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产过程的组织

合集下载

第五章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第五章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练习题:
❖ 某货主托运一批瓷砖,重4938kg,承运人公布 的一级普货费率为RMB1.2/t.km,吨次费为 RMB16/t,该批货物运输距离为36km,瓷砖 为普货三级,计价加成30%,途中通行收费 RMB35,计算货主应支付运费多少?
铁路货物运输运费计算
整车货物每吨运价=基价1+基价2 x 运价千米
收货人4
发货人5
收货人5
沿途式简图
1、零担货物运输作业的流程

托 吊积

运 签载

受 入配

理 库货
发货人
发运站
中转


卸 库交

运送
货 保付



运送人
到达站
收货人
零担货物作业流程
2、零担运输作业的作业内容
❖1)受理托运
▪ (1)随时受理制 ▪ (2)预先审批制 ▪ (3)日历承运制 ▪ 对托运单进行审核的作业内容有:检查运单货
运输途中进行作业所规定的时间.
计算规定
❖ 货物发送期间=1日
❖ 运输期间:每250运价公里或其未满=1日;按快 运办理的整车货物每500运价公里或其未满=1日
❖ 特殊作业时间:需要中途加冰的货物,每加冰一 次,另加1日;运价里程超过250运价公里的零担 货物和1t、5t型集装箱货物,另加2日;超过 1000运价里程加3日;一件货物重量超过2t、体 积超过3 cmb或长度超过9m的零担货物及零担 危险货物另加2日
❖开单员制作运单;定价员计算运费;收款员填制 货票与收款。 ▪ 汽车运费计算 ▪ 铁路运费计算
❖ 调度员填写行车路线单
铁路货票
❖铁路货票是铁路运营的主要票据之一,是铁路部 门运输统计、财务管理、货流货物分析的原始信 息,也是运输高度指挥作业不可缺少的基础依据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目标,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活动。

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内容: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改进,具体涵盖产品和服务的选择、生产运作系统布局、质量管控、成本控制以及生产过程的规划与控制。

目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了科学管理体系。

产生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发展。

发展过程: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再到丰田的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生产与运作管理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现代特征:现代生产运作管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绿色生产,以适应全球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生产运作的分类根据产品形态和生产组织方式的不同,生产运作可以分为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生产。

制造性生产: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原材料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

服务性生产:指不通过物质产品的转化,直接为顾客提供所需服务的过程,如餐饮服务、金融服务等。

4.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过程组织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涉及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两个方面。

空间组织:主要解决生产设施的布局问题,包括工厂布局、设备布置、工作站设置等,目的是实现高效、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时间组织:主要解决生产活动的时序安排问题,包括作业计划、流程控制、交货期管理等,目的是确保生产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生产与运作战略1.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概述基本概念: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其长期目标,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

管理学 第五章 组织

管理学 第五章 组织

二、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 • • • 1.环境 1.环境 2.战略 2.战略 3.技术 3.技术 4.规模 4.规模
第三节 组织结构部门化
1.职能部门化 职能部门化
总经理
研发部
人事部
财务部
生产部
采购部
营销部
职能部门化特点
• 主要是根据活动的性质去划分部门。特点:各部 主要是根据活动的性质去划分部门。特点: 门的职能目标明确,部门主管易于规划和控制; 门的职能目标明确,部门主管易于规划和控制; 同专业的员工一起共事, 同专业的员工一起共事,有利于不断提高专业技 同类人员集中安排,有利于避免重复浪费; 能;同类人员集中安排,有利于避免重复浪费; 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 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部门间协调常常有困 使得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较慢, 难,使得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较慢,员工的专 业化部门所有会使他们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 业化部门所有会使他们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适 合于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采用常规技术、 合于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采用常规技术、规模不 大的组织。 大的组织。
4.顾客部门化 顾客部门化
市场部经理
零售商部
批发商部
法人团体部
5.按工艺过程划分部门 按工艺过程划分部门
总经理
人事
生产
营销
财务
铸工
锻工
机加工
装配
按工艺过程划分部门的特点
• 是很多制造厂商及连续生产型企业常用的 方法。 方法。把完成任务的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来 划分部门。 划分部门。 • 优点:符合专业化的原则,简化培训。 优点:符合专业化的原则,简化培训。 • 缺点:一旦衔接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总 缺点:一旦衔接出现问题, 体目标,各部门之间沟通协作困难, 体目标,各部门之间沟通协作困难,要求 高 层领导严格控制,同时不利于全面 层领导严格控制, 管理人才的培养。 管理人才的培养。

企业厂区第5章 生产过程的柔性化组织

企业厂区第5章 生产过程的柔性化组织

5.2 案例描述
5.2.1 柔性制造单元(FMC)的重组与布置 5.2.2 柔性装配线的重组与布置
5.2.1 柔性制造单元(FMC)的重组与布置
1.FMC的组成 简易的FMC一般具有如下的子模块。
(1)加工模块 加工模块由多台数控机床(FMC,以钻、镗为主的钻镗FMC等, 同时辅以其他加工,如车削FMC中可以有面铣或钻削、攻螺纹加 工。 (2)物料传输、存储模块 这是FMC与单台数控机床的显著区别。 (3)可编程模块 为适应加工件的变化,FMC是一个可编程系统。 (4)自动检验、监视模块 其可以完成刀具检测、工件在线(机)测 量、刀具破损或磨损检测和机床保护监视等。 2.柔性制造单元(FMC)的设备排序
5.1.2 生产过程柔性化组织的相关理论
1.企业物流合理化 企业物流是生产过程得以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伴随着生产物
流,原材料经各个加工点逐步被制造成半成品或成品。因此,生产物 流的改善可以为提高柔性化组织生产的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2.均衡生产
均衡生产的最佳状态是“一个流”,即从毛坯投入到成品产出 的全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始终处于不停顿、不堆集、不间断、不超 越、有节奏地一个接一个的流动状态。而实现均衡生产的主要措施 就是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柔性化组织。
5.2.1 柔性制造单元(FMC)的重组与布置
运用FMC的加工一般为成组加工,根据成组技术按单元进行 制造。成组后零件的加工尽管过程是相似的,但加工工艺并不完 全相同,因此单元内设备之间的物料流动呈现多路、交叉回流等 情况,会影响设备的排列。为了获得最优的单元布置,可采用出/ 进卡分析方法,对单元中的设备进行流程排序,具体步骤如下。 1)依据流程图数据,拟订在柔性制造单元的设备上零件加工的出/ 进卡,然后按出/进卡分别计算进的总和与出的总和。 2)确定每台设备的进/出比率,将其制成表。 3)按进/出比率从低到高列出的机床设备顺序,就是该单元的最佳 排列顺序。 4)平衡各设备的进出量,确定总输入/输出量和离线输出量,绘制 流程图。

生产管理考点

生产管理考点

第四章作业研究与管理1、浮余率浮余率亦称富余率、余裕率,通常用浮余时间占工作时间的百分比表示,是衡量服装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内乘法浮余率=浮余时间/工作时间外乘法浮余率=浮余时间/纯加工时间2、作业分类定期动作:生产活动中反复进行的有规律动作。

定期动作分为:主动作(主要作业)如衣片的缝合、整烫等(占75%左右)附随动作(辅助动作)衣片的拿、放、换、配对等不定期动作:生产活动中随机发生的动作。

服装生产中的换线、等待、因疲劳产生的停顿、搬运等,占整个作业时间的25%左右作业外的动作:怠工、说废话、思想开小差3、对产品能提供剩余价值的只是主要作业而已。

4、动作研究分析的顺序:(1)循环作业的分析循环作业即作业人员个人承担加工范围内的工序单元(2)作业要素一个工序单元由若干作业要素组成(3)动作要素将作业要素分得更细,一直分到不能再细分的最小动作为止分析方法:事前调查法、直接观测法、摄影或录像观测记录法、沙普列克法沙普列克法:1912年美国效率专家吉尔布雷斯夫妇首先提出了动作要素的研究理论。

当时采用电影摄像机以某一作业或动作为对象拍摄成影片,用微时定格方法准确地对各要素动作进行分解,确定各动作要素的时间值,为改进作业提供依据。

这种方法被称为“沙普列克”记号法。

吉尔布雷斯将作业的基本动作分为17项动作要素,后经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研究增加了“发现”一项,修订成18项。

5、时间研究时间测定主要用观察法。

实践研究目的:1、掌握企业可能生产的数值,同时规划适当的生产目标值、适当的分工范围以及生产计划。

2、调查各作业员的技能水平。

3、对动作研究的作业要素赋以时间数值,以此作为改进或标准化的根据。

4、确定作业评估的尺度。

5、作为估计产品交换、企业改造或增建车间等项目的依据。

6、成为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基础及订货计划的判断基准。

7、作为制定加工单价或工资的基础。

6、工时定额制定水平系数:在制定标准工时定额时,应将个人因素的差异整合成统一水平的数值,以便对实测工时进行修正,这种统一水平的数值称为水平系数。

生产过程空间组织.doc

生产过程空间组织.doc

第五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知识点2:生产过程空间组织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不仅要有一定的场地、厂房、设备等,而且还要把这些物质生产条件按一定的原则加以组合,使它们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厂址选择1. 影响厂址选择的因素(1)产品销售条件;(2)提供服务条件;(3)交通条件;(4)劳动力供应条件;(5)资源供应条件;(6)基础设施条件;(7)地价和税收条件;(8)环境保护法规;(9)扩展条件;(10)地理条件等。

2. 选择厂址的一般程序厂址选择是一项影响深远、事关全局的决策,正式的选址决策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址准备;厂址搜寻;现场调查;方案评价;厂址决策。

3. 选择厂址的方法选择厂址的方法主要有加权评分法;重心法;线性规划法等。

本讲座重点介绍加权分等评分法。

其工作过程为:确定所有影响选址的因素;确定影响因素的权数;拟定可选择的厂址;计算得分;汇总得分;选择方案。

例如:企业工厂厂址选择有A、B、C、D四个方案,经过相互比较得出每个方案在各个影响因素下相应的排序,按着加权评分法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总得分。

评价结果:厂址B为理想厂址。

二、工厂总平面布置(一)工厂的平面布置及其影响因素所谓工厂布置,就是由原材料的接受到成品的制造完成和发运的全过程中,将人员、设备和物料所需要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生产经济效益。

工厂布置包括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平面布置又分为工厂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平面布置,或者是前者的延伸和具体化。

图1 机械加工工厂的平面布局图1.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任务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就是根据已选定的厂址和厂区,把工厂的各个组成部分作适当的装配,组成一个符合于生产和工作需要的有机整体。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决定了企业各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室及其他单位在平面图上的相互位置和面积大小,同时还决定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场内外的运输方式,以及场内运输系统。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基本劳务可概括为:因地制宜,方便生产,保证安全,减少运输,节约投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流程。

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系统。

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业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机械制造的分类:批量生产、单件生产和自动化生产。

机械制造的流程:设计、加工、装配和检测。

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铸造、焊接、切割、铣削、磨削等。

机械制造的工艺系统:机床、刀具、夹具、量具等。

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字化制造、精密加工、绿色制造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室实践,讲解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系统。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机械制造流程图和工艺路线图。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系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2.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理解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

2.2 教学内容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机械加工工艺的分类:常规加工、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切削参数、热处理参数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工艺条件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执行:加工顺序、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验室实践,讲解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机械加工工艺参数并制定工艺规程。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第二节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第四节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特征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第一节生产运作战略概述第二节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第三章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第一节新产品开发与企业R &D第二节R &D与产品开发组织第三节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第四章生产运作系统的布局第一节设施选址第二节设施布置第三节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第五章生产过程组织第一节生产过程及其组成第二节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第三节流水线生产与自动线组织第四节成组技术第六章生产技术准备第一节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工艺准备第三节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第七章劳动组织设计第一节劳动组织第二节工作研究第三节工作设计第四节工作测量第五节劳动定额第六节编制定员第八章生产计划第一节计划管理第二节备货型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三节订货型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九章生产作业计划第一节生产作业计划概述第二节期量标准第三节生产作业的编制第四节生产作业排序第五节生产作业控制第十章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第一节库存概述第二节库存问题基本模型第十一章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第一节MRP概述第二节MRPⅡ原理与逻辑第三节MRPⅡ的综合分析第四节MRPⅡ在我国应用第十二章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第一节企业生产物流概述第二节不同生产类型的物流管理第三节生产物资定额管理第四节现代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所面临的挑战第十三章项目计划管理第一节项目管理第二节网络计划技术概述第三节网络图的组成第四节网络时间参数计算第五节网络计划的优化第十四章设备综合管理第一节设备综合管理概述第二节设备选择与评价第三节设备合理使用和维护保养第四节设备的检查与预防维修第五节设备更新与改造第十五章生产现场管理第一节现场与现场管理第二节搬运管理第三节定置管理第四节“5S”活动第五节生产现场诊断第十六章现代生产系统与先进生产方式第一节现代企业与环境第二节准时化生产第三节精益生产第四节并行工程第五节敏捷制造第六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七节大规模定制第一章导论“一个国家的人民要生活得好,就必须生产得好”,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有生产活动就有生产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 第5章生产过程组织

现代企业管理   第5章生产过程组织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
第 五 章 学习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企业生产过程 的构成、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方法、企业生产单 位的专业化形式、企业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及合 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等;熟悉流水线的基 本形式和连续流水线组织设计的基本步骤等;了 解柔性制造系统的构成及运行过程等内容。
生 产 过 程 组 织
工作地生产类型确定之后,工段的生产类型则按比重最大的原则 而定,再以比重最大的原则确定车间的生产类型及企业的生产类型。
三、生产类型对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
不同的生产类型对设计、工艺、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的影响是不同的. 表5-2各种生产类型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
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生产 很少,一般为1-2道 工序 可采用专用设备 可按对象原则排列 高 可采用专用工艺装 备 必须能互换 大 低 高 差 比较简单 低
生 产 过 程 组 织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
第二节 生产类型 第 五 章
二、生产类型的种类及划分方法
2.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 (1)订货生产方式。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生产,生产完成 后就立即交货,所以产品不存在库存问题。 (2)存货生产方式。它是预先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在此基础 上制定生产计划,然后进行生产,产品有库存。产品的库存是存货 生产的主要特点,它多是大批大量生产采用的生产方式,如日用生 活品的生产。 3.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分 (1)连续生产。它是指长时间连续不断地生产一种或很少几种 产品,生产的产品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生产设备都是固定的、标准化 的,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储存,如化工生产、冶金生产等。 (2)间断生产。输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是间断性地投入,生 产设备和运输装置必须适合多种产品加工的需要,工序之间要求有 一定的在制品储存,如机床制造厂等。

05第五章-服装生产流水线设计与管理

05第五章-服装生产流水线设计与管理
⑤ 各工序组的加工顺序,必须符合顺序性的要求, 不应当发生倒流、倒放现象。
⑥ 宜于在流水线外集中加工的部件,应尽量置于 流水线外加工,具体产品、具体情况应作具体分析 确定。
(二)工序组织举例
男西裤工序组织 1、男西裤工艺工程分析表 2、男西裤工序编制(组合) 女西裙工序组织 1、西服裙工艺工程分析表 2、西服裙工序编制(组合)
西
11
机工
平缝机
57、63、66
2
裤 工
12
手工
熨斗
56、58、59、61、64、65
3

13
机工
平缝机
67、68、70、75、78
2

14
机工
平缝机
71、73、
2

15
手工
熨斗
69、72、76、79
2

16
手工
熨斗
74、77
1
析 表
17
手工
熨斗
80、81
1

18
特种机
锁眼机、钉扣机 82、83
2
19
序号 1 2
制造 √
3
4

灌装 √ √
包装(组合装)成品出厂






3.2 ODM的加工形式
序号 外包装设计开发
1

2
3

4
料体制造 √ √

灌装 √ √
包装 √ √
成品出厂 √ √
4. OEM与ODM对生产制造行业的 影响
4.1 减少固定资产投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当品牌厂商要延伸自己的品牌产品时,可能会遇到 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匮乏或生产能力不足等困难。

生产过程的组织

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三节 服装缝制流水线的生产组织
一、缝纫流水线的主要参数 • 标准产品单位时间的产量 • 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 • 生产设备的种类和数量 • 生产人员 • 服装生产的流程和标准工艺
二、服装缝纫流水线的组织
服装缝纫流水线的组织主要包括: (一)确定流水线生产的节拍
(二)组织工序同期化
(三)计算流水线的负荷系数
(1)合理编排、分拼工序。小工序归拼时应考虑归拼的工
序能适合在同一工作地加工以及归拼的工序尽可能为 生产流程上、 下工序或比较邻近的工序,大工序拆散时,应考虑不能将有利于 连续加工的工序拆开加工
(2)提高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改进 劳动组织 (3)进行作业研究减少无效动作,缩短工序节拍 时间 (4)改善工作地的组织结构,减少辅助时间或配 备辅助工人把主要作业和辅助作业分开 (5)改革或采用先进的设备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1.从生产场地设置方式看 (1)生产工艺类型(生产原则)
(2)生产产品品种(对象原则)
2.从流水线上加工对象的移动方式看 (1)移动流水线 (2)固定流水线 (3)混合移动流水线
3.从流水线上加工对象的品种看
(1)单品种流水线 (2)多品种流水线
4.从生产的连续程度看 (1)连续流水线
(2)间断流水线
从上述三种生产类型的特点可以看出,工作地的专业化程 度决定生产类型的特点,因此,提高生产类型水平的中心问 题是提高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所以,要注意从下列几个方 面来提高生产类型的水平。 (1)产品设计: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的变化情况,在分析产 品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 化工作。 (2)工艺设计:尽量统一产品的制造工艺,增大同类产品的加工 批量。 (3)生产组织和计划:合理规定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加强企业 间的协作.加强订货管理;组织同类产品的集中生产,使产 品数量和品种之间的搭配科学合理;组织成组流水线和可变 流水线生产

生产过程的组织

生产过程的组织
2.1 3.2 1.7
23 3.4 5.8
流水线节拍(分/件)=5.2
4 56 7 7.2 2.0 3.7 5.9
4 5 6 7 8 9 10 11 12
3.4 1.9 3.9 4.0 3.2 2.0 3.7 2.3 3.6
工作地数
2
新工序号 1
新工序时间 5.3 工作地数 1
11
2 11
1
2
3
4
5
– 强制节拍流水线
– 自由节拍流水线
– 粗略节拍流水线
5.按流水线的机械化程度分:
– 手工流水线 – 机械化流水线 – 自动流水线
四、流水生产的必要条件

品种

产量

产品结构

工艺过程

生产面积
第三章 单一对象流水生产线的 组织设计
节拍、生产速度 设备需要量负荷计算 工序同期化设计 工人配备 传送方式设计 流水线平面布置设计 流水线工作制度 服务组织等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企业生产过程的构成:
–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 基本生产过程; – 辅助生产过程; – 生产服务过程。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产品生产过程的构成:
– 工艺过程; – 检验过程; – 运输过程; – 自然过程; – 等待、停滞过程。
例1:黄铜、铝或镁在水平活塞冷压机中的压铸
黄铜、铝或镁在水平活塞冷压机中的压铸 倒入熔融的金属,芯子在原位置
5.1
9.8
5.2
9.6
1
2
1
2
(2)工序同期化:分支定界法
P104 例题
(3) 确定工作地设备数
– Si=ti/r
I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

生产过程的组织

生产过程的组织

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过程的组织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的生产过程组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生产过程的组织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方式实现生产优化。

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一系列活动。

一个典型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和产品交付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起着关键作用,它涉及到资源的分配、任务的分工、流程的设计等方面。

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流水线生产、批量生产、定制生产等等。

不同的组织形式适用于不同的生产需求,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流水线生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生产效率高,但产品相对标准化。

•批量生产:适用于中等规模生产,能够灵活调整生产数量和种类。

•定制生产:适用于小规模生产,能够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

生产过程的组织要素1.人员组织:合理的人员组织能够保障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包括生产人员的分工、培训和激励机制等。

2.设备组织:设备是生产过程的关键支撑,合理的设备组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包括设备的布局、维护和更新等。

3.物料组织:物料是生产过程的基础,合理的物料组织有助于减少库存和提高生产效率。

包括物料采购、储存和流通等。

4.信息组织:信息是生产过程的纽带,合理的信息组织有助于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包括生产计划、质量控制和产品追溯等。

生产过程的组织优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生产过程的组织。

以下是一些优化方法:1.精益生产:借鉴于丰田生产系统的理念,通过降低浪费和提高价值创造来优化生产过程。

2.柔性制造:通过引入柔性制造系统,使生产线能够适应不同产品种类和生产需求。

3.自动化生产:利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测绘生产管理规定

测绘生产管理规定

测绘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测绘工作是国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测绘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到单位参与的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关系到单位在测绘市场上的信誉和形象.为了加强测绘生产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我单位在测绘市场上的声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按照IS09 001: 2 000标准的要求,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测绘生产质量管理是指测绘产品从技术设计、新产品开发、设备管理、生产组织实施直至产品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测绘生产质量管理是各项测绘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测绘产品质量的优劣是这些工作的具体反映.第三条:测绘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立测绘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对测绘产品质量的监督可控制和管理;建立健全测绘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测绘产品质量方针和目标;对全体员工进行定期的质量教育,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组织有关人员对测绘产品的检验和质量评定工作,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第四条:剥绘生产质量管理应贯彻以“精心勘测科学规划质量为先信誉为重”的方针,使测绘产品达到质量好、成本低的目标要求.第二章质量管理体制第五条:单位质量管理体系1.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和重要程度,生产部门应设专兼职质量管理员,并完成规定的检查工作和监督工作,在测区作业,要求质量管理员检查测绘产品应有又字记录.2. 生产部门有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规定,并报总工办审查.根据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总工办通报质量管理规定的运行情况.3. 按质量管理规定认真宴行奖罚,真正实行优质优价.4. 最终检查应做好记录、汇总分析.待测区检查工作结束、检查意见修改完善后,配合项目区进行生产任务的各项资料清理和认定,编写单位级检查意见和检查报告,供委托单位或市质检站验收检查.5. 各级质量检查工作必须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第六条: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工作按检查规定及质量评定标准执行.第七条:测绘产品实行优、良、合格、不合格四年级质量评定制,不合格的产品必须经过返工补救达到质量要求,但最高只能为合格级产品,产品质量的质级与作业经费的支付对应挂钩.第三章质量管理岗位制度第八条:项目负责、分管质量项目技术负责、总工程师、质量管理科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按部门和岗位职责执行.第九条:作业队领导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负责本作业队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制订产品质量保证措施和管理办法,对本项目区员工进行经常性的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要做好事先指导和生产现场的质量管理;深入生产第一线检查了解产品质量状况,作业队领导必须完成l 0%以上的检查工作量,同时上报检查记录供质检科检查,作为年终结算考核条件之一;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质量菅理法规和规章制度;保证上交的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对本项目区的产品质量负责,编写测区产品拴查报告、技术总结.第十条:各级检查人员的职责:忠千职守,实事求是,不徇私情,坚持质量标准为原则,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评定标准,对检查过的产品质量负责;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检查产品质量,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督促和帮助生产人员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检查项目和数量保质保量完成检查任务,做好检查记录,供上一级检查,有权越级反映质量问题,检查人员实行上岗资格认定制定.第十一条:作业小组、作业者的职责:作业小组、作业者在作业前,必须认真王动学习相关规范、图式和技术设计要求,具备检查作业的资格,完成的产品应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作业小组、作业者对完成的产品必须进行自检互校,必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修改检查意见,对自己所完成的产品质量负责.第四章技术设计和新项目的质量管理第十二条:技术设计质量管理一. 重大测绘项目必须坚持先设计后生产的原则.二. 技术设计必须符合与该测绘项目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合同书所规定的有关技术要求.三. 项目生产的技术设计原则1. 地形测量:大于1平方公里以上的,要有技术设计;小于1平方公里的,要有作业的技术要求;2. 土地详查、地籍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工程测量以及新项目要依据要求进行试生产,在试生产的基础上编写技术设计;3. 技术设计由总工程师审定后执行.四.生产过程中发现技术设计需作设计更改时,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进行设计更改.第十三条:新项目、新技术开发应用的质量管理一.在生产中应用的新技术、新项目,首先应通过试验后并经有关部门鉴定,方可应用.二.计算机使用的程序和系统,一般使用优化的标准程序或用户指定的经有关部门鉴定的程序和系统,总工应统一管理,建立使用档案,适时进行升级和维护.若生产中或用户有特殊要求情况下,经总工审定同意,可用改编程序.生产部门在生产中若使用程序不完善时,应及时反馈至总工进行优化处理.三.对开发的新产品、新项目,在接受任务、生产之前,必颓组织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新技术,理解掌握新项目所具备的技能、作业方法和操作规程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第五章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第十四条:按照质量管理的职责,各级责任人、管理人员和检查人员,应按规定深入到作业部门抓好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首先是抓好职工素质的提高,要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质量意识教育工作.各级领导要顺应社会王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特点,建设新的职业道德,防止和克服盲目趋剽,金钱至上等负面效应,要以优秀的思想、技术、业务水平来保证优秀的产品质量,树立本单位良好的整体形象,赢得用户信赖和市场的承认.第十五条:质检科和作业部门检查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检查产品质量情况,帮助作业部解决质量上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向上级质管部门反映产品质量上出现的重大问题,作业部门领导和检查人员应在指导生产、检查质量过程中,特别抓好第一点、第一站、第一线、第一幅目的质量检查.检查项目和质量评定必须严格按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以及单位制定的检查规定及质量评定标准进行.作业部门不能以包代管,作业部门领导在抓好生产组织的同时,要把精力集中在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第十六条:对于生产中多次出现质量问题的作业人员或生产中创优突出的作业人员,生产部门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批评或表扬.对现职岗位上技术素质羞,作业马虎,连续两次以上生产不合格的作业人员,要培训学习,限期达到作业要求.对于检查人员两次以上出现补检产品不台格的要取消检查资格.第十七条:单位级、作业队级对生产现场的质量管理着重抓好三个环节,即事先指导、过程检查、最终检查.事先指导:要充分发挥各级技术指导的作用,抓好第一点、第一片、第一站、第一幅图的技术指导,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过程检查:贯穿于全部生产过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管理环节.作业队干部必须至少检查每人一幅图和每人作业组的第一组数据,超过一步加强对质量的首期控制.最终检查严格把好成果质量关,实行预防为主,并不是可以放“事后把关”不能向用户交付质量低劣的产品.第十八条:测绘生产中使用的仪器应符合测量和监控装置仪器控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在生产中使用的仪器应按装备物资管理办法进行检校,不合格的仪器设备不能周于测绘生产;第十九条:规范、图式、技术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规定,作业部门具备.生产开工前,各作业部门须组织针对性的技术标准学习,严格执照规范、图式及技术标准作业,募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第二十条:检查中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一.作业部门检查有发现的质量问题,一般提出意见后交由作业员修改.对一些质量问题有分歧意见时,由作业队长裁决.二.单位最终检查发现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交作业部门改正完善,当对一些质量问题有分歧意见时,由单位总工或分管质量副经理裁映.三.下工序使用中发现上工序质量问题,按第七条“产品使用过程质量管理”进行处理.四.作业部门交验的测绘产品,必须是完整的,各项资料齐全,符合交验条件,否则不能移交检查.第六章测绘产品单位级检查的质量评定第二十一条:作业队提交给单位级最终检查的测绘成果必须是作业队检查的合格成果,必须有作业队的检查记录和质量评分.第二十二条:单位级最终检查作业队提交的测绘成果,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的数量不低于项目总量的百分之一十五,根据数据统计原理,单位视样本质量为该批量产品的质量.第二十三条:被检样本错漏超过样本总数的百分之二时,本批次产品质量为不合格;等于百分之二时,批次产品质量为合格;小于百分之二大于百分之一时,本批产品质量为良好;小于或等于百分之一时,本批次产品质量为优秀.第二十四条:单位级对关键工序采用严格检查措施.对于控制测量、管线测量、国家重点工程、精密工程测量等关键工序不合格时,其他工序无论质量高低一律评定为不合格.第二十五条:建立层层签字负责制度.签字人要对产品质量负责,对国家重点工程甚至要负法律责任.出单位产品必须经测绘经营部负责人、分管副经理或经理会签.第七章产品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第二十六条:单位交付用户验收或下工序使用的产品,必须是合格的,不合格产品不能出单位,单位对移交用户的测绘产品质量负责.下工序作业中发现上工序质量问题,在无外业返工时按实际情况处理,所花工时费用由上工序负责,并告知质检部门和生产部门备案,年终结算时拨付给责任作业队.未作记载、未作处理和上报的,一经发现视为下工序问题,按相应质量责任处理.第二十七条:一. 单位建立产品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征求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意见,及时汇总,及时纠正产品中的问题,并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反馈的质量问题应汇总分析供下次设计、作业及检查参考.二. 移交用户验收或使用的产品质量出现超出技术规定或重大质量问题时,由生产部门派人员处理特殊情况由单位派人员处理,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由生产部门负责,并落实到责任人,并相应扣罚质量保证金.三. 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由总工牵头进行调查,分清责任,交单位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案处理.第二十八条:对用户或下工序反映的较大质量问题,应通报生产部门和质检部门.测绘产品交付用户使用产生质量分歧意见时,由单位派人协商解决.第八章奖惩第二十九条:单位每年年终根据生产实际进行测绘产品质量的总结工作,评出年度在质量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上作出显着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单位年终结算时,留项目经费的5%作为质量保证金,待产品交付用户使用后无重大质量问题后,返回质量保证金.受奖励的作业部门和个人,凡固产品在下工序或用户使用中出现较大质量问题需要其返工的,取消名誉奖和奖金,同时实行质量奖惩追制.第三十条:测绘生产成果质量因仪器、器材不符合要求而造成返工或用户损失的,仪器、器材供应部门要承担相应责任.第三十一条:对于管理混乱,生产质量管理不负责任两次出现不合格品的作业部门,令其限期返工,经督促帮助,仍末改变者,要追究作业部门责任人的责任.第三十二条:作业人员弄虚作假、伪造成果,检查人员徇私弊均应给予经济处罚.触犯法律的,要负法律责任.第三十三条:测绘产品的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测绘产品质量的奖惩,接测绘产品质量奖惩办法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了解流水线的类型,如何配置流水线、流水线平衡的方法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是提高服装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其目的是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最短、加工时间最省、耗费最小,生产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

也就是说,生产过程的组织就是要以最佳的生产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对生产的各个阶段、环节、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使之形成一种协调平衡的作业系统。

服装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某种服装的产品开始到成衣出厂的全过程,包括服装款式设计、生产准备、裁剪、缝纫、整烫、包装等生产环节。

其生产过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范围里,由一定数量的工人劳动完成的。

因此,生产过程的组织包括服装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空间组织和劳动组织。

服装缝制工程是服装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本章主要介绍服装缝制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服装生产的组织一、生产过程的构成一般来说,工厂为了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需进行与产品生产过程有关的其他活动,如生产技术的准备、机械设备的维修等,所以,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生产技术的准备过程这是指产品在投入正式生产前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技术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服装款式的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设备的准备、服装样板的制作、服装材料的准备和工时定额的制订、修改等。

2.基本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直接为完成某种服装成品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包括服装面料和辅料的排料、画样、裁剪,衣片的缝制、整烫、包装等生产活动。

3.辅助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各种辅助生产活动。

如设备的维修、包装材料加工等工作。

4.生产服务过程,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

如服装面料相辅料的采购与供应,原材料、半成品、生产工具等的保管与收发,厂内外的运输等。

以上四个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核心是基本生产过程,在服装企业中,缝制过程又是其核心,从裁片准备到成衣缝制结束的全部生产过程就是服装的缝制过程。

按服装基本生产过程中工艺加工的性质,生产过程可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生产阶段,即裁剪、缝纫、整烫、包装阶段,每个生产阶段可按劳动分工相使用设备及工具的不同,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工种和工序。

工序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场地上对服装裁片进行的生产活动。

组织生产过程就是要合理地安排工序,组织好工序之间的协调。

在服装缝制生产过程中,一件或一批相同的裁片,顺序地经过许多工作场地,可以称每一个工作场地内连续进行的活功就是一道工序,超出一个工作场地的范围,那就是另一道工序,因此,工序既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又是产品质量检验、制定工时定额和制定工艺规则的单位。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工序,在性质上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可分为下列四类:(1)工艺工序:即直接改变加工对象的性质、形状、大小等的过程。

它是生产过程最基本的部分,如服装生产的裁剪工序、缝纫工序、整烫工序等阶段,每个阶段还可划分为若干道工序,例如,男装上衣的缝纫工序可分为缝领工序、缝袖工序、衫身缝合工序等,这些工序还可再细分为若干细小的工序。

(2)检验工序:即对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等进行检查的过程。

(3)运输工序:车间与车间之间、车间内部的工艺工序之间或在工艺工序与检验工序之间运输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的过程。

(4)储存等待工序:由于组织管理等原因而安排的储存、等待过程。

把工序进行划分,目的是做好生产过程得组织、制定劳动定额、配备工人、检查产品质量和编制生产计划及作业计划等工作,但工序划分要有一定的依据,一般从以下三个因素考虑:①生产技术要求,按照采用的工艺方法、不同机器设备来划分,不把不同的工艺方法、不同机器设备的生产活动划分为同一道工序②考虑劳动分工的要求;③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

一般地讲,对大量大批生产的服装产品.劳动分工比较细,工序划分相应细一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组织平行作业;相反,对单件小批量生产,劳动分工不宜太细,工序划分相应粗一些,以免出现工人、设备的负荷不足,增加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二、生产的组织原则为了做好生产过程的组织工作,必须努力遵循以下原则: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指产品在各工艺阶段、各工序之间的流动,在时间上紧密衔接。

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不发生或少发生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时间。

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需采取许多措施,如按工艺顺序合理布置备车间和车间内的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等。

2.比例性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之间要保持工人人数、机器设备和生产面积等生产能力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即互相协调。

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便于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和机器设备。

随着产品品种、产量和原材料、工艺方法的改变,生产过程的比例会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建立新的协调的比例关系,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3.均衡性企业及其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进度均匀,负荷充分,不出现时紧时松、先松后紧的现象。

保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所完成的产量大致相等或稳定上升。

4.平行性生产过程中各阶段、各工序的生产活动,在时间上实行平行作业,这是生产过程连续性的必然要求。

平行性不仅表现为组织产品生产的各个零部件的平行生产,如衣袖、衣领、口袋、前后片的缝纫生产,而且还表现为产品生产过程中各工艺阶段,如裁剪、缝纫、整烫、包装等的平行生产,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5.适应性适应性指生产组织形式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

服装产品随潮流、季节变化快,因此、生产车间的布置应灵活多样,以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

以上几项基本要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比例性和平行性是连续性的保证,而比例性、平行性和连续性又为实现生产的均衡性提供了基础,同时还考虑到市场的适应性。

第二节生产类型的概念生产类型是影响生产组织的主要因素,也是企业设计生产系统首先要确定的重要问题。

各企业在产品结构、生产方法、设备条件、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都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组织。

服装生产可根据服装种类及批量的大小、产品规格要求等条件,确定最佳的工序组合、产品的流程及机器设备配置等方案。

生产类型可按不同的标志区分成不同的类型。

一、服装企业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为两种生产类型:1.订货生产方式由客户决定服装产品的规格或来料加工的生产合约.称为订货生产。

生产出的成品在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按合约规定按时按量交货。

订货生产的特点是“以销定产”,不会出现产品过剩(产品库存),但工作量不稳定,有时为了保证交货日期,往往需配备较多的人员或设备(或加班),造成一定的浪费。

其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抓交货期”,按“期”组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衔接平衡,保证如期交货。

2.预估(测)生产方式预测生产方式也称储备生产。

根据市场需求,由生产厂家自行决定服装款式、规格、数量的生产。

预测生产的特点是“以产定销”,所以工作量稳定在一定的生产水准,但若预测失误,将会产生库存和资金积压。

其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抓“供、产、销”之间的衔接,按“量”组织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平衡,保证全面完成任务。

二、按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一般可划分为三种:1.大量生产大量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少,但每种产品的产量大,工作场地专业化程度高。

生产过程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半自动化或自动化设备、专用工艺装备,工人操作熟练程度高。

采用流水生产线的组织形式,计划编制也较细致、精确,计划的执行情况也易于检查、控制。

2.成批生产成批生产的品种有多种,每种产品有—定的产量.工作场地的专业化程度随产量的大小而变化。

在成批生产条件下,工作场地固定为若干道工序,每批产品更换时,只需部分设备和工艺装备作适当调整,但不可能全部和多数采用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专用设备。

根据产品的产量和生产重复程度,成批生产又可分为大批、中批和小批量生产。

3.单件和少量生产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的产量又很少,工作场地专业化程度较低,生产不稳定,款式基本不重复,每种产品只生产一次就不再生产或短期内不再生产。

因此,生产多采用通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

三、按产品流动形式划分同样一种产品是否能进行连续流水作业,主要看这种产品的结构、工艺要求、批量大小,按流动形式可得到各种生产方式。

1.按移动方式分按移动方式可分为手送式、输送带传送式、间歇式等多种。

手送式指工序间的移送靠操作人员的手来传递,利用流动台、小推车、堆放台、滑槽等工具运送。

间歇式则指每隔一段时间,向下道工序移动一批缝纫件。

它又可分为物进式和人进式两种,后一种服装厂一般不用。

输送带式指工序间移动用运输带传送,又分为连续和间歇式两种。

2.按移动单位区分按移动单位区分可分为壹件单位和批量单位两种。

以一件为单位的单件生产系统有吊挂传输柔性生产系统等;以批为单位的批量生产系统如捆扎式生产系统等。

在制作过程中,一批服装裁片由上一道工序传到下一道工序来加工。

四、流水生产线的基本形式流水作业是指企业中的同一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按工艺规程规定的速度和路线,一件接一件地、按一定的生产节拍流水般地通过所有工序而完成生产过程。

其特点是:(1)工作场地专业化程度高;(2)产品在工序间作流水式单向移动;(3)各道工序工作地的数量同各道工序的生产时间比例一致;(4)按某一生产节拍进行加工,在一定的节拍时间内投入和产出产品。

流水线最理想的是应用机械化传递,但并不一定是必要条件。

例如.一排工人排坐在一起,每人做一道工序,做完即传到下一道工序,无论有无机械化传送装置,都可看作流水式生产作业。

成衣化生产采用分工序流水线作业的形式,它能达到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由于具体的生产条件不同,组织流水线生产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例如,可按生产工艺的类型和生产品种两种形式来组织生产;也可按单一品种或多品种组织连续流水线或间断流水线等。

1.从生产场地设置方式看可按生产工艺类型(生产原则)和按生产产品品种(对象原则)两种形式来进行组织。

(1)按工艺类型划分生产区域即按裁剪、缝纫、锁钉(锁钮孔,钉钮扣)、整烫、包装等工艺种类来划分生产区域,通常称之为专业化车间生产。

优点:①能充分利用设备能力和场地;②便于加强工业专业化管理;②对产品变化的适应性强。

缺点:①产品的加工线路较长,物品搬运的辅助劳动量大;②整个生产过程中出现中断现象多,生产周期长,产品占用资金数量大:②各专业车间之间的计划衔接、半成品管理,质量管理工作量大而且复杂。

(2)按产品品种划分生产区域即一个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区域内进行,通常称之谓封闭式车间生产。

优点:①能缩短加工线路,减少物品搬运的辅助劳动;②能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中断时间;②能简化各专业车间之间的协作管理,简化和加强生产计划中的物品管理;④有利于按期、按质、按量、配套完成生产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