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松县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案 新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3-2.1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3-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优化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3-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优化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3-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优化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2.1。
3—2。
1。
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时作业][A组基础巩固]1.如果直线l在平面α外,那么直线l与平面α()A.没有公共点B.至多有一个公共点C.至少有一个公共点D.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解析:当直线l与平面α平行时,没有公共点;当直线l与平面α相交时,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答案:B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无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平行;②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③过平面外两点不能作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④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任何平面都与已知平面平行.A.①③ B.②④C.①②D.②③④解析:①②正确;③中,两点所在直线与平面平行时可以;④中,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可能相交.答案:C3.如果两条直线a∥b,且a∥平面α,那么b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B.b∥αC.b⊂αD.b∥α或b⊂α解析:当直线b⊄α时,b∥α;b⊂α也有可能成立.答案:D4.若直线a⊄α,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个数是( )(1)α内的所有直线与a异面;(2)α内的直线与a都相交;(3)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a平行;(4)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A.0 B.1 C.2 D.3解析:∵直线a⊄α,∴a∥α或a∩α=A。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 平面与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学业分层测评(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学业分层测评(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学业分层测评(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ABC所在的平面为α,直线l⊥AB,l⊥AC,直线m⊥BC,m⊥AC,则直线l,m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异面C.平行D.不确定【解析】因为l⊥AB,l⊥AC且AB∩AC=A,所以l⊥平面ABC.同理可证m⊥平面ABC,所以l∥m,故选C.【答案】C2.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α⊥β,m⊂α,n⊂β,则m⊥nB.若α∥β,m⊂α,n⊂β,则m∥nC.若m⊥n,m⊂α,n⊂β,则α⊥βD.若m⊥α,m∥n,n∥β,则α⊥β【解析】A中,m,n可能为平行、垂直、异面直线;B中,m,n可能为异面直线;C中,m 应与β中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时结论才成立.【答案】D3.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m、l,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α⊥β,α∩β=m,l⊥m,则l⊥βB.若α∩β=m,l⊂α,l⊥m,则l⊥βC.若α⊥β,l⊂α,则l⊥βD.若α⊥β,α∩β=m,l⊂α,l⊥m,则l⊥β【解析】选项A缺少了条件l⊂α;选项B缺少了条件α⊥β;选项C缺少了条件α∩β=m,l⊥m;选项D具备了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全部条件.故选D.【答案】D4.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平面AA1C1C⊥平面ABCD,且AB=BC,AD=CD,则BD 与CC1( )A.平行B.共面C.垂直D.不垂直【解析】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BC,AD=CD.∴BD⊥AC。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4平面与平面垂
2.3。
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A级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在空间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解析:A项中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可能平行、异面或相交;B项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可能平行或相交;C项中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可能平行或相交;D项正确.答案:D2.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m⊥n,n∥α,则m⊥αB.若m∥β,β⊥α,则m⊥αC.若m⊥β,n⊥β,n⊥α则m⊥αD.若m⊥n,n⊥β,β⊥α,则m⊥α解析:对于A,若m⊥n,n∥α,则m⊂α或m∥α或m⊥α或m与α斜交,故A错误;对于B,若m∥β,β⊥α则m⊂α或m∥α或m⊥α或m与α斜交,故B错误;对于C,若m⊥β,n ⊥β,则m∥n,又n⊥α,则m⊥α,故C正确;对于D,若m⊥n,n⊥β,β⊥α,则m⊂α或m∥α或m⊥α或m与α斜交,故D错误.答案:C3.若平面α⊥平面β,平面β⊥平面γ,则( )A.a∥γB.α⊥γC.α与γ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都有可能解析:两个平面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A,B,C 都有可能.答案:D4.在圆柱的一个底面上任取一点(该点不在底面圆周上),过该点作另一个底面的垂线,则这条垂线与圆柱的母线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异面D.相交或平行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答案:B5.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若E为A1C1的中点,则直线CE垂直于()A.AC B.BDC.A1D D.A1A解析:如图所示,连接AC,BD,因为BD⊥AC,A1C1∥AC,所以BD⊥A1C1,因为BD⊥A1A,所以BD⊥平面ACC1A1,因为CE⊂平面ACC1A1,所以BD⊥CE。
答案:B二、填空题6.已知AF⊥平面ABCD,DE⊥平面ABCD,如图所示,且AF=DE,AD=6,则EF=________.解析:因为AF⊥平面ABCD,DE⊥平面ABCD,所以AF∥DE,又AF=DE,所以四边形AFE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AD=6。
[配套k12学习]安徽省宿松县2016_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平面教案新人教A版必
2.1.1 平面
图1
长方体由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围成
图2 图3
)在一个希腊字母α、β、γ
图4 图5 ③下面我们总结点与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下表:
在直线a上(或直线
6 图
7 请同学们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相交.
如图(图7).
图8
图10
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再写出(最好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写的正确的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及时评价
图11
根据下列条件,画出图形.
∩平面β=l,直线AB⊂α,AB∥l,E∈AB,直线
图12
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换是本节的重点,主要有两种题型:
根据图形,先判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然后用符号表示出来
图13
图14
b=A,∴直线a和直线b确定平面设为。
安徽省宿松县2016_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平面教案新人教A版
2.1.1 平面1.正确理解平面的几何概念,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与翻译,结合三个公理的应用会证明共点、教学共线、共面问题.目标3.通过三种语言的学习让学生感知数学语言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与翻译,利用三个公理证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难点教学多媒体课件准备观察长方体(图1),你能发现长方体的顶点、棱所在的直线,以及侧面、底面之间的关系吗?图1长方体由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围成.有些面是平行的,有些面是相交的;有些棱所在的直线与面平行,有些棱所在的直线与面相交;教学过每条棱所在的直线都可以看成是某个面内的直线等等.空间中的点、直线、程平面之间有哪些位置关系呢?本节我们将讨论这个问题.提出问题①怎样理解平面这一最基本的几何概念;②平面的画法与表示方法;③如何描述点与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④直线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至少有几个公共点才能判断直线在平面内?⑤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几个点能确定一个平面?⑥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请画图表示;⑦描述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常用几种语言?⑧自己总结三个公理的有关内容.活动:让学生先思考或讨论,然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对有困难的学生可提示如下:①回忆我们学过的最基本的概念(原始概念),如点、直线、集合等.②我们的桌面看起来像什么图形?表示平面和表示点、直线一样,通常用英文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③点在直线上和点在直线外;点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外.④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点?⑤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门由几个点确定.⑥两个平面不可能仅有一个公共点,因为平面有无限延展性.⑦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⑧平面的基本性质小结.讨论结果:①平面与我们学过的点、直线、集合等概念一样都是最基本的概念(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只能通过对它描述加以理解,可以用它定义其他概念,不能用其他概念来定义它,因为它是不加定义的.平面的基本特征是无限延展性,很像如来佛的手掌(吴承恩的立体几何一定不错).②我们的桌面看起来像平行四边形,因此平面通常画成平行四边形,有些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圆或三角形等图形来表示平面,如图2.平行四边形的锐角通常画成45°,且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的2倍.如果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它的立体感,我们常把它遮挡的部分用虚线画出来,如图3.图2 图3平面的表示法有如下几种:(1)在一个希腊字母α、β、γ的前面加“平面”二字,如平面α、平面β、平面γ等,且字母通常写在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锐角内(图4);(2)用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字母表示,如平面ABCD(图5);(3)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图5).图4 图5③下面我们总结点与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下表:点A在直线a上(或直线a经A∈a过点A)元素点A在直线a外(或直线a不A a经过点A)与集合间点A在平面α内(或平面αA∈α的关经过点A)系点A在平面α外(或平面αAα不经过点A)④直线上有一个点在平面内,直线没有全部落在平面内(图7),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面内,则直线全部落在平面内.例如用直尺紧贴着玻璃黑板,则直尺落在平面内.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这是用文字语言描述,我们也可以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图6)描述.空间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直线、平面.从运动的观点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从而可以把直线、平面看成是点的集合,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除了用文字和图形表示外,还可借用集合中的符号语言来表示.规定直线用两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或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点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而平面则用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公理1也可以用符号语言表示:若A∈a,B∈a,且A∈α,B∈α,则aα.图6 图7请同学们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相交.若A∈a,B∈a,且Aα,B∈α,则aα.如图(图7).⑤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上述事实和类似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下面的公理.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如图(图8).图8公理2刻画了平面特有的性质,它是确定一个平面位置的依据之一.⑥我们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那么平面是不是只有平行四边形这么个范围呢?不是,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直线是可以落在平面内的,因为直线是无限延伸的,如果平面是有限的,那么无限延伸的直线又怎么能在有限的平面内呢?所以平面具有无限延展的特征.现在我们根据平面的无限延展性来观察一个现象(课件演示给学生看). 问:两个平面会不会只有一个公共点?不会,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应当有很多公共点.正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所以有一个公共点,必有无数个公共点.那么这无数个公共点在什么位置呢?可见,这无数个公共点在一条直线上.这说明,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此时,就说两平面相交,交线就是公共点的集合,这就是公理3.如图(图9),用符号语言表示为:P∈α,且P∈βα∩β=l,且P∈l.图9公理3告诉我们,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一定相交,且其交线一定过这个公共点.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必定还有另外一个公共点,只要找出这两个平面的两个公共点,就找出了它们的交线.由此看出公理3不仅给出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还告诉我们所有交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并给出了找这条交线的方法.⑦描述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常用3 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⑧“平面的基本性质”小结:名称作用公理1 判定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公理2 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公理3 两平面相交的依据应用示例例1 如图10,用符号语言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0活动: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再写出(最好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写的正确的答案).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及时评价.解:在(1)中,α∩β=l,a∩α=A,a∩β=B.在(2)中,α∩β=l,aα,bβ,a∩l=P,b∩l=P.1.画图表示下列由集合符号给出的关系:(1)A∈α,Bα,A∈l,B∈l;(2)aα,bβ,a∥c,b∩c=P,α∩β=c.解:如图11.图112.根据下列条件,画出图形.(1)平面α∩平面β=l,直线ABα,AB∥l,E∈AB,直线EF∩β=F,Fl;(2)平面α∩平面β=a,△ABC的三个顶点满足条件:A∈a,B∈α,Ba,C∈β,C a.答案:如图12.图12点评: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换是本节的重点,主要有两种题型:(1)根据图形,先判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然后用符号表示出来.(2)根据符号,想象出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然后用图形表示出来.例2 已知直线a和直线b相交于点A.求证:过直线a和直线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图13证明:如图13,点A是直线a和直线b的交点,在a上取一点B,b上取一根据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有一个平面α,因为A、B在平面α内,根据公理1,直线a在平面α内,同理直线b在平面α内,即平面α是经过直线a和直线b的平面.又因为A、B在a上,A、C在b上,所以经过直线a和直线b的平面一定经过点A、B、C.于是根据公理2,经过不共线的三点A、B、C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所以经过直线a和直线b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变式训练求证: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证明:如图14,直线a、b、c、d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A、B、C、D、E、F,图14∵直线a∩直线b=A,∴直线a和直线b确定平面设为α,即a,bα.∵B、C∈a,E、F∈b,∴B、C、E、F∈α.而B、F∈c,C、E∈d,∴c、dα,即a、b、c、d在同一平面内.点评: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遇到证明点和直线共面问题,除公理2外,确定平面的依据还有:(1)直线与直线外一点.(2)两条相交直线.(3)两条平行直线.课堂小结1.平面是一个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其基本特征是无限延展性.2.通过三个公理介绍了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名称作用公理1 判定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公理2 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公理3 两平面相交的依据3.利用三个公理证明共面、共线、共点问题.课本习题2.1 A组5、6.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必修二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
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
α ⊥β
α∩β = CD AB ⊂ α
⇒ AB ⊥β
C
AB ⊥ CD
AB∩CD = B
A BD
【提升总结】
关键点:①线在平面内.
②线垂直于交线. C
A BD
作用: ①它能判定线面垂直.
② 它能在一个平面内作与这个平面垂
4.如图,已知PA⊥平面ABC,平面PAB⊥平面PBC, 求证:BC⊥平面PAB.
P
A
C
B
证明:过点A作AE⊥PB,垂足为E,
因为平面PAB⊥平面PBC,
P
平面PAB∩平面PBC=PB,
所以AE⊥平面PBC.
因为BC 平面PBC,所以AE⊥BC. A
因为PA⊥平面ABC,BC 平面ABC,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学课件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墙角线与地面有何位置关系?
迷宫的所有面都是与地面垂直的,每个拐角 所在直线与地面什么关系?
1.理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重点) 2.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难点) 3.了解垂直关系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垂足为B,那么直线AB与平面β 的位置关系如何?
为什么?
垂直 Eβ
D
α
B
A
C
证明:在平面 β内作BE⊥CD,
垂足为B.
则∠ABE就是二面角α- CD -β
的平面角.
因为 , 所以AB⊥BE.
Eβ D
又由题意知AB⊥CD, 且BE CD=B,
α
B
安徽省宿松县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
图5
.
所以,BC∥平面MNEF.
点评:“见中点,找中点”是证明线线平行常用方法,而证明线面平行往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例2如图6,已知AB、BC、CD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线段,E、F、G分别为AB、BC、CD的中点.
图6
求证:AC∥平面EFG,BD∥平面EFG.
证明:连接AC、BD、EF、FG、EG.
作业
课本习题2.2 A组3、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既然不可能相交,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
③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符号语言为: .
图形语言为:如图2.
图2
④证明:∵a∥b,∴a、b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β.
∴a β,b β.
∵a α,a β,∴α和β是两个不同平面.
∵b α且b β,
∴α∩β=b.假设a与α有公共点P,
在△ABC中,
∵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C∥EF.
又EF 面EFG,AC 面EFG,
∴AC∥面EFG.
同理可证BD∥面EFG.
变式训练
已知M、N分别是△ADB和△ADC的重心,A点不在平面α内,B、D、C在平面α内,求证:MN∥α.
证明:如图7,连接AM、AN并延长分别交BD、CD于P、Q,连接PQ.
问题④引导学生用反证法证明.
讨论结果:①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
②直线a在平面α外,是不是能够断定a∥α呢?
不能!直线a在平面α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a与α相交,二是a与α平行,
因此,由直线a在平面α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断定a∥α.
安徽省宿松县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案 新
⑤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口诀是:“见到面面垂直,立即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
③问题③也是阐述面面垂直的性质,变为文字叙述为:
求证: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下面给出证明.
如图6,已知α⊥β,P∈α,P∈a,a⊥β.求证:a α.
图6
证明:设α∩β=c,过点P在平面α内作直线b⊥c,
∵α⊥β,∴b⊥β.而a⊥β,P∈a,
③设平面α⊥平面β,点P∈α,P∈a,a⊥β,请同学们讨论直线a与平面α的关系.
④分析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特点,讨论应用定理的难点.
⑤总结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口诀.
活动:问题①引导学生作图或借助模型探究得出直线AB与平面β的关系.
问题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转换.
问题③引导学生作图或借助模型探究得出直线a与平面α的关系.
又∵侧面PAB⊥底面ABCD,∴PE⊥面ABCD.
∴∠PCE为侧棱PC与底面ABCD所成角.
PE= BA= ,CE= = ,
在Rt△PEC中,∠PCE=45°为所求.
(3)解:在矩形ABCD中,AB∥CD,
∵CD 侧面PCD,AB 侧面PCD,∴AB∥侧面PCD.
取CD中点F,连接EF、PF,则EF⊥AB.
图1
如图2,长方体ABCD—A′B′C′D′中,平面A′ADD′与平面ABCD垂直,直线A′A垂直于其交线AD.平面A′ADD′内的直线A′A与平面ABCD垂直吗?
安徽省宿松县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②本章的主要内容:1.刻画平面的三个公理是立体几何公理体系的基石,是研究空间图形、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公理4是判断空间直线之间平行关系的一个依据.2.空间图形问题经常转化为平面问题.“确定平面”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重要条件,而这种转化又是空间图形中解决部分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这种转化最基本的依据就是四个公理.3.本章的核心是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从知识结构上看,在平面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由易到难的顺序研究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我们利用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研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利用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研究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反过来,由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可进一步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由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又可进一步确定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种方法,是我们研究与解决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重要方法.4.“平行”和“垂直”是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中两种最重要的位置关系.应用示例例1 如图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AA1=4,点D 是AB的中点,图1(1)求证:AC⊥BC 1; (2)求证:AC 1∥平面CDB 1;(3)求异面直线AC 1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1)证明: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3,BC=4,AB=5, ∴AC⊥BC.∵C 1C⊥AC,∴AC⊥平面CDB. ∴AC⊥BC 1.(2)证明:如图1,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接DE , ∵D 是AB 的中点,E 是BC 1的中点, ∴DE∥AC 1.∵DE ⊂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 ∴AC 1∥平面CDB 1.(3)解:∵DE∥AC 1,∴∠CED 为AC 1与B 1C 所成的角. 在△CED 中,ED=21AC 1=25,CD=21AB=25,CE=21CB 1=22, ∵△CED 为等腰三角形, ∴cos∠CED=522. ∴异面直线AC 1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22. 例2 如图2,在三棱锥P —ABC 中,AB⊥BC,AB=BC=k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底面ABC.图3证明:∵BF⊥平面ACE,∴BF⊥AE. ∵二面角DABE 为直二面角,且CB⊥AB, ∴CB⊥平面ABE.∴CB⊥AE.∴AE⊥平面BCE. 拓展提升如图4,在Rt△AOB 中,∠OAB=6π,斜边AB=4.Rt△AOC 可以通过Rt△AOB 以直线AO 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AOC 是直二面角.动点D 在斜边AB 上.图4(1)求证:平面COD⊥平面AOB;(2)当D 为AB 的中点时,求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3)求CD 与平面AOB 所成角的最大值. (1)证明:由题意,CO⊥AO,BO⊥AO, ∴∠BOC 是二面角BAOC 的平面角. 又∵二面角BAOC 是直二面角, ∴CO⊥BO.又∵AO∩BO=O, ∴CO⊥平面AOB. 又CO ⊂平面COD, ∴平面COD⊥平面AOB.(2)解:作DE⊥OB,垂足为E,连接CE(如图),则DE∥AO, ∴∠CDE 是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的角.。
新人教A版必修2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3.4平
目标定位
重点难点
1.理解且能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面面 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用文字、符号和 图形语言描述定理. 2.能够灵活地应用线面垂直、平面与 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相关问题.
重点:掌握直线与平 面垂直、平面与平面 垂直的性质定理.
3.思一思:设a,b分别在长方体ABCD-A′B′C′D′两个不 同的面内,欲使a∥b,问a,b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a,b满足下面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使a∥b: (1)a,b同垂直于长方体的一个面. (2)a,b分别在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内且共面. (3)a,b平行于同一条棱.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2.如图,已知V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 ,VB⊥平面 ABC,平面VAB⊥平面VA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过B作BD⊥VA于D, ∵平面VAB⊥平面VAC,∴BD⊥平面VAC. ∴BD⊥AC.∵VB⊥平面ABC,∴VB⊥AC. ∴AC⊥平面VAB.∴AC⊥BA. 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例2】 如图,四棱锥V-ABCD的底面是矩形,侧面 VAB⊥底面ABCD,VB⊥平面VAD.
求证:平面VBC⊥平面VAC.
【解题探究】灵活运用线垂直于面与面垂直于面的转化. 【证明】∵平面VAB⊥平面ABCD,BC⊥AB,平面VAB∩ 平面ABCD=AB,BC⊂平面ABCD, ∴BC⊥平面VAB.∵VA⊂平面VAB,∴BC⊥VA. 又VB⊥平面VAD,∴VB⊥VA. 又VB∩BC=B,∴VA⊥平面VBC. ∵VA⊂平面VAC,∴平面VBC⊥平面VAC.
难点:能运用性质定 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 题.
安徽省宿松县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
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图形正确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进一步熟悉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3.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平面与平面的相交和平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1.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②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③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导入新课观察长方体(图1),围成长方体ABCD—A′B′C′D′的六个面,两两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图1提出问题①什么叫做两个平面平行?②两个平面平行的画法.③回忆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④什么叫做两个平面相交?⑤用三种语言描述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活动:先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问题①引导学生回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问题②怎样体现两个平面平行的特点.问题③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两平面是否相交.问题④回忆公理三.问题⑤鼓励学生自我训练.讨论结果:①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②画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时,要注意使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平行,如图2.图2 图3③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此时,就说两平面相交,交线就是公共点的集合,这就是公理3.如图3,用符号语言表示为:P∈α且P∈β⇒α∩β=l,且P∈l.④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⑤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若α∩β=∅,则α∥β.如果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两平面相交⇔若α∩β=AB,则α与β相交.两平面平行与相交的图形表示如图4.图4应用示例例1 已知平面α,β,直线a,b,且α∥β,a⊂α,b⊂β,则直线a与直线b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活动: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再写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及时评价.解:如图5,直线a与直线b的位置关系为平行或异面.图5例2 如果三个平面两两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有多少条?画出图形表示你的结论.解: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有一条或三条,如图6.图6变式训练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在下列条件中,可判定α∥β的是( )A.α、β都平行于直线l、mB.α内有三个不共线的点到β的距离相等C.l、m是α内的两条直线,且l∥β,m∥βD.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l∥β,m∥β分析:如图7,分别是A、B、C的反例.图7答案:D点评:判断正误要结合图形,并善于发现反例,即注意发散思维.课堂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教学
目标
1.探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教学
重、
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平面与平面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
程
复习
(1)面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符号表述为:⇒
⎭
⎬
⎫
⊂
⊥
α
β
AB
AB
α⊥β.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图形表述为:
图1
如图2,长方体ABCD—A′B′C′D′中,平面A′ADD′与平面ABCD垂直,
直线A′A垂直于其交线AD.平面A′ADD′内的直线A′A与平面ABCD垂
直吗?
图2
提出问题
①如图3,若α⊥β,α∩β=CD,AB⊂α,AB⊥CD,AB∩CD=B.
请同学们讨论直线AB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
图3
②用三种语言描述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给出证明.
③设平面α⊥平面β,点P∈α,P∈a,a⊥β,请同学们讨论直线a与平面α的关系.
④分析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特点,讨论应用定理的难点.
⑤总结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口诀.
活动:问题①引导学生作图或借助模型探究得出直线AB与平面β的关系. 问题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转换.
问题③引导学生作图或借助模型探究得出直线a与平面α的关系.
问题④引导学生回忆立体几何的核心,以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特点.
问题⑤引导学生找出应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口诀.
讨论结果:①通过学生作图或借助模型探究得出直线AB与平面β垂直,如图3.
②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文字语言描述为: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平面.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图形语言描述为:如图4.
图4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符号语言描述为:⇒
⎪
⎪
⎪
⎭
⎪⎪
⎪
⎬
⎫
=
⋂
⊥
=
⋂
⊂
⊥
B
CD
AB
CD
AB
CD
AB
β
α
α
β
α
AB⊥β.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过程如下:
图5
如图5,已知α⊥β,α∩β=a,AB⊂α,AB⊥a于B.
求证:AB⊥β.
证明:在平面β内作BE⊥CD垂足为B,则∠ABE就是二面角αCDβ的平面角.
由α⊥β,可知AB⊥BE.又AB⊥CD,BE与CD是β内两条相交直线,∴AB⊥β.
③问题③也是阐述面面垂直的性质,变为文字叙述为:
求证: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下面给出证明.
如图6,已知α⊥β,P∈α,P∈a,a⊥β.求证:a⊂α.
图6
证明:设α∩β=c,过点P在平面α内作直线b⊥c,
∵α⊥β,∴b⊥β.而a⊥β,P∈a,
∵经过一点只能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β垂直,∴直线a应与直线b重合.那么a⊂α.
利用“同一法”证明问题,主要是在按一般途径不易完成问题的情形下所采用的一种数学方法,这里要求做到两点.一是作出符合题意的直线b,不易想到,二是证明直线b和直线a重合,相对容易些.点P的位置由投影所给的图及证明过程可知,可以在交线上,也可以不在交线上.
④我认为立体几何的核心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因为立体几何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例如它不仅是线线垂直与面面垂直相互转化
的桥梁,而且由它还可以转化为线线平行,即使作线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也离不开它.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特点就是帮我们找平面的垂线,因此它是立体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
⑤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口诀是:“见到面面垂直,立即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
应用示例
例1 如图7,已知α⊥β,a⊥β,a⊄α,试判断直线a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
图7
解:在α内作垂直于α与β交线的垂线b,
∵α⊥β,∴b⊥β.∵a⊥β,∴a∥b.∵a⊄α,∴a∥α.
变式训练
如图8,已知平面α交平面β于直线a.α、β同垂直于平面γ,又同平行于直线b.求证:(1)a⊥γ;(2)b⊥γ.
图8 图9
证明:如图9,
(1)设α∩γ=AB,β∩γ=AC.在γ内任取一点P并在γ内作直线PM⊥AB,PN⊥AC.
∵γ⊥α,∴PM⊥α.而a⊂α,∴PM⊥a.
同理,PN⊥a.又PM⊂γ,PN⊂γ,∴a⊥γ.
(2)在a上任取点Q,过b与Q作一平面交α于直线a1,交β于直线a2.∵b∥α,∴b∥a1.同理,b∥a2. ∵a1、a2同过Q且平行于b,∴a1、a2重合.
又a 1⊂α,a 2⊂β,∴a 1、a 2都是α、β的交线,即都重合于a. ∵b∥a 1,∴b∥a.而a⊥γ,∴b⊥γ.
点评: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作用是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见到面面垂直首先考虑利用性质定理,其口诀是:“见到面面垂直,立即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
例2 如图10,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AB=2,BC=2的矩形,侧面PAB 是等边三角形,且侧面PAB⊥底面ABCD.
图10 图11
(1)证明侧面PAB⊥侧面PBC ;
(2)求侧棱PC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
(3)求直线AB 与平面PCD 的距离.
(1)证明:在矩形ABCD 中,BC⊥AB, 又∵面PAB⊥底面ABCD,侧面PAB∩底面ABCD=AB,∴BC⊥侧面PAB. 又∵BC ⊂侧面PBC,∴侧面PAB⊥侧面PBC.
(2)解:如图11,取AB 中点E ,连接PE 、CE,又∵△PAB 是等边三角形,∴PE⊥AB.
又∵侧面PAB⊥底面ABCD ,∴PE⊥面ABCD.
∴∠PCE 为侧棱PC 与底面ABCD 所成角.
PE=2
3BA=3,CE=22BC BE +=3, 在Rt△PEC 中,∠PCE=45°为所求.
(3)解:在矩形ABCD 中,AB∥CD,
∵CD ⊂侧面PCD ,AB ⊄侧面PCD ,∴AB∥侧面PCD.
取CD 中点F ,连接EF 、PF ,则EF⊥AB.
又∵PE⊥AB,∴AB⊥平面PEF.又∵AB∥CD,
∴CD⊥平面PEF.∴平面PCD⊥平面PEF.
作EG⊥PF,垂足为G ,则EG⊥平面PCD.
在Rt△PEF 中,EG=
5
30=•PF EC PE 为所求. 变式训练
如图12,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棱长都是a ,侧棱与底面成60°角,侧面BCC 1B 1⊥面ABC.求平面AB 1C 1与底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图12
活动:请同学考虑面BB 1C 1C⊥面ABC 及棱长相等两个条件,师生共同完成表述过程,并作出相应辅助线.
解:∵面ABC∥面A 1B 1C 1,则面BB 1C 1C∩面ABC=BC,
面BB 1C 1C∩面A 1B 1C 1=B 1C 1,∴BC∥B 1C 1,则B 1C 1∥面ABC.
设所求两面交线为AE ,即二面角的棱为AE,
则B 1C 1∥AE,即BC∥AE.
过C 1作C 1D⊥BC 于D ,∵面BB 1C 1C⊥面ABC,
∴C 1D⊥面ABC ,C 1D⊥BC.
又∠C 1CD=60°,CC 1=a,故CD=2
a ,即D 为BC 的中点. 又△ABC 是等边三角形,∴BC⊥AD.
那么有BC⊥面DAC 1,即AE⊥面DAC 1.
故AE⊥AD,AE⊥AC 1,∠C 1AD 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C 1D=23a ,AD=2
3a ,C 1D⊥AD,故∠C 1AD=45°. 点评: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找出平面的垂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找出平面的垂线,然后解决证明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