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象理论与技术
声学基础知识
声学基础知识声学是物理学分支学科之一,是研究媒质中机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科学。
媒质包括物质各态(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可以是弹性媒质也可以是非弹性媒质。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声学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声学的领域介绍与光学相似,在不同的情况,依据其特点,运用不同的声学方法。
波动也称物理声学,是用波动理论研究声场的方法。
在声波波长与空间或物体的尺度数量级相近时,必须用波动声学分析。
主要是研究反射、折射、干涉、衍射、驻波、散射等现象。
在关闭空间(例如室内,周围有表面)或半关闭空间(例如在水下或大气中,有上、下界面),反射波的互相干涉要形成一系列的固有振动(称为简正振动方式或简正波)。
简正方式理论是引用量子力学中本征值的概念并加以发展而形成的(注意到声波波长较大和速度小等特性)。
射线或称几何声学,它与几何光学相似。
主要是研究波长非常小(与空间或物体尺度比较)时,能量沿直线的传播,即忽略衍射现象,只考虑声线的反射、折射等问题。
这是在许多情况下都很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室内反射面、在固体中作无损检测以及在液体中探测等时,都用声线概念。
统计主要研究波长非常小(与空间或物体比较),在某一频率范围内简正振动方式很多,频率分布很密时,忽略相位关系,只考虑各简正方式的能量相加关系的问题。
赛宾公式就可用统计声学方法推导。
统计声学方法不限于在关闭或半关闭空间中使用。
在声波传输中,统计能量技术解决很多问题,就是一例。
分支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从频率上看,最早被人认识的自然是人耳能听到的“可听声”,即频率在20Hz~20000Hz的声波,它们涉及语言、音乐、房间音质、噪声等,分别对应于语言声学、音乐声学、房间声学以及噪声控制;另外还涉及人的听觉和生物发声,对应有生理声学、心理声学和生物声学;还有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是频率高于可听声上限的,即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有“超声学”,频率超过500MHz的超声称为“特超声”,当它的波长约为10-8m量级时,已可与分子的大小相比拟,因而对应的“特超声学”也称为“微波声学”或“分子声学”。
超声波成像原理简介
多普勒效应
相对静止
相对运动
背离运动
多普勒效应
超声诊断的基础
人体组织的声阻与衰减系数 正常脏器的回声规律 病变脏器的回声规律 超声多普勒 超声对人体的影响
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
人体组织的声阻与衰减系数
超声在人体内传播时,在两种不同组织的界面处产 生反射和折射,在同一组织内传播,由于人体组织 的不均匀性而发生散射。超声通过不同器官和组织 产生不同的反射与散射规律,仪器利用这些反射和 散射信号,显示出脏器的界面和组织内部的细微结 构,作为诊断的依据。 按照声学特性,人体组织大体上可分为软组织和骨 骼两大类,软组织的声阻与水近似,骨骼则属固体。 人体不同组织的声速、声阻抗、声吸收系数、衰减 系数等基本声学特性不同。
胎儿面部三维图像
Terms
Ultrasonic:超声波 Ultrasonic Imaging:超声成像 Transducer:换能器 Sensor:传感器 Doppler:多普勒
Terms
CWD: Continuous Wave Doppler PWD: Pulsed Wave Doppler CDFI: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FCT: Frequency Convert Technology RTUIS: Real-Time Ultrasonic Imaging System
超声的物理特性
L0=r2f/C sinθ=1.22λ/D 。式中L0为近场距离,r为换 能器半径,f为频率,C为声速、 θ为半扩散角、D为换 能器直径,λ为超声波波长。
近场距离
声学原理及声学测试概要
44.547 3
22.273 7
1 000
1 414.547 3
2 000
2 828.40
1 414.20
125
176.775
88.387 5
4 000
5 656.80
2 828.40
250
353.550
176.775
8 000
11 313.6
5 656.80
1.频率 声源在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记作f,单位为Hz。 2.波长 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称为波长,用λ表示,单位为m。 3.声速 一秒时间内声波传播的距离叫声波速度,简称声速,记作c,单位为m/s。
1、声音和声波及振动
与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压力变化,中间的一条水平线代表空气处于正常的大气压力,起伏曲线代表因声波经过时压力的增加和减少,亦即增加或减少的大气压。 对于中等响度的声音,这种压力变化仅为正常大气压的百分之一。
超声波
* 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定向传播性好, 穿透性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时,衰减很小, 能量高等。
响度级
图 等响曲线(又称ISO等响曲线)
响度与响度级的关系 根据大量实验得到,响度级每改变10方,响度加倍或减半。 或
响度级的合成不能直接相加,而响度可以相加。
计权声级
A计权声级是模拟人耳对55dB以下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B计权声级是模拟55~85dB的中等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C计权声级是模拟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D计权声级是对噪声参量的模拟,专用于飞机噪声的测量。
1、响度和响度级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响度的单位叫“宋”,1宋的定义为声压级为40dB,频率为1000Hz,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如果另一个声音听起来比这个大n倍,则声音的响度为n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说课稿
3.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噪声控制、声音识别等;
4.声波传输的原理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5.声波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波在科技中的应用,掌握超声波、次声波的基本概念;
(2)能够列举声波在医学、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
4.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与声波科技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5.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声波在科技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实际案例:通过介绍声波在医学、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声波科技的魅力;
2.设计实验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声波实验,如制作简易的超声波探测仪,让学生亲身体验声波的应用;
3.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声波科技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2.设计实验操作练习,让学生亲自制作简易的声波探测装置,观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提供一些与声波科技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或报告,总结声波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声学的基本理论与声音的传播
声学的基本理论与声音的传播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听觉效应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声音的特性和行为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声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在空间中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介绍声学的基本理论和声音的传播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声音的本质和特点。
一、声学的基本理论声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三个方面。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形成声波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需要具备振动源和介质传播两个条件。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振动传递的方式在介质中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以气体分子的弹性振动传递;在固体和液体中,声波则通过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振动传递。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扰等现象。
3. 声音的感知声音的感知是通过耳朵接收声波,并经由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进行解析和识别的过程。
人类的耳朵能够感知的声音范围约为20 Hz到20 kHz,而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对人的感知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播介质、距离和环境等。
1. 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不同的介质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而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则较快。
2. 距离声音的传播距离较远时会遇到衰减现象。
衰减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的过程,该过程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当声音传播距离增加时,声音的强度会逐渐减弱。
3. 环境声音的传播环境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影响。
例如,声音在室内传播时,会遇到反射和折射等现象;而在室外,声音会受到大气条件和地形的影响。
这些环境因素会引起声音的衍射和干扰现象,影响声音的传播效果。
三、声音的应用声音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声音应用领域:1. 声学音乐声学音乐是指利用声音的特性和效果来创造和演奏音乐。
声学现象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处理的科学。
声音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声学现象无处不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声学知识。
本文将对声学现象进行总结,以期提高人们对声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声学现象概述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最终被人耳接收,产生听觉。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3. 声音的接收人耳是接收声音的器官。
声音通过外耳道进入耳膜,引起耳膜的振动。
耳膜振动后,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最终被大脑处理,产生听觉。
4. 声音的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加载到载波上,解调是将信息从载波上提取出来的过程。
在通信领域,声音的调制与解调技术被广泛应用。
三、声学现象分类1. 声音的频率与波长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声音的波长是指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频率和波长是描述声音特征的重要参数。
2. 声音的强度与响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声波能量的大小,单位为帕斯卡(Pa)。
声音的响度是指人耳对声音的感知程度,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3. 声音的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人声所具有的独特音质。
音色是由声音的频谱组成和相对强度决定的。
4. 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声波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
声波的折射是指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声波的衍射是指声波通过障碍物或孔径时,波前发生弯曲。
声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产生的相互作用。
四、声学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1. 声学工程声学工程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控制的技术。
初中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全章概述和课时建议)
科学之旅第一章声现象—————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参考资料第二章光现象—————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光的传播颜色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看不见的光参考资料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参考资料第四章物态变化————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参考资料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电流和电路二、串联和并联三、电流的强弱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家庭电路参考资料第六章欧姆定律————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电压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三、电阻四、欧姆定律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参考资料第七章电功率—————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电能二、电功率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和热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参考资料第八章电与磁—————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磁场二、电生磁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四、电动机五、磁生电参考资料第九章信息的传递———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现代顺风耳——电话二、电磁波的海洋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参考资料关于《探索物理》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实验本)·物理》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5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供实验地区从2001年9月开始试用。
因为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
一、《标准》简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标准》研制组以过去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与教育专家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了反复的研讨,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工作,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个标准继承了建国以来物理教育改革的成果,借鉴了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许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为 Hz。如,
一个物体在 1s 的时间里如果振动 100 次,频率就是 100Hz。(频率
相当于次/秒)
请同学们记住: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
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
振动的频率。)
专题问题设计
1.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 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3. 人的耳朵怎样听到声音?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脑、实物投影仪 常规资源: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 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班班通
学习活动设计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要点 学生根据体验和对生活实例的认识,例证正 确,描述准确,发言积极。
专题四 声的利用
所需课 1 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2、明确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1.声音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专题问
2.声音是怎样传递能量的? 题设计
3.有哪些生活中的例子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与能量?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 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1、信息化资源:电脑、实物投影仪 2、常规资源:蜡烛、火柴、矿泉水瓶、音箱等 3、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班班通
学习活动设计
一、利用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声音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吗?请你们说出自己从资料中 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课堂自由发言,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提出的哪怕是很 不成熟的观点也可能激发其他人的思维,产生一系列新的想法,所以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教案课题: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工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
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以后,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
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板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数学作为⾃⼰的⼯作语⾔,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门⾃然科学学科。
下⾯是⼩编整理的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家! 初⼆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 现象知识归纳 1.声⾳的发⽣:由物体的振动⽽产⽣。
振动停⽌,发声也停⽌。
2.声⾳的传播:声⾳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是靠空⽓传来的。
3.声速:在空⽓中传播速度是:340⽶/秒。
声⾳在固体传播⽐液体快,⽽在液体传播⼜⽐空⽓体快。
4.利⽤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的三个特征:⾳调、响度、⾳⾊。
(1)⾳调:是指声⾳的⾼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的⼤⼩,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向性好、穿透能⼒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孔不⼊。
⼀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体会造成危害,甚⾄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于⾃然界中的⽕⼭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类制造的⽕箭发射、飞机飞⾏、⽕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次声波。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是靠介质传播的,⽓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
⼈听到声⾳的条件:声源——→介质——→⽿朵 3、⼀般情况下⽓体中的声速⼩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回声的产⽣:回声到达⼈⽿与原声到达⼈⽿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起使原声加强。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声音传播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答案:声音的声强为声音的强度除以声速(340m/s)= 0.000308m/s。
4.例题4:一个声音的声强为0.1W/m²,求声音的强度。
答案:声音的强度为声音的声强(0.000308m/s)乘以声速(340m/s)= 0.1W。
5.例题5:一个声音的声强为1W/m²,求声音的频率。
答案:声音的频率为声音的强度(0.1W)除以声速(340m/s)= 0.000308Hz。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1.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计算机。
2.物理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麦克风等。
3.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如声级计、隔音材料等。
课程平台:
1.学校提供的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内容和作业。
2.在线教育平台,如Khan Academy、Coursera等,用于补充教学资源和练习。
八、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思考以下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与课本相符合?
2.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是否适量,作业反馈是否及时有效?
动手实践:
学生可以利用学校或家中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声学实验,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扬声器或尝试声波焊接技术。
施罗德声学散射技术原理
施罗德声学散射技术原理一、声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声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声学散射技术的基础。
当声波遇到物质时,会产生反射、折射、吸收和散射等四种现象。
其中,散射是指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均匀介质时,能量向各个方向分散传播的现象。
二、散射截面的概念散射截面是描述散射现象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散射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单位立体角内散射的声能量与入射声能量的比值。
散射截面的大小反映了散射体的散射能力,其值与散射体的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和入射声波的频率等因素有关。
三、散射系数的定义散射系数是描述散射体散射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散射截面与散射体几何截面的比值。
在施罗德声学散射技术中,通常采用散射系数来描述散射体的散射能力,以便更好地揭示散射现象的本质。
四、散射系数的测量测量散射系数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有间接测量法和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散射体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参数,结合理论模型计算得到散射系数。
直接测量法则是通过实验手段直接测量散射系数,通常需要利用特定的声学设备和技术。
五、散射系数与粒子特性的关系散射系数与粒子的特性密切相关,如粒子的密度、硬度、形状和大小等。
在施罗德声学散射技术中,通过对散射系数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推断出粒子的大小、分布和形态等信息,进而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评估。
六、声波散射的模拟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声波散射现象,可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模拟。
常用的声波散射模拟方法有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边界元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不同条件下声波的传播和散射过程,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七、声波散射的应用场景声波散射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环境监测、无损检测、医学诊断和军事侦察等。
例如,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可以通过测量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散射系数,推断出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程度;在医学诊断领域中,可以利用超声波的散射技术对生物组织进行成像和诊断,提高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声现象学业质量水平达成等级
声现象学业质量水平达成等级
声现象学的学业质量水平可以根据以下等级进行划分:
1. 优秀:具备深刻的声学理论基础,对声学现象具有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力。
能够独立进行声学研究,提出新的声学理论和方法。
在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发表优秀的声学研究论文。
2. 良好:掌握扎实的声学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声学技术和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工作。
在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具有较高的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程度的声学研究工作,并能够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
3. 中等:掌握基本的声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常规的声学实验和分析。
对于一些简单的声学问题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决。
在学术研究上需要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能够完成一些基础的研究工作。
4. 较差:对声学理论和方法掌握不够扎实,能力较为有限。
在声学实验和研究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较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学术研究上成果有限,难以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5. 很差:对声学理论和方法了解非常有限,基本无法进行独立的声学研究工作。
在声学实验和分析中经常出现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在学术研究上成果几乎为零,无法发表学术论文。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等级,具体划分还应考
虑学校、专业以及个人的具体情况。
同时,声学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估也需要考虑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探究并解释声音的共振和干涉
探究并解释声音的共振和干涉声音的共振和干涉是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探究并解释声音的共振和干涉现象,以及它们在音乐、声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一、声音的共振共振是指当外界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产生的共振现象。
共振可以增强声音的幅度,并导致物体共振的特定模式。
1. 共振的概念与原理共振现象与物体的固有频率密切相关。
当一个外界声源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物体会增强接收声波的能力,并以较大的振幅进行振动,从而产生更大的声音。
2. 声音共振的示例共振现象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应用,在音乐中尤为突出。
例如,当吹奏乐器时,气柱或弦的长度可以通过调整音阶来匹配特定的频率,以实现共振现象。
此外,声音共振也广泛应用于声学技术中的共振箱和共振腔等设备,用于增强声音的音质和功率。
二、声音的干涉干涉是由于声波的波动性质而产生的现象,当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或抵消,形成干涉图案。
1. 干涉的概念与原理干涉是波动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
当两个声波相遇时,它们的振幅会相互叠加或抵消,形成干涉图案。
具体而言,当两个声波处于相位差为整数倍的状态时,它们会相互增强,形成增强干涉;而当两个声波处于相位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它们会相互抵消,形成消减干涉。
2. 声音干涉的示例声音干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实例。
例如,在音乐厅中,由于声音的干涉效应,某些位置会出现声音聚集的地方,从而形成较大的音质;而在扩音系统的设计中,通过合理设置扬声器的位置,以避免干涉现象,确保声音的均匀分布和清晰度。
三、声音的共振和干涉的应用声音的共振和干涉不仅在音乐和声学技术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1. 音乐演奏共振和干涉是音乐演奏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通过调整乐器的结构和演奏技巧,演奏者可以利用共振和干涉的原理来改变音色、增强音量和表达情感。
2. 声学技术声学技术中的共振箱、共振腔和声学滤波器等装置,都是利用声音的共振和干涉原理来增强声音的音质和功率。
声音制作技术的现象学解读
声音制作技术的现象学解读李松林【摘要】声音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属性,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交流方式之一。
声音制作技术是对声音的录制、传播过程,它的发展与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是息息相关的,经历了从原始社会、近代乃至当代社会漫长的历史时期。
技术现象学是有关技术与人类关系的学说,运用伊德的技术现象学理论,可以把声音制作技术发展的历史分为萌芽阶段、产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与后现代阶段。
声音制作技术前进、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就是通过对声音的制作与传播,使意识得到了延绵,其本质是"声音现象学",制作一种"存在"。
声音制作技术还具有改变人的存在方式的深层次哲学意义,哲学的基本命题"存在"也许将成为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Sound isa property of natural existence,and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forms of communication.Sou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a sound recording and its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Sound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istory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human beings,which has gone for a long historical period from primitive society and modern to contemporarysociety.Phenomenology of technology deals with the theory of the technology and the phenomenology of human relations.Buy using the Idhe's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sou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ge,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e embryonic stage,production stage,development stage,mature stage and the post-modern stage.The basic law of sou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stretches through the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sound.Its essence is the "voice ofphenomenology",producing a kind of "existence".Sou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also has the deep philosophical meaning changing the way of human existence,the basic philosophy of the proposition "existence"may become a new kind of existence.【期刊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3)005【总页数】5页(P109-113)【关键词】声音;声音制作技术;技术现象学;存在【作者】李松林【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声音是人类生存的显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声现象单元说课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科学技术社会:我们是怎 么听到声音的 1、把原第二节的内容修订 为“科学技术社会”的自 主学习材料。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一模块:声音的高低— —音调 1、增加了“想想议议:乐 谱”让学生了解音调。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三模块:声音的品质— —音色 1、增加了“狼外婆”的故 事,帮助学生了解音色。
做中学:制作简易弦琴
动手学物理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能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到学以致 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解声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
的一些应用
知道音调、响度、单色的区 别道
*
互评
*
自评
*
师评
*
检阶测段评
评价原则: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评价形式:
自评——你学到了什么?你真正思考了吗?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 声现象
高青二中 崔 涛
*
中考分析
*
课标要求
*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
教学评价
*
教学设计
*
课程开发
主题
2011年版
声的产生和传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播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控制
互评——组员进行恰当的评价。 师评——教师综合评价,评选优秀小组 阶段评——将阶段性检测纳入优秀小组、优秀组 员的考核评价中。最终纳入学校的评价管理结果进 行奖励。
班级:
1号 2号 3号 组号: 4号 5号 6号
学唱戏必知道的方法
我们学唱戏曲,首先要了解一下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要学习一些声乐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演唱实践,并要多听名家的演唱,逐渐培养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声音形象。
平时要努力转变在发声上的不良习惯和错误的用力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演唱习惯。
发声必须从思维开始,用大脑来指挥自己的演唱,一定要想好了,准备好了再唱。
在练唱练声时,要加强音准、速度、节奏的训练。
因为咽腔(咽峡:指喉咙口里面的部位)是呼吸、发声、共鸣的通道,是发声的关键点。
科学的发声方法,从感觉上讲是所谓“前松后紧、外松内紧”。
要发出一个好的声音是人体肌肉力量的运动和发声器官积极协调配合统一起来的结果。
要让我们初学者一开始就要懂得声乐是一个整体观念。
记住,“稳定、协调、平衡”是声乐艺术的精髓。
提神要点:1、身体要求'正'---气度2、腰背要求'挺'---挺拔3、脸部略带'笑'---微笑4、眼睛要有'神'---神采 把提神列为第一,是因为要使初学者从基本功训练的第一步起,就要学习一个正确的演唱姿势,就要把提神和形体两方面的控制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把精神的调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积极,兴奋,向上”是提神最核心的要领,要把积极兴奋状态下的从头到脚以及脸部的控制要求更具体化,规范化。
呼吸要奌:1、吸气要求〝深〞-下沉2、呼气要求〝通〞-松畅3、用气要求〝活〞-多样4、气息要求〝控〞-控制5、腰腹要求〝绷〞-扩张6、丹田要求〝动〞-弹动“气为声之本”,气是声的动力,是声的源流,是声的根。
演唱时声音的正确、音质的优美、情感的表现、良好的共鸣与呼吸的运用有关。
可見,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可归纳为:吸气深、二肋开、小腹收〕在演唱艺术中的重要性。
我们在练唱时,呼吸是在意识心理調节和支配进行的。
记住,正确的用气感觉是把全部吸进去的气,全部变成具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流出来。
正确的演唱姿势可归纳为:精神饱满、面部自然、身体站直、重心要稳、上胸要开、双肩要松、提臀收腹、腰背挺 拔 共八奌。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主题单 元问题 设计
1.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吗? 2.声音有那些特性? 3.我们能用声音做些什么? 4.工地附近的学生都能得到安静的学习环境?
适用年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 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 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 300-500。)
《声现象》这一主题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声学的初步知识。声现 象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而对声的了解则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 的探究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物 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 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专题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专题二:声音的特性
专 题 划 专题三:声音的利用
分
专题四: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其中,专题四作为研究性学习。
( 1 课时) ( 1 课时) ( 1 课时)
( 1 课时)
专题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所需课 1 课时
时
专题一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 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 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
初中物理大全
第一部分: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这并不意味着声音就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能说明声源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将继续传播。
2、声源与介质: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同一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另外,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声音的收听:1、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为: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2、人能够听到声音的条件:①有声音到达人耳②人的听觉系统没有故障③声音的响度要达到一定数值④声音的频率要在一定的范围内。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只有回声到达人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或障碍物与人相隔17米以上时,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出来。
三、声音的特征:1、音调: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f来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频率是反映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频率越高,物体振动越快。
反之物体振动越慢。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及与人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振幅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又叫音品或音质。
是声音给人耳感受到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人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
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四、噪音:1、从物理角度看,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 扩 通信 系统 信 噪 比 估 计 在
,
译 码 中 的应 用 〔 刊
一
,
!
一 种新的彩色 可 视秘 密共享 方 案 〔 中〕 石 润 华 刊
,
计
算 机 应 用研究 一
,
一
,
一
!
,பைடு நூலகம்
#
中〕 王 京 遥 测 遥 控 一 一 码 的 信 噪 比 误 差 使 置 信传 播 针对 译 码算 法 性 能下 降 的 问 题 提 出一 种 扩 频 码 辅 助 的 直接 序列 扩 频信号信 噪 比 最 大 似 然 估计 算 法 并利 用解扩 后 的相关值 序 列 对存 在 的 小 多普 勒 频 偏情 况 进 行修 正 仿真结果 表 明 该算 法 在 较 低 信 噪 比 时 仍 可 以 达 到 比 较 好 的 估计 精 度 采 用 估 计 信 噪 比 作为 译码 先验 概 率 对 译码 性能 影 响 非常 小 参
, , 。 , , 。
一
用 于 直 接 序 列 扩 频 系 统 的 信 道 估 计 算法 及 改 良 〔 刊 中〕 丘 阳高 电讯 技 术
, 一
,
对 于 无 线 通信 接 收 机 设计说 信 道 估 计 单 元 一 直 是 一 个 关 键 的 模块 在 无 线 局 域 网 接收 机
。
一
,
一
!
无 线 网 宽间 隔跳 频 及 其性 能研 究 〔 中〕 计 算 机 工 刀 刊 程与应用
。
刊 彩色 图 像 的 矢 量 阂 值 自适 应 分 割 算 法 〔 中〕 刘 怀 刀
,
数 字 视 频 压 缩 的 大 容 量 记 录 系 统 设 计 〔 中〕 陈 国庆 刊
篇文
章 内 容涉 及 一 种梯 形 门 限 秘密 共 享方 案 作 者 李艳
俊 北 京 电子 科 技 学 院 电 子 信 息工 程 系 基 于 的 计 算 平 台 测 试 作者 周 庆 国 兰 州大 学 信 息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自相 似 环 境 中端 到 端 延 迟 上 界 作 者 吴 宏 斌 湖南 城 市学 院计算 机 科学 系
,
工 程技 术 版
,
一
一
!
— 方 差 法 从 而 实 现 彩 色 图 像 矢 量 闭 值 的 自适 应 分 割 实验 结 果 表 明 采 用 此 图 像 分割 算 法 分 割 效 果 要 优 于 采 用 灰 度 图像 的 阂值分 割算 法 参
, 。
法 给 出 了最 佳 阂值 矢 量 选 择原 则
同 时基 于类 间方差 法 侥 扩展 类 间矢 量
,
配 电 自动 化 系 统
,
中的应 用 〔 刊 中〕 李 钊 年 刀 电 测 与 仪 表 一
型 的 秘密 分 享 方 案 该 方 案 能 有效 地 解 决 利 益 冲 突 双 方 共享秘密 的 实际 问 题 并 且 能 够 简单 地 推 广 至 更 多 方 之 间 共享情 况
。
参
扩 频 通 信 与 扩 频 调 制技 米
!
户 配 电 网 自动化 系 统 的性 能 和 特 针对 点 确定 了 以 扩频模 块 芯 片 组 为核 心 用 高速 数 字 信号 处 理 器 作 为 扩 频模 块控制 器 的 系 统控 制方案 实践表明 利 用 扩频 通信 技术在 配 电 网 自动 化 中 组 建 无 线 局 域 网是 可行 的 与 传 统 的 有线通 信方 式 相 比 有 非 常大的 优 越 性 参
, 一 ,
割 算法 该算法 中的 阐值 是一 个 矢 量 在 图像分 割 时 通 过 先求取 图像 像 素矢 量 与 阂值 之 间的 差 矢 量 再 根
,
一
一
,
据 差 矢 量 与 阂值矢 量 之 间 的 夹 角 确 定像 素 所属 的 区 域 背 景 区域 或 目标 区 域
, 。
一 种 改进 的 二 值 图像像素标 记 算 法 〔 中 〕 王 亮 刀 南 刊 京师 范 大 学 学 报
一 种梯 形 门 限 秘 密 共 享 方 案 〔 中 〕 计 算 机 工 程 与 刊 应用
, ,
’ 一
,
提高
,
接 收 机 四 相 鉴 频 频 率 牵引性 能 的算 法 设计
, 一
本 部 分 报 道 了 网 络 通 信与 安 全 栏 目 的
,
一
“
一
、
”
〔 中 〕 赵 维 刚刀 遥 测 遥 控 刊 一
一
, , 。 , , 。
一 类 新 型 的 门限 分 享 方 案 的 设 计 与分 析 〔 中〕 刘 锋 刊 计 算机应 用 研 究
, , 一
问 题 利 用 孙 子 定 理和
,
基 于 求 有 限 域 上 离 散 对 数和 模合数平 方根 的难解 插值 公式设计 了 一类 新
,
一
一
基于
一
的 扩 频 通 信在
, 一
,
的 设 计 中 室 内环 境 下 无 线 信 道 的 复 杂 性 和 不 可 预 测 性 成 为 系 统研 究 和 分 析 的 焦 点 估 计 从而 计 算 出 准 确 的
, ,
,
如 何 获 得精 确 的 信 道 接收 机 和 均衡 器 的 抽头 系数 是 关 系 着 整 个 系 统 性 能 的 重 要 因 素 介 绍 了 传 统 信 道 估 计 的 方法 和 过 程 并 针对 其 缺 点 展 开 讨论 并 提 出 了两 种 改 良的 信道 估计 算 法 该算 法 能 够 大 大 地 缩 小 估计 误 差 提 高 系 统 性 能 参
, , , “ ” , 。
一
“
、
一
”
广 播 与 电视
南 京 师范大 学 学 报 工 程 技术 版
,
声 象理 论 与技 术
, ,
一
。
一
,
针 对 彩 色 图像 提 出 了 一 种 矢 量 闽值 的 自适 应 分
一种 去 隔行 技 术 的 三 场 自适 应运 动 检 测方 法 〔 中 刊 严卫健 中 国集 成 电 路
。 , , 。 , 。
。
本 部分 报 道 了 网 络 通 信 与 安 全 栏 目 的 篇 文 章 内容 涉 及 无 线 网 宽 间 隔 跳频 及 其 性 能 研 究 作 者 屈 玉 贵 合 肥 中 国 科 学 技术大 学 信 息科学 实 验 中 心 模糊 自适 应 算法 在 网 络 主 动 队 列 管理 中 的 研 究 作者 尹琦 江 苏 淮 海 工 学 院 计 算 机 科 学 系 基 于 规 则 重 组 的 非 我 特 征 序 列 抽 取 算法 作者 王 凤先 河北 大 学 数学 与计 算机 科 学 学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