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复习之逻辑推理题(学案)语文
高三语文 高中语文逻辑推断(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高三语文 高中语文逻辑推断(讲义及答案)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361ed63968011ca30091ee.png)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1.根据行文逻辑,在文段的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语意顺畅。
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
假如这是对的,就对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
举例来说,孟子发明了一种伦理学,说亲亲敬长是人的良知良能,孝父忠君是人间的大义,所以,臣民向君父奉献一切,就是崇高之所在。
孟子写得很煽情,只可惜不讲道理:①________。
再比方说,在七十年代,人们说,大公无私就是崇高之所在,“为公前进一步死,强过为私后退半步生”,这是不讲道理的:我们都死了,谁来干活呢?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高调加虚伪才能构成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
从历史上我们知道,宋明理学是一种高调,但理学越兴盛,人也越虚伪。
与此相反,英国出现了一种毫不煽情的伦理学。
罗素先生这样评价这些注重个人实际利益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家:“这些人的理论虽然显得卑下,但却关心同胞们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
”然后再让我们反过来说——既然我们这里的伦理学家提倡相反的伦理,那么对他们的评价也该是相反的:②________。
2.请参照①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
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
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材料三: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
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③________?3.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后高考时代”不仅仅要守株待“分”,还应静心规划未来的人生,这样才能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2019届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复习 专题5 逻辑推断式仿写——逻辑思维,精准摹写
![2019届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复习 专题5 逻辑推断式仿写——逻辑思维,精准摹写](https://img.taocdn.com/s3/m/5e202a0a2f60ddccda38a09e.png)
专题五逻辑推断式仿写——逻辑思维,精准摹写仿写题在全国卷中消失多年,在2017年复出。
不过,它是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考生面前,不再强调仿写与修辞的结合,而是强调与逻辑推断的结合。
从逻辑角度考语用,很具人性化色彩,比较贴合实际。
有的考生不明白这种题型是把仿写与逻辑结合起来的特点,不明白推断问题出在哪儿,知道后去写又没有照顾到仿写的要求,导致答题思路不佳,答案不准。
看来,尚需加深对这种新题型的认识,找到答题的精准路径。
1.(2017·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③。
解析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一定能很好适应社会需要”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
仿照①的方式把问题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2.(2017·全国卷Ⅲ)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生活知识和经验推断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火灾的发生因素很多,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材料中的“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推断不当;另外,我们知道环境污染的因素也很多,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材料中的“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推断也不恰当。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d03b0f19e8b8f67d1cb93e.png)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1.给下列句子划分句子成分①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了系在自己腰带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②日益普及的电脑,在给现代人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原有的获知方式和习惯。
③“两会”期间,省政府与铁道部在北京就加快推进江苏铁路建设的问题举行了会谈,提出江苏铁路网在全国率先实现公交化,成为世界一流水平铁路网的构想。
2.下面文段有三处逻辑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说明。
世上少有不闹矛盾的完美家庭,只有经历了由矛盾到和解这一过程,家人间的关系才会和谐。
有问题不可怕,只要家庭成员一起努力就能解决。
如果一味抱怨,甚至口出恶言、心存怨气,小矛盾就容易积攒成解不开的心结。
家庭不和,家风不好,就会将这样的状态传递到下一代家庭。
3.下面文段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指出并分析其错误之处。
高考志愿填报前夕,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讨论。
甲同学说:“工商管理类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填报需谨慎。
”乙同学说:“我报的是法学专业,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当律师的梦想。
”丙同学说:“我报的都是财经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
”丁同学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热冷之分,很难说大学毕业之后哪个会更好。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A.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B.我是老人。
C.听我的话就不会吃亏。
这是一种简单的演绎推理,它由一个大前提A,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B,推断出结论C。
往往两个前提都有一定道理,而推断出的结论却不一定合理。
请你根据上面这组推理,另外再写一组,要求大前提必须用熟语或者名言警句。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广场舞运动在体质的获得性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广场舞能够全面地活动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使得肌肉的力量不断的增加、体积增大、弹性提高,促进了人体结缔组织更加地富有弹性。
高考语文复习之逻辑推理题(教师版)-word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之逻辑推理题(教师版)-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4f265620b4c2e3f56276347.png)
高考语文复习之逻辑推理题一、考点探究2019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设题考查了“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点。
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
二、2019年全国卷语用题要求: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答题注意事项:1、推断(内容)★★★★★2、表述方式(形式)三、学会正确分析逻辑关系,提高解题能力四、典型例题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9年全国卷Ⅱ第21题)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五、实战演练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手机是今天人类常使用的现代发明,可以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改变了人、社会,甚至世界。
作为工具的手机,几乎进化成人类身体的一部分,手机里的信息,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
没有手机的日子,会让人陷入恐惧的深渊。
①手机不一定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机里的信息不一定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没有手机的日子不一定会让人陷入恐惧的黑暗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讲义及答案)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25f13e6f1aff00bfd51e19.png)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初高中阶段,正是大量阅读世界经典名著的最佳时期。
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它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海明威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今被奉为每个人成长必读的励志经典。
其超拔的构思、动人的故事、隽永的语言,给人以深层的思维空间和文学熏陶。
它的内容和精神,正能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求、阅读需求和应试需求。
不朽的经典,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精华,阅读经典,就能很大程度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使孩子成为视野开阔的人,更能养成孩子深度阅读的习惯。
①阅读经典,不一定能很大程度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手机是今天人类经常使用的现代文明,可以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改变了人、社会,甚至世界。
作为工具的手机,几乎进化成人类身体的一部分,手机里的信息,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
没有手机的日子,会让人陷入恐惧的黑暗。
①手机不一定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
②________③________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老字号”的传统工艺经受了社会变迁和时代更替的检验,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筋骨与核心。
只有守住这些传统,“老字号”才能传承下去。
然而,守住传统绝不是死守不变。
“老字号”工艺是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
社会环境变化了,“老字号”必然跟着变。
只要顺应这种变化,一个“老字号”定能获得生命力。
所以,探寻“老字号”的历程,我们几乎都能看到一部“变与不变”的历史。
①不是只有守住这些传统,“老字号”才能传承下去②________。
③________。
4.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广场舞抢地盘”,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形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城市针对老年人的公共供给严重不足。
高三语文高考试题21题考前复习策略
![高三语文高考试题21题考前复习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562844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9.png)
21题考前复习策略一、逻辑推断题(一)题型展示与试题解析说明1、逻辑仿写【2019届绵阳一诊】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口的方式..另两处问题。
(5.......,说明分)不少家长为了“充分利用”署假,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
因为参与了补习班,孩子就可以得到更大的进步、更快的成长。
但其实让孩子上过多的补习班,除了须要家长付出金钱成本外,还势必割裂家庭的亲子关系。
只要刹住这股“歪风”,孩子的假期就会有蓝天白云.①参与了补习班,孩子也不确定得到更大的进步、更快的成长。
【参考答案】21.②让孩子上补习班也不确定会割裂家庭亲子关系③刹住补课“歪风”,孩子的假期也不确定就会有蓝天白云(写对一处给2分,写对两处给5分)【试题解析】逻辑推断题实际考查的是考生精确、严密、清楚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实力,有参照推断句子方式的要求。
考生解答此题需抓住两点:辨清逻辑,辨明句式。
因此:不合理的推断不给分;未参按例句方式的句子不给分。
此外,2019届绵阳三诊与2019届成都一诊都考查了此种题型。
经过反复训练,信任你们已经驾驭了此类题型的应试技巧与方法。
2、逻辑分析【2019届绵阳二诊】21.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显明的宣扬鼓动口号,它的逻辑性干脆影响到对人的感染力。
请分析.....。
(5分)..下列两条标语的不合理之处(1)起点高,动力大,目标大,成功大(2)要想成功,必先发疯,今日疯狂,明日辉煌【试题解析】此次命题是考查“逻辑与语文学习”的一次形式上的创新,与2019年的思维导图和2019年的逻辑推断错误命题一样,针对的都是公众表达的逻辑错误。
此次命题的要求是“分析”,不仅是“指出”,第(1)句的逻辑错误是说法确定,“起点高”“目标大”与“动力大”“成功大”并非确定关系,因为“动力大”不确定能坚持,当然不确定“成功大”。
第(2)句的逻辑错误是,动机不良、价值观不正确、过度的疯狂可能会导致自身迷失甚至毁灭,也就没有所谓的成功和辉煌了。
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 逻辑推断(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 逻辑推断(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34952fe87101f69e31959c.png)
逻辑推断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是:,,。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易错成语勤温习1.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
意思反了。
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不能形容商品。
)3.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5.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
(“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
)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学会感动经典素材:《世说新语》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荀巨伯远道探视重病的朋友,正碰上胡兵马上就要来攻城。
朋友劝荀巨伯赶紧离开,说:“我是死定了,不想连累了你!快快离开这里!” 荀巨伯说:“我从很远的地方来看朋友,你却叫我离开躲祸。
在你,固然是好心,但是于我,这种以败坏道义来求得生存的行为,岂能是我荀巨伯的做法!”很快胡兵进城,涌进荀巨伯所在的屋子,看到居然还有人在,就问他们为什么不逃跑。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推断)(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推断)(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c314adf61fb7360b4c6559.png)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针对训练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推断)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古人将思维放飞到广阔的大自然,俯察大地,叩问时序,精心探索,发现了时令节气规律。
秦汉时期,已经形成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气象变化依据。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等,这些名称典雅、优美,让人想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名称典雅优美,就能激发人的联想。
人们依照节气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就能得到返璞归真的生活。
因此,掌握了蕴含丰厚的二十四节气,就能把握中国文化之美。
①不是名称典雅优美,就一定能激发人的联想。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2.下面文段中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中国人自古以来尊崇孝道,许多人为了尽孝对做错了事的父母依然竭力维护,这样的愚孝必然会给他人造成消极影响,也很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发现了父母的错处立刻指出才是真正的孝顺,而只有妥善处理家庭关系的人才能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①这样的愚孝不一定会给他人造成消极影响。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个人的身体素质,直接决定他的现在和未来。
有了健康强壮的身体我们才能去寻求幸福生活,追逐心中理想。
否则,就像建在沙滩上的楼阁,看似雄伟壮观,但暴风雨一来,转眼间就会坍塌。
同学们请记住:每天锻炼一小时,就能健康生活一辈子。
①身体素质并不一定能直接决定人的现在和未来。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78fa3776eeaeaad0f3306c.png)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1.下列语段在表达上有三处不同类型的逻辑错误,请参考示例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逻辑错误。
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
微笑沟通着人们的情感,所谓“一笑泯恩仇”就是说微笑能化解人们之间的恩与仇。
微笑,因为体现的都是亲切友善的情感,所以往往比语言更真实、更富有魅力。
而露平和欢愉的微笑,说明心情愉快,充实满足,乐观向上。
可以说,有微笑的人生就能趋于幸福,有微笑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示例:不合事理(否定失当):人们之间的“恩”,不应该被化解。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手机是今天人类经常使用的现代文明,可以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改变了人、社会,甚至世界。
作为工具的手机,几乎进化成人类身体的一部分,手机里的信息,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
没有手机的日子,会让人陷入恐惧的黑暗。
①手机不一定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
②________③________3.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国庆长假出现了很多问题。
如果高速公路不免费,就不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造成如此多的人员伤亡。
同时,各地风景名胜区的游客也会大大减少,游客也一定能得到更优质的服务。
①高速公路不免费也不一定能减少交通事故。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4.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问题语段)榜样常能给人以激励。
有些看似无法达成的目标,在优秀的领导人物的带领下,就会轻而易举的实现。
反驳:①一个目标的实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有了优秀的领导人物,目标就会轻而易举的实现。
②你认为有了优秀领导就一定能带领一个平庸的团队达成目标吗?(问题语段)现在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各种文艺节目才能有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反驳:①________②________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语文复习案【逻辑推理类题】训练卷
![高考语文复习案【逻辑推理类题】训练卷](https://img.taocdn.com/s3/m/e5d7ef3f998fcc22bdd10dcf.png)
高考语文复习案【逻辑推理类题】训练卷一、重点把握材料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往往涉及以下复句关系:1.条件关系分句之间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形式有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三种条件关系混淆,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等。
2.因果关系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致另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前者是因,后者为果。
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是原因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语文在考查复句关系时往往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大家要多多留心。
二、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逻辑问题解答逻辑推理问题,要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它们的相互联系,根据相关逻辑知识分析推理,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常用方法有:直接推理法、枚举筛选法和表格辅助法。
1.直接推理法对于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往往只需以似真推理为主,直接通过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
用这种方法解决“真假话”问题尤为有效。
2.枚举筛选法穷举推理是将问题不重复、不遗漏的有限情况全部列举出来,然后对各种情况一一枚举,逐个检验,淘汰非解,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
3.表格辅助法逻辑推理题中,有时会涉及很多对象。
每个对象又有几种不同情况,同时还给出不同对象之间不同情况的判断,要求推出确定的结论。
对于这类题,考生通常可以利用表格把本来凌乱的信息集中整理出来,方便推理。
三、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有以下三种常见的形式:1.归纳推理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
它包括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
简单枚举法往往会犯以下逻辑错误: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假或谬误的,有的遗漏了其他有关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有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因果的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之逻辑推理题一、考点探究2019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设题考查了“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点。
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
二、2019年全国卷语用题要求: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答题注意事项:1、推断(内容)★★★★★2、表述方式(形式)三、学会正确分析逻辑关系,提高解题能力四、微积累(1)充分条件关联词1.如果……那么……2.只要……就……3.绝对化表达,如:……就…………则…………一定…………离不开……4.整体化表达,如:所有(凡是/凡/任何/每一个)……都…………是……必要条件关联词1.只有……才……2.除非……否则不……3.必要条件式表达:……是……的必要条件(先决条件/基础/前提/必要假设);……是……必不可少的(2)因果联系型题目中一般含有表示原因和结果的提示词,常见的有:原因:由于、因为、因为……的缘故、……导致了结果:所以、由此可见、为此、由此得出结论五、典型例题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9年全国卷Ⅱ第21题)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战演练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手机是今天人类常使用的现代发明,可以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改变了人、社会,甚至世界。
作为工具的手机,几乎进化成人类身体的一部分,手机里的信息,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
没有手机的日子,会让人陷入恐惧的深渊。
①手机不一定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
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
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
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①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在人工智能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先后战胜围棋高手李世石和柯洁后,有科学家指出,人工智能已经比人类更聪明,而且随着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不断升级换代,最终会有一天,将全面超越人类,反之人类自身进化缓慢,最终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统治。
这位科学家的观点说出了不少人的忧虑。
①智能机器人战胜围棋高手,不代表人工智能比人类更聪明。
②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一波又一波的地产热潮,使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
而我们千呼万唤的房产税,却是一再难产。
如果有了房产税,就能使房价降低,而房价一旦真的降下来,我国的经济就能有很大的发展,房价下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会很高了。
①有了房产税,也不一定能使房价降下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分)当今社会,从学生到家长,几乎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
这种名校崇拜情结无可厚非,因为只要进了名校就会有好前途。
在名校,身边的同学大多很优秀,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大家相互激发,成绩无疑会大幅提高。
上名校还可以建立有利的社会关系,日后从事政治或商业活动,丰富的人脉必定助你功成名就。
①因为进了名校就常常有好前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遍地英雄千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现在的娱乐圈新人辈出,大放异彩。
众多的综艺节目、热播电视剧都必定由各种小鲜肉霸屏,这势必会影响实力派老演员演艺生涯的萎缩,让其缩短或者提前终止演艺生涯。
同时,也必定会造成娱乐圈市场的动荡,如天价片酬、演戏替身等问题。
①众多的综艺节目、热播电视剧不一定都会由各种小鲜肉霸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在重大比赛或考试前去“祈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里约奥运会之前,主教练郎平曾带着女排的姑娘们去普陀山祈福,而在这届奥运会中,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登奥运冠军宝座。
可见,“祈福”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强选手或应试者们必胜的信心,而有了必胜的信心,势必会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这样就一定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所以说,只要有好的心态,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①有了必胜的信心不一定就能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高中阶段阅读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如果条件允许,每个学生都应该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因为只有大量阅读名著,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得到提升,思想境界提升之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高考时也就一定能考取理想的大学。
①不是只有大量阅读名著思想境界才能得到提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
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文段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大规模通识教育使得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均值”高的同时,也出现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少的“方差”小状况。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必能改变学生“泯然众矣”的命运,而改变了“千人一面”的怪圈,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随后就必能造就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①不是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一定达到改变“泯然众矣”的命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随着各地陆续将体育纳入了中考科目,并不断增加体育分值,初三的体育课开始受到各初中的普遍重视,学生锻炼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体育成绩也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只有考试才是学校教育最力的指挥棒。
于是,有人提出体育也必须进高考,这样家长和学校才会真正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重视了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就能培养起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和运动机能。
①并非只有考试才是学校教育最有力的指挥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他的成才与否息息相关。
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二交响曲》。
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刘禅安于享乐,结果意志消沉,乐不思蜀。
因此,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①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法官从那些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一定会专心办案,效率也就会提高。
办案效率提高了,审案也必定会更加公正。
审判更加公正了,人民群体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明显提升,对法院工作的认可度相应提高。
因此,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
①法官从那些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一定就会专心办案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文段有三个语句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宝贵遗产。
即使中国古代有着自己的授时系统,但古代的人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仍依靠二十四节气指导生产和生活。
不可否认的是,少数地方的节气传统正在消减,年轻人对节气的认知逐渐淡薄,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过快,这直接弱化了二十四节气的各种功能。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我们只要加大宣传力度就能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
①假设关系不成立,应当修改为:虽然中国古代有着自己的授时系统。
②______________,应当修改为:这进一步弱化了二十四节气的各种功能。
③条件关系不成立,应当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对携程亲子园伤害儿童事件原因调查中,60%的人认为是亲子园自身存在问题,40%的人认为是监管不力,20%的人觉得说不清。
以下哪项推断最合理。
A.被调查的人有120人。
B.有些被问及的人后来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C.觉得说不清的被调查者是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不愿意透露。
D.有人认为事故的发生既有亲子园自身的问题,也有监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