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地质 资料

合集下载

考试大纲-数学地质

考试大纲-数学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地质》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名词解释约20%简答题约50%论述题约30%二、基本要求掌握矿床统计预测基本理论与方法, 掌握中-大比例尺矿床统计预测的一般流程和步骤,包括建立矿床地质概念模型、地质变量研究、数学模型的选取-建模-检验、成矿远景区圈定与找矿潜力评价。

掌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趋势面分析、因子分析、特征分析等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三、内容与要求1、了解数学地质和矿床统计预测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了解矿床统计预测研究内容和任务,了解地质学中应用统计分析的特点2、了解地质勘探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1)正态分布与对数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及密度曲线、参数(μ和σ)及其统计意义、成因意义。

(2)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及参数、应用泊松分布研究矿床空间分布模型并进行找矿潜力分析。

(3)混合分布与混合总体筛分、混合分布的成因意义3、掌握地质变量研究方法(1)地质数据预处理:内容、必要性和目的(2)地质变量的类型:观测变量、乘积变量、综合变量、伪变量(3)选择地质变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先多后少、尺度对等、深浅结合、数学方法与地质分析相结合。

做图法(点聚图、雷达图)、相关系数法(简单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秩相关系数)、信息量计算法、秩和检验法、地质特征向量长度分析法。

(3)地质变量的取值:测量、化验、经验赋值、综合变量构置。

(4)地质变量变换的目的、原则和方法:标准化变换、极差变换、均匀化变换、反正弦和反余弦变换、对数变换4、掌握矿床统计预测基本理论与准则(1)矿床统计预测基本理论:相似-类比理论、地质异常理论、控矿因素定量组合控矿理论、“三联式"数字找矿理论、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2)矿床统计预测基本准则:综合预测准则、尺度水平对等准则、矿床值分布律准则、定量预测准则、最优准则与评价准则、发现率准则5、了解矿产资源总量估计及潜力评价方法6、掌握成矿远景区定量预测方法(1)成矿远景区定量预测的一般方法步骤(2)信息量计算法及应用(3)回归分析法及应用:数学模型及其假设条件、参数估计、显著性检验(回代法、拟合度法、F统计量法)、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4)判别分析法及应用:判别函数、参数估计、判别规则和判别效果检验(5)聚类分析法及应用:Q型聚类和R型聚类;系统聚类和动态聚类;相似性统计指标(距离系数、相似性系数、相关系数、离差平方和增量);系统聚类法预测的一般步骤;动态聚类;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预测时应当注意的问题(6)特征分析法及应用:特征分析法的方法原理与计算步骤;特征标志的权系数(平方和法、乘积矩阵主分量法、概率矩阵主分量法)(7)证据权法:基本模型与计算步骤7 掌握地质标志的统计分析及含矿性评价方法(1)因子分析法及其应用:因子分析基本原理与方法、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因子载荷、公因子方差、公因子的方差贡献、因子得分;因子旋转基本思想;主成分分析及其与因子分析的关系;对应分析(2)趋势面分析及应用:趋势面函数;应用趋势面分析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

(整理)《数学地质》2讲2地质数据及其统计分析.

(整理)《数学地质》2讲2地质数据及其统计分析.

第二课地质数据及其统计分析讲5个方面的问题一、地质数据的概念、类型及属性二、地质数据的选择和整理三、地质数据的预处理四、地质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五、与油气地质有关的分布函数一、地质数据的概念、类型及属性1 概念地质信息的数、字母和符号的集合。

2 类型按地质数据的特点分为观测、综合和经验数据三大类。

◆观测数据——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观测和度量所获得的数据。

又分为定性和定量数据。

①定性数据——用代码或字符等来表示某一地质特征及其相互间关系的一种“数据”。

又分为名义型和有序型两种。

名义型数据通过鉴别区分不同的对象或个体并赋予不同代码后形成的数据。

如: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等。

有序型数据有次序的数码或代码并用次序来表示数码或代码间的一种单调升降关系的数据。

如:生油岩的干酪根分成I,II,III级。

又如:油气储量的级别等。

②定量数据——具有数量概念的数据。

分为间隔型和比例型数据。

间隔型数据特点:不仅能比较其大小,而且能定量地表示数据间的差异;无自然零值,但有负值。

比例型数据特点:具有绝对零值而没有负值的间隔型数据。

大多数定量数据都属比例型数据。

◆综合数据——由观测数据经有限次算术或代数运算后,并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数据。

如:甲烷系数、时间—温度指数值、平均值、均方差、相关系数等。

◆经验数据——根据大量实际观测值归纳出来或根据公式计算而得出的经验值。

如:单储系数、排烃系数等。

3 属性(1) 统计规律性随机变量的性质,一次观测具有偶然性,多次重复观测,则具有规律性。

(2) 函数规律性当自变量给定,函数γ就完全确定了,如: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即子元素数量公式为:tn eλγ-=式中:0n ——衰变开始时原子核的总数t ——衰变时间 γ——时间t 后母元素的数量 λ——系数二、地质数据的选择和整理1 地质数据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选择数据◆选择的数据反映指标的地质意义明确 ◆数据的水平要一致,可靠性要强◆能对数据的统计和函数规律性作出描述、 ◆数量应能满足数学模型的要求 ◆数据的分布均匀、合理2 数据的处理(1) 原始数据矩阵,即111212122212ppijn n npn p x x x x x x X x x x x ⨯⋅⋅⋅⋅⋅⋅⎡⎤⎢⎥⋅⋅⋅⋅⋅⋅⎢⎥==⎡⎤⎣⎦⎢⎥⋅⋅⋅⋅⋅⋅⋅⋅⋅⋅⋅⋅⋅⋅⋅⋅⋅⋅⋅⋅⋅⋅⋅⋅⎢⎥⋅⋅⋅⋅⋅⋅⎢⎥⎣⎦(2) 方法数据矩阵对原始数据矩阵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变换,使其满足数学模型的要求,这种经变换后形成的数据矩阵称为方法数据矩阵。

数学中的数学地质学

数学中的数学地质学

数学中的数学地质学数学地质学是一门综合了数学和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数学的表达和推导,研究地质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数学地质学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揭示地质过程背后的数学规律,并为地质学的研究提供更精确的分析工具。

本文将介绍数学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探讨数学地质学在地质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数学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数学地质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将地质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利用数学的方法和工具来研究地质学中的各种问题。

数学地质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统计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地质学中经常需要对大量的地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测井数据、地震数据等。

统计学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总结和分析这些数据,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2. 数学建模和模拟:地质学中的许多现象和过程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准确地模拟地质过程,预测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化。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地理学、地图学、地质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技术的综合学科。

数学地质学可以借助GIS技术对地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提高地质学的研究效率和精度。

二、数学地质学的应用领域数学地质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应用于地质学中的各个分支,如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岩石学等。

下面我们以几个具体的应用领域为例,探讨数学地质学在地质学中的重要作用。

1. 地层的解释和对比:地层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层的解释和对比可以推断出地质历史和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

数学地质学中的相似性对比方法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在不同地点的地层之间建立起联系,揭示地层的演化规律。

2. 重力和磁力方法的应用:重力和磁力方法是地球物理学中常用的勘探方法,可以用于查明地下结构和地质构造。

数学地质学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对重力和磁力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揭示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地下岩石体的分布情况。

3. 地震活动的预测和研究:地震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

数学地质

数学地质

数学地质一、名词解释1、数学地质:地质学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渗透、紧密结合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地质学的边缘学科。

它是以数学为方法、以计算机为主要研究手段,定量研究地质学基础理论和定量探矿法的一门方法性学科。

2、研究对象和任务:地质系统、地质工作方法。

3、数学模型:是指用定量方法描述地质体系发生、演化过程及其变量间关系的模型。

4、地质系统:一个动态的由相互联系的若干地质成分组成的集合。

5、地质概念模型:是指在对地质体系深刻理解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以定性方式表达地质体系发生和演化过程及其变量间关系的模型。

6、地质数据:是表示地质信息的数、字母和符号的集合。

它是用来表示地质客观事实这一地质信息的。

7、狭义地质数据类型:分为观测、综合、经验数据三类。

其中观测数据又可分为定性(名义型、有序型)、定量(间隔型,比例型)数据两类。

8、误差: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与真实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

包括随机、系统和过失误差。

9、离群数据: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观测数据局部异常局部的异常高值和异常低值称为离群数据。

10、地质变量:反映某地质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变化规律的量。

11、回归分析:依据相关变量y、x i(i=1, 2, …, m)的n组观测值(x1k, x2k, …, x mk, y k)(k=1, 2, …, n),研究变量y、x i(i=1,2, …, m)间相关关系并确定近似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12、趋势面分析:在空间中已知点M i(x i, y i, z i) 的控制下,拟合一个连续的数学曲面,并以此研究地质变量在区域上和局部范围内变化规律的一种统计方法。

13、趋势值:数据中反映总体规律的部分,即由某些地质特征的大区域因素决定的地质变量趋势值,常用趋势面函数表示。

14、局部异常值:反映局部范围的变化特征,即由局部因素引起的地质变量的局部异常值。

15、随机干扰值:由各种随机因素所造成的干扰值(偏差)。

数学地质第三章 回归分析

数学地质第三章 回归分析
n
yi
n
(3-9)
n 1 1 y yi x xi n i 1 n i 1 则式(3-9)可化为
n
n n 2 na x b xi xi y i i 1 i 1 a bx y
(3-10)
二、参数a,b的最小二乘估计
由式(3-10)中第一个方程得
y x
一、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
将式(3-2)及式(3-3)两边取对数,则分别为 Lny=lnα+βx (3-4) 及 lny=lnα+βlnx (3-5) 如果在式(3-4)中令Y=lny,则Y与x即成线性 关系;如果在式(3-5)中令Y=lny,X=lnx,则Y与X 就成线性关系。此外,还有一些函数,只要经过简单 变换,也可变为线性关系。这些统称为可化为线性关 系的情况,只要线性情况得到解决,可化为线性的情 况也就不难解决。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是处理两个变量
x、y之间的关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线性 和非线性两种情况,这里主要讨论线性关系及 可化为线性关系的非线性情况。
一、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
线性关系数学模型,如 y=a+bx (a,b为常数) (3-1) 非线性的情况,如指数函数 x y e (α,β为常数) (3-2) 幂函数形式 (3-3)
n Q 2 ( yi a bxi ) 0 a i 1 n Q 2 ( yi a bxi ) xi 0 b i 1
( 3-8)
二、参数a,b的最小二乘估计


i 1 i 1 n n n a xi b xi2 xi y i i 1 i 1 i 1 na b xi
二、参数a,b的最小二乘估计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1)类质同象导致的结果
(1)晶体结构不破坏;
(2)物理性质发生微小变化; (3)类质同象在一定范围内时,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否 则发生晶变现象。 2)形成类质同象的条件 (1)半径相近:Fe2+0.083nm,Mg2+ 0.078nm (2)化学键类型相同: Na—K离子键, Si—Al共价键 (3)电价总和平衡 2Na+ → Ca2+ Na+ +Si4+ →Ca2+ +Al3+ (4)高温条件下有利,温度降低时发生分离 (Fe, Ti) 2O3 →Fe2O3+FeTiO3
不被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段。
沉积结果
(1) 冲积扇 以谷口为中心成放射状,中心粗外围细 特点:坡度较小,往往发育河网,范围较大 我国较大的冲积扇如成都平原(岷江)。 (2)河漫滩沉积
河漫滩是指高水位时被水淹没的谷底部分,漫滩相(河谷变 宽)以粉沙和泥质为主,水平层理,泥裂发育。 (3)三角洲沉积-海陆过渡环境 砂、粉砂和泥质。 河口下沉快或洋流搬运能力强时不形成三角洲,如钱塘江河 口等,称为河口湾。
2)变余结构:“变余”+原来结构名 称 4)交代结构 3)碎裂结构
2. 结构 1)变晶结构
按变晶大小
粗粒 > 3mm
等粒变晶
中粒 3 ~ 1mm 细粒 1 ~ 0.1mm 显微 < 0.1mm
不等粒变晶-斑状变晶(相差悬殊)
按变晶形状:粒状、磷片状、纤维状等 按变晶结晶程度:他形、半自形 命名:结构类型+“变晶结构”
深度在10km左右,上地壳与下地壳分界面,只有大陆才有。
(2)雷波蒂面
1000km深:上地幔与下地幔分界面。 (3)莱曼面(Lahmann)
5200km,内核与外核分界面。
1. 河流的侵蚀作用 (2)侵蚀方向 (1) 侵蚀方式 向下侵蚀 V型谷,急 流和瀑布减少 • 化学侵蚀 向旁侵蚀使河谷变宽 • 机械侵蚀 形成U型谷,导致河 2. 河流的搬运作用 流改道,形成牛轭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天然气数学地质(实习指导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天然气数学地质(实习指导书)

石油与天然气数学地质(实习指导书)周江羽祝春荣丰勇王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系二OO四年十一月前言为了配合《石油与天然气数学地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学习掌握几个基本的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这些软件不仅在地质学领域应用广泛,而且在经济、管理等其它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本实习教材。

本教材安排了大约10学时的训练内容,共分四个单元。

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会使用一些数据处理软件如Surfer、Grapher、Statistics 以及SPSS等进行地质数据的处理。

第一单元的内容为如何使用Surfer和Grapher,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两个软件绘制一些基本的地质图形;在第二、三、四单元中,主要讲述了如何使用Statistics和SPSS两个数学统计软件对地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和判别分析)。

教材中每单元都由“目的与要求”、“操作步骤与实例”和“练习”三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操作步骤与实例”中详细讲解了各个软件的具体使用以及对一些基本数据的处理方法,可供学生自学,也可作为指导老师的授课内容,可根据情况而定。

“练习”中安排了各部分的典型练习题目,由学生自己上机完成。

我们衷心的希望,通过本次的上机实习指导训练,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对以上几个软件能够熟练操作使用,解决实际问题。

也希望大家在使用本实习教材的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更加完善《石油与天然气数学地质》课程的教学和实习,提高大家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编者二零零四年十月目录第一单元Grapher和Surfer (1)第二单元回归分析 (31)第三单元聚类分析 (19)第四单元判别分析 (38)第一单元Grapher和Surfer一、目的要求熟悉地质绘图及数据处理软件Grapher和Surfer,学习使用它们进行最基本的数据处理以及基本图形的绘制。

数学地质部分

数学地质部分

一.名词解释1.数学地质:是地质学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渗透、紧密结合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地质学的边缘学科。

它是以数学为方法,以计算机为主要研究手段,定量研究地质学基础理论和定量探矿法的一门方法性学科。

2.地质过程的数学模拟:就是在对地质体系分析、归纳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先提出一个表征地质体系的地质概念模型,并把它转化为一个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机对数学模型进行反复运算,以再现地质过程的发生和演化史,进而实现对地质过程定量描述所做的一种试验。

3.地质概念模型:是指在对地质体系深刻理解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以定性方式表达地质体系发生和演化过程及其量间关系的模型。

4.地质系统:一个动态的由相互联系的若干地质成分(地质因素)组成的集合。

5.地质数据:是表示地质信息的数,字母和符号的集合。

它是用来表示地质客观事实这一地质信息的。

6.地质变量:它是反映地质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变化规律的量。

7.数据矩阵:一般数据矩阵是由处于同一状态的同类数据的集合构成的。

8.回归分析:根据相关变量X i(i=1,2,…,m),y的观测值,建立y与X i之间近似定量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9.趋势面分析:就是根据G上的已知点M i(x i, y i , z i)(i=1,2,…,n)拟合一个数学曲面L,以此研究地质变量Z在区域上和局部范围内变化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10.聚类分析:它是按照客体在性质上或成因上的亲疏关系,对客体进行定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11.判别分析:就是根据从已知的G个总体中所取出的G组样品的观测值,建立样品总体与样品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即建立判别函数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12.判别指数:在假设检验显著的条件下,定义y0为判别样品总体的判别指数。

13.因子分析:是研究变量间相关关系,样品间相似关系,变量与样品间成因联系以及探索它们之间产生上述关系之内在原因的一些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总称。

14.趋势面拟合度:是指观测点上的趋势值与实测值在总体上的逼近程度。

数学地质复习题.docx

数学地质复习题.docx

《数学地质》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 •数学地质的现代定义。

现代定义应为:数学地质是利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逻辑、数学 模型和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智能化、定量化研究地质过程中丽 产生的地质体和资源体的科学。

第二章地质变量与地质数据1 •地质变量、地质数据的概念和类型。

地质变量的概念它食反映某地诫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变化规律的 量。

一般根据地质变量所取数据的方法及性质,可将其分为观测变量地质数据的概念:用物理、化学及直接观测方法获得的用以表示地质 样品特性的各种数据和其它形式记录的资料统称为地质数据(或样品 观测值)O地质数据分为观测、综合、经验数据三类。

2地质数据预处理概念及所包含的内容。

指在定量研究地质问题时,预先对原始数据进行的各种处理。

其 主要内容为定量数据的标准化、定性数据的定量化、原始数据的网格 化、原始数据的简缩和增补、离群(异常)数据的识别与剔除等。

1. 标准差标准化'll—-- X 2l M(定性和定量变量)和综合变量。

3爱号摯需嗪譬卷X \2 X22 M LL LL变量;c/的每个观测值“A/减去该变量观测值的平均值,再除以 观测值的标准差SJ 。

即矩阵才第丿列上的每个元素减去该列 元素的平均值,再除以第丿列元素的标准差,变换公式为:标准化后数据的特点: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又称xr 为规格化 变量。

2. 极差标准化极差标准化是变量Q 的每个观测值才减去该变量观测值的平均值, 再除以极差△></ ,即:0 = 1,2,・・・,“;/ = 1,2,・・・,加)特点:各列的极差为11. 回归分析的概念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❶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性;❷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❸建立相关变量间的定量表达式;❹实际应用。

2 •最小二乘求回归系数。

3. 求非线性回归的一般方法(变量替换法》XiJ = X 订一兀第三章 归分析在非线性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先用变量替换法将其转化为线性关系, 然后再求归方程。

数学地质实验报告

数学地质实验报告

聚类分析班级:资工801 姓名:学号:序号:1.于南海地区取得干酪根样品六个,每个样品测取了六项指标,分别是:类脂体、壳质体、镜质体、惰质体的百分含量,H/C原子比和O+S/C原子比。

原始数据如下:南海干酪根样品指标原始数据表2.数据处理:聚类平均联结(组之间)树状图C A S E 0 5 10 15 20 25 Label Num +---------+---------+---------+---------+---------+4 -+-----+5 -+ +-----------------------------------------+1 -+-----+ |6 -+ |2 -------+-----------------------------------------+3 -------+该树状图,层次清。

3.结论:(1)根据类脂体的百分比不同,可将6组数据粗分为两类,样品1,4,5,6为第一类,样品2,3为第二类。

(2)又可根据惰质体的百分比不同,将6组数据分为两类,样品1,4,5,6为第一类,样品2,3为第二类。

(3)根据类脂体的百分比不同,可以将6组数据分为三类,样品1,6为第一类,样品2,3为第二类,样品4,5为第三类。

(4)根据类脂体的百分比不同,可以将6组数据分为三类,样品1,6为第一类,样品2,3为第二类,样品4,5为第三类。

判别分析1.数据:数。

2.数据处理:判别分析 1协方差矩阵的均等性的箱式检验步骤统计典型判别式函数摘要分类统计量单独组图表结论:(1)第一组判别函数:11234()22.5088.240.861462.3534.241F Y y y y y =+++- 第二组判别函数:21234()45.551113.41 1.07821.1328.952F Y y y y y =+++- 第三组判别函数:31234()36.26193.954 1.10351.6734.379F Y y y y y =+++- (2 将31个原样品指标代入个判别函数:1()22.500.27688.240.180.86140.44662.350.68334.24129.95F Y =⨯+⨯+⨯+⨯-=同理可得:2()17.91F Y =,3()26.83F Y =由于1()F Y 的值最大,故该样品应归于第一组(即油层)。

数学地质

数学地质

不同数学地质方法在油气储层空间预测的应用1.油气空间分布预测方法2.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东部地区上古生界为例3.应用核Fisher判别技术预测油气储集层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研究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准确预测待发现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位置对减少勘探风险、优选勘探目标和提高勘探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油气空间分布规律的预测是对传统资源评价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通过定量计算待发现油气藏空间分布的概率,本文介绍三种数学地质方法来对勘探风险进行评价。

一、马氏距离判别法《油气空间分布预测方法》摘自《石油勘探与开发资源评价与管理》2006年11月21作者:胡素云 , 郭秋麟 , 谌卓恒 , 刘蕴华 , 杨秋琳 , 谢红兵关键词:油气资源;空间分布;风险评价;南堡凹陷;油气勘探摘要:在分析和解剖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多元统计学与信息处理技术预测油气空间分布的方法。

该方法用马氏距离判别法对信息进行集成,用贝叶斯公式计算已知样本的含油气概率,并由此建立不同马氏距离值下的含油气概率模板,然后采用该模版预测油气资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

南堡凹陷应用结果表明,在凹陷西北部的北堡和老爷庙油田(陆地区),预测结果与目前的含油气井分布吻合;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凹陷东南部滩海区进行预测,指出了老堡南、南堡南、蛤坨等有利含油气区块。

2005年度已钻17口探井结果与预测符合率达81%,证明该预测模型对降低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有显著效果。

设Y 是m 维统计空间的一已知总体特征, 数学期望为u, 协方差矩阵为S。

定义m 维统计空间未知样本x 到总体特征Y 的马氏距离为:d( x, Y) = ( x - u) T S- 1 ( x - u)应用到本方法中, 待判样本点x 的归属可根据与G HC 和GDRY两个总体的关系判别得到, 即x ∋ GHC d( x, XHC) ≤( d ( x, XDRY )x ∋ GDRY d ( x, XHC ) > d( x, XDRY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东部地区上古生界为例》摘自《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6期作者:任磊窦斌刘国良朱珊珊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预测摘要: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确定了有利生储层评判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的综合研究,优选出砂层厚度、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半径中值、流动带指数、存储系数、渗流系数和储层含气饱和度共5类9项评判因素集,采用评判因素的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最终建立了综合评判该区的模糊子集B,其中B≥0.7为最有利储层,0.6≤B〈0.7为有利储层,0.5≤B〈0.6为较有利储层.研究表明上古生界有利生储盖组合以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盒8段、山1段、山2段最有利,是延长气区最主要的产气层.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

数学地质学论文

数学地质学论文

数学地质在矿产地质工作中的应用姓名:钱开兴学号:201210106103班级:资环121摘要:随着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数学与地质学的结合更加的紧密,诸如数学统计分析,地质过程的模拟等技术使得矿产地质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这意味这数学地质在不断的进步与革新,同时数学地质的进步也促进了数学地质在矿产地质工作中应用的深入,今天,在矿产地质工作的各个阶段都有着数学地质的身影。

关键词:数学地质矿产地质(一)什么是数学地质?数学地质(mathematical geology),地质学分支学科,是六十年代以来迅速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是地质学与数学及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从量的方面研究和解决地质科学问题。

它的出现反映地质学从定性的描述阶段向着定量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为地质学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数学地质方法的应用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几乎渗透到地质学的各个领域。

数学地质以地质学为基础,数学为工具,电子计算机为技术手段,以解决地质问题为目的。

(二)数学地质的概念。

①广义上的数学地质:数学地质以地质学为基础,数学为工具,电子计算机为技术手段,以解决地质问题为目的。

②狭义上的数学地质:狭义的指建立、检验和解释地质过程概念的随机模型的总称。

(三)数学地质的发展史数学地质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发展过程,其发展与数学,地质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

数学地质萌芽于19世纪初叶,1833年英国的C.莱伊尔首次用统计分析方法划分了巴黎盆地的第三系地层。

至1920年以前,沉积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应用描述统计学总结和解释其数据。

20世纪30年代以后,单变量和双变量统计分析的应用领域扩展到矿业及地质勘探等方面。

5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多元统计方法开始引入地质学。

1949年B. H.伯马发表论文《多元分析──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中的一种新型分析工具》。

1956年美国W.C.克伦宾把岩石成分作为n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或向量进行统计处理,应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岩石的矿物、岩性和化学成分。

《数学地质》1讲(1) 绪论

《数学地质》1讲(1) 绪论

《数学地质》课程讲稿第一课绪论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数学地质的产生和发展二、数学地质的内容和方法三、数学地质的展望与我国数学地质的工作现状四、数学地质在地质学中的应用一、数学地质的产生和发展1.什么是数学地质数学地质是在地质学与数学互相渗透,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是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学基础理论和解决地质学中实际问题的地质学分支。

电子计算技术是数学地质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

定义:数学、地质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地质学科。

研究的对象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数学研究的工具计算机简言之:数学地质就是地质、数学、计算机三者的结合体。

关于对数学地质的其它几种观点:1)地质数学的观点——[加拿大] F.P 阿格特伯格,他的观点是:“地质数学包括用于地壳研究的所有的数学方法。

”,1976年出版《地质数学》2)随机过程的观点——[苏联]维斯捷列乌斯,他的观点是:“数学地质是关于地质过程的概念随机模型的建立、检验和解释的科学。

”3)计算机的观点——[美国]J.W.哈博D.F梅里亚姆。

他认为:“数学地质就是指计算机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4)赵鹏大院士提出:“数学地质是研究地壳运动数量规律性的科学。

”数学地质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地质问题数学问题地质解释或者是地质模型数学模型地质解释2 数学地质的产生背景地质学是一门古老而具有悠久历史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

西欧地质科学的萌芽开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发表了“地质学原理”一书,打破了水成论、火成论等观点,奠定了现代地质学的基础。

过去的地质学主要靠记录和描述的方法得出地质学的主要规律和理论,基本上是一门定性的学科,在地质学的研究中很少采用定量的方法,也很少应用数学,有人曾认为地质学是数学的禁区。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学同其它科学一样受着激烈的冲击,许多新技术不断向地质学中渗透,使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和物理、化学、力学、数学相结合而获得前进的动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内容和获得新的面貌,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

数学地质知识点总结

数学地质知识点总结

数学地质知识点总结1. 统计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统计学在地质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地质勘探中,需要对勘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地质资源的分布规律。

在地震学中,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地震的规律性和趋势性。

同时,在地质风险评估中,也需要对地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影响范围。

2. 微积分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微积分在地质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地质勘探中,需要对地质剖面进行微积分分析,以确定地质构造的性质和规律。

在地质变形研究中,也需要对地质变形过程进行微积分分析,以确定地质构造的形态和演化。

同时,在地震学中,也需要对地震波进行微积分分析,以确定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能量释放。

3. 概率论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概率论在地质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在地质风险评估中,需要对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影响范围进行概率分析,以确定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

在地震学中,也需要对地震事件的概率和趋势进行概率分析,以确定地震的规律性和趋势性。

同时,在地质资源评估中,也需要对地质资源的潜在储量进行概率分析,以确定地质资源的开采潜力。

4. 线性代数在地质学中的应用线性代数在地质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地震波数据处理中,需要对地震波进行线性代数分析,以确定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能量释放。

在地质变形研究中,也需要对地质变形过程进行线性代数分析,以确定地质构造的形态和演化。

同时,在地质力学中,也需要对地质构造的弹性力学性质进行线性代数分析,以确定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

5. 数值模拟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数值模拟在地质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地质勘探中,需要对地质数据进行数值模拟,以确定地质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储量潜力。

在地震学中,需要对地震波进行数值模拟,以确定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能量释放。

同时,在地质力学中,也需要对地质构造的变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确定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

综上所述,数学在地质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统计学、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和数值模拟等数学知识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地质现象,为地质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数学地质系列______1地质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数学地质系列______1地质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问题
实际复杂的地质问题,可以利用哪 些数学模型描述,涉及多少计算机技术? 下面所提到的最基本数学理论与计算机 技术,你掌握了多少?
第四页,共73页。
第一节 数学方法的分类
➢确定型模型是指研究因果律亦即没有随
机成分的数学模型。 1.用指数方程来描写泥岩中孔隙率与 深度之间的关系:
Φ=Φ0e-bz。
定性和定量兼有
主要方向
回归分析、典型相关分析 数量化理论Ⅰ 判别分析 数量化理论Ⅱ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数量化理论Ⅲ、Ⅳ,
对应分析
第三十四页,共73页。
混合模型 当数学模型中既用到确定型数
学方法又用到概率型数学方法时, 则称这种模型为混合模型,即确定 的/概率的数学模型。其数学方法 只是上述数学方法的联合应用。
评价。
第十三页,共73页。
2.一元(单变量)统计分析
它只研究两个随机变量间相互
关系,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单 因素相关分析及一元回归分析等
方法,其它的如信息量计算等也 属于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第十四页,共73页。
3.多元统计分析
研究多个随机变量间的相互关 系。它除了对多元统计量进行研究 外,在应用中则着重从不同角度研 究各变量间的关系。
称x为成分数据(定和数据)。
第二十六页,共73页。
7.定向数据的统计分析
• 平面数据: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 内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带方向性的数 据,如气象学中测量风的方向,地 质学中通过斜层理和长形的生物化 石,古水流的方向等,这些数据称 为平面上的数据或圆上的数据。
第二十七页,共73页。
三维数据:古地磁学中利用剩磁的 方向来判断地层或化石的年代和对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进行研究,在 构造地质学中利用断层面及其组构 元素的方向分析断层形成的应力状 况及其机制,这些数据的方向大多 是三维的,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球面上

最新数学地质课程ppt课件

最新数学地质课程ppt课件
problems in earth systems; •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 The full range of mathematical geology.
2005 Annual Conference of IAMG
Toronto, Canada August 21-26, 2005
• GIS and Spatial Analysis including: • New theori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mathematical geology ; •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solving complex
IAMG‘ 2001
• 专题讲座3 个:“石油测井记录数据分析”、“地 球科学统计学绪论”和“地层学的未来模型”。
• 学术交流13 个专题, 主要涉及地质学、资源勘查、 环境保护以及地球科学数据定量分析的理论,即: ①地下水应用 ; ②海洋地球科学计算机辅助模型 ; ③地质统计学和数据集成 ; ④地球物理学和地质 工程学 ; ⑤G IS 应用和野外数据获取-地质数据库 集成发展、分析和图像制作 ; ⑥矿物资源、采矿 和环境; ⑦地质模型和沉积系统的模拟 ; ⑧国家和 地区图形数据库的建立 ; ⑨石油地质学 ; 10)空间 数据分析预测模型; 11)地球科学中的数理统计 ; 12数字方法和应用; 13)分形—多重分形和地理信 息系统。
• 应用领域的论文为:①矿产预测;②基础地质;② 油气;④环境灾害;⑤数字制图;⑥盆地分析;⑦ 工程、水文地质;⑧数据管理;
30th IGC’1996 Beij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地质定义:是研究最优数学模型并查明地质运动数量规律性的科学。

基本任务:●查明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建立地质体的数学模型(表达模型)●研究地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地质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适合地质任务和地质数据特点的数学分析方法,建立地质工作方法的数学模型地质学中的模型●比例尺模型:地质图、柱状图、剖面图等●概念模型是现象或过程在头脑里的映像(抽象),各种矿床模型、地球动力学模型●数学模型:包括使用由变量和常数组成的方程,可以是统计模型或确定性模型(取决于变量是否使用随机变量去表达不确定性)数学地质的发展阶段●早期阶段(20世纪20-40年代):主要特点是单变量统计方法●40年代后期:多元统计分析开始应用于研究地质问题●60年代开始:计算机的出现使数学地质在应用范围和分析方法种类上都快速发展●21世纪: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层面的扩展为地质学、信息科学及数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学地质发展的必然性一、地质科学已经发展到定量地质学的新阶段;新问题:测试技术不断发展,积累大量数据,迅速而正确的处理数据,最大限度的获得有用信息;由研究历史到对预测能力的需要,如评价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自然资源量的大小。

需要地质学定量化,体现方面:1、准确定义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统一名词术语并给以准确严格的定义是十分必要的),如描述性术语断裂、大型断裂、深大断裂,用深度、宽度、长度来准确划分。

2、在解决各类地质问题中,给出数量的准则。

如矿产预测中给出各控矿因素或指示标志指示成矿的概率。

3、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检验地质理论和假说。

如岩石圈拆沉学说的数值模拟二、地质学中概率法则的重要性(由地质现象大多为随机现象决定)地质规律大多具有“统计规律”的性质,服从一定的分布律,要研究和掌握它们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需借助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三、地质研究中的抽样观察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抽样观察的数学基础是概率及统计),通过抽样观察来推断总体。

对客观世界中随机现象的分析产生了概率论;使概率论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的真正奠基人是瑞士数学家J.伯努利;而概率论的飞速发展则在17世纪微积分学说建立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上的需要以及大工业与管理的复杂化产生了运筹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数理统计学等学科.数理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怎样去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随机性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数学分支学科.确定性现象—实验结果事先可以确定随机现象—•每次试验前不能预言出现什么结果;•每次试验后出现的结果不止一个;•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大量观察或试验时,出现的结果有一定的规律性—称之为统计规律性;基本术语对某事物特征进行观察, 统称试验.若它有如下特点,则称为随机试验,用E表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可重复进行试验结果不止一个,但能明确所有的结果试验前不能预知出现哪种结果样本空间:随机试验E 所有可能的结果组成的集合样本点(or基本事件):样本空间的元素, 即E的直接结果, 常记为ω,Ω = {ω};随机事件:Ω的子集, 记为 A ,B ,…。

它是满足某些条件的样本点所组成的集合。

基本事件:仅由一个样本点组成的子集,它是随机试验的直接结果,每次试验必定发生且只可能发生一个基本事件随机事件发生:组成随机事件的一个样本点发生必然事件:全体样本点组成的事件,记为Ω, 每次试验必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不包含任何样本点的事件,记为Φ ,每次试验必定不发生的事件频率设在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了m 次,则称为事件A 发生的频率概率当试验次数无限增大时,事件{频率无限接近于其概率}的概率趋于1,即接近于必然事件,又称贝努里定理:即:事件发生的概率≈事件发生的频率地质数据的种类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名义型数据)分级数据(有序型数据)定量数据计数与计量数据比例数据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名义型数据):一组相似事物构成一个类别,通常给一个固定的名称表达方式:可以是文本,数字,或代码地质中的实例:岩石颜色可以是红色、灰色、黑色,分别赋值为1、2、3分级数据(有序型数据):将地质要素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加以排列,并以一定的描述符描述,只有相对概念没有绝对概念.表达方式:可以是表示顺序的文本,数字,或代码地质中的实例:摩氏硬度计,石英(7),长石(6),刚玉(9),只有相对概念,没有绝对概念。

定量数据计数、计量:计数表示地质要素的实际个数,计量是指各种可度量的性质量的表达表达方式:计数数据为整数形式,计量是数值形式地质中的实例:矿点的个数、面积大小比例数据:用以描述地物两个性质间的关系,由一个性质的定量描述除以另一性质的定量描述获得表达方式:只能是数值地质中的实例:各种比例和密度概念地质数据的特点(统计分析角度)多总体性或混合总体性地质数据的空间性地质数据的条件性其它特性:定向性、定和性等数学地质—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地质问题地质问题——数学问题——地质解释(例一):尽管地质学所研究的对象—地壳和地球具有各种物质状态和运动形式,但一些资料显示它们都可能存在着某些共同的数量关系。

第二章统计推断及数学建模基础第一节样本及分布一、总体及其分布:总体:把研究的全部对象的数量指标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或母体),总体中的每个元素称为个体。

(例题见材料P16,例题2-1、2-2)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数量指标X:取值全体构成总体,把总体的分布看成是数量指标X的分布,而表征总体的随机变量x的分布为F(x)。

二样本样本:被抽出的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子样(亦即样本)。

取得子样的过程称为抽样。

样品:子样中的每一个个体子样容量:子样中个体的个数,子样的容量是有限的。

(总体容量是否有限?) 子样值:从母体X随机抽样得到的子样可以用n维随机变量(X1, X2, ……, Xn)表示,在抽样后可以获得它的一组观测值(x, x2, ……, xn),称子样值。

为了方便起见,子样与子样值常常不加区别统称为子样值。

三、样本分布p16-p17,样本的联合分布可由总体X的分布函数F(x)决定。

四、抽样原则:省时,省事,省钱和取得的子样具有代表性原则,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能精确地代表母体的部分资料。

对抽样方法和容量的要求:分布均匀的母体抽样方法可自由选择,子样容量也可以少些;复杂的母体,要求容量较大,方法要具体考虑。

五、样本的数字特征样本的数字特征:反映某批数据的主要状况的数字统称为统计特征数,简称特征数或数字特征。

反映数据的集中位置:平均数(均值)、中位数、众数;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均方差、极差六、常用抽样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多项分布超几何分布指数分布标准化变换要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 变换后变量特征:平均值=0、方差=1、相关程度不变✓ 几何意义:坐标原点移至重心✓ 适用范围:量纲和数量大小不一的连续型原始数据,如品位数、岩石化学分析数据等 极差变换✓ 要求:找出最大、最小值✓ 变换后的变量特征:最大值=1、最小值=0、相关程度不变✓ 几何意义:坐标原点移至最小值位置✓ 适用范围:量纲和数量大小不一的连续型原始数据的变换均匀化变换 ✓ 要求:计算平均值 ✓ 变换后变量特征:数学期望=1、标准差的数学期望=0✓ 适用范围:比例变量,如长度、质量、体积等数据角变换(反正弦和反余弦变换)✓ 要求:计算最大值的整数位数✓ 目的:将弱正偏和弱负偏的不对称分布变换为正态分布✓ 适用范围:岩类百分比数据✓ 不足:变换前后和其它变量的相关性略有差异平方根变化 ✓ 目的:将正偏分布变为接近正态分布 ✓ 适用范围:服从柏松分布的离散型数据,如露头的个数、距主断裂带的距离等 对数变换 ✓ 目的:将对数分布转化为正态分布 ✓ 适用范围: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数据,如化探数据、有色稀有、贵金属的品位数据等标准化变换、极差变换、均匀化变换属量纲变换,角变换、平方根变换、对数变换属使偏态变为正态变换。

用何种变换方法,由数据的频率分布曲线而定✓ 负偏用反正弦变换✓ 正偏:较大用对数、中等用平方根、弱用反余弦也可对同一数据试用各种变换确定最适合变换• 非线性-线形变换(化直变换)方法:用某种图像的函数对点的分布趋势拟合,再对该函数进行变换常用函数:双曲线、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其它 jj ij ij S x x x -='minmax min'x xij j x xij x ij --=xj xij x ij =')10/(sin 1'n i x x -=)10/(cos 1'n i x x -=c x x i i +=')ln('c x x i i +=•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性质(1)|r|≤1.(2)|r|越接近于1,相关程度越强;|r|越接近于0,相关程度越弱.注:b 与 r 同号问题:达到怎样程度,x 、y 线性相关呢?它们的相关程度怎样呢?r>0正相关;r<0负相关.通常:r ∈[-1,-0.75]--负相关很强;r ∈[0.75,1]—正相关很强;r ∈[-0.75,-0.3]--负相关一般; r ∈[0.3, 0.75]—正相关一般; r ∈[-0.25, 0.25]--相关性较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因变量(被解释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解释变量)之间的回归问题,称为多元回归分析。

• 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理论若因变量Y与解释变量X1,X2,……XK具有线性关系,它们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可表示为(其中b0,b1,…,bk 为回归系数,u 为随机扰动项 ):• 基本假定:• n ×(k+1)矩阵X 是非随机的,且X 的秩ρ(X)=k+1,即X 满秩假设2: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及不序列相关性,即,u x b x b x b b Y k k +++++= 2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