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课后巩固提升鲁教版必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口分布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例表,完成1~2题。
地区欧洲亚洲非洲
北美
洲南美
洲
大洋
洲
世界
面积所
占比例
%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
人口所
占比例
%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
1.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沿海地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大洲是大洋洲。第2题,解答此题,不仅要看沿海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要结合各大洲的人口总数。
答案1.D 2.B
读我国东北三省人口密度与黑土分布的关系图,完成3~4题。
3.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土自然肥力高,开发历史悠久
B.黑土区农业比较发达
C.气候优越,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黑土区淡水等资源丰富
4.东北地区人口分布( )
①有明显的偏集聚于沿海的趋势②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③人口密度最小的广阔区域是沼泽区④在辽宁山区人口多于平原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黑土肥沃,有利于耕作,虽开发较晚,但发展较快,集聚人口较多,人口较周边地区稠密。第4题,东北地区南部沿海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等更加优越,人口更加稠密;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纬度较低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度较高。所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有明显的偏集聚于沿海的趋势和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的趋势。
答案3.B 4.A
下图显示了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及变化情况。读图,完成5~6题。
5.十年间,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变化由大到小依次是( )
A.豫、鲁、陕、陇、新
B.鲁、豫、陕、陇、新
C.豫、鲁、陇、新、陕
D.鲁、陕、豫、陇、新
6.图示内容反映出我国人口( )
A.南北分布差异大
B.沿海地区增长慢
C.东西分布差异大
D.内陆地区增长快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出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变化情况。第6题,根据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可知,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分布差异大。
答案5.A 6.C
7.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解析人口密度是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
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我国新疆地区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相对较少,而我国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大。
答案A
8.(改编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630年9月17日,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移民创建了波士顿。但长期以来,该地人口依然稀疏。直到1820年工业化全面开始后,波士顿快速繁荣起来,欧洲移民潮的到来,使波士顿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到1865年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
(1)1820年以前,波士顿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工业化全面开始后,波士顿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1820年以前,波士顿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较差影响了人口分布。第(2)题,工业化开始后,经济发展迅速,提高了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答案(1)纬度较高,阴雨天多,天气冷湿,人口稀疏。
(2)工业化开始后,波士顿经济快速发展,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能力提升
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解析第1题,依据题目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最大值。第2
题,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人口稀少。
答案1.B 2.C
下面的两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和年降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完成3~5题。
3.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④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关于两幅图所表示的论断正确的是( )
①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②随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③在1 000米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降低;1 000米以上,人口密度降速变慢④在1 000毫米以下随降水量增加,人口密度提高;1 000毫米以上增速变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某地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③图中F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④图中D点可能在东北平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人口分布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密度比气候干旱的地区人口密度大。除城市外,绝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很难超过1000人/平方千米,所以两图的纵坐标均表示人口密度。第4题,读图可知,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在1000米以上,降低速度减慢;人口密度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但在1000毫米以上增速减慢。第5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人口密度极低;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平均海拔不可能为0米,C点不符合;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稀少,人口密度也很低,F点符合条件;东北平原降水量为400~800毫米,D点不符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