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44

合集下载

导学案开展情况汇报

导学案开展情况汇报

导学案开展情况汇报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老师和同事们对导学案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积极开展了导学案的编写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我将向大家汇报一下导学案开展情况。

一、编写情况。

我们团队共编写了10份导学案,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多个学科。

每份导学案都经过了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力求做到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使用情况。

编写完成后,我们将导学案分发给各位老师进行试讲和试用。

通过观察和反馈,我们了解到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老师们普遍反映导学案的内容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同时,学生们也对导学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导学案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复习。

三、改进措施。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比如,有的导学案内容设计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解;有的导学案缺乏趣味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导学案,简化内容,增加趣味性,提高实用性,确保导学案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展望未来。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导学案的编写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导学案的质量。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各位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导学案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导学案一定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我对导学案开展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谢谢大家!。

荷花淀导学案

荷花淀导学案
通过以上的段落划分,我们可以看到,《荷花淀》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白洋淀人民的斗争生活和他们的爱国情怀,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的作品。
六、写作手法
《荷花淀》的写作手法丰富多样,展现了作者孙犁的深厚文学功底和独特艺术视角。
小说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展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环境描写细腻入微,通过描绘荷花淀的宁静与美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世界,如“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细节描写也极为生动,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如“她的脚踏在冰冷的石板上,手扶在光滑的木栅栏上”。
D.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简答题
1.请简要概述《荷花淀》的故事情节。
2.《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3.分析《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他们各自的特点及其所Biblioteka 映的时代精神。四、中心思想
课文《荷花淀》的中心思想是: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描绘了白洋淀人民的斗争生活,突出了白洋淀广大妇女在抗敌斗争中表现的思想境界及战斗风貌,歌颂了她们勤劳质朴、热爱生活、深明大义、同仇敌忾的崇高品质,同时也表现了根据地人民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如生动形象的描写、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等,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学习重难点
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是关键。需要深入理解作者通过描绘荷花淀的自然美景和人物形象,所传达出的深厚情感和深刻思考。
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是难点之一。这要求学习者能够细细品味文中的描写,感受作者笔下的水乡风情与自然之美。
课文《荷花淀》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1、教学例1.(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彩旗图)
①看图,你知道什么信息?
(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怎样计算?)
②如果要求每行有几面小旗,怎样列式?为什么?
(小组交流,说说方法和理由。)
③如果求有几行呢?该怎么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④仔细观察这两道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7-39页例1、例2和“做一做”,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4、在“○”里填上“+”“-”“×”或“÷”。
48○6=2○6 49○7=21○3
2○3=54○9 15○3=4○1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 )里最大能填几?
15÷( )>4 36÷( )>8
40÷( )>7 35÷( )>6
2、一道除法算式题,除数是9, 芳芳把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7.正确的商是几?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个地球仪要8元,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解:56÷8=7(个)
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43、44页以及练习九中的第1题、第5—9题、思考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

《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

《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重要性。

2、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

3、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要素。

(2)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难点(1)如何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激发创造性思维。

(2)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创造性思维。

三、知识链接1、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常见的思维方式(1)逻辑思维:依靠逻辑推理来思考问题,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

(2)形象思维:通过直观形象和表象来思考问题,如想象、联想等。

(3)直觉思维:凭借直觉和灵感快速地做出判断和决策。

四、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创造性思维与常规思维有什么区别?(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表现形式?2、案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案例,分析其中体现的创造性思维:_____公司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通过创新的营销策略,成功打开了新的市场。

五、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需要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2)分享你所知道的通过创造性思维取得成功的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思维拓展训练(1)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如“如何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小组合作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进行“头脑风暴”活动,围绕“未来的教育模式”展开想象,尽可能多地提出新颖的想法。

六、方法指导1、打破常规不要局限于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

2、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尝试换位思考、逆向思考等。

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通过联想和想象将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新的思路。

4、积累知识和经验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不断学习和积累。

七、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创意设计设计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或服务,画出草图并简要说明其创新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导学案12.1轴对称(一)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理解什么是“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3、能够说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自学指导1、自学29 页,重点掌握___________,完成30页练习;2、自学课本30页,图121-3是____个图形,关系。

请找出图中A、B、C的对称点A′、B′、C′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展示内容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___,这个图形就叫做___________,这条直线就是它的_________。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________,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材P30练习与P31练习。

4、教材P30与P31的思考,找同学回答。

5、教材P36习题12.1的1、2.12.1 轴对称学习目标1、识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3、掌握并会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二、自学指导(15分钟)认真阅读P31页思考-P32页探究前的内容(1)思考部分可在课本上沿MN对折或用测量的方法进行探究(2)探究部分要动手操作,找出你发现的规律:P1A =__,P2A=__,(特别注意l与线段AB的关系)由此可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____________三、展示内容1、如图,△ABC中,AD垂直平分BC,AB=5,则AC =__2、△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且AB=4cm,则A,B,=__3、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MN对称,直线MN 与线段AD的关系是____4、如图△ABC中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若△ABC的周长为10,BC=4,则△ACE周长为___5、如图AD⊥BC,BD=D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AB、CE的长度有什么关系,AB+BD与DE有什么关系?课题:12.1轴对称 (三)学习目标:1、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2、熟练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64)

小学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64)
(4)树林中放着一块很大的、上面披着青苔的花岗石块,就是树林旁高山崩塌时滚落下来的石块。()
(5)白嘴鸦的飞来,说明春天已到;而飞走的鹤却表明热天已经过去。()
五、总结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困惑?
板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
星星辨别方向
云观察气象
石头了解地质变化
教学反思:
学 习 过 程
复备栏
一、学情调查
1.你认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2.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一):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想想词义,读通课文。
小熊xióng耸立sǒng铁砧zhēn预兆zhào
青苔石灰石花岗石星座罗盘……
2.仿写: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我们知道,蚂蚁搬家是,。
②观察石灰石、碎贝壳
(4)第六自然段:
①重点抓住“花岗岩、青苔”。
②观察“披着青苔的花岗岩”。
四、达标检测
判断题:
(1)“大自然的文字”中“文字”就是指一本关于大自然的书。()
(2)假如燕子在空中高飞,看上去很小很小,那就预示着即将出现雷雨天气。()
(3)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时,可以通过在许多星座中找小熊星座中的北极星来确定北方。()
灌云县小学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学习内容
24.大自然的文字总第(61)课时上课时间:月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Lesson 44 Christmas with Jenny导学案

Lesson 44 Christmas with Jenny导学案

Lesson 44 Christmas with Jenny导学案【学习目标】 1.扎实记忆单词短语;理解文章,把握主旨;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知识点用法;3.学生乐于谈论有关圣诞节的话题。

会用英语简单介绍圣诞节;4.激情投入,积极参与,体验学习中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自背单词短语,组内互查纠错; 2.组长带领互相帮助,大胆质疑,并检查当堂知识的过关情况;3.当堂达标过关。

【预习自学】step1.words-check(单词自测).front n.前面at the front of…在…的前面tree n.树colorful adj.绚丽多彩的box n.盒子important adj.重要的western adj.西部的,西方的bring v.拿来,带来pick v.挑选;拾取;摘pick up 捡起;获得up adv.向上santa claus n.圣诞老人part n.部分give v.给merry adj.快乐的mean v.意思是…单词检测:1. autumn comes and the farmers begin to p______ apples.2. m_____christmas!3. christmas is one of the w_____ festivals.4.the b_____ is empty(空的).it’s very light.5. she stands in f_____ of the class. .step2.phrases-study.(短语自学,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找出下列短语,翻译然后背诵。

)1. 谈论2. 在……前面3. 在周末4. 捡起5. 一个重要的西方节日6. forget to do something7. bring to8. give gifts9. merry christmas10. what a wonderful festival!【知识点探究】【目标a】1. she stands in front of the class. 她站在同学们前面。

第44讲交通与社会变迁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第44讲交通与社会变迁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第44讲交通与社会变迁课标考题1.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3.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2022·浙江6月·11) (2021·浙江6月·10)【基础课】一、水陆交通的变迁(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古代陆路交通(1)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①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2)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古代水路交通(1)中国:在春秋时期已有运河;秦始皇开凿②;隋朝的大运河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元朝的③为世界之最。

(2)法国: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3)荷兰:17世纪④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对海洋的探索(1)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⑤”。

(2)世界:波利尼西亚人、腓尼基人、维京人、阿拉伯人都曾进行海洋探险活动。

2.全球航路的建立(1)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2)欧洲人开辟了⑥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3)新航路的开辟让大洋和大陆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4)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5)1914年⑦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铁路: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⑧;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人类步入⑨。

2.航运: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后来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远洋轮船出现。

3.汽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⑩,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44东北师大附属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空间向量及应用(理)A

44东北师大附属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空间向量及应用(理)A

空间向量及其应用(教案)A一、知识梳理1.空间向量的概念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如位移、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

2.向量运算和运算率加法交换率:加法结合率:数乘分配率:说明:①引导学生利用右图验证加法交换率,然后推广到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

平行于记作∥。

注意:当我们说、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当我们说、平行时,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使=注:⑴上述定理包含两个方面:①性质定理:若∥(≠0),则有=,其中b a+=+=b a-=-=)(R a OP ∈=λλ.a b b a+=+).()(c b a c b a++=++.)(b a b aλλλ+=+a b a ba ba ba a 0b a bλbλaa b a b λaλ是唯一确定的实数。

②判断定理:若存在唯一实数,使=(≠0),则有∥(若用此结论判断、所在直线平行,还需(或)上有一点不在(或)上)。

⑵对于确定的和,=表示空间与平行或共线,长度为 ||,当>0时与同向,当<0时与反向的所有向量。

⑶若直线l ∥,,P 为l 上任一点,O 为空间任一点,下面根据上述定理来推导的表达式。

推论:如果 l 为经过已知点A 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的直线,那么对任一点O ,点P 在直线l 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 ,满足等式①其中向量叫做直线l 的方向向量。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 (全书完整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 (全书完整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汇总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11.1怎样才叫“做功”1.阐述功的含义,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叙述功的原理.3.重点:概述功的计算公式W=F·s,并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规律的方法,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质.一、怎样才叫“做功”1.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那么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二、力对物体做了功吗2.观察课本活动2中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B)三、怎样测算功4.在力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5.力学中的“功”的公式是W=Fs.6.“功”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在1 N的力的作用下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1 m.7.一质量为2000 kg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前进了400 m,做了3×105J的功,求拉力的大小和重力所做的功.解:W=FsF===750 N因为物体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故重力做功为零.四、机械功原理8.研究表明:人们使用机械工作时,省力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则一定费力;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能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机械功原理,在历史上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1.讨论交流下列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你把书包举高的过程中是否对书包做功?(2)把书包举在高处停留不动是否做功?(3)张明同学提着书包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张明对书包做功了吗?(4)李强同学在练习篮球投篮,篮球在空中飞行的那段距离,手对篮球做功了吗?(5)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该力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通过以上几个实例可知有三种情况不做功:a.有力无距离不做功(s=0),即劳而无功;b.没有力不做功(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F=0),即不劳无功;c.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力不做功(s=0),即劳而无功.2.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题目.(1)一个重1000 N的车,在1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前进50 m.当推力撤掉后,车由于惯性又继续前进了5 m.求:推力做的功.解:W=Fs=100 N×50 m=5000 J.(2)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 N的力,将重为10 N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踢出后球在地面上滚了30 m才停下来.在球滚动过程中,脚对球所做的功为(D)A.750 JB.300 JC.450 JD.0 J写出你的判断理由:当球在滚动过程中,脚不再对球施加力的作用,因此不再做功.归纳总结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①在使用公式求功之前,要明确哪个力做功.②要搞清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③要注意单位的统一.3.如图所示,在整修寺庙过程中,甲和尚将一块重400 N的石头提到2 m高的庙墙上,乙和尚把重110 N的瓦片提到6 m 高的房檐上.请帮助老和尚比较甲、乙两个和尚的贡献大小.甲(选填“甲”或“乙”)和尚的贡献大,判断的依据是甲做功更多.4.图示为一园林工人用割草机进行割草的示意图,园林工人用50 N的推力推动重为100 N的割草机沿水平方向匀速割草40 m,割完草后,他将割草机提起水平走了10 m,随后又提着割草机上了8 m高的三楼放下,则他对割草机做了多少功?解:园林工人推动割草机水平匀速割草40 m所做的功:W1=Fs=50 N×40 m=2000 J.园林工人提着割草机水平走了10 m,此过程不做功,W2=0.园林工人提着割草机上8 m高的三楼时所做的功:W3=Fh=Gh=100 N×8 m=800 J,故园林工人对割草机共做功W=W1+W2+W3=2000 J+0+800 J=2800 J.5.你是如何理解功的原理的?答案在理想情况下,使用任何机械所做的功都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机械间的摩擦及机械本身的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用任何机械所做的功都大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11.2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复述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2.通过功率定义的学习,掌握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3.重点:复述功率的定义、单位,叙述功率的物理意义,应用功率公式P=进行简单计算.4.通过对功率公式的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比较做功的快慢1.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越短,做功越快;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做功越多的物体,做功越快.二、认识功率2.填一填:(1)功率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3)功率的公式:P=.(4)功率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瓦特(W).1 W的意义是 1 s内所做的功为1 J.②常用单位:1 kW=103W.3.四个同学在石峰公园进行登山比赛.如果规定功率最大者获胜,那么胜出者一定是(D)A.体重最大的一个B.时间最短的一个C.速度最大的一个D.做功最快的一个4.甲机器做功时的功率是5000 W,它的物理意义是这台机器每秒做功5000焦耳;乙机器做功时的功率是20000 W,它的物理意义是这台机器每秒做功20000焦耳;这两台机器中乙机器做功更快.5.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80W;柴油机的功率为8.82kW;汽车起重机的功率可达320kW.6.用速度的知识迁移出功率的定义、计算和单位,这种方法叫迁移法.像这种定义速度和功率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7.举重运动员在3 s内把1000 N的杠铃举高了1.8 m,他对杠铃做了1800J的功,他的功率是600W.8.根据例题的解题过程,尝试解答以下问题.叉车将质量为200 kg的货物在10 s时间内匀速提高2 m(g取10 N/kg).求:(1)货物的重力;(2)叉车对货物做功的功率.解:(1)G=mg=200 kg×10 N/kg=2000 N(2)W=Gh=2000 N×2 m=4000 JP===400 W.1.推导功率的另外一个公式:P===Fv.交流与讨论:一辆小轿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000 N,则:(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2)5 s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解:(1)P=Fv=6000 N×10 m/s=6×104 W(2)W=Pt=6×104 W×5 s=3×105 J.2.设计估测人的功率的实验.现代生活中健身已成为一种时尚,爬楼梯就是一种即方便又环保的健身方式,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爬楼时的功率.(1)实验器材:电子秤、刻度尺、秒表.(2)实验步骤:①用电子秤测出小明的质量m;②用刻度尺测出一级楼梯的高度h0,数出楼梯的级数n,计算出爬楼梯的高度h=nh0;③用秒表测出爬楼梯所需的时间t.(3)写出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爬楼功率的表达式P=.(4)小明先用较慢的速度爬楼梯,测得功率为P1,然后用较快的速度爬楼梯,测得功率为P2,则P1 <(选填“>”、“<”或“=”)P2.(5)生活中哪些体育运动还能用类似的方法测量出人的功率?答案爬杆、跳绳、攀岩、引体向上等.3.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D)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②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的大小③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A.只有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4.一列质量为1×103t的火车,以180 km/h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整列火车受到的阻力是9×103 N.则:(1)火车的牵引力多大?(2)火车行驶1 min时间内,重力做了多少功?机车牵引力做了多少功?牵引力的功率多大?解:(1)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故F=f=9×103 N(2)在重力的方向上火车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做功为0v=180 km/h=50 m/sW=Fs=9×103 N×50 m/s×60 s=2.7×107 JP===4.5×105 W.第十二章复习课1.复述内能的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比热容与热值的意义、热机效率、热机工作原理、能的转化等.2.重点:关于比热容、热值的简单计算.3.经历复习过程,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内能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和质量、温度有关,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2.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太阳能是人类使用的最大量的一种能量,获得的主要途径是热传递.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二、热值4.热值的计算公式是q=,单位是J/kg.5.煤油的热值是4.6×107 J/kg,它表示: 1 kg的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6×107 J,则10 kg 的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6×108J.6.现代火箭利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7.当瓶中的煤油倒去一半后,煤油的(D)A.比热容不变,热值和密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B.比热容、热值和密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C.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不变D.比热容、热值和密度都不变三、比热容8.比热容是指1 kg的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 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其公式是c=,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9.甲、乙两物体质量、初温都相同,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当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接触以后内能的变化情况是(B)A.甲的内能增加,乙的内能减少B.甲的内能减少,乙的内能增加C.甲的内能不变,乙的内能减少D.甲、乙的内能都不变1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不计热量损失,完全燃烧6 kg热值为1.26×107 J/kg的干木柴能使250 kg 30 ℃的水温度升高到(B)A.120 ℃B.100 ℃C.90 ℃D.无法确定四、热机11.热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再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12.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有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13.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压缩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做功冲程.1.小组讨论:汽车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在探寻着更好的代步工具,法国人居纽于1769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车.现在你看到的这幅漫画,据说是牛顿所设计的蒸汽汽车原理图,试就该原理图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原理图中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至少说出三点)答案杠杆原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滚动代替滑动.(2)该原理图中涉及哪几种形式的能量?请简述对应的能量转化过程.答案化学能、内能、机械能(动能);通过燃烧燃料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蒸气向后喷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使汽车向前运动的力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个?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向后喷出的蒸气反过来给汽车一个向前的推力;喷出的蒸气是施力物体.2.小明和小芳探究了泡沫塑料与棉絮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的好坏,具体做法是:用两只相同的密闭的烧瓶各盛80 ℃的热水2 kg.瓶内各插入一只温度计,瓶外分别用大小、厚度都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包好,放在同一地点使其自然冷却,然后每隔一段相同时间观察温度计示数并记录水温于下表中:时间t/min010203040 (140150160)包泡沫塑料的瓶内水温t1/℃8066564944 (222120)包棉絮的瓶内水温t2/℃8060473832 (202020)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做实验时的环境温度为20℃,对比水温的变化情况可知泡沫塑料保温性能较好.(2)经过160 min后,两瓶中的热水一共向外界放出了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要有计算过程)解:Q=cm(t-t0)=4.2×103 J/(kg·℃)×4 kg×(80 ℃-20 ℃)=1.008×106 J.(3)从表中热水温度变化的快慢情况分析,瓶中热水放热时还有什么规律?答案温差越大,散热越快.(或开始散热快,后来散热慢)3.(多选)如图所示,为了解白纸和黑纸的吸热性能,小明将质量都是1 kg、初温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瓶中,再用大小、形状和厚薄相同的白纸和黑纸将瓶包起来,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在30 min内,小明每隔3 min测一次水的温度,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根据小明的实验和记录可知(BD)日照时间t/min0 3 6 912 15 18 21 24 27 30白纸瓶水温t1/℃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30黑纸瓶水温t2/℃23 25 26 27 28 29 30 3132 33 34A.白纸的吸热性能好于黑纸B.黑纸的吸热性能好于白纸C.30 min内,白纸瓶中的水内能增加了1.26×105 JD.30 min内,黑纸瓶中的水内能增加了4.62×104 J4.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40 kg的水,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了25 ℃,求:(1)水吸收的热量;(2)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的焦炭放出的热量?[q焦炭=3×107J/kg,c水=4.2×103 J/(kg·℃)]解:(1)Q=cm(t-t0)=4.2×103 J/(kg·℃)×40 kg×25 ℃=4.2×106 J(2)m===0.14 kg.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12.1认识内能1.说出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说出影响内能的因素.2.重点:列举做功和热传递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3.通过感受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一、什么是内能1.(1)在水平面上高速运动的小汽车,它具有动能;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臭豆腐分子同样具有动能,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2)如图所示,物体内部的分子始终在无规则地运动着,所以分子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由于和地球之间存在着引力,所以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物体内部分子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也存在着势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3)动能和势能的单位都是J,内能的单位也是J.(4)如图所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对于同一物体来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当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少.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2.许多事例表明,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3.同学们用力搓手,手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答案手感到热;说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4.把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手心的内能如何变化?答案手心感到凉,说明手心的温度降低,内能和温度有关,手心的内能减少.5.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6.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的温度不同;传递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传递内能的多少是热量,它的单位是J.一杯热咖啡冷却一段时间后,咖啡的内能减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咖啡的内能.1.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的墨水扩散得快.实验说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热运动越剧烈.结论:物体的内能和温度有关,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会增加;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它的内能会减小.2.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是空气,而不是棉花.(2)为什么要放入蘸了乙醚的棉花?答案空气温度升高无法直接观察到,这是用转换法显示空气温度升高.(3)实验现象是什么?答案棉花着火燃烧.(4)实验说明了什么?答案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3.图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瓶子里装有一些水,用力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将增加,原因是压缩瓶内气体做功(或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1)出现什么现象?答案瓶塞被冲出,瓶内有白雾产生.(2)瓶塞跳起说明了什么?答案说明瓶内气体对外做功.(3)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水雾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液化.水蒸气液化放热,表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了.4.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1)用手来回地弯折铁丝.原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在酒精灯上烧.原理: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归纳: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12.2热量与热值1.复述热量的概念,查阅热值表.2.重点:说出燃料的热值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计算.3.通过“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实验,培养团队协调合作及动手能力.一、什么叫做热量1.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2.热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与内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J).二、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对于同一种物质水而言,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有关.4.本实验的主要器材有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量筒、烧杯、石棉网和手表.其中量筒的作用是可以控制水的多少,手表的作用是可以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粗略判定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三、燃料的热值5.实验表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不相等的.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它的符号是q,单位是J/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Q=qm.6.通过查表可知汽油的热值4.6×107J/kg,表示的意义是 1 kg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6×107 J.则2 kg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9.2×107J.7.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C)A.较大的比热容B.较低的沸点C.较大的热值D.较高的凝固点8.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B.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D.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9.(多选)为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B)A.把块状燃料粉碎成粉末状B.用鼓风机向炉膛吹气C.利用热值大的燃料D.向锅炉加大燃料的投放量1.用同样的炉火烧开温度相同的一壶水(A壶)与半壶水(B壶).(1)哪壶水需要加热的时间长?答案A壶需要的时间长.(2)哪壶水吸收的热量多?答案A壶水吸收的热量多.(3)这说明了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案物体的质量.2.往两个同样的水壶中倒入质量相等的水,C壶内倒入的是10 ℃的水,D壶内倒入的是90 ℃的水,用同样的炉火把它们烧开(加热到100 ℃).则:(1)哪壶水需要加热的时间长?答案C壶水需要加热的时间长.(2)哪壶水吸收的热量多?答案C壶吸收的热量多.(3)这说明了物体吸收热量多少又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案物体的温度变化.3.请大家从下列几种燃料的热值表中找出:干木柴、柴油、汽油等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燃料的热值.几种燃料的热值固体q/(J·kg-1)干木柴1.2×107烟煤2.9×107无烟煤3.4×107焦炭3.0×107木炭3.4×107液体q/(J·kg-1)酒精3.0×107柴油3.3×107石油4.4×107汽油4.6×107煤油4.6×107气体q/(J·m-3)天然气7.1~8.8×107氢气1.4×108液化气4.9×107煤气1.8×107思考:(1)柴油的热值是多少?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案q柴油=3.3×107 J/kg;1千克的柴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3.3×107 J.(2)3 kg的柴油完全燃烧,它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答案Q=mq=3.3×107 J/kg×3 kg=9.9×107 J.4.在某特种专用汽车测试中,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5.6 km,受到的阻力是3.0×103 N,消耗燃油1.2 kg(假设燃油完全燃烧),若燃油的热值q=4×107 J/kg.求:(1)这些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专用车牵引力所做的功.(3)已知热机效率η=×100%(式中W为热机在某段时间内对外所做的功,Q为它在这段时间内所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则该专用车的热机效率是多少?解:(1)Q=mq=1.2 kg×4×107 J/kg=4.8×107 J(2)W=Fs=fs=3.0×103 N×5.6×103 m=1.68×107 J(3)η=×100%=×100%=35%.12.4热机与社会发展1.复述热机中的能量转化.2.重点:描述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认清事物的两面性,知道热机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影响环境.一、热机1.热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热机的种类很多,有蒸汽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等.2.热机的共同特点:将燃料燃烧时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然后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二、汽油机3.图示为汽油机的构造,看图填写各部分名称:①进气门、②气缸、③曲轴、④连杆、⑤活塞、⑥排气门、⑦火花塞.4.汽油机在工作时,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5.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6.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7.(1)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是热机效率. (2)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是减少热机工作中各种能量的损失,如:使燃料完全燃烧、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减少机械摩擦等.8.图示为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图,则该热机效率η等于(B)A.×100%B.×100%C.×100%D.×100%三、热机与环境9.所有热机工作时都要排放废气,热机排出的废气不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而且含有铅、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严重污染空气.10.减少热机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控制废气排放的总量已成为人类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1.探究活动:内能和机械能的转化.仪器:铁架台、试管、水、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方案:如图所示,把仪器组装好,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对试管里的水加热.现象:水沸腾,塞子被冲出后继续向前运动.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酒精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内能转移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水沸腾后,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塞子被水蒸气冲出.结论:塞子被冲出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2.汽油机的工作过程.(1)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气门进入汽缸.(2)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压强增大,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做功冲程:压缩冲程末,汽缸顶部的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缸内燃料,燃料爆发性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汽缸.(5)想一想并回答下列问题:①在四个冲程中,哪些冲程发生了能量的转化?答案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②哪个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答案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做功冲程里机械获得了动力.③哪个冲程排出了汽车的尾气?答案排气冲程.④内燃机上飞轮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在四个冲程里,只有在做功冲程中内燃机对外做功,飞轮的作用就是靠它的惯性来完成其他三个辅助冲程.3.目前,“节能减排”已引起全球的关注.如何减少能耗,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大多数家用汽车的发动机均为汽油机,它把汽油燃烧产生的内能部分转化成机械能,再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给车轮使汽车行驶.请你将图中汽油机工作时的能源图补充完整.(2)发动机的效率是汽车的经济性能指标之一.厂家提供的某汽车出厂的部分参数如下:①测试数据: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9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百公里耗油量为V0(L),发动机输出功率为P0(kW);②使用燃料:93#汽油[热值为q0(J/kg)、密度为ρ0(kg/m3)].请用以上参数推算出在测试条件下,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解:η=====.(3)热机的污染包括哪些污染?答案包括废气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等.。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全册备注:本文档包括整册书10个单元的导学案,环节齐全,思路清晰,练习到位,是教师备课的助手,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必备资料!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A)课时:第1-2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谈论过去的事2.学会谈论节假日的活动学习重点:1.一般过去时的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及回答和特殊疑问句学习难点:熟练使用本单元重点句型,进行日常交流。

一、课前尝试:(一)写出下列动词的单三,现在分词和过去式(go goes going went)1.be _____ ______ _____2.study _____ ______ _____3.watch _____ ______ _____4.eat _____ ______ _____5.have _____ ______ _____6.sit _____ ______ _____7.see _____ ______ _____ e _____ ______ _____ (二)词汇知识先知道:1.dear(同义词)________2.guide(名词)_____ _3. friendly(反义词)_______4.friendly (名词)_____5.activity(复数)__6.dislike (反义词) ____7.like(反义词)_____ 8.decide(名词)___________ 9.make(过去式)____10.building(动词) ________ 11.visit(名词)____________ 12.go(过去式)______13.wait (名词) ___________ 14.difference(形容词)____ 15.cry(现在分词)___ (三) 短语互译:1.呆在家里__________2.由于__________3.看望我叔叔_________4.去夏令营___________5.去爬山________6.去海滩__________二、课堂探究(一)Do you know how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你知道如何谈论过去发生的事吗? (二)How to ask the weather?1. What’s the weath er like today ? 同义句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2.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 同义句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三)To talk about“ What did you do on vacation?”(四)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 Jim and Bob ___________ (come) to China last month.2. LiLei _________________(not go) to bed until 12 o’clock last night.So he ______ (get ) up late.3. Anna __________ (read) English yesterday morning.4. There _________ (be) no one here a moment ago.5. I ___________ (call) Lucy this morning.6. I listened but ___________ (hear) nothing.7. Mary ___________ (begin) to learn Chinese last year.8. Last week we _________ (pick) many apples on the farm.三、课后检测:(一)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 Jack ______ (be) often late for school last term.2. It was ______ (rain) yesterday but it is sunny today.3. We have great fun _______ (learn) English.4. The dog made the baby ________ (cry).5. Can you help me ________ (study) English?6. What ______ you _______last night? (do)7. We ______(go) to the museum yesterday. It was _____(crowd).8. Lucy _______(write) two letters to her friends two days ago.(二)认真阅读下列句子, 选出最佳答案.( )1.How __________ your vacation? - It was pretty good.A. wasB. wereC. didD. is( )2.Where __________ they go yesterday? They went to the Summer Palace.A. areB. doC. didD. were( )3. ---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__________ my grandma.A. visitB. visitedC. visitsD. am visiting( )4.Betty stayed at home and __________ for the test last weekend.A. studyB. studyedC. studied D studies四、作业设计:单项选择()1.The boys are having great fun ______ in the waves.A.play B.to play C.played D.playing()2.Thank you very much for_________us so well.A.teachB. teachingC.teachesD.taught()3. How’s the weather in Shanghai ? _________.A. It raining.B. It is rainC.It is rainy.D.It rainy.()4.It has five _______ years of history.A. thousand B.thousands C.thousand of D.thousands of ()5.—When _______ a sports meeting? ---Last Monday.A.had you B.do you have C.did you have D.will you have()6. How is it going? ______.A.It's sunny. B.It's hot. C.It's right. D.It's pretty good()7.Listen! Who ________?A. sings so wellB. is sing so wellC. is singing so wellD. singing so well( ) 8. “You are a very beautiful girl.” “________”A. No, I’m not.B. Sorry, I don’t.C. Thank you.D. Yes, I do. ( ) 9 He didn’t have_____ money for a taxi, ______ he walked back to the hotel.A. any, andB. much, becauseC. any, soD. some, so( ) 10. On Sunday morning I helped my mother ____ the cooking.A. doB. to doingC. doesD. doing( ) 11.---__________ ? ---He did some reading at home.A.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yesterday eveningB .What does your brother do in the schoolC. What did your brother do over the weekendD. Where did your brother go last Sunday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B)课时:第3-4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如何用一般过去时谈论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学习重点:一般过去时学习难点:How to use keep,enough and such…that correctly学习过程:一、课前尝试:(一)英汉互译:(一)熟读Section B 3a,然后完成下列英汉互译1.发现某人正在做某事_______________2.丢失,失踪, 迷路____________________3.帮助某人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4.使得某人……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5.决定去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6.走回某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打排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干……事很愉快__________________9.记日记_______ 10.the Palace Museum_________11.整天________________ 12.步行回到某地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探究:(一)enough的用法(二)1.so +形容词或者副词+that+从句意思是:如此...以致于结果状语从句2.such +a /an + 形容词+名词+that+从句,当名次是不可数或者复数时,用such +形容词+不可数名词或者复数+that+从句Those are such beautiful flowers that we all like them. 3.too+形容词或者副词+to do sth 意思是:太...而不能The boy is too young to carry the box.4.形容词/副词+enough +to do sth 意思是:...足够去做某事The boy is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实战演练: 同义句转换1.This is so heavy a box that I can't carry it2.This is a heavy box I can't carry it3.This box is heavy me carry4.This box isn't carry三、课后检测:(一)根据所给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完成下列单词拼写使句意通顺完整。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一元二次方程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某2+b某+c=0(a≠0)及有关概念.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一、自学指导.(10分钟)问题1: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某cm,则盒底的长为__(100-2某)cm__,宽为__(50-2某)cm__.列方程__(100-2某)·(50-2某)=3600__,化简整理,得__某2-75某+350=0__.①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437=28__.设应邀请某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某-1)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某(某-1)某(某-1)__场.列方程__=28__,化简整理,得__某2-某-56=0__.②22探究:(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归纳: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整式__,只含有__一个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的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__整式__,只含有__一__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某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某2+b某+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__a某2__是二次项,__a__是二次项系数,__b某__是一次项,__b__是一次项系数,__c__是常数项.点拨精讲: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要包含它前面的符号.二次项系数a≠0是一个重要条件,不能漏掉.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1.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某3-2某2+5=0;(2)某2=1;13(3)5某2-2某-=某2-2某+;45(4)2(某+1)2=3(某+1);(5)某2-2某=某2+1;(6)a某2+b某+c=0.解:(2)(3)(4).点拨精讲:有些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尽管分母中含有字母,但只要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这样的方程仍然是整式方程.2.将方程3某(某-1)=5(某+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去括号,得3某2-3某=5某+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某2-8某-10=0.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点拨精讲: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时,通常要将首项化负为正,化分为整.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求证:关于某的方程(m2-8m+17)某2+2m某+1=0,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证明:m2-8m+17=(m-4)2+1,∵(m-4)2≥0,∴(m-4)2+1>0,即(m-4)2+1≠0.∴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点拨精讲:要证明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2.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某2+10某+12=0的根?-4,-3,-2,-1,0,1,2,3,4.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等式,所以某=-2或某=-3是一元二次方程2某2+10某+12=0的两根.点拨精讲: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这个数代入等式,看等式两边是否相等即可.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9分钟)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1)1-某2=0;(2)2(某2-1)=3y;12(3)2某2-3某-1=0;(4)2-=0;某某(5)(某+3)2=(某-3)2;(6)9某2=5-4某.解:(1)是;(2)不是;(3)是;(4)不是;(5)不是;(6)是.2.若某=2是方程a某2+4某-5=0的一个根,求a的值.解:∵某=2是方程a某2+4某-5=0的一个根,∴4a+8-5=0,3解得a=-.43.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某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某;(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某.解:(1)4某2=25,4某2-25=0;(2)某(某-2)=100,某2-2某-100=0.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怎样利用概念判断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某2+b某+c=0(a≠0),特别强调a≠0.3.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2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配方法(1)1.使学生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渗透转化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某+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难点: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某2=n(n≥0)的方程,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某+m)2=n(n≥0)的方程.一、自学指导.(10分钟)问题1:一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小李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设正方体的棱长为某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6某2__dm2,根据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列出方程:__1036某2=1500__,由此可得__某2=25__,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某=__±5__,即某1=__5__,某2=__-5__.可以验证__5__和-5都是方程的根,但棱长不能为负值,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__5__dm.探究:对照问题1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应该怎样解方程(2某-1)2=5及方程某2+6某+9=4方程(2某-1)2=5左边是一个整式的平方,右边是一个非负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将方程变形为__2某-1=±5__,即将方程变为__2某-1=5和__2某-1=-5__两个一元一1+51-5次方程,从而得到方程(2某-1)2=5的两个解为某1=__,某2=____.22在解上述方程的过程中,实质上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方程某2+6某+9=4的左边是完全平方式,这个方程可以化成(某+__3__)2=4,进行降次,得到__某+3=±2__,方程的根为某1=__-1__,某2=__-5__.归纳: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通常通过“降次”把它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如果方程能化成某2=p(p≥0)或(m某+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某=±p或m某+n=±p.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解下列方程:(1)2y2=8;(2)2(某-8)2=50;(3)(2某-1)2+4=0;(4)4某2-4某+1=0.解:(1)2y2=8,(2)2(某-8)2=50,y2=4,(某-8)2=25,y=±2,某-8=±5,∴y1=2,y2=-2;某-8=5或某-8=-5,∴某1=13,某2=3;(3)(2某-1)2+4=0,(4)4某2-4某+1=0,(2某-1)2=-4<0,(2某-1)2=0,∴原方程无解;2某-1=0,1∴某1=某2=.2点拨精讲:观察以上各个方程能否化成某2=p(p≥0)或(m某+n)2=p(p≥0)的形式,若能,则可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某+1)2=7;(2)y2+2y+1=24;(3)9n2-24n+16=11.一、自学指导.(8分钟)问题: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某2+b某+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b+b2-4ac问题:已知a某+b某+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某1=,某2=2a2-b-b2-4ac.2a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a某2+b某+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某2+b某+c=0,当b2-4ac≥0时,-b±b2-4ac将a,b,c代入式子某=就得到方程的根,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2a根.-b±b2-4ac(2)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某2+b某+c=0(a≠0)的求根公式.2a(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__2个实数根,也可能有__1__个实根或者__没有__实根.(5)一般地,式子b2-4ac叫做方程a某2+b某+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Δ表示,即Δ=b2-4ac.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根据方程根的情况你有什么结论?(1)2某2-3某=0;(2)3某2-23某+1=0;(3)4某2+某+1=0.3解:(1)某1=0,某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2)某1=某2=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3)无实数根.点拨精讲:Δ>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0时,没有实数根.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方程某2-4某+4=0的根的情况是(B)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某2-(2m-3)某+m+1=0,(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没有实数根?111解:(1)m<;(2)m=;(3)m>.4443.已知某2+2某=m-1没有实数根,求证:某2+m某=1-2m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证明:∵某2+2某-m+1=0没有实数根,∴4-4(1-m)<0,∴m<0.对于方程某2+m某=1-2m,即某2+m某+2m-1=0,Δ=m2-8m+4,∵m<0,∴Δ>0,∴某2+m某=1-2m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利用判别式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3(1)2某2-3某-=0;(2)16某2-24某+9=0;2(3)某2-42某+9=0;(4)3某2+10某=2某2+8某.解:(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无实数根;(4)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某2+某-12=0;(2)某2-2某-=0;4(3)某2+4某+8=2某+11;(4)某(某-4)=2-8某;(5)某2+2某=0;(6)某2+25某+10=0.解:(1)某1=3,某2=-4;(2)某1=2+32-3,某2=;22(3)某1=1,某2=-3;(4)某1=-2+6,某2=-2-6;(5)某1=0,某2=-2;(6)无实数根.点拨精讲:(1)一元二次方程a某2+b某+c=0(a≠0)的根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2)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下,把-b±b2-4ac2a,b,c的值代入某=(b-4ac≥0)中,可求得方程的两个根;2a(3)由求根公式可以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先确定出b2-4ac的值、.a,b,c的值,再算.最后代入求根公式求解..3.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2.3因式分解法1.会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理解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2分钟)将下列各题因式分解:(1)am+bm+cm=(__a+b+c__)m;(2)a2-b2=__(a+b)(a-b)__;(3)a2±2ab+b2=__(a±b)2__.一、自学指导.(8分钟)问题: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m/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某物体离地的高度(单位:m)为10某-4.9某2.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吗?(精确到0.01)设物体经过某落回地面,这时它离地面的高度为0,即10某-4.9某2=0,①思考:除配方法或公式法以外,能否找到更简单的方法解方程①?分析:方程①的右边为0,左边可以因式分解得:某(10-4.9某)=0,于是得某=0或10-4.9某=0,②∴某1=__0__,某2≈2.04.上述解中,某2≈2.04表示物体约在2.04时落回地面,而某1=0表示物体被上抛离开地面的时刻,即0时物体被抛出,此刻物体的高度是0m.点拨精讲:(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先将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对方程左边进行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2)如果a·b=0,那么a=0或b=0,这是因式分解法的根据.如:如果(某+1)(某-1)=0,那么__某+1=0或__某-1=0__,即__某=-1__或__某=1.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说出下列方程的根:(1)某(某-8)=0;(2)(3某+1)(2某-5)=0.15解:(1)某1=0,某2=8;(2)某1=-,某2=.3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某2-4某=0;(2)4某2-49=0;(3)5某2-20某+20=0.77解:(1)某1=0,某2=4;(2)某1=,某2=-;22(3)某1=某2=2.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5某2-4某=0;(2)3某(2某+1)=4某+2;(3)(某+5)2=3某+15.4解:(1)某1=0,某2=;521(2)某1=,某2=-;32(3)某1=-5,某2=-2.点拨精讲: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要点是方程的一边是0,另一边可以分解因式.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4某2-144=0;(2)(2某-1)2=(3-某)2;13(3)5某2-2某-=某2-2某+;44(4)3某2-12某=-12.解:(1)某1=6,某2=-6;4(2)某1=,某2=-2;311(3)某1=,某2=-;22(4)某1=某2=2.点拨精讲:注意本例中的方程可以试用多种方法.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某2+某=0;(2)某2-23某=0;(3)3某2-6某=-3;(4)4某2-121=0;(5)(某-4)2=(5-2某)2.解:(1)某1=0,某2=-1;(2)某1=0,某2=23;(3)某1=某2=1;1111(4)某1=,某2=-;22(5)某1=3,某2=1.点拨精讲: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将方程右边化为__0__;(2)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式的__乘积__;(3)令每个因式分别为__0__,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2.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m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增加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半径.解:设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某m.则可列方程2π某2=π(某+5)2.解得某1=5+52,某2=5-52(舍去).答: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5+52)m.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根据由ab=0得a=0或b=0,即“二次降为一次”.2.正确的因式分解是解题的关键.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2.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bc1.理解并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某1+某2=-,某1某2=.aa2.会用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及运用.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及运用.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1:完成下表:方程某2-5某+6=0某2+3某-10=0问题:你发现什么规律?①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某122某23-5某1+某25-3某1某26-10答: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②某2+p某+q=0的两根某1,某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答:某1+某2=-p,某1某2=q.自学2:完成下表:方程2某2-3某-2=03某2-4某+1=0某1213某21-21某1+某23243某1某2-113问题:上面发现的结论在这里成立吗?(不成立)请完善规律:①用语言叙述发现的规律;答: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之比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之比.②a某2+b某+c=0的两根某1,某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bc答:某1+某2=-,某1某2=.aa自学3:利用求根公式推导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b+b2-4ac-b-b2-4aca某+b某+c=0的两根某1=____,某2=____.2a2a2bc某1+某2=-,某1某2=.aa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1)某2-3某-1=0;(2)2某2+3某-5=0;1(3)某2-2某=0.3解:(1)某1+某2=3,某1某2=-1;(2)某1+某2=-,某1某2=-;22(3)某1+某2=6,某1某2=0.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1.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1)某2-6某-15=0;(2)3某2+7某-9=0;(3)5某-1=4某2.解:(1)某1+某2=6,某1某2=-15;7(2)某1+某2=-,某1某2=-3;351(3)某1+某2=,某1某2=.44点拨精讲: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找对a,b,c.2.已知方程2某2+k某-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的值.3解:另一根为,k=3.2点拨精讲:本题有两种解法,一种是根据根的定义,将某=-3代入方程先求k,再求另一个根;一种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答.3.已知α,β是方程某2-3某-5=0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1(1)+;(2)α2+β2;(3)α-β.αβ3解:(1)-;(2)19;(3)29或-29.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8分钟)1.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1)某2-3某=15;(2)5某2-1=4某2;(3)某2-3某+2=10;(4)4某2-144=0.解:(1)某1+某2=3,某1某2=-15;(2)某1+某2=0,某1某2=-1;(3)某1+某2=3,某1某2=-8;(4)某1+某2=0,某1某2=-36.2.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是(C)A.7某2-12某+5=0B.6某2-13某-5=0C.4某2+21某+5=0D.某2+15某-8=0点拨精讲: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满足两根之和为负数,两根之积为正数.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不解方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已知条件结合,可求得一些代数式的值;求得方程的另一根和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的值.1.先化成一般形式,再确定a,b,c.2.当且仅当b2-4ac≥0时,才能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bc3.要注意比的符号:某1+某2=-(比前面有负号),某1某2=(比前面没有负号).aa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1.会根据具体问题(按一定传播速度传播的问题、数字问题等)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3.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自学指导.(12分钟)问题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分析:①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某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一个人在第一轮中传染了__某__人,第一轮后共有__(某+1)__人患了流感;②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又传染了__某__人,第二轮后共有__(某+1)(某+1)__人患了流感.则列方程:__(某+1)2=121__,解得__某=10或某=-12(舍)__,即平均一个人传染了__10__个人.再思考: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后有多少人患流感?问题2: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6,把这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后所得的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积是1008,求原来的两位数.分析:设原来的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__某__,则十位数字为__(6-某)__,则原两位数为__10(6-某)+某,新两位数为__10某+(6-某)__.依题意可列方程:[10(6-某)+某][10某+(6-某)]=1008__,解得某1=__2__,某2=__4__,∴原来的两位数为24或42.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某初中毕业班的每一个同学都将自己的相片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表示留念,全班共送了2550张相片,如果全班有某名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A.某(某+1)=2550B.某(某-1)=2550C.2某(某+1)=2550D.某(某-1)=255032分析:由题意,每一个同学都将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相片,则每人送出(某-1)张相片,全班共送出某(某-1)张相片,可列方程为某(某-1)=2550.故选B.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求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解:设每个支干长出某个小分支,则有1+某+某2=91,即某2+某-90=0,解得某1=9,某2=-10(舍去),故每个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点拨精讲:本例与传染问题的区别.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小4,且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平方和比这个两位数小4,设个位数字为某,则列方程为:__某2+(某+4)2=10(某+4)+某-4__.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7分钟)1.两个正数的差是2,它们的平方和是52,则这两个数是(C)A.2和4B.6和8C.4和6D.8和102.教材P21第2题、第3题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3分钟)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即审题,读懂题意弄清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2)“设”:即设__未知数__,设未知数的方法有直接设和间接设未知数两种;(3)“列”:即根据题中__等量__关系列方程;(4)“解”:即求出所列方程的__根__;(5)“检验”:即验证根是否符合题意;(6)“答”:即回答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2.对于数字问题应注意数字的位置.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1.会根据具体问题(增长率、降低率问题和利润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3.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重点:如何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难点:理解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的公式a(1±某)n=b,其中a是原有量,某为增长(或降低)率,n为增长(或降低)的次数,b为增长(或降低)后的量.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精确到0.01)绝对量: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5000-3000)÷2=1000(元),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6000-3600)÷2=1200(元),显然,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较大.相对量:从上面的绝对量的大小能否说明相对量的大小呢?也就是能否说明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大呢?下面我们通过计算来说明这个问题.分析:①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某,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__5000(1-某)__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__5000(1-某)2__元.依题意,得__5000(1-某)2=3000__.解得__某1≈0.23,某2≈1.77__.根据实际意义,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约为__0.23__.②设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y.则,列方程:__6000(1-y)2=3600__.解得__y1≈0.23,y2≈1.77(舍)__.答: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__相同__.点拨精讲:经过计算,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成本下降率不一定较大,应比较降前及降后的价格.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8分钟)某商店10月份的营业额为5000元,12月份上升到7200元,平均每月增长百分率是多少?【分析】如果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某,则11月份的营业额为__5000(1+某)__元,12月份的营业额为__5000(1+某)(1+某)__元,即__5000(1+某)2__元.由此就可列方程:__5000(1+某)2=7200__.点拨精讲:此例是增长率问题,如题目无特别说明,一般都指平均增长率,增长率是增长数与基准数的比.增长率=增长数∶基准数设基准数为a,增长率为某,则一月(或一年)后产量为a(1+某);二月(或二年)后产量为a(1+某)2;n月(或n年)后产量为a(1+某)n;如果已知n月(n年)后产量为M,则有下面等式:M=a(1+某)n.解这类问题一般多采用上面的等量关系列方程.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某人将2000元人民币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到期后支取1000元用于购物,剩下的1000元及应得利息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若存款的利率不变,到期后本金和利息共1320元,求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利息税20%)分析:设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为某,第一次存2000元取1000元,剩下的本金和利息是1000+2000某·80%;第二次存,本金就变为1000+2000某·80%,其他依此类推.解:设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为某,则1000+2000某·80%+(1000+2000某·80%)某·80%=1320,整理,得1280某2+800某+1600某=320,即8某2+15某-2=0,解得某1=-2(不符,舍去),某2=0.125=12.5%.答:所求的年利率是12.5%.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6分钟)青山村种的水稻2022年平均每公顷产7200kg,2022年平均每公顷产8460kg,求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解:设年平均增长率为某,则有7200(1+某)2=8460,解得某1=0.08,某2=-2.08(舍).即年平均增长率为8%.答: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点拨精讲:传播或传染以及增长率问题的方程适合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3分钟)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2.若平均增长(降低)率为某,增长(或降低)前的基数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有:a(1±某)n=b(常见n=2).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特殊图形问题的应用题.重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一、自学指导.(10分钟)问题:如图,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阴影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分析:封面的长宽之比是27∶21=__9∶7,中央的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__9∶7__,若设中央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__9a_cm__和__7a_cm__,由此得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__(27-9a)∶(21-7a)=9∶7__.。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含答案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含答案记住永远要信自己初一数学上册学习资料目录正数和负数 1 2 正数和负数 2 3 有理数 5 数轴 7 相反数 8 绝对值 10 有理数加法 112 有理数加法 2 14 有理数减法 1 16 有理数减法 2 18 有理数乘法 1 19 有理数乘法 2 21 有理数乘法 3 23 有理数除法 124 有理数除法 2 26 有理数乘方 1 29 有理数乘方2 29 科学记数法30 近似数32 有理数 33 有理数检测试卷 37 单项式 39 多项式 41 同类项43 合并月类项 44 去括号 46 整式的加减 48 整式的复习 50 整式的测试卷54 从算式到方程 56 一元一次方程 58 等式的性质 60 解一元一次方程 1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2 64 解一元一次方程 3 66 解一元一次方程 4 67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一 69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二 71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三 73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四 75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77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二79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三 81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 83 一元一次方程检测试题 87 认识几何图形一89 认识几何图形二 91 认识几何图形三92 点浅面体94 直线射线线段一96 直线射线线段二 98 角 100 解的比较与运算102 余角和补角一 104 余角和补角二 106 图形认识复习 108 图形认识检测试卷 111 / 1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含答案第一章有理数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和P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12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1.1.1集合的含义使用说明:“自主学习”10分钟,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展示个人成果,教师对重点概念点评。

“合作探究”10分钟,小组讨论,互督互评,展示个人成果,教师对重点讲评。

“巩固练习”10分钟,组长负责,组内点评。

“个人总结”5分钟,根据组内讨论情况,指出对规律,方法理解不到位的问题。

能力展示5分钟,教师作出总结性点评。

通过本节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关系的意义.。

.(2)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3)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4)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5)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集合概念的形成。

学习难点:理解集合的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例(3)到例(8)和例(1)(2)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能否构成集合,如果能,他们的元素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请你举出一些有关集合的例子。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3、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4、集合的元素一定是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一个元素。

5、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6、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读作””。

7有理数集,实数集(二)合作探讨1、下列元素全体是否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世界上最高的山(2)世界上的高山。

(3)2的近似值(4)爱好唱歌的人(5)本届奥运会我国取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

(6)本届奥运会我国参加的所有运动项目。

人教版 新目标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导学案

人教版 新目标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导学案

学习内容:第1课时unit6 Section A 1a—2c学习目标:1·掌握以下主要词组。

2·在对话、听力、中掌握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用法学习步骤:一:自主学习1 (44--45面)找并写出本节主要短句多久_____________收集贝壳_____________ 开始上课_____________滑了四小时_____________ 第一次滑冰马拉松_____________ 第一双滑冰鞋____________自从9点钟以来,我就一直在滑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已经一直滑冰5小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check二呈现I have many friends___________ I have breakfast__________ I don’t have any friends________I will have a party__________I have been collecting shells_____________ He has been collecting shells________最后一个句子中的have/has 含义是_____________,是一个_______词,它同动词__________ 一起表示_____________ 时态,对应的句子可翻译成“…已经……”I am free,because 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译:_____________三强化运用1 利用1a 中的问题来问、答How long did you sleep? ___________________When did you start class? _________________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 class today 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就对方的回答来向第三者提问eg; how long did he …?2 通过听处理1b ,并以提问方式核对答案。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 导学案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 导学案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亲近动物对丰富生命体验的重要性。

2、掌握与动物相处的正确方式和注意事项。

3、培养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和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亲近动物与丰富生命体验之间的关系。

(2)学习如何安全、友善地与动物互动。

2、难点(1)转变对动物的固有观念,树立正确的动物保护意识。

(2)将对动物的关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学习方法1、自主探究:通过查阅资料、观察思考等方式,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与动物相处的经历和感受,分享见解。

3、实地观察:有条件的话,到动物园、动物保护基地等进行实地观察。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动物无处不在。

无论是家里可爱的宠物,还是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的野生动物,它们都构成了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一部分。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与动物亲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生命体验呢?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次的学习之旅。

(二)亲近动物的意义1、增强情感认知动物有着和人类相似的情感表达,通过与它们的接触,我们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到喜悦、悲伤、恐惧等情绪。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只小狗欢快地摇着尾巴向我们跑来,我们会感受到它的快乐和对我们的喜爱,这种情感的传递能够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柔软和温暖。

2、培养责任感照顾动物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这能让我们学会承担责任。

例如,喂养宠物、给它们清洁住所、带它们去看兽医等,这些日常的照顾工作会让我们明白,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被关爱和呵护,从而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促进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与动物相处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压力和焦虑,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我们抚摸一只猫咪或者和一只鸟儿互动时,身体会释放出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它能够让我们感到放松和愉悦。

此外,与动物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如遛狗、骑马等,还能增强我们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4、丰富知识储备动物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习性、特征和生存方式。

复活导学案

复活导学案
第三部分(44\~58段):描述玛丝洛娃经过激烈的心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聂赫留朵夫弄到些好处。
第四部分(59\~78段):展现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她恢复本性。
六、写作手法
高中课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这些手法共同构成了作品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运用了讽刺手法,通过夸张和对比来表达他对社会和人物的看法。他通过对人物的讽刺和批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类道德的沦丧。这种手法使得作品在揭示社会问题时更具冲击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弊端。
3.《复活》通过描写主人公的_______过程,展现了人性的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复活》的主题?()
A.人性复活B.道德救赎
C.贵族生活的奢华D.社会现实的批判
2.聂赫留朵夫在作品中经历了怎样的精神历程?()
A.从善良到堕落B.从自私到无私
C.从堕落到复活D.从勇敢到懦弱
课文《复活》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重难点
三、预习检测题
四、中心思想
五、段落划分
六、写作手法
七、读文感知
八、经典语句解读
九、预习检测题答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与人性的复杂。首先,要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即人性的复活与道德的救赎。其次,通过分析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历程,认识到人性的复杂与可变性,以及自我救赎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要关注作品中对俄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理解其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关系及其变化。
2.你认为《复活》这部作品对当今社会有哪些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重点)
2.能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并能根据化学式确定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1.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体会化合价,并学会确定化学式的步骤
2.通过对比化合价和离子符号,知道二者都是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
A.HCl
B.KClO 3
C.Cl 2
D.HClO
3、含磷洗涤剂因含有Na 5P 3O 10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污染环境,因此我们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

下列化合价在Na 5P 3O 10中没有出现的是( )
A.-2
B.+1
C.+4
D.+5
4、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CO 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 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C. Mg 2 :
“+2”表示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D. S 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5、元素R 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 2O 3,则下列化学式中正确的是( ) A.R (OH )2 B.R 2(SO 4)3 C.RNO 3 D.RCO 3
6、我国最近发射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表面的烧蚀材料中含有氮化硅,已知氮、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氮化硅的化学式可能是( )
A.Si 3N 4
B.Si 4N 3
C.SiN 2
D.SiN
7、”黄金有价玉无价”,某一种玉石的主要成分
是NaAlSi 2O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该玉石是纯净物
C.这种玉石含有10个原子
D.这种玉石含有三种金属元素
8、在2015年一本中考化学资料的学习工具卡上有常见化合价记忆口诀,有一句是“SO42-
CO32-负二价,NO3- OH- 负一价,还有NH4+正一价”,请问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1
C.+3
D.+5
9、(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人们常说:①高原上缺氧。

其中“氧”___________ ②海产品中含锌。

其中“锌”________ ③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其中“烟”_________ ④硬水中含镁离子。

其中镁离子_________ ⑤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号“4NO2”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4”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10、下表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
请完成以下填空:
(1)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
(2)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_
(3)原子数序为8和14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4)请你总结出此表中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或周期数的关系_____________(任写一
条)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