方式不当,不予接收。
共一百一十一页
(三)病原体核酸(hé 的检测 suān)
• 常用试验方法(fāngfǎ)有: 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2、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3、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
4、基因芯片等
共一百一十一页
(三)病原体核酸(hé 的检测 suān)
共一百一十一页
病原体测定6项
病原体测定6项
病原体测定是医学领域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检测手段,通过对特定病原体的检测和分析,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疾病类型,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以下是病原体测定的6项关键内容:细菌培养与鉴定:细菌培养是将可能含有细菌的样本置于适宜环境中,使其繁殖,便于后续鉴定。
通过细菌的形态、生长特性、生化反应等,可以准确判断细菌的种类,为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原检测主要针对病毒性疾病,如流感、登革热等。
通过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原,可以快速判断是否感染病毒,以及感染病毒的类型。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来间接判断病原体感染情况。
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可以检测多种病原体抗体,对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病原体检测技术。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可以检测样本中的病原体核酸,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寄生虫检测:寄生虫检测主要针对寄生虫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通过检测粪便、血液等样本中的寄生虫或虫卵,可以确诊寄生虫感染。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针对细菌感染的一种治疗方法选择手段。
通过检测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可以为医生提供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病原体测定涵盖了多种检测手段和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原体测定将更加准确、快速和便捷,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023合理开展病原学检测指导精准抗感染治疗
2023合理开展病原学检测指导精准抗感染治疗摘要近年来病原学检测技术快速发展,临床不恰当的使用和解读可导致误诊、误治。
合理开展病原学检测要求了解检测方法的特点,结合病程、病情和感染部位,病程早期对感染局部样本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病程7d后可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疑难危重患儿可恰当使用二代测序等技术;可根据感染部位选择不同组合形式的多病原联合检测。
规范采集技术,保证送检样本质量并科学解读检测报告,方可实现精准抗感染治疗。
感染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因,尤其是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更是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针对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非典型微生物等种类繁多病原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在明确病原基础上开展精准抗感染治疗是患儿获得良好救治的关键。
近年来,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更多的选择,但不恰当的使用及解读,反而导致误诊、误治。
合理开展病原学检测要求临床医生了解各种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结合患儿的病程、病情、感染部位、预估病原种类,兼顾时效性、经济性等因素;并进行正确解读,方能实现高效诊治。
临床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病原核酸检测以及传统的分离培养等多种方法。
一、抗原检测以抗原为靶标是病原快速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都可以通过该种方法进行检测,具有经济、快速、无须专用的诊断实验室等优点,尤其适合门诊患儿,但需要注意的是抗原检测的敏感性T殳,有一定的假阴性率。
周倩倩等研究提示,在流感流行季,流感病毒抗原阴性应进行核酸检测;非流感流行季,流感病毒抗原阴性可排除感染。
流感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危重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流感流行季,对于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高度提示流感者,若抗原阴性,可用核酸检测等敏感性高的方法进一步核实;若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应向家长解释抗原方法的局限性,及时开始经验性的抗流感病毒治疗。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实验室诊断-常用病原学检测
体液
体液
体液
粪便
传播途径 粪-口
慢性感染 否 基因组类型 ssRNA
经皮肤/ 经粘膜
是
dsDNA
经皮肤/ 经粘膜
是
ssRNA
经皮肤/ 经粘膜
是
ssRNA
粪-口
否 ssRNA
Hepatitis B Virus
• 乙型肝炎的病原体 • 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估计全球半数以上人
口已被HBV感染过,5%的人口为HBV慢性感 染 • 中国:乙肝高发区,人群HBsAg的检出率达 9.8%
3200 Base Pair Genome
HBV DNA Polymerase
HBsAg
Both comprised of HBsAg
HBV nomenclature
• HBV: hepatitis B virus • HBsAg: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 HBsAb: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 • HBcAg: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 • HBcAb: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 • HBeAg: 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 • HBeAb: 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
中和试验 ELISA
风湿热(抗O试验) 广泛用于病原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玻片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④细菌的快速鉴定
API细菌数值鉴定系统
PCR技术
姬姆萨染色衣原体包涵体
HSV病毒
被支原体感染的精子
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项目
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项目引言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项目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该项目的目标是针对医院感染患者的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鉴定可能的病原体,并测试它们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这样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感染,减少治疗失败和抗药性的风险。
送检样本类型送检样本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血液样本血液是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因此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常常需要进行血液培养。
送检的血液样本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和培养过程,以便在细菌和真菌中检测出可能的病原体。
尿液样本尿液样本可以用于检测尿路感染的病原体,如细菌和真菌。
常用的方法是将尿液经过培养,并观察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呼吸道样本呼吸道样本包括痰液、咽拭子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
这些样本常用于检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
神经系统样本神经系统样本包括脑脊液和脑脊液细胞沉淀。
这些样本常用于检测脑膜炎和脑脊液感染的病原体。
骨髓样本用于检测骨髓感染的病原体,如细菌和真菌。
常用的方法是将骨髓样本经过培养,并观察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病原学检测方法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送检样本经过体外培养,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来促使细菌生长,并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生长特征来鉴定病原体。
真菌培养真菌培养与细菌培养类似,也是通过体外培养来促使真菌生长,并观察其形态和生长特征来鉴定病原体。
真菌培养的培养基一般包括富含葡萄糖和氮源的培养基。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实时荧光PCR和基因测序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检测样本中的细菌或真菌的DNA或RNA来鉴定病原体,并确定其种属和亚种。
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是评估病原体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方法。
常用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纸片扩散法纸片扩散法是常用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包含各种抗菌药物的纸片放置在含有细菌的培养基表面,观察纸片周围的菌落生长情况来评估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体温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好转病原学检测连续
体温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好转病原学检测连续在临床医学中,体温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体温范围在36.5°C到37.5°C之间。
当患者的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说明其体温调节机制正常,身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运行良好。
临床上,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医生首先会考虑是不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
病原学检测就是为了确认病原体是否存在并确定具体的病原体种类。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病原学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液标本采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可能的感染部位,医生会选择合适的体液标本进行采集。
常见的体液标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脑脊液等。
2. 细菌培养:将采集到的体液标本进行无菌处理后,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细菌培养一般需要数天时间来获得可靠的结果。
3.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如果培养结果显示有细菌生长,接下来会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这个测试可以明确该细菌对哪些抗生素敏感,并建议给予具体的抗生素治疗。
4. 病毒检测:目前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包括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病毒的核酸、抗原或抗体,从而确定病毒感染的存在与类型。
5. 真菌和寄生虫检测:真菌和寄生虫检测主要依靠显微镜观察和培养。
对于真菌感染,还可以进行荧光染色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当临床症状好转时,意味着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良好,体内病原体的负荷可能已经减少或被清除。
这并不意味着病原学检测可以停止。
病原学检测的时间和频率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体的特性。
病原学检测的连续性也很重要。
连续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原体是否完全清除,防止病情复发或传播。
连续的检测也可以帮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体温基本正常且临床症状好转是治疗的良好反应,但并不意味着病原学检测可以停止。
病原学检测对于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指导治疗和监测治疗效果十分重要,连续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治疗效果。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查
PCR的特点
第2轮结束
A
42
模板DNA
第第12轮轮P扩扩C增增R的基本原理
第3轮扩增PCR反应条件
PCR过程 PCR的特点
第4轮扩增第5轮扩增
第6轮扩增
A
43
PCR扩增产物电泳
A
44
PCR技术的特点
1 )高度的灵敏性
PCR产物每轮循环增加一倍
30轮循环
扩增量达230个拷贝(109拷贝)
皮克(pg=10-12)量级扩增到微克(ug=10-6)水
标准的PCR反应体系
4种dNTP混合物 引物 模板DNA Taq DNA聚合酶 Mg2+
各200umol/L 各10~100pmol 0.1~2ug 2.5u 1.5mmol/L
A
35
PCR的基本原理
• PCR反应条件 • PCR过程 • PCR的特点
1
2
3
高温变性 低温退火 适温延伸
94
温
度 72
(℃)
55
22
DNA 2
形 成
条变
子链延伸
单性
DNA加倍
链
DNA单链
与引物复性
DNA双螺旋
重复1~3步 25~30轮
目的DNA片段 扩增100万倍以上
1
2
3
4
5
时间(min)
A
36
PCR的基本原理
PPCCRR反过应程条件95℃
PCR的特点
1 2 模板D3NA
高温变性 低温退火 适温延伸
94
温
度 72
平
能从100万个细胞中检出一个靶细胞
病毒检测的灵敏度可达3个RFU
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1.鼠疫(1)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2)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2.流行性出血热(1)在血液及尿沉渣细胞内检出病毒或病毒抗原,可明确诊断。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直接检测病毒抗原,有助于病原诊断。
(3)血清中检测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发病早期和恢复期两次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效价递增4倍以上,可明确诊断。
3.麻疹(1)应用荧光标记特异性抗体检测鼻黏膜印片或尿沉渣,在上皮细胞或白细胞内找到麻疹抗原,阳性者有诊断意义。
(2)鼻咽部及眼分泌物和白细胞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可明确诊断。
(3)恢复期血清血凝抑制及补体结合抗体有4倍以上增高,或发病1个月后抗体滴度大于1:60,有助于诊断。
(4)血清中检测麻疹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早期诊断意义。
4.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RNA测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是由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
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两大类:①检测抗体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②检测病毒及其组分可以病毒分离,或测定HIV的逆转录酶、抗原以及核酸。
【参考值】筛选试验:ELISA法和快速蛋白印迹法(RWB):阴性;确诊试验:蛋白印迹法(WB)和RT-PCR法RNA均阴性。
【临床意义】(1)筛选试验灵敏性高,特异性差,有假阳性。
(2)确诊试验阳性,对明确诊断和早期诊断有意义。
(3)抗HIV阳性,经确诊试验复核者,CD4淋巴细胞总数正常,CD 4/CD8>>1,为HIV感染者。
(4)抗HIV阳性,经确诊试验复核者;CD4淋巴细胞总数减低,CD 4/CD8<<1,又具有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发热达38℃1个月以上、持续腹泻1个月以上、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波西(kaposi)肉瘤、明显真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中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艾滋病。
抗菌治疗前,住院病患的病原学检测情况
抗菌治疗前,住院病患的病原学检测情况一、前言病原学检测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抗菌治疗前,对住院病患进行病原学检测,可以有效地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本报告详细记录了住院病患在抗菌治疗前的病原学检测情况,包括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及抗菌药物选择等内容。
二、病原学检测方法2.1 样本采集对住院病患进行病原学检测时,应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采集相应的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
在采集样本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样本。
2.2 病原体分离与鉴定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病原体分离,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麦康凯液体培养基法等。
分离出的病原体需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2.3 药物敏感试验对分离出的病原体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了解病原体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常用的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有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E测试等。
三、检测结果与分析本报告对住院病患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病原体检出率对一定时间范围内住院病患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计算病原体检出率。
3.2 病原体种类及分布对检出的病原体进行分类,统计各种病原体的数量及所占比例,分析病原体的分布情况。
3.3 抗菌药物敏感性对检出的病原体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各种病原体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四、抗菌药物选择与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结合病患的病情、体质等因素,为病患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本报告对选用的抗菌药物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跟踪和评估。
五、结论病原学检测在抗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住院病患进行病原学检测,可以有效地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本报告对住院病患的病原学检测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 AMP AMC TZP KZ COX CTX FEP ATM ETP FM
MIC(µg/ml) 敏感性
药物
MIC(µg/ml)
≥32
R
IPM
≤1
≥32
R
AK
16
≥128
R
GN
4
≥64
LOREM
R
IPSUM
DOTOLBOR
头孢泊肟≤17mm(或MIC≥8ug/ml)
确 头孢他啶≤22mm(或MIC≥2ug/ml) 证 头孢噻肟≤27mm(或MIC≥2ug/ml)
头孢曲松≤25mm(或MIC≥2ug/ml) 氨曲南≤27mm(或MIC≥2ug/ml)
头孢他啶/克拉 维酸-头孢他啶
和 头孢噻肟/克拉 维酸-头孢噻肟
初 头孢泊肟≤22mm(或MIC≥8ug/ml)
氨苄,美洛,替卡
• 头孢噻吩 肠杆菌科
拉定,氨苄,克罗
• 万古霉素s 所有
替考拉宁s
• 奈啶酸 肠杆菌科
所有FQs
报告结果方式
✓ 敏感(S)
▫ 用常规用量治疗有效 ▫ 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MIC
5倍以上。
✓ 耐药(R)
▫ 用常规用量治疗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 MIC高于药物在血、体液中可能达到的浓度
✓ MRSA对当前所有使用的b-内酰胺类药物均耐药(除具 有抗MRSA活性的新的头孢菌素外,如:头孢洛林)。
✓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罕见非mecA介导的苯唑西林耐药 机制,即mecA阴性但苯唑西林MIC是耐药( mecA ≥4 µg/ml)的菌株,应报告苯唑西林耐药。
筛选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肠球菌
✓ 2.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检测
----用已知抗体,借且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技术、化学发光技 术、胶乳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技术检测标本中未知的病原体 抗原。
5
形态学检查
革兰氏染色
6
✓ (三)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微生物
细菌培 养
培养分 类
血培 养
真菌培 养
自动培 养
7
细菌鉴定
•形态学检查 •生物化学检查法 •免疫学检查法 •分子生物学检查法
分离平板
O数值鉴定的流程
调配菌液
测试组合
孵育 鉴定结果
13
14
结果判读
查询编码 册或软件
15
16
3.免疫学检查法
免疫学检查又叫血清学检查,它是利用抗体-抗原反应 在细菌感染的种类、性质、部位及病人的感染程度进行特 异性诊断,包括: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相混合,在一定条件 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应用于如链球菌、肺炎链 球菌、鼠疫耶尔森菌的鉴定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可发生特异性结合, 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用于沙门菌、志 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布氏杆菌、流感嗜 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及链球菌等的鉴定。 荚膜肿胀试验:常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炭疽 芽胞梭菌等检测。 ✓制动试验:主要用于霍乱弧菌的快速鉴定。
➢ 然而,为了流行病学调查或感染控制目的仍可测 试ESBL。
✓ 氨苄西林测试结果可用于预报阿莫西林结果。
✓ 在许多国家供货有限药物(如,拉氧头孢、头孢尼西、头孢 孟多和头孢哌酮)的解释标准没有被评估,假如考虑使用这 些药物治疗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或变形杆菌引起的感染, 应执行ESBL试验:如果分离菌株ESBL试验阳性,应报告以上 药物为耐药。
报告结果方式
O中介 (I)
• MIC接近血、体液中药物的浓度,治疗反 应率低于敏感株
• 药物生理浓集部位有效 (尿-FQ) • 加大用药剂量可能有效
非敏感(NS):由于没有耐药菌株或耐药菌发
生罕见,此分类特指仅有敏感解释标准的分离菌株。
ESBL筛选和确证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初 筛
产酸克雷伯菌
4
≥64
R
CIP
≥4
≥64
R
LEV
≥8
2
S
TE
2
≥16
R
SXT
≤20
≤0. 5
S
SPZ
14(KB法)
≥512
R
ESBL筛选
敏感性 S S S S R R S S R -
MRSA筛选
• 解读:
✓ 头孢西丁是被用于检测mecA介导苯唑西林耐药的替代 品;根据头孢西丁结果来报告苯唑西林敏感或耐药。
✓ 筛选阳性表示该菌存在mecA介导的苯唑西林耐药,属 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注明标本来源和检验目的。
3.正确运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棉拭子宜用运送培养基;可能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不能用肉汤培 养基运送;血培养瓶室温运送;尿液标本不能及时送检时,可4℃冷
藏,但若用于淋病奈瑟菌培养时则需室温保存和运送;胸腹水等无菌
体液可用无菌小瓶送检,也可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送检,等等。当标
本不能及时送检时,应使用运送培养基。
❖ 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治疗脑膜炎需用最大剂量
❖ 为了在常见感染的脓肿和/或血供差的组织中达到最佳药物 浓度,治疗厌氧菌感染推荐用最大抗菌药物剂量。当使用 最大剂量,并进行适当的辅助治疗,如外科引流和清创术 等,对厌氧菌感染的治疗极其重要。
❖ 由于大部分革兰阳性微生物是b-内酰胺酶阴性,因此,推 荐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作为首选;但对于革兰阴性微生物则 否,由于大多产b-内酰胺酶。
✓ 对四环素敏感的菌株也被认为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然 而,对四环素中介或耐药的某些菌株可以对多西环素或米诺 环素或二者敏感。
• ESBL筛选阴性,但1-3代头孢菌素类(R),β-内酰氨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R): 提示该菌株可能为高产AmpC酶,此时对所有青霉素类、1-3代头孢菌素类、氨曲南及头 霉素均耐药。 可以选用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或四代头孢(头孢吡肟)。 易产生诱导型AmpC酶的菌株主要有: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杆菌属。而高产
22
预报用药
测试药 菌名 推测其它药物的敏感性
• 苯唑西林 葡萄球菌
所有β-内酰胺类
• 四环素 所有(除葡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萄球菌和不
动杆菌〕
• 红霉素
G+球菌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 克林霉素 所有
林可霉素
预报用药
测试药 菌名
推测其它药物的敏感性
• 氨苄西林 肠球菌
青霉素
• 青霉素G 葡萄球菌
4.安全运送!
----标本在运送过程中保证无渗漏、无污染等。
4
二、微生物检查方法
✓ (一)直接显微镜检测法 (即形态学检查)
----涂片染色法:常用的有革兰染色、抗酸染色,主要用于直接观 察细菌形态、染色性状或观察宿主细胞内包涵体的特征等。 ----悬滴法或压片法:需借助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关显微镜,主要用 于观察病原体的生长、运动方式、螺旋体的形态或动动。
筛 奇异变形杆菌
头孢他啶≤22mm(或MIC≥2ug/ml) 头孢噻肟≤27mm(或MIC≥2ug/ml)
=抑菌圈直径增
确 大值≥5mm(或 MIC减低≥3个
证 倍比稀释度)
判为产ESBL
目前国家规定需监测ESBLs的菌株是: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性杆菌。
ESBL解读:
(一)ESBLs 阳性(+):
•生物学检查法
8
细菌鉴定
形态学
✓革兰染色镜检 ✓真菌湿片镜检 ✓抗酸染色镜检 ✓墨汁染色
菌落特征
✓菌落大小 ✓菌落颜色 ✓溶血特点 ✓产色素情况 ✓气味
生化鉴定
G-菌:氧化酶、 OF ✓葡萄球菌属: 触酶、凝固酶 ✓b溶血链球菌: 血清凝集试验 ✓肠球菌属:高 盐、胆七试验
9
1.形态学检查
• 一、观察细菌的培养特征来判断,观察内容包括:细菌培养物的颜色 、气味、溶血性、菌落形态、细菌动力及在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 中的生长状态;
➢ 若实验室采用CLSI M100-S19及之前的标准,则需 要将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修订为 耐药。
➢ 当使用当前的解释标准时(采用CLSI M100-S26标 准),在报告结果前不再需要常规测试ESBL(即, 不再需要将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结果 从敏感修正为耐药)。(即检测为敏感即为敏感, 耐药即为耐药)。
5.安全采集:
采集标本时不仅要防止皮肤和黏膜正常菌群对标本的污染。同时也 要注意安全,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3
✓ (二)微生物标本运送的一般原则:
1.及时送检!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微生物学实验室。
----标本采集后在室温下超过2h未送达实验室者可视为不合格标本。
2.标识无误!
----送检标本必须与检验申请单有相同的唯一标识,而且送检标本应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O 药代动力学: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O 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 时间依赖型(%T>MIC〕: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 浓度依赖型(AUC/MIC比率〕:AGS, FQ
• 这些参数可用于计算具有最佳药效的给药方案
选药原则
➢ 主要根据细菌种类和抗生素作用机制选药。 选择试验的药物应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试验药 物的体外试验结果可以接受,并且试验药物具有 代表性。
2
3.方法得当:
即根据检测的目的菌采用适宜的方法。如,厌氧菌、需氧或兼性厌 氧菌,以及L型菌采用的方法不同。如尿液标本,疑为厌氧菌感染时, 应以无菌注射器从耻骨上缘行膀胱穿刺术抽取;若怀疑是需氧或兼性 厌氧菌的感染。则可通过自然导尿获取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