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统计分析
工业企业统计分析报告
工业企业统计分析报告1. 引言工业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工业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程度并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的工业企业数据,并参考了相关行业的市场调研报告。
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总体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等。
3. 工业企业总体概况根据最新数据,我国工业企业总数达到XX万家,其中XX家为规模以上企业。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XX万亿元,工业产值达到XX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XX%,实现利润总额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
4. 工业企业经济增长分析4.1 工业产值增长情况从历年数据来看,我国工业产值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20XX年至20XX年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XX%。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是主要的增长引擎,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XX%和XX%。
4.2 工业企业利润分析工业企业利润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20XX年至20XX年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为XX%。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利润增速较快,分别达到了XX%和XX%。
4.3 工业企业产业结构变化工业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比重逐渐增加,传统制造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这种结构变化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和国家经济的竞争力。
5. 工业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5.1 挑战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投入不足,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需要重视。
最后,国际贸易摩擦和经济下行压力也对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5.2 机遇然而,工业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方式将带来更多的机会。
企业经济中统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企业经济中统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然而,在知识经济对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传统的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了,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加强企业经济统计中的问题的研究,创新经济统计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本篇文章针对企业经济中统计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问题与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企业在面临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前,知识经济对企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在为企业生产提供各种有效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
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人员就要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创新,以此推动企业的长远性发展。
一、企业经济中统计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不能够随着企业经营体制的变化而改变工作策略,各项数据的统计工作不能够按时完成,单纯地抽样调查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毕竟不是全面的调查,因此误差还是存在的。
当前,企业的收入来源比较多,员工的流动大,各种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不一,要想做到准确无误的统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
2.企业统计工作者数量有限,整体素质较低。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能工作,统计工作者一定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只有这样,企业的统计工作才能够有效避免与实际脱钩的现象。
而当前,一些企业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不仅文化水平不够,而且还没有相关的经验,记账出错的现象时有发生。
3.企业统计工作的相关经费不足。
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设计到的范围非常广,工作量大,不断出现新的统计项目,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企业只有将统计工作需要的各种经费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有效性,是统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企业经济统计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
它能够让企业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
在我国,企业经济统计一直是国家统计工作的重点。
虽然企业经济统计已经取得很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有问题1. 质量不稳定企业经济统计数据质量不稳定,数据精度和准确性有差异,这些问题可能由于各种外部因素造成。
例如,政策调整或者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某些数据不可靠。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控制,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2. 不全面企业经济统计数据不全面,没有考虑到许多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例如,社会经济发展、人口需求变化、业态变化等因素会产生新的经济活动,如果企业经济统计数据不能覆盖这些新的经济活动,那么就无法反映实际情况。
因此,企业经济统计需要建立更为全面的数据类型和包容性,以便更好地反映经济发展。
3. 不可比性企业经济统计数据之间的不可比性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时间、地点和行业之间。
因此,为了提高数据可比性,需要建立相同的计算方法、标准化的数据类型、精确定义各项指标,以便更好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
完善措施1. 拓宽数据资源来源为了准确反映企业经济状况,应尽可能多地吸收数据来源,例如官方发布的数据、企业公开信息、行业统计数据等,以建立全面可靠的数据来源。
3. 引入新技术当前,人工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缺陷。
因此,可以引入新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便更好地捕捉企业经济活动,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总结通过拓宽数据来源、建立统一标准、引入新技术等完善措施,可以更好地解决企业经济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这对于企业管理和决策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范文(最新版)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范文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范文。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范文篇一《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一)、收入情况包括季度末累计实现营业收入总额、同比增减情况、主要产品收入同比增减情况,针对主要产品的同比增减变动情况进行重点说明。
表3.1 ***季度末营业收入完成情况表单位:万元表3.2 ***季度末主要产品同比增减变动情况表单位:辆/万元(二)、成本费用包括累计发生成本费用总额,同比增减情况,主营业务成本增长率是否高于主营业务收 1 入增长率,成本费用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以及同比变动,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以及同比变动情况。
表3.3 ***季度末成本费用构成情况表单位:万元表3.4 ***季度末主营产品毛利率增减变动情况表单位:辆(三)、经济增加值(EVA)包括季度末经济增加值实现总额,关键驱动因素同比增减率及变动原因分析。
表3.5 **季度末经济增加值实现情况表单位:万元(四)、现金流情况包括季度末累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增减情况,分别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的单位要对经营性现金流量进行重点分析。
表3.6 ***季度末累计现金流量同比变动情况表单位:万元(五)、存货及应收款项情况包括季度末存货、应收款项净额,同比增减情况,增幅是否大于营业收入增长比率,三年以上存货、应收款项总额及当年清理情况。
表3.7 ***季度末存货及应收款项情况表单位:万元(六)、考核指标表3.8 (七)、公司运营中需关注的重点问题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围绕促进公司经营战略落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强现金流管理、 3 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以及公司经营中面临困难与挑战的方面展开说明。
4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范文篇二《中小企业怎样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中小企业怎样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是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是经济管理部门的事,也是企业要重视的事。
经济统计数据的趋势分析方法
经济统计数据的趋势分析方法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于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来说,了解和分析经济统计数据的趋势对于制定政策、做出决策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经济统计数据的趋势分析方法。
一、趋势线分析趋势线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统计方法,用于分析经济数据的长期趋势。
通过绘制数据的趋势线,可以直观地观察数据的波动情况。
趋势线可以是直线、曲线或多项式曲线,具体选择取决于数据的特点和分析的目的。
在进行趋势线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分析,一般选择较长的时间段,以便更好地观察长期趋势。
其次,要注意数据的周期性,某些经济数据可能存在季节性波动,需要对数据进行季节性调整后再进行趋势线分析。
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趋势线进行修正,避免过度拟合或欠拟合。
二、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一种常用的短期趋势分析方法,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数据的平均值,来观察数据的短期波动情况。
移动平均法可以平滑数据的波动,减少随机因素的影响,更好地把握数据的趋势。
在使用移动平均法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窗口大小。
较小的时间窗口可以更敏感地反映数据的短期波动,但可能会忽略长期趋势;较大的时间窗口可以更好地反映数据的长期趋势,但可能会平滑掉短期波动。
因此,选择合适的时间窗口大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三、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是一种常用的预测经济数据趋势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加权平均,赋予较近期的数据较大的权重,较远期的数据较小的权重,从而更好地反映数据的短期趋势。
在使用指数平滑法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平滑系数。
较大的平滑系数可以更快地反应最新数据的变化,但可能会忽略较早期的数据;较小的平滑系数可以更好地反映长期趋势,但可能会受到较早期数据的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平滑系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经济统计数据趋势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数据与其他相关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来分析数据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经济统计数据分析
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经济统计数据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研究方法,通过对各种经济指标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揭示经济发展的趋势、规律和问题。
本文将从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数据分析的局限性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加深对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理解。
一、数据收集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是经济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前提。
数据的收集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等。
国家层面的数据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等机构进行收集,行业层面的数据可以通过相关行业协会、商业数据库等途径获取,企业层面的数据则需要通过企业自身的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等进行收集。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以免对后续的数据分析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还需要关注数据的时效性,及时更新数据以保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二、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数据整理是对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和汇总的过程。
整理后的数据应该能够清晰地反映经济现象和情况,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数据整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筛选、分类、计算和统计等。
数据分析是根据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推论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可以通过统计指标如平均值、标准差、比例等,对数据进行汇总和描述。
回归分析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通过对时间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性。
三、数据的可靠性数据的可靠性是进行数据分析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据的可靠性可以从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法、数据样本数量和数据的一致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数据的来源应该是可靠的机构或渠道,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数据采集方法应当合理,排除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干扰。
此外,数据样本的数量也会影响到数据的可靠性,样本量较小会导致抽样误差。
最后,数据的一致性指的是同一数据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渠道采集的一致性。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企业经济统计是一个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了解经济形势,制定经济政策,指导企业发展。
然而,当前企业经济统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改进。
一、企业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1.数据不准确企业经济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偏差,有些企业可能会隐瞒部分数据或者毫无良心地虚报数据,导致经济数据不准确,难以真实反映出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
2.数据缺失由于企业经济统计涉及的指标较多,统计部门难以获取全部数据,导致部分数据缺失或不完整。
这样的数据不足以支撑政府的经济决策。
3.数据更新滞后一些企业可能不愿意配合部门的经济数据统计工作,或者拖延提交资料,导致数据更新速度滞后,无法及时反映企业的经济运转状况。
二、完善措施分析1.完善企业经济统计制度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监管力度,完善企业经济统计制度,确保数据的完整、准确和及时,避免数据的遗漏和虚报。
2.加强企业数据监管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政府应建立一种可信的评估体系,对企业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和监督,同时,推动相关部门进行巡查和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政府应建立企业数据信息共享机制,让相关部门之间能够共享数据资料,进一步提高经济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政府及时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和指导企业发展。
4.加强宣传和教育政府可以加强对企业和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经济统计的认知,让他们知道这些数据的重要性,减少企业虚报或隐瞒信息的情况,为政府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
5.借助新技术手段政府可利用新技术手段,例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优化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报告系统,提高数据质量、时效性和可视化程度,帮助政府更好地分析经济数据,指导决策。
总之,企业数据统计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对政府决策和企业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数据统计的监管和管理,完善统计标准和制度,落实各项统计任务和措施,不断提高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更为优异的成果。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企业经济统计是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的过程,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经济活动规模的重要手段。
通过企业经济统计,政府和企业可以了解经济发展趋势、调整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经济统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真实性、时效性、覆盖面等方面的不足,这对于有效统计企业经济活动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完善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经济数据质量,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一、企业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1. 数据真实性难以保障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或规避税收,存在虚报、隐瞒经营数据的情况。
有的企业通过操纵财务报表、虚构业绩、隐匿资产等手段来掩盖真实经济状况,导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障。
2. 数据时效性不足企业经济活动日新月异,若统计数据滞后过长,将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前经济状况,影响政策制定和经济调控的精准度。
3. 统计工作覆盖面不足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管理水平较弱,往往缺乏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导致其相关数据无法及时收集和整理,从而造成统计工作的覆盖面不足。
二、完善措施分析1. 加强财务监管,提高数据真实性政府应加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力度,建立健全财务监管机制,加大对企业经营数据的审查力度,对虚报、隐瞒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提高企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 优化统计手段,提高数据时效性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与国家统计局对接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自动上传和实时更新,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
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统计工作指导和培训,提高其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建立健全统计制度,确保企业数据的全面、及时、真实统计。
加大对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统计力度,完善统计工作覆盖面,以提高统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企业经济统计的完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和覆盖面,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济统计问题愈发凸显。
精准的经济统计数据是企业决策和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但在当前的情况下,企业经济统计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企业和政府的发展和决策。
亟需完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分析当前企业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一、企业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1. 数据真实性难以保障当前,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在统计数据中进行虚报或短报的行为。
尤其是在税收和财务报表统计中,企业往往存在不真实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统计手段落后传统的统计手段过于落后,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人工统计工作耗时耗力,且容易出现错误。
而现代企业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需要更加先进的统计手段来满足需求。
3. 统计数据完整性不足企业经济统计不仅需要及时准确的数据,还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然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企业的统计数据不够完整,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这对决策和政策的制定造成了困难。
4. 数据共享和透明度不足企业在经济统计方面的数据共享和透明度不足,造成了信息孤岛的现象。
一些企业可能会对外隐瞒真实统计数据,影响到整个行业的数据分析和政策实施。
二、完善措施分析1.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企业的信用监管,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对于存在虚报和短报行为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
鼓励诚信企业,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企业自律和自觉遵守统计法规。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经济统计的手段和技术。
推动企业实现信息系统的自动化、数字化,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推动企业采用更加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提高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价值。
3. 完善统计监管和审核机制加强对企业经济统计数据的监管和审核工作。
建立健全的统计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统计数据的审核和核实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经济数据统计与分析
经济数据统计与分析经济数据统计与分析在现代经济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种经济指标数据,人们可以深入了解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政府制定政策、企业决策以及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经济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重要性、常见的统计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如何正确分析和解读经济数据。
一、经济数据统计的重要性1. 提供客观的经济现状经济数据统计可以提供客观的经济现状,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和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例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能够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整体状况,让人们了解经济是否处于增长、下滑或衰退的阶段。
2. 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统计和分析的经济数据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政府可以通过监测通货膨胀率、财政收支情况、外汇储备等数据,判断宏观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胀、促进就业等。
3. 支持企业决策企业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需要借助经济数据统计和分析来预测市场走势、评估行业前景、分析竞争对手情况等。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相关经济指标如利润、销售额、市场份额等数据,制定营销策略、确定产品定价和市场定位等,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二、常见的统计方法和数据来源1. 定量统计方法定量统计方法是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它将经济现象转化为数值,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常见的定量统计方法包括:- 描述统计:对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分布等统计,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 时间序列分析: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季节性分析等。
2. 定性统计方法定性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主观感受或描述性数据,不依赖于具体的数值。
常见的定性统计方法包括:- SWOT分析: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评估;- PESTEL分析: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等因素进行评估;- Porter's五力分析:评估市场竞争力量,包括竞争对手、潜在竞争者、替代品、供应商和消费者等因素。
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范文
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
本报告旨在分析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改善经营状况。
2. 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2.1. 利润总额变化情况根据数据统计,过去五年间,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具体来说,2016年的利润总额为X亿元,2017年为X亿元,2018年为X亿元,2019年为X亿元,2020年为X亿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逐年提升。
2.2. 盈利能力分布情况针对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少数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较为薄弱,可能会对整体经济运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3. 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其中,经济增长、市场需求、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大。
3.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情况分析资产负债情况对于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给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的分析结果。
3.1. 资产总额变化情况根据数据统计,过去五年间,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具体来说,2016年的资产总额为X亿元,2017年为X亿元,2018年为X亿元,2019年为X亿元,2020年为X亿元。
数据显示,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逐年增加。
3.2. 负债总额变化情况国有企业的负债总额在过去五年间也呈现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具体来说,2016年的负债总额为X亿元,2017年为X亿元,2018年为X亿元,2019年为X亿元,2020年为X亿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负债总额逐年增加。
3.3. 资产负债率分析资产负债率是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从数据统计来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且整体运行状况良好。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
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如进 行变量转换、创建新变量等。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图像等方式将数据直观地 展示出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数 据。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 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等,以揭示 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03 企业经济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
01
02
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 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
效率。
资产负债率指标
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和 风险程度,包括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等。
产值能耗指标
反映企业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 源,是评价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的重要指标。
劳动生产率指标
反映企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 创造的价值,是评价企业劳动
效率的重要指标。
03
数据整理和展示
通过图表、图形和数字等 方式整理和展示数据,以 便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 布和特征。
集中趋势的度量
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 数等,以衡量数据的中心 位置或平均水平。
离散程度的度量
计算方差、标准差和变异 系数等,以衡量数据的离 散程度或波动情况。
推论性统计分析
假设检验
通过设定假设、选择检验统计量 和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对企 业经济数据进行假设检验,以判
断总体参数是否有显著差异。
置信区间估计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置信区间,以估 计总体参数的置信范围和可靠程度。
方差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方差,分 析各因素对总体变异的影响程度。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的构成和特征
时间序列的季节性调整
了解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如趋势、 季节性和周期性等,并分析其特征。
企业经济统计学
企业经济统计学
企业经济统计学是一个研究和应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企业经济数据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经济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和解释,以从中获得有关企业经济状况和趋势的信息。
企业经济统计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经济状况,制定经济决策,评估经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以及预测和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经济统计学涵盖了大量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包括抽样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和处理、经济指标的计算和解释等。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术,企业可以对自身的财务状况、销售和市场表现、生产效率、成本和利润等关键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整体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
企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市场研究、竞争分析、绩效评估、投资分析、预测和规划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战略指导。
总之,企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和应用统计学方法,帮助企业深入分析和理解经济数据,为企业的经济决策和战略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2024年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总结范文
2024年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总结范文2024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企业经济活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一年。
本文将对2024年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分析总结。
首先,2024年企业经济活动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企业经济总量达到xx万亿元,比上年增长xx%。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高技术制造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
另外,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也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2024年企业经济活动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企业的出口业务受到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收窄。
此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也要求企业不断创新、提高竞争力。
在应对挑战的同时,企业也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在2024年,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其次,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系统,降低存货和物流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企业还加强内外部协作,拓展市场,积极开拓新的渠道和业务,增加企业收入来源。
另外,2024年企业经济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方面,公司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增强。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注重社会效益,关注环境保护、员工权益等多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企业间合作加强,共享资源。
企业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2024年企业经济活动呈现出增长态势,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等措施,企业积极应对挑战,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益。
同时,企业也注意到了企业责任和合作共赢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合作沟通,为企业经济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经济统计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经济统计数据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产能、竞争力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存在着一些企业经济统计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完善措施是关键所在。
1.数据虚假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各种原因,存在部分企业填报虚假数据的情况,借此来获得政府支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条件。
2.课税基数不足问题现在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税收盈利很少,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因此,这些企业很少交税,进而导致国家征税萎缩,影响税收征集能力。
3.分类错误问题企业经济统计分类以官方主导为主,但有时还存在分类错误的情况,例如同一企业下,有关于投资的和财务部门的经济数据,但统计时没有区分,从而导致统计数据不准确,影响分析决策。
二、完善措施分析1.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诚实信用企业,推动诚信经营,降低虚假数据等问题的出现概率。
加强有关数据的安全保障,避免数据泄露,确保企业及个人的隐私安全。
2.推动税收改革改革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从而激励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力,增加税收来源。
采取“多种方式、多层次”的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同时加强税收执法,严防企业逃税行为。
3.优化企业经济统计系统应加强对企业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工作,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优化数据收集和质量控制,防止分类错误问题和数据虚假问题的发生。
同时,应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实现专业化、科学化的经济统计数据分析。
4.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对企业加强统计信息管理和利用,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对于统计数据结果的分析,做出有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指导企业科学的分析其经济状况,推进企业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统计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税收制度,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加强数据的安全保障,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
这些做法对于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企业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公司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技巧企业经济统计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和评估其经济状况、发现问题所在,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企业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技巧,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分析能力和决策水平。
一、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是经济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它能够通过对公司财务数据的比较和计算,揭示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常用的财务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率等。
这些比率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公司的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二、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数据的历史走势进行分析,以预测和评估未来的发展方向。
常用的趋势分析方法包括:线性趋势分析、复合增长率分析等。
通过对企业各项指标的趋势进行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公司的发展趋势,判断当前经营策略的有效性,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调整。
三、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是通过将企业与同行业或竞争对手进行对比,找出企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提供参考。
常用的比较分析方法包括:行业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等。
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企业管理者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提高竞争力。
四、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分析是对企业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进行清晰、详细的分析,以寻找降低成本和费用的途径,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常用的成本费用分析方法包括:成本构成分析、费用核算分析等。
通过对成本和费用的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找到节约成本和费用的方法,提高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
五、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经济数据之间关系进行量化和预测的统计方法。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回归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找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回归分析通常包括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
借助回归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预测企业发展的潜力和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和计划。
企业经济统计学案例
企业经济统计学案例案例一:某公司销售额统计某公司生产和销售化妆品,经营范围涵盖护肤品、彩妆品、香水等产品。
为了了解公司的销售状况,进行经济统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公司的销售数据。
数据可以包括每个产品的销售量、销售额、销售时间等信息。
可以通过公司的销售记录、销售报表等渠道获取。
2. 整理数据: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每个产品的总销售额、平均销售额等指标。
3. 分析数据:在整理好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比较不同产品的销售额,找出销售额较高的产品;分析销售额的季节变动情况,找出销售旺季和淡季;观察销售额的变化趋势,判断销售业绩的发展方向等。
4. 做出决策: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决策和计划。
比如,加大对销售额较高的产品的生产和推广力度;根据销售旺季和淡季的变化,调整市场推广策略;根据销售业绩的发展趋势,制定销售目标和计划等。
通过这种经济统计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企业的销售情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
案例二:某公司成本统计某制造业公司生产金属制品,为了了解公司的成本情况,进行经济统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公司的成本数据。
数据可以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人工费用、设备维护费用、运输费用等。
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报表、成本核算记录等渠道获取。
2. 整理数据: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各个成本项目的总额、占比、平均值等指标。
3. 分析数据:在整理好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比较不同成本项目的占比,找出成本较高的项目;分析成本的季节变动情况,找出成本增加或减少的原因;观察成本的变化趋势,判断成本控制的效果等。
4. 做出决策: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决策和计划。
比如,找出成本较高的项目,采取控制措施降低成本;根据成本的季节变动情况,合理调整生产和采购计划等。
企业经济数据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企业经济数据分析的内容与方法一,企业经济数据的构成1,企业财务报表体系2,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行业产业数据体系二,企业财务报表体系分析1,资产负债表分析1)企业性质与特征分析打开资产负债表后,首先浏览资产总额,结合利润表中的销售额和统计指标中的从业人数,判断企业的经营规模,单从资产总额方面考虑,4亿元以上为大型,4000万元以下为小型,介于二者之间为中型(资产总额作为企业经营规模的衡量指标仅适用于工业企业和建筑企业)。
再看一下资产的来源即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高低,把握企业债务规模和净资产的大小,然后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或者产权比例,进而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2)企业类型分析了解了总体情况后,再对资产的结构进行分析,计算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判断企业类型。
长期资产比重大的企业一般都是传统企业,而高新技术其企业一般不需要很多的固定资产。
3)企业资产状况分析通过计算流动资产中各项目的比重,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资产质量。
一般情况下,存货占50%,应收账款占30%,现金占20%,但先进的管理行业不执行该标准。
4)计算长期资产中各项目的比重,了解企业资产的状况和潜能。
长期投资的金额和比重大小,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的规模和水平。
固定资产净额和比重的大小,反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进步,进而反映其获利能力,如果净额接近原值,说明企业要么是新的,要么是老企业的旧资产通过技术改造成为优质资产,如果净额很小,说明企业技术落后,资金缺乏。
无形资产金额和比重大小,反映企业的技术含量。
5)负债方面,计算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重,如果流动负债比重大反映企业偿债压力大,如果长期负债比重大说明企业财务负担重。
此外,还需计算负债总额中信用性债务和结算性债务的比重与流动负债中临时性负债与自发性负债的比重,判断债务结构是否合理;计算长期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分析总资本对长期负债的保障程度,计算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分析债权人风险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为经济统计分析第一章总论一.经济分析方法1.对比方法2.分组法3.平均数法4.方差5.时间数列法6.指数 [费用总额(产量变化)=产量*单耗*单价]7.相关分析法8.量本利法9.综合评价法10.弹性分析法二.企业的经济运行(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营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特的权利、利益和责任(2)成为企业的基本条件:A.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B.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具有法人资格:(1) 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 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 会计上独立核算,能编制资产负债表(3) 企业的经济运行——投入和产出的运行1.含义: 流量和存量的运行流量: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而取得的收入或者是支出的总量,按一定时期核算出的数量<时期指标>存量: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时点指标>(4) 经济运行需要哪些条件内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要素)外部:经济体制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思想文化条件三.我国经济发展类型的划分四.企业的经济核算三大核算的统称 1. 会计核算: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经济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的记录和核算,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
内容:(1)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2)账户的设置和记账(3)成本的核算(4)财产的清查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监督反映的对象是资金的运用;采用复式记账法2. 统计核算:企业经济活动条件的核算和统计:投入的核算,产出的核算,企业经济效益的核算3. 业务核算:对企业经济技术活动进行登记核算,目的就是反映各类经济技术和业务状况的变化关系:统计核算需要会计核算提供资料,会计核算为经济核算的核心,业务核算是经济核算的基础三大核算的协调统一 (1)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统一(2)指标口径协调一致(3)三大核算分类方法协调统一(4)计算方法协调统一第二章工业总产出的核算一. 工业总产出的核算1.含义:工业企业自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成果的综合反映(产品价值形态)2.构成:三大产出 (1)总产出(总产值)C+V+M(2)增加值(和为GDP)C1+V+M(3)生产净值(净产值)V+MC:物化劳动转移价值(C1劳动手段折旧价值+C2劳动对象转移价值)V:必要劳动价值M:剩余价值 V+M=新创价值3.世界上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物质平衡表体系(苏,计划经济产物)MPS:原社会主义国家,只核算物质生产领域的产出(劳动和服务领域不予核算)(2)国民账户体系(英,市场经济产物)SNA:既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其他二者区别:(1)核算方法不同(2)核算范围不同(3)核算内容不同(物质产品生产与交换,服务领域生产与交换)二.工业总产出的核算1.工业总产出统计原则(1)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实质:生产范围划到哪,工业总产出指标就计算到哪,中间消耗和最终使用也计算到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就在哪里分界。
(2)核算主体原则A.以生产的产品为对象,按产品法计算工业总产出(农业、建筑业)B.以经营单位(企业)为对象,工业总产出用工厂(企业)法计算(3)计算时空范围上的统一原则时间:报告期(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不抵补)2.工业总产出计算原则(1)生产工业产品的原则(本企业计算的总产出)(2)最终有效产品原则3.工业总产出的特点(1)工业总产出受物质产品转移价值的影响(2)企业内部组织和结构变化的影响;企业内部分工越细,协作化程度越高,工业总产出重复次数越多(3)工业总产出不受企业生产起点的影响【why:工业总产出计算原则】4.工业总产出计算范围(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媒、石油、天然气、金属矿、非金属矿)(2)对农副产品加工和再加工(粮油、面粉、大米、食品、皮革制品、烟草制品、毛纺织、麻纺织企业)(3)对采掘业的加工和再加工(冶金、石油、化学、机械、木材加工)(4)电力、燃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5)对工业修理和翻新(机器设备的修理)5.工业总产出的计算(工厂法)公式 = 成品价格 + 加工价值 + 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余差额↓a.走完了全部生产过程成为最终成品,但必须经过检验合格b.用自备的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按出厂价(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出c.用外单位来料生产的产品只记加工费d.次品、副品(打折)计入总产出;废品不计总产出e.自制产品按成本价记产出f.准备出售和已出售的半成品记总产出,走下一车间的不计总产出g.为本企业其他部门生产的产品按全价计算6 . 其他行业总产出的计算: 农林牧渔业以货币形式来表现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产量以生产法计算: 每种产品产量x 价格7 . 建筑业:以货币表现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a.建筑工程:价值列入建筑工程预算的各种工程的价值b.安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价值(不包括被安装工程本身价值)c.其他工程:非标准设备制造的产出,总承包企业向分承包企业收取的管理费建筑业总产出计算公式:一定时期其时间完成实际工程量*单价+一定比率的间接费率+一定比率的计划利润率+税率三. 工业增加值的核算1.概念:企业在报告期内从货币形式表示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工业生产活动总成果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的余额,是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GDP主要组成部分C1 + V + M2.计算方法(1)生产法:工业总产出—中间投入(消耗)中间投入: 直接材料(原材料,燃料,备品配件);各种费用的中间消耗(制造费用中间投入,销售中间投入,管理中间投入,财务中间投入)制造中间投入:修理费、租赁费、低值易耗品消耗、劳动保护费、办公费、水电取暖、运输费、制图设计费、试验技术开发费、新产品适置费、差旅费销售中间投入:业务运输费、包装、展览、广告费、保险费、差旅(非个人支出)管理中间投入:办公、保险、差旅非个人、职工教育会议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宣传费、技术转让费、业务招待费财务中间投入:手续费、汇兑损失、利息净支出(2)收入法:固定资产的折旧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一定时期内为补偿生产过程中所损耗的固定资产而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折旧的价值劳动者报酬:劳动者从是生产过程中获得的全部报酬:实物,货币生产税净额:各个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企业支付的补贴相减后差额营业盈余:企业从生产经营的中收入中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3)支出法:最终消费 + 资本形成总额 + 进出口净额最终消费: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企业建筑购置设备和转入的固定资产扣除销售和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库存增加(原材料,燃料库存,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库存;企业销售产品库存期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进出口净额:一定时期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出口价值减进口价值四. 工业生产净值(SNA) V+M1.概念:企业在报告期工业生产活动所新创造的价值 V+M不包括转移价值2.计算:生产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收入法: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五. 工业的商品产出与销售产出(工业总产出的两个分支)1.商品产出:本期生产的可供销售并获得经济收入的产品价值总和总产出相同:价值构成相同总产出不同:计算公式不同不包括半成品期末期初价值着眼点不同总产出包括自产自用的价值产出,在于生产合格既可生产;商品:经济收入公式:成品价值+加工价值2.销售产出:以货币形式表现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本企业产品生产的总价值,包括以销售的成品半成品、对外加工费、所有权转移(过去生产在今年卖出也算今年,工业总产出与商品产出则必须为本期生产)总产出区别计算基础不同总产出是生产的总量;销售产出是销售的总量第三章企业产品的核算一.产品的表现形态物质产品(有形产品)服务产品(无形产品)1.物质产品a.概念:企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创造了新的实物形态和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b.基本特征:物质产品必须是劳动成果物质产品必须是有效的劳动成果物质产品必须是直接的劳动成果(本企业自己生产, ‘’废’’不算)2.服务产品a.第三产业提供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服务b.各工业企业附带经营的产品(主要为本企业提供服务)区别: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服务产品是否围绕着物质产品进行活动而区分是否以执行再生产功能而区别(是,前者;否,后者)二.实物产品的核算原始实物量(混合量)标准实物量1.原始实物量a.概念:各类产品按其自然物理量为单位计量的实物量b. 核算原则: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国际、国家、部颁、企业、合同标准)必须是本期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规定的产品目录2. 标准实物量a. 概念:经济用途相同而品种规格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中,确定某种产品为标准产品,将其他产品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标准产品产量原始实物量不能体现产品价值,必须引入标准实物量b. 如何将原始实物量折算成标准实物量确定标准产品(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确定)计算折算系数: 某种产品实际规格或含量/被确定的标准产品的规格或含量计算标准实物量 = ∑(每种产品原始实物量 × 折算系数)例题:某化肥厂09年氮肥产量如下现以含氮量为21%的硫酸铵为标准,计算四种化肥的原始实物量和标准实物量 原始实物量 = 26000 + 30000 + 34000 + 10000 = 100000标准实物量 = 34.6%21%×30000+46.3%21%×34000+16.4%21%×10000+26000= 158201三. 产品流通统计1. 商品的流转(购、销、存)商品流转类型的分类1. 买卖者行为(6种)a. 生产者将商品卖给商业经营者b. 生产者将商品卖给生产资料消费者c. 生产者将商品卖给生活资料消费者d. 商业经营者将产品卖给商业经营者e. 商业经营者将产品卖给生产资料消费者f. 商业经营者将产品卖给生活资料消费者2. 买卖者在社会再生产的地位和作用a. 最初的商品流转b. 中间的商品流转c. 最终的商品流转第四章 企业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工资核算一. 企业从业人员核算1. 概念:指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能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者2. 范围a. 在岗职工 正在本企业工作并由本企业支付工资的人员本企业派到国外学习、参军、出国援外的人员按国家规定休病假、产假的人员派往多种经营单位工作并由本企业支付工资的人员b. 其他人员 离退休以后再就业人员、并由本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在本企业从事第二职业外单位人员(不包括在本企业工作在校大学生)ps :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离休)退休:男60女55; 重体力男55女50; 省部级65 副部级以下603. 不包括范围a. 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b. 内退人员(不到年龄)4. 核算原则谁发工资谁统计二. 从业人员数量构成1. 期末人数(月末、季末、年末)期末人数 = 期初人数 + 本期增加人数 – 本期减少人数 ↓ 从农村招来的 离退休和内退人员从城市招来的 开除除名辞退人员退役军人 转业军(干部) 解除合同复原军调入人员;其他人员2. 从业人员构成a. 按用工期限分 临时工(不足1年)长期工(1年以上)b. 按工作岗位分 工人和学徒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本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副)医院: 医士(无处方权)、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管理人员: 工厂:市地级企业(处=县(团)科)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 = 行政职称 副厂级干部服务人员其他人员c. 按工人生产作用分 基本工人辅助工人d. 按工种熟练程度分 工人: 8级 干部:24级(13级以上是高级干部,18级基层)e. 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半文盲、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3. 从业人员数量和平均人数平均人数 = (期初人数 + 期末人数)\ 2时期指标: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汇总总数 可以相加时点指标:现象在一定时点上汇总总数 不可以相加连续的时点数列:日期以一天为单位;人数现象的研究时期内一天也不可缺少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 a ̅ = ∑an 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加权平均数 x ̅ = x1f1+x2f2+····xnfn∑f间断的时点数列:日期以一个月为单位;人数现象的研究时期内一月也不可少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采用假定方法,假定每两个相邻时点上变化人数是均匀的,分别求每两个相邻时点的平均数;期初+期末2=an 为每月平均数;a1+a2+a3+····+an n an ̅̅̅=a12+a2+···+an 2n−1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采用加权平均,以每两个指标数值间隔长度加权三. 劳动生产率分析1. 概念: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和所消耗的劳动量之比表现形式(公式):劳动生产率 =劳动成果劳动消耗量(正指标)(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劳动成果) =劳动消耗量劳动成果(逆指标)(每创造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量) 2. 劳动生产率分类a. 从业人员范围分 工人劳动生产率: 公式 =劳动成果工人平均人数 (按最简单平均数)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公式 = 劳动成果全员性职工平均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 × 工人占全员职工的比率b. 时间范围(尺度) 时日月报告期劳动成果时日月季年,平均人数 季年c. 按劳动成果 实物量劳动量价值量3. 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分析(一) 全厂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分析 x 1̅̅̅x 0̅̅̅(二) 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 (x 1̅−x 0̅̅̅)×∑f 1 (三) 工人人数变动对企业总产出的影响 (∑f 1−∑f 0)×x 0̅̅̅因素分析: 总量指标因素分析 两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平均指标因素分析同度量因素:把不能相加的因素还原能相加的因素,乘上的这个数叫同度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