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锥的体积教案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设计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设计
摘要: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
6.教学总结
正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棱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发现公式
2.讲练结合法: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分别讲解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推导
3.练习: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数学计算锥体体积教案二
本节课将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数学中的锥体体积计算,建立正确的计算锥体体积的思维模式。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什么是锥体,以及锥体的特点。
2、理解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以及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体积。
3、能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将计算锥体体积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锥体体积的概念及含义。
2、学习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1、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公式推导过程并能够熟练运用公式。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小组合作、个人练习、情境模拟。
五、教学过程:1、先通过幻灯片介绍锥体的形状和特点;2、学生自学视频或教师现场示范,多次观察、模仿构建锥体图形;3、自学视频或教师现场示范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制作锥体,让学生参与计算体积的实践,掌握公式;4、小组合作,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采用计算锥体体积问题的方法,解决学生面对的生活实际问题;5、情境模拟,学生使用锥体的体积计算技巧,完成课堂任务,并记录解题过程。
六、教学评估:1、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教学反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2、让学生展示自己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计算结果,较好的评估其掌握的程度。
七、教材参考:1、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Unit 14“体积”P80-84;2、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Unit 11“体积”P62-69。
八、教学建议:1、要注意学生的动手实践,多练多学,多练习体会更好;2、掌握健康的心态,对于难题的解决不要过于焦虑和草率;3、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加强教学效果。
九、总结:本节课的目的是帮助同学充分理解锥体体积计算的相关内容,不怕苦不怕累,多练习多思考,认真学习好数学,才能在未来想要做的事情中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
一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棱柱和棱锥的体积
棱柱和棱锥的体积公式 相同体积和底面积的棱柱和棱锥的高度关系 举例说明:以底面积为10cm²、高为5cm的棱柱和棱锥为例 结论:相同体积和底面积的棱柱和棱锥,棱锥的高度是棱柱的1/3
棱柱体积公式:V=a*h,其中a为 底面积,h为高
相同底面积和高度的棱柱和棱锥, 棱锥体积是棱柱体积的1/3
棱锥体积公式: V=(1/3)×a×b×h,其中a、 b为底面边长,h为高
公式:V=底面积 ×高
适用范围:适用 于所有底面为平 行多边形的棱柱
计算步骤:先求出 底面积,再乘以高 即可得到体积
注意事项:底面必 须是平行多边形, 高必须垂直于底面
公式:V=1/3*S*h,其中S为 底面积,h为高
计算方法:先求出底面积,再 代入公式计算体积
强调体积的概念和单位, 避免混淆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 的单位换算和精度要求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棱柱:底面为多边形,侧面 为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
棱锥:底面为多边形,侧面为 三角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
底面中心的几何体
棱柱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的乘积 棱锥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的三分之一的乘积
棱柱体积公式:V=a×b×h, 其中a、b为底面边长,h为 高
棱柱和棱锥的体积公式在计算几何 形状的体积、解决流体动力学问题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几何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 棱柱和棱锥的体积公式可以用于描 述和解决各种问题。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棱柱和棱锥的 体积公式可以用于三维建模和渲染。
结合实际: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棱柱和棱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高中数学棱锥图形教案
高中数学棱锥图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棱锥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会计算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 能够解决与棱锥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棱锥的定义和特点;
2. 理解和计算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内容:
1. 棱锥的定义和性质;
2. 棱锥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3. 棱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棱锥,引导学生对棱锥的概念有所了解。
2. 学习:讲解棱锥的定义和特点,并分析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做一些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强调棱锥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独立完成几道棱锥相关的题目,写出解题思路。
【教学要点】
1. 棱锥的概念和特点;
2. 棱锥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
3. 棱锥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教学建议】
1. 帮助学生多做练习题,熟练掌握棱锥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棱锥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独立思考和总结,提高学习效果。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导学案、课后作业
《8.3.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已从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和直观图两个方面认识了多面体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度量的角度认识棱柱、棱锥、棱台,主要包括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通过对棱柱、棱锥、棱台的研究,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2.能运用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公式;2.数学运算:求多面体或多面体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数学建模:数形结合,运用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和应用;难点:棱台的体积公式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及公式,哪些几何体可以求出表面积和体积?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14-115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怎么求柱体、锥体、棱台的表面积?2.柱体、锥体、棱台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一)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棱柱、棱锥、棱台都是由多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多面体,因此它们的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也就是展开图的面积.(二)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1.棱柱:柱体的底面面积为S ,高为h ,则V =Sh . 2.棱锥:锥体的底面面积为S ,高为h ,则V =13Sh .3.棱台:台体的上、下底面面积分别为S′、S ,高为h ,则V =13(S ′+S ′S+S )h .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例1 已知如图,四面体的棱长均为,求它的表面积.【解析】因为四面体S -ABC 的四个面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 所以四面体的表面积等于其中任何一个面面积的4倍.不妨求△SBC 的面积,过点S 作SD ⊥BC ,交BC 于点D ,如图所示.S ABC a 2因为BC =SB =a ,SD,所以S △SBC =BC ·SD =a ×a =a 2. 故四面体S -ABC 的表面积S =4×a 22. 解题技巧(求多面体表面积注意事项) 1.多面体的表面积转化为各面面积之和.2.解决有关棱台的问题时,常用两种解题思路:一是把基本量转化到梯形中去解决;二是把棱台还原成棱锥,利用棱锥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跟踪训练一1、如图所示,有一滚筒是正六棱柱形(底面是正六边形,每个侧面都是矩形),两端是封闭的,筒高1.6 m ,底面外接圆的半径是0.46 m ,问:制造这个滚筒需要________m 2铁板(精确到0.1 m 2).【答案】5.6【解析】因为此正六棱柱底面外接圆的半径为0.46 m , 所以底面正六边形的边长是0.46 m. 所以S 侧=ch =6×0.46×1.6=4.416 (m 2). 所以S 表=S 侧+S 上底+S 下底=4.416+2×34×0.462×6≈5.6 (m 2). 故制造这个滚筒约需要5.6 m 2铁板. 题型二 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例2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为线段B 1C 上的一点,则三棱锥A -DED 1的体积为________.==1212244【答案】16.【解析】 V 三棱锥A -DED 1=V 三棱锥E -DD 1A =13×12×1×1×1=16.例3 如图,一个漏斗的上面部分是一个长方体,下面部分是一个四棱锥,两部分的高都是0.5m ,公共面是边长为1m 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漏斗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精确到)?【答案】【解析】由题意知长方体的体积,棱锥的体积, 所以这个漏斗的容积. 解题技巧(求棱柱、棱锥、棱台体积的注意事项) 1.常见的求几何体体积的方法①公式法:直接代入公式求解.②等积法:如四面体的任何一个面都可以作为底面,只需选用底面积和高都易求的形式即可.③分割法:将几何体分割成易求解的几部分,分别求体积.2.求几何体体积时需注意的问题ABCD 30.01m 30.67m ''''ABCD A B C D -110.5V =⨯⨯()30.5m =''''P A B C D -1110.53V =⨯⨯⨯()316m =112263V =+=()30.67m ≈柱、锥、台的体积的计算,一般要找出相应的底面和高,要充分利用截面、轴截面,求出所需要的量,最后代入公式计算.跟踪训练二1、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棱AA1的中点,若△BC1D是面积为6的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8 3.【解析】由题意,设AC=a(a>0),CC1=b(b>0),则BD=C1D=a2+b2 4,BC1=a2+b2,由△BC1D是面积为6的直角三角形,得⎝⎛⎭⎪⎫a2+14b2×2=a2+b2,得b2=2a2,又12×32a2=6,∴a2=8,∴b2=16,即b=4.∵S△ABC=34a2,∴V=34×8×4=8 3.2、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AB,EF=2,EF上任意一点到平面ABCD的距离均为3,求该多面体的体积.【答案】见解析【解析】如图,连接EB,EC.四棱锥E-ABCD的体积V四棱锥E-ABCD=13×42×3=16.∵AB=2EF,EF∥AB,∴S△EAB=2S△BEF.∴V三棱锥F-EBC=V三棱锥C-EFB=12V三棱锥C-ABE=12V三棱锥E-ABC=12×12V四棱锥E-ABCD=4.∴多面体的体积V=V四棱锥E-ABCD+V三棱锥F-EBC=16+4=20.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课本116页练习,119页习题8.3的1、6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和应用,通过本节课的例题及练习,学生基本掌握.而本节课的难点可以通过三组体积公式对比,寻找其联系(棱台上底面和下底面面积一样时,图形变成棱柱,对应的公式,经推导也就变成棱柱的体积公式了; 棱台上底面无限缩小至点时,图形变成棱锥,对应的公式,经推导也就变成棱锥的体积公式了.)使学生对其更加理解.再有解决实际问题时可先抽象出几何图形,再利用相关公式解决.《8.3.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棱柱、棱锥、棱台的研究,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2.能运用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公式;2.数学运算:求多面体或多面体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数学建模:数形结合,运用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和应用;【学习难点】:棱台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入阅读课本114-115页,填写。
沪教版(上海)数学高三上册-15.5 棱锥的体积教案
棱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掌握棱锥体积公式及其运用,感受棱锥体积转换的技能。
2、体验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推广至n棱锥体积公式。
3、介绍金字塔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棱锥体积公式及应用教学难点: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引入:从四大文明古国悠久历史出发,联想到埃及金字塔,在于现代建筑金茂大厦的比较中,我们需要计算棱锥体积,我们有必要探求棱锥的体积公式,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一、复习:棱柱体积公式:hV⋅底柱=S预备定理:等底等高的三棱锥体积相等。
二、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1、从直观上比较等底等高三棱锥和三棱柱大小关系,感受图中所示棱锥是棱柱的一部分。
2、学生动手,对棱柱进行分割。
3、引导学生证明分割得到的三个三棱锥等底等高,体积相等。
4、得到三棱锥体积公式:hV⋅底三棱锥=S31 BECAFD进一步得到,如果n 棱锥底面积为S ,高为h , 那么 h S V ⋅31=锥初步应用解决课前问题,问题1 胡夫金字塔底面正方形边长为230米,高为146米,金茂大厦底部长80米,宽70米,高为420米,请问哪个建筑物体积更大?211230146257.433V S h =⋅=⨯⨯=锥底(万平方米)7080420235.2V S h =⋅=⨯⨯=柱底(万平方米)三、精选例题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棱长为2,E,F 分别为1111C B B A 和中点,求 (1) 三棱锥BEF B -1的体积 (2) 求点1B 到平面BEF 的距离(3) G 为1BB 中点,求三棱锥G BEF -的体积 (4) 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密封,在11111A B B C BB 、和中点有3个小洞,问用这个正方体装水,最多能装多少水?四、课堂总结回家作业BCDA B 111 1EFADC。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
教案:棱柱、棱锥和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一、教学目标1.理解棱柱、棱锥和棱台的概念;2.掌握计算棱柱、棱锥和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棱柱的定义及性质;2.棱锥的定义及性质;3.棱台的定义及性质;4.计算棱柱、棱锥和棱台的表面积公式;5.计算棱柱、棱锥和棱台的体积公式;6.实际问题应用。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示意图、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各种几何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讲解法:结合示例,详细讲解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及步骤。
3.练习法: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棱柱、棱锥和棱台,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二步:讲解概念和性质1.讲解棱柱的定义:底面为多边形,侧面是连接底面相对顶点的线段。
2.讲解棱锥的定义:底面为多边形,侧面是连接底面顶点与一个点(称为顶点)的线段。
3.讲解棱台的定义:底面为多边形,顶面为平行于底面的同样形状的多边形,侧面是连接底面边与顶面相对顶点的线段。
4.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模型展示各种几何体,并帮助学生理解其性质。
第三步:计算表面积公式1.计算棱柱表面积:底面积加上所有侧面积之和。
公式为S=2B+Pℎ,其中B为底面积,P为底边周长,ℎ为高度。
2.计算棱锥表面积:底面积加上侧面积。
公式为S=B+L,其中B为底面积,L为侧面积。
3.计算棱台表面积:底面积加上顶面积加上所有侧面积之和。
公式为S=B1+B2+L,其中B1和B2分别为底面和顶面的面积,L为侧面积。
第四步:计算体积公式1.计算棱柱体积:底面积乘以高度。
公式为V=Bℎ,其中B为底面积,ℎ为高度。
2.计算棱锥体积:底面积乘以高度再除以3。
公式为V=1Bℎ,其中B为底3面积,ℎ为高度。
3.计算棱台体积:(上底面积加下底面积加平行截面的乘积)乘以高度再除以(B1+B2+√B1⋅B2)ℎ,其中B1和B2分别为上下底的3。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一、引言在几何学中,棱柱、棱锥和棱台是常见的三维几何体。
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性质,但是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本教案将针对棱柱、棱锥和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行详细讲解,并提供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实例。
二、棱柱1. 定义和性质棱柱是一个底面是一个多边形的立体,且顶部和底部平行,并由与底面对应的一组边相连接而成。
棱柱的侧面全部是矩形,而顶部和底部是多边形。
2. 表面积的计算棱柱的表面积由底面积和侧面积两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如下:表面积 = 底面积 + 侧面积底面积的计算取决于底面的形状,可以是正多边形或其他形状。
假设底面的周长为P,高度为h,则底面积可以表示为:底面积 = P * h/2侧面积的计算有两种情况: - 若底面是正多边形,侧面积可以通过计算正多边形周长P和高度h的乘积得到:侧面积 = P * h - 若底面是其他形状,侧面积需要通过分解为多个矩形,计算每个矩形的面积,然后求和得到。
3. 体积的计算棱柱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底面积和高度的乘积得到,即:体积 = 底面积 * 高度三、棱锥1. 定义和性质棱锥是一个底面是一个多边形的立体,且顶部是一个顶点。
棱锥的侧面全部是三角形,而底面是多边形。
2. 表面积的计算棱锥的表面积由底面积和侧面积两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如下:表面积 = 底面积 + 侧面积底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棱柱相同。
侧面积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棱锥的侧面积和底面积之和得到,即:侧面积 = 底面积 + 棱锥侧面积棱锥侧面积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底面的周长和斜高的乘积得到,斜高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求得。
3. 体积的计算棱锥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底面积和高度的乘积再除以3得到,即:体积 = 底面积* 高度 / 3四、棱台1. 定义和性质棱台是一个上底面和下底面是两个平行的多边形的立体。
棱台的侧面全部是梯形,而上底面和下底面是多边形。
2. 表面积的计算棱台的表面积由上底面积、下底面积和侧面积三部分组成。
初中数学教案棱柱与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初中数学教案棱柱与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初中数学教案棱柱与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引言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几何形体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其中,棱柱和棱锥是两种常见的几何体。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棱柱和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二、棱柱的体积计算公式1. 棱柱的定义棱柱是一个底面为多边形的立体。
它的侧面由若干个平行于底面的长方形组成。
棱柱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V = 底面积 ×高其中,V表示棱柱的体积,底面积表示底面的面积,高表示棱柱的高度。
2. 棱柱的应用棱柱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水冷却塔通常采用棱柱形状,通过提供较大的散热表面积来降低水温。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水冷却塔的体积,来确定所需的冷却能力。
三、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1. 棱锥的定义棱锥是一个底面为多边形,而顶点在底面上方的立体。
棱锥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V = 1/3 ×底面积 ×高其中,V表示棱锥的体积,底面积表示底面的面积,高表示棱锥的高度。
2. 棱锥的应用棱锥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运动员获得奖杯时通常会获得一个金字塔形状的奖杯,它就是一个棱锥体。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奖杯的体积,来确定所需的材料和制作成本。
四、计算实例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演示如何计算棱柱和棱锥的体积。
实例1:计算一个棱柱的体积,其底面为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高为8厘米。
解:首先计算底面积:底面积 = 3厘米 × 3厘米 = 9平方厘米然后,代入公式计算体积:V = 9平方厘米 × 8厘米 = 72立方厘米所以,该棱柱的体积为72立方厘米。
实例2:计算一个棱锥的体积,其底面为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三角形,高为10厘米。
解:首先计算底面积:底面积= 1/4 × √3 × (5厘米)² = (25√3/4)平方厘米然后,代入公式计算体积:V = (25√3/4)平方厘米 × 10厘米= 62.5√3立方厘米所以,该棱锥的体积约为62.5√3立方厘米。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棱锥教案(一)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棱锥教案(一)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棱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棱锥的概念和基本属性;2.掌握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棱锥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2.教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辅资料、计算器。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概念解释1.什么是棱锥?(使用黑板上的图形进行解释)2.棱锥的基本性质有哪些?二、棱锥的分类1.根据棱锥的底面形状进行分类–正棱锥:底面为正多边形;–斜棱锥:底面为任意形状的多边形。
2.根据棱锥的侧面形状进行分类–直棱锥:侧面全为三角形;–斜棱锥:侧面不全为三角形。
三、棱锥的表面积计算1.正棱锥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以五棱锥为例)–计算底面的面积:可以利用正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计算侧面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所有侧面的面积;–求和得到棱锥的表面积。
2.斜棱锥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以六棱锥为例)–利用底面和侧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求和得到棱锥的表面积。
四、棱锥的体积计算1.正棱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四棱锥为例)–利用底面的面积和棱锥的高度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体积 = 底面积× 高度 / 3。
2.斜棱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六棱锥为例)–利用底面的面积、棱锥的高度和棱锥的斜棱长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体积 = 底面积× 高度× 1/3。
五、实际问题的解决1.利用棱锥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可结合教辅资料中的例题进行讲解)。
教学总结1.复习棱锥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总结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强化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中相关练习题;2.思考并解答如下问题:–棱锥的底面如果是一个正方形,它的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一个棱锥的斜棱长为10cm,底面为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为8cm,高为12cm,求该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六、解答课堂作业问题1.棱锥的底面如果是一个正方形,它的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假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棱锥的体积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棱锥的体积教案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计算棱锥的体积,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介绍棱锥的定义和特点;
2. 解释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 进行数学实践练;
4. 提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棱锥体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 向学生介绍棱锥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形状使学生理解棱锥的基本概念。
步骤二:解释体积计算公式
- 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数学表达式,向学生解释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 强调底面积和高度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正确单位的使用。
步骤三:数学实践练
- 提供一系列的数学练题,涉及不同形状的棱锥,并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体积。
步骤四:应用实际问题
-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在做蛋糕时如何确定糕点模具的体积。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计算模具的体积。
教学评估
- 设计一些练题和问题,用于检测学生对棱锥体积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扩展活动
- 鼓励学生探索其他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 提供额外的练题和资源,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 图片或实物形状展示棱锥的定义和特点;
- 数学练题和解答;
- 实际问题的案例和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
以上为《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棱锥的体积教案》内容。
三角形棱锥的体积求解教案设计
三角形棱锥的体积求解教案设计。
一、后期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懂得三角形棱锥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三角形棱锥的体积;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三角形棱锥体积求解问题。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课,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学生。
针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和学情特征,我们认为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面积和体积的求解方法以及向量基础知识,对于所需的初步数学基础有了一定的掌握。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三维几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为薄弱,对于三角形棱锥的理解程度不够牢固,需要进行重点讲解和巩固复习。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三角形棱锥的性质和定义,并掌握其特点;2.掌握求解三角形棱锥体积的计算方法;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三角形棱锥体积求解问题。
四、教学策略在教学策略上,我们采取启发式教学策略,即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分析,渐进式加深学生对于三角形棱锥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我们还会采用情境教学策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借助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内容1.三角形棱锥的定义和性质1.1 三角形棱锥的定义三角形棱锥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三个三角形所组成的四面体,其中三角形作为底面,三个三角形作为侧面,其中三个侧面共同顶点为锥顶的四面体。
1.2 三角形棱锥的性质三角形棱锥的特点是侧面均为三角形,其中任意两面相交于一条棱,并且该棱的中垂线相交于三角形的重心。
2.三角形棱锥体积求解方法三角形棱锥的体积公式为V = (1/3)Ah,其中A为三角形底面积,h为从锥顶到底面的垂线长度。
其中A可以通过向量积求解,即A = 1/2 |AB × AC|,h可以通过向量投影求解,即h = |AD|,其中D为锥顶到底面的垂线与底面的交点。
3.练习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棱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棱锥的体
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棱锥以及它的特点;
2. 能够通过公式计算棱锥的体积;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棱锥的定义及特点;
2. 棱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引入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出研究棱锥体积的重要性。
第二步:概念讲解
1. 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棱锥的形状和特点;
2. 讲解棱锥的定义和相关术语,如底面、侧面、高等。
第三步:公式推导与计算
1. 通过推导,引导学生认识到棱锥体积计算的过程;
2. 讲解棱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 = 1/3 * 底面积 * 高;
3. 带领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练,理解公式的应用。
第四步:实际问题解答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棱锥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场景中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棱锥的定义和特点、棱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中。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问题解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更多实际问题和拓展练,巩固学生对棱锥体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为《棱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立体几何棱锥的计算
数学立体几何棱锥的计算引言: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而其中的棱锥也是常见的一种几何体。
掌握棱锥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棱锥的计算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棱锥的定义和特征棱锥是一种具有一个底面和多个侧面的几何体。
它的底面是一个多边形,而侧面是由底面上的顶点和顶点到棱锥顶点的连线所组成。
棱锥的特征如下:1. 底面:棱锥的底面是一个多边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2. 侧面:棱锥的侧面是由底面上的顶点和顶点到棱锥顶点的连线所组成的面。
3. 棱:棱锥的棱是连接底面上两个顶点的线段。
4. 顶点:棱锥的顶点是连接侧面的交点,位于所有侧面的顶点的中心位置。
二、棱锥的表面积计算要计算一个棱锥的表面积,我们需要考虑底面和侧面的贡献。
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S = S_base + S_lateral其中,S是棱锥的表面积,S_base是底面的面积,S_lateral是侧面的总面积。
1. 底面的面积计算:如果棱锥的底面是一个正多边形,可以使用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公式:S_base = 1/2 * n * l * a其中,n是底面的边数,l是边长,a是底面的高度。
2. 侧面的面积计算:侧面的面积可以通过每个侧面的面积相加得到。
对于一个侧面,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S_lateral = 1/2 * l * p其中,l是侧面的斜高,p是底面的周长。
三、棱锥的体积计算棱锥的体积是指棱锥所包围的空间大小。
要计算棱锥的体积,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V = 1/3 * S_base * h其中,V是棱锥的体积,S_base是底面的面积,h是棱锥的高度。
四、例题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棱锥的计算方法,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题1:已知一个棱锥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5cm的正三角形,侧面的斜高为8cm,求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答:首先计算底面的面积:S_base = 1/2 * 3 * 5 * (5/2√3) = 25√3 cm^2然后计算侧面的面积:S_lateral = 1/2 * 8 * 15 = 60 cm^2综合计算棱锥的表面积:S = 25√3 + 60 = 25√3 + 60 cm^2最后计算棱锥的体积:V = 1/3 * 25√3 * 8 = 200√3/3 cm^3例题2:已知一个棱锥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6cm的正四边形,侧面的斜高为10cm,求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棱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方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棱锥的
体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棱锥的定义与特性;
2. 掌握计算棱锥体积的方法;
3. 能够解决与棱锥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棱锥的定义与特性;
2. 棱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 棱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棱锥的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研究棱锥的定义与特性: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棱锥的定义、底面、侧面等概念。
3. 讲解棱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从底面积和高度的关系出发,介绍计算棱锥体积的公式,注重具体步骤和计算方法的演示。
4. 练与巩固:布置一些练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棱锥体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应用:提供一些与棱锥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6. 总结与评价: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资源
1. 棱锥的实物或图片;
2. 示意图和实物模型;
3. 练题和实际问题的案例。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对棱锥的定义和特性有清晰的认识;
2. 学生能够熟练计算棱锥的体积;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棱锥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延伸
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他形状的立体体积?
2. 拓展研究:了解其他立体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如棱柱、圆柱等。
以上是《棱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棱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希望本方案对教学有所帮助!。
沪教版(上海)数学高三上册-15.5 棱锥的体积 教案
2棱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棱锥的体积公式并能简单应用;2、经历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割补”的数学思想在数学发现和创造过程中的应用,从直观到抽象,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3、学会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合理推理方法;4、营造亲切、活跃的课堂气氛,实施多元化评价;提倡合作交流,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棱锥体积公式的探求难点:用“割补法”推导棱锥的体积公式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学习模式 教学手段:几何模型、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1、引例:如图是一个石柱,石柱的上部是一个正四棱锥,下部是一个正四棱柱,已知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米,高为3米,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2米,石料的比重为2400千克/立方米,求这个石柱的重量.2、复习类比:①棱柱的体积公式:V Sh =②公式是怎么推导的?长方体体积−−−−→祖暅原理棱柱体积 ③什么是祖暅原理?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体现研究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棱柱体积的复习,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方法。
二、推导三棱锥体积公式: 1、探求三棱锥的体积公式设问一:能否找到一个熟悉的棱锥体积?设问二:用已学的棱住体积来推导,如何?(引导学生把三棱锥与三棱柱联系起来) 设三棱锥的底面积为S ,高为h2设问三:三个三棱锥体积相等吗? (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实物及多媒体演示分割过程)证明引理:等底等高的两个三棱锥的体积相等(多媒体演示图像,板书演示证明过程)由此得:123V V V == 故:1133V V Sh ==三棱锥三棱柱 2、推广到n 棱锥的体积:底面积为S ,高为h 的一般棱锥体积公式:13V Sh =棱锥 设计意图: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演示分割过程,使复杂和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突破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例1:完成引例例2:已知斜三棱柱的一个侧面面积为S ,这个侧面与它所对的棱之间的距离为a ,求这个棱柱的体积。
计算棱锥的体积
计算棱锥的体积棱锥是一种具有多个侧面的几何体,它的底部是一个多边形,而顶部是一个顶点。
计算棱锥的体积是一个基本的几何问题,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给定的参数计算棱锥的体积。
一、研究问题1.1 问题描述假设我们有一个棱锥,底部是一个正多边形,顶部是一个顶点。
我们希望计算这个棱锥的体积。
1.2 已知条件为了计算棱锥的体积,我们需要知道以下两个已知条件:1)棱锥的底部是一个正多边形,有n个边;2)棱锥的高为h。
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已知条件计算棱锥的体积?二、解决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步骤:2.1 计算底面积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棱锥的底部正多边形的面积。
我们已知正多边形的边长为a,则正多边形的面积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底面积= (n * a^2) / (4 * tan(π/n))其中,n表示正多边形的边数,a表示正多边形的边长,tan表示正切函数,π表示圆周率。
2.2 计算体积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已知条件计算棱锥的体积。
根据已知条件,棱锥的高为h,底面积为底面积,则棱锥的体积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体积 = (底面积 * h) / 3三、实例演示为了更清楚地理解如何计算棱锥的体积,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棱锥,其底部是一个正六边形,边长为5cm,高为10cm。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底面积:底面积= (6 * 5^2) / (4 * tan(π/6))= (6 * 25) / (4 * tan(π/6))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体积:体积 = (底面积 * 10) / 3通过代入计算得出具体数值,即可得到该棱锥的体积。
四、总结计算棱锥的体积是一个基本的几何问题,通过给定底面形状的边数和边长以及棱锥的高,可以使用公式计算出棱锥的体积。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几何体积计算的理解,还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和建模等领域中。
8.3.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与体积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高一 教学案
8.3.1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与体积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本节进一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表面积表示几何体表面的大小;体积表示几何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出示板书:【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与体积】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了解多面体的表面积2.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3.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3min)(打开课本阅读114页-115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找出你阅读内容中的知识点2.找出你阅读内容中的重点3.找出你阅读内容中的困惑点、疑难问题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自学指导一(5min)阅读至课本114页例1,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多面体的表面积就是围成多面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就是围成它们的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3.例1中,四面体P-ABC的各棱长均为a(1)四面体P-ABC的四个面式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2)PBC的面积为多少?(3)四面体P-ABC的表面积为多少?自学指导二(5min)阅读至课本115页例2,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完成以下表格2.思考:观察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公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结构特征来解释)3.阅读例2,完成以下问题(1)漏斗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2)V长方体ABCD-A’B’C’D’的体积为多少?(3)V棱锥P-ABCD的体积为多少?(4)漏斗的容积为多少?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1.学生口头回答自学指导问题,教师点拨并板书(答案见PPT)2.书面检测:课本116页练习1题精讲点拨自学指导13.先判断出是正三角形.,求得一个正三角形的面积,再求出四个正三角形的面积。
即求出了四面体的表面积。
自学指导22.观察所给出的体积公式,并结合图形,得出圆柱、圆锥、圆台,它们之间的关系。
3.漏斗可以看成长方体和棱锥俩部分组成,分别求出两部分的体积并相加,即求出了漏斗的容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圆柱、圆锥、圆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课例:《棱锥的体积》上海市大团高级中学李青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二期课改”已经由理念层面向课堂实践层面不断深入。
作为一名第一线的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去面对、去实践的课题。
笔者通过前段时间的理论学习,积极投入课堂教学中去实践。
为了检验前段时期的学习与实践的效果,进行了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开设了公开课《棱锥的体积》。
《棱锥的体积》是学生在学习了棱柱的体积及棱锥的性质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来学习棱锥的体积公式。
本课例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载体。
但如何组织好、处理好教材,以利于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为此,笔者对教材进行了认真仔细地研读,教材是通过证明命题“等底等高的两个棱锥,它们的体积相等”为出发点,来探求三棱锥的体积,将一个三棱锥补成一个三棱柱,从而证明V三棱锥=13V三棱柱。
最后得到一般棱锥的体积公式V棱锥=13Sh及其公式的应用。
我感到,如果按照教材的设计进行教学,学生会觉得这些知识很神秘,很深奥,也较难接受与理解,学生会产生种种疑问。
例如,求棱锥的体积怎么会想到证明命题问题?再者,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更想不到将一个三棱锥补成一个三棱柱,学生没有这种思维意识。
针对学生面临的种种困惑,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设计。
按照数学发现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论证------推导棱锥的体积的公式------公式的应用中,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
按照这个思路,我进行了第一次教学。
第一次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棱柱及其性质,并用祖暅原理,推导了棱柱的体积公式。
1)祖暅原理: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如果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平面所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用电脑演示)2)V棱柱=Sh(S为棱柱的底面积,h为棱柱的高)C1最近,我们在学习棱锥及其性质,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棱锥的体积。
2.实验观察,猜测结论1)三棱柱与三棱锥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将一个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三棱锥(12)猜测:三棱锥的体积V 三棱锥=13 V 棱柱=13Sh这个结论成立吗?我们必须要证明。
3.探究新课,推导三棱锥体积公式师:三棱柱分割为三个三棱锥,如果能证明三个三棱锥的体积相等,那么V 三棱锥=13V 棱柱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教师演示)三个三棱锥有什么特点: 1)底面积相等,2)棱锥的高相等具有这样特点的棱锥的体积是否相等?(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命题) 命题:已知:两个棱锥底面积都是S ,高都是h 求证:两个棱锥的体积相等证明:把两个棱锥的底面放在平面α上,作平行于α的任意平面β去截两个棱锥,所得的面积为S 1,S 2,设平面β与两个棱锥顶点都相距h 1由棱锥性质得 211()S h S h = 221()S hS h= S 1=S 2根据祖暅原理,两个棱锥的体积相等 V 1=V 2结论:等底等高的两个棱锥,它们的体积相等这样我们再来观察三个三棱锥,都是等底等高,所以,V 1=V 2=V 3 小结:已知三棱锥P-ABC ,底面积为S ,高为h.V 三棱锥= 13sh4.引伸拓展,推导棱锥体积公式刚才,我们学习了三棱锥的体积公式, 那么,对于一般的棱锥,如何求它的体积? 让学生思考一下,FV 棱锥=13sh 说明:强调棱锥的体积;1)底面积S ,2)高h ,3)系数13注意与棱柱体积公式的区别 5.简单应用,知识体验例1.60度,求正三棱锥的体积。
解:过P 作PO ⊥平面ABC,垂足为O ,则O 是三角形ABC 的中心,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D,连接PD,PD ⊥BC ,所以∠PDO∠PDO=60,ctg60=1设三角形ABC 边长为a,CD=113=ABC =V 三棱锥=11333ABCSOP ⨯=⨯= 说明:求底面积与高例2:如图是一个石柱,石柱的上部是一个正四棱锥,下部是一个正四棱柱,已知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是0.5米,高为1料的比重为2400千克/说明:体积在实际生活中是有广泛应用的 6.回顾小结 归纳整理今天,我们学习了棱锥的体积公式,V 棱锥=13Sh7.布置作业 8.思考题已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互相垂直,且它们的面积分别是6,4,3,求此三棱锥的体积。
第一次反思:1: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时,虽然按照数学发现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开展教学,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出发,由三棱柱与三棱锥的关系,经观察----猜测------论证------推导棱锥的体积的公式------公式的应用,这条主线组织教学。
教师的主导的作用明显,但通过对比“二期课改”的理念,我想,这样的教学效果好吗?学生真的是这样学习的吗?看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站在学生的发展角度看,特别是从学生能力发展与潜能开发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总感到学生似乎没有“真正”参与教学,只是由教师牵引着一步步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主动探究、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激活,还是有点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开展思考,缺少一种野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2:“二期课改”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本节课体现不够充分,学生的讨论、交流、探究,学生的亲身体验,虽然有所表现,但总感到不够深入,有点肤浅。
没有给学生充分地数学活动、数学思考、经历数学化的机会。
例:三棱柱与三棱锥割补,是否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亲自动手操作一次,亲身经历一次,印象会更深刻一些,也更容易理解一些。
3:多媒体与学科有机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节课多媒体的使用效果是比较精彩的:由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三棱锥,动画过程清晰:由平行平面截几何体的截面,生动形象:由一般棱锥分割成若干个三棱锥,学生能很直观的观察到,理解也较容易。
把思考过程很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但也感到存在一点隐患,数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与抽象能力,太多的具体的感知,是否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第一次的教学实践与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怎样更好的体现“二期课改”的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笔者重新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思考与设计。
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第二次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激活思维师:前面已经学习了棱锥以及棱锥的性质,今天我们学习棱锥的体积启发学生回顾棱柱的体积公式V棱柱=Sh已知棱锥P-ABCDEF的底面积ABCDEF=S,高PH=h求P ABCDEFV请同学思考解题方法,可以相互讨论,对这个问题,你是如何思考的?不一定要准确结论,而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交流学习共享成果师:通过,刚才的思考与相互讨论,请同学交流一下想法生1:我是这样想的,将棱锥P-ABCDEF分割成若个三棱锥,这样只要解决三棱锥的体积就可以了。
生2:我是这样想的,求棱柱的体积时,我们构造了一个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根据祖暅原理,求出了棱柱体积。
是否也可以用样的方法构造一个等底等高的三棱锥,根据祖暅原理求出棱锥的体积。
生3:我是这样想的,根据物理知识处理,将棱锥放入水中,排出的水的体积就是棱锥的体积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大多数同学同意三位同学的想法,同学3能利用物理知识处理是很好的想法,属于创新。
但数学是严密的,今天学习棱锥体积计算是希望得到一个计算方法或公式。
从生1,生2两位同学交流中,我们发现一个共性的东西,那就是都涉及到了要求三棱锥的体积。
这样,将问题转化为求三棱锥的体积,下面我们一起共同探究。
三、动手操作猜测结论师:同学们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三角形。
那么三棱柱能否分割成几个体积相等的三棱锥呢?请同学们动手拿出预先准备的三棱柱,进行操作分割,可以相互讨论。
教师用模型实物进行演示,再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同时,要求学生将这个分割过程,作图表示出来1)用体积表示123V V++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猜测结论V=三棱锥?并说明理由。
生4:我猜:V三棱锥=13V棱柱。
因为,在图(1)、(3)中,111ABC A B Cs s=,且它们的高相等。
在图(2)、(3)中,111BB C BB Cs s=,且它们的高相等。
根据祖暅原理,123v v v==,所以V三棱锥=13V棱柱=13sh。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4讲得对不对?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生5:我觉得有点不妥,祖暅原理是用平行于底面的任意平面去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则体积相等。
而他说,只有一个底面111ABC A B Cs s=且高相等,就说它们的体积相等,有点想不通。
四、论证猜测,体验成功师:那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帮生5想通这个问题。
已知两个三棱锥1111P-ABC, P A B C-且111ABC A B Cs s=,高相等为h求证:1111P ABC P A B CV V--=证明:把两个三棱锥1111P-ABC, P A B C -放在平面α上且高相等,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任意平面β去截棱锥,截得的面积分别为S1,S2,根据棱锥的性质11ABCS h S h ∆= ,11121A B C S h S h ∆=S1=S2由祖暅原理得,1111P ABCP A B C V V --=结论:等底等高的两个三棱锥的体积相等 师:23v v=, 13v v =,所以,V 三棱锥=13V 棱柱=13sh五、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师:下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开始提出的问题 。
求一般棱锥的体积 请两位同学交流讲解, 用实物投影演示过程。
生6:生7:F师:V 三棱锥 =13sh说明:强调棱锥的体积;1)底面积S ,2)高h ,3)系数13注意与棱柱体积公式的区别六、简单应用,知识体验例1.60度,求正三棱锥的体积。
解:过P 作PO ⊥平面ABC,垂足为O ,则O 是三角形ABC 的中心,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D,连接PD,PD ⊥BC ,所以∠PDO 是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PDO=60,ctg60=1设三角形ABC 边长为a,CD=113=ABC =V 三棱锥=11333ABCSOP ⨯=⨯= 说明:求底面积与高例2:如图是一个石柱,石柱的上部是一个正四棱锥,下部是一个正四棱柱,已知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是0.5米,高为1米,石料的比重为2400千克/立方米,求这个石柱的重量。
说明:体积在实际生活中是有广泛应用的 七、回顾小结,归纳整理今天我们学习了棱锥的体积公式,V棱锥=13Sh八、灵活运用,培养能力 思考题1、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平面ABCD 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3,.2EF AB EFEF 与平面ABCD 距离为2,求多面体ABCDEF 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