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核酸的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 第2章Ⅱ 核酸(共86张PPT)

生物化学 第2章Ⅱ 核酸(共86张PPT)

内呈正比
5、电泳缓冲液
DNA的凝胶电泳检测
(ethidiumbromide, 简称EB)是一种核酸染料,可以插入到DNA
或RNA分子的碱基之间,并在300nm波长的
紫外光照射下放射出橘红色的荧光,可用来显现 凝胶中的核酸分子。
在凝胶电泳中,溴化乙锭染料可对核酸分子 染色,在紫外光下便可以十分敏感而方便地检测 出凝胶介质中DNA谱带。
五、变性、复性与杂交
(一)、DNA的变性
1、概念 2、变性因素
3、变性的指标
1、概念
是指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双螺旋 解开,变成无规则线团的现象。核酸变 性其分子中的共价键并没有破坏,分子 量也不改变,核酸的变性(
denaturation )
2、DNA的变性的因素
温度升高;
酸碱度改变、 pH(>11.3或<5.0);
1、核酸分子本身的大小:同分子的摩擦
系数成反比的 Maxam和Gilbert 于1977年发明
Primer1(10uM)
2、琼脂糖的浓度:迁移率与胶浓度成反比 而聚丙烯酰胺凝胶制胶时不能将染料加入,会影响聚合。
第五节 核酸的研究方法 据此特性可以定性和定量检测核酸。
在液氮蒸发去2/3时,用自制研杵迅速磨碎叶片;
RNA本身只有局部的双螺旋区,所以变 性行为所引起的性质变化没有DNA那样 明显。 天然状态的DNA在完全变性后,紫外吸
收(260 nm)值增加25-40%.而RNA变性 后,约增加1.1%。
4. DNA变性后的表现
A260值增加
粘度下降
浮力密度增大
分子量不变
(二)、DNA的复性
1、概念:
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 开的单链可以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 ,这一过程称为复性;

奥曲肽抑制胃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奥曲肽抑制胃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图3裸鼠人胃癌移植瘤组织切片(HE染色,×100)
B:1 x10。5mol/L奥曲肽
奥曲肽抑制胃癌生长的实验研究木
王春晖-唐承薇·汤丽平。
I已7弓 _q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1(610041)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在体内和体外对胃癌生长的影响及初步作用环节。方法:采用3H.胸腺嘧啶 核苷(3H-TdR)掺入法及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奥曲肽对体外培养的sGc.7901胃癌细胞 生长的影响及凋亡的诱导作用。建立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给予奥曲肽治疗8周.观察其对裸鼠体内胃癌生 长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奥曲肽对胃癌细胞及组织中增殖细咆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 反应(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及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2和SSTR.3基因的表达。结果:奥曲肽可明显降低 胃癌细胞的3H.TdR掺入,其效应与药物剂量呈明显正相关。奥曲肽可诱导sGc一7901胃癌细胞捅亡,其发生率为 18 3%士2 7%。奥曲肽可抑制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的生K,其抑瘤率为62 3%。胃癌细胞及组织中PcNA的表达 因奥曲肽的干预而明显下调。无论是胃癌细胞还是胃癌组织,均有ssTR.2和SSTR.3基因表达。结论:在体内及体 外,奥曲肽通过ssTR.2和SSTR.3的介导可有效抑制胃癌生长。
’本课题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39725012)和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No 30170418)资助
对胃癌是否有作用目前研究较少。因此,我们通过 体内及体外实验,研究了奥曲肽对胃癌的生长抑制 作用。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细胞株及实验动物:SGC.7901人胃腺癌细 胞株为中度分化胃腺癌细胞,上皮样,引种自重庆

新冠核酸检测原理和方法

新冠核酸检测原理和方法

新冠核酸检测原理和方法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检测人体样本中的病毒核酸来确认感染情况。

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基于核酸的特异性反应。

核酸检测的基本步骤是:收集样本、提取病毒核酸、核酸逆转录(如果是RNA病毒)、扩增特定基因片段、检测扩增产物。

首先,医务人员会采集患者咽拭子、鼻拭子、唾液、血液等样本,并将其置于含有保护剂的管子中,以防止病毒核酸的降解。

其次,对样本进行核酸提取,目的是分离病毒核酸以便后续检测。

核酸提取的方法主要有有机物法和离心柱法两种。

有机物法通过酚/氯仿提取样本中的核酸,离心柱法则利用特制柱子
中的膜,通过离心操作将核酸捕获至膜上。

对于RNA病毒(如新冠病毒),还需要进行核酸逆转录。


转录酶可以将RNA模板逆向转录为相应的DNA,这样可以将RNA转化为DNA,便于后续操作。

接下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病毒核酸中的特定基因片段。

PCR是一种体外扩增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在特定反应条件下,通过多次循环反复复制靶序列。

这种扩增使得原本只含有少量病毒核酸的样本中的目标序列扩增至可以被检测的程度。

最后,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荧
光定量PCR(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基因测序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通过检测病毒核酸的特定序列来确认感染情况。

总结起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通过核酸提取、逆转录、PCR 扩增和检测等步骤来确认感染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和个体诊断。

天然生物抗菌剂研究概况

天然生物抗菌剂研究概况

酶 、乳过氧化物 酶等 。溶 菌酶对 人体 安全无 副作 用 ,其作 用机制是破坏细菌细胞壁 肽聚糖 中的 B一1 ,4糖苷键 。K .
H.Y u等认 为来 自 3种 鳞翅 目昆 虫 ( aei m l nl , G l r e oe a l a l l B m y oi ~ u ovlii o bxm r,A Scn o d)幼 虫血淋 巴的溶菌 酶对 v 革兰 氏阳性菌具有 很强 的抗性 ,对 革 兰氏阴性 菌也有 抑制 活性 。此外 ,酰胺 酶能 切 断细 菌细 胞壁 肽 聚糖 中 N M A 与肽 “ 尾” 之间的 N一 乙酰胞 壁酶一 L一 氨酸 键 ;内肽 丙
a ay e e e d n c o d n o t e rl td l e au e b t th me a d a r a .Re u t n ls s w r o e a c r ig t h e ae i r tr o h a o n b o d t sl s:T e su y s o e h tn tr l n ia tra h t d h w d ta au a l a t c e l y b i
温 、无残 留、无抗药性等优点 。 4 抗茵药物的作用机制 4 1 植物 源抗 菌剂抗菌机制 .
动物源抗菌剂有氨基酸类 、天 然肽类 、高分子糖 类等 , 资源十分丰 富。陈月开等 研究 了氨基 酸 的抗 菌活性 ,发
现半胱氨酸对金 黄色葡 萄球 菌具有 较强 的抑制作 用 。半胱 氨酸有 极强 的抗 氧化 作 用 ,推 断 其 抑 菌作 用 与 抗 氧化 性 有关 。 天然肽类抗 菌剂 ,目前 已成 为抗菌 剂 的研究 热点 。很 早 以前人们就知道 人奶 和牛奶 中含有 抗菌性 物质 ,如 溶菌
机制并非都是 独立 ,可 能会相 互影 响 ,一种机 制的反 应可 能会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的影响 。 研究 者 对止痢草中的主要成分香芹 酚和百里 香酚 的 作用机制研究表 明 ,膜穿孔 和膜 黏合被 认为是 首要 的作用 模式 。香芹酚 和百里香 酚的一个重要 特点是其具有疏水 性 ,

核酸化学知识点总结

核酸化学知识点总结

核酸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核酸的化学结构1. 核酸的基本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核苷酸又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

碱基分为嘌呤和嘧啶两类,嘌呤包括腺嘌呤(A)和鸟嘌呤(G),嘧啶包括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或尿嘧啶(U)。

糖分为核糖和脱氧核糖,其中RNA中的糖为核糖,DNA中的糖为脱氧核糖。

核苷酸是由碱基和糖组成的核苷,再与磷酸结合形成核苷酸。

2. 核酸的二级结构核酸的二级结构是指单条核酸链上碱基序列所具有的空间结构。

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的DNA链通过氢键相互缠绕形成。

RNA分子没有固定的二级结构,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双链结构。

3. 核酸的三级结构核酸的三级结构是指单条核酸链在立体空间上所呈现的结构。

DNA分子呈现出右旋的螺旋结构,RNA分子则可以形成各种复杂的结构。

4. 核酸的四级结构核酸的四级结构是指多条核酸链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更为复杂的结构。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核酸分子可以形成四级结构,并参与到一些生物学过程中。

二、核酸的功能1. 遗传信息的储存与传递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分子储存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RNA分子则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参与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中。

2. 蛋白质合成核酸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参与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

DNA分子在转录过程中产生mRNA,mRNA再通过翻译过程将基因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3. 调节基因表达在一些生物学过程中,核酸可以通过转录调控、剪接调控和甲基化调控等方式来参与到基因的表达调节中。

4. 氧化磷酸化核酸分子参与到细胞内氧化磷酸化过程中,通过释放出磷酸来提供细胞内化学能量,并维持细胞内正常生理活动。

三、核酸的合成1. DNA的合成(DNA合成)DNA的合成是DNA聚合酶在DNA模板的引导下,将合适的脱氧核苷酸三磷酸酶与新合成的核甙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使DNA链不断延长的过程。

DNA合成是细胞分裂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虫草素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虫草素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764
笙四兰!医盔堂堂堑f!塑!坚!竺!!丛型堕!!1 211塑!!Q!1 2业仑;么!!!:地婴!!坠:业 文章编号:1000-2790(2009)08明64J03
抑制脱氨基情况下,对于TdT+(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的白 血病细胞有特异性毒性作用,诱导TdT+细胞凋亡,但与一般
・综述・
虫草素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clinDl表达,可使e・myc
ADA-iIllIibited
TdT-叫Ⅱve IeIIk唧IiII∞llB[J].I舢ke- hu帅船lbryorIic
mia,1996,lO(6):1019一1024.
苷酸化对凋亡的影响时发现,虫草素与5-Fu或INF—a合用能 使耐受化疗药的K562细胞对凋亡敏感.其主要是抑制Poly
59r7(I一3):“一69. [8]HⅧl-gⅨ,um ss,Y∞KY,et aI.A phy眦h%此ally clIamcIeTized
用10吕/L的虫草素处理可降低BALB/Mo胸腺依赖性淋巴细 胞的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率(scE),同时也能减少莫洛尼白 血病病毒(M—Mlllv)的产量淄】.④干扰致肿瘤病毒的复制: mcllard∞nt等研究发现5一10 m∥L虫草素可抑制C型RNA 致肿瘤病毒的复制,可减少7—35倍.在DNA肿瘤病毒牛痘 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虫草素有效抑制病毒mRNA和多聚腺苷 酸的合成,对宿主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主要是对起始阶段的阻 碍.⑤增加耐药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及影响c-myc基因的表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虫草素是1951年c帅ningh卸等从Cordycep8 rniIi协
往伴随着多聚腺舒酸聚合酶(PAP)和代谢相关蛋白质的参
fi8原浆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物质,命名为虫草素(co—yce. pin),该成分后被证实为我国中草药冬虫夏草(cordyceps 8ine鹏is)的有效成分:¨,亦被称为蛹虫草素或虫草菌素.

食用菌DNA分子标记研究的十年历程回顾

食用菌DNA分子标记研究的十年历程回顾
出了他们之间的多态性,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突变体的获得。林范学、林芳灿旧用RAPD技术对香菇双核菌 株的孢子单核体与原生质单核体及杂交体后代进行分析.确认RAPD可作为亲本的选择和杂交种鉴定的 依据。 随后,谭琦、潘迎捷等【7l利用非对称杂交育种技术成功选育出香菇新菌株申香10号。谭琦、杨建明等嗣 用RAPD技术对香菇非对称杂交的亲本与后代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杂交的后代遗传 距离与单核受体较近,与双核供体遗传距离较远。叶明等p-呗于香菇双单杂交菌株的RAPD分析表明杂交后 代其基因组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将RAPD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显示菌株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吴康云、 边银丙f111对黑木耳单核化菌株的杂交子H2J3进行RAPD鉴定。发现两个引物能扩增出两个亲本单核体H2 和J3的互补带,杂交子H2J3双核体亲本He一1和Ju一1的菌落之间有拈抗线,子实体形态有明显差异。 RAPD技术还被应用于对野蘑菇ft珥遗传育种研究中,为食用菌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及杂交种的准确鉴定提 供分子依据。
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香菇的亲缘关系分析和菌株鉴定提供了依据。徐学锋、林芳灿嗍测定了中国的59个
野生香菇菌株rDNA的ITS区域序列,发现自然群体不同菌株的ITS序列存在相当程度的变异,可以根据
l佟序列差异将不同菌株划分为不同的谱系。认为IfIS序列分析是研究香菇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的有
效手段。詹才新等f,对来源于不同地区双孢蘑菇菌株的RAPD分析发现它们的遗传变异不丰富,认为可能
DNA(rDNA)线粒体DNA(mtDNA)和基因组总DNA的进行了研究,供试菌株分为四大类。为草菇的育种提
供了科学依据。
24卷
边银丙等:中国食用菌DNA分子标记研究的十年历程回顾
17
5分子标记在食用菌线粒体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检测核酸的方法

检测核酸的方法

检测核酸的方法
核酸检测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它可以用来检测DNA 或RNA的存在和数量。

在医学、科研和法医领域,核酸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基因分析、病毒检测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核酸检测方法,包括PCR法、原位杂交法和基因芯片法。

首先,PCR法是一种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

它利用DNA聚合酶酶链反应(PCR)技术,通过不断复制DNA片段来扩增目标DNA的数量,从而实现对目标DNA的检测。

PCR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效率的特点,因此在病毒检测、基因突变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原位杂交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核酸检测方法。

它通过将标记有荧光或放射性同位素的DNA或RNA探针与待检测样品中的靶标DNA或RNA结合,然后利用显微镜或放射自显影等技术来检测目标核酸的存在和位置。

原位杂交法适用于细胞遗传学研究、病毒感染检测等领域。

最后,基因芯片法是一种高通量的核酸检测方法。

它利用微阵列芯片上固定的数千至数百万个核酸探针,可以同时对样品中的大
量核酸进行检测和分析。

基因芯片法在基因表达分析、基因型鉴定、病毒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核酸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检测技术,在医学、
科研和法医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同的核酸检测方法各有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检测需求和实验条件。

希望本文介绍
的几种核酸检测方法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验人员提供参考,促进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发展。

做核酸采样的操作方法

做核酸采样的操作方法

做核酸采样的操作方法核酸采样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操作,用于提取和分离细胞中的核酸,如DNA和RNA。

这项技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疾病诊断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核酸采样操作方法,包括材料准备、样品处理、核酸提取和存储等环节。

1. 材料准备为了进行核酸采样,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试剂:- 目标样品(如细胞、组织、血液、唾液等)- 液氮或干冰- 细胞裂解缓冲液(如Tris-HCl缓冲液)- 蛋白酶解液(如Proteinase K)- 膜破碎剂(如SDS或Tween-20)- 蛋白沉淀剂(如酒精或异丙醇)- RNase A或DNase I- 甲醇或异丙醇- 离心管- 显微注射针或负压管道- 离心机- 离心管架2. 样品处理首先,检查并确认目标样品的数量和质量。

样品应保持新鲜并避免冻融循环。

如果样品是固体的,如组织样品,则需要使用液氮或干冰将其快速冷冻并保存在低温下。

如果样品是液体的,如血液或其他体液,则可以直接使用。

3. 核酸提取(1) 细胞破碎:将细胞样品加入细胞裂解缓冲液中,并根据样品的数量适当调整缓冲液的体积。

将样品在低温下快速破碎,可以使用显微注射针或负压管道将细胞样品反复吸入和喷出来实现破碎。

(2) 蛋白酶解:将Proteinase K加入细胞裂解液中,并根据样品的数量和体积进行适当调整。

将样品在室温下孵育一定时间,以实现蛋白酶解的目的。

(3) 膜破碎:加入适量的膜破碎剂(如SDS或Tween-20),均匀混合。

让样品在室温下孵育一定时间,将细胞膜彻底破裂。

(4) 蛋白沉淀:加入蛋白沉淀剂(如酒精或异丙醇),并轻轻倒置离心管混合,以促使蛋白质沉淀。

然后,采用离心的方式将蛋白沉淀下来。

(5) 脱色:使用甲醇或异丙醇洗涤蛋白沉淀,除去残余的蛋白质。

将离心管轻轻颠倒几次,然后离心沉淀。

(6) 水洗:用无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以去除酒精残留。

(7) 干燥:将离心管破碎后,使样品充分暴露于空气中,待其干燥。

分子标记技术的类型及其原理

分子标记技术的类型及其原理

分子标记技术的类型及其原理08农生1班陈耀光 200830010403所谓分子标记就是基于基因组DNA 存在极其丰富的多态性而发展的一类可以直接反映生物个体间DNA 水平上差异的新型的遗传标记方法。

在遗传学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其中以分子标记最为理想、可靠,因为DNA分子中碱基的缺失、插入、易位、倒位或是长短与排列不一的重复序列等产生的差异,都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进行检测。

DNA 分子标记较以往的形态标记其优越性表现在:(1)以核酸为研究对象,不受季节、环境限制,不存在基因表达与否的问题,也没有组织或器官特异性;(2)数量的丰富性,遍及整个基因组,标记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3)多态性高,自然存在丰富的等位变异;(4)许多标记表现为共显性,能很好地鉴别纯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5)检测手段简便、快速,并且重复性好;(6)既不对目标形状的表达造成影响,也不会与不良性状之间产生必然的关联。

1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其原理分子标记技术自诞生以来,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至今被发展和利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已有二十余种,为不同研究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根据对DNA 多态性检测手段和所应用序列范围的不同,对部分分子标记技术分类如下。

1.1 基于全基因序列的分子标记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作为最早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由Grozdicker 等于1974 年创建,并由Bostein 等再次提出。

RFLP 技术的出现开创了直接在DNA 水平上进行遗传研究的新时代。

其基本原理是:基因组DNA中限制性内切酶所识别的序列由于出现碱基变化而致使酶切位点的数量也变化,从而使酶切片段长短发生差异产生长度多态性。

利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不同个体的基因组DNA,由于不同个体中酶切位点的差别就得到了长短相异的片段DNA,电泳分离后,借助Southern 杂交将DNA 片段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将具有放射性标记的探针与膜上的片段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就可以获得显示物种特异性的多态性图谱。

核酸含量测定 - 定磷法

核酸含量测定 - 定磷法

核酸含量测定 - 定磷法
核酸含量测定是指通过一种叫做定磷法的方法来确定样品中
核酸的含量。

定磷法是一种常用的生化分析方法,通过测定
样品中含有的无机磷的量,来间接推测核酸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取少量待测样品。

2. 将样品加入到酸性溶液中,使细胞壁和膜完全破裂。

3. 加入含有机溶液的磷试剂,使形成可溶性的金黄色磷酸铵
铬(VI)盐。

4. 根据反应生成的黄色物质的吸收特性,在特定波长下用分
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

5. 根据构建的标准曲线,确定吸光度与磷含量之间的关系,
从而推测样品中核酸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定磷法只能测定样品中的总核酸含量,无法
区分DNA和RNA的含量。

如果需要分别测定DNA和RNA,需要采用其他特异性方法,比如荧光比色法或者核磁共振法等。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章末检测试卷(第3章)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章末检测试卷(第3章)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章末检测试卷(第3章)章末检测试卷(第3章)(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主要成分,对应有误的是()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B.染色体:RNA、蛋白质C.核糖体:蛋白质、RNAD.细胞骨架:蛋白质纤维答案B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是一种膜蛋白。

当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Ⅱ与该受体结合时,可激活细胞内的第二信使Ca2+等,进而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例如,使血管壁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这所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A.分隔细胞与环境B.信息交流C.控制物质的进出D.具有流动性答案B3.(2022·甘肃兰州高一检测)如图是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甲分泌的化学物质一定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由图可知,细胞甲分泌的化学物质只运输到细胞乙C.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方式也符合该模型D.细胞甲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与细胞乙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细胞甲分泌的化学物质不一定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如性激素,A错误;精子与卵细胞直接接触,相互识别方式不符合该模型,C错误。

4.(2022·江苏宿迁修远中学高一月考)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B.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C.功能越复杂的细胞,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往往越多D.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等现象答案B5.(2023·湖南长沙高一阶段测试)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B.甲侧为细胞膜外侧C.细胞膜的结构是固定不变的D.②和③可以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C6.如图所示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其中被称为“动力车间”“养料制造车间”“交通枢纽,中转站”的分别是()A.①②④B.③①②C.①③②D.③①④答案C7.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不同采血管对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不同采血管对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不同采血管对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核酸检测( NAT) 技术对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筛查,采血管是提高血液安全性的重要举措。

NA T 技术的灵敏度极高,其缩短检测窗口期的能力远远高于血清学方法,但是如果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不当,会造成病毒核酸降解,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降低核酸检测本身的灵敏度,对血液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对此,试剂和采血管的厂方说明书都提出了各自对于标本处理的指导意见。

但是不同实验室标本采集过程,运输、保存条件不尽相同,对标本质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为确保血液标本满足NAT 检测要求,我们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案,验证不同品牌无菌无RNAase 真空采血管、保存温度、离心前保存时间等对NA T 检测结果的影响。

为选择符合NAT 要求的采血管、优化标本控制过程、制定核酸检测策略等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采血管: 从市售采血管中选择3 种EDTA K2抗凝的,有分离胶,一次性无菌无RNAase 真空采血管,根据生产厂家不同,称为A、B、C 采血管。

2) 检测标本: 试验用阴性标本: 对献血者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和NA T 检测,将检测结果呈HBsAg、抗-HCV、抗-HIV、HBV DNA、HCV RNA、HIV-1 RNA 阴性的标本进行汇集,作为试验用阴性标本。

试验用HBV 阳性血浆: 从HBsAg、HBV DNA 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余项目检测结果呈阴性的献血者全血标本中分离的血浆,经HBV DNA 定量检测,HBV 浓度为1. 24 ×104IU / ml。

试验用HCV 阳性血浆: 从抗-HCV、HCV RNA 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余项目检测结果呈阴性的献血者全血标本中分离的血浆,经HCV RNA 定量检测,HCV 浓度为 6. 88 × 103IU / ml。

试验用HIV-1 阳性血浆: 从抗-HIV、HIV-1 RNA 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余项目检测结果呈阴性的献血者全血标本中分离的血浆,经HIV-1 RNA 定量检测,HIV-1 浓度为 1. 08 × 105IU / ml。

[论文]4核酸与核酸代谢

[论文]4核酸与核酸代谢

第七章核酸前言:核酸是生命最重要的分子,最简单的生命仅含有核酸(病毒)。

150亿年宇宙蛋,50亿年太阳,46亿年地球,无机有机生物大分子细胞。

美国的Miller在做其PhD时,模拟40亿年前地球的原始大气条件,产生了AA,见(B)P13,有了AA当然就会产生蛋白质。

但核苷酸何时产生?据估计也不少于40亿年前,谁先谁后?1868年首次在绷带上的脓细胞核中发现一种富含磷酸呈酸性又不溶于酸溶液的分子,命名为核素,其实是核蛋白,1898年从小牛的胸腺中提取了一种溶于碱性溶液中的纯净物,这才是真正的核酸,从此,对核酸的研究全面展开,揭开了生物化学领域惊天动地的一页。

§1.核酸的分子组成一.基苯分子组成:对核酸的水解发现核酸酶磷酸单酯酶核苷酶(脱氧)核酸—--→(脱氧)核苷酸—------→○P+(脱氧)核苷----→戊糖+碱基由上面可知,核酸的结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本组成成分是○P、戊糖、碱基核酸共有2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特点如下○P 戊糖基本碱基DNA 同脱氧核糖(2位)P129 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RNA 同核糖P129 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二.碱基的结构:基本碱基一共只有5种,从分子骨架上分将碱基分为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

1.嘌呤碱基:嘌呤(Pu)的结构及编号:P130下A(腺嘌呤)的结构:P130G(鸟嘌呤)的结构:见草图2.嘧啶(Py)碱基:嘧啶(Py)碱基的结构及编号:新系统,P130上C(胞嘧啶):氨基态,P131U(尿嘧啶):酮式,P131T(胸腺嘧啶):见草图以上各具体碱基的结构最好见(B)P61,结合图来记忆。

记忆口诀:先将嘌呤和嘧啶的结构式记住,然后再记住下面口诀胸前一滩尿:U + 一碳基团(甲基)=T尿里两泡泡:嘧啶中有两个O=U上面一个是氨气包:U靠上面的一个O换成-NH2就是C鸟儿张嘴吸氨气:张嘴即O,嘌呤有O又有-NH2 =G线儿将鸟嘴来系,注意换气:系嘴即去掉O,G去掉O再把-NH2换个位置=A三.核苷:由戊糖和碱基形成的糖苷,见P132上,反式更稳定,顺式更好认。

小分子核酸

小分子核酸

小分子核酸
1什么是小分子核酸
小分子核酸简称为“SNA”,是一种与DNA和RNA类似的分子。


具有比DNA和RNA小得多的分子量,通常由10-30个核苷酸单位组成。

与DNA和RNA不同,SNA不需要酶来进行复制及转录,使其具备在试管中进行操作的能力。

因此,它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2小分子核酸的类型
小分子核酸主要有两种类别:小分子DNA(sDNA)和小分子RNA (sRNA)。

小分子DNA相对比较容易合成,而且具有比DNA更好的抗
酶作用,在检测病菌、病毒和基因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而小分
子RNA主要用于基因治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

3小分子核酸的应用
由于小分子核酸本质上是抗菌酸分子,因此它在分子诊断和分子
治疗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举一个例子,小分子DNA可以在试管
中抗拒还活着的细胞,而标准的DNA不能。

这意味着小分子DNA可以
在短时间内通过化学合成,不需要活细胞提供更长的DNA。

此外,小分子核酸也被使用在药物研发。

它们可以移动到细胞中
的靶标蛋白质,并阻止这些蛋白质的活性,从而对癌症、自身免疫性
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进行治疗。

4未来趋势
小分子核酸应用在分子诊断和分子治疗领域的研究颇具前景。

随着科技进步和应用的深入,小分子核酸将更广泛地运用在基因检测、药物研发和治疗等方面。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小分子核酸将会在生物医学领域迎来更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R技术
PCR的基本原理
高温变性 低温退火 适温延伸
温 度 72 (℃)


PCR反应条件 PCR过程 PCR的特点
1
2
3
94
重复1~3步 25~30轮 目的DNA片段 扩增100万倍以上
形 成
DNA 2 条变 单性 链 子链延伸 DNA加倍 DNA单链 与引物复性
55
22 DNA双螺旋 1 2 3
12000元/台 US $ 20000.DM 30000.
Automatic temperature Cy-cler Single Block Twin Block Grant Autogen
变温铝块25~ 100℃ 变温水浴0~99℃
电热,自来水冷却
US $ $ $3500
PCR技术
第1轮扩增 模板DNA 第2轮扩增
第3轮扩增
PCR反应条件 PCR过程 PCR的特点
PCR的基本原理

重复30轮后 第4轮扩增 第5轮扩增 第6轮扩增 30=1,073,741,824 2
PCR技术
理想拷贝数=2n
n 循环次数
实际拷贝数=(1+x)n
X 平均效率,约为0.85 n 循环次数
时间(min)
4
5
PCR技术
PCR的基本原理
高温变性 低温退火 适温延伸
温 度 72 (℃)


PCR反应条件 95℃ PCR过程 PCR的特点
1
2 模板DNA 3
94
重复1~3步 25~30轮 目的DNA片段 扩增100万倍以上
形 成
DNA 2 条变 单性 链 子链延伸 DNA加倍 DNA单链 与引物复性
核酸的研究方法
电泳完毕,将凝胶在溴乙锭溶液中染色
(0.5ug/ml);
溴乙锭为一扁平分子,很容易插入DNA碱基
对之间;
DNA与溴乙锭结合后,经紫外光照射,可发
射出红橙色的可见荧光。0.1ugDNA即可检出。
核酸的研究方法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加入交联剂 其孔径比琼脂糖小,所以用于分子小于 1000bp的DNA片断。另外,一般不含RNA酶,所以 可以用于RNA分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样品,经溴乙锭染色 后,在紫外光下,发出的荧光很弱,所以,浓度 很低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检测。
最常用:凝胶电泳 优点:简单,快速,灵敏,成本低。 常用有:琼脂糖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核酸的研究方法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P516)
常用于分析DNA,用于分析RNA时,由于其 常含有RNA酶,必须先加蛋白质变性剂(如甲 醛等)处理后才能用于分析
核酸的研究方法
与电泳迁移有关的因素
1 核酸分子大小:与分子量大小对数成反比。 2 胶浓度:迁移率与胶浓度成反比,常用1% 凝胶。 3 DNA构象:超螺旋最快,线形DNA其次,开环 形最慢。 4 电流:一般不大于5v/cm。 5 碱基组成:有影响,但不大。 6 温度:4~30℃,常在室温下进行
沉降速度: RNA >环状DNA >开环、线状DNA
目录
三、核酸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完毕后,将胶在 溴化乙锭中染色(0.5μg/mL)。溴化乙 锭是扁平分子,易插入DNA的碱基对之间。 DNA与溴化乙锭结合后,在紫外线照射下 可发射橙红色的荧光,此法十分灵敏, 1ngDNA即可用此法检出。
三、核酸电泳
55
22 DNA双螺旋 1 2 3
时间(min)
4
5
PCR技术
PCR的基本原理
DNA引物


PCR反应条件 95℃ PCR过程 PCR的特点
50℃
引物1
引物2
PCR技术
PCR的基本原理
Taq酶
DNA引物


PCR反应条件 PCR过程 PCR的特点
72℃
50℃
引物1
引物2 Taq酶
PCR技术

二、核酸的超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
将8.0mol/L的CsCl溶液装入离心管 中,DNA样品装在离心杯的顶部,4.5万 转以上离心。这时离心杯中将形成线性 的CsCl浓度梯度,上小下大同时在离心 力的作用下,DNA样品停留在与其密度相 同的CsCl密度的位值。
核酸的性质
附:密度及沉降特性 密度: RNA>双链DNA; 环状DNA >开环、线状DNA 单链DNA >双链DNA
PCR的基本原理
第1轮结束 第2轮开始


PCR反应条件 95℃ PCR过程 PCR的特点
72℃
PCR技术
PCR的基本原理
Taq
PCR反应条件 72℃ 95℃ Taq PCR过程 PCR的特点

50℃
Taq
Taq
PCR技术
PCR的基本原理
第2轮结束


PCR反应条件 72℃ PCR过程 PCR的特点
C
A
G
T
A 3′ G T T G C T A C C 5′
目录
五、聚合酶链反应(PCR,P519)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 它能在 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 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 断。过去几天几星期才能做到的事情,用PCR几小时便
目前最常用的制备RNA的方法有两个: ①用酸性胍盐/苯酚/氯仿抽提。异硫氰酸胍是 极强的蛋白质变性剂,它几乎使所有遇到的蛋 白质都变性。然后用苯酚和氯仿多次除净蛋白 质。此法用于小量制备RNA。 ②用胍盐/氯化铯将细胞抽提物进行密度梯度 离心。RNA的密度大于DNA和蛋白质,沉在底部。 此法可制备较大量高纯度的RNA。 另外,RNP(RNA+蛋白质)易溶于0.14mol/L 的盐溶液,根据此特性可以粗略的使DNA和RNA 分离。
第八章 核酸化学
目录
• 第一节.核酸概述 • 第二节.核酸的结构 • 第三节.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四节.核酸的研究方法
目录
第四节 核酸的研究方法
(P513,了解)
目录
一、核酸的分离、提纯和定量测定
(一)、核酸分离纯化原则

①保持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②防止核酸的生物降解。 要求:尽可能保持其天然状态。 条件温和,防止过酸、过碱。 避免剧烈搅拌,抑制核酸酶。
1993年,Mullis等因此项技术获诺贝尔化 学奖
PCR技术
PCR的基本原理
标准的PCR反应体系


PCR反应条件 PCR过程 PCR的特点
4种dNTP混合物 引物 模板DNA Taq DNA聚合酶 Mg2+
各200umol/L 各10~100pmol 0.1~2ug 1.0u 1.5mmol/L
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
血液、体腔液、洗嗽液、毛发、细胞、活组织 等组织的粗提DNA
国内外生产的几种DNA扩增仪
仪器型号
1109型 90A/B型 PTC-51A/B型 DNA Thermal Cycler Thermocycler #60 #00 #180
生产厂家
北京新技术所 与军科院联合 中科院遗传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 Perkin – ElmerCetus(美) B..Braun Biotech (德) Ericomp Inc.(美)
核酸的研究方法
核酸的研究方法
核酸的研究方法
核酸的研究方法
DNA样品回收方法
紫外照射下切下所需DNA,切下的胶条放于透 析袋中,装上电泳缓冲液,在水平槽中进行电泳, 3~4小时后,DNA将电泳出来并粘在透析袋内壁上 ,将电极倒转,通电30~60秒,粘在内壁上的DNA 会释放到缓冲溶液中,去胶条,用苯酚抽提1~2次 ,水相用乙醇沉淀DNA。这样回收的DNA纯度很高
(二)、DNA的分离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与碱性蛋白质结合 形成核蛋白(DNP)。DNP溶于水和浓盐 溶液(如1mol/LNaCl),但不溶于生理 盐溶液(0.14mol/LNaCl)。细胞破碎后 用浓盐溶液提取,然后用水稀释至 0.14mol/L的盐溶液可使DNP纤维沉淀出 来。然后用苯酚或氯仿-异戊醇(辛醇) 除去蛋白质。(均为变性剂)
(三)、RNA的分离

RNA比DNA更不稳定,而且RNase又无处不 在,因此RNA的分离更加困难。制备RNA 通常需要注意3点:①所有用于制备RNA 的玻璃器皿都要经过高温焙(bei)烤, 塑料用品经过高压灭菌,不能高压灭菌 的用具要用0.1%焦碳酸二乙酯(DEPC) 处理,再煮沸以除净DEPC。DEPC能使蛋 白质乙基化而破坏RNase的活性。②在破 碎细胞的同时加入强变性剂(如胍盐) 使RNase失活。③在RNA的反应体系内加 入RNase的抑制剂(如RNasin)。
PCR技术
PCR的基本原理
灵敏度高


PCR反应条件 PCR过程 PCR的特点
皮克(pg=10-12)量级扩增到微克(ug=10-6)水平
能从100万个细胞中检出一个靶细胞
病毒检测的灵敏度可达3个RFU 细菌检测的最小检出率为3个细菌
简便、快速
一次性加好反应液,2~4 小时完成扩增 扩增产物一般用电泳分析
型式
变温水浴 机械臂变温水浴 变温气流 电子调兼作套式 压缩机致冷 电热,自来水冷却
管数
40×0.5ml
报价
6400元/台 14000元/台
30×0.5ml 48×0.5ml 60×1.5ml 100×1.5ml 180×1.5ml 29×1.5ml 58×1.5ml 50×1.5ml or 50×1.5ml 54×0.5ml 54×0.5ml 24×1.5ml 200’s of 4×96plate 3×20管 分别控温 3×29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