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沉积相油藏的地质建模分析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油藏是指地下含有一定数量的石油或天然气的地质层,是石油工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对于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的研究,对于有效开发油气资源、提高油气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基于当前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案例,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一、油藏地质特征1. 沉积环境油气藏的形成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在海相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油气藏多以湖相和近岸相为主,如盐湖沉积、珊瑚盆地沉积等;而陆相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油气藏多以河流、湖泊相为主,如河流三角洲、淡水湖泊等。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构造复杂、多次活动的区域,易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而构造单一、活动较弱的区域,则油气藏类型相对单一。
3. 岩石性质岩石对油气的储集和输出起着决定性作用,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孔口半径等参数直接影响着油气的储量和开采难度。
4. 地下流体对于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来说,地下流体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地下流体包括含油气的水、地层水和流体动力学等,对储层中油气的储集和输出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油藏开发对策1. 合理勘探合理的勘探方案是有效开发油气资源的前提。
需要根据地质特征,合理选择勘探手段和方案,确保资源勘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油气藏分析在勘探获得储层地质资料后,需要对储层进行综合地质分析,包括储量评估、储层特性分析、储层成像等,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3. 有效开采在储层地质特征和油气藏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制定有效的开采方案,包括合理的注采比、压裂技术、水驱开采、CO2驱替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产量。
4. 提高采收率采收率是衡量油气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提高采收率是开发工作的关键。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强油气藏采收率的技术手段,如注水、注气、压裂等,来提高采收率。
5. 精细管理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需要精细管理各项工作,包括勘探、开采、注采、储层保护等,从而保证油气资源的最大化开发。
油藏精细描述中储层地质建模的应用分析
298油田开发到现阶段已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很多的油田都已经进入到了含水率较高且采出成都比较高的阶段,对于油藏的精细化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高精度三维模型开展油藏精细的描述。
为了充分的实现这一目标 的要求,就要进行油藏精细化的描述。
储层的三维精细建模作为油藏精细描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影响作用,在地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形成地质模型,从而可以保证其数据模型更加的准确,为三维建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数据是建立模型的基础,而数据的准确以及是否完善可以非常直接的影响三维模型的准确度。
在日常的生产中,数据主要分成了静态与动态两个种类。
静态资料也就是一些地质的基本数据,主要包含了海拔、井斜高度、测井数据以及分层数据等等[1]。
这些资料都必须在第一手的测量资料上来进行处理和改变,从而建立起符合实际要求的模型基础数据。
这样的处理之后才能将这些模型数据更加的具体。
最初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才是进行模型建立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其准确性的关键。
2 构造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构造的主要包含了层面与断面两个方面,其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储层的基本情况,可以更好的反映出三维空间的实际情况[2]。
必须要结合真实的地质环境来建设模型,首先要深入的研究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网格密度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资源;另外一个方面要非常准确的得出 地质的形态以及建模的数据精确度。
在充分的调查环境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后,通过地震的数据分析来得出断层文件,然后设立断层的模型,在该模型中可以准确的体现出断层的位置、产状以及模型;层面的模型也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地层层面的三维模型布局实际情况,也是地质三维数据模型的一种非常直接的表达。
使用计算机建立起层面模型,其主要是以单井数据为基础,然后来利用函数的运算管理,将原本无关系的单井数据建立一个数据场,从而更好的利用该模型数据。
以断层面模型和层面模型为基础,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建立模型,需要合理的运用各种数据信息。
浅谈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浅谈油藏地质建模技术【摘要】油藏地质建模技术是油田地质研究的重要方面,为油田有效开采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通过对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的概述,介绍了油藏评价和描述两方面的建模技术。
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地质建模的实用性,提出了重要的方法和策略并分别进行了具体说明。
最后提出了油藏地质建模的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摘要】油田油藏地质建模随机建模建模策略1 油藏地质建模技术概述近几年来,储层地质建模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成为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成分。
地质建模能够完成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过程以及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从而为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进行了预测,以便为适当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以下从油藏描述和评价角度进行建模技术的概述。
1.1 油藏评价建模技术油田开发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由于不同时期开发程度不同,达到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呈现阶段性开发过程。
一般把油田开发分为油藏评价阶段、设计实施阶段和管理调整阶段三个阶段。
其中油藏评价阶段开始于油田油气流被发现,止于油田开发可行性研究。
储层地质油藏评价阶段的研究目的是进行开发可行性研究。
具体资料包括圈定储层面积、落实储量和评价油藏特征,从而建立储层的概念模型。
在资料充足,技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建立三维储层非均质性模型,通过切片来获得分别反映储层层间差异、非均质性和储层平面连续性的剖面层间、剖面层内、平面三类储层概念模型。
1.2 油藏描述建模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油藏描述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项综合评价油气藏的技术。
作为一种基本工作,它贯穿于油田开发各个阶段。
其必要性表现在:(1)随着对已开发和在开发大油田认识和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待开发油田的特征愈发复杂;(2)目前全世界许多大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中后期开采阶段,开发难度较大,采用地质建模技术能够逐渐认识油藏分布规律,提高开采率。
实施油藏描述建模技术,要求石油地质工作者掌握油藏的各种参数及其分布,揭露地下储层特征,为油藏评价、油藏数值模拟与方案优化提供了必要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提高勘探效益。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及建模技术》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及建模技术》《油藏地质模型类型及建模技术》三维地质模型要充分合理的应用地质、物探基础数据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SimonWHoulding于1993年提出的。
所谓三维地质建模, 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 在三维环境下, 将空间信息管理、地质解译、空间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实体内容分析以及图形可视化等工具结合起来,用于地质研究的一门新技术。
严格的讲,三维地质建模已经不能算是很新的技术,在国外,地质建模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入EarthVision以来,也已经发展了快二十年。
是一个基于数据/ 信息分析,合成的学科,或者说是一个整合各种学科的学科。
这样建立的地质模型汇总了各种信息和解释结果。
所以是否了解各种输入数据/ 信息的优势和不足是合理整合这些数据的关键。
我们的储层一般都会有多尺度上的非均质性和连续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不可能直接测量到所有的这些细节。
在另一方面,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先进的技术。
油藏地质研究还主要依靠手工编制的厚度图、油藏剖面图、连通图等。
十分需要新的技术的补充与提高。
在整个开发阶段地质研究工作中,唯一可以称为新技术的就是三维地质建模。
因此三维地质建模完全可以在开发阶段地质研究中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
实际上,三维地质建模应该,也完全可以成为油藏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和生产措施部署的核心技术。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马特龙把地质统计学引用地质研究以来,地质统计学就成了地质建模的核心。
但是几十年的实际应用也表明,单纯依靠地质统计学是不能把三维地质建模更深入的引入到油田的开发生产中的。
如何更多的发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作用,真正使其成为油藏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和生产措施部署的核心技术是每一个从事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人必须经常琢磨的问题。
地质建模的输入数据就要尽量包括已有的资料。
通常这些资料有:1、地震资料及其解释结果这包括地震层位,断层,地震相,岩石类型,岩石属性;2、测井、岩心资料和解释结果这包括tops,连井剖面,岩性,岩相,岩石物性;渗透率;油气水界面;各种分布图比如直方图,散点图;空间连续性,比如垂向半变谱(semivariogram)。
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精细地质模型分析与研究
油 化工
Chma Ch e mi c a l Tr a de
鑫 曩
油 田油藏 开 发 中后 期 的精细 地质 模 型分 析 与研 究
贺春芳 郭绍忠
( 中国石 油长庆油 田分公 司超低渗 透油藏 第二项 目部 } 摘 要 :我 国 目 前 已经进入到 了油田油藏 开发 的过程 中,经过 长期 的油田油藏 开发经验 ,已经积 累出了丰富的 中后期 开发 经验 ,因此具备 了大
量 的技术措施以及资源 ,从而在整体水平上也 占据着较 高的水平。但 是因为油藏的储存设备 以及规模 比较 小,所 以对 于油藏的研 究相对来说也 比较 小, j 先进 国家的油田油藏开发技 术的差距比较大。总之 ,我们需要从实际的生产形势 出发 ,不断加 强油田油藏的开发分析 e A 7 L  ̄ - 究,争取 达到最大限度 的 斗开发生产力的效果。最近 几年 来,油 田油藏开发中后期 的核心工作主要是 重建地质模型 。本文主要 内 容是针对 油田油藏开发过程 中精细地质模型的
洋细 阐述 。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一
开发 中后期
地质模型
中后期 的精 细地质 定义以及 主要任 务 山 田油藏 开发 之 后 ,对 着油 田油 藏 的开发 程度 不断 加深 以及 油 田 : 的动态 资料 不断 进行精 细地 质 的描述 分析 ,并 且不 断的使 油 田油 : 的精 细地 质模 型完 善 。这 一 完善 的过程 就是 油 田油藏 开发 中后
、
在建立 沉积 微相模 型 的基础 上建 立测井 相模 型 ,并且 通过 该模 型 与岩 石物 理建立 的对 应关 系 ,利用测 井相模 型 以及 单井 相模 型的结 合 ,将 油 田油藏开 发过 程 中的分 布位置 与 油井 的点测 位置 相互 结合进 行综 合
以实例应用浅谈沉积微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方法
以实例应用浅谈沉积微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方法X 孙 阳1,蔡 王月1,张 磊2,龚嘉顺2,焦龙进1,孙 磊3(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延长油田股份公司;3.中国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21) 摘 要:地质建模就是一种数字化的油藏研究的手段,它将油藏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数字化、可视化了。
本文以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建模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大量地质知识库的建立和有针对性进行随机建模方法的选择在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建模中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随机建模方法适应性与不足之处,提出相控随机建模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随机建模;沉积微相;变差函数;地质知识库 中图分类号:T E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1—0122—031 沉积微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方法1.1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储层随机建模技术是集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等地质理论,数学地质、地质统计学和油层物理学等方法为一体,最大限度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油气藏内部结构精细解剖,解释油气分布规律,建立能描述属性参数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的三维模型。
1.2 沉积微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沉积相是控制储层参数的结构单元。
在不同沉积微相内,储层参数的分布规律不同。
储层的岩性展布、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等岩石属性的分布与沉积相密切相关,井间未知区域的储层各项属性参数只与同层位同一微相的井点已知属性数据有关。
在微相约束建模的同时可用砂厚展布模型控制约束属性模型预测;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模型也可互相制约、彼此相关。
这样储层属性的预测分布才能更加客观合理化。
2 沉积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的流程及实例应用国内学者依据实际建模经验提出了三步建模法:即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和储层属性参数建模。
笔者以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组为例,说明沉积微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的步骤与方法研究。
洪积扇储层油藏描述及地质建模研究
洪积扇储层油藏描述及地质建模研究[摘要]洪积扇作为一种地貌现象,具有其独特的形成环境以及地质构造,对洪积扇储层进行油藏描述技术的实施,主要步骤包括:划分小层并对比分析、精细小层解释、测井四性关系分析、研究精细小层沉积微相、三维地质模型的构造、油藏预测地质模型构造以及分析目标潜力提出挖潜建议等。
其中,三维地质模型的构造可以通过洪积扇储层地质建模来完成,洪积扇储层地质建模主要为三维储层地质建模,其内容主要包括准备数据、设计网格、地层层面建模构造、建立储层岩三维相模型以及洪积扇储层三维参数建模等。
[关键词]洪积扇储层地质建模油藏描述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石油资源勘探采伐的难度日益增加,投入资本也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对储油层进行深刻的分析,以降低开采难度,从而减少投入资本。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油藏描述技术开始兴起,开始时,油藏描述技术主要包括油藏工程描述技术、地质油藏描述技术、测井油藏描述技术以及地震油藏描述技术等。
后来,随着油藏技术的发展,出现多学科一体化油藏描述技术,即以地质油藏描述为主,结合地震、油藏工程、测井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对油层进行定量、模块式以及自动化检测描述。
洪积扇是地质体或者地貌现象的一种,其发育机理以及形成条件需要特殊的自然环境。
本文主要对洪积扇储层进行油藏描述以及地质建模研究。
1洪积扇对洪积扇的研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洪积扇形态、组成成分、沉淀物结构以及洪积扇结构。
地质构造运动的活跃程度以及性质影响着洪积扇的形态。
洪积扇区洪积物的组成成分很大程度上受到母岩区岩矿成分的影响。
据了解,在陕北油田的某个洪积扇区中,其砾岩的组成成分约有95%的是来自于母岩区的变质砂泥岩中。
洪积扇区沉淀物有时会出现不连续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洪水具有间歇性造成的。
洪积扇结构主要是研究其岩石结构,从扇顶区域到前缘区域,洪水沉淀物的粒径的变化情况、圆度变化情况、岩石结构组成情况以及胶结物的分布情况等。
2洪积扇储层油藏描述对洪积扇储层进行油藏描述,首先需要将洪积扇储层分为若干精细的小层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开始构造精细小层的解释,接着研究测井的四性关系,然后描述精细小层的沉积微相,之后进行三维地质模型的构造,并且进行油藏预测地质模型的构造,最后分析目标潜力,提出油层开采的思路以及措施等建议。
油藏地质建模原理和方法
型)进行连续变量的随机模拟,建立图三维储图层参数分形布模型。
图图
态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步骤
①数据准备 数据来源:岩心、测井、地震、试井、开发动态。 从建模内容来看,基本数据类型包括以下四类:坐标数据;分层数据; 断层数据;储层参数数据。 储层数据又分为以下三种:
井眼储层数据;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硬数据:包括井内相、砂体、 隔夹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数据,即井模型。
(一) 确定性建模原理及方法
确定性建模方法认为资料控制点间的插 值是唯一解,确定性的。传统地质工作方法 的内插编图,就属于这一类。克里金作图和 一些数学地质方法作图也属这一类建模方法。 开发地震的储层解释成果和水平井沿层直接 取得的数据或测井解释成果,都是确定性建 模的重要依据。
克里金方法方法简介
① 随机地选择一个还没有被模拟微的构网造格点。 沉积微相
4、相控随机建模原理及方法
随机建模方法承认地质参数的分布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人们对它的认井识模总型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建立地质模型时考虑这些随 机性引起的多种可能出现的断实裂现系,统 供地模质型人员选择。
⑤二维层系剖面模型 ⑥三维井组模型
设研究区域中有n个已知数据点,采用线性组
合的方式,可以获得影响范围内任意点的估计 值:
式中,λi是与已知数据点Z(xi)有关的加
权系数,它表示各个已知数据点对待估计 点的数值的贡献。
1.无偏性条件
N
若要使ZV* 为ZV 的无偏估计,即要求
λ i
1
i1
因为
1
E[ZV ]V V E[Z(x)]dxm
⑤模型精度及可信度分析
资料丰富程度及解释精度:资料丰富程度不同,所建模型精度亦不同。对于给 定的工区及给定的赋值方法,可用的资料越丰富,所建模型精度越高。另一方 面,对于已有的原始资料,其解释的精度亦严重影响储层模型的精度。如沉积 相类型的确定、测井资料的解释精度,等等。
油藏地质建模
油藏地质建模(1)建立地层格架模型;(2)对于不同的沉积环境,选用不同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沉积相模型;(3)在考虑到沉积相的控制作用下,模拟沉积单元内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4)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网格粗化,使之与油藏数值模拟匹配;(5)随机场的排序与选择。
确定地质建模网格系统,根据模拟区域内各井的地质、测井资料,结合沉积信息,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建立各地质参数的空间分布模型。
三维定量的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砂体骨架模型、物性模型和油气分布模型。
构造模型:三维构造模型是地质体的离散化,用于定量表征构造和分层的特征。
砂体骨架模型:是以数据体的形式来表征地质体中的储层结构,即砂体的几何形态、连续程度和配置关系,砂体骨架模型主要由砂层厚度和净砂岩厚度两类数据体组成。
砂层厚度一般情况下就是模拟层厚度;而净砂岩厚度则表征各网络块渗透层的大小。
物性模型:三维非均质物性模型是以参数体的形式反映储层内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孔隙度和渗透率表征了油藏的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因此,物性模型是地质模型中的重点。
油气分布模型:是以数据体的形式定量表征地质体中油气水的空间分布,具体来说就是要给出每个网格的含油、气、水饱和度! 一般情况下油气水分布模型可由油气、油水界面来确定。
油藏模型初始化油藏模型初始化是指给模拟区域各网络块赋上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温度和饱和度初值。
模拟系统利用其重力,毛细管压力平衡条件的功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平衡参数表,参考压力、参考深度、油水界面深度及饱和度参数表,自动将油藏初始化。
流体参数模拟计算所用的流体和岩石物性参数均为室内试验分析资料。
SIS模型(序贯指示模型)SGS模型河南油田。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2沉积相分析
(3)微相分析 ①划分岩石相 a.在岩心观察和实验基础上首先进行岩石相分类; b.划分岩石相不仅要区分岩石类型,而且要反映沉积时
水动力,地化及生物作用条件,对于碎屑岩储层水动力条件 和能量与储层质量好坏一般有紧密联系,因此储层碎屑岩的 岩石相尽可能与能量单元(Energy Units)统一起来;
c.对每种岩石相作出沉积作用或沉积环境意义上的解释 d.岩石相划分举例及常用代码。
3
4
关
1
2
3
4
5
合 序
态
系
碎屑岩岩心描述图例
②岩心描述顺序及尺寸。按地层年代由老而新,即自下 而上进行观察描述,尺寸应细到厘米级。
③岩石学描述
a.颜色、岩性、粒度、含油气产状,并据此作出基本 定名,应采用标准样板对比;
b.碎屑矿物成分的定性估计,着重描述特殊矿物及岩 屑;
C.胶结程度的定性估计,着重描述特殊胶结物; d.含有砾石时,砾石的成分、大小、圆球度; e.特殊岩层、碳酸盐岩、蒸发岩、火山岩等。
岩性 命名
1 粘土
4 细砂
2
粉砂
4.3 中—细
砂
2.3 极细—极
细砂 4.7
细—中砂
粒度
编码 6.3
6.7
7
岩性 命名
极粗 —粗
砂
粗—极 粗砂
极粗砂
2.7
粉—极细 砂
3
3.3
3.7
细—极细 极细—
极细砂
砂
细砂
5
5.3
5.7
6
中砂 粗—中砂 中—粗砂 粗砂
7.3
7.7
8
含砾极粗 极粗砂—
砂
栎
砾石
②常规需要进行的沉积学实验内容: a.粒度分析:各类砂体都需选代表性样品; b.粘土矿物鉴定:各类泥岩及砂岩(杂基); c.微量元素分析:各类泥岩为主; d..同位素测定:砂、泥岩中含有物; e.薄片、铸体薄片鉴定:各类砂岩; f.重矿物鉴定:各类砂岩; g.古生物鉴定。
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技术沉积相为油气藏中最重要的地质对象,对油气藏形成和地质特征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的发展,沉积相控制油气藏地质建模的理论及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地质建模已经成为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沉积相控制油气藏的基本内容沉积相控制油气藏的主要内容包括沉积环境分析、构造控制、岩性组合分析、沉积相类型划分、储层物性测试、储层模拟建模和地质综合预测等等。
(1)沉积环境分析:沉积环境是沉积相发育的主要背景,是沉积相形成和控制油气藏演化过程的关键因素。
沉积环境分析主要从不同的构造布局中探讨影响沉积相发育的环境演化特征,主要包括沉积环境的分类、基本特征的分析和沉积演化的研究。
(2)构造控制:油气成藏构造极其复杂,构造对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对油气藏形成、发育和扩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从沉积相控制油气藏的角度,分析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是构建油气藏地质模型的核心内容。
(3)岩性组合分析:沉积相的控制油气藏必不可少的一步是对岩性组合进行分析,以探讨装载油气的潜力和机理,以及油气的发育状况等。
通常,在沉积相控制油气藏地质建模中,需要对沉积区域的岩性和储层组合进行分析,有效地识别油藏层系构成、控油因素、构造控油及储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4)沉积相类型划分:沉积相类型划分是油气藏地质建模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油气藏层系发育学最核心的内容。
沉积相类型划分,即把岩性复杂的沉积相组合,进行具体的划分,是识别储层的重要方法之一。
(5)储层物性测试:储层物性测试是油气藏地质建模的重要依据,也是识别储层的重要方法之一。
储层物性测试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油气藏的物理特征,为油气藏地质建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油气藏地质建模的重要内容。
(6)储层模拟建模:储层模拟建模是油气藏地质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沉积相控制的油气藏地质模型,进行裂缝渗流、孔隙动态变化、层位构造与油气勘探等变化,进行定量地模拟油气藏地质特征及储层特征的建模过程。
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综述
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综述油藏地质建模技术是油藏描述技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从油藏地质模型的分类,油藏地质主要方法和油藏地质建模的基本工作流程三个方面对油藏地质建模技术进行了叙述。
标签:油藏地质建模;模型分类;建模方法;工作流程1 引言油藏地質模型是指反映油气藏分布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地质实体。
油藏地质建模的研究兴起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该技术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地质学理论为基础,以数学地质、地质统计学和油层物理学理论为研究手段,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对油气藏及其内部结构进行精细刻画。
油藏地质建模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从油藏形态、储层性质、规模大小及分布、流体性质及空间展布等方面对油藏描述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获得能够如实反映目标地质体特征的模型。
2 油藏地质模型的类型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油藏地质模型的分类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有按研究内容划分、按开发或油藏描述阶段划分、按储层结构类型划分、按模型组成规模划分以下四种划分方法,下面分别对其进行叙述。
2.1 按研究内容划分(1)地质模型。
地质模型包括构造子模型、沉积子模型、成岩子模型和地球化学模型。
其中前三者分别从油藏几何形态和地质构造、储层结构特征、储层物性方面对油藏进行描述,属油藏结构模型。
地球化学模型的描述对象为地层流体类型、分布及流动机制(单相、多相)、流动单元体等,属流体模型。
(2)渗透层模型。
主要依据沉积子模型,把岩石物性数据加进去,以定量化的三维模型,反映高渗透层、低渗透层在构造相带上的分布。
(3)流动单元模型。
流动单元是一个横向、垂向上连续的储集相带,在同单元体内各部位岩性相似,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质也相似。
流动单元模型由许多流动单元块镶嵌叠砌组成,各单元块的界线与构造断层的位置、岩性、岩相带以及成岩胶结物类型的分布相对应。
(4)定量的流体动态模型。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地质建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地质建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油藏工程中地质建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掌握油藏地质结构的特点及对油藏建模的影响;3. 学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地质建模方法及其适用范围;4. 学生能掌握运用地质建模软件进行简单地质模型构建的基本步骤。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油藏进行地质结构分析;2. 学生能运用地质建模软件进行油藏地质模型的构建和优化;3.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与他人共同完成地质建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油藏地质建模在油气田开发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2. 学生能在地质建模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能关注油藏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增强对科技创新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油藏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在油藏地质建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科技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质建模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地质建模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油藏工程中的重要性;阐述地质建模的基本原理,如地层划分、岩性识别等。
2. 油藏地质结构分析:分析油藏地质结构的特点,包括地层、断层、岩性等对油藏建模的影响。
3. 地质建模方法:介绍不同类型的地质建模方法,如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等,及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4. 地质建模软件应用:以实际地质建模软件为例,讲解软件的基本功能、操作流程及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地质建模软件完成简单地质模型的构建;同时,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地质建模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地质建模基本概念与原理;2. 第2周:油藏地质结构分析;3. 第3周:地质建模方法;4. 第4周:地质建模软件应用;5. 第5-6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油藏描述 第四章 储层沉积相分析
二、“地壳表层条件” “地壳表层”是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 以及岩石圈的上层。它是包围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沉积岩 就生成在这个层圈中,所以可以把它称为沉积岩生成圈或沉 积圈。
(1)温度 -70~85 ℃ 最低:西伯利亚北勒拿河右岸的维尔霍扬斯克,-70℃; 最高:非洲中部,85℃。 (2)压力 一般为0.1~2 MPa 海平面 0.1MPa;山区 < 0.1MPa; 200m水深浅海海底 2MPa;最深海底 > 100MPa。 (3)水、大气和冰川的作用 母岩风化主要作用力,搬运的主要介质。 “水成岩”、“风成岩”、“冰碛岩” (4)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 沉积岩形成的重要因素。 生物岩:主要是由生物遗体形成的。 如煤、珊瑚礁、 化学岩:风化产物溶解、搬运,以化 碳酸盐岩、盐岩、 学方式沉积下来。 生物礁石 生物化学岩:是在生物作用的影响或 灰岩、硅藻等。 参与下,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徐鸿儒教授 2008年博文 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 1.历史上黄河有过多年入黄海的事实,说明现代黄河是完全能够改道再入黄 海的。如果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在黄海为我们中华民族淤造新领土。 2. 如果继续让黄河入渤海,照当今平均造陆速度31.3km2/a估算, 200年内 可淤平莱州湾,2500年内可淤平整个渤海。如果让黄河改道入黄海,就可以 彻底避免渤海变小、消失的厄运。 3.黄河改道入黄海,黄河三角洲沿岸就会有稳定的海岸和水深,利于建大港 口,便于胜利油田和东营地区的的开发。 4.黄河入黄海的路径可以比入渤海的路径短,这样可以节约土地,而且使水 流会更加通畅。 5.现代黄河改道入黄海,不仅可以阻止废黄河三角洲海岸不断被海侵蚕食的 现状,而且还会发生逆转,重新淤造出新的陆地。 当然,黄河改由黄海入海,也会带来许多不利。例如,山东省的农田灌溉和 生活用淡水将会受到影响;又如,铁路、公路交通会暂时受到影响;再如, 改道后可能会干扰淮河水系,而形成不良影响等。但这都可以设法避免、弥 补,或减轻。从大局和长远考虑,改道与不改道相比,是利大大弊小小。 现代黄河应尽快改由黄海入海,愈早愈好,刻不容缓。
地质建模系列三:沉积相
渤南油田沉积微相(8 种)空间分布图
渤南油田渗透率空间分布图
13
2011-5-24
渤南油田含油饱和度空间分布图
勃南油田孔隙度空间分布图
2011-5-24
14
2011-5-24
15
姬源地区主力层长213-1的三维建模
• •
2011-5-24
10
因此,随机模拟有以下特点: 因此,随机模拟有以下特点:
1) 模拟算法是依赖于模型的,不同模型要采用不同模拟算法。 模拟算法是依赖于模型的,不同模型要采用不同模拟算法。 2) 随机模拟结果强调结果的整体相关性。 它从整体上对储层属 随机模拟结果强调结果的整体相关性。 性空间分布提供了不确定性的度量。 性空间分布提供了不确定性的度量。克里金方法不能保证条件 化到统计量。如用克里金方法得到的结果, 化到统计量。如用克里金方法得到的结果,其直方图和协方差 与原始数据计算结果会有很大偏差。 与原始数据计算结果会有很大偏差。 克里金方法只给出一个数值结果, 3) 克里金方法只给出一个数值结果,而随机模拟能给出多种数 值结果。 值结果。这些结果的差异正好反映了隐含在概率模型之中的不 确定性。 确定性。
20
沉积相
2011-5-24
沉积相分布图( 剥片)和孔隙度分布图( 剥片); 长 213-1 的 沉积相分布图(第 6 剥片)和孔隙度分布图(第 6 剥片); 21 渗透率分布图( 渗透率分布图(第 6 剥片);含气饱和度分布图(第 6 剥片)的对比。 剥片);含气饱和度分布图( );含气饱和度分布图 剥片)的对比。
201473070436河道加宽与光滑201473071437随机游走模型的应用图77利用随机游走模型做出的北一区西区萨3油层第9小层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相图利用随机游走模型做出的北一区西区萨3油层第10小层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相图20147307277利用随机游走模型做出的北一区西区萨油层第9小层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相图利用随机游走模型做出的北一区西区萨3油层第10小层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相图随机游走模型做出的北一区西区萨3油层油层第10小层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相图20147307344
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Deposition-Controlled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ing),是指在油气藏地质调查过程中,根据沉积地质环境及构造应力等因素,对油
藏的地质进行动态建模,从而更准确、更有效地分析油气藏物性及储量。
油藏地质模型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跨越不同地质学有关学科,如古地理学、沉积学、油气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
沉积相反映了油藏地质背景的构造特征和油气资源的分
布以及储层的结构特征,是构建油藏地质模型的基础。
沉积相控制的油藏地质建模,主要包括沉积相调查、油藏特征分析、油藏地质解释、
油藏建模和建模评价五个步骤。
首先,根据油田勘探工作和勘探数据,第一步要综合分析
沉积相分布,进而揭示沉积构造特征,建立沉积属性模型;其次,根据沉积属性对油藏特
征进行分析,识别油藏结构属性,如物性、构造、地层属性等,构建油藏建模框架;在此
基础上,进行油藏地质解释,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数值模拟技术,在解释结果基础上,搭建
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建立完整的油气系统模型;最后,对所建建模结果进行评价,提出相
应的修正建议,得到最终的油藏建模结果,为油藏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沉积相控制的油藏地质建模,在探明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更准确的预测储层物性、油
气资源分布及储量,更准确预测油气藏模型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参考价值的。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油气藏地质建模是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对地下油气储集层的三维地质特征进行建模,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油气藏地质建模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操作。
油气藏地质建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熟练操作相关的软件和工具。
我们应该将实践操作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可以设置一些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地质建模的实践操作,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质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油气藏地质建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油气藏地质建模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际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实际的勘探和开发过程,培养他们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能力。
可以邀请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来进行讲座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要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应注重实际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和与实际工作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油气勘探开发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油气藏地质建模是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油气勘探评价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建模的目的是将砂体、泥体、破碎带、斜坡等复杂的地质条件量化、描述,并将地质
模型连接到油气藏模拟模型中,以便预测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含油气性质,有利于油气勘
探的成功。
在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不能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实际工作需求。
在理论教
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尤其是针对具体油田或油藏(如裴洛西地区富鱼层)进行教
学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建模技能,强化应用能力。
二、强调油气藏地质建模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不能忽视地质特征的客观性。
建模过程中,需要在充分理解实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建模技术和软件工具,确保预测
结果准确、可靠。
三、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与岩石学、沉积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协同教学,加深学生对地质构造、岩性特征、气体泄漏机理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为油气藏建模提供
更多的支持。
四、教学要注重实践操作,积极应用模型软件,确保学生具备建模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挖掘出更多的科研价值。
五、强化油气藏地质建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针对油气勘探、开发和生
产管理等方面需求,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提升,提高其综合素质,推动产学研的深
度融合。
总之,油气藏地质建模教学的重点在于强化实践操作,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鼓励
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同时加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三维油藏地质建模及不确定性分析研究
1 三维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目前,形成储层地质建模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以岩心,测井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利用高分辨率层划分和对比水库;2)相对于单井,基于离散变量建立沉积相模型随机模拟方法中的数据综合分析;3)变量相分离差函数模型,变量的储层参数分布模型使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储层参数井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的数据促使沉积微相约束的基础上形成。
到目前为止,主藏确定性建模和模拟这两种方法的随机建模是重中之重的。
当前人们开始大量应用随机建模技术,随机建模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基于对象和基于像素的方法。
2 沉积相模型的不确定性评价油藏建模是建立接近真实砂体和储层物性的模型。
目前采用油气藏地质建模,其特点将会导致结果存在各种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使人们所具备的油气藏数据认识油气藏地质性质的不确定性。
2.1 随机种子的不确定性评价油气藏地质建模所用的随机模拟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蒙德卡罗方法。
对于任何一个单独的建模实现,只有若干个实现,从总体上进行分析、对比,才能对其不确定性进行认识,在同一地段的储层建模方法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
通过观察分析,不同随机种子变化对相模型情况,随机种子不同,每一次得到的模拟结果是不同的,这是由随机模拟原理所决定的,也是不可避免。
数据表明,有六种不同的随机种子条件下,当只采用测井数据进行的随机模拟时,得到的六组模拟实现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这六组模拟实现都各不相同,缺少相似性,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2 数据变量参数的不确定性评价沉积相建模中的主变量包括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
当采用四种不同搜索半径数据进行模拟时得到四种比较接近但不同的相模型,进行分析实现结果,不同搜索半径建模结果间的砂体分布的变化很大,在不知道选择搜索半径参数为多少时需要设置不同的搜索半径参数进行模拟。
从多个结果中挑选出非均质性最好的结果,最佳结果所选用的搜索半径参数作为以后模拟时的搜索半径。
3 结束语利用油藏建模技术建立相模型对多个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实现对油藏的高效勘探与开发,必须不断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加强、深化对油藏的了解与认识,这就需要应用地质建模分析方法,地质建模分析对认识油藏的地质开发特征有着良好的帮助,从而对促进油藏勘探开发效率与效果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岩性分布预测
我国诸多大型油藏,经过多年的不断勘探与开发,已经得到了丰富的地质研究成果,且地质研究逐渐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在油藏地层研究方面,已基本完成纵向细分单砂层方面上的研究。
基于此,若想要准确预测沉积相油藏的储层性质,必须要明确岩性分布情况,这也是沉积相油藏地质建模分析的基础[1]。
对于油田来说,在地质沉积中,位于同一地区,且沉积微相相同,其砂体、物质及沉积过程均大致相同,因此各方面的特征、属性也基本相同;若是沉积微相不同,那么其沉积阶段、沉积过程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其沉积砂体、物质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储层特性也有所不同。
油藏的岩层分布情况及其物性特征(主要包括含油饱和度、孔渗特征以及砂体厚度等)均与储层沉积相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个区域的储层物性开发情况尚未明确,要想对其进行勘探与开发,需要明确其开发条件,这就需要借助与其位于同一沉积层、沉积微相的已开发层位,原因在于两者的地质开发特征有着较高的相似性。
油藏的地质建模分析过程中,部分油田并不预测储层砂岩厚度及其有效厚度,大致地将其看作是含油饱和度、储层孔渗特征所决定的,并根据含油饱和度、储层孔渗特征进行粗略估计。
但是,随着我国油藏勘探与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油藏勘探与开发的精细化发展,这一认识已经无法满足沉积相油藏的地质开发特点,根据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地质开发特点,便可以开展岩性分布预测,精确预测油气储层岩石物性开发特征[2]。
岩性分布预测的流程为:(1)借助电脑建模分析软件,对沉积相带图进行数字化分析处理,分层离散提取不同层位沉积相的边界坐标值,并标注出相应的颜色;(2)经过上述处理之后,得出了沉积相带图,且已经做出数字化标注,不断回放沉积相带图,并结合实际需要,实施适当的相别充色,并合理修改边界;(3)经过上述两项处理之后,便得到了沉积相边界及相别颜色,分别编号,便得到了正整型的沉积相分布场,对于层位、相位相同但相互之间不连通的区域,采取的正整数相别也要有所不同;(4)应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以及用反距离加权平均法,便可以对每个沉积微相单连通区域、油气储层层位进行岩性预测。
2 岩石-流体作用特征描述
岩石-流体作用特征描述是油藏地质描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取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以及毛管压力曲线来进行描述,实际进行描述的时候,根据层位特点的不同,来设置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毛管压力曲线。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诸多大型油田,如大庆油田,已经研发了适应精细化单砂层沉积岩的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特征描述技术,可以满足油藏流体运动规律的认知需要,但其精细化程度尚有待提高[3]。
岩石-流体作用特征描述的流程为:(1)搜集汇总油田具体区块的相关岩心资料,结合油田勘探与开发实际情况,计算不同沉积相、不同沉积单元的平均油相相对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及区域储层剩余油的水体饱和度、水相相对渗透率,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相对渗透率曲线、平均毛管压力曲线,并根据计算结果、综合分析结果,对不同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特征做出相应的编号;(2)根据岩性分布预测结果、计算结果、分析结果及编号情况,建立正整型沉积相别值、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特征编号的映射关系。
但是,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一概而论,究其原因在于,同一沉积相、同一油气储层有可能具有相互连通的状况,因此,映射并非是正反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一个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特征编号,可能对应若干个沉积相别值;(3)经过上述步骤,便可以得到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特征分布场,即沉积相油藏的地质建模结果,能够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油藏勘探与开发技术日趋成熟、勘探与开发水平日益提高。
为更好地提高区域油藏开发效益,应加强对地质建模分析的重视,为区域油藏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沉积相油藏的地质开发特点与地质开发情况为根据,建立地质建模分析体系,并对其进行完善,不断深化、强化对相控油藏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淮银超,张铭,杨龙伟,刘博彪.基于相控的煤层气藏三维地质建模[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7,39(02):275-285.
[2]杨涛,王栋,郑晨晨,王泽润.不同油藏描述阶段中的沉积相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77.
[3]张剑波,李谢清,石阳,朱建勃.油藏数值模拟中地质模型的建模流程与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45(03):860-868.
作者简介:寻姣(1990-),女,陕西西安人,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地质开发研究。
浅析沉积相油藏的地质建模分析
寻姣(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 辽宁 盘锦 124125)
摘要:油藏地质建模分析广泛应用,主要是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并以油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测井、地质勘探以及岩心分析等当作主要内容,其目标主要是深化对油藏储层性质的认识、加强对井下流体性质的了解、提高对空间展布情况的理解、明确油气储层规模及其实际分布情况,并定量描述油藏开发特征。
本研究主要对沉积相油藏的地质建模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油藏;沉积相;地质建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