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
论教育惩罚的意义及其实现
![论教育惩罚的意义及其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ea05436aa417866fb84a8e42.png)
论教育惩罚的意义及其实现论教育惩罚的意义及其实现当前,以表扬、赞赏为特征的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教育“时尚”。
诚然,从带有惩罚色彩的传统教育过渡到以赏识为鲜明特征的新型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
然而,赏识教育无节制地泛滥却带给我们的教育另外一种危机——惩罚教育的缺失。
对于惩罚,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偏颇。
因此,对惩罚的本质和作用需做理论上的探讨,以使我们对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或方法有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
一、教育惩罚的涵义教育惩罚是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批评或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
教育惩罚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教育惩罚是指在学校中,针对个人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批评或处分(不包括体罚),以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
狭义的惩罚与奖励相对,是学校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改正缺点和错误。
这类惩罚的具体方式由轻到重依次为:口头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广义的教育惩罚是指包括体罚(变相体罚)在内的惩罚。
如有的教师使用体罚、讽刺、挖苦等惩罚来达到教育目的,这是现代教育所不允许的。
二、对相关概念的辨析(一)狭义的惩罚与体罚的区别狭义的惩罚与体罚的区别:一是程度不同。
惩罚引起的是一种不愉快感;而体罚所引起的是身心的痛苦。
二是手段不同。
惩罚是以对事物或活动的否定、限制或剥夺可接受的方式来达到受罚者行为可能的变化;而体罚则是采取击打或者限制身体自由等强制性手段,来使受罚者行为达到可能的变化。
三是影响不同。
惩罚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的职业权利之一,造成的是受教育者行为的变化,甚至心灵的可能转变;而体罚虽然可能引起受罚者行为的改变或限制,但对学生的身心却造成了伤害,是一种违法行为。
(二)惩罚与尊重的关系从教育伦理上说,惩罚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而不惩罚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c948b569eae009591becbd.png)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近现代以来,教育界一直没有停止对惩罚教育的讨论,人们对惩罚教育的使用和意义更是意见不一。
很多教育家反对实施惩罚教育,如我国学者田汉族,他们认为惩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伤害与阻碍的作用。
另一部分教育家则赞同实施惩罚教育,如捷克学者夸美纽斯等人,认为惩罚是错误事件导致的一个自然后果,能够起到纠正错误和发人深省的作用。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孩子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
与此同时,不良影响和诱惑也随之而来,未成年人的不成熟性使得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校承担着培养、引导学生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科学而合理地应用惩罚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
一、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的现状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言:“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力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在今天的校园里,惩罚教育的地位比较尴尬。
一方面,受家庭教育理念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气增多,如自私攀比等,需要学校加强教育管教。
另一方面,教师不敢管、不能管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一)赏识教育的风行自周宏先生倡导赏识教育以来,社会上很快形成了一种以表扬和赞扬为主,摒弃惩罚教育的风气。
赏识教育最初是以家庭教育为主线的一种教育方式,从调查结果来看,接受纯粹的赏识教育的学生更加自信且头脑灵活,但这些学生也普遍出现了抗挫能力差、骄傲自负、知错不改等现象。
到了孩子的青春期,父母对其身上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无计可施,家庭教育也随之矛盾频发。
同时,以表扬和肯定为主线的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大行其道,更是使得教师难提惩罚、不敢惩罚。
(二)学生及家长对惩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见在我国古代的私塾,先生通常以罚抄作业、打手心等方式来进行惩罚,世界其他一些实施惩罚教育的国家(如英、美、日、韩),人们也从心理和行动上接受“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这一理念。
辩论赛:惩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辩论赛:惩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a4b4d751711cc7931b7166c.png)
二、讲究惩罚艺术其实,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有它本身的原则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恰当地发挥它的作用的话,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手段也会进一步完善。
说到惩罚,有的人总是讳言教育惩罚,可是离开了惩罚的教育还是完整的教育吗?应该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教育,无非就是人格熏染和行为养成,而行为的养成必须靠训练,训练就是强迫,所谓强迫就是学生没有做到就必须惩罚。
小学生正处在混沌期,必须严格要求,把根扶正。
在矫正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痛苦,但谁会否认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没有裨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
它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一、什么是教育意义上的惩罚所谓惩罚是指“实施处罚使犯错误的学生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处罚方式。
惩罚是一种权力而非权利,是教师用于惩处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是针对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
惩罚权首先来自学校,教师就是一个执行者。
因此,我们认为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是学生接受另外方式的教育。
所以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
所以笔者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二、惩罚教育存在的必要性1、教育惩罚既是教师管理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作为小学教师,更是责任重大,因为一个人的品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童年时代形成的。
如今教育界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老师追求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效果。
用爱心教育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不得不关注这样一种现象,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眼中的龙凤,小皇帝,百般宠爱。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a435ba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9.png)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1. 引言1.1 引言通过惩罚教育,学校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惩罚教育也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惩罚教育与奖励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合理运用惩罚教育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正文2.1 激励学生激励学生是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激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在学校教育中,采取适当的惩罚教育措施,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首先,惩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行为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从而激发他们改正错误的动力。
当学生犯错时,适当的惩罚可以让他们意识到错误是需要承担后果的,从而引起他们的反思,促使他们改正错误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其次,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进行奖惩,可以给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奖励机制,激励他们积极进取。
学生在得到奖励时会感到满足和鼓舞,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进步;而在受到惩罚时会感到后悔和自责,从而警示自己不再犯错,提高学习效果和素质。
总之,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激励学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适当的惩罚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从而推动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合理运用惩罚教育措施,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2 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行为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惩罚教育在学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规范学生行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纪律意识。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这里不仅要接受知识教育,还要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69dbb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2.png)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惩罚教育是指针对学生违反学校规定或者做出不当行为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惩罚教育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而有人则认为惩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惩罚教育能够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和纪律。
学校是一个以教育为宗旨的地方,而纪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不仅是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而惩罚教育正是通过对学生不当行为的惩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并且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生在经历一次惩罚后,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从而使得他们更加自觉遵守学校规定,有利于建立学校良好的秩序。
惩罚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校教育中,有些学生可能出现品行不端、态度消极、行为不良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纠正,往往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而惩罚教育可以通过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明白错误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内心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是不被社会、家庭和学校所认可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惩罚教育也可以让学生懂得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惩罚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和后果。
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而学生也不例外。
在学生犯错时,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和惩戒,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并且必须承担责任。
通过惩罚教育,学生会形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意识,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非常重要。
而这些素质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采取适当的惩罚教育还可以有效预防学生违规行为的再次发生。
对于一些重复性的问题行为,仅仅靠口头教育往往无法达到效果,而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ab5356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e.png)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一、惩罚教育有积极的意义。
1.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的时期,他们的道德规范及社会认知水平还不高。
这时,学校运用惩罚教育,对学生不良行为及时制止,可以让学生树立纠正错误、遵纪守法的意识,形成追求健康成长的态度和氛围。
2. 消除学生不良行为和恶习。
学生是个体差异性极大的群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习惯模式可能是个人或者家庭背景不同的反映。
学校运用惩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拒绝不良行为的意识,从而消除学生不良行为和恶习,使校园更加和谐。
3. 相互尊重和自我约束。
学生在校期间,常常面对各种人、事、物的刺激和诱惑,这时运用惩罚教育,可以让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也尊重学校的制度与规矩,成为校园秩序的维护者和整合成员,持续发挥着自我调节和约束的能力和效应。
1. 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惩罚教育大多是单一的惩罚,一些学生会从恶性循环中不断堕落,而不是真正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和意义。
以至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机会得到更全面、全方位的发展,这样的情况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下积极的氛围与印象。
2. 萎缩学生个性的发展。
有的学生较为胆怯,对罚款、批评、羞辱等惩罚方式极度敏感,当这些罚款与批评的方式带有过于强烈的个人感情和偏见时,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恶性循环下,学生个性的发展会被压抑,进而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
3.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阶段,意识到自己处于学校或社会中一个群体中,需要被尊重和欣赏,学校运用惩罚可能使学生感到无助和失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加大其与环境的对立感和压力。
综上所述,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同时要把握好度,杜绝单一惩罚和过度惩罚,努力以激励为主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论惩戒作文1000字
![论惩戒作文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b37b6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7.png)
论惩戒作文1000字篇一:论惩戒在教育中的存在意义惩戒是指在行为出现错误或违规时,对行为者进行相应的惩罚或制裁措施。
在教育中,惩戒是一种常见的管教手段,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惩戒在教育中的存在意义。
首先,惩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行为,例如撒谎、偷窃等。
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惩戒,学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反思。
惩戒的存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引导他们明确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只有通过惩戒,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不当行为的严重性,从而悔过自新,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惩戒可以维护学校的教育秩序。
教育是一种有规定的活动,需要在规范和秩序的环境中进行。
而学生的违规行为往往会扰乱教育秩序,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惩戒,学校可以向学生传递出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于整个学校社区的影响。
只有维护好良好的教育秩序,学校才能顺利进行各项教育活动,让学生成长成才。
最后,惩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责任心。
学生在受到惩戒后,常常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反思,并主动承担相应的后果。
这种责任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同时,惩戒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后,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积极面对挑战,实现自我提升。
总之,惩戒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存在意义。
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维护学校的教育秩序,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责任心。
然而,教育惩戒应注意方法和时机,不能过度惩罚学生,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因此,在实施惩戒时,教育者需要审慎权衡,合理把握尺度,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篇二:论惩戒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惩戒是奖励教育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69f00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e.png)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教育领域中,惩罚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些人认为严格的惩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自律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过度的惩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可否认的是,适度的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的。
惩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和学校会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规定,以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
当学生违反了这些规定,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后果是不愉快的。
通过惩罚教育,学生可以形成对正常行为和规范建立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这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惩罚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后果。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伴随着相应的后果,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是不愉快的,从而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再次犯错。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让他们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惩罚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和自律性。
在学校教育中,有一定的纪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且意识到如果不遵守规定会有相应的后果。
这样一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自律,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虽然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必须注意适度和方法。
适度的惩罚是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惩罚,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和情境下使用,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老师和学校在进行惩罚教育时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使用过度的惩罚手段,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校需要合理运用惩罚教育,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应滥用惩罚手段。
惩罚
![惩罚](https://img.taocdn.com/s3/m/bc08831c6c85ec3a87c2c54e.png)
惩罚惩罚表示惩戒、责罚;处罚。
或者施加鞭鞑或体罚使之服贴、受辱或以苦行赎罪。
出处源于《魏书·西域传·于阗》:“其刑法,杀人者死,馀罪各随轻重惩罚。
”杨朔《渔笛》:“坏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好人也踏上幸福的道路。
” 艾芜《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一)》:“这是用经济上的惩罚,来补充政治上的虐待。
”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这会给他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并反省自己的行为。
但如何惩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一个大问题。
是劈头盖脸地大骂一顿,还是含沙射影地羞臊一番,抑或是简单粗暴地体罚?优秀教师不仅知道如何在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与鼓励,而且体现在表扬学生方式的高明上。
当屡犯错误的学生对我们惯用的处罚手段抱定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态度,尝试换一种别出心裁的惩罚方法或许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师对学生的传统惩罚各式各样,其中分为剥夺型惩罚,偿还型惩罚,吃苦型惩罚,冷淡式惩罚,间接性惩罚,升级型惩罚。
剥夺型惩罚的特点是用暂时剥夺学生某些权利以示警告。
(1)取消发言权:譬如,学生上课乱说话或者发言过多,侵占了他人的发言机会,教师就会暂时禁止他发言。
(2)不准进教室,学生无故迟到,老师就会罚他在门外站着。
(3)请出教室,学生上课自己不听讲或影响他人就会被请出教室。
(4)回家取东西,学生作业没有带,老师会命令他回家取来,(5)放学不让回家。
学生犯错,老师还会让他们放学的时候延迟回家时间,以此警示家长和学生以引起重视。
(6)停课。
学生犯错或与同学老师发生冲突,老师就会遣送他们回家,惩罚他们几天不能来学校上课(7)调换座位。
(8)没收物品。
(9)取消参加某些活动的权利。
(10)干部停职撤职。
偿还型惩罚的特点是要求犯错误的学生对所犯的错误给予回应和补偿。
(1)要求道歉(2)要求赔偿(3)罚抄作业(4)强制补课(5)令写检查(6)令当众检讨吃苦型惩罚,这种惩罚的特点是让学生身体吃苦,属于体罚的一种。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143a775f90f76c660371a19.png)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作者:黄雷雷李平利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年第01期近现代以来,教育界一直没有停止对惩罚教育的讨论,人们对惩罚教育的使用和意义更是意见不一。
很多教育家反对实施惩罚教育,如我国学者田汉族,他们认为惩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伤害与阻碍的作用。
另一部分教育家则赞同实施惩罚教育,如捷克学者夸美纽斯等人,认为惩罚是错误事件导致的一个自然后果,能够起到纠正错误和发人深省的作用。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孩子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
与此同时,不良影响和诱惑也随之而来,未成年人的不成熟性使得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校承担着培养、引导学生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科学而合理地应用惩罚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
一、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的现状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言:“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力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在今天的校园里,惩罚教育的地位比较尴尬。
一方面,受家庭教育理念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气增多,如自私攀比等,需要学校加强教育管教。
另一方面,教师不敢管、不能管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一)赏识教育的风行自周宏先生倡导赏识教育以来,社会上很快形成了一种以表扬和赞扬为主,摒弃惩罚教育的风气。
赏识教育最初是以家庭教育为主线的一种教育方式,从调查结果来看,接受纯粹的赏识教育的学生更加自信且头脑灵活,但这些学生也普遍出现了抗挫能力差、骄傲自负、知错不改等现象。
到了孩子的青春期,父母对其身上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无计可施,家庭教育也随之矛盾频发。
同时,以表扬和肯定为主线的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大行其道,更是使得教师难提惩罚、不敢惩罚。
(二)学生及家长对惩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见在我国古代的私塾,先生通常以罚抄作业、打手心等方式来进行惩罚,世界其他一些实施惩罚教育的国家(如英、美、日、韩),人们也从心理和行动上接受“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这一理念。
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研究
![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08db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e.png)
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教育惩罚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手段,其使用方式和度量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质量。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教育惩罚,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的普遍现象及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惩罚方式的不当、惩罚标准的模糊、惩罚效果的有限等。
接着,从教育理论、心理学角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教育惩罚问题产生的根源,旨在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教育惩罚对学生个体发展、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影响,指出过度或不合理的惩罚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教育伦理和教育公平的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了优化教育惩罚策略的建议,包括明确惩罚标准、丰富惩罚方式、强化教师培训等,以期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对教育惩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教育惩罚问题在小学教育中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关于教育惩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惩罚的定义、目的、实施方式、效果评估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在教育惩罚的定义方面,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一些学者认为,教育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和制止,以达到维护学校纪律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旨在通过惩罚来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行为,并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
在教育惩罚的目的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教育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学校纪律,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惩罚的意义
![教育惩罚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498c3250029bd64783e2cd4.png)
教育惩罚的意义一、惩罚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之一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遵章守纪的行为予以表扬,以促进良好行为的发展,保持与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违反规章的行为予以惩罚,以杜绝不良行为的产生,繁衍与恶化。
二者不可偏废。
因此,惩罚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种手段,具有矫正和威慑两大功能,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惩罚有利于个体养成遵规守记的习惯人要生存下去,离不开社会;社会要存在下去,离不开制度,离不开制度对人的言行的要求和规范,学生只有在学校中习惯了制度,在走上社会之后,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制度。
纪律既是对人的言行的限制,又是对人的自由和权利的保证。
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惩罚,意在使他明白某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要受到惩罚,从而使学生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
三、惩罚又利于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的。
学校要使学生明白如何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懂得个人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学校中的合理惩罚就是从一个侧面告戒学生,只有节制自己的言行,将来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同时,学校要用合理的惩罚告戒学生,学校中有规章制度的存在,社会和国家有法律的存在,违反规章制度、违反道德和法律规范,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从而使学生纪律观道德观,法律观,所以说合理的教育惩罚,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四、惩罚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真实生活惩罚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需要,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应该是儿童适应现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和奖赏,遭遇失败与惩罚,生活世界的这两中境遇投射在学校的教育中,就表现为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并存,从某中意义上讲,当前我们重新审视并呼唤惩罚教育是与新课改中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相一致的,因而,在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势下,惩罚教育作为一种需要,其存在是现实的,也是可能的。
五、惩罚使学生学会负责合理的惩罚是学生学会负责的重要手段。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cbeeb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a.png)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1. 引言1.1 概述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引言: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旨在通过对学生行为的惩罚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惩罚教育也逐渐从单纯的惩罚转变为一种教育方式,具有更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就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分析其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以及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并指出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惩罚教育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字数:176)1.2 研究背景传统的惩罚教育往往被误解为单纯的体罚或惩罚,适当的惩罚教育其实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以及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需要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期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探讨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培养学生,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是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和奖励,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探索。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通过及时的奖励和认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努力付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如赞扬表扬、奖励表彰、班级荣誉、学习竞赛等方式。
还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共同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1dee0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e.png)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强制手段,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规则和学习的秩序。
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措施被广泛运用的同时,其作用和意义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维护纪律,防止学生违纪。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避免出现过多的纪律问题是很重要的。
学校引入惩罚措施旨在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惩罚教育通过对错误行为采取强制手段,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规范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道德风险意识和纪律意识。
第二,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教育意义。
惩罚措施并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处罚,更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并避免无意识地犯错。
例如,学生违反学校纪律后,接受一定的惩罚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领悟违反纪律的严重性,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伦理价值观。
第三,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学生在经历过惩罚后,很容易产生对自己行为的自省,从而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从长远来说,这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良好习惯,进一步陶冶情操、加强道德修养。
最后,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具有警醒作用。
学生在经历过惩罚之后,很容易感到惊恐和恐慌,同时也会产生对于同类错误的警惕。
这种警醒的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节、思考和判断能力。
总之,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念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责任感,更好地保护学校的教育秩序和学生的能力和能力。
然而,惩罚教育也应该慎重考虑,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调整方式,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并教育学生规避犯错的行为。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dc09f5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0.png)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惩罚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关于它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人们持有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认为惩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行为,培养纪律性和责任感;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惩罚教育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那么,到底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理解惩罚教育的定义。
惩罚教育是指对学生做出一定的惩罚性措施,以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常见的惩罚措施包括:批评、警告、体罚、留校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且在未来能够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惩罚教育有助于维护学校纪律,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地方,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如果学校纪律松散,学生经常违反规章制度,就会严重影响学习氛围和教学秩序。
适当的惩罚教育可以通过制约学生的行为,维护学校纪律,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惩罚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纪律性。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需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尊敬老师等等。
而这些要求往往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自律和纪律性。
如果学生总是轻视规则、随意违反纪律,那么就需要学校通过惩罚教育的方式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纪律性,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惩罚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接受社会的教育和熏陶,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而惩罚教育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制约和纠正,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应该避免的。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尽管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过度的惩罚教育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15f4c6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4.png)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警示和威慑的作用。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有时会出现不当行为,包括违反学校纪律、欺凌同学等。
惩罚教育通过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惩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内疚感和反思,进而以此为戒,警示他们避免再次犯错误。
惩罚教育对其他学生也具有威慑作用,通过见到同学因不当行为而受到惩罚,其他学生会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惩罚教育通过对不当行为的惩罚,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学生在受到惩罚后,会通过惩罚的结果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进而开始思考正确的行为方式,并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学生因欺凌同学而受到惩罚,他会明白欺负他人是错误的,应该尊重他人,实施友好与合作。
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及时纠错的作用。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但及时纠正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不当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可以引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避免错误行为成为习惯。
通过惩罚教育,学校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帮助他们修正错误,纠正学生错误思维和态度,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通过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可以避免这些行为对学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反,惩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促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
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警示和威慑,惩罚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规范行为;通过及时纠错,惩罚教育帮助学生修正错误,避免不良行为成为习惯;通过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和学业发展的影响,惩罚教育促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
惩罚教育的力度和方式应该适度,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和伤害,同时要与奖励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师工作总结处罚
![教师工作总结处罚](https://img.taocdn.com/s3/m/32590a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4.png)
教师工作总结处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
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然而,在教育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来教育引导学生。
首先,处罚是为了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违纪、作弊、懒
惰等不良行为,这时候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惩罚,而是要通过适当的处罚来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处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过错,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从而改正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其次,处罚是为了维护教育教学秩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对学生
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罚,会导致教室纪律混乱,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适当的处罚能够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保障教师的教学权威,也能够让学生明白纪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最后,处罚要有度。
在对学生进行处罚时,我们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因为个
人情感或偏见而对学生进行过度的处罚。
处罚要有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行为轻重来决定处罚的力度,不能过于严厉或过于宽容。
只有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让学生接受处罚,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适时采取处罚措施来引导学生,维护教育教学秩序。
但是,处罚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惩罚读后感
![惩罚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4aab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4.png)
惩罚读后感
《惩罚》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心理学经典著作,作者是美国心理
学家B.F. 斯金纳。
这本书讨论了惩罚对于行为改变的影响,以及
在教育和社会中的应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惩罚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斯金纳
认为,惩罚是一种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方法,但同时也指出了惩罚
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他强调了正向激励和奖励的重要性,认为这
些方法更有利于培养积极的行为。
在我看来,这本书提醒了我们在教育和管理中要慎重使用惩罚。
过度的惩罚可能会导致负面情绪和反抗,而且并不能长久地改变行为。
相反,正向激励和奖励可以更好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动力,
促使他们自发地改变不良行为。
总的来说,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惩罚和行为改变有了更清晰
的认识。
我相信在教育和管理中,我们应该更多地采用正向激励和
奖励的方法,而不是过度依赖惩罚。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人们的内在
动力,促使他们做出积极的改变。
学生违纪处罚与教育制度
![学生违纪处罚与教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07a54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6.png)
学生违纪处罚与教育制度近年来,学生违纪现象层出不穷,给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面对这一现象,学校往往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然而,仅仅处罚违规学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需要完善和改进教育制度。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生违纪处罚与教育制度的关系,以及如何落实有效的教育措施。
一、引言学生违纪处罚与教育制度密不可分,违纪处罚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惩罚和约束来引导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处罚的意义处罚可以有效遏制学生违纪行为的蔓延,维护校园秩序和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同时,适当的处罚也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让其他学生明白违纪行为的后果,形成自我约束。
三、处罚的方式与形式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口头警告、书面通报、警告处分、扣分、体罚等。
不同的处罚形式适用于不同的违纪行为,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和权益,在处罚过程中注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四、处罚中的教育成分处罚不仅仅是简单地给予惩罚,更重要的是要将教育成分融入其中。
在处罚的同时,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提供改正的机会。
五、程序公正与透明对学生的违纪处罚应当遵循程序公正和透明的原则,不偏袒贵族学生或权势家长。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违纪处罚制度,明确处罚条件和标准,并公开公示,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
六、教育制度的完善除了处罚违纪学生,还需要加强教育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学校应加强校规校纪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和规范意识。
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从源头上预防学生违纪的发生。
七、家校合作处罚违纪学生和完善教育制度都需要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成长发展。
双方要相互支持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生违纪处罚和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八、角色定位在学生违纪处罚与教育制度中,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有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学校是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者,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家长是学生的依靠和支持者,学生则是主角和受教育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逻辑与伦理的说明 首先是逻辑上的证明。 第一, 没有惩罚就没有奖励。教育中所谓的
“奖励” 包括一般的赞许、 表扬, 也包括专门形式 (狭义的)的奖励; “ 惩罚”也是既包括一般的批 评, 也包括较严重的处分等。其实, 奖励与惩罚是 —我们用奖励来增加某一 " 个问题的 ! 个方面—— 行为的发生频率, 而用惩罚来减少某一行为发生 的可能性和倾向性。从心理意义上说, 惩罚、 奖励 就像磁铁的两极一样无法完全剥离。举例来说, 当我们哪怕是仅仅口头表扬了 % 个孩子中的 " 个孩子时, 在心理上其实已经对其余 ! 个人造成 了实际上的压力 (或惩罚) —— " 个孩子加以 —对 表扬 则 暗 示 另 外 ! 个 孩 子 在 某 件 事 上 做 得 不 够 好 —这 —— 就 等 于 同 时 批 评 了 另 外 ! 个 孩 子 。 由 此, 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没有惩罚就没有奖励, 反之亦然。 第二,奖励和惩罚一样并不必然具有教育 性。并非所有的奖励都是积极的教育方法, 滥用 奖励也可能导致负面的教育效果, 如有的奖励可 能导致骄傲、 溺爱和造成不公正等。因此, 如果要 使奖 励 成 为 一 种 有 效 的 教 育 方 法 而 非 中 性 的 教 育手段, 就应把它做为一门教育艺术来认真加以 对待。也就是说, 奖励需要加以限定后才可能成 为有益的教育手段。而惩罚其实就是问题的另外 —它也只是需要限定而已。 " 个方面—— 其次, 从教育伦理上说, 惩罚不一定意味着 不尊重, 而不惩罚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 “惩罚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 , 这可以在前苏
["] 执行, 使学生也知道是为了对他们有好处” 。在
为此, 应像不久前北京等地对学校事故责任认定 做出具体规定, 以立法形式保护学校开展正常的教育 活动那样, 给于惩戒权以认可及其行使以法律法制上 的保护——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教育者, 而且首先是为 了保护受教育者, 使之获得接受正常教育的权利。
这种文化形态中,往往不太在意教师对学生实施 惩罚的负面作用, 相反, 合理的惩罚往往会被解释 为教师对学生的善意、 爱和尊重。 这就把惩罚可
!$ 条第 ! 款规定,学校执行纪律的方式应当符合
儿童的尊严。第 %$ 条则指出, 应当确保儿童 “不受 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害、 不受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 待遇或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第 "& 条规定: “ 学校、 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 童实施体罚、 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 为。 ” 第 ’$ 条规定: “学校、 幼儿园、 托儿所的教职员 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 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 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第 $ 条第 ’、 & 款也分别规定: “关心、 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 人格, 促进学生在品德、 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 展。 “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 法权益的行为, 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 现象。”第 %( 条则规定,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 的” , 应当 “由学校、 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 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 “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 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 这些规定都没有对 (体罚等)不当处罚以外的教育性惩罚做出禁止的 规定。 由此不难看出,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 “关心、 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促进学生 在品德、 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等与 “不得对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
第!期
檀传宝: 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
!"
教育上的不民主、 对学生的摧残等划等号。
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 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 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等并不构成完全等同的关系。 相反, 惩戒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上往往被认为是教师 从事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权力之一。而 “简单 借口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而在理论上断然否决教 师惩戒权力的存在, 只能是自欺欺人, 根本解决不
[!] 从的教育”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曾
指出: “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 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 格, 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
[#] 尊严感, 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
一
惩罚的教育意义
马卡连柯不仅将惩罚与学生的尊严感联系起来论述 这一命题,而且在实践中也成功地实现了惩罚与尊 重的统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育学院的鲍里奇博 士 (,-./0123) 在他的 《有效教学方法》 一书中强调 “惩 罚不能确保理想反应” , 但同时也指出, 我们可以 “用 惩罚来减少某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或倾向性” ; “为 了让丹尼呆在座位上,有两种选择——或惩罚他做
犯了过错 (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 , 而是
[%] 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 杜威是以主张尊重儿童而
著称的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但他仍然认为, “儿童是一个人, 他必须或者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
[!] 样过他的生活, 或者忍受失败和引起摩擦” “ ;儿童
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
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合理地使用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利和义务。许多对于惩罚似是而非的否定, 往往是因为缺乏对 惩罚教育意义的理性分析, 把惩罚与惩罚的特定形式以及惩罚实施中的问题混为一谈, 把惩罚之教育意义落实中的问题 与惩罚之教育意义本身混为一谈。 [关键词]惩罚 ;惩戒 ;教育性 [中图分类号] ,4" 5 "%%-( [文献标识码] 6 [文章编号] %""! $ 4("( (!""4 ) "! $ ""!" $ "4
!
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了极低的程度。如果我 们心平气和地审视整个人类的历史和我们自己的 文化特点, 注意极端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局限性, 不以现代、 西方价值观为惟一评判标准的话, 对惩 罚的教育性的认可可能会容易得多。 有关法律法规均对体罚等教育行为做出了禁 止的规定。比如, 联合国 《儿童权利公约》 ("#$#) 第
!!
中 国 教 育 学 刊
!""# 年
联教 育 家 马 卡 连 柯 的 论 述 和 教 育 实 践 中 得 到 很 好的说明。马卡连柯指出: “ 如果没有要求, 那就 不可能有教育。” “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可能
[!]
以, 现代教育观只能意味着对惩罚实施的限制和 规定, 并未完全否定惩罚存在的必要性。 另外一个需要正确认识的问题是惩罚和惩 罚形式的关系。惩罚的形式多种多样。就其结果 来说, 可 以 把 惩 罚 划 分 为 教 育 性 惩 罚 和 非 教 育 性、 反教育性惩罚 (如体罚) 等。就教育惩罚的形 式来说, 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常常使用的惩罚形式 往往包括语言责备、 隔离、 剥夺某种权利、 没收、 留校、 警告、 处分、 停学和开除等。教育惩罚实施 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往往是惩罚的不当使用, 而不 是惩 罚 本 身 的 问 题 。 如 果 因 为 某 一 种 惩 罚 形 式 (如体罚) 有问题而全盘否定所有形式的惩罚, 显 然是一种以偏概全和因噎废食的不理智的做法。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 “正 确 地 和 有 目 的 地 应 用惩罚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教师利用惩罚的制 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但是笨拙的、 不合理的、 机
近代以来, 由于许多教育思想家的呼吁和教 育民主化进程 的 加 快 , 体罚等教育方式、 方法已 经成为过街老鼠。 但是 +人们在批判体罚的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抽象的人道主义的错误认识, 那就是 因为对不当惩罚的过激反应而完全否定了惩罚 的教育意义。在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素质教育实 践中, 这一问题也日显突出。对于惩罚, 已经出现 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 急需做理 论上的清理, 以使我们对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或方 法有比较理性的、 全面的认识。
[4] 额外作业,或奖励他从事某项兴趣盎然的活动” 。
关于惩罚的教育意义, 笔者认为至少可从以 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
教育史和教育思想史的证明 许多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对惩罚的教
育意义有清醒而明确的认识、 肯定。 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 尤其是禅宗的教育思想 中, “当头棒喝”对人的惊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过特 别的强调。 在西方, 夸美纽斯曾经在他的 《大教学论》 中专章论述过纪律问题。 他一方面不希望 “学校充满 呼号与鞭挞的声音” ; 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 “我们可 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 应该受到惩罚。 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 不是由于他们
[收稿日期] !""#$%!$"!
&
檀传宝,北京新街口外大街 %’ 号
鲍里奇还在该书中列举了 !" 种针对轻微、 中等和严
[4] 重的违规行为的反应 (主要是惩罚) 方式 。
因此,从教育史及教育思想史的角度看, 惩 罚做为一种教育手段或教育方法是可能具有正 面意义的。有鉴于此, 不宜简单、 绝对地将惩罚与
["]
同样, “ 不惩罚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 也可以 得到很好的证明。 除了 “对我们所不尊重的人, 我 们不能提出更多 的 要 求 ” 这样的证明外, 最主要 的理由在于: 如果没有教育性的惩戒以制止某些 错误的行为, 则学生在许多事情上将只能通过成 本更大的 “自然惩罚” 去学习。此外, 如果没有适 当的惩罚, 那么 , 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 切身利益的教育秩序将难以有效维系。 所以, “凡 是需要惩罚的地方, 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 必须惩罚的情况 下 , 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 而且 是一种义务” 。从专业伦理的角度看, 无条件地
第:期 :;;< 年 :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