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李商隐唐诗鉴赏
第二单元9李商隐诗三首无题二首其一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无题二首(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依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1、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审美鉴赏:把握诵读节奏及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虚实”结合表现手法,感悟诗人多情而又无奈的相思。
教学重点:把握诵读节奏及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虚实”结合表现手法,感悟诗人多情而又无奈的相思。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探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小测1)李商隐《无题》中借用春蚕、蜡烛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的诗句是:“”2)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句子是:“”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句子是:“”参考答案: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讲授新课1、简介“无题”之意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所以标为“无题”,另有一些诗取首句头两个字为题,题目和内容基本上没什么联系,也属于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
2、作者档案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
受牛李两党相争之累,一生仕途很不得意。
因此,他的诗歌大多都是借写爱情来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其诗工骈文和近体诗,擅长七律。
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为朦胧诗鼻祖。
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优美的意境。
3、写作背景因受牛李二党相争影响,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挤打击,虽在朝任过一些官职,但终生不得志,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无比愤懑,基于这种感情写下了此诗。
4、初次诵读(每位学生读5遍)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诗鉴赏: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唐诗鉴赏: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这首诗为唐朝诗人李商隐所写。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
从内容上看,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
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
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七八句从恋情的欢悦转入“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木三分。
单看这首无题诗,全诗在哀婉凄凉的乐调下给人一种似解非解的感觉,让人觉的既像是写给不能长久相伴的恋人的,又像哀叹君臣遇合,却似乎没有这么世俗,如此,就是李义山无题诗的妙处所在了。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①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②一点通。
隔座送钩③春酒暖,分曹④射覆⑤蜡灯红。
嗟余听鼓⑥应官⑦去,走马兰台⑧类转蓬。
注释译文注释①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②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③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亦为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
④分曹:分组。
⑤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古代的一种游戏。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仅仅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⑥鼓:指更鼓。
⑦应官:犹上班。
⑧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内容赏析首联两句,交明时间和地点。
叠言昨夜,更有追思不止的意思,同时给人阅读上的审美享受。
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
先说明宴会时间,再说宴会地点,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在宴会上恨无彩凤之翼飞到所爱的人的身旁,“心有灵犀”指犀角中央白色,两头相通,故曰一点通。
两心相印,虽身无飞翼,并不能阻挡两人情感的默默交流。
“彩凤”、“灵犀”成爱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丽,富音乐性。
《无题四首(其一)》李商隐唐诗鉴赏
《无题四首(其一)》李商隐唐诗鉴赏【作品介绍】《无题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组无题诗,包括七言律诗两首,五言律诗、七言古诗各一首。
第一首七律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第二首七律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第三首五律写闺中人对意中人欲见不得的相思之情。
第四首七古写东家老女婚嫁失时自伤迟暮又听到贵家女子的美满生活而增添烦恼的痛苦之情。
全诗融进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寄托了作者仕进无门的痛苦之情。
【原文】无题四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⑴,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⑵,麝熏微度绣芙蓉⑶。
刘郎已恨蓬山远⑷,更隔蓬山一万重⑸。
【注释】⑴空言:空话,是说女方失约。
⑵蜡照:烛光。
半笼:半映。
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⑶麝熏:麝香的气味。
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
这里即指香气。
度:透过。
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⑷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⑸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白话译文】她说过要来的,其实是句空话,一去便杳无影踪。
我在楼上等着,直到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因为远别而积思成梦,梦里悲啼,久唤难醒;醒后便匆忙提笔写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浓。
蜡烛的余光,半罩着饰有金翡翠的帷幕;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赏析】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
诗中写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
“梦为远别”为一篇眼目。
全诗就是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
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
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
李商隐《无题》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翻译赏析李商隐《无题》诗翻译赏析无题唐诗作者:李商隐飒飒东风细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意思:渴望爱情的心切莫同春花去争荣竞放,要知道一寸寸相思都会化成灰烬!注释:①金蟾:指蛙形的香炉。
啮锁:咬着香炉上的锁扣。
玉虎:吊水用的辘轳,用玉虎装饰。
以金蟾能烧香、玉虎能汲水反衬自己苦于相思却找不到机会与情人相会。
②贾氏窥帘:晋韩寿貌美,侍中贾充召为僚属,贾充的女儿在帘后窥见韩寿,很是喜爱。
贾充知后,便将女儿嫁给韩寿。
韩掾:即韩寿。
宓(mì)妃留枕:相传宓妃是伏羲氏之女,溺水洛水,号为洛神。
这里指甄氏。
曹植离京回封国途中。
宿于洛水边,梦见甄氏来相会遂作《洛神赋》。
魏王:指曹植。
③春心:相思之情。
赏析一这首《无题》诗抒写了一位幽闺中的女子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
东风飒飒送来细雨阵阵,芙蓉塘外响着一声声的轻雷。
先以凄迷的春景衬托女子的愁苦和怅惘,继写在迷蒙的春雨中,这位女子怅然若失之情:她寂寞幽居,手摇玉饰的辘轳,独自汲水而返。
这位女子为何这般怅然?第三联写出了缘由:韩寿英俊,曹植多才,女子的男子兼有英俊之貌和迷人之才,使她倾慕,使她相思。
古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翻译赏析
古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翻译赏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前言】《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体裁不同,第一首为七言律诗,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第一首着重抒写相爱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之情。
【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星辰:众星,星之通称。
⑵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⑶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⑷“隔座”二句:邯郸淳《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
”隔座送钩,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所在,以猜中为胜。
分曹:分组。
射覆:《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把东西放在菠盖物下使人猜。
⑸嗟:叹词。
听鼓应官:到官府上班,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召集僚属,午刻击鼓下班。
⑹走马:跑马。
兰台:《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高宗年号)初改为兰台。
”当时李商隐在做秘书省校书郎。
类:类似。
转蓬:《坤雅》:“蓬,末大于本,遇风辄拔而旋。
”指身如蓬草飞转。
转,一作“断”。
【翻译】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鉴赏】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最著名。
这是两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其中第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更是脍炙人口。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看法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君臣遇合之作,有人说是窥贵家姬妾之作,还有人说是追想京华游宴之作……但羁宦思乐境也好,觊觎貌美女郎也罢,诗中所表达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皆然心态显是力透纸背,那些寻常或普通的意象,被有规律的置放在短短八句五十六字当中,表现了一种追寻的热切和悲哀的失落。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颈联:写宴会之热闹。
有人说该联是写作者今夜所处的环境,有人说是回想昨夜的 情景,还有人说是作者在想象意中人今夜的处境,你怎么看?
前者显然是不对的,作者不可能在此环境下写出本诗。而后 两者都是可能的情况。
那么,不论是回想昨夜还是想象意中人今夜的处境,它所表 达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吗?
都一样。都表现了诗人此刻的凄清寂寞,昨夜的笑语喧哗或 正在进行的觥筹交错,无不反衬出诗人现在的孤独寂寞、凄 苦清冷。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建运设输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开胥平各庄铁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 得到实现,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值得 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 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李商隐的诗歌及风格
言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 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 后世最多的关注。
李商隐的诗歌及风格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其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
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 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 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 诗歌的一个特色。
鉴赏第二步——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四、结合思路,精读诗句。 首联:对昨夜相会的追忆。 昨夜的相会对作者来说是美好的还是惨淡的?美好! 作者有没有直接具体叙写相会的情事? 没有! 那么,你是如何感知到它是美好的?包含了什么艺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 住的地方青鸟: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
鸟。
无 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本诗的艺术特色:
1.虚实相生、富于变化 这首诗,首联明写昨夜,实际上是由今宵 到昨夜的情景联想与处境联想。颔联似应紧承 而续写昨夜,却突然回到今夕相隔的现境,颈 联又转道对昨夜的回想,尾联再回到今夜与自 身。这样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如次 句)、虚境实写(如颈联)等手法的运用,就 使得这首无题诗显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使 读者感到困惑。其实这可看作古代诗歌中的 “意识流”。
2.用语清新,比喻新奇 整首诗语言流畅,不用奇字,不用新词。如首联用 平淡的语言写出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闪烁,和风习 习,充满着温馨的气息。星辰和风的点燃,画楼桂堂 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美丽、富于暗示性的环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运用新奇 而贴切的比喻。前句暗示爱情受阻隔,后句比喻相爱 的双方心灵相通,这种联想更带有象征色彩。诗人要 表达的不单单是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喜悦, 而是间隔中契合、苦闷中欣喜、寂寞中的安慰。结句 又以“转蓬”来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十分贴切 而生动。
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前人评他是“深情绵邈”、“包蕴密 致”、“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艳丽”,等等。大致而言,他的诗歌 在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 整的特点。具体说其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 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 成为作者的化身。 二是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 旋律。 三是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典故的运用,可以丰富诗歌的内 涵,使诗歌的包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并能深化诗歌的主题。李商隐 的用典是非常突出的,也是非常精当的。他诗歌“沉博艳丽”、“包蕴 密致”的特点的形成,即与此有关。但他的用典过多,有时也造成了诗 意的晦涩难懂。
李商隐无题二首PPT课件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灵犀】旧说犀
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
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送钩】也称藏钩。古代宴席间的游
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分曹】分组。【射
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
.
4
写作背景
❖ 课文《无题》这首诗大约写于开成四年 (839),当时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 诗人与自己所爱的一位贵家女子,在一 个美好的春夜相见,第二天自己就匆匆 走马兰台,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郎生活。 一切美好,都成难以追寻的记忆,于是 作者写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
.
5
题
所谓“无题”诗,
解
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
李商隐诗三首
蜡春
炬 蚕 何当共翦西窗烛,
成到
灰 死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泪丝
始 干 。
方 尽 ,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心身 有无 灵彩 犀凤 一双 点飞 通翼 。,
.
1
无题二首
(其一)
李商隐
.
2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诗人,字 义山,号玉谿(xī)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泌Bì阳)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 李杜”,又与温庭筠(yún)齐名,世称“温李”。 为朦胧诗鼻祖。
会时的热闹。【应官】犹上班。【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
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转蓬】蓬草无
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补注:【鼓】指更鼓。 【类. 】像。【嗟】jiē。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 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 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 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 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 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 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 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 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 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 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 犀一点通” 为千载名句,写 昨夜星辰昨夜风, 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 守,但心心相印,写出了甜蜜 画楼西畔桂堂东。 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 身无彩凤双飞翼, 运用新奇而贴切的比喻。 心有灵犀一点通。 前句暗示爱情受阻隔,是常语 隔座送钩春酒暖, 翻新。后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 灵相通,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 分曹射覆蜡灯红。 和巧思。这种联想更带有象征 嗟余听鼓应官去, 色彩。诗人要表达的不单单是 走马兰台类转蓬。 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 喜悦,而是间隔中契合、苦闷 中欣喜、寂寞中的安慰。
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 落,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 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哪怕是稍纵即逝 的再次相见,哪怕只有一线的希望,抒情 主人公都有恒心与决心与之相见。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 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诗写完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无题二首
(其一)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李商隐《无题》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设计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华侨中学陈少鑫教学目标:1、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诗词作品。
2、结合注释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4、在赏析中探讨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设计: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诗歌艺术无不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炼含蓄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良好的文化涵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这首七言律诗,探讨鉴赏古诗词的一些方法。
二、简介作者作品: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
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
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都有很美的意境。
据考,李商隐所写的“无题”诗,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爱情题材的,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三、声情朗诵: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齐读、自由朗读、男女赛读、齐读)。
3、教师评点,全班齐读。
思考:该诗的题材和所表达的感情?(《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缅邈的爱情诗。
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
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唐诗赏析-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译文|鉴赏'《无题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组无题诗。
下文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此诗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韵译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注解1、半笼:半映。
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
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
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
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
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
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
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
“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
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
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
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
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古诗无题二首·其二翻译赏析
古诗无题二首·其二翻译赏析《无题二首·其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小姑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风波句:意谓菱枝虽是弱质,却不相信会任凭风波欺负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翻译】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香。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鉴赏】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
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
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
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
上句用楚王梦遇巫山神女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
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
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
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
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
李商隐《无题》唐诗鉴赏详解《无题》唐诗赏析答案
李商隐《无题》唐诗鉴赏详解《无题》唐诗赏析答案《无题》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
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
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无题》作者: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注解】1.画楼:装饰彩绘的楼阁。
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桂堂:用桂木构造的厅堂。
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3.灵犀:犀牛角,古代当作灵物,中央色白,有角髓贯通两头。
4.一点通:喻心心相印。
5.送钩:也称藏钩,行酒时的一种游戏。
参加者分为两队,一方把钩藏到手里,另一方应立即猜出,不中者则罚酒。
6.分曹:分队,分组。
7.射覆:行酒时的游戏。
在覆盖的器具下放置物件,让人猜测。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8.射:猜。
9.听鼓:唐代制度规定,五更二点击鼓,坊市开门。
这里表示天亮。
10.应官:上班应差。
11.兰台:指秘书省,此时诗人在此任职。
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12.类:像。
13.转蓬:飘荡不定的蓬草。
《无题》【翻译】还记得昨夜星辰满天,好风吹动,你我相会于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侧。
我俩虽不似彩凤拥有翩然飞舞的双翅,但我们的心却如灵犀一般息息相通。
我们隔座而坐,一起玩藏钩的游戏,罚喝暖融融的春酒;分属两队,在红红的烛火下,猜谜射覆。
可恨那晨鼓响起,让我不得不去官府中点卯应差;骑马到兰台,行色匆匆,就好像飘荡不定的蓬草。
《无题》【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无题李商隐翻译及赏析
无题李商隐翻译及赏析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下面是小编带来李商隐无题诗歌鉴赏的内容,欢迎阅读!无题李商隐翻译及赏析篇1《无题》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无题》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
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
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
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
家境困厄,不费学业,16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对其培植奖掖。
然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污浊,十年不离青袍。
就婚王氏夫妻恩爱情笃,却给仕途带来厄运,致使终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说不清,道不明,受尽夹板气。
虽苦苦挣扎,也无法摆脱人际关系这张无形的罗网,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就生活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本人又遭逢种种不幸。
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在拼命抗争。
他的精美绝伦的诗文便是抗争与控诉的记录。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的轻薄小人。
只要认真考察几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隐的政治品质和生活品质,而正是这两个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先说政治品质。
此方面之关节点则在于所谓的去牛就李的问题。
李商隐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父子对李商隐有恩,这是毫无疑问的。
令狐楚终生都非常器重爱护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临死时还将写《遗表》的任务交给他,可谓知遇至深。
解构主义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以《无题》为例
解构主义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以《无题》为例摘要: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源自于对结构主义的否定继承,是一种去中心的、反传统思想的哲学理论。
在应用于翻译领域的解构主义理论对传统译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本文通过分析鉴赏许渊冲英译版唐诗《无题》,着重以诗歌翻译实践鉴赏来介绍解构主义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解构主义、诗歌翻译、无题、许渊冲1.解构主义理论概括解构主义是以雅克·德里达为代表的一种反传统思潮。
它于20 世纪 60 年代末兴起,到70 年代时达到顶峰,是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
结构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关于结构的整体,都有其结构模式。
结构决定事物的本质,而研究事物的本质在于研究事物的深层结构。
解构主义源自于对结构主义的批判继承,是一种去中心的、反传统思想[2]。
解构主义思想与传统的结构主义思想背道而驰,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在传统的翻译观里,原作者被认为是主宰作品文本意义的最高权威。
作为作品文本的思想和言语的创造主体,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布处置它们;而译者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原作传译,既不能增减又不能更改,准确传达原作者的意思[3]。
由解构主义语言观衍生出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创造性叛逆地认为译者同原作者一样重要,译者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对于翻译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
同时在处理文化翻译问题时,归化翻译不再是唯一的思路,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法来反对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所谓通顺翻译的归化译法,以抵抗英美文化霸权主义,反对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现象[4]。
1.从解构主义视角下鉴赏唐诗《无题》本文着重分析鉴赏唐诗《无题》,作者为唐代诗人李商隐,译文作品选取自国内诗歌翻译大师许渊冲老先生的译本。
《无题》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风格迤逦的爱情无题七言律诗,收录于《唐诗三百首》。
李商隐一生仕途不顺,心中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早年难中进士,中年又因为婚姻卷入“牛李党争”,晚年困顿,终身只能担任微职,不入权力中心。
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刘禹锡、白居易、杜牧经典唐诗鉴赏七篇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一:《静夜思》《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二:《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词鉴赏: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李商隐《无题》说课稿公开课
恭敬的各位领导以及各位评委:大家好!现在我就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请恭敬的各位领导和评委能够赋予珍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
从《诗经》开始,诗歌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在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向来奔腾不息。
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期望以诗歌的诵读、品析、鉴赏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诗歌的真正内涵,从而走进诗歌的心灵,并能有效的拓展迁移,轻松应对语文考试题中诗歌默写与鉴赏。
就绵阳的中考而言,诗歌的考察涉及到诗歌默写和诗歌鉴赏两个部份,占有不少的分值,而诗歌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并且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两个有情人难以经受的离恨、平生不渝的爱情及重见邀无期的哀伤。
这首诗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含糊,感情深沉,凄婉而迷离,极富艺术感染力。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了解作者李商隐简单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的深刻含义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以及这首诗歌的主旨思想。
3、通过这首诗的学习理解古代女子在悲哀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含糊婉曲之美。
4、学习并体味“读出韵、品出情、迁出悟”的诗歌学习方法。
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我按照“读出韵、品出情、迁出悟”的步骤方法来进行设计,以学生展示为主,教师归纳总结点评为辅。
(一)作者介绍——晓背景,明风格。
说明:是指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
惟独这样我们才干与古人为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才干体味出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者寄托的人生心志。
诗歌不仅仅是几行文字的串联,其中融入了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反映着独特的诗歌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李商隐唐诗鉴赏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无题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诗鉴赏
这是《无题四首》的第一首,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
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
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
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
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
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
“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
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
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
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
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
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
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
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
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
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
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
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
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