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与简易逻辑——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专题 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中数学专题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 本周教学内容: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结构:【典型例题】例1. 已知集合A{2,3,7},且A中至多有一个奇数,则这样的集合共有A. 2个B. 4个C. 5个D. 6个解:集合A可有三类:第一类是空集;第二类是A中不含奇数;第三类是A中只含一小结:应充分理解“至多”两字,然后进行分类计数。

例2. 设全集I=R,集合A={x|(x-1)(x-3)≤0},B={x|(x-1)(x-a)<0}且解:解不等式(x-1)(x-3)≤0,得1≤x≤3,故A={x|1≤x≤3},当a<1时,是[1,3]小结:这类问题一般可采用画数轴进行分析解决。

例3.解:小结:此题将解方程与集合运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解题能力的要求略高一些,当然例4. 解不等式|x+2|+|x|>4解法一: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3或x>1}解法二:不等式|x+2|+|x|>4表示数轴上与A(-2),O(0)的距离之和大于4的点,如图所示。

小结:①我们常用脱去绝对值的方法来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即零点分区间法,其实质是转化为分段求解,如解法一。

②解法二是充分考虑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从形的方面来考虑的,解决任何一个数学问题都要养成从数、形两个方面去思考的习惯,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

例5. 若关于x的不等式x2-ax-6a<0的解集为一开区间,且此区间的长度不超过5,试求a的取值范围。

解:小结:解a的范围。

但韦达定理不能保证有实根,故应注意Δ>0这一条件。

例6.解:依题意有:小结:关于方程根的讨论一般用函数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会使问题简洁。

例7. 等差数列{a+bn|n=1,2,…}中包含一个无穷的等比数列,求a,b(b≠0)所需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解:设有自然数n1<n2<…,使分必要条件。

例8.(1)求证:两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A、B。

(2)求线段AB在x轴上的射影A1B1之长的范围解:(2)设方程①的两根为x1,x2,由韦达定理得:小结:此题涉及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取值范围等多个知识点,要注意熟练掌握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

高中数学核心知识点及基本思想方法总结1----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中数学核心知识点及基本思想方法总结1----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中数学核心知识点及基本思想方法总结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部分·集合与集合运算¤◆内容概述◆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

“疯人数学家”康托尔(Cantor,G.F.P,1845-1918年,德国人)是集合论的创始者。

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

集合的思想、集合的语言和集合的符号在高中数学的很多章节如函数、数列、方程和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中都被广泛的使用。

要求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点拨◆※< 1 >※ 集合与元素。

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确定性)。

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注意】①集合的确定性如何体现?(例如很高的山,一条快乐的鱼能成为一个集合么) 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不属于∉)【例题】设集合},12|{},,2|{Z k k x x B Z k k x x A ∈+==∈==,若B b A a ∈∈,,试判断a+b 与A 、B 的关系。

〖分析〗两个集合中的k 不可以理解成是同一个变量,即解作:Z k k b a k b B b k a A a ∈+=+∴+=∴∈=∴∈,14,12,,2,,此法失去任意性。

〖解答〗.,,.1)(2,,12,,,2,21212211A b a B b a Z k k k k b a Z k k b B b Z k k a A a ∉+∈+∴∈+++=+∴∈+=∴∈∈=∴∈ ③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例题】已知}1,12,3{2+--=a a a A ,其中R a ∈。

(1)若A ∈-3,求实数a 的值;(2)当a 为何值时,集合A 的表示不正确?〖解答〗.2,,,11213123:,,3,)2(;10,12333,13)1(222-=∴∈+=-+=--=--==-=--=-∴+≠-a R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的表示不正确时或或即表示不正确集合个元素有重复情况时当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或解得或显然④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区间法)【思考】各表示方法的特点,比如描述法注意限制决定条件、条件决定元素、元素决定集合。

高中数学——11、集合、简易逻辑

高中数学——11、集合、简易逻辑

集合、简易逻辑常用数集符号自然数集N (包括0),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实数集R 集合1、互异性例:集合{a 2,0,1}与集合{b 2,0,-1}相等,根据互异性,a 2=-1、b 2=12、元素、集合间的关系(韦恩图):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 ⊊⊄ (注:集合A ⊆集合B ,集合A 可以是Ø,集合A 、B 可以相等)3、空集:Ø,无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注:{Ø}与Ø不同,{Ø}包含1个元素Ø,Ø无元素)(注:空集必须分类讨论)4、交集∩,并集∪,补集(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集合,C U A ) 例:A={x |1≤x ≤3},B={x |mx+1=0},A ∩B ≠Ø,求m 的范围 补集思想,令A ∩B =Ø,则B =Ø(m=0)或-m1<1或>3,求出m 的集合M ,C R M 即所求范围5、常见元素类型(1)数集例:{x|x 2+3x-4=0},表示方程x 2+3x-4=0的解(2)点集例:{(x ,y )|y=x 2+3x-4},表示函数y=x 2+3x-4图像上点的坐标6、集合子集的个数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子集个数为2n ,非空集合个数为2n -1简易逻辑1、复合命题:或∨、且∧、非﹁p∨q:一真即真(特称命题∃:“存在……”)p∧q:一假即假(全称命题∀:“对于所有……”)2、原命题(若p,则q)与逆否命题(若﹁q,则﹁p)同真同假3、对于命题“若p,则q”,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定命题)(1)否命题:若﹁p,则﹁q(2)命题的否定(否定命题):若p,则﹁q(注:命题的否定考的多,否命题考的少)(3)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例1:否定全称命题“∀实数x,x2>0”先改为“若p,则q”,“若x为实数,则x2>0”→否定即﹁q,“若x为实数,∃实数x,x2≤0”,即“∃实数x,x2≤0”例2:否定特称命题“∃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先改为“若p,则q”,“若一个平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否定即﹁q,“若一个平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它是矩形”,即“∀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充分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p⇔q(1)充分条件:p⇒q(2)必要条件:p⇐q(注:利用集合理解充分必要条件p⇒q,即集合P⊆Q,p⇐q,即集合P⊇Q)。

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名师选题)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必须掌握的典型题单选题1、已知a、b、c、d∈R,则“max{a,b}+max{c,d}>0”是“max{a+c,b+d}>0”的()注:max{p,q}表示p、q之间的较大者.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分析:利用特殊值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可得出结论.充分性:取a=d=1,b=c=−1,则max{a,b}+max{c,d}=max{1,−1}+max{−1,1}=1+1>0成立,但max{a+c,b+d}=max{0,0}=0,充分性不成立;必要性:设max{a+c,b+d}=a+c,则max{a,b}≥a,max{c,d}≥c,从而可得max{a,b}+max{c,d}≥a+c>0,必要性成立.因此,“max{a,b}+max{c,d}>0”是“max{a+c,b+d}>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小提示:方法点睛: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定义法;(2)集合法;(3)转化法.2、已知p:√x−1>2,q:m−x<0,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是()A .m <3B .m >3C .m <5D .m >5答案:C分析:先求得命题p 、q 中x 的范围,根据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可得答案.命题p :因为√x −1>2,所以x −1>4,解得x >5,命题q :x >m ,因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m <5.故选:C3、已知A ={1,x,y },B ={1,x 2,2y },若A =B ,则x −y =( )A .2B .1C .14D .23答案:C分析:由两集合相等,其元素完全一样,则可求出x =0,y =0或x =1,y =0或x =12,y =14,再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x =12,y =14,则可求出答案.若A =B ,则{x =x 2y =2y 或{x =2y y =x 2 ,解得{x =0y =0 或{x =1y =0 或{x =12y =14,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得{x =12y =14, 则x −y =12−14=14, 故选:C .4、设集合A ={x|x ≥2},B ={x|−1<x <3},则A ∩B =( )A .{x|x ≥2}B .{x|x <2}C .{x|2≤x <3}D .{x|−1≤x <2}答案:C分析:根据交集的定义求解即可由题,A∩B={x|2≤x<3}故选:C5、已知集合S={s|s=2n+1,n∈Z},T={t|t=4n+1,n∈Z},则S∩T=()A.∅B.S C.T D.Z答案:C分析:分析可得T⊆S,由此可得出结论.任取t∈T,则t=4n+1=2⋅(2n)+1,其中n∈Z,所以,t∈S,故T⊆S,因此,S∩T=T.故选:C.6、设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乙是丙的充要条件,丁是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甲是丁的()条件A.充分不必要B.必要不充分C.充要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答案:A分析:记甲、乙、丙、丁各自对应的条件构成的集合分别为A,B,C,D,根据题目条件得到集合之间的关系,并推出A D,,所以甲是丁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记甲、乙、丙、丁各自对应的条件构成的集合分别为A,B,C,D,由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A B,由乙是丙的充要条件得,B=C,由丁是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得,C D,所以A D,,故甲是丁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7、已知集合A={x|x2−2x=0},则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A B.−2∈A C.{0,2}⊆A D.A⊆{y|y<3}答案:B分析: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选项B,根据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判断选项A、C、D. 由题意得,集合A={0,2}.所以−2∉A,B错误;由于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所以A正确;因为A={0,2},所以C、D中说法正确.故选:B.8、命题“∃x>1,x2≥1”的否定是()A.∃x≤1,x2≥1B.∃x≤1,x2<1C.∀x≤1,x2≥1D.∀x>1,x2<1答案:D分析:根据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可直接得出结果.命题“∃x>1,x2≥1”的否定是“∀x>1,x2<1”,故选:D.9、已知集合A={x|x≤1},B={x∈Z|0≤x≤4},则A∩B=()A.{x|0<x<1}B.{x|0≤x≤1}C.{x|0<x≤4}D.{0,1}答案:D分析:根据集合的交运算即可求解.由B={x∈Z|0≤x≤4}得B={0,1,2,3,4},所以A∩B={0,1},故选:D10、集合A={x∈N|1≤x<4}的真子集的个数是()A.16B.8C.7D.4答案:C解析:先用列举法写出集合A,再写出其真子集即可.解:∵A ={x ∈N|1≤x <4}={1,2,3},∴A ={x ∈N|1≤x <4}的真子集为:∅,{1},{2},{3},{1,2},{1,3},{2,3}共7个.故选:C .11、已知命题p :∃x ∃N ,e x <0(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命题p 的否定是( )A .∃x ∃N ,e x <0B .∃x ∃N ,e x >0C .∃x ∃N ,e x ≥0D .∃x ∃N ,e x ≥0答案:D分析:根据命题的否定的定义判断.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命题p 的否定是:∃x ∃N ,e x ≥0.故选:D .12、已知集合A ={1,2,3,5,7,11},B ={x|3<x <15},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A .2B .3C .4D .5答案:B分析:采用列举法列举出A ∩B 中元素的即可.由题意,A ∩B ={5,7,11},故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3.故选:B【点晴】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考查学生对交集定义的理解,是一道容易题.双空题13、设A ,B 是R 中两个子集,对于x ∈R ,定义:m ={1,x ∈A,0,x∉A, n ={1,x ∈B 0,x∉B ,①若A ⊆B .则对任意x ∈R ,m (1-n )=______;②若对任意x ∈R ,m +n =1,则A ,B 的关系为______.答案: 0 A =∁RB分析:①由A⊆B.分x∉A和x∈A两种情况讨论;②对任意x∈R,m+n=1,则m,n的值一个为0,另一个为1,分类讨论即可得出A,B的关系.解:①∵A⊆B.则x∉A时,m=0,m(1-n)=0.x∈A时,必有x∈B,∴m=n=1,m(1-n)=0.综上可得:m(1-n)=0.②对任意x∈R,m+n=1,则m,n的值一个为0,另一个为1,即x∈A时,必有x∉B,或x∈B时,必有x∉A,∴A,B的关系为A=∁R B.故答案为0,A=∁R 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集合之间的关系、分类讨论方法、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4、已知集合S={0,1,2,3,4,5},A是S的一个子集,当x∈A时,若有x-1∉A,且x+1∉A,则称x为A的一个“孤立元素”,那么S中无“孤立元素”的4个元素的子集共有________个,其中的一个是________.答案:6{0,1,2,3}解析:根据题意用列举法即可解出.因为集合S={0,1,2,3,4,5},根据题意知只要有元素与之相邻,则该元素不是孤立元素,所以S中无“孤立元素”的4个元素的子集有{0,1,2,3},{0,1,3,4},{0,1,4,5},{1,2,3,4},{1,2,4,5},{2,3,4,5}.其中一个可以是{0,1,2,3}.所以答案是:6;{0,1,2,3}.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集合新定义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子集的求法,属于基础题.15、若集合U n={1,2,3,⋯,n},n≥2,n∈N∗,A,B⊆U n,且满足集合A中最大的数大于集合B中最大的数,则称有序集合对(A,B)为“兄弟集合对”.当n=3时,这样的“兄弟集合对”有_________对;当n≥3时,这样的“兄弟集合对”有___________对(用含有n的表达式作答).答案: 14 4n+23−2n分析:当n =3时,分别对集合A 中最大数为1,2和3进行讨论即可;当n ≥3时,先找出集合A 中最大数为m 时,集合A 和B 的个数,再结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即可求解. 由题意可知,n =3时,U n ={1,2,3}.当集合A 中最大数为1,即A ={1}时,无满足题意的集合B ;当集合A 中最大数为2,即A ={2}或A ={1,2}时,只有一种满足题意的集合B ={1},此时“兄弟集合对”有2×1=2种;当集合A 中最大数为3,即A ={3},A ={1,3},A ={2,3}或A ={1,2,3}时,满足题意的集合B 有{1},{2}和{1,2}三种可能,此时“兄弟集合对”有4×3=12种;故当n =3时,这样的“兄弟集合对”有2+12=14种.若集合A 中最大数为m 时,集合A 的个数为{1,2,3,⋯,m −1}的子集个数,即2m−1个,此时集合B 的个数为{1,2,3,⋯,m −1}的真子集个数,即2m−1−1个,因此这样的“兄弟集合对”有2m−1(2m−1−1)种,故当n ≥3时,这样的“兄弟集合对”有:20×(20−1)+21×(21−1)+⋯+2n−1(2n−1−1)=40+41+⋯+4n−1−(20+21+⋯+2n−1)=1×(1−4n )1−4−1×(1−2n )1−2=4n +23−2n 种. 所以答案是:14;4n +23−2n .16、若方程组{ax +y =2x +by =2的解集为{(2,1)},则a =_________,b =_________. 答案: 12##0.5 0 分析:依题意可得{2a +1=22+b =2,解得即可. 解:因为方程组{ax +y =2x +by =2的解集为{(2,1)}, 所以{2a +1=22+b =2 ,解得{a =12b =0; 所以答案是:12;017、设集合A={1,a+6,a2},B={2a+1,a+b},若A∩B={4},则a=_______,b=_______.答案: 2 2分析:由题知,4∈A,4∈B,所以a+6=4或a2=4,再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验证即可得出答案.由题知,4∈A,所以a+6=4或a2=4,当a+6=4时,则a=−2,得A={1,4,4},故应舍去;当a2=4时,则a=2或a=−2(舍),当a=2时,A={1,4,8},B={5,2+b},又4∈B,所以2+b=4,得b=2.所以a=2,b=2.所以答案是:①2;②2小提示:本题考查交集的概念,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解答题18、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11以内非负偶数的集合;(2)方程(x+1)(x2−4)=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一次函数y=2x与y=x+1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答案:(1){0,2,4,6,8,10};(2){−2,−1,2}(3){(1,2)}分析:(1)根据偶数的定义即可列举所有的偶数,(2)求出方程的根,即可写出集合,(3)联立方程求交点,进而可求集合.(1)11以内的非负偶数有0,2,4,6,8,10,所以构成的集合为{0,2,4,6,8,10},(2)(x+1)(x2−4)=0的根为x1=−1,x2=2,x3=−2,所以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2,−1,2},(3)联立y=x+1和y=2x,解得{x=1y=2,所以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为(1,2),构成的集合为{(1,2)} 19、已知集合A={x|2−a≤x≤2+a},B={x|x≤1或x≥4}.(1)当a=3时,求A∩B;(2)“x∈A”是“x∈∁R 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答案:(1)A∩B={x|−1≤x≤1或4≤x≤5};(2){a|a<1}分析:(1)先求出集合A={x|−1≤x≤5},再求A∩B;(2)先求出∁R B={x|1<x<4},用集合法分类讨论,列不等式,即可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 (1)当a=3时,A={x|−1≤x≤5}.因为B={x|x≤1或x≥4},所以A∩B={x|−1≤x≤1或4≤x≤5};(2)因为B={x|x≤1或x≥4},所以∁R B={x|1<x<4}.因为“x∈A”是“x∈∁R 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A∁R B.当A=∅时,符合题意,此时有2+a<2−a,解得:a<0.当A≠∅时,要使A∁R B,只需{2+a≥2−a2+a<42−a>1,解得:0≤a<1综上:a<1.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a|a<1}.20、已知集合A={x|2<x<4},B={x|a<x<3a}.(1)若A∩B={x|3<x<4},求实数a的值;(2)若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答案:(1)3(2){a|a≤23或a≥4}分析:(1)根据交集结果直接判断即可.(2)按B=∅,B≠∅讨论,简单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1)因为A∩B={x|3<x<4},所以a=3.(2)因为A∩B=∅,所以可分两种情况讨论:B=∅,B≠∅. 当B=∅时,有a≥3a,解得a≤0;当B≠∅时,有{a>0a≥4或3a≤2,解得a≥4或0<a≤2 3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23或a≥4}.。

高中数学竞赛基础知识-集合与简单逻辑

高中数学竞赛基础知识-集合与简单逻辑

高中数学竞赛基础知识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基础知识定义1 一般地,一组确定的、互异的、无序的对象的全体构成集合,简称集,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称为元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元素x 在集合A 中,称x 属于A ,记为A x ∈,否则称x 不属于A ,记作A x ∉。

例如,通常用N ,Z ,Q ,B ,Q +分别表示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正有理数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来表示。

集合分有限集和无限集两种。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并用逗号隔开表示集合的方法,如{1,2,3};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有理数},}0{>x x 分别表示有理数集和正实数集。

定义2 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A 叫做B 的子集,记为B A ⊆,例如Z N ⊆。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B 也是A 的子集,则称A 与B 相等。

如果A 是B 的子集,而且B 中存在元素不属于A ,则A 叫B 的真子集。

定义3 交集,}.{B x A x x B A ∈∈=且定义4 并集,}.{B x A x x B A ∈∈=或定义5 补集,若},{,1A x I x x A C I A ∉∈=⊆且则称为A 在I 中的补集。

定义6 差集,},{\B x A x x B A ∉∈=且。

定义7 集合},,{b a R x b x a x <∈<<记作开区间),(b a ,集合},,{b a R x b x a x <∈≤≤记作闭区间],[b a ,R 记作).,(+∞-∞定理1 集合的性质:对任意集合A ,B ,C ,有:(1));()()(C A B A C B A = (2))()()(C A B A C B A =;(3));(111B A C B C A C = (4)).(111B A C B C A C =【证明】这里仅证(1)、(3),其余由读者自己完成。

高中数学必修1同步优化训练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1 A卷(附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1同步优化训练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1 A卷(附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知识网络集合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与元素补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并集解简单分式不等式集合与集合交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集合的运算集合的应用●范题精讲【例1】 已知集合A 、B 是全集U ={1,2,3,4,5,6,7,8,9}的子集,A ∩B ={2},(U A )∩(U B )={1,9},(U A )∩B ={4,6,8},求A 、B.UAB 4,6,83,5, 721,9分析:作出文氏图,利用数形结合法求解本题.解:由图可得A ={2,3,5,7},B ={2,4,6,8}.【例2】 已知A ={x |x 2-ax +a 2-19=0},B ={x |x 2-5x +8=2},C ={x |x 2+2x -8=0}.若∅A ∩B ,且 A ∩C =∅,求a 的值.解:∵B ={x |(x -3)(x -2)=0}={3,2}, C ={x |(x +4)(x -2)=0}={-4,2}, 又∵∅A ∩B , ∴A ∩B ≠∅. 又∵A ∩C =∅,∴可知-4∉A ,2∉A ,3∈A. ∴由9-3a +a 2-19=0, 解得a =5或a =-2.①当a =5时,A ={2,3},此时A ∩C ={2}≠∅,矛盾, ∴a ≠5;②当a =-2时,A ={-5,3},此时A ∩C =∅, A ∩B ={3}≠∅,符合条件. 综上①②知a =-2.评注:求出a 值后要注意代回题中检验,否则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结果.【例3】 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2-(a +a1)x +1<0(a ≠0). 分析:解含字母参数的不等式,要注意对字母参数进行合理的分类讨论,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解:原不等式化为(x -a )(x -a1)<0, ∴相应方程的根为a 、a1. 当a >a 1,即-1<a <0或a >1时,解集为{x |a 1<x <a }. 当a =a 1,即a =±1时,解集为∅.当a <a 1,即0<a <1或a <-1时,解集为{x |a <x <a1 }.综上,当-1<a <0或a >1时,解集为{x |a1<x <a };当a =±1时,解集为∅;当0<a <1或a <-1时,解集是{x |a1<x <a }.评注:解含字母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弄清为何要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分类讨论三个问题.【例4】 已知A ={x ||x -a |≤1},B ={x |3302x--x-x ≥0},且A ∩B =∅,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先利用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及积的符号法则解不等式,求出A 和B ,再利用数轴表示出A 和B (如下图所示),得到A ∩B =∅时应满足的条件,从而求出a 的取值范围.解:A ={x ||x -a |≤1}={x |a -1≤x ≤a +1}.不等式3302x--x-x ≥0,即()()356x-x x +-≥0, 其解集是⎩⎨⎧≥+>05)6)(-(0,3-x x x 与⎩⎨⎧≤+-<-0)5)(6(,03x x x 的解集的并集.解得不等式3302x--x-x ≥0的解集是{x |x ≥6}∪{x |-5≤x <3}={x |x ≥6或-5≤x <3}.所以B ={x |-5≤x <3或x ≥6}. 要使A ∩B =∅,必须满足a +1<-5或⎩⎨⎧<+≥-,61,31a a即a <-6或4≤a <5.所以,满足条件的a 的取值范围是a <-6或4≤a <5.评注:将集合A 、B 都标在数轴上,借助于图形直观性找到需满足的条件,再转化为与之等价的关于a 的不等式组.这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很重要.●试题详解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A 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已知A ={x |x ≤32,x ∈R },a =5,b =23,则A.a ∈A 且b ∉AB.a ∉A 且b ∈AC.a ∈A 且b ∈AD.a ∉A 且b ∉A 答案:C2.设集合U ={1,2,3,4,5},A ={1,2,3},B ={2,5},则A ∩(U B )等于A.{2}B.{2,3}C.{3}D.{1,3} 解析:∵U ={1,2,3,4,5},B ={2,5}, ∴U B ={1,3,4}.∴A ∩(U B )={1,3}.答案:D3.已知集合S={a ,b ,c }中的三个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解析:由于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所以a 、b 、c 互不相等,即△ABC 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D4.集合A ={x ∈R |x (x -1)(x -2)=0},则集合A 的非空子集的个数为A.4B.8C.7D.6解析:集合A ={0,1,2},共有23=8个子集,其中非空子集有7个,故选C.这里特别注意{0}≠∅.答案:C5.已知集合A ={x ||2x +1|>3},B ={x |x 2+x -6≤0},则A ∩B 等于A.(-3,-2]∪(1,+∞)B.(-3,-2]∪[1,2)C.[-3,-2)∪(1,2]D.(-∞,-3]∪(1,2] 解析:A ={x ||2x +1|>3}={x |2x +1>3或2x +1<-3}={x |x >1或x <-2}, B ={x |x 2+x -6≤0}={x |-3≤x ≤2}(如下图).答案:C6.已知集合P ={x |x 2=1},集合Q ={x |ax =1},若Q ⊆P ,那么a 的值是A.1B.-1C.1或-1D.0,1或-1解析:因为由x 2=1得x =±1,所以P ={-1,1}.又因为Q ⊆P ,所以分Q =∅和Q ≠∅两种情况讨论.(1)若Q =∅,则a =0;(2)若Q ≠∅,则a ≠0,Q ={x |x =a1},所以a =-1或1.综合(1)(2)可知,a 的值为0,1或-1. 答案:D7.设U 为全集,P 、Q 为非空集合,且P Q U .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U P )∪Q =UB.( U P )∩Q =∅ C.P ∪Q =Q D.P ∩(U Q )=∅UPQ解析:由文氏图知(U P )∩Q ≠∅.答案:B8.不等式组⎩⎨⎧>+>03,42a x x 的解集是{x |x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a ≤-6B.a ≥-6C.a ≤6D.a ≥6答案:B9.若|x +a |≤b 的解集为{x |-1≤x ≤5},那么a 、b 的值分别为A.2,-3B.-2,3C.3,2D.-3,2 答案:B10.设全集U =R ,集合E ={x |x 2+x -6≥0},F ={x |x 2-4x -5<0},则集合{x |-1<x <2}是A.E ∩FB.( U E )∩FC.(U E )∪(U F )D. U (E ∪F )解析:E ={x |x 2+x -6≥0}={x |x ≤-3或x ≥2}, F ={x |x 2-4x -5<0}={x |-1<x <5}. 借助数轴知{x |-1<x <2}=(U E )∩F .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1.设T ={(x ,y )|ax +y -3=0},S ={(x ,y )|x -y -b =0}.若S ∩T ={(2,1)},则a =_______,b =_______.解析:由S ∩T ={(2,1)},可知⎩⎨⎧==1,2y x 为方程组⎩⎨⎧=--=-+0,03b y x y ax 的解,解得⎩⎨⎧==.1,1b a答案:1 112.已知集合M ={0,1,2},N ={x |x =2a ,a ∈M },则集合M ∩N =_______. 解析:∵M ={0,1,2},N ={x |x =2a ,a ∈M },∴N ={0,2,4}.∴M ∩N ={0,2}. 答案:{0,2}13.不等式1-x ax<1的解集为{x |x <1或x >2},则a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1-x ax<1得[(a -1)x +1](x -1)<0,由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或x >2}知,1、2为方程[(a -1)x +1](x -1)=0的两根,∴(a -1)×2+1=0.∴a = 21. 答案: 2114.不等式3)2(-+x x x <0的解集为_______. 解析:原不等式x (x +2)(x -3)<0.如下图,由数轴穿根法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0<x <3或x <-2}.答案:{x |0<x <3或x <-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c ,ac 2}.若A =B ,求实数c 的值.解:若⎩⎨⎧=+=+22acb a ac b a ⇒a +ac 2-2ac =0, 所以a (c -1)2=0,即a =0或c =1.当a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 当c =1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若⎩⎨⎧=+=+acb a ac b a 22⇒2ac 2-ac -a =0. 因为a ≠0,所以2c 2-c -1=0, 即(c -1)(2c +1)=0. 又c ≠1,所以只有c =-21. 经检验,此时A =B 成立.综上所述c =-21. 16.(本小题满分10分)设集合A ={x ||x -a |<2},B ={x |212+-x x <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A ={x |-2<x -a <2}={x |a -2<x <a +2},∵212+-x x <123+-x x <0(x +2)(x -3)<0-2<x <3,∴B ={x |-2<x <3}. 如下图,∵A ⊆B ,∴⎩⎨⎧≤+-≥-.32,22a a解得0≤a ≤1.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集合A ={x |x 2-3x +2=0},B ={x |x 2-ax +3a -5=0}.若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A ={x |x 2-3x +2=0}={1,2},由x 2-ax +3a -5=0,知Δ=a 2-4(3a -5)=a 2-12a +20=(a -2)(a -10). (1)当2<a <10时,Δ<0,B =∅⊆A ;(2)当a ≤2或a ≥10时,Δ≥0,则B ≠∅. 若x =1,则1-a +3a -5=0,得a =2, 此时B ={x |x 2-2x +1=0}={1}⊆A ;若x =2,则4-2a +3a -5=0,得a =1, 此时B ={2,-1} A.综上所述,当2≤a <10时,均有A ∩B =B .18.(本小题满分12分)解不等式:(1)1<|x -2|≤3;(2)|x -5|-|2x +3|<1.分析: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应根据绝对值的概念去掉绝对值符号,(2)中可采用零点分区间法去绝对值符号.(1)解法一:原不等式即⎪⎩⎪⎨⎧≤->-.32,12x x由①得x <1或x >3.由②得-1≤x ≤5(如图).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1或3<x ≤5}.解法二:原不等式的解集是下面两个不等式组解集的并集.⎩⎨⎧≤-<≥-321,02x x 或⎩⎨⎧≤--<<-,3)2(1,02x x 即1<x -2≤3或-3≤x -2<-1,解得3<x ≤5或-1≤x <1.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 |-1≤x <1或3<x ≤5}. (2)解:①当x ≥5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x -5)-(2x +3)<1, 解得x ≥5.②当-32≤x <5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 -5)-(2x +3)<1, 解得31<x <5.① ②③当x <-3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x -5)+(2x +3)<1,解得x <-7. 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31或x <-7}.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U ={x |x 2-3x +2≥0},A ={x ||x -2|>1},B ={x |21--x x ≥0},求A ∩B , A ∪B ,(U A )∪B ,A ∩(U B ).解:∵U ={x |x 2-3x +2≥0}={x |(x -2)(x -1)≥0}={x |x ≥2或x ≤1}, A ={x ||x -2|>1}={x |x -2>1或x -2<-1}={x |x >3或x <1},B ={x |⎩⎨⎧≠-≥--020)2)(1(x x x }={x |x >2或x ≤1}.由图(1)可知,A ∩B ={x |x >3或x <1},A ∪B ={x |x >2或x ≤1}.图(1)由图(2)可知U A ={x |2≤x ≤3或x =1},易知U B ={x |x =2}.图(2)由图(3)可知,(U A )∪B ={x |x ≥2或x ≤1}=U .图(3)由图(4)可知,A ∩(U B )=∅.图(4)。

2010届高三数学精品讲练:集合与简易逻辑

2010届高三数学精品讲练:集合与简易逻辑

2010届高三数学精品讲练:集合与简易逻辑一、典型例题例1、已知集合M={y|y=x 2+1,x ∈R},N={y|y=x+1,x ∈R},求M ∩N 。

解题思路分析:在集合运算之前,首先要识别集合,即认清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M 、N 均为数集,不能误认为是点集,从而解方程组。

其次要化简集合,或者说使集合的特征明朗化。

M={y|y=x 2+1,x ∈R}={y|y ≥1},N={y|y=x+1,x ∈R}={y|y ∈R}∴ M ∩N=M={y|y ≥1}说明:实际上,从函数角度看,本题中的M ,N 分别是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值域。

一般地,集合{y|y=f(x),x ∈A}应看成是函数y=f(x)的值域,通过求函数值域化简集合。

此集合与集合{(x ,y )|y=x 2+1,x ∈R}是有本质差异的,后者是点集,表示抛物线y=x 2+1上的所有点,属于图形范畴。

集合中元素特征与代表元素的字母无关,例{y|y ≥1}={x|x ≥1}。

例2、已知集合A={x|x 2-3x+2=0},B+{x|x 2-mx+2=0},且A ∩B=B ,求实数m 范围。

解题思路分析:化简条件得A={1,2},A ∩B=B ⇔B ⊆A根据集合中元素个数集合B 分类讨论,B=φ,B={1}或{2},B={1,2}当B=φ时,△=m 2-8<0∴ 22m 22<<-当B={1}或{2}时,⎩⎨⎧=+-=+-=∆02m 2402m 10或,m 无解 当B={1,2}时,⎩⎨⎧=⨯=+221m 21 ∴ m=3综上所述,m=3或22m 22<<-说明:分类讨论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全面地挖掘题中隐藏条件是解题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本题当B={1}或{2}时,不能遗漏△=0。

例3、用反证法证明:已知x 、y ∈R ,x+y ≥2,求 证x 、y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

解题思路分析:假设x<1且y<1,由不等式同向相加的性质x+y<2与已知x+y ≥2矛盾∴ 假设不成立∴ x 、y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说明;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欲证“若p 则q ”为真,先证“若p 则非q ”为假,因在条件p 下,q 与非q 是对立事件(不能同时成立,但必有一个成立),所以当“若p 则非q ”为假时,“若p 则q ”一定为真。

高考数学集合与逻辑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高考数学集合与逻辑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高考数学集合与逻辑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一、集合与逻辑
1.考察集合问题,一定要弄清楚集合所研究的对象,把握集合的实质,如{}x y x lg =——函数的定义域;{}x y y lg =——函数的值域;{}
x y y x lg ),(=——函数图像上的点集,特别注意括号中的附加条件,如N x Z x ∈∈,等。

【例】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A B A R x x y y x C 则。

【答案】 [0,3],φ{}(){}R x x y y B R x x x y x A ∈+==∈-+==,1lg ,,2322
2.区间[]b a ,的隐含条件是b a <。

3.若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例】{}{}φ=⋂>==--=B A x x B x ax x A 若,0,0122,求a 的取值范围。

【答案】0≤a
4.进行集合运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了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特别注意边界值的验证。

求不等式(方程)的解集,或求定义域(值域),你按要求写成集合的形式了吗?
5.补集思想常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

【例】设全集为R ,⎭⎬⎫⎩⎨⎧<=11x x
A ,则________=A C R . 【答案】[0,1]
运用反证法时,注意弄清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

6.充要条件的概念记住了吗?
判断方法:①区分条件P 和结论 q; ②判断P 能否推出q ;③判断q 能否推出p; ④下结论。

01集合逻辑

01集合逻辑

第一课 集合与简易逻辑重难点集合的概念及基本理论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础,是我们继续学习的必要知识。

现代数学通过集合的概念把各个分支中考察的不同对象统一起来, 与集合有关的概念、术语和符号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准确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推理和判断,都离不开逻辑知识。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也都需要基本的逻辑知识。

【思考题】有一筐桔子、一筐橙子和一筐混装的桔子橙子,人们看不见筐内装的哪种水果,只知道每个筐的品名标签都貼错了。

现在只能从其中一筐中取出一个水果,你能在5分钟内确定每一个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吗?一、重点知识回顾⒈ 集合中元素的类型例题1 指出下面各组中的集合的区别:(1) ∅, {∅}; {实数}, {实数集} .(2) A = {x | y = x 2}, B = {y| y = x 2}, C = {(x,y)| y = x 2}.(3) {1, 2}, {(1, 2)}, {x ∣x 2- 3x + 2 = 0}, {(x, y )⎪⎩⎨⎧==21y x }, {(x, y )⎪ x = 1, 或y = 2}.2. 元素的互异性:同一集合中的元素互相不同,相同对象在集合中只能出现一次.例题2. 已知集合{1,x 2 +2x +1},求x 的取值范围.3. 子集、补集、交集和并集(1)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 有限集A = { a 1, a 2, … , a n } 共有2n 个子集;(3) A = B ⇔ A ⊆ B 且 B ⊆ A ⇔ A ∩B = A ∪B ;(4) A ⊆ B ⇔ A ⋂ B = A ⇔ A ⋃ B = B ⇔ ∁U B ⊆ ∁U A;(5) ∁U A ⋂ ∁U B = ∁U (A ∪B) , ∁U A ⋃ ∁U B = ∁U (A ⋂ B).4.常用逻辑连接词:或、且、非、若 ⋯ 则 .(1) ab = 0 ⇔ a = 0 或b = 0 (二者中至少有一个成立).;ab ≠ 0 ⇔ a ≠ 0 且b ≠ 0 ,a 2 + b 2 = 0 ⇔ a = 0 且b = 0 (二者同时成立).(2) A ∪B={x|x ∈A, 或x ∈B}, A∩B ={x|x ∈A, 且x ∈B}.(3) 设a > 0. 不等式| x | > a 的解集是 { x | x > a 或 x < -a},| x | < a 的解集是 { x | -a < x < a} 即{ x | x > -a 且 x < a}.(4) 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0的两根,x 1 < x 2 . 当a > 0时ax 2 + bx + c > 0的解集是{ x | x > x 2 或 x < x 1},ax 2 + bx + c < 0的解集是 { x | x 1 < x < x 2}.(5) 方程f (x) ∙ g (x) = 0的解集是{x ⎪f (x) = 0或g (x) = 0},方程组⎩⎨⎧==0)(0)(x g x f 的解集是{x ⎪f (x) = 0且g (x) = 0}. (6) 若 … 则… :若x ∈ Q, 则 x ∈ R .如果命题“若p 则q ”为真, 记作p ⇒ q .5.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如果p ⇒ q ,那么p 是q 的充分条件, q 是p 的必要条件.如果p ⇒ q 且q ⇒ p, 那么p 和q 互为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记为p ⇔ q.6.常用判断词的否定7.复合命题的否定二、典型例题例题3 已知集合P = {(x,y)| 122=-+x y }, Q = {(x,y)| y ≠ x - 4}, 求∁U P ⋂ ∁U Q. 例题4 已知 {}0232≤+-=x x x A ,{}0)1(2≤++-=a x a x x B (1) 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B ⊆ A, 求a 的取值范围。

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图文

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图文

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图文例1选A;例2填{(2,1)}注: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例3解:∵AB9,∴9A.⑴若2a19,则a5,此时A4,9,25,B9,0,4,AB9,4,与已知矛盾,舍去.⑵若a29,则a3①当a3时,A4,5,9,B2,2,9.B中有两个元素均为2,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应舍去.②当a3时,A4,7,9,B9,8,4,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3.[点评]本题考查集合元素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切入点是分类讨论思想,由于集合中元素用字母表示,检验必不可少。

例4C例5C例6①,②ü,③ü,④例7填2例8C例9例10解:∵M={y|y=某2+1,某∈R}={y|y≥1},N={y|y=某+1,某∈R}={y|y∈R}∴M∩N=M={y|y≥1}注:在集合运算之前,首先要识别集合,即认清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M、N均为数集,不能误认为是点集,从而解方程组。

其次要化简集合。

实际上,从函数角度看,本题中的M,N分别是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值域。

一般地,集合{y|y=f(某),某∈A}应看成是函数y=f(某)的值域,通过求函数值域化简集合。

此集合与集合{(某,y)|y=某2+1,某∈R}是有本质差异的,后者是点集,表示抛物线y=某2+1上的所有点,属于图形范畴。

集合中元素特征与代表元素的字母无关,例如{y|y≥1}={某|某≥1}。

例11填注: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例12埴,R例13解:∵CUA={1,2,6,7,8},CUB={1,2,3,5,6},∴(CUA)∩(CUB)={1,2,6},(CUA)∪(CUB)={1,2,3,5,6,7,8}, A∪B={3,4,5,7,8},A∩B={4},∴CU(A∪B)={1,2,6},CU(A∩B)={1,2,3 ,5,6,7,8}例14a5,b6;例15原不等式的解集是某|7某3例16某R|3≤某53或2某≤32例17分析:关键是去掉绝对值.方法1:原不等式等价于4某3≥0或4某30(4某3)2某1,即4某32某13某≥34或某411,∴某>2或某2或某2某+14某-3>2某+1或4某-32或某<13,∴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某|某>2或某<13}.例18分析:关键是去掉绝对值.方法1:零点分段讨论法(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定义)①当某1时,某30,某10∴(某3)(某1)1∴4<1某②当1≤某3时∴(某3)(某1)1某12,∴{某|12某3}③当某≥3时∴(某3)(某1)1-4<1某R∴{某|某≥3}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某|某12}也可以这样写:解:原不等式等价于①某1或②(某3)(某1)1某3或③(某3)(某1)1某3,解①的1(某3)(某1)1解集为φ,②的解集为{某|1212}.方法2:数形结合:从形的方面考虑,不等式|某-3|-|某+1|<1表示数轴上到3和-1两点的距离之差小于1的点-1O123某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某|某>2}.例19答:{某|某≤0或1k102(k1)0例20解:要原方程有两个负实根,必须:k2k20k104k2k1.某1某200k0或k1某1某202(k1)3k2k2或k12(k1)032k1或23k1∴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k|-2否命题:若某+y5则某3且y2(真)逆否命题:若某3或y2则某+y5(假)例22答:真解:逆否:a=2且b=3,则a+b=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例23答:若a、b都不为0,则ab≠0例24解:假设某<1且y<1,由不等式同向相加的性质某+y<2与已知某+y≥2矛盾,∴假设不成立∴某、y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注]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欲证“若p则q”为真,先证“若p则非q”为假,因在条件p下,q与非q是对立事件(不能同时成立,但必有一个成立),所以当“若p则非q”为假时,“若p则q”一定为真。

集合与简易逻辑解答题 - 含答案

集合与简易逻辑解答题 - 含答案

第II 卷(非选择题)1.;()()2:30q x x m +-≤, 若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析】 ;()()2:30q x x m +-≤ 则可知2:13,:3P x q x m ≤≤-≤≤,又因为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考点:集合的关系点评:主要是考查了集合的思想来判定充分条件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2.命题p :函数2()24f x x ax =++有零点;命题q :函数()(32)x f x a =-是增函数, 若命题p q ∧是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2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由于命题p :函数2()24f x x ax =++有零点;则可知判别式241602,2a a a ∆=-≥∴≥≤-或,对于命题q :函数()(32)x f x a =-是增函数, 则可知3-2a>1,a<1,由于命题p q ∧是真命题,则说明p,q 都是真命题,则可知参数a 的范围是2a ≤-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值点评:主要是考查了方程的解以及函数单调性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3.已知集合{}2|230A x x x =--≥,{}|||1B x x a =-<,U R =.(1)当3a =时,求A B ; (2)若U A C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1){}|34AB x x =≤<。

(2)02a ≤≤。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31A x x x =≥≤-或,{}|11B x a x a =-<<+。

4分(1)3a =时,{}|24B x x =<<, ∴{}|34A B x x =≤<。

8分(2)因为U A C B ⊆,所以1311a a +≤-≥-且,解之得02a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2a ≤≤。

14分考点: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的运算,不等式组的解法。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常见典型考题赏析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常见典型考题赏析

ʏ张文伟集合是高考的必考知识,高考主要考查两个方面:一是集合的概念与性质,二是集合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㊂高考对常用逻辑用语的考查主要涉及四种命题的关系㊁命题的否定等㊂下面就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的常见典型考题,举例分析,供大家参考㊂题型一:集合的基本概念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搞清楚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白集合的类型,是数集㊁点集还是其他类型的集合㊂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中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常用于解决集合问题㊂例1 集合x ɪN *12xɪZ {)中含有的元素个数为( )㊂A.4 B .6 C .8 D .12解:因为集合x ɪN *12xɪZ {)中的元素表示的是被12整除的正整数,所以集合中的元素为1,2,3,4,6,12㊂应选B ㊂题型二: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时,必须优先考虑空集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漏解;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㊂常用数轴㊁V e n n 图来直观解决这类问题㊂例2 (多选题)已知集合A =-13,12{},B ={x |a x +1=0},且B ⊆A ,则实数a 的可能取值为( )㊂A.-3 B .-2 C .0 D .3解:本题考查集合之间的关系㊂由B ⊆A ,B ={x |a x +1=0},可得B =-13{}或B =12{}或B =⌀㊂当B =-13{}时,由-13a +1=0,解得a =3;当B =12{}时,由12a +1=0,解得a =-2;当B =⌀时,可得a =0㊂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可能取值为3,0,-2㊂应选B C D ㊂题型三:集合的运算问题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㊂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㊂集合之间的运算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㊁坐标系和V e n n 图㊂例3 (1)已知全集U ={-2,-1,0,1,2,3},集合A ={-1,0,1},B ={1,2},则∁U (A ɣB )=( )㊂A .{-2,3}B .{-2,2,3}C .{-2,-1,0,3}D .{-2,-1,0,2,3}(2)已知集合A ={x ||x |<3,x ɪZ },B ={x ||x |>1,x ɪZ },则A ɘB =( )㊂A .⌀B .{-3,-2,2,3}C .{-2,0,2}D .{-2,2}解:(1)由A ={-1,0,1},B ={1,2},可得A ɣB ={-1,0,1,2}㊂由全集U ={-2,-1,0,1,2,3},可得∁U (A ɣB )={-2,3}㊂应选A ㊂(2)由已知得集合A ={x |-3<x <3,x ɪZ }={-2,-1,0,1,2},B ={x |x <-1或x >1,x ɪZ },所以A ɘB ={-2,2}㊂应选D ㊂题型四:利用集合的运算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根据集合的运算结果求参数时,可先把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然后应用数形结合法求解㊂例4 (1)已知集合A ={x |x 2-3x <0),B ={1,a },且A ɘB 有4个子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㊂A.(0,3)B .(0,1)ɣ(1,3)C .(0,1)D .(-ɕ,1)ɣ(3,+ɕ)(2)已知集合A ={x |-2ɤx ɤ5},B ={x |m -2ɤx ɤ2m -1}ʂ⌀,若A ɣ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㊂解:(1)因为A ɘB 有4个子集,所以A ɘB 中有2个不同的元素,所以a ɪA ,所以a 2-3a <0,解得0<a <3㊂又因为a ʂ1,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ɣ(1,3)㊂应选B ㊂(2)由A ɣB =A 知B ⊆A ,在数轴上画出集合A 与B 的关系,如图1所示㊂图1因为B ʂ⌀,所以2m -1ȡm -2,m -2ȡ-2,2m -1ɤ5,ìîíïïï解得0ɤm ɤ3,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0,3]㊂题型五: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集合新定义问题的 三定 :一定元素,确定已知集合中所含的元素,利用列举法写出所有元素;二定运算,根据要求及新定义,将所求集合的运算转化为集合的交集㊁并集与补集的基本运算,或转化为数的有关运算;三定结果,根据新定义,利用列举法或描述法写出所求集合中的所有元素㊂例5 定义集合的商集运算为AB=x x =mn,m ɪA ,n ɪB {},已知集合A ={2,4,6},B =x x =k2-1,k ɪA {},则集合B A ()ɣB 中的元素个数为()㊂A.6 B .7 C .8 D .9解:由A ={2,4,6},可得B ={0,1,2}㊂由新定义得B A =0,16,14,13,12,1{},所以B A ()ɣB =0,16,14,13,12,1,2{},可知共有7个元素㊂应选B ㊂题型六:定义法判断充要条件确定谁是条件,谁是结论;尝试从条件推结论,若条件能推出结论,则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否则条件就不是结论的充分条件;尝试从结论推条件,若结论能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的必要条件,否则条件就不是结论的必要条件㊂提醒:不能将 若p ,则q 与 p ⇒q混为一谈,只有 若p ,则q 为真命题,才有 p ⇒q㊂例6 已知m ,n ɪR ,则 mn-1=0 是 m -n =0 成立的( )㊂A.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由m n -1=0,可得mn=1即m =n ,所以m -n =0㊂反之,当m =n =0时,虽然m -n =0,但是mn-1=0显然不成立,所以m -n =0不能得到m n -1=0㊂故 mn-1=0 是 m -n =0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㊂应选A ㊂题型七:集合观点解充分条件㊁必要条件问题的策略一般情况下,若条件甲为x ɪA ,条件乙为xɪB,当且仅当A⊆B时,甲为乙的充分条件;当且仅当B⊆A时,甲为乙的必要条件;当且仅当A=B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㊂提醒:结合集合中 小集合⇒大集合 的关系来理解㊂例7设xɪR,则 |x-1|<4 是x-52-x>0 的()㊂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由|x-1|<4得-4<x-1<4,即-3<x<5㊂由x-5x-2<0,解得2<x<5㊂因为(2,5)⫋(-3,5),所以 |x-1|<4 是x-52-x>0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㊂应选B㊂题型八:等价转化法判断充要条件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只需判断 q 是 p的什么条件即可㊂等价转化法体现了 正难则反 的解题思想,在正面解题受阻或不易求解时,可考虑此法㊂例8给定两个条件p,q,若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p是 q的()㊂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因为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 p,但 p⇒/q,其逆否命题为p⇒ q,但 q⇒/p,所以p是 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㊂应选A㊂题型九:利用充分条件㊁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利用充分㊁必要㊁充要条件的关系求参数范围的四个步骤:化简p,q两命题;根据p 与q的关系(充分㊁必要㊁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间的关系;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建立不等式;求解参数范围㊂例9(1)是否存在实数m,使2x+m< 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2)是否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解:(1)欲使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只需x x<-m2{)⊆{x| x<-1或x>3},所以-m2ɤ-1,可得mȡ2㊂故存在实数mȡ2,使2x+m<0是x< -1或x>3的充分条件㊂(2)欲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只需{x|x<-1或x>3}⊆x x<-m2{},显然这是不可能的㊂故不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㊂题型十:抽象命题间充要条件的判断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作出它们的关系图表,根据定义,用 ⇒ ⇐ ⇔ 建立它们之间的 关系链 ,直观求解㊂例10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条件,s 是r的充分条件,q是s的充分条件㊂(1)s是q的什么条件?(2)r是q的什么条件(3)p是q的什么条件?图2解:根据题意得p,q,r,s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㊂(1)因为q⇒s,s⇒r⇒q,所以s是q的充要条件㊂(2)因为r⇒q,q⇒s⇒r,所以r是q的充要条件㊂(3)因为q⇔r,r⇒p,所以q⇒p,可知p 是q的必要条件㊂题型十一: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真假判断要判断一个全称量词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集合M中的每个元素x验证p(x)成立;要判断全称量词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集合M中的一个x=x0,使得p(x0)不成立即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举出一个反例 )㊂要判断一个存在量词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M中,找到一个x,使p(x)成立即可;否则,这一存在量词命题就是假命题㊂提醒:判断全称量词命题为假,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判断存在量词命题为真,只需举一个特例㊂例11 (多选题)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㊂A .存在x <0,x 2-2x -3=0B .对一切实数x <0,都有|x |>xC .∀x ɪR ,x 2=xD .已知a n =2n ,b m =3m ,对于任意n ,m ɪN *,a n ʂb m解:因为x 2-2x -3=0的根为x =-1或x =3,所以存在x =-1<0,使x 2-2x -3=0,A 为真命题㊂B 显然为真命题㊂x 2=|x |=x ,x >0,0,x =0,-x ,x <0,ìîíïïïC 为假命题㊂当n =3,m =2时,a 3=b 2,D 为假命题㊂应选A B ㊂题型十二:简易逻辑的综合应用在一些逻辑问题中,当题中并未出现 或 且 非 时,应从语句的陈述中搞清含义,并根据题目进行逻辑分析,找出各个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解决问题㊂例12 在 一带一路 知识测验后,甲㊁乙㊁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㊂甲:我的成绩比乙高㊂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㊂丙:我的成绩比乙高㊂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㊂A .甲㊁乙㊁丙 B .乙㊁甲㊁丙C .丙㊁乙㊁甲D .甲㊁丙㊁乙解:依题意可知,若甲预测正确,则乙㊁丙均预测错误,此时三人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甲㊁乙㊁丙㊂若乙预测正确,此时丙预测也正确,这与题意相矛盾㊂若丙预测正确,则甲预测错误,此时乙预测正确,这与题意相矛盾㊂综上所述,三人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甲㊁乙㊁丙㊂应选A ㊂1.(多选题)下列语句是全称量词命题的是( )㊂A .梯形的对角线相等B .存在一个四边形有外接圆C .二次函数都与x 轴相交D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提示:对于A ,可完整地表述为 所有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显然为全称量词命题㊂对于B ,含存在量词,所以为存在量词命题㊂对于C ,可完整地表述为 所有的二次函数都与x 轴相交,故为全称量词命题㊂对于D ,可完整地表述为 任意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故为全称量词命题㊂应选A C D ㊂2.用量词符号 ∀ ∃表述下列命题㊂(1)所有实数x 都能使x 2+x +1>0成立㊂(2)对所有实数a ,b ,方程a x +b =0恰有一个解㊂(3)一定有整数x ,y ,使得3x -2y =10成立㊂(4)所有的有理数x 都能使13x 2+12x +1是有理数㊂提示:(1)∀x ɪR ,x 2+x +1>0㊂(2)∀a ,b ɪR ,a x +b =0恰有一个解㊂(3)∃x ,y ɪZ ,3x -2y =10㊂(4)∀x ɪQ ,13x 2+12x +1是有理数㊂3.已知命题 ∀x ɪR ,a x 2+4x +1>0 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㊂提示:当原命题为真命题时,a >0且Δ<0,所以a >4,故当原命题为假命题时,a ɤ4㊂4.已知命题 ∃x ɪR ,4x 2+(a -2)x +14ɤ0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㊂提示:因为命题 ∃x ɪR ,4x 2+(a -2)x +14ɤ0 是假命题,所以其否定为 ∀x ɪR ,4x 2+(a -2)x +14>0是真命题,则Δ=a 2-4a <0,解得0<a <4㊂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高中(责任编辑 郭正华)。

高考数学专题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考数学专题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专题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考点聚焦】考点1:集合中元素的基本特征,集合的表示法,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考点2: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分工不等式的解法。

考点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相关概念,真假命题的判断,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反证法的证题思想。

考点4:充分必要条件的有关概念及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自我检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集合U 中子集A 的补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A 与B 的交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A 与B 的并集;5、如果已知_____________,那么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如果_____________,那么p 是q 的充分且必要条件;【重点∙难点∙热点】 问题1:集合的相关概念1 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 |x ∈P },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 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 ;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2 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 ⊆B ,则有A =∅或A ≠∅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例1:设A ={(x ,y )|y 2-x -1=0},B ={(x ,y )|4x 2+2x -2y +5=0},C ={(x ,y )|y =kx +b },是否存在k 、b ∈N ,使得(A ∪B )∩C =∅,证明此结论思路分析:由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方程联立构成方程组,用判别式对根的情况进行限制,可得到b 、k 的范围,又因b 、k ∈N ,进而可得b 、k 的值解 ∵(A ∪B )∩C =∅,∴A ∩C =∅且B ∩C =∅∵⎩⎨⎧+=+=bkx y x y 12 ∴k 2x 2+(2bk -1)x +b 2-1=0 ∵A ∩C =∅ ∴Δ1=(2bk -1)2-4k 2(b 2-1)<0 ∴4k 2-4bk +1<0,此不等式有解, 其充要条件是16b 2-16>0, 即 b 2>1①∵⎩⎨⎧+==+-+b kx y y x x 052242∴4x 2+(2-2k )x +(5+2b )=0 ∵B ∩C =∅,∴Δ2=(1-k )2-4(5-2b )<0 ∴k 2-2k +8b -19<0, 从而8b <20, 即 b <2 5 ②由①②及b ∈N ,得b =2代入由Δ1<0和Δ2<0组成的不等式组,得⎪⎩⎪⎨⎧<--<+-032,018422k k k k ∴k =1,故存在自然数k =1,b =2,使得(A ∪B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集合及其符号的分析转化能力,即能从集合符号上分辨出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而解决问题 解决此题的关健是将条件(A ∪B )∩C =∅转化为A ∩C =∅且B ∩C =∅,这样难度就降低了演变1:已知集合A ={(x ,y )|x 2+mx -y +2=0},B ={(x ,y )|x -y +1=0,且0≤x ≤2},如果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点拨与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集合及其符号的分析转化能力,A ∩B ≠∅即是两集合中方程联立的方程组在[0,2]上有解。

高中数学《集合、简易逻辑》

高中数学《集合、简易逻辑》

第1讲集合与简易逻辑本讲分两小节,分别为集合、简易逻辑,建议用时2.5课时.由于在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中都不会单独对集合进行系统复习,因此本讲侧重于集合部分,难度也略大.而对于简易逻辑,由于高考中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都是以其他数学知识为载体的,因此在本讲中不作为重点,只需要对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行梳理即可.第一小节为集合,共4道例题.其中例1主要讲解集合的各个知识点;例2是对集合的概念部分的加深与巩固;例3是对集合关于运算封闭性的题型,主要是对集合的性质特征描述法的加深与巩固;例4是对集合与集合关系部分的加深与巩固.第二小节为简易逻辑,共2道例题.其中例5主要讲解命题的四种形式的转化;例6主要讲解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判断.1.1集合知识结构图知识梳理一、集合的概念 1、元素与集合我们所感知的各种事物或符号,都可以称为对象.如果一些对象(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亦有可能是无数个或零个)满足确定性、互异性及无序性,那么将这些对象组成的整体称为集合,每个对象都称为集合的元素.我们一般用大写字母(如A )来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a ).对象x 是集合P 中的元素记为x P ∈(“∈”读作“属于”),对象y 不是集合P 中的元素记为y P ∉(“∉”读作“不属于”).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在中学数学阶段研究的集合以数集为主,常用数集有对应的符号表示:N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C (复数集).另外,我们经常使用区间表示法来表示实数集的子集.【备注】注意角标“*”表示“非零”,如()(),00,*=-∞+∞R ;角标“2”表示“笛卡尔积”,如(){}2,|,x y x y =∈∈R R R .2、集合的分类如果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有限的,则称之为有限集合;对应的,如果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无限的,则称之为无限集合.二、集合的表示法 1、列举法形如{},,,a b c d 的表示法.在使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时候需要注意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及互异性.【备注】已知集合{,,M x xy =,{}0,,N x y =,若M N =,则x =1-;y =1-.2、特征性质描述法形如(){}|x p x 的表示法,其中x 称为代表元素,()p x 为集合的特征性质. 在使用特征性质描述法时要特别注意代表元素的形式.【备注】注意集合{}[)|,1,x y x y =∈=+∞R ;{}[)|,0,y y x y =∈=+∞R ;(){},|,x y y x y =∈R 表示函数y三、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包含关系① 注意区分符号“∈”和“⊆”的含义; ②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③ A B ⊆的等价形式:()(),,,,UUUUA B A A B B B A AB A B ==⊆=∅=R ;④ 注意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概念及计数.n (n ∈N )元集合(我们把空集看作0元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和非空子集数均为21n -, 非空真子集数为22n -.【备注】集合本身作为明确的数学对象,也可以作为元素出现.如集合{}{},1,1∅中,集合∅、{}1都是该集合的元素,因此{}{},1,1∅∈∅同时{}{},1,1∅⊆∅.2、集合与集合的运算① 交、并、补运算都是两个集合间的运算;② 当出现多次运算时注意用括号保证运算顺序.【备注】事实上,我们还经常用到差集{}\|,A B x x A x B =∈∉,与对称差集()()\A B A B A B ∆=. 3、数轴法与韦恩图示法用数轴法可以清晰的描述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也可以快捷的进行集合与集合的运算.【备注】一般我们将数轴法与韦恩图示法看作研究集合与集合关系的工具,而不作为集合的表示法.(2012年北京)已知集合{}|320A x x =∈+>R ,()(){}|130B x x x =∈+->R ,则A B =( )A .(),1-∞-B .21,3⎛⎫-- ⎪⎝⎭C .2,33⎛⎫- ⎪⎝⎭D .()3,+∞ 【解析】 D1、已知()0,U =+∞,10,2P ⎛⎫= ⎪⎝⎭,则UP =( )A .1,2⎡⎫+∞⎪⎢⎣⎭B .10,2⎛⎫ ⎪⎝⎭ C .()0,+∞ D .(]1,0,2⎡⎫-∞+∞⎪⎢⎣⎭2、 (2011年辽宁)已知M 、N 为集合I 的非空真子集,且M 、N 不相等,若IN M =∅,则MN =( )A .MB .NC .ID .∅3、(2009年广东)已知全集U =R ,集合{}|212M x x =--≤≤和{}|21,1,2,N x x k k ==-=的关系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则区域I 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 )INMUA .2个B .3个C .1个D .无穷多个4、集合{}|1281,,M u u m n m n ==++∈Z ,{}|20163,,N u u p q p q ==+-∈Z 的关系为( )A .M N ⊆且M N ≠B .N M ⊆且M N ≠C .M N =D .以上都不对5、 已知{}|1M y y x ==+,(){}22,|1N x y x y =+=,则集合MN 的子集个数是( )A .0B .1C .2D .46、已知集合{}2|3100A x x x =--≤,集合{}|121B x p x p =+-≤≤,若AB B =,则实数小题热身真题再现p 的取值范围是( )A .(],3-∞B .[]2,3C .(),3-∞D .()2,3 1 2 3 4 5 6 AABCBA考点:集合的概念与基本运算【例1】 ⑴(2010年丰台一模文)若集合{}0,1,2P =,()10,|,,20x y Q x y x y P x y ⎧⎫-+>⎧⎪⎪=∈⎨⎨⎬--<⎪⎪⎩⎩⎭,则Q 中的元素的个数是( )A .3B .5C .7D .9 ⑵(2009年山东)集合{}0,2,A a =,{}21,B a =.若{}0,1,2,4,16AB =,则a 的值是( )A .0B .1C .2D .4 ⑶(2010年天津理)设集合{}|1,A x x a x =-<∈R ,{}|2,B x x b x =->∈R ,若A B ⊆,则实数,a b 必满足( )A .3a b +≤B .3a b +≥C .3a b -≤D .3a b -≥ ⑷对任意两个集合M 、N ,定义{}|,M N x x M x N -=∈∉且,()()M N M N N M ∆=--,设{}2|,M y y x x ==∈R ,{}|3sin ,N y y x x ==∈R ,则M N ∆= .⑸(2011年安徽)设集合{}1,2,3,4,5,6A =,{}4,5,6,7,8B =,则满足S A ⊆且SB ≠∅的集合S 的个数是( )A .57B .56C .49D .48【解析】 ⑴B .⑵D .⑶D .⑷[)()3,03,-+∞.⑸B .考点:新定义集合【例2】 ⑴设,,x y z 都是非零实数,试用列举法将x y z xy xyzx y z xy xyz++++的所有可能值构成的集合表示出来. ⑵定义集合运算:(){}|,,AB z z xy x y x A y B ==+∈∈.设集合{}0,1A =,{}2,3B =,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 .0B .6C .12D .18 ⑶(2012年西城二模文)已知集合{}1220,,,A a a a =,0i a >(1,2,,20i =).集合(){},|,,B a b a b a b A =-∈,则集合B 中的元素个数的最大值为( ) A .210 B .200 C .190 D .180 【追问】若将条件“0i a >”改为“0i a ≥”,应当如何考虑?【解析】 ⑴{}3,1,1,5--.⑵D .⑶C .经典精讲【追问】选A .将集合A 改为{}0,1,,19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对角线上的20个有序数对.【拓1】 设1S 、2S 、3S 是三个由实数组成的非空集合.对于1,2,3的任意一个排列,,i j k ,均有对任意i x S ∈,j y S ∈,均有k x y S -∈.求证:()1230S S S ∈.【解析】 只需要证明某个集合中含有元素0.设1x S ∈,2y S ∈,则1°若x y =,则30x y S -=∈,命题成立; 2°若x y ≠,则列表如下: 123S S S x y x y x yy x---- 从表中知每个集合中均有非负数. 若某个集合中有0,则命题得证;否则,考虑1S 、2S 、3S 中的最小正数1x 、2x 、3x .若1x 、2x 、3x 中没有相等的数,不妨设123x x x <<,则考虑3S 中的元素21x x -,而2130x x x <-<,与3x 是3S 中的最小正数矛盾.因此1x 、2x 、3x 一定有相等的数,进而命题得证.【备注】列表分析是处理由若干已知集合得到新集合问题时的重要方法.考点:集合对运算的封闭性【例3】 设符号“”是数集A 中的一种运算,如果对于任意的,x y A ∈,都有x y A ∈,则称集合A 是封闭的. ⑴判断集合{}|2,,A x x m n m n ==+∈Z 对实数的乘法是否封闭?⑵若集合{}22|,,,0B x x m n m n x ==+∈≠Q ,求证:集合B 对实数的乘法和除法均封闭.【解析】 ⑴设112x m n A =∈,222y m n A =∈,1122,,,m n m n ∈Z .则())1212122122xy m m n n m n m n A =++∈,因此命题得证. ⑵设2211x m n =+,2222y m n =+,,0x y ≠,1122,,,m n m n ∈Q ,则()()22222222221212121212121212xy m m m n n m n n m m n n n m m n =+++=++-且0xy ≠,于是xy B ∈; 2212121212222222222m m n n n m m n x xy y y m n m n ⎛⎫⎛⎫+-==+ ⎪ ⎪++⎝⎭⎝⎭且0x y ≠,于是x B y ∈; 因此原命题得证.【拓2】 (2007年北京)已知集合{}12,,,k A a a a =(2k ≥),其中i a ∈Z (1,2,,i k =),由A中的元素构成两个相应的集合:(){},|,,S a b a A b A a b A =∈∈+∈,(){},|,,T a b a A b A a b A =∈∈-∈. 其中(),a b 是有序数对,集合S 和T 中的元素个数分别为m 和n . 若对于任意的a A ∈,总有a A -∉,则称集合A 具有性质P .⑴ 检验集合{}0,1,2,3与{}1,2,3-是否具有性质P 并对其中具有性质P 的集合,写出相应的集合S 和T ;⑵ 对任何具有性质P 的集合A ,证明:()12k k n -≤;⑶ 判断m 和n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 ⑴ 集合{}0,1,2,3不具有性质P .集合{}1,2,3-具有性质P ,其相应的集合()(){}1,3,3,1S =--和()(){}2,1,2,3T =-. ⑵ 首先,由A 中元素构成的有序数对(),i j a a 共有2k 个. 因为0A ∉,所以(),i j a a T ∉(1,2,,i k =);又因为当a A ∈时,a A -∉,所以当(),i j a a T ∈时,(),j i a a T ∉(1,2,,i k =).从而,集合T 中元素的个数最多为()()21122k k k k --=,即()12k k n -≤. ⑶ m n =,证明如下:1°对于(),a b S ∈,根据定义,a A ∈,b A ∈,且a b A +∈,从而(),a b b T +∈.如果(),a b 与(),c d 是S 的不同元素,那么a c =与b d =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从而a b c d +=+与b d =中也至少有一个不成立.故(),a b b +与(),c d d +也是T 的不同元素.可见,S 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T 中元素的个数,即m n ≤,2°对于(),a b T ∈,根据定义,a A ∈,b A ∈,且a b A -∈,从而(),a b b S -∈.如果(),a b 与(),c d 是T 的不同元素,那么a c =与b d =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从而a b c d -=-与b d =中也至少有一个不成立,故(),a b b -与(),c d d -也是S 的不同元素.可见,T 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S 中元素的个数,即n m ≤, 综合1°2°,m n =.考点:集合与集合的关系【例4】 设,a b ∈R ,函数()2f x x ax b =++,集合(){}|,A x x f x x ==∈R ,()(){}|,B x x f f x x ==∈R . ⑴证明:A 是B 的子集; ⑵当{}1,3A =-时,求集合B .【解析】 ⑴()()()()x f x f x f f x =⇒=,于是A 是B 的子集.⑵{}1,3,3,3B =--.【备注】教师可以借本题讲一下代数式的因式定理,该定理在解高次不等式时有重要作用.知识结构图1.2简易逻辑一、命题的概念⑴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⑵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⑶复合命题的真值表命题p ⌝与命题p 一真一假;命题p q ∧只有当命题p 和命题q 同时为真时才为真,其他时候均为假; 命题p q ∨只有当命题p 和命题q 同时为假时才为假,其他时候均为真. ⑶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命题的否定⑷含有全称量词、存在性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二、“若则”型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关系对于条件p 和结论q ,“若p 成立,则q 成立”是一个命题,这个命题的真假反映着这一推理过程的正确与否.我们在判断这类命题的真假时,只关心推理过程是否严谨正确,而不关心条件和结论的真假.【备注】人教B 版课本(选修2-1)的例子:原命题:,x y ∀∈R ,如果0xy =,则0x =.逆命题:,x y ∀∈R ,如果0x =,则0xy =. 否命题:,x y ∀∈R ,如果0xy ≠,则0x ≠. 逆否命题:,x y ∀∈R ,如果0x ≠,则0xy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x y ∀∈R ,”省略,而不会对命题的表述以及相关命题的书写造成困扰.但如果我们要写该命题的否定,则一定不能省略“,x y ∀∈R ,”,例如此命题的否定为“,x y ∃∈R ,满足0xy =,但0x ≠.” 下面再给一例:命题p :若0a <,则关于x 的方程2210ax x ++=至少有一个负数根.该命题的否定为“a ∃∈R ,满足0a <,但关于x 的方程2210ax x ++=没有负数根.” 而并非“若0a <,则关于x 的方程2210ax x ++=没有负数根.”知识梳理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假. 【备注】例如以下两个命题等价:大前提:已知平面上不同的n 个点(3n ≥)组成的点集命题p :若过点集中任意两点的直线上均存在点集中的另外一个点,则点集中的n 个点共线.命题q :若点集中的n 个点不同时在某条直线上,则存在仅通过点集中的两个点的直线.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如果推理过程“p q ⇒”(读作p 可以推出q )是正确的,那么称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反之,如果推理过程“p q ⇒”是错误的,那么称p 是q 的不充分条件,q 是p 的不必要条件.特别的,如果推理过程“p q ⇔”是正确的,那么称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q 也是p 的充分必要条件,此时也称p 与q 是等价的.(2012年北京)设,a b ∈R .“0a =”是“复数i a b +是纯虚数”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B1、(2011年福建)若a ∈R ,则“2a =” 是“()()120a a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009年安徽)下列选项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 A .p :a c b d +>+ q :a b >且c d >B .p :1a >,1b > q :()x f x a b =-(0a >,且1a ≠)的图象不过第二象限C .p :1x = q :2x x =D .p :1a > q :()log a f x x =(0a >,且1a ≠)在()0,+∞上为增函数3、(2011年山东)对于函数()y f x =,x ∈R ,“()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是“()y f x =是奇函数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0ab >且a b ≠”是“方程221x y a b+=表示椭圆”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2011年江西)已知1α、2α、3α是三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平面1α、2α之间的距离为1d ,平面2α、3α之间的距离为2d .直线l 与1α、2α、3α分别交于1P 、2P 、3P ,那么“1223PP P P =”是“12d d =”的( )小题热身真题再现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 2 3 4 5 AABCC考点:命题的否定与四种命题【例5】 ⑴(2009年天津)命题“0x ∃∈R ,020x ≤”的否定是; ⑵条件命题“2x =或3x =”的否定是; ⑶(2010年天津)命题“若()f x 是奇函数,则()f x -是奇函数”的否命题是 ;⑶(2011年陕西改)设a ,b 是向量,命题“若a b =-,则a b =”的逆否命题是 .【解析】 ⑴“0x ∀∈R ,020x >”;⑵“2x ≠且3x ≠”;⑶“若()f x 不是奇函数,则()f x -不是奇函数”. ⑷“若a b ≠,则a b ≠-”;考点:命题的充分性与必要性 【例6】 判断下面每个小题中命题p 是命题q 的什么条件?用“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回答. ⑴前提:集合|01x A x x ⎧⎫=<⎨⎬-⎩⎭,{}|03B x x =<<. 命题p :“x A ∈”;命题q :“x B ∈”.⑵命题p :“tan 1x =”;命题q :“π2π4x k =+(k ∈Z )”. ⑶前提:已知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a 、b 为α内两条不同的直线. 命题p :“a β∥且b β∥”;命题q :“αβ∥”. ⑷前提:,a b 为两个非零实数.命题p :“1a b <”;命题q :“1ba>”. 【解析】 ⑴ 充分不必要条件;⑵ 必要不充分条件; ⑶ 必要不充分条件;⑷ 必要不充分条件.【拓3】 ⑴前提:a 、b 为非零向量.命题p :“a b ⊥”;命题q :“()()()f x xa b xb a =+⋅-为一次函数”.经典精讲⑵前提:{}n a 为数列.命题p :“n *∀∈N ,1n n a a +>”;命题q :“数列{}n a 为递增数列”. ⑶前提:,a b 为实数.命题p :“220a b a b +--=”;命题q :“0a ≥,0b ≥且0ab =”. ⑷前提:记实数12,,,n x x x 中的最大数为()12max ,,,n x x x ,最小数为()12min ,,,n x x x .ABC △的三边长为a 、b 、c (a b c ≤≤),定义倾斜度为max ,,min ,,a b c a b c l b c a b c a ⎛⎫⎛⎫=⋅ ⎪ ⎪⎝⎭⎝⎭.命题p :“1l =”;命题q :“ABC △为等边三角形”.【解析】 ⑴ 必要不充分条件;⑵ 充分不必要条件; ⑶ 充要条件;⑷ 必要不充分条件.一、选择题 1、(2011年广东)已知集合(){}22,|1,,A x y x y x y =+=∈R ,(){},|,,B x y y x x y ==∈R ,则AB 的元素个数为( )A .0B .1C .2D .3【解析】 C . 2、(2010年全国课标)已知集合{}|2,A x x x =∈R ≤,{}|4,B x x x =∈Z ≤,则A B =( )A .()0,2B .[]0,2C .{}0,2D .{}0,1,2【解析】 D 3、(2011年江西)若集合{}|1213A x x =-+≤≤,2|0x B x x -⎧⎫=⎨⎬⎩⎭≤,则A B =( )A .{}|10x x -<≤B .{}|01x x <≤C .{}|02x x ≤≤D .{}|01x x ≤≤【解析】 B4、 集合{}|03,A x x x =<∈N ≤的真子集个数为( ) A .16 B .15 C .8 D .7 【解析】 D5、 若“()p q ⌝∧”为真命题,则( )A .p 、q 均为真命题B .p 、q 均为假命题C .p 、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D .p 、q 中至多有一个为真命题【解析】 D6、 命题“0x ∃∈R ,0sin 1x ≤”的否定为( )A .0x ∃∈R ,0sin 1x ≥B .0x ∀∈R ,0sin 1x ≤C .0x ∃∈R ,0sin 1x >D .0x ∀∈R ,0sin 1x >课后习题11【解析】 D7、 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那么命题“a 与b 共线”是命题“a b a b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B8、 设0abc ≠,“0ac >”是“方程22ax by c +=表示椭圆”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B二、填空题9、 集合{}4,5,7,9A =,{}3,4,7,8,9B =,U A B =,则()U A B 中的元素共有 个.【解析】3. {}4,7,9A B =,{}3,4,5,7,8,9A B =,(){}3,5,8U A B =.10、已知集合{}2|1M x x ==,集合{}|1N x ax ==,若N M ⊆,那么a 的值是________. 【解析】 0,1±. 11、 (2009年湖南)某班共30人,其中15人喜爱篮球运动,10人喜爱乒乓球运动,8人对这两项运动都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 .【解析】 12.12、 (2009年北京)设A 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k A ∈,如果1k A -∉,且1k A +∉,那么称k 是A 的一个“孤立元”.给定{}1,2,3,4,5,6,7,8S =,由S 的3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________个.【解析】6.13、 已知函数()ln 4y x =-的定义域为A ,集合{}|B x x a =<,若“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4,+∞14、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①n ∀∈R ,2n n ≥; ②2,n n n ∀∈<R ;③2,,n m m n ∀∈∃∈<R R ; ④,,n m mn m ∃∈∀∈=R R .【解析】 ④三、解答题15、已知X 是方程20x px q ++=的实数解集,{}1,3,5,7,9A =,{}1,4,7B =,且X A =∅,X B X =,求,p q 的值.【解析】 8p =-,16q =.16、 已知集合{}2|320,A x ax x x =-+=∈R .12 ⑴若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⑵若A 是单元素集,求a 的值及集合A ;⑶求集合{}|,M a a A =∈≠∅R .【解析】 ⑴98a >. ⑵9|8M a a ⎧⎫=⎨⎬⎩⎭≤. 17、 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并判断真假:⑴对数函数都是单调函数;⑵至少有一个整数,它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解析】 ⑴全称命题,真命题;⑵ 特称命题,真命题.18、 已知0a >,设命题p :函数x y a =在R 上单调递增;命题q :不等式210ax ax -+>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若“p 且q ”为假,“p 或q ”为真,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 (][)0,14,+∞。

高考数学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专题

高考数学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专题

高考数学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专题一.选择题(1) 设集合M =},412|{Z k k x x ∈+=,N =},214|{Z k k x x ∈+=, 则 ( )A.M=NB.M ⊂NC.M ⊃ND.M I N=Φ(2) 若集合M={y | y =x-3},P={y | y =33-x }, 则M ∩P= ( )A {y | y >1}B {y | y ≥1}C {y | y >0}D {y | y ≥0} (3)不等式312≥-xx 的解集为( )A.)0,1[-B.),1[∞+-C.]1,(--∞D.),0(]1,(∞+--∞Y (4) 集合M={x |4|3|≤-x }, N={x x y y -+-=22|}, 则 M I N = ( )A.{0}B.{2}C. ΦD. {}72|≤≤x x (5)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 .}33|{=+x xB .},,|),{(22R y x x y y x ∈-=C. {}|2x x x < D .}01|{2=+-x x x(6)已知集合M={a 2, a+1,-3}, N={a -3, 2a -1, a 2+1}, 若M ∩N={-3}, 则a 的值是 ( )A -1B 0C 1D 2(7) 对任意实数x , 若不等式k x x >+++|1||2|恒成立,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1B k >1C k ≤1D k <1(8) 一元二次方程2210,(0)ax x a ++=≠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0a <B .0a >C .1a <-D .1a >(9) 设命题甲:0122>++ax ax 的解集是实数集R;命题乙:10<<a ,则命题甲是命题乙成立的( )A . 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10) 函数f(x)=⎩⎨⎧∈-∈,,,,M x x P x x 其中P ,M 为实数集R 的两个非空子集,又规定f(P)={y|y=f(x),x ∈P},f(M)={y|y=f(x),x ∈M}.给出下列四个判断:①若P ∩M=∅,则f(P)∩f(M)=∅; ②若P ∩M ≠∅,则f(P)∩f(M) ≠∅; ③若P ∪M=R ,则f(P)∪f(M)=R ; ④若P ∪M ≠R ,则f(P) ∪f(M)≠R. 其中正确判断有( )A 0个B 1个C 2个D 4个二.填空题(11)若不等式02<-ax x 的解集是{}10<<x x ,则=a ________(12) 抛物线16)(2+-=x x x f 的对称轴方程是 .(13) 已知全集U {}5,4,3,2,1=,A {}3,1=,B {}4,3,2=,那么=⋃)(B C A U ___. (14) 设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若)()(21x f x f =(其中21x x ≠),则)2(21x x f +等于 _____. 三.解答题(15) 用反证法证明:已知R y x ∈,,且2>+y x ,则y x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
有两相)(,2121x x x x <有两相等a
b x x 221-
==无实根
有意义的
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否命题.)
4.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

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答案见下一页
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答案
例1选A;
例2填{(2,1)} 注: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3解:∵{}9A B = ,∴9A ∈.⑴若219a -=,则5a =,此时{}{}4,9,25,9,0,4A B =-=-,
{}9,4A B =- ,与已知矛盾,舍去.⑵若2
9a =,则3a =±①当3
a =时,{}{}4,5,9,2,2,9A B =-=--.B 中有两个元素均为2-,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应舍去.②当3a =-时,{}{}4,7,9,9,8,4A B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3a =-.
[点评]本题考查集合元素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切入点是分类讨论思想,由于集合中元素用字母表示,检验必不可少。

例4C 例5C 例6①∉,②Ü,③Ü,④
例7填2 例8C 例9∅
例10解:∵M={y|y =x 2+1,x ∈R}={y |y ≥1},N={y|y =x +1,x ∈R}={y|y ∈R}∴ M∩N=M={y|y ≥1} 注:在集合运算之前,首先要识别集合,即认清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M 、N 均为数集,不能误认为是点集,从而解方程组。

其次要化简集合。

实际上,从函数角度看,本题中的M ,N 分别是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值域。

一般地,集合{y |y =f (x ),x ∈A}应看成是函数y =f (x )的值域,通过求函数值域化简集合。

此集合与集合{(x ,y )|y=x 2+1,x ∈R}是有本质差异的,后者是点集,表示抛物线y =x 2+1上的所有点,属于图形范畴。

集合中元素特征与代表元素的字母无关,例如{y|y ≥1}={x |x ≥1}。

例11填∅注: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12埴∅,R
例13解:∵C U A = {1,2,6,7,8} ,C U B = {1,2,3,5,6},
∴(C U A)∩(C U B) = {1,2,6} ,(C U A)∪(C U B) = {1,2,3,5,6,7,8},
A ∪
B = {3,4,5,7,8},A∩B = {4},∴
C U (A ∪B) = {1,2,6} ,C U (A∩B) = {1,2,3,5,6,7,8} 例145,6a b ==-;
例15原不等式的解集是{}37|<<-x x 例16 53|332
2x R x x ⎧⎫∈-<-<⎨⎬⎩

≤或
≤ 例17分析:关键是去掉绝对值.方法1:原不等式等价于430
4304321(43)21
x x x x x x --<⎧⎧⎨

->+-->+⎩⎩≥或,即3344123x x x x ⎧
<⎧⎪⎪⎪⎨⎨⎪⎪><⎩⎪⎩
≥或,∴x >2或x <3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2或x <31}.方法2:(整体换元转化法)分析:把右边看成常数c ,就同)0(>>+c c b ax 一样∵|4x -3|>2x +1⇒4x -3>2x +1或4x -3<-(2x +1) ⇒ x >2 或x <
3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2或x <3
1}. 例18分析:关键是去掉绝对值.
方法1:零点分段讨论法(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①当1-<x 时,01,03<+<-x x ∴1)1()3(<++--x x ∴4<1φ∈⇒x
②当13x -<≤时∴1)1()3(<+---x x ⇒21>x ,∴}32
1
|{<<x x ③当3x ≥时∴1)1()3(<+--x x ⇒-4<1R x ∈⇒∴{|3}x x ≥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
1
|{>x x
也可以这样写: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①⎩⎨
⎧<++---<1
)1()3(1x x x 或②⎩⎨
⎧<+---<≤-1
)1()3(31x x x 或 ③⎩⎨
⎧<+--≥1
)1()3(3x x x ,解①的
解集为φ,②的解集为{x |
21<x <3},③的解集为{x |x ≥3},∴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2
1
}. 方法2:数形结合:从形的方面考虑,不等式|x -3|-|x +1|<1表示数轴上到3和-1两点的距离之差小于1的点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
2
1
}. 例19答:{x |x ≤0或1<x <2}
例20解:要原方程有两个负实根,必须:12122(1)0000k x x x x +≠⎧⎪∆≥⎪⇔⎨+<⎪⎪>⎩⎪⎪⎪⎩⎪⎪⎪⎨⎧-<>-<>≤≤--≠⇔⎪⎪⎪⎩
⎪⎪
⎪⎨⎧>+-<+-
≤-+≠+13
210121
0)1(2230)1(24020
1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或或. 13
2
12<<-<<-⇔k k 或∴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k|-2<k<-1或32<k<1}.
例21解:逆命题:若 x = 3 且 y = 2 则 x + y = 5(真)
否命题:若 x + y ≠ 5 则 x ≠ 3且y ≠2(真) 逆否命题:若 x ≠ 3 或y ≠2 则 x + y ≠5(假)
例22答:真 解:逆否:a = 2且 b = 3,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 例23答:若a 、b 都不为0,则ab ≠0
例24解:假设x <1且y <1,由不等式同向相加的性质x +y <2与已知x +y ≥2矛盾, ∴ 假设不成立∴ x 、y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注]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欲证“若p 则q”为真,先证“若p 则非q”为假,因在条件p 下,q 与非q 是对立事件(不能同时成立,但必有一个成立),所以当“若p 则非q”为假时,“若p 则q”一定为真。

例25解:函数x
c y =在R 上单调递减.10<<⇔c
不等式|2|1
|2| 1.x x c R y x x c +->⇔=+-R 的解集为函数在上恒大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