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计算公式(建议收藏)
临床检验常用公式
临床检验常用公式临床检验是指通过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人体的体液、组织和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在临床检验中,常用公式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床检验中常用的公式。
1.MCV(平均红细胞体积)计算公式:MCV=体积/红细胞计数MCV反映了血细胞的平均大小,用于诊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成人MCV 值在80-100fL之间。
2.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公式:MCH=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MCH 反映了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成人 MCH 值在27-33 pg 之间。
3.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公式:MCHC=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积MCHC表示单位体积的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成人MCHC 值在32-36g/dL之间。
4.RDW(红细胞分布宽度)计算公式:RDW=(最大红细胞体积-最小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100%RDW反映红细胞之间体积的差异,在它加大的情况下,一般说明红细胞尺寸的变异增大,提示出现了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
5.ANC(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公式:ANC=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NC是测量中性粒细胞的绝对数量,常用于判断感染和骨髓抑制的程度。
正常人的ANC值在1.5-8.0×10^9/L之间。
6.A-aDO2(静脉动脉氧分压差)计算公式:A-aDO2=(大气压-水蒸气压)×FiO2-PaCO2/RQ-PaO2A-aDO2表示动脉和静脉血之间的氧分压差异,用于评估肺功能和肺部疾病。
7.CaO2(体内氧含量)计算公式:CaO2=(Hb×1.34×SaO2)+(0.003×PaO2)CaO2反映了单位血容量内的氧的物理状态,可用于评估气体交换功能和血液供应状况。
以上是在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并为医生提供治疗和用药的指导。
缺铁性贫血-zk
只有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
鉴别诊断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 铁幼粒细胞贫血
缺铁 铁粒幼 海洋
炎症
年龄 中青女 中老年 幼年
不定
病因 缺Fe 血清Fe ↓
铁失利用 Hb异常 铁失利用
2、2w后Hb升高,2m达到正常
注意事项: 1、餐后服药
2、忌与咖啡、茶等同服 3、可加用 Vit C 4、Hb恢复正常后,仍需服药3-6m
注射铁剂
应用指征:(1)口服铁不能耐受; (2)不能从胃肠道吸收铁剂 者,如胃肠道手术病人。
计算公式:注射用铁总需要量(mg) [需达到Hb-患者Hb] (g/L) ×体重(kg)×0.33 第一天:50mg,以后每天100mg
运输
Fe蛋白及含 铁血黄素
单核-巨噬S
单核-巨噬S Hb-Fe3+
红C破坏
成红Hb
循环
失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常见病因
(一)摄入不足 1. 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 铁吸收不良: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
快速进入空肠,饶过铁吸收部位。 长期腹泻和呕吐、肠炎、Crohn病等 茶叶、咖啡
血红蛋白
四、铁的排泄
排泄量:1mg/d 途径:肠粘膜的脱落细胞(主要)
五、铁的贮存
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部位:肝、脾、骨髓等器官的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
食物 Fe3+
胃内 Fe3+→Fe2+
肠粘膜内 Fe2+→Fe3
随肠、皮肤、肾等 上皮C脱落
地中海贫血公式
地中海贫血公式
地中海贫血公式
地中海贫血有两个计算公式:
1、第一种公式:Mentzer指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计数,一般大于12.5判断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更大,小于12.5考虑地中海贫血可能性大;
2、第二种公式:红细胞计数×100/平均红细胞体积,一般大于7的情况考虑地中海贫血的可能性比较大。
扩展:
地贫是地中海贫血的简称,一般可以通过地中海贫血筛查明确诊断,地中海贫血筛查公式主要有两种,主要通过红细胞计数和平均红细胞体积进行计算,即都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
两种公式准确性相差不大,都只是一种大概的经验判断,都需要进行更准确地检查明确诊断。
两种地中海贫血筛查公式都不能准确判断地中海贫血,对于地中海贫血的诊断还需要根据血红蛋白电泳检查、肽链检查,以及地贫基因检查等内容进行判断,比如有血红蛋白A2增高,肽链缺失阳性,染色体位点的缺失、突变等情况可能提示地中海贫血,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输血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重要措施,还可以考虑脾切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活化等方式进行治疗。
1。
南华大内科护理学讲义06-2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⑶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在出现贫血之前的阶段称为缺铁。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
全球约有6-7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
在发达国家一,亦有约20%的育龄妇女及40%的孕妇患缺铁性贫血,儿童的发病率高达50%,而成年男性为10%o[铁的代谢]1 .铁的分布铁在体内广泛分布于各组织。
正常成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4.5g,其中血红蛋白铁约占67%,贮存铁29%,余下的4%为组织铁,存在于肌红蛋白及细胞内某些酶类中。
正常男性的,贮存铁约为IOOOmg,女性仅为300-400mg o体内的铁大致可分为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酶和辅因子、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和贮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两大部分。
2 .铁的来源和吸收正常人制造新生红细胞每天需铁约20-25mg,大部分来自体内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
每天从食物中吸收约1-1.5mg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
含铁量较丰富的食物有肉类、肝、蛋黄、豆类、海带、发莱、紫菜、木耳及香菇等,而乳类含铁量最低。
肉类食品中的肌红蛋白所含铁可完整地直接被吸收,吸收率约为20%o植物铁多为三价的胶状氢氧化铁,易与植物中的植酸、丹宁酸等结合为不溶性的铁复合物,影响其吸收;吸收率约为1%-7%。
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常有:①胃:酸和维生素C能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以便于吸收,同时可使铁稳定在溶解状态,防止再氧化为三价铁。
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酰胺及胺类也可促使铁成为溶解状态,促进铁的吸收;②肠粘膜能根据体内贮存铁的情况,调节其吸收。
当体内贮存铁丰富,铁的吸收就减少,相反则增多。
正常人铁的吸收率约为10%,当缺铁时吸收率可增至30%-40%o3 .铁的转运和利用经肠粘膜进入血浆的亚铁(Pe2+)大部分被铜蓝蛋白氧化为高铁(Fe3+)后,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每一分子的转铁蛋白可与两个Fe?+结合)成为转铁蛋白复合体即血清铁,将铁运送到需要的各组织中,主要是骨髓中幼红细胞,在细胞内铁与转铁蛋白分离,再次还原成Fe2+,然后在线粒体内与原吓琳相结合成为血红素,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生成血红蛋白。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对母体、胎儿和新生儿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包括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和产后抑郁的发病风险,以及增加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缺氧、羊水减少、死胎、死产、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风险。
据调查,我国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19.1%,其中妊娠早、中、晚期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9.6%、19.8%和33.8%。
因此,本指南旨在指导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治。
本指南的循证证据等级评价及推荐建议说明如下:证据等级Ⅰ指证据来自至少1个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Ⅱ-1指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2指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或者病例对照研究;Ⅱ-3指证据来自比较不同时间或地点干预措施效果的差异;Ⅲ指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者专家委员会报告等的专家意见。
推荐建议A指证据适合推荐应用于临床预防;B指证据较适合推荐应用于临床预防;C指现有的证据间不一致;D指有一定证据不推荐用于临床预防;E指有相当证据建议不推荐用于临床预防;F指没有足够的证据。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如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妊娠期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时,可诊断为妊娠合并贫血。
根据Hb水平分为轻度贫血(100-109 g/L)、中度贫血(70-99g/L)、重度贫血(40-69 g/L)和极重度贫血(<40g/L)。
目前,铁缺乏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本指南建议,血清铁蛋白浓度低于20μg/L时,可以诊断为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根据储存铁的水平分为三期:(1)铁减少期,体内储存铁下降,血清铁蛋白低于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及Hb正常;(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红细胞摄入铁降低,血清铁蛋白低于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5%,Hb水平正常;(3)缺铁性贫血期,红细胞内Hb明显减少,血清铁蛋白低于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5%,Hb低于110g/L。
缺铁性贫血
4、神经系统 头痛、失眠、注意力下降、异嗜僻
5、生长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fl,MCH<27pg, MCHC<32% 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央淡染区扩大 网红正常或轻度增高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多正常,少数减低
二、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系、巨核系 无明显异常,红细胞系统增生显著,以中 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 密、胞质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 成不良的表现,即“核老浆幼”现象。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 肠,饶过铁吸收部位。
长期腹泻和呕吐、肠炎、Crohn病等 茶叶、咖啡
(三)慢性失血:
消化道:溃疡、肿瘤、钩虫病、痔疮及其他 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宫内节育器 咯血:肺结核、肺癌、支扩等
二、发病机制
铁缺乏引起: 1、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发 生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2、 细胞内含铁酶或铁依赖酶活性下降,进而影 响患者的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及患儿的生长 发育和智力。
临床表现
一、贫血的一般表现
二、含铁酶或铁依赖酶活性降低的表现
1、感染率升高 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2、粘膜损害 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炎、
萎缩性胃炎、吞咽困难
3、皮肤
皮肤干燥、指甲扁平、匙状甲、
毛发无光泽、脱落
其中:血红蛋白含铁2/3; 肌红蛋白含铁15%; 各种酶含铁不超过10mg。
贮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二、铁的来源和吸收
(一)来源
内源性:衰老红细胞的破坏 外源性:食物(植物和肉类食物)
需要量:1-1.5mg/d 孕、乳妇:2-4mg/d
铁的吸收
缺铁性贫血
铁的代谢:
内源性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 被人体循环利用,约为外源铁的 来源 15~20倍。 外源性铁:食物 吸收:食物来源的铁主要在十二指肠、空 肠上端以Fe2+形式被主动吸收。
胃酸 食物铁 Fe2+ Fe2+ Fe2+ 吸收入血中 还原物质(VitC等 氧化 的铁 有助铁的吸收) 去铁蛋白+Fe3+ 铁蛋白 氧化 而植物性酸、碱性 药物等不利于铁的吸收 肠粘膜细胞 Fe3+ +β球蛋白
符合(1)和(2)~(8)中任何两条以上可诊断为缺铁贫
与可引起MVC ↓疾病相鉴别
病种
缺铁性贫血
原因
铁↓
铁
内外铁↓
治疗
补铁
海洋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 贫血 慢性病贫血
遗传性 铁利用障碍
内外铁不少 Hb异常 内铁 ↑外铁↑
—— B6
原发病
肿瘤、炎症、内铁↓外铁↑ 铁代谢异常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鉴别:
缺铁性 铁粒红细胞 珠蛋白生成 慢性感染 贫血 贫血 障碍性贫血 慢性贫血 发病年龄 中、青年女性 中老年 幼年 不定 病因 铁缺乏 铁失利用 Hb异常 缺铁或铁失利用 网织红细胞 正常 正常 略↑ 正常 (↑) (↑) (正常) 血清铁蛋白 ↓ ↑ ↑ 正常(↑) 血清铁 ↓ ↑ ↑ ↓ 铁结合率 ↑ ↓ 正常 ↓ 未饱和铁结合率 ↑ ↓ ↓ ↓ 转铁蛋白饱和度 ↓ ↑ ↑ 正常 骨髓外铁 ↓ ↑ ↑ ↑ 贮藏铁 ↓ 正常或↑ ↑ ↑ 铁粒幼细胞数 ↓ 环形铁粒幼细胞>15% ↑ ↓
血清铁蛋白测定SF:
SF是诊断IDA最敏感、可靠的方法。 正常参考值:男性124ug/L±66 ug/L 女性68 ug/L±33 ug/L
血液学公式
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即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用电子仪器来测得MCV(飞升,fl)=红细胞比积(%)×10÷红细胞计数(百万个/mm3)成人正常值:90±7fl常用于贫血的分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Stand Dev of MCV×100÷MCVRDW反映周围血红蛋白体积异质性参数。
RDW增宽见于:大小不均一的红细胞存在时,网织红细胞增多,缺铁性贫血,新生儿。
RDW正常见于:轻型地中海贫血。
正常值=11.5-14.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g/dl)即100毫升血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克数。
MCHC增高见于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性贫血。
MCHC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
MCHC(g/dl)=成人正常值:34±2g/d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皮克(pg))即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平均值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皮克)=Hb(g/100ml)×10÷红细胞计数(百万个/mm3)成人正常值:29±2pg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细胞计数/mm3)=[(中性粒细胞(%)+中性带状核粒细胞(%))×白细胞总数]÷100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500mm3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常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有关。
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500mm3说明患者伴有多种病菌所致的感染。
血浆渗透压(mOsm/L)=2〔Na+〕mEq/L+葡萄糖(mg/dL)+血尿素氮(mg/dL)。
缺铁性贫血
铁的代谢
两个结合蛋白:细胞内的去铁蛋白-铁蛋白 血浆中转铁蛋白tf-利用 肠粘膜细胞调节铁的吸收 调控:通过体内贮存铁和转铁蛋白受体 tfR 影响因素:有益:维生素C 抑制:磷酸、草酸
铁的代谢
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 血清铁SI+未饱和铁结合力 四、铁的利用和储存 利用: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酶的合成 贮存: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五、铁的排泄 小儿15ug/kg
治疗
补铁12-24h后,含铁酶开始恢复,精神 症状缓解; 2-3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5-7天达 高峰,2-3周下降至正常; 1-2周,血红蛋白上升,3-4周达正常; 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应寻 病因 治疗满意,HB正常后继续服6-8周,增加 铁贮存
治疗
输红细胞 适应症:1、贫血严重,尤其发生心力衰竭 2、合并感染 3、急需外科手术 HB在30g/L以下:等量换血 HB30-60g/L者:浓缩红细胞4-6ml/kg HB在60g/L者:不用输红细胞
病因
先天铁褚铁不足 铁摄入量不足 生长发育因素 铁的吸收障碍 铁的丢失过多
发病机制
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减少期ID:贮存铁减少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红细胞生成需铁少 缺铁性贫血期ID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对其他系统影响 细胞功能紊乱、器官组织异常、细胞免疫功能 降低
铁的代谢
六、铁的需要量 生后4月-3岁:1mg/kg/天 早产儿:2mg/kg/天 总量<15mg 七、胎儿和儿童期铁代谢特点 胎儿期: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婴幼儿期:足月儿总铁75mg/kg,25%为 贮存铁。
铁的代谢
生理性溶血+生理性贫血期+母体获得铁 足月儿可满足4个与需要 6个月-2岁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 儿童期和青春期:偏食、肠道慢性失血、 生长迅速、月经
铁代谢与缺铁性贫血
定义 流行病学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病因治疗 IDA的治疗原则是补充足够的铁直到恢复正常铁存 储量,以及去除引起缺铁的病因。
口服铁剂治疗 是治疗IDA的首选方法
注意事项:应选择二价铁吸收率高;成人治疗剂量150200mg/d,预防剂量10-20mg/d;餐前1h服用吸收率高,低胃酸、 胃切除后、长期服用抑酸药者宜空腹服;忌与茶同服,避免与钙 盐、镁盐同服;一般口服铁剂3-4d,网织红开始上升,10d达高 峰,8周Hb达正常,需继续治疗3-6个月以补足存储铁。如治疗3 周无反应,应进一步检查。
肠道铁吸收障碍: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切除患者。
遗传性缺铁性贫血
甚为罕见,系由先天代谢相关基因突变引起的小 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如运铁蛋白基因突变——先天性无运铁蛋白血症
编码二价件金属蛋白1基因突变——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编码铜蓝蛋白的基因突变——先天性无铜蓝蛋白 血症
铁摄入不足 铁吸收障碍 铁丢失过多
临床上ID最常见于慢性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 及慢性肾衰竭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
定义 流行病学 病因学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缺铁性贫血表现
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 Hb<100g/L;MCV<80fl;MCH<26pg; MCHC<0.31。
ID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是全球性普遍 而重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句 WHO估计,全世界约有数十亿人患铁缺乏症, 其中1/2有贫血。
2004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孕妇为19.1%,育龄妇女15.1 %,早孕9.6 %, 中运19.8 %,晚孕33.8 %。
缺铁性贫血
几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特点比较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 碍性贫血。表现小细胞性贫血,但血清 铁蛋白浓度增高、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 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 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增高 ,总铁结合力不低。
发病情况: 经济状况,营养不良;钩虫 病流行地区。 高危人群: 妇女、儿童、婴幼儿。
病因:
铁摄入减少,需要量增加: 吸收障碍: 铁丢失过多:
1、需铁量增加、摄入量不足:
婴幼儿、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
加,如不及时补给肉类和动物肝等含铁 较多的食物,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 期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影响铁吸 收,尤其是在多次妊娠后,很容易引起 缺铁性贫血。
几个概念
血清铁:生理状态下,转铁蛋白仅1/3与
铁结合,这部分称血清铁。男性1130umol/l女性9-27umol/l。 血清铁蛋白:机体内一种储存铁的可溶 性组织蛋白,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少 。 总铁结合力:是指每升血清中的转铁蛋 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铁量。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指人体的红细
副作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
肠道反应;口腔金属味;便秘
胃肠道外给铁
注射用铁剂: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或有
铁吸收障碍的患者 右旋糖酐铁:首次50mg,如无头痛、发 热、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翌日始每日100mg深部肌内注射 禁忌症:过敏体质,肝肾功能不全
需铁剂量计算:
病、肿瘤继发(获得性)。表现为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含铁血黄素均明显 降低。先天性:幼儿发病、伴发育不良 和多脏器功能受累。获得性:有原发病 表现。
临床执业医师——缺铁性贫血
3•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 )测定:血清铁正常值为13.4〜31.2卩mol, (75〜175卩g/dl , VK<8.9卩mol/L (50卩g/©l可考虑为缺铁贫血。
总铁结合力的正常值为47.0〜68.6卩mol/L (240〜350卩g/©l,缺铁性贫血时可>68.6 卩mol/L。
1血清铁饱各度(TS)<15-16%.(四)铁动力学检查:血浆放射性铁半衰期(PID)<170分仲,血浆铁交换量(PIT)减少。
红细胞铁利用率(RCB)>80%, 7-10天。
四、诊断根据病史、喂养史、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特点,一般可初步诊断。
进一步作铁的生化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即可确诊。
但需要注意找出致病原因以便进行治疗。
五、鉴别诊断(一)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和地区分布的特点,特殊面容,明显肝脾肿大,血片可见靶形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增多, 血清铁及骨髓可染铁增加,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增多。
总铁结合力正常或减少,胎儿型血红蛋白(HbF)或成人型血红蛋白A2 (HbA2 )增多。
(二)雅克什氏贫血(Jakch 综合症):多见婴幼儿,继发于慢性感染而引起贫血,主要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和红细胞寿命缩短。
当营养不良与感染同时存在时造血器官发生严重反应,表现重度贫血, 脾脏增大、白细胞增多,有时可达30X109/L (30000/ mm2 )以上及少量未成熟粒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出现在末稍血象中, 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 为婴儿对感染和营养缺乏的一种综合反应, 经治疗感染后。
血象可很快恢复正常。
用铁剂或维生素B12治疗无效。
六、治疗(一)铁剂治疗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其种类很多,可用25%硫酸铁合剂(硫酸铁 2.5g稀盐酸2.9ml,葡萄糖12.5g,氯仿水100ml)剂量应按所含铁元素计算,每日4-6mg/kg,分三次服为宜,折合成硫酸亚铁每日20〜30mg/kg.2.5%硫酸铁合剂每日1.2mg/kg,此量可达到最好的吸收效果, 超过此量不但吸收率下降,反而增加对胃粘膜的剌激, 并可产生铁中毒,恶心、呕吐、苍白、不、嗜睡昏迷等。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考点总结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考点总结●流行病学●IDA 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铁代谢●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可达 20% ),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 1% ~7% ),铁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铁在酸性环境或Vit-C存在能促进吸收,低价铁比高价铁吸收好●功能状态铁●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正常人每天造血需20~25mg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Crohn 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 IDA(特别是老年人)●铁丢失过多●成人缺铁性贫血的首要原因是慢性失血铁损失太多●钩虫病●铁利用障碍不属于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贮铁指标(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减低、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转铁蛋白受体表达于红系造血细胞膜表面,其表达量与红细胞内 Hb 合成所需的铁代谢密切相关,当红细胞内铁缺乏时,转铁蛋白受体脱落进入血液,成为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大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为血红素,以游离原卟啉( FEP)的形式积累在红细胞内或与锌原子结合成为锌原卟啉(ZPP)●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临床表现●缺铁原发病表现●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贫血表现●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食欲缺乏等;有苍白、心率增快●贫血性心脏病——心脏扩大,瓣膜关闭不全,相对性狭窄●组织缺铁表现●异食癖●烦躁易怒●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牛肉舌,镜面舌)、口角皲裂、吞咽因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实验室检查●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公式1.白血病=发热+出血倾向+胸骨压痛+全血细胞减少2.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貌+出血倾向+三系减少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贫血貌+Coombs(抗人球蛋白试剂)阳性+脾大4.缺铁性贫血=贫血貌(皮肤粘膜苍白)+女性月经过多或消化系统肿瘤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女性+出血倾向+血小板降低(<100×109/ L),红白细胞计数正常6.DIC=多部位出血+PT延长+3P试验阳性▲血液系统疾病检查1.骨髓穿刺检查2.细胞形态学检查3.肝肾功能、腹部B超4.血常规▲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原则治疗: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感染,选用广谱抗生素白血病:化疗+骨髓移植化疗:急性白血病,急淋—DVLP方案(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急淋—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早幼粒—维甲酸慢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再障:雄激素,免疫抑制剂,骨髓移植贫血:补充铁剂+Vc,手术前贫血严重可输注红细胞结缔组织并诊断公式共同症状:骨关节肿痛+1.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蝶形红斑+光过敏+雷诺现象+ANA阳性+蛋白尿2.风湿性关节炎=单发+大关节3.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称(双)+小关节+RF阳性4.化脓性关节炎=青少年+高热5.骨性关节炎=骨擦音/骨擦感+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疼痛缓解6.强制性脊柱炎=竹节样改变中毒性疾病诊断公式1.一氧化碳中毒=煤火炉+樱桃红+COHb增高2.有机磷=农药接触史+瞳孔针孔样改变+大蒜味+肺部听诊湿罗音+胆碱酯酶活力(ChE)↓脑血管疾病诊断公式1.脑出血=高血压病史+急性发作+意识障碍+定位体征2.脑血栓=安静状态发病(冠心病、高脂血症)3.脑栓塞=发病急+心脏栓子(亚急性心内膜炎)◇脑肺栓塞=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下肢栓子(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坏疽)◇肺4.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脑膜刺激征+CT5.脑梗死=高血压病史+偏瘫+CT未见病灶脑膜炎诊断公式1.结脑=脑膜刺激征+结核症状(低热盗汗)+脑脊液毛玻璃样2.病脑=脑膜刺激征+病毒感染(发热)+脑脊液清亮3.化脑=脑膜刺激征+化脓(高热)+脑脊液毛脓性+皮肤黏膜瘀点瘀斑4.乙脑=脑膜刺激征+呼吸衰竭+夏秋季节+脑脊液清亮颅脑损伤性疾病1.脑震荡=短暂意识丧失(昏迷时间几分钟)+逆行性遗忘2.急性硬膜外血肿=脑外伤+中间清醒期(昏迷→清醒→昏迷)+CT梭形血肿3.硬膜下血肿=持续性昏迷4.脑疝=瞳孔散大/瞳孔不等大+心跳呼吸骤停传染性疾病诊断公式1.甲肝=发热+黄疸+HAV(+)+粪口传播2.乙肝=发热+黄疸+HBV(+)+体液传播3.丙肝=发热+黄疸+HCV(+)+血液传播4.艾滋病=冶游史+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HIV(+)妇科疾病诊断公式1.异位妊娠=停经史+剧烈腹痛+腹部包块+阴道出血+宫颈举痛2.卵巢肿瘤蒂扭转=急性下腹痛+肿物+无休克无贫血+HCG(-),无停经及阴道流血史3.急性盆腔炎=下腹剧痛(宫颈举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4.宫颈癌=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菜花样赘生物(Ⅰb期局限于宫颈,Ⅰb1期径线≤4cm;Ⅰ期≤4cm;Ⅱ期>4cm)5.卵巢肿瘤=老年女性+腹胀+腹部肿块+消瘦6.子宫肌瘤=育龄女性+经量过多+子宫增大+贫血貌儿科疾病诊断公式1.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季节(秋冬季)+大便稀水样蛋花汤样+发热脱水分度:(1)轻度:(2)中度:泪少尿少四肢冷(3)重度:无尿肢冷血压降脱水性质:血清钠水平130—150 <130,低渗>150,高渗诊断:(1)轮状病毒肠炎(重型/轻型)(2)重度(中度/轻度)高渗(等渗/低渗)脱水(3)其他,如代谢性酸中毒补液治疗:1.原则:2.第一天补液总量、速度和种类(1)总量:(2)速度:(3)种类:3.第二天补液:4.药物治疗:控制感染,保护肠粘膜2.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1)麻疹=发热+上感+全身丘疹+麻疹粘膜斑(2)风疹=低热+上感+红色丘疹+耳后淋巴结肿大触痛(3)急诊=突起高热+热退后出疹(4)水痘=低热+瘙痒性水疱疹+向心性分布(5)猩红热=发热+咽痛+草莓舌+皮疹在皮疹褶皱易受摩擦部位更密集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性情烦躁+喂养不当+骨骼改变(肋膈沟、蛙腹、O型腿)+血清钙、血磷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