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构件水平撞击综合实验台的设计与仿真

合集下载

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自制设备情况

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自制设备情况

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自制设备情况简介多年来,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一直注重自制设备的研发和使用。

到目前为止,自制设备也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和系列化和层次化,在实验教学中自制设备及其实验装置的数量已达到250台套,自制设备在各个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均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在实验教学中起到了挑起大梁的作用,自制设备承担的实验项目超过总实验项目的60%以上。

利用自制的实验设备和装置不仅可以开设出各种实验项目,而且,开设出的实验内容具有一定的有挑战性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同时,利用自制设备还可以创造出优良的实验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这些实验,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已完成的自制设备及实验装置一览基础实验教学中大规模使用自制的设备和实验装置的意义先进的、有创新、有特色的力学实验教学资源是保证实现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材的基本保证。

力学实验中心不断开发自制设备和创新实验装置,并不断增加其种类和数量,使自制设备已经形成规模化、系列化,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过去,自制设备台套数的不足,一个班(32人左右)做一个实验项目需四个课时,两名指导教师,大大限制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2002年后,在材料力学实验室,我们投入了五十余台多功能自制的实验台架,装备到四间总面积达43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这些设备可用于弯曲正应力、压杆稳定、扭转测G、弯扭组合、摩擦因数测定、转动惯量测定、物体重心测定、弹簧质量系统频率测定等实验教学项目。

新近开发的4台微机控制多功能实验台架,可用于小试样拉伸、压缩及弯曲实验,增加附件还可做扭转、扭弯组合等实验内容;4台内压台架可用于内压、轴力、弯矩联合作用下内力分离实验教学。

最新研发成功的集成式实验台架作为小型的实验平台更加适合学生自主实验的需要。

大规模使用自制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装置,使力学实验中心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实验室的容量也大幅提高。

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柔性制造系统

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柔性制造系统

仿真课程设计——柔性制造系统仿真与优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物流081班姓名:黄维学号:40840220指导老师:赵宁时间:2012年3月目录1、设计内容与目的 (2)2、课程设计组织形式 (2)3、课程设计内容 (2)3.1 所需设计资料 (2)3.2 柔性制造系统仿真建模步骤 (3)3.3 仿真优化步骤 (3)3.4 课程设计内容要求 (3)3.5 最终提交内容 (4)3.6 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4)4、课程设计基本目标 (4)5、课程设计基本材料 (5)5.1 柔性制造系统状况 (5)5.2 产品工艺状况 (7)5.3 订单状况 (8)6、主要技术 (9)6.1 传感器(sensor) (9)6.2 队列任务 (10)6.3 冲突化解 (11)6.4 注意问题 (12)7、柔性制造系统建模 (13)7.1 建模元素 (13)7.2 系统模型搭建 (13)7.3 Entity的属性设置 (14)7.4 AGV小车——Transporter (16)7.5 Track与sensor的设计 (16)7.6 队列任务与冲突化解 (17)7.7 模型中的各种方法 (18)7.7.1 Megettask方法 (18)7.7.2 控制小车方向的方法 (19)7.7.3 控制小车当前位置改变的方法 (19)7.7.4 控制工件从缓冲到小车的方法 (19)7.7.5 控制工件从小车到缓冲的方法 (20)7.7.6 控制设备加工时间的方法 (20)7.8 Chart (21)8、模型分析与优化 (22)8.1 基本模型的运行分析 (22)8.2 订单按时间分批投入 (23)8.3 订单按顺序循环投入 (23)8.4 多小车模型的优化 (24)8.5 提高小车速度 (28)8.6 改变设备缓冲容量 (28)9、优化方案 (28)1、设计内容与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与物流工程专业教学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结合《现代生产管理》、《设施布置与规划》、《离散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课程的具体教学知识点开展。

浮式转动消能桥船防撞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浮式转动消能桥船防撞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崛起,基建能力的显著提高,高运量跨江、跨海大桥的需求量明显增多。

然而桥梁数量和通航船舶吨位的明显增多,伴随而来的是船桥碰撞矛盾日渐显现,重大碰撞事故发生的概率显著提高[1]。

如何提高桥梁抗船舶撞击能力,降低船桥碰撞的概率,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及相关工程从业人员研究的重点[2]。

目前对船桥防撞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主动防撞和被动防撞两种,主动防撞系统是指通过对船舶的航行进行主动干预,避免碰撞事故发生[3];被动防撞结构是指在桥墩上加固或者独立于桥墩外布置防护设施来抵抗船舶的撞击。

实际工程中,通常需要主动与被动两种方式共同作用来保证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被动防撞装置按碰撞的力学行为可分为刚性防撞装置和柔性防撞装置。

刚性防撞装置虽有结构简单、施工难度相对较低等优势,但因其“硬碰硬”的特点经常会造成桥墩与船舶发生无法修复的巨大破坏。

柔性防撞装置因其结构特点能为桥-船双方提供更大程度的保护,更符合新时代防撞结构的设计理念[4]。

浮式柔性消能防撞装置主要是指空心套箱或浮箱,由钢结构箱体和橡胶护舷等柔性体达到消能目的。

当受到船舶撞击时,防撞圈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同时拨动船头航向,从而改变撞击角度,减少船对桥的撞击力[5]。

随着有限元技术的发展、碰撞理论不断被完善,有限元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船桥碰撞问题分析中。

本文针对一个实际桥船防撞案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该桥的浮式柔性转动多级消能防撞结构进行建模分析,计算了多种工况下船舶撞击时防撞墩的应力分布情况,所得结论可以为该类桥梁柔性防撞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1设计要点1.1设计概述与目标某桥全长600m ,宽33.5m ,采用(100+400+100)米三跨连续中承式钢桁系杆拱桥,大致呈南北走向。

该桥防撞设施采用独立混凝土桩群结构+复合材料浮式柔性转动防撞体。

防撞设施共设置4个,分别在桥轴线上下游22.5m ,距承台边线通航孔侧7.9m 处。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及性能测试综合试验台的设计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及性能测试综合试验台的设计

收稿日期2626作者简介高广娣(82),女,讲师,6年获重庆大学硕士学位,从事机械设计研究;2@。

第25卷 第5期2007年10月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V ol.25 N o.5Oct.2007文章编号:100727383(2007)0520630204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及性能测试综合试验台的设计高广娣1,秦 伟2,李盛林,温宝琴(1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2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44)摘要:为了克服传统试验台的刚性结构缺点,提高其柔性和扩展性,开发了具二自由度可控机构的试验台,并采用A DA MS 、Visual C ++、Unigraph ics 等软件对该试验台进行了方案选择、仿真分析、三维建模以及优化设计。

应用结果表明,该试验台不仅可用于机械执行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及运动学、动力学参数测试,而且可将不同的控制程序写入伺服电机控制卡中,实现不同的工艺动作而无需更改试验台的结构,能更好地适应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试验研究的要求。

关键词:机械系统;可控机构;性能测试;试验台中图分类号:S220.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试验装置的迅速发展,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试验台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

天津大学开发的“机械运动参数测试和动力学调速综合试验台”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等技术实现了对先进试验测试手段的操作,另有“机构运动参数测试组合试验台”、“机械系统动力学调速试验台”以及“机械系统动力学平衡试验台”等。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也开发出一批综合性的试验装置,如“机械传动方案设计性综合试验台”、“微型带传动试验装置”等。

此外,还有许多高校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试验装置,例如机械传动方案拼接试验台、机械设计综合试验台、轴系结构设计试验台等,这些试验装置为小型台式组合实验装置,且多为刚性的,具有单一性、再现性、验证性和封闭性的特点,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和创造性,目前,适用于机械执行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装置还比较少,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开发了可用于方案设计及运动学、动力学参数测试的综合试验台。

练习二 创建柔性体并进行刚柔耦合仿真分析

练习二 创建柔性体并进行刚柔耦合仿真分析

练习二创建柔性体并进行刚柔耦合仿真本示例将练习使用FlexPrep工具创建汽车下控制臂柔性体模型,通过替换汽车前悬架模型中刚性控制臂完成汽车前悬架的刚柔耦合仿真。

练习中使用的下控制臂模型如图1所示。

图2显示了汽车前悬架模型。

图1 下控制臂模型图2 汽车前悬架模型创建柔性控制臂模型(MV-2010)第1步:使用FlexPrep工具练习中使用的模型均位于<installation directory>\tutorials\mv_hv_hg\mbd_modeling\flexbodies文件夹下。

1. 启动MotionView2. 在Flex Tools下拉菜单中选择FlexProp,弹出FlexBodyProp对话框图3 选择FlexProp工具3. 激活OptiStruct Flexbody Generation,在下拉列表中选择Create OS prp(preparation) file and generate theh3d flexbody4. 点击Select Bulk Data File右侧的文件浏览按钮选择sla_flex_left.fem注:在这里可以使用任何OptiStruct(fem)和Nastran(nas,dat,bdf)文件5. 在Save the *.h3d file as栏中输入输出H3D文件的文件名:sla_flex_left.h3d6. 在组件模态综合类型(Component Mode Synthesis Type)栏中选择Craig-Bampton方法7. 在指定界面节点栏中(Specify Interface Node List)输入:4927+4979+4984界面节点(Interface Node)指在多体动力学分析中机构约束或施加载荷的位置8. 在Cutoff Type and value栏中选择Hightest Mode#并设置最高阶数为10注:MotionView提供了两种方法限制待生成的H3D文件中模型的模态信息:指定模态最高阶数和指定模态最高截止频率。

汽车模拟碰撞试验台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汽车模拟碰撞试验台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根据碰撞范围的不同,固定壁碰撞试验可以分为全宽碰撞和偏置碰撞,如图2.1所示。

(a)余宽碰掩(b)偏置碰撞图2.1全宽碰撞和偏置碰撞(·,正面酣恤1重一鸯蛀td’幛鼍墨卡事Ic'30*翔盘擅图22不同彤状的碰撞璧汽车碰撞方向也可以和固定壁成~定角度,有时还可以在固定壁前面附加各种形状的障碍物,以研究汽车在不同情况下的碰撞特性,如图2.2。

在汽车碰撞实验中,为了把试验车辆的加速增加到碰撞实验所要求的速度,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表2.1列出了国内外进行撞车试验所普遍采用的加速方法及其特点。

表21试验车的加速方法型式分类特点需要大型牵引车,动力损失较大。

需要较长=的路段。

使崩牵引乍撞车速度要靠司机调整,需要训练司机。

优点是试验容易进行,成本低。

需要准备较长的行车距离,容易调整撞车速度,并牵引式使用绞盘且可以仔细的调赘撞车速度。

在较短的行驶距离中即可达到较高的速度。

因为直使用直线电机接牵引试验车,故不会发生由丁二钢索的原因而产生的故障,适台干室内试验。

缺点是成本较高。

如果提高可动滑轮的速比.在短的行程内可以达到重锤下落较高的速度。

缺点是在重锤、钢索、滑轮和试验车利用重的连接中产生的动力损失较多,速度糟度不高。

力式为达到撞车速度,行驶距离要足够长,并且试验车下坡行驶的姿态也不是水平的,速度调节比较困难。

优点是不需要特殊的加速装置。

可以在较短的加速距离内产生较高的碰撞速度。

缺发射式橡皮绳弹射点是速度控制比较圉难。

自动行遥控驾驶需要在试验车上安装特殊的自动驾驶设备,成本较驶式高,但速度控制比较方便。

目前所进行的各种汽车碰撞测试,主要采用的是平面固定壁的正面全宽碰撞试验,如图2.3,这种方法也是美国FMVSS208要求进行的试验。

FMVSS208和SAEJ850中对固定壁试验进行了规定,主要项目参见表2.2。

圈2.3聱车正面全宽碰撞8∞犍墨糖艟(”嗽湃酥堆图2.5移动壁碰撞试验2.1.1.3车对车的碰撞试验为了检查撞车后双方车辆的外形和刚度变化情况,要进行车对车的碰撞试验。

航天器结构动态优化设计仿真技术

航天器结构动态优化设计仿真技术
1 +9.8707 32:8;5 !870.6.8<5 "21=58>02:
456 *789/ :31; *79,<7,= >31 ?@7A/,= B631; :C7A+
( DC7E7,= 5,FG7G+GC /H IGJ+KG+JC L M,N7J/,<C,G M,=7,CCJ7,=, DC7E7,= %"""2)) ?@:./61.: >@7F 9JG7K0C =7NCF 9 8J7CH JCN7CO /H G@C PCNC0/Q<C,G /, FGJ+KG+JC PCF7=, 9,P CRQ097,F G@9G FGJ+KG+JC PA,9<7K GCFG F7<+09G7/, GCK@,7S+CF 9JC G@C H/+,P9G7/, /H FGJ+KG+JC PA,9<7K /QG7<+< T PCF7=, F7<+09G7/, GCK@,7S+CF- 5G 90F/ 7,GJ/# P+KCF GO/ </P90 GCFG F7<+09G7/, GCK@,7S+CF, GCFG </PC007,= GCK@,7S+C 9,P G@C 9QQ07K9G7/,F /H FGJ+KG+JC </P90 GCFG F7<+09G7/, GCK@,7S+C H/J G@C FGJ9Q T /, 09+,K@ NC@7K0C- >@C 9JG7K0C H+JG@CJ Q/7,GF /+G G@9G N78J9G7/, GCFG F7<+09G7/, GCK@,7S+C 9,P 7GF 9QQ07K9G7/, @9NC 8CK/<C 9 HJ/,G7CJ G7G0C /H G@7F 9JC9A24 B</C:: IGJ+KG+JC PA,9<7K /QG7<+< PCF7=, F7<+G9G7/, GCK@,7S+CF; UA,9<7K GCFG F7<+G9G7/, GCK@,7S+CF; V/P90 GCFG -

基于人机工程的驾驶舱柔性实验台架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的驾驶舱柔性实验台架研究
Key words:Ergonomics, flexibility, bench
1 引言
国内大部分企业比较倾向模仿参考车型 的空间,而未考虑对空间进行前期评估和近 一步优化。长安、江铃、广汽等主机厂都在 研究人机工程台架,但是他们都是做比较少 的几种零件的验证,例如奇瑞汽车公司曾经 申请的专利《一种面向汽车正向开发的车辆 人机工程试验平台》,仅能对三踏系统的人 机工程进行试验。SGMW 在每个项目设计过 程中均需要开发一辆以上乘员舱实验平台, 用以评价内空、操纵性等相关性能,这种不 可调模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模型不 可调节,仅供某个项目某一、两种方案进行 模拟,由于车型设计的差异性,造成内空模 型反复开发;2)模型的操纵机构的驾驶性评 价与造型的舒适性评价未能整合在一起;3) 造型模型与空间布置的不同步,造成空间布 置设计、验证周期较长。本柔性实验台架由 于具有可以适用很多不同平台的 H 点及车辆
FRONTIER DISCUSSION | 前沿探讨
基于人机工程的驾驶舱柔性实验台架研究
支希帆 张学明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市 545007
摘 要:为了研究驾驶员操作件相关的人机工程,找到与相应车型 H 点所对应的三踏板、方向盘和手刹换挡机构 的合理布置位置区间,使汽车驾驶员相关操作件的人机工程达到最优状态,以及上下车方便性同样达到人 机工程的最优状态。本实验台架设计了可以调节高度及前后位置的座椅来适应不同车型的 H 点,采用了 六自由度可调节的三踏板机构和三向调节的手刹及换挡机构,通过无级调节来找到其合理的布置位置。找 到这些操作件的合理位置之后可以通过逆向扫描的方式把这些位置以数据的形式反馈到设计中相应调整其 设计位置。使用该实验台架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合理的人机工程设计位置,相对于制作内饰模型可以大大 缩短设计周期和设计成本。

综合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

综合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
Ab s t r a c t : Ai mi n g a t me e t i n g g e n e r a l p e r f o r ma n c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t h e h y d r a u l i c a c c e s s o i r e s a n d a c t u a t o r s p r o d u c t s p io r r t h e y a r e d e l i v e r e d , t he a u t h o r d e s i g n s a d i g i t l a h y d r a u l i c i n t e g r a t e d t e s t - b e d , w h i c h i n t e ra g t e s a l l p r e d e l i v e r y t e s t i t e ms o f he t a c t u a t o r s a n d h y d r a u l i c a c c e s s o i r e s wh i c h a r e p r o d u c e d i n t h e a u t h o r ’ S c o mp a n y .I t h a s s o me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s u c h a s c u r r e n c y f u n c t i o o a d v a n c e d t e c h n i q u e ,u s i n g r e l i a b i l i t y ,a n d ls a o i t o f e r s c e r t a i n 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 e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ma n u f a c t u r e o f s i mi l a r p od r u c t s t e s t - b e d .

3-RPS柔顺并联机构的构型设计及仿真

3-RPS柔顺并联机构的构型设计及仿真

3-RPS柔顺并联机构的构型设计及仿真李培;周道鸿【摘要】首先根据3-RPS并联机构的结构特点设计3-RPS型柔顺并联机构;其次运用RecurDyn软件仿真出动平台及三条支链的运动形态,并绘制出支链上各个铰链的速度-时间、位移-时间曲线;最后得出结论:每个铰链的速度和位移均随时间变化,并且变化范围均很小,最后趋于稳定,为柔顺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研究提供帮助.【期刊名称】《滁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8)002【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并联机构;柔顺并联机构;RecurDyn【作者】李培;周道鸿【作者单位】蚌埠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系安徽蚌埠233000;蚌埠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系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与并联机构相比,柔顺并联机构[1]作为利用自身柔性连接杆件以及各铰链的弹性变形将力、运动或能量进行转换的一种新型免装配机构,其避免了各运动副之间的装配误差及间隙对末端平台运动特性所造成的影响;在空间内具有多自由度的运动特性。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将柔性机构相关理论与并联机构理论相结合,对空间柔顺并联机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983年Hunt提出3-RPS型并联机构的构型和相关理论,并得出该机构实现2R1T的运动,并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Lee将该机构应用于微动机器人;黄真等[2]于1996年根据螺旋理论探究了该机构的运动学特征,建立了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之后设计出多种3自由度的立方角平台机构,如3-CS机构,3-PRS机构,3-RRS机构,3-TPT机构,3-PSP机构,3-RRRH机构,3-RRRP机构及3-RRC机构等。

之后,黄真等人首次研制了一种以柔性铰链代替常规铰链的六自由度柔性并联机构。

清华大学的吴鹰飞利用蠕动的运动原理设计了具有三自由度运动的微动平台。

江西理工大学的江涛和朱大昌[3]分析了一种三平移柔性并联微动精密定位平台。

目前,柔顺并联机构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在并联机构的基础上建立柔顺并联机构[4],但刚性体和柔性体之间存在差异。

精密工作台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精密工作台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第31卷第4期2005年7月 光学技术OPTICAL TECHN IQU E Vol.31No.4J uly 2005文章编号:100221582(2005)0420636203精密工作台的设计与实验研究Ξ巩娟,李庆祥,李玉和(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北京 100084)摘 要:微器件装配技术是实现组合结构的微机械电子学系统(MEMS )的关键技术之一,精密工作台系统则是微装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密工作台系统包括粗动工作台和微动工作台:粗动工作台包括精密机械及其传动系统、光栅定位系统、直流力矩电机驱动系统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微动工作台包括微动台、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和电感测微移。

实验结果表明,粗动台系统的最高速度为5mm/s ,最低速度为3.4μm/s ,系统的重复定位精度为±1μm ;微动台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到±1μm 。

关键词:微装配;粗动工作台;微动工作台;光栅定位中图分类号:TH703 文献标识码:ADesig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recision service platformG ONG J uan ,LI Qing-xiang ,LI Y u-he(Department of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Mecha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Micro assembly technology was one of the key techniques in realizing micro electronical machinery system (MEMS ).Precision service platform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icro assembly system (MAS ).The precision service plat 2form system (PSPS )included macro platform and micro platform.Macro platform system included precision mechanics ,trans 2mission mechanism ,grating positioner ,driving system of DC torque motor and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and micro platform sys 2tem included driving power supply ,inductance measure instrument and micro platform.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maximal speed of macro platform is 5mm/s ,the minimal speed is 3.4μm/s and the repetitive error is less than 1μm ;and the repetitive error of micro platform is less than 0.1μm.K ey w ords :micro assembly ;macro platform ;micro platform ;grating positioning1 引 言微器件装配技术是实现组合结构的微机械电子图1 精密工作台结构示意图学系统(M EMS )的关键技术之一,精密工作台系统则是微装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APDL语言的柔性铰链机构参数化实体建模

基于APDL语言的柔性铰链机构参数化实体建模
1 柔性铰链机构
圆弧型柔性铰链属可逆弹性支 撑结构 ,基本结构见图 1 , 其中 R 为柔性铰链的切割半径 , t 为 柔性铰链的最小厚度 , b 为柔性 铰链的宽度 , h 为柔性铰链的高 度 。柔性铰链的中部较为薄弱 , 在力矩作用下可以产生较明显 的弹性角变形 ,能在机械结构中 起到铰链的作用 。圆弧型柔性 图 1 柔性铰链的结构简图 铰链的设计和制造相对简便和 准确 ,所以最常用的是直圆弧型柔性铰链 。
0 引言
柔性铰链机构是一种新型的微位移机构 ,具有无机械摩擦 、 无间隙 、无热源 、加工简单及运动灵敏性高等优点 ,在精密机械 、 精密测量 、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 我们在所研究的高精度微动工作台系统以柔性铰链机构作为实 现微位移的机构 ,并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对柔 性铰链机构的输出位移进行有限元分析 ,在分析前 ,先要建立它 的几何实体模型 ,才能进行有限元求解 。APDL 语言 (ANSYS Pa2 rameter Design Language) 是 ANSYS 软件提供的参数化程序设计语 言 ,本文介绍了用 APDL 语言对柔性铰链机构进行参数化实体建 模的方法 。
且枯 燥 , 容 易 出 错 。因 此 ,
采用 APDL 语言编制程序进行参数化几何实体建模 ,仅需改变
相关的参数值 ,生成一个新的文件 ,运行后 ,就很快得到所需的
新模型 ,所以 ,速度快 ,方便 ,不易出错 。
下面是单平行四杆柔性铰链机构参数化实体建模的步骤 :
(1) 确定建模方法 。ANSYS 提供了二种实体建模方法 ,即自
·27 ·
·设计与研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一簇在形状上具有相似性的而结构尺寸有所差异的实体 [3] 。

多交叉曲梁簧片柔性铰链的力学建模与性能分析

多交叉曲梁簧片柔性铰链的力学建模与性能分析

多交叉曲梁簧片柔性铰链的力学建模与性能分析陈鑫刘江南龙汪鹏吕剑文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__柔性铰链无间隙、无摩擦的优点使其在精密工程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由两个弹性簧片在中点处交叉组成的双交叉簧片柔性铰链具有较大的运动行程和较低的转动刚度,但转动精度较低。

对此,学者们通过改变簧片交叉点位置、设计变厚度簧片等方式改进其双簧片结构,但是均难以实现准零轴漂的高转动精度。

为进一步提高转动精度,学者们通过增加簧片数量n(n≥3)和采用对称布局,设计分析了不同多交叉簧片柔性铰链构型。

毕树生团队率先提出了广义三交叉簧片柔性铰链,通过加强簧片位移约束提高了转动精度;后续通过改变交叉点位置,总结了多交叉簧片柔性铰链的多种拓扑构型,并通过仿真进行了综合性能对比;根据对比结果,重点研究了三交叉簧片形式的内外环柔性铰链的刚度特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圆周对称的多交叉簧片柔性铰链的内部约束特性。

DU等基于TRIZ创新原理,提出一种高精度的全对称多交叉簧片柔性铰链。

上述研究中柔性铰链的弹性簧片均为直梁型结构。

在多交叉簧片柔性铰链构型中,直梁簧片存在刚度和应力较大、转角范围较小等不足。

相比直梁簧片,曲梁簧片具有低刚度、低应力的优点,可实现较大挠度。

有学者将样条曲梁簧片[10-11]、圆弧曲梁-直梁组合的折叠簧片和双曲梁簧片应用于环形柔性铰链构型[14-15],以降低转动刚度和增大转角范围。

多交叉簧片柔性铰链构型相比环形柔性铰链构型具有更大转角范围,但是应用曲梁结构的设计研究鲜有报道,尚缺乏对应的大变形力学分析模型。

本文以圆弧曲梁簧片为变形单元,在分析多交叉簧片柔性铰链对称拓扑构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纯转矩作用下具有零轴漂特性的多交叉曲梁簧片柔性铰链,实现转动刚度和变形应力的优化。

为精确分析其性能,基于梁约束模型(beam constraint model,BCM)建立圆弧曲梁簧片变形模型,并推导圆弧曲梁变形应力方程。

多次弹塑性撞击实验系统的设计与数值仿真

多次弹塑性撞击实验系统的设计与数值仿真
运 动 的空 间梁含 撞击行 为 的耦合 动力 学模 型 。在 实验方 面 , 献 [ 测 试 了 细长 杆 与矩 形 铝 板 的 文 9] 横 向撞 击 力 。文 献 [ 0 借 助 高 速 光 电 测 试 系 统 1] 有效 地识 别 出了杆 的微撞 击 次 数 , 文献 [ 1 采 用 1]
(0 4 6 6 2 ) 100 0 Y 3
作者简 介 : 晓利 (9 5 , , 戚 17 -) 男 博士生 , 副教授 , 主要 研究方 向 : 击动力 学 , — a :x he@s a em; 撞 E m i ql er i .o 通讯 作 l c n 者 : 晓 春 ( 9 3一) 教 授 , 士 生 导 师 , 要 研 究 方 向 : 击 动 力 学 , 态 波 理 论 , . i 尹 16 , 博 主 撞 瞬 Ema : l
料 , 将手 柄 2 螺杆 1和 吸盘 式 电磁 铁 5组 成 的 可 、
高度 调节 机构更 换 为 导 向套 , 现 高度 调 节 功 能 实 和撞击 物 的导 向功 能 。
24 0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第3 6卷第 2期

性 电池
15MP 。测试 梁 的尺 寸 为 2 3 a 0 mmx 0 m 8 0 6 m× 4 m 小半 圆头杆 材 料 与钢 测 试 梁 材料 相 同 , m, 尺寸 如 图 4 b 所示 , () 撞击 初 速 度 = . 2 m s 2 6 / 。模 型 中测试 梁 的支 承 方 式 有 三 种 : 端 简 支 ( 1 、 两 S ) 一 端 固支 一端 简支 ( 2 和 两端 固支 ( 3 。 S) S )
构撞 击行 为 的复杂 性 , 要通 过理 论 、 值计 算 和 需 数
实 验等 不 同的方 法 进 行 研 究 。例 如 , 理 论研 究 在 方 面 , 献 [ — ] 用 塑性 铰 的 概念 研 究 了梁 撞 文 12 采 击 过程 中 的塑 性 动 力 学 行 为 , 献 [ ] 用 瞬态 文 3采 波 效应 法研究 了双 柔性 杆 的多 次 弹 性撞 击 现 象 ,

冲裁模综合实验台执行机构运动特性分析及设计

冲裁模综合实验台执行机构运动特性分析及设计
S N n , HAO P n U Ho g Z ig
( i nn rv c l o eeo o mu ia o sS ey n 1 1 2 C ia La igPoi i l g C m nct n ,h n a g10 2 , hn ) o n aC l f i
中图 分类 号 :H1 文献标 识 码 : T 2 A
第 1 期 1
20 0 8年 1 1月
文章编号 :0 13 9 (0 8 1- 0 3 0 10 — 97 2 0 ) 1 0 6 — 2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Ma h n r De in c iey sg & M a u a tr n fcu e 6 3
冲裁模 综合 实验 台执行机 构运动特性 分析及设 计
孙 红 赵 萍
( 辽宁省 交通 高等专 科学校 , 阳 10 2 ) 沈 112
Th ie i h r c e it n y i n e in o h c u t ro h u c ig e kn t c a a t r i a alss a d d sg n t e a t a o f e p n hn c sc t d e u ie x e i n a q i me t i nf d e p r i me t l u p n e
i1 /
、 .
00 05 . 1 D 1 . 5


3 0
\ 、 / 一l iI f : / 斑
2 0 2 5

杆 3 在拉延过程 中与 8 所示。杆 4在拉延过程 中与水平方 向的夹角
目的开设 。
通过多种执行机构 的性能 比较 , 本文采用双曲柄七杆机构作 为冲模实验台的执行机构 , 如图 3 所示 。该机构是一种典型的两 自由度可控机构 。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运动来 改变构件 L 5的长度 , 从而实现机构执行构件( 滑块 ) 的可编程直线运动。 该 机构不仅 可以通 过编程改变输 入曲线来 改变执行 构件 的输 出特 性, 而且构件的长度也是可变的, 具有较强的实验价值。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模拟与仿真实验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模拟与仿真实验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模拟与仿真实验引言:在当前快节奏和高效率的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受欢迎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解决方案。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各种潜在风险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模拟与仿真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背景1. 快节奏和高效率的建筑行业如今,社会发展迅猛,人们对于住房需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方式由于工期长、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解决方案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办公楼和公共设施等领域。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面临的挑战尽管装配式建筑相对传统建筑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构件拟合不理想、节点连接强度不够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模拟与仿真实验成为了必需品。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模拟实验1. 目的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还可以评估和优化现有施工方法及材料选用。

2. 实验内容(1)构件拟合模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所使用构件进行3D模型重建,并通过软件模拟构件在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控制要点。

(2)结构力学分析: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装配式建筑组件之间受力情况,判断其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3)节能性能评估: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装配式建筑在保温、隔热等方面的性能表现。

(4)施工过程优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寻找可能存在的瓶颈与优化方案。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仿真实验1. 目的通过仿真实验,我们可以在现实环境中模拟和复现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并提前进行预防和应对。

2. 实验内容(1)机器人装配:利用机器人进行自动化装配操作,在模拟环境下测试其稳定性和效率。

柔性体板簧建模与仿真应用

柔性体板簧建模与仿真应用

架采用柔性衬套连接 , 后轮 采用双胎 , 整车具有 73 个自由 度。仿真 模型如图 3所示。
图 7 平顺性仿真座椅表面垂向加速度曲线 ( 空载 ) Fi g. 7 Ve rtica lV ibration Acce leration C urve o f Seat w ithout Load
的整车在随机路面上的仿真结果 , 可进一 步结合平 顺性评价 标准进 行评价。
板簧虽然是最古老的悬架系统之一 , 但其至今仍被 广泛应用于 商用车上。怎样准确地捕捉板 簧的各种 特性 , 对于 操纵稳定 性和平 顺性的动力学仿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研究的板簧 仿真模型主 要有如下 几种 : 一种是考 虑片间摩擦 , 建 立完整的板簧模 型 , 如王其 东 [ 1] 采用离散梁方法建立板簧仿真模型 , 并将结果 与试验进 行了比 较验证 , 还利用建立的板簧模型装配整车进行了整车的 平顺性研究 ; 郑银环
2 ) 整车装配以本文方法建立的板簧模型 , 按 G B /T 6323. 6- 94进 行稳态回转仿真 , 所得结果显 示样车具 有较好的 不足转向 特性。可 通过仿真结果取样绘制前后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的关 系曲线及 车身侧倾角与侧向加速度的关 系曲线 , 可按照 Q C /T 480- 1999 进行 整车稳态回转计分评价预测。同 时 , 也可利 用本文模 型进行随 机路 面和脉冲路面的平顺性仿真。 3 ) 利用该模型 , 匹配不同前后悬架刚度 , 结合操纵稳定性仿真和 整车平顺性仿真结果 , 可对样车板簧刚度进行选择和改进调试。 参考文献 :
[ 2]
表 1 板簧硬点座标与特征参数 T ab. 1 Hard Spot and its C harcter Parame ters o f Leaf Sp ring 板簧 硬点 x /mm y /mm z /mm 质量 / kg 转动惯量 /( kg m 2 ) 左前 板簧 A B C 左后 板簧 A B C - 560 0 560 2 650 3 200 3 750 - 140 - 271 - 180 - 90 - 160 - 50 360 360 360 420 420 420 38 . 857 23 . 522 Ix = 0 . 058 Iy= 2 . 271 Iz = 2 . 315 Ix = 0 . 134 Iy= 3 . 390 Iz = 3 . 4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正文1万字以主要包括:水平撞击综合实验台装配图、底座、固支梁固支梁支撑、光电开关支架、光电开关支撑、激光位移传感器支架及圆弧电磁导轨等的零件图。
3.工作日志
要求在其上写草稿!包括老师的指导记录,并要求老师检查签字。
4.其它
⑴外文资料(英文原文4到5页,注意一定为复印件)的译文不少于5000汉字,用400格稿纸誉清或计算机打印,并与原文一起装订成册。
柔性结构的撞击现象在航空、航天、机械、交通、土木、电子和军事等工程领域中普遍存在。例如,飞鸟吸入航空发动机,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受到脱落泡沫撞击,飞行器稳瞄系统的非光滑性导致的碰撞振动,汽车撞击护栏,地震中桥面与桥墩的撞击,磁头对硬盘的读写撞击,炮身后座冲撞,核电站和化工厂的管网撞击等。
柔性结构发生撞击时,撞击部位将产生局部弹塑性变形,同时产生幅值高、变化快的撞击接触力,激发弹塑性瞬态波,引起复杂的弹塑性动态变形响应,并可能导致结构刚度的迅速劣化和结构的失效。弹塑性撞击问题的研究,对于诸如车辆碰撞的安全性能、航空发动机的耐撞性、在轨航天飞机受到空间碎片撞击后的结构完整性、机器人终端受动器受撞运行的可靠性、磁头与硬盘碰撞接触后数据的安全性、阵列碳纳米管膜对噪声和冲击波吸收能力的分析、泡沫复合夹层结构防护性能的评定和核电站结构撞击安全性设计等都是必要的。
关键词:柔性构件;水平撞击;实验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土木工程等领域存在着由间隙或撞击运动面导致的冲击
或碰撞振动。例如,飞船对接引起的碰撞、大型太阳能帆板因关节间隙产生的碰撞振
动、飞行器稳瞄系统的非光滑性导致的碰撞振动、海洋平台桩腿受到海冰的往复挤压
碰撞、机械手在作业中对产品的碰触、电动冲击机械等等
工程实际中柔性结构的弹塑性撞击现象,物理状态的转换复杂,力学行为呈现形式多样化。就撞击次数而言,可分为单次撞击和多次撞击现象两种。从牛顿时代至今,绝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针对单次撞击现象,对多次撞击现象的研究远少于对单次撞击现象的研究。
实际上,多次撞击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对它的研究涉及工程机械、土木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等众多工程领域。多次撞击行为在工程可被利用为驱动力,如:电动锤、气动锤、振动进料器、振动过滤器、捣碎机、打桩机、冲击钻、针式打印机、撞击阻尼器等,都是利用反复撞击行为产生驱动力。但是,多次撞击行为往往对工程结构造成各种形式的损害,如:继电器和延时器的频繁开关,会造成疲劳破坏;微型阀门的快速启闭会造成磨损和破坏;高速齿轮对由于不平衡激励和后冲产生的反复撞击,从而降低运转精度;核电站热交换器因为冷热水的循环诱发管道振动,导致与松散支撑之间的反复撞击磨损;太阳能帆板住轨展开和锁定时,因关节间隙产生的多次碰撞振动,将影响卫星的运动学形态,等等。另外,间歇运动机构特有的“间歇撞击”方式,也会引发机构撞击失控问题:强震诱发的曲边桥面或桥面与桥墩之间的多次重撞击破坏等等。因此,对多次弹塑性撞击现象的研究,对于结构保护,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提高机器工作的可靠性,保障相关人员生命安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基本要求
1.设计的柔性构件水平撞击综合实验台结构可靠、强度和刚度满足实验要求。
2.可快捷有效模拟杆、球、梁等典型柔性构件之间的碰撞试验。
3.撞击速度<1m/s。
(三)设计内容组成
1.说明书
(1)说明书内容依次为:封面、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文摘要(300字以内)英文摘要(250实词以内);目录、正文(1,1.1,1.1.1)、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与单次弹塑性撞击不问,在多次弹塑性撞击过程中,撞击过程和分离过程交替出现。在撞击过程中,撞击物体接触在一起,而在分离过程中,撞击的物体相互分离,是一个典犁的变结构拓扑问题。不仅撞击过程会激发弹塑性应力波,分离过程的卸载也叫激发波扰动。从动力学角度看,撞击过程和分离过程的交替出现,使得动力学方程的初始条件交替发生变化,在数学求解不是十分困难的。多次撞击不仅会引起柔性结构接触区域的塑性变形或损伤区域的累积和扩展,还会出现前面撞击引发的残余动力响应影响后续撞击下结构的动力响应问题。因此,多次弹塑性撞击下柔性结构的动力响应要远比单次弹塑性撞击下的动力影响复杂。目前,关于柔性结构多次弹塑性撞击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⑵报告(论文)或软件说明书的字数在1万字以上,含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及外文摘要。
⑶开题报告:包括工作任务分析、调研报告、文献综述或现场实习、方案拟定与分析及实施计划等,开题报告必须单独装订。
五、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
(1)水平撞击综合实验台的建模
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过UG的一些基本操作命令,可尚未独立进行过建模操作,尤其是对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没有完全弄清楚,使得建模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四、本课题的任务与基本要求、设计内容
(一)本课题的任务
1.文献检索与综述。柔性构件的概述、柔性构件工程背景、柔性构件的应用场合及工作原理。
2.水平撞击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明确设计依据。
3.初步拟出实验台的整体模型,确定各部分零件的尺寸,用UG三维软件建出实验台模型。
4.在ANSYS LS-DYNA中建立简单的球及固支梁模型,给球加以初速度,固支梁加全约束,生成k文件。
根据结构材料变形形式的不同,可将柔性结构的撞击问题分为弹性撞击、弹塑性撞击和塑性撞击。弹性撞击是指柔性结构在撞击过程中仅发生弹性变形。例如,大型太阳能帆板因关节间隙产生的碰撞振动,机械手在作业过程中对物品的抓取碰撞等。弹塑性撞击是指柔性结构在撞击过程中不仅发生弹性变形,而且还在接触区域或者整体结构上出现弹塑性变形。例如,海洋平台桩腿受到海冰的往复挤压碰撞,桥梁受到船舶的撞击等。塑性撞击是指柔性结构在撞击过程中接触区域或者整体结构上的撞击变形以塑性变形为主,弹性变形相对而言处于次要地位。弹塑性撞击往往伴随着损伤、撞击生热、侵彻和贯穿等现象。例如,爆炸生成的高速飞行弹体碎片对目标物的侵彻毁伤,空间飞行器受到轨道碎片或者空间微粒的高速撞击等。
在各类机械系统中,有一些是利用重复撞击作为驱动力的,如;电动锤、振动进料器、振动筛、打桩机、针式打印机、撞击阻尼器等。而在其他各类机械系统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撞击现象,是我们不期望的,但又是难以避免的。这类机械系统的操作过程中,产生重复撞击现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不必要间隙的存在,Dubowskys和Winfrey,R.C等对此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2003年6月6日,针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可能因泡沫撞击导致失事之疑,事故调查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具体的证据,表明泡沫材料撞击确实会导致航天飞机机翼部件破裂。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柔性体的撞击问题进行过研究。对此类撞击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在工程结构中,撞击事件的发生不是孤立的事件,往往出现多次撞击现象。至今为止,对杆撞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次撞击问题,对二次撞击问题及多次撞击问题的研究很少。主要是由于多次撞击问题中,撞击过程和分离过程交叉出现,撞击机理复杂。而且,所求解的撞击力出现在一个强非线性方程中,数值求解可能出现不收敛现象。
随着微型机械、精密机械的深入研究及其不断发展,传统刚性机构难以完全满足现代机构的设计和使用要求,逐渐采用柔性机构,利用柔性构件或柔性铰链的变形来输出运动或动力。其中,直梁型柔性构件以其柔性好,结构简单等优势在柔性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研究其在各种载荷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对于更好的发挥其在柔性机构中的作用是至天重要的。直梁型柔性构件受力产生大变形,由此而带来的几何非线性问题,已成为力学、机械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目前对于其变形特性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椭圆积分法,该方法计算量大,推导复杂,而且只适用于简单载荷条件下柔性构件的变形分析;随后,Howell提出了伪刚体模型法,大大简化了变形计算的复杂性,但是该方法也只适用于末端承受集中载荷作用的等截面柔性构件的变形分析。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柔性构件需要承受分布载荷,例如在MEMS中.静电驱动是通常采用的一种新型驱动加载方式,施加的静电力属于非均匀分布载荷,所以研究直梁型柔性构件在分布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分析方法,同时考虑其变形的非线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多次撞击对弹塑性动力响应的影响尚未得到研究。采用撞击粘附假设时,初期弹塑性动力响应与刚塑性动力响应的差别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尚没有认识到多次弹塑性撞击现象可能对柔性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响应产牛明显影响,甚至响应特征也可能出现明显的变化。
(3)在出现多次弹塑性撞击现象时,“塑性铰”的概念能禽继续应用,如果能够运用的话,多次弹塑性撞击会带来什么影响,也没有得剑相应的研究。
(4)在多次弹塑性撞击过程中,首次撞击过程和后续撞击过程的撞击力幅值、冲量值和能量损耗晕有何关系,棚对的重要性程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5)多次弹塑性撞击过程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凶素,以及它本身可能存在的规律性,也足相关研究需要关注的,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鲜有开展。
弹塑性撞击在柔性机械系统中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例如,在超高密度热一机数据存储器,在轨航天飞机,航空发动机,核电站管道系统等中,弹塑性撞击可能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它的分析研究,是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对于多次弹塑性撞击问题的研究,虽然有了些工作,但是,几乎没有一项完整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工作的重点并不在多次弹塑性撞击现象上,仅仅是附带了多次撞击力(2次至6次)的计算或测试结果。因此,对多次弹塑性撞击现象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尚未得到展开,导致对多次弹塑性撞击现象的概念性的认识和基础性的认识,仍然相当缺乏,对多次弹塑性撞击的重要性和规律的认识也远远不够。
对柔性体的撞击问题和空间航天器多点撞击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处理撞击问题。但是,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子结构数目的划分和每个子结构单元数量的划分带有随意性,不仅缺乏可靠的理论分析也缺乏必要的数值对比分析。许多学者运用有限元法进行变形场的空间离散。如Hughes和Taylor曾就撞击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法引入了组集刚度矩阵的思想,讨论了接触—撞击问题的概念、条件以及动力方程的积分方法。Hsu和Shabana基于动量守恒定律,利用恢复系数表述撞击瞬间的动力学行为,研究了旋转梁撞击中弯曲波的传播。Wu和Haug曾提出用子结构法解决此类柔性体的撞击问题。郭安平,洪嘉振和刘锦阳等采用子结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