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知识的农谚《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逐渐苏醒,草木萌发,各种花朵陆续开放。
燕子和布谷鸟也随之归来,夏季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逐渐变黄,在秋风中飘落。
北雁南飞,昆虫也销声匿迹,大自然开始迎接寒冬。
这种循环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年年如此,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到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据此安排农事活动。
例如,当杏花开放时,就意味着要赶快耕地;桃花开放时,则意味着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时,劳动人民知道它在唱:“XXX,割麦插禾。
”因此,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这些自然现象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许多古代农谚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近代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成为一门科学,即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以了解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即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更为复杂、灵敏。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应用于农事活动中,物候观测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因此在农业中十分重要。
例如,根据北京地区1962年的物候观测记录,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了约10天,比1960年迟了5-6天。
这些观测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农业季节在1962年来得较晚。
然而,当年春初种植的花生等作物仍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结果受到了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取决于许多因素,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放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注意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而不同。
我国大陆气候明显,冬季南北温度差异较大,夏季则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和晚春也不相同。
例如,在早春的三四月间,南京的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的五月初,南京的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大自然的语言PPT
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 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 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 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
为什么?)
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 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 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 的是夏季的物候。 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luò là là o 播种——耕种 zhǒng zhòng 连翘——翘尾巴 qiá o qià o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 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自然科学、 地理学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 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 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 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第三段: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 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 物候学。
体会第三段语言的准确严密: 许多:表示数量多但不是全部。
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本文第一部分 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 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释题),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说明(逻辑顺序) 条理十分清楚。
小满
:麦类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
成熟。
芒种
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
年最热的季节。
处暑 “处”是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 温开始下降。
白露 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 天冷,露水很凉。 开始下雪,至大雪时 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自然的语言》(张PPT)(人教新课标八级上)详解
2、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 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 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到了 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词语评点:
各种花次 写春: 大地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第开放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 地,生机勃勃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 开的美景,透漏着暖暖的春意。 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竟相开放、争着报春的 热闹情景。
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 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理清文章结构
思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1-3) 路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4-5) 清 纬度差异 晰 经度差异 ,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高下差异 层 (6-10) 古今差异 次 分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11-12) 明 。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
⑴ .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 的物候知识.
⑵.北京的物候记录, 1962 年的山桃、杏花、 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 相比1960 年 迟 10 天左右,比 1965 年迟 五六天。
⑶.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 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 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 的情况。
麻雀屯食要落雪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泥鳅静,天气晴
蚂蚁垒窝要落雨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秋叶簌簌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16《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 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 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 要内容,他介绍事物的 形状、构造、类型特点、 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 义、原理、关系、演变 等。
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 所需要的信息: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举事例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极为重要的 方法。举例说明,能把抽象的道理说得 具体、通俗、明了。
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 么内容?这一部分是什么顺序?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 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 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 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 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 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竺可桢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大树也会来帮忙: 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 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纬度差异
二月海南
二月雪乡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差异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高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下 的 差
不知转入此中来。
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代三月的长城
古今的差异
原因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孕yùn育萌méng发销声匿nì迹连翘qiáo点拨:注意多音字”翘”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3)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课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4)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3.用恰当词语填空。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称谓) 竺可桢(人名)。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返回查字典首页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7课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7课奇妙的克隆第17课奇妙的克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胚pēi胎蟾蜍chán chú两栖qī类分泌mì濒bīn临繁衍yǎn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2)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
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
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
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
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 的。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意思?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意思就是“物候”。这是作者
的形象说法。
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
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
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
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还表现 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 如,1970 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 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 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 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 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 C- 130
较简便,容易掌握?
“活的仪器” 活生生的生物 观测手段:
反映气温、湿度等 气候条件的综合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 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 上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举例子)
数据意义
品味:第一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苏醒: 把大地人格化,亲切动人。 用词典雅,富于形象性。 融化、次第: 翩然: 轻快飞舞的样子,生动形象。 孕育: 典雅形象。 簌簌: 纷纷落下,形象典雅。 销声匿迹: 消失了叫声,藏起了形迹。简炼典雅。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用词典雅,给人美感。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第二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传语 暗示 唱歌 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研读探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后反思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
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说明顺序的方法。
3.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及对说明事物的作用。
4.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
5.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训练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有关的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难点: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的使用和作用教学设想1、本文是介绍物候知识的事理说明文。
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及优美的大自然画面,让学生感受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展示层次清晰的课文内容的投影,引导学生理解说明的条理性;同时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自我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还应要求学生把第一、二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积累下来,并学会运用。
2、把课堂学习与语文实践结合起来。
课外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物候观测,做好记录,再写出相关的文章,组织班上同学进行交流,看谁做得好。
课前准备:学生:1、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进行一次物候观测,做好记录,准备交流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视频或文字资料。
有条件可以做成教学课件,以配合课堂教学,这样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露水很凉。
可判断是深秋秋季。
)同学们说的不错。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就像是大自然的语言一样,给我们传达着信息.其实,这是一门自然科学,叫物候学。
今天我们一起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一、《大自然的语言》围绕“物候学”这门科学,从物候现象说起,先解释什么是物候学,再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物候学。
文章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假若下面是几种需要解说的事物,请你判断一下它们分别适宜安排怎样的顺序?(1)纸的变迁(2)天上为何雨淋林(3)校园一角参考:(1)宜于安排时间顺序,可从原先的路况,一直写到今天的路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大自然的语言》说
人教版八年级上《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一、说教材《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科学”为主题展开。
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普文章,以生动形象,清丽典雅的用词介绍物候学知识,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课文内容;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3、品味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激趣法,提问法,点拨法。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1、目标导学法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充分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2、讨论法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
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激趣导入由选词游戏,寻找同类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解读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初二上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初二上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初二上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初二上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提取信息,准确概括内容2、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3、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4、发现并欣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逻辑顺序的判断【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教师示范法合作交流法【学习方法】圈点批注法交流合作法【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说明的表达方式。
注意领会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
文章以物候为说明对象,这篇说明文重在说明物候观测可以预报农时、便利农林业发展等事理。
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说明的语言准确生动,运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本课时,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表达方式,二是要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种种物候现象,思考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课件放音乐师生问好。
可以灵活变化。
老师好,同学们好。
同学们辛苦了。
老师辛苦了。
同学们请坐下。
老师请坐下。
老师还是站立着同大家一起学习吧。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所咏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
歌曲中的我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呢?用一句歌词来回答。
哦,是春风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的,告诉我不要偷懒,让我珍惜春光。
春风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概括内容要点,提取关键信息。
2、品析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
辨别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3、理清说明的条理。
4、发现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口号是“我参与,我快乐。
”希望同学们能从课堂学习中得到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候知识的农谚,还有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
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黍子面积小,注意防麻雀。
早黍子,稙高粱,鸟雀啄食要严防。
黍子粘,黍子好,籽粒做年糕。
干打谷,湿打黍。
打黍宜摔,
不准叶打架。
要想苞谷结,不得叶挨叶。
七月秋风凉,棉花白,稻子
棉桃碰腿,正淌汗水。
棉桃碰着腿,酒壶不离嘴。
花收暖,麦收寒。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处暑花,不归家。
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绿肥盛花期,压青正适宜。
绿肥压三年,薄地变良田。
处暑长薯。
早怕旱,后怕淹,中间就怕连阴天。
秋好在管,麦好在种。
粮食不到囤,管理莫松劲。
粮食没到手,管理不能丢。
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处
弄。
处拔麻摘老瓜。
山上萝卜不怕旱,夜流露水阴到根。
黍子春玉米,收完快耕地。
早耕如上粪,歇地如歇马。
早耕不用问,杂草顶茬
耕好,种麦误不了。
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
枣树拔地轻,适合搞间种。
发芽晚,落叶早,适与粮棉搞间套。
上结果,下种田,不愁吃
吨粮田。
十棵枣树得饱暖,百棵能收一万元。
叶是加工厂,叶茂枣子强。
叶子长得强,枣子灌满瓤。
今秋叶子保得好,明年就能多结枣。
今秋叶子落得早,明年结果少又小。
涝梨旱枣。
涝梨旱枣水栗子,
藏躲,一群百姓得保护。
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
处暑花红枣,秋分打尽了。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干净。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打枣吃。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拦枣吃。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半干。
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晒红枣。
好贮藏,易加工,营养保健能治病。
一日三个枣,终生不见老。
红枣深加工,价值数倍增。
红枣加工制品丰,枣脯枣汁和枣晶,枣茶枣酱枣灌头,阿胶蜜枣能治病,乌枣醉枣保鲜枣,枣露红枣莲子羮。
栽上枣树怕调地,搭钱费力不容易。
制定政策安民意,谁栽应该是谁的。
地随树走,谁栽谁有。
七月半,石榴当饭。
秋前牲口细心管,三秋逞强在田间。
处暑鱼速长,管理要加强,饵料要增加,疾病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