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课后巩固提升鲁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人口与环境,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人口地理学主要探讨全球、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素养、民族构成等)及其分布规律;分析人口迁移过程及劳动力资源在地域上的再分配;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人口合理容量等问题,为国家制定人口政策,进行区域规划和城乡建设,以及合理安排移民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单元落实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在排序上依次为: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合理容量。

这里既关注人口的空间分布,又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人口分布是人口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人口迁移影响着人口的分布,区域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人口分布以及人口迁移相互关联。

人口分布体现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人口迁移体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体现区域人口数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因此,教材以“人口与环境”为主题,运用案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第一单元分三节分别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以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等方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第一单元的重点是环境对人口的影响。

难点,一是影响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在具体区域描述人口分布特点及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二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保持区域人口合理水平而采取的举措。

第二单元是乡村与城镇,内容涉及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

乡村地理学又称为农村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它以农村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协调农村地区的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

除农村聚落和农业分布为传统的研究内容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已扩大到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农村人口的变化,农村产业结构、劳动、职业以及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乡村的居住、交通、服务供应、文化教育以及生态等,并且以特定的小区域为对象,深人进行综合或个别的研究。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 社会经济因素 (1)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__交__通__和__通__信__条__件__、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__地__方___ _习__俗_等。 (2) 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__经__济__发__展__水__平__。 (3) 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政府的政策以及 __战__争___等。 (4) 历史因素: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如__亚__洲__和欧洲等;开 发历史较短的一些地区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如美洲和__大__洋__洲__等。
(3) 说出世界人口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__特__点__:__沿__海__地__带__往__往__人__口__稠__密__,__而__远__离__海__洋__的__内__陆__地__区__通__常__人__口__稀__疏__。__原__因__:__沿__海__地_ _区__气__候__适__宜__,__交__通__便__利__,__自__然__条__件__优__越__。__ (4) 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集中于海拔__较__低__地带、__北__半__球__中__低__纬度地带和 __距__海__较__近__地带。

(2)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
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且稠密;经济落后地
区,人口少而分散 经济发展
水平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乡村地区,人口分布相对 分散;城镇地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人
自主检测
1. 判断正误并纠错 (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 ) 纠错: __我__国__是__世__界__上__人__口__数__量__最__多__的__国__家__,__但__并__不__是__世__界__上__人__口__密__度__最__大__的__国__家__。__ (2) 世界人口稠密区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地。( √ ) (3)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 √ )

(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微专题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微专题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微专题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思考方向答题术语自然环境地形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集中,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分布稀少(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区)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居住水资源人口分布往往与水资源分布相一致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矿产矿产开发吸引人口聚集社会经济从城市的带动作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

读图完成1~2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距河8~10km分布人口最多C.3550~3650m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B.南部非洲C.藏南谷地D.北美大草原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错;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B错;3550~3650m的百米高程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曲线斜率最大,所以3550~3650m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C对;4500m以上高程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曲线斜率小,所以人口密度变化小,D错。

第2题,从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曲线看,3 500~4 000 m,人口密度比较大,4000m以上,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人口较少,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4000m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藏南谷地最符合,巴西高原、南部非洲、北美大草原海拔没有这么高,选C。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

读表,完成3~4题。

表1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表2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3.东北地区( )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D.人口分布趋于均衡4.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且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①三江平原—气候②松嫩平原—土地③鞍山—石油④大连—交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3.C 4.D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A错误;由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越来越高,推断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B错误;人口集中指数越来越大,人口分布重心趋向西南,据此可推断东北地区人口稀疏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差异逐渐增大,人口分布向不均衡态势发展,C正确、D错误。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总结探究课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总结探究课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不均衡②稀疏区③胡焕庸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⑤社会消费⑥经济因素[学思心得]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人口分布、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1.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同,进而影响了人口迁移的方向与规模,影响了人口的分布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条件优越,对人口产生了强大的拉力作用,而且老龄化使社会劳动力短缺,客观上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条件。

因此,目前世界上人口迁移的总方向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从而也加剧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

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加上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也形成了许多人口密集区。

总之,人口分布是自然、经济、社会诸多因素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2.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受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的地区,往往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同样对人口具有吸引作用,但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人地矛盾加剧,又阻碍了人口的迁入。

3.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阶段。

(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成因复杂,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我国人口的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此外,由于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

诸多因素导致我国新生儿逐渐减少,青壮年人口数量减少,而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造成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件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件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标阐释激趣诱思1.结合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人地协调观)3.通过对我国各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理解中国人口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综合思维)2019年2月,住建部发布了《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根据统计,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是江苏省,为742人/km2;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是西藏自治区,为2.1人/km2;而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省仅排名第8,为481人/km2。

为什么我国人口密度差异悬殊?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人口分布特点1.人口分布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世界人口稠密区有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

2.人口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人口密度分布地区稠密地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稀疏地区南北纬60°以上的寒冷地带、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地带,以及赤道两侧的湿热地带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海陆分布沿海地带:往往人口稠密。

内陆地区:通常人口稀疏。

目前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分布在距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地区。

(3)地形影响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区。

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分布着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

(4)城镇地区①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面积广阔的乡村地区。

②工业社会: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形成了一些人口稠密区和稠密带。

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链接生活“所有的山区和高原地区都会因自然环境恶劣而人口分布稀疏”,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提示:不正确。

热带地区气候湿热,有些山区和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气候凉爽,更适宜人类居住。

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迁移,使人口分布不断发生变化。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人口分布课件鲁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人口分布课件鲁教版必修
人文因素: (1)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影响最为显著。农业社会居民点比较分散;工业社会人口迅速向 城市集中;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人口稀疏。 (3)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较为稠密。 (4)政治因素。如对某地开发政策,导致人口大规模移至该地,使人口分布产生变化。
第1节 人口分布
刷提升
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下图为我国某 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3)图中C地的人口密度____大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 _经__济___发__达__,__温___带__海__洋__性__气___候__,__气__候___适__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四地的共性为海陆 位置方面,近海岸;气候方面,气候温暖湿润;地形方面,地形平坦。 (2)图中A、B两地,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非常稀疏。A地区为亚马孙雨 林,气候终年湿热,B地区为撒哈拉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两地均不适合人类居住。 人口稠密区一般为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 (3)图中C地是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适宜,因此人口密度大。
01
人口与环境
第1节 人口分布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鲁教版高一第二册地理教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鲁教版高一第二册地理教学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分布不均衡是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征,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城市人口稠密。

2.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3.人口迁移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4.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的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受不同的影响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5.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6.一旦人口规模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

7.人口合理容量受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的影响。

学习本单元内容后,学生能收集和呈现某区域人口分布、迁移、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地理数据、图表和地图(地理实践力)。

能够描述人口的分布及其变化,解释不同地区人口分布或迁移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形成判断人类分布或迁移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根据教育部最先发布的第四轮社会学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社会学—人口学专业学校排名1 大学A+2 中国人民大学A+3 某某大学 A4 清华大学A-5 复旦大学A-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能够描述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2.能够描述某区域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3.能够运用人口分布的理论,判断某地人口分布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综合思维】4.认识到人口的分布要与当地的自然、经济等相适应,树立和谐的人地观。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人口分布特点1.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是人口稠密区。

2.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1)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

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2)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距海较近地带。

(3)从地形上看:集中于海拔较低地带。

(4)从城乡分布看: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鲁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鲁教版必修2

激趣诱思
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从 2016 年起 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 育政策。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些?如何判读人口年龄 结构金字塔图?不同类型的国家分别有怎样的 人口问题?
首页 一二三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Z H 自主预习 IZHUYUXI
合作学习
EZUOXUEXI
发达国家
表现 原因
影响
解决 措施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 快,0~14 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过大等 死亡率下降而出生率居高不下; 人口增长惯性 (1)加大对教育、就业、资源和 环境等方面的压力;(2)导致国家 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速度 降低;(3)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 性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 龄化
D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E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的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和人口年龄结构失调等问题最为突出。
首页
Z H 自主预习 IZHUYUXI
合作学习
EZUOXUEXI
D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E
一二三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
探究一
探究二
首页
Z H 自主预习 IZHUYUXI
合作学习
EZUOXUEXI
D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E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Ⅰ、Ⅱ、Ⅲ、Ⅳ各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何变化特 点? 提示:第Ⅰ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第Ⅱ阶段:人口出 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死亡率明显下降。第Ⅲ阶段:人口出生 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但死亡率下降幅度小,人口增长变慢。第Ⅳ 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低,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特点有何不同? 提示:第Ⅰ阶段为“高—高—低”;第Ⅱ、Ⅲ阶段为“高—低—高”; 第Ⅳ阶段为“低—低—低”。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1.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后篇巩固探究(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1.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后篇巩固探究(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后篇巩固探究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B.韩国C.澳大利亚D.美国1题,从图中只能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看不出出生率的高低;②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但并非人口最多之时;②到③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逐渐降低,但仍大于0,故人口总数不断增加,到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此时该国人口数量最多;③与⑤时期相比,③人口总数大于⑤时期人口总数。

第2题,图中②时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8‰,目前韩国、澳大利亚、美国人口增长模式均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低。

尼日利亚是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故目前处于②时期的国家最可能是尼日利亚。

2.A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不同的国家),完成第3~4题。

3.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A.10、11B.11、12C.11、10D.12、104.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A.1、2、3B.4、5、8C.7、9、10D.6、11、123题,纵坐标表示出生率,最高的国家是11,横坐标表示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是10,故C 项正确。

第4题,“低低低”模式应是坐标系左下角的1、2、3、7等国家,故A项正确。

4.A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下降初始时间与速度不同步,后者先于前者发生,因而在人口转变的前一阶段,易出现人口年轻化趋势,少年儿童人口快速增长,而老年人口增长缓慢,其结果是总抚养比主要是少儿抚养比快速上升,经济增长将深受其累,这时就形成了所谓的“人口负债”。

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第5~6题。

5.在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中,人口负债最高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6.关于四个阶段人口增长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第一阶段B.人口出现负增长的阶段是第二阶段C.人口数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D.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第四阶段5题,依据材料,“人口负债”较高的阶段,少儿抚养比较高,应为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练习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doc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练习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doc

截至2019年05月03日,全球 230 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亿人,其中70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之间的地区。

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 B.20°N~30°NC.30°N~40°N D.40°N~50°N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20°N~30°N。

第2题,南纬40°~50°范围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陆地面积小,故人口分布稀少。

答案:1.B 2.C读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回答3~4题。

3.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B.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带C.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D.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带4.影响以上人口集中分布特点的因素有( )①陆地面积②地形③气候④经济发展水平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人口主要集中在北纬20°~60°的地区,即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

第4题,北纬20°~60°的地区,陆地面积广阔,且处于中低纬度,气候宜人。

答案:3.A 4.B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读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6.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5题,由图中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关系可知,地势越平坦,人口分布相对数越大,所以影响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

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鲁教版必修20912121

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鲁教版必修20912121

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段 高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增长阶段
增长模
高高低
高低高
高低高
低低低
式(类型)
(原始型)
(传统型)
(传统型)
(现代型)
社会发 展阶段
发展中国家目
农业社会时期 工业化初期
发达国家现在

出生率
较高
死亡率
较高
特 自然增 低,波动较大
点 长率
人均 寿命
较短
人口 相对静止或低
增长
速增长
较高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据表判断 1953~2015 年中国( )
A.人口总数增长缓慢
B.自然增长率增加
C.农村人口比重减少
D.劳动力数量减少
【解析】 第(1)题,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属于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第(2)题,从表中数据看 1953~ 2015 年间,我国人口总数增长很快,自然增长率降低,由此可知劳动力数量 增长,但因城市人口数增长,故农村人口比重减少。
口增长的变化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如下表所示:
阶段
古代
近代
现代
时间
人类出现 至 1770 年
1770~1950 年
1950 年 至现在
事件
产业革命
新技术革命
人口数量
约8亿
25.2 亿
特点
十分缓慢
速度加快
迅速增长
生 产 力 水 平 十 分 低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
下,御灾、抗病能力 动,创造的财富大大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出生率 高(>2.5%) 高(>2.5%) 低(<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口分布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例表,完成1~2题。

地区欧洲亚洲非洲
北美
洲南美

大洋

世界
面积所
占比例
%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
人口所
占比例
%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
1.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沿海地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大洲是大洋洲。

第2题,解答此题,不仅要看沿海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要结合各大洲的人口总数。

答案1.D 2.B
读我国东北三省人口密度与黑土分布的关系图,完成3~4题。

3.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土自然肥力高,开发历史悠久
B.黑土区农业比较发达
C.气候优越,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黑土区淡水等资源丰富
4.东北地区人口分布( )
①有明显的偏集聚于沿海的趋势②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③人口密度最小的广阔区域是沼泽区④在辽宁山区人口多于平原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黑土肥沃,有利于耕作,虽开发较晚,但发展较快,集聚人口较多,人口较周边地区稠密。

第4题,东北地区南部沿海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等更加优越,人口更加稠密;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纬度较低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度较高。

所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有明显的偏集聚于沿海的趋势和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的趋势。

答案3.B 4.A
下图显示了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及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5~6题。

5.十年间,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变化由大到小依次是( )
A.豫、鲁、陕、陇、新
B.鲁、豫、陕、陇、新
C.豫、鲁、陇、新、陕
D.鲁、陕、豫、陇、新
6.图示内容反映出我国人口( )
A.南北分布差异大
B.沿海地区增长慢
C.东西分布差异大
D.内陆地区增长快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出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变化情况。

第6题,根据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可知,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分布差异大。

答案5.A 6.C
7.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解析人口密度是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
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我国新疆地区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相对较少,而我国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大。

答案A
8.(改编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630年9月17日,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移民创建了波士顿。

但长期以来,该地人口依然稀疏。

直到1820年工业化全面开始后,波士顿快速繁荣起来,欧洲移民潮的到来,使波士顿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到1865年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

(1)1820年以前,波士顿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工业化全面开始后,波士顿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1820年以前,波士顿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较差影响了人口分布。

第(2)题,工业化开始后,经济发展迅速,提高了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答案(1)纬度较高,阴雨天多,天气冷湿,人口稀疏。

(2)工业化开始后,波士顿经济快速发展,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能力提升
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解析第1题,依据题目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最大值。

第2
题,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人口稀少。

答案1.B 2.C
下面的两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和年降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3~5题。

3.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④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关于两幅图所表示的论断正确的是( )
①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②随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③在1 000米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降低;1 000米以上,人口密度降速变慢④在1 000毫米以下随降水量增加,人口密度提高;1 000毫米以上增速变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某地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③图中F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④图中D点可能在东北平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人口分布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密度比气候干旱的地区人口密度大。

除城市外,绝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很难超过1000人/平方千米,所以两图的纵坐标均表示人口密度。

第4题,读图可知,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在1000米以上,降低速度减慢;人口密度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但在1000毫米以上增速减慢。

第5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人口密度极低;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平均海拔不可能为0米,C点不符合;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稀少,人口密度也很低,F点符合条件;东北平原降水量为400~800毫米,D点不符合条件。

答案3.B 4.C 5.A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累积频率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

据此,完成6~8题。

6.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大
B.3 550~3 650米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
C.距河流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7.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非洲南部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8.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便捷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3550~3650米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距河流1~2千米分布人口最多;高程4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

第7题,该流域谷底海拔在3500~4000米且人口分布最为密集,故该流域很可能位于青藏高原的藏南谷地。

第8题,藏南谷地主要是因为海拔相对较低、地势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成为青藏地区的人口集聚地,并且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

人们沿河分布,主要原因之一是取用水方便;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有影响,但坡向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小;当地人口流动小,交通对人口分布影响比较小。

答案6.B 7.C 8.D
9.(改编题)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2)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4)简析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判断省级行政区名称。

第(2)题,结合方位、地形、经济、民族的分布进行说明。

第(3)题,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

第(4)题,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1)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2)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4)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交通不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