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练习及答案
捕蛇者说习题含答案.doc
捕蛇者说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11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呼( )顿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熙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 ) 叫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突( ) 日__________________( ) 谨__________________之( )【答案】niè xī mù sì qī háo bó xī dān xiāo huī cù sì难度:中等 知识点:字音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今吾__________________为之十二年 ________(2)而乡邻之生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其地之出 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与吾祖居者 ________(5)非死则__________________尔 ________(6)则__________________而卧 ________(7)以__________________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而死者相藉也 ________(9)吾祖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1)继承 (2)窘迫 (3)用尽 (4)从前 (5)迁移 (6)放心的样子(7)希望 (8)到处,处处 (9)在捕蛇这件事上难度:偏难 知识点:词语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捕蛇者说练习题
捕蛇者说练习题一、选择题1. 《捕蛇者说》的作者是谁?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欧阳修2. 《捕蛇者说》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A. 散文B. 诗歌C. 小说D. 戏剧3. 文章中捕蛇者捕蛇的原因是什么?A. 为了娱乐B. 为了生计C. 为了治病D. 为了比赛4. 捕蛇者在文中提到了哪种蛇?A. 毒蛇B. 蟒蛇C. 蝮蛇D. 眼镜蛇5. 文章中捕蛇者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A. 成功捕到蛇,生活改善B. 被蛇咬伤,不幸身亡C. 放弃捕蛇,过上平静生活D. 被官府抓走,受到惩罚二、填空题1.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捕蛇者捕蛇是为了______。
2. 文章中提到捕蛇者捕到的蛇可以用来______。
3. 捕蛇者在文中提到,他捕蛇的原因是______。
4. 捕蛇者在文中说,他捕蛇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5. 捕蛇者在文中最终的命运是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捕蛇者说》中捕蛇者的生活状态。
2. 捕蛇者在《捕蛇者说》中是怎样看待捕蛇这一行为的?3. 请分析《捕蛇者说》中捕蛇者与蛇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1. 论述《捕蛇者说》中柳宗元对于捕蛇者命运的思考。
2. 从《捕蛇者说》中,你如何看待柳宗元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五、翻译题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2. 吾今而知之,吾其殆将死于是乎?六、综合分析题1. 结合《捕蛇者说》全文,分析捕蛇者的生活哲学。
2. 从《捕蛇者说》中,探讨柳宗元对于社会不公的批判。
捕蛇者说练习(共10篇)
捕蛇者说练习(共10篇)捕蛇者说练习(一): 《捕蛇者说》里的几道练习题 .1.文章作者运用手法,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请要原文回答问题.(1)死与生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结果是" " 而蒋氏“ ”(2)危与安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被悍吏扰得“ ”而蒋氏只要“ ”,便可“ ”;只要“ ”,便可“ ”(3)先死后死的对比:蒋氏说:“今虽死乎此," .非死则徙以捕蛇独存非鸡狗不得宁吾蛇尚存弛然而卧旦旦有是哉晚死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练习(二): 《捕蛇者说》练习题一、填空.1 《捕蛇者说》的体裁是 ,作者柳宗元是朝人,我们在初一时学过他的 ,初二时学过他的 .2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除了柳宗元,还有韩、欧阳、曾巩、王、苏洵、苏、苏 .二、在括号内填出各分句省略了的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三、选择填空.(一)给黑体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括号内打“√”),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的意思.1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A là()B xī()2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A dàng()B dāng()3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几:A jī() B jǐ()数:A shǔ() B shú() C shuò()4 谨食之,时而献焉.A shì()B sì()(二)为黑体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句后的括号内.1 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A 已经B 停止C 使……停止,引申为治愈.2 ①居十日,扁鹊复见.()②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A 居住B 过,停3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苏澈,苏洵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无御之者.腊(xī)当(dàng)其租入几(jī)死者数(shuò)矣谨食(sì)之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C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A )①居十日,扁鹊复见.(B )②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A):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参考答案:1、(1)每年(2)多次(3)更换(4)眼泪(5)困苦不堪(2分.意思对即可.)2、(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2分.意思对即可.虽、安、毒等关键词,译错2个扣1分.)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或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2分)4、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简单摘录原文,即使意思全对,也只能得1分.如两个全答,按前一个评分.)5、(1)苛政猛于虎也.(2分,缺也不扣分.语言表达不同,意思对得1分.)(2)为逃苛政宁可山野伴猛虎.(2分.意思相近即可,目的(躲避苛政),不避危险(猛虎伤人)各1分.字数不同,意思对得1分;字数相同,意思对,但结构完全不同,得1分.)捕蛇者说练习(八): 三则文言文的练习【甲文】《醉翁亭记》【乙文】《捕蛇者说》【丙文】《贞观政要》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解释词语:杂然而前陈者:前陈()泉香而酒洌:洌()叫嚣乎东西:东西()已尽吾齿:齿()又安敢毒耶:毒()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杂然而前陈者”中的“而”用法一样的是() A:泉香而酒洌B:辍数枚而咒曰C:弛然而卧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仔细阅读上面三段,选出下列正确的()A甲文中太守醉的原因是因为太守酒量不行,文章说:“饮少辄醉”B乙文主要采用了对比,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弛然而卧形成对比,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耶形成对比C丙文主要继续了李世明下乡来视察农民的庄稼,不避生病,咒骂了蝗虫,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封建帝王关心百姓生活,重视农业生产的事实D甲乙丙中欧阳修、柳宗元、唐太宗都很关注老百姓的生活帮帮我吧!我最不擅长这个啦~~~有加分哦!摆放在前面清澈到处年龄怨恨 C D捕蛇者说练习(九): 《捕蛇者说》柳宗元翻译和答案捕蛇者说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文言现象一词多义者有蒋氏者:…的人几死者数矣:…的情况貌若甚戚者:…的样子若若毒之乎:你更若役,复若赋:你的貌若甚戚者:好像徐公不若君之美:比得上为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作为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做,干故为之说:写,写作.已可以已大风:止,这里指“治愈”的意思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则久已病矣...写作背景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论和哲学论文;在诗歌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唐顺宗时期,唐朝国势日衰,柳宗元胸怀济世之抱负...赏析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746—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战乱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泚叛乱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写作特点一.使用衬托突出重点.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二.使用对比表现主题.文章从多角度进行对比,从各层面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死亡与生存的对比: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捕蛇者说练习(十): 捕蛇者说1.上文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记述,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捕蛇者说》练习和答案
捕蛇者说【课前学习】1.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异蛇的形状和永州人冒死捕这种蛇的原因。
(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第3、4段)写作者对蒋氏不幸惨遭遇的关心和同情。
借蒋氏的血泪陈述,勾勒出中唐时期农村破产,百姓逃亡,十室九空的惨象,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的罪行。
第三部分:(第5段)点明文章的主题。
2.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遭遇,反映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写了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主题思想。
学习学习学习这篇文章,对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有帮助的。
3.写作亮点(1)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文章主题。
文中写了毒蛇和赋敛之毒两方面的内容。
而写毒蛇之毒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比来突出赋敛之毒的。
(2)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文中对毒蛇的形象及剧毒的描写,对“乡邻之生日蹙”的描写,对悍吏骚扰情况的描写等生动传神。
【课堂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以啮.人()腊.之以为饵()殚.其地之出()而乡邻之生日蹙.()隳.突乎南北()饥渴而顿踣.()叫嚣.乎东西()曩.与吾祖居者()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谨食.之,时而献焉而乡邻之生日蹙.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往往而死者相藉.也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2)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捕蛇者说》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
《捕蛇者说》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根据课文填空。
(1)《捕蛇者说》选自《______》,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他七人中唐朝有______,宋朝有______。
(2)《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______”来揭示蒋氏遭遇的社会现实。
(3)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4)交代写作目的句子是:______(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可翻译为: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B. 竭其.庐之入其.如土石何C. 悍吏之.来吾乡谨食之.D. 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名词作动词,把蛇晾干)B. 时.而献焉(名词作状语,到规定时间)C.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动词作名词,出产的东西)D. 君将哀而生.之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活)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将哀而生之乎?(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可以已.大风______(2)当.其租入______(3)几死者数.矣______(4)今吾嗣.为之十二年______(5)余将吿于莅.事者______(6)犯.寒暑______(7)乡邻之生日蹙.______(8)死者相藉.______(9)曩.与吾祖居者______(10)隳突..乎南北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捕蛇者说阅读附答案
捕蛇者说阅读附答案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表并列)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如果)啮人,无御之(代指蛇毒)者。
然得而(表顺接)腊之以为(把……当作)饵,可以(可以用来)已(治愈)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用)王命聚(征集)之,岁赋(征收)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充抵)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句末语气助词)。
有蒋氏者,专(独自享有)其利(好处)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在)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继承)为之十二年,几(几乎)死者数(屡次,多次)矣。
”言之(凑足音节/代指这些话),貌若甚戚者。
余悲(同情)之,且曰:“若毒(痛恨,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地方官),更(更换)若(你的)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悲伤),汪然(眼泪汪汪的样子)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使……生存)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比得上)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假使)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困苦不堪)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表修饰)转徙,饥渴而顿踣(困顿跌倒),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先前,从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凭借)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冲撞)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即使)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小心翼翼的样子)而起,视其缶,而(如果)吾蛇尚存,则弛然而(表修饰)卧。
谨食(喂养)之,时而(表修饰)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冒)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表修饰)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即使)死乎(相当于“于”,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怎么)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比)虎也。
”吾尝疑乎是(代指这句话),今以(根据)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因此)为之说,以(来)俟(期待)夫观人风者得焉。
第19课捕蛇者说同步练习(有答案和解释)
第19课捕蛇者说同步练习(有答案和解释)第19《捕蛇者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dàng)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xī).吾嗣为之十二年(sì)D.往往而死者相藉也(í)答案:D解析:分析:“藉”在这里应读“iè”。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乡邻之生日蹙/黑质而白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悍吏之吾乡/主人处处款之D.虽鸡狗不得宁焉/故虽有名马答案:D解析:分析:D中的“虽”都是即使的意思。
而A中的“而”一个表转折,一个表并列;B中的“其”,一个是代词“他们的”,一个是语气词“难道”;中的“之”,一个是不翻译,一个是代词。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言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
3.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A.而乡邻之生日蹙(ù ) 蹙:窘迫。
B.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食:吃.曩(nǎng)与吾祖居者曩:从前。
D.蒋氏大戚(qī )戚:悲伤答案:B解析:分析:B.食:喂养。
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言词语的翻译。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下面答案:B解析:分析:正确的划分为: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言语句断句的划分。
.选出下列各题中对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A.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现在即使死在这上头,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晚的了。
)B.吾尝疑乎是。
(我曾经对这句话怀疑过。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男子汉也爱他的小儿子吗?)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于酒醉,还在乎水之间吗?)解析:分析:D项翻译为: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水之间。
《捕蛇者说》练习题以及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叫嚣()2.隳突()3.日蹙()4.谨食之()5.腊( )之以饵( )6.募有能捕之者()7.貌若甚戚者()8.熙熙而乐()9.孰知赋敛之毒()10.以俟夫观人风者()11.呼嘘毒疠()12.号呼而转徙()13.吾恂恂而起()14.视其缶()15.则弛然而卧()16.悍吏之来吾乡()17.鸡狗不得宁焉()18.哗然而骇者()19.当其租入()20.吾嗣为之十二年()21.往往而死者相藉也()22.几死者数矣()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当其租入()2.貌若甚戚者()3.谨食之()4.吾嗣为之十二年()5.募有能捕之者()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7.以俟夫观人风者()8.更若役()9.黑质而白章()10.曩与吾祖居者()11.积于今六十岁矣()12.殚其地之出()13.则弛然而卧()14.犯寒暑()三.区别下列多义词的不同含义。
1.【已】①可以已大风()②则久已病矣()③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2.【若】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②更若役()③貌若甚戚者()④若毒之乎()3.【食】①谨食之()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4.【焉】①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③时而献焉()5.【以】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而吾以捕蛇独存()③以尽吾齿。
()④以啮人()6.【乎】①若毒之乎()②叫嚣乎东西()7.【居】①居十日()②曩与吾祖居者()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8.【毒】①若毒之乎()②赋敛之毒有甚是蛇()9. 【赋】①岁赋其二()②复若赋()10.【而】①黑质而白章()②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恂恂而起()④时而献焉()11.【之】①悍吏之来吾乡()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④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⑤君将哀而生之乎()⑥太医以王命聚之()⑦言之,貌若甚戚者()⑧若毒之乎()12.【是】①吾祖死于是()②吾尝疑乎是()③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13.【于】①余将告于莅事者()②积于今六十岁矣()③吾祖死于是()④苛政猛于虎()14.【生】①而乡邻之生日蹙()②君将哀而生之乎()15.【夫】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②夫大国难测也()③荷担者三夫()16.【其】①当其租入()②专其利三世矣()③视其缶()17.【自】①自吾氏三世居是乡()②自三峡七百里中()③一板已自布字()④其印自落()18.【为】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故为之说()19.【疠】①可以……瘘疠()②呼嘘毒疠()20.【入】①当其租入()②竭其庐之入()21.【岁】①岁赋其二()②积于今六十岁矣()22.【观】①今以蒋氏观之()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四.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两个词,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君有疾在腠里B.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C.叫嚣乎东西;吾祖死于是五.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
文言文自练自测题——《捕蛇者说》
文言文自练自测题——《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1. 解释带点的词。
① 章:____ ② 腊:____
③ 已:____ ④ 赋:____
⑤ 嗣:____ ⑥ 更:____
⑦ 向:____ ⑧ 病:____
2. 解释下列句中“为”的意义。
①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
②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③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④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 )
⑤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
⑥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
3. 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①_______
②_______
4. 在下面括号里补上省略的成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无御之者。
5. 从蒋氏“貌若甚戚者”到“大戚,汪然出涕”,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捕蛇者说》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通用15篇】
《捕蛇者说》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通用15篇】《捕蛇者说》阅读题及答案篇一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当其租入()更若役()谨食之()莅事者()得而腊之()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若毒之乎(毒:)⑵当其租入(当:)⑶谨食之(食:)⑷君将哀而生之乎(哀:)⑸可以已大风(已:)⑹岁赋其二(赋:)⑺貌若甚戚者(戚:)⑻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3、翻译下列句子。
⑴虽鸡狗不得宁焉。
⑵君将哀而生之乎?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⑷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文章结尾作者提到了“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你是如何看待柳宗元的思想的?5、文中蒋氏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二、同步解读“……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悍吏之来吾乡”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将哀而生之乎B.两狼之并驱如故C.多助之至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故:故为之说既克,公问其故B、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C、食:谨食之食之不能尽其材D、观:今以蒋氏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以尽吾齿(齿:)(2)又安敢毒耶(毒:)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0.选文第一段写蒋氏自述遭遇时,以悍吏来乡逼租之急与他自己“弛然而卧”、“熙熙而乐”作对比,其作用是。
11.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从“”这句话中看出来。
捕蛇者说练习、答案
一、解释词语:1.永州之野产异.蛇奇异的,奇特的,与众不同的2.黑质.而白章.质地,指蛇的身体花纹3.无御.之者抵挡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抓到做成5.去.死肌,杀三虫除掉,去掉6.太医以王命聚..之命令征集7.岁赋.其二征收8.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充缴纳9.永之人争奔走.焉奔向,趋向10.专.其利三世矣享有,独占11.貌若甚戚.者悲伤12.更.若役,复若赋.更换赋税13.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14.向.吾不为斯役从前15.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16.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住17.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18.竭.其庐之入.尽收入19.号.呼而转徒大声哭20.触风雨,犯.寒暑冒着21.非死而徙.尔迁徙22.虽鸡狗不得.宁焉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的意思23.谨食.之喂养2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25.以尽.吾齿(过)完26.其余.,则熙熙而乐以外,其他27.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较,相比28.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相信29.故为之说.古代的一种文体30.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观察,考察二、句子翻译: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的野外出产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
2、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充他的税收。
3、言之,貎若甚戚者。
说这些话的时候,面部神情好像是很悲伤的样子。
4、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我打算要告诉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使,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5、君将哀而生之乎?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6、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从前我不做这个差使,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7、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都拿出来。
(被苛税所迫)大声哭喊着辗转迁移。
8、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
捕蛇者说练习题
《捕蛇者说》带答案习题:主旨: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的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所遭受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行,也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段意:第一段,写异蛇的剧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争相冒死去捕毒蛇以代替租赋的情况。
第二段,写蒋氏一家三代都捕蛇以抵租赋的悲惨遭遇,他的父祖都死于捕蛇,自己也好几次为捕蛇而差点丢命。
第三段,写作者同情蒋氏的不幸,并告诉蒋氏自己打算用“更若役复若赋”的办法为他解除不幸。
第四段,是全文的重心所在,由蒋氏自己诉说甘愿继续捕蛇的原因,反映了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第五段,直接抒情,作者愤慨地谴责赋税之害远远超过毒蛇剧毒,同时表明写此说的目的。
简答题01、文章第一段,第二至四段,第五段分别记述了什么主要内容?第一段:写了永州蛇的特点和人们争相捕蛇的原因。
第二至四段:蒋氏自述了祖孙三代捕蛇生活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
第五段:点明主旨,发出了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慨叹。
02、第一段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为什么强调这一点?这一点是怎么体现的?异。
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争奔走焉”做铺垫,以突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这一主旨。
体现:黑质而白章(颜色);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毒性);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药用)。
03、请你指出第一段列举的矛盾现象,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与“永之人争奔走焉”是矛盾的,作者所以这样写,就是用衬托的方法,暗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04、请你说说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一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当其租入。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说了永州人对毒蛇的态度,引出后文写争相捕蛇;内容上写出了捕蛇的好处,暗示了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题目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题目及答案解析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题目及答案解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6分)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
(4分)岁赋其二()若毒之乎()蒋氏大戚()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小题3】根据例句的修辞,再从选文中摘录一句。
(1分)例:①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小题4】文中的“虽鸡狗不得宁焉”和《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同样是写鸡鸣狗叫,你觉得两者反映的现象有何不同?(3分)【小题5】你是如何理解评价“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的?(4分)答案【小题1】①征收② 怨恨③ 悲伤④于此,从这里【小题1】(1)如果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2)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呢!【小题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小题1】鸡犬不宁”可见悍吏来乡索租的骇人气势,而“鸡犬相闻”则体现桃花源的宁静美好。
捕蛇者说试题及答案
捕蛇者说试题及答案1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该句引发下文,直贯至“捕蛇永世”。
极言蠲之痛。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天下吾齿”的意思就是:(捕蛇)回去后就可以很存有滋味的喝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用户我牙齿的须要。
2.对蒋氏的自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体表现了蒋氏及其乡邻的悲惨生活。
b.说明捕蛇给蒋氏三代人带来的好处。
c.揭发了封建制度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
d.通过对比反衬揭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社会现实3挑选以下加点字注音全部恰当的一项()a.啮(niè)腊(xī)当其租入(dàng)嗣(sì)b.几死者(jī)死者数矣(shù)莅(lì)蹙(cù)c.殚(dān)踣(bó)死者相藉(jí)囊(nǎng)d.隳(huī)缶(fǔ)谨食之(sì)以俟夫(sì)4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承租(dàng)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xī)c.吾嗣为之十二年(sì)d.往往而死者相藉也(jí)5.辨析以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c.使…停止,引申为痊愈6.为以下加点字挑选恰当的义项。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生病b.痛苦c.困苦苦不堪言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a.鼻涕b.眼泪c.鼻涕和眼泪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a.牙齿b.年岁c.年月7.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a.君/将哀而生之乎?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矣。
d.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8.挑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a.吾祖死于是,吾父也死于是。
《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唐】柳宗元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③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署,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④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鸣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初中阶段还学过柳宗元写的一篇文章是(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都死于捕蛇。
B、选文第②、④两段中“悲”的原因相同,但程度有所差异。
C、作者将蒋氏的生活境遇与乡邻对比,为了赞叹蒋氏的`幸运。
D、蒋氏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赋敛之毒更胜于蛇毒的残酷现实。
答案8、(2分)《黔之驴》《小石潭记》9、(3分)(如果)从前我不做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10、(3分)D《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者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精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那么吾斯役之不幸,未假设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那么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那么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那么熙熙而乐。
岂假设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那么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捕蛇者说?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2、解释选文中的加粗的词。
〔1〕蹙:______〔2〕犯:______〔3〕弛然:______〔4〕齿:______3、以下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未假设复/吾赋不幸/之甚也B、而乡邻之/生日/蹙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君将哀而生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谨食之,时而献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段选文让你了解了怎样的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柳河东集? 柳宗元2、〔1〕困窘,窘迫。
〔2〕昌。
〔3〕放心的样子。
〔4〕年龄。
3、C4、〔1〕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2〕小心的喂养它,到时候献上去。
5、“苛政猛于虎〞,或“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或“吾斯役之不幸,未假设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答复,如“乡邻们‘非死那么徙’,为躲避重赋而十室九空〞或“赋税沉重,民不聊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蛇者说》练习一、阅读《捕蛇者说》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回答下没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然得而腊.之()(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苛政猛于.虎也()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异”。
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⑴去死肌,杀三虫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⑶西蜀之去南海⑷挈妻子而去之走A ⑵⑶B ⑴⑵C ⑶⑷D ⑵⑷4、翻译句子(2分)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二.阅读《捕蛇者说》第四节,完成下面题目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3.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答:三.[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彻:齿: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B.谨食.之,时而献焉食.之不能尽其材C.若.毒之乎皆若.空游无所依D.殚其地之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傲尔远逝译文:(2)斗折蛇行译文:(3)犯寒暑译文:4 .填空、简答。
(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甲文段运用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和形成强烈反差。
四、阅读下面《捕蛇者说》,完成下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岁.赋其二()(2)几.死者数矣()()(3)更.若役()(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答:4.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
”而曰:“然。
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⑤识之,!”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
②[子路]孔子的学生。
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
④[吾舅]我的公公。
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
(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五、阅读《捕蛇者说》第1-2节,回答问题1.选文作者是(人名)。
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
译文:6.选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
(用自己的话概括)六.阅读《捕蛇者说》第四节,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殚.其地之出()③犯.寒暑()④又安敢毒.耶()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4.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5分)对比:作用:七.阅读《捕蛇者说》3-4节,完成下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而乡邻之生日.蹙()③又安敢毒.耶()2.翻译下面的句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3. 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5.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蹙:窘迫。
B. 谨食.之,时而献焉(sì)食:吃C. 曩.与吾祖居者(nǎng)曩:从前。
D. 蒋氏大戚.(qī)戚:悲伤6.文中“殚其地之出”的“殚”的意思是,“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
7.“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用文中的词语填空)8.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号呼而转徙(2)以尽吾齿9.(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蒋氏以捕蛇独存B. 乡邻之旦旦有是C.乡邻鸡犬不宁D.乡邻非死则徙E.蒋氏弛然而卧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10.“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答: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B.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是进也忧,退.也忧人不知而.不愠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D.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2.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13.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
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14.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
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答:15.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只要标一处)(1)虽鸡狗不得安宁焉(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16.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谨.食之,时而献焉()(2)以尽吾齿.()(3)则熙熙..而乐()(4)今虽.死乎此()17.下面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B 吾恂恂而.起其.真无马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C 岂若若乡邻之.旦旦有是哉D 又安敢毒.耶桓侯故使人问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18.这段文字以乡邻们被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不得安宁,跟蒋氏“”作对比(用原文语句回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9. 解释加点的字。
视其.缶()谨.食之()()以尽吾齿.()20. 翻译句子。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译文:2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一:1、(1)腊:把肉晾干(2)俟:等待,含有“希望”之意(3)于:比2、赋敛之毒甚是蛇3、D4、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二、16.D 17.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18.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评分标准]:第16题3分。
第17题3分。
第18题3分。
三、8.彻:笔直照射齿:年龄9.B l0.(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3)冒着严寒酷暑11.(1)唐柳宗元(2)动静结合“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四、(四)(共12分)18.(1)每年(2)几乎、多次(3)更换(4)冒着(2分。
答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
意思对即可。
)19.(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2分。
意思对即可。
“虽”、“安”、“毒”等关键词,译错2个扣1分。
)20.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
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
(4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如简单摘录原文,即使意思全对,也只能得2分。
)21.(1)苛政猛于虎也。
(2分,缺“也”不扣分。
语言表达不同,意思对得1分。
)(2)为逃苛政宁可山野伴猛虎。
(2分。
意思相近即可,“目的”(躲避苛政),不避“危险”(猛虎伤人)各1分。
字数不同,意思对得1分;字数相同,意思对,但结构完全不同,得1分。
)五、(7分)(4分)柳宗元《小石潭记》或《黔之驴》5.(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6.(3分)外形毒性药性六、答案:19.①使……活下去②用完③冒着④怨恨20.D 21.①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②回来之后,就很有味地吃着地里长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22.第一组:蒋氏:吾以捕蛇独存乡邻:非死则徙而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乡邻:岁鸡狗不得宁焉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
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
③衬托赋敛之毒。
④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七、答案:19.使……生(存)一天天怨恨(3分,每词1分)20.(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共3分,意思对即可,错漏字词,改变句意酌情扣分)21.C(3分)22.共3分,选段中有三处对比: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