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志下乡”参与精准扶贫的战略意蕴、四重壁垒及未来走向
‘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制度方法以及典型案例
‘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制度方法以及典型案例一、引言“四下基层”是我国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旨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
本文将从“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制度方法以及典型案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涵1.含义“四下基层”是指领导下基层、机关干部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企业负责人下基层。
这是一种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方式,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2.核心要素“四下基层”的核心要素包括:贴近群众、了解实情、解决问题、服务民生。
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涵。
三、“四下基层”的价值追求1.服务群众“四下基层”强调领导干部要贴近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有利于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的执政基础。
2.促进社会和谐通过领导下基层,了解民间诉求,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建共享的社会和谐。
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四下基层”有利于领导干部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四下基层”的制度方法1.工作机制建立起领导联系基层、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服务、企业负责人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机制,确保“四下基层”制度化、规范化。
2.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领导下基层,为下基层的干部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确保他们能够安心基层、服务群众。
3.队伍建设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干部担任基层领导,培养一支具有过硬素质、群众观念、服务意识的基层工作队伍。
五、典型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市领导下基层,了解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迅速制定解决方案,投入资金改善农村饮水设施,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难题。
2.案例二某县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农业生产、务工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干部下乡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干部下乡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就,然而,贫困问题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尤其是农村贫困问题,由于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使得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
因此,干部下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干部下乡的方式,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农村居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条件。
具体目标如下:1. 帮助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提高收入水平,实现稳定就业。
2. 注重教育扶贫,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4. 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工作内容和措施1. 干部下乡扶贫工作组建与培训1.1 组建干部下乡扶贫工作队伍。
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有责任心、执行力强的干部组成工作队伍,确保队伍专业化、稳定连续运转。
1.2 开展干部下乡扶贫工作培训。
对参与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农村扶贫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高效开展贫困地区调研与帮扶工作2.1 深入贫困地区开展精准调研。
了解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贫困户的具体情况,为帮扶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2.2 制定精准扶贫计划。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扶贫计划,明确帮扶目标、工作重点和时间表,确保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3 实施农村产业扶贫项目。
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发展适宜的农业产业,并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培训和就业安置,提高其收入水平。
3. 重视教育扶贫和技能培训3.1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
增加贫困地区的学校建设和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切实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权益。
3.2 组织技能培训班。
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精准扶贫面临的挑战与路径选择
瞭望观点我国精准扶贫面临的挑战与路径选择一、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大体分为三类:“参与式扶贫”理论,对于我国的扶贫路径的开发、选择具有启示作用。
政府只有把参与权、发展权下放给群众,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政府主导的农村扶贫工作更需要有农户的参与。
二、我国扶贫开发政策的演变及挑战(一)贫困治理政策的演变及其走向。
十九大报告最新指出以下几点:第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让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尽早实现脱贫,过上获得感、幸福感强的生活;第二,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坚持精准扶贫、脱贫;第三,坚持中央统筹、市县落实,强化责任制;第四,把握正确的扶贫发展发向,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度攻克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
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摘帽贫困县,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真脱贫、脱真贫”。
(二)新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贫困对象难辨别,贫困标准过简单。
全国各地采取精准扶贫的必要前提是要有一双辨别真假的火眼金睛,能够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谁家真正有困难、困难在何处,究其原因,才能够精准实施。
目前,在确定贫困对象中仍存在底数不清、识别不准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务商,其中的隐形收入难以掌握。
2.贫困对象指标不科学。
贫困人口的数量,由省级扶贫部门,依据上一年的报送和测算结果,确定下一年的贫困人口,采用“自上而下”分配贫困指标的方式。
在识别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即各地为了凑足贫困指标,人为地压低或者抬高人均收入。
这就导致了部分地区为了获取国家扶贫资金,并不以本地区实际的贫困村、贫困户的数量作为依据,与国家要求动态识别、动态管理、有进有退的政策背道而驰。
3.贫困对象精准识别过程走样。
在贫困对象精准识别过程中,部分村干部的操作缺少民众监督,缺乏透明化、规范化。
确定的贫困对象未进行有效公示和及时上报备案,导致真正贫困人口未能受到合理保障,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老干部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老干部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报告目录:一、引言1. 调研目的和意义2. 调研方法和内容二、乡村振兴政策背景1. 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和实施2. 乡村振兴政策的重点和目标三、老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1. 老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范围和方式2. 老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成果和问题四、老干部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分析1. 案例一:老干部组织农民技术培训2. 案例二:老干部指导农民创业项目3. 案例三:老干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五、老干部助力乡村振兴的问题和建议1. 问题分析2. 解决方案提出3. 建议和总结六、结论七、参考文献报告正文:引言:1.调研目的和意义: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老干部是具有丰富经验和资源的重要力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老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情况,评估其作用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老干部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2.调研方法和内容: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重点关注老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范围、成果和问题。
调研内容包括老干部参与农民培训、指导农民创业、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
乡村振兴政策背景:1.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介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包括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及乡村振兴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2.乡村振兴政策的重点和目标:介绍乡村振兴政策关注的重点领域,如农业发展、农村产业升级、农民收入增加等,并说明政策的目标和任务。
老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1.老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范围和方式:调研老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具体情况,包括参与的领域、方式和规模等,以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2.老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成果和问题:分析老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成果,如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等,同时也要提及存在的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协作机制不完善等。
老干部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老干部组织农民技术培训:介绍一起老干部组织农民技术培训的案例,包括培训内容、方式和效果等。
2.案例二:老干部指导农民创业项目:分析一起老干部指导农民创业项目的案例,包括项目的创新性、可持续性和影响等。
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破解对策
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破解对策作者:张贝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05期摘要:革命老区的减贫与发展一直是党中央和政府最关心的国家大事,金寨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更是安徽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金寨县革命老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相当成效,但在其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主导产业仍未形成、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缺乏内生动力、社会公共服务仍然落后等等。
所以可以从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脱贫动力、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等方面着力推动金寨县革命老区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而实现2020年“摘掉贫困县帽子”这一既定目标。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寨;问题;解困路径革命老区的减贫与发展一直是党中央和政府最关心的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
因此对革命老区的精准扶贫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更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美好愿景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寨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生活有较大程度提高,但由于地处偏僻,长期属于边缘地带,历史欠账太多,仍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减贫与发展任务相对较重。
本课题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要求和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和梳理为基础,结合在安徽省金寨县这个革命老区选取的有代表性的贫困村为经验观察对象,呈现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成效,同时分析当前革命老区精准扶贫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原因,然后贯彻中央精神、借鉴有益实践经验,从而提出加快革命老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金寨县精准扶贫现状简介安徽省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属于鄂豫皖三省八县的结合部,下辖23个乡镇、I个现代产业园区,224个村,总人口68万。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诞生了11支中国工农红军,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但同时金寨县也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和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老区的紅色名片和落后的贫穷帽子是金寨县给以外界的普遍印象。
2023年精准扶贫工作知识竞赛测试卷及答案(三)
2023年精准扶贫工作知识竞赛测试卷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不搞层层加码”。
(C)a、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B、北京市八一学校调研慰问C、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2、2015年起退出的贫困人口在一定期限内享受扶贫政策。
(B)a、不可以B、可以C、看情况3、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必须严格执行“公示一公告”程序。
(B)a、一B、二C、三4、《关于示范乡镇创建的政策解读》中“要围绕宣传教育活动,实现在上作示范”。
(a)a、精神扶贫B、物质扶贫C、精准帮扶5、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光2016年6月1日在余庆县调研时强调“在总结用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坚决挣脱意识贫困和”。
(a)a、思想贫困B、精神贫困C、物质贫困6、按照《遵义市全面推进“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急难救助封顶线为万元。
(C)a、3 B、4 C、57、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强调“以姜仕坤同志为标杆,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按、按角色办事,形成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磅礴力量”。
(C)a、本质做人B、标杆做人C、本色做人8、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016年10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时强调“自上到下、自始至终解决好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a)a、形式主义B、官僚主义C、奢靡之风9、《关于“五在村”党建扶贫工作机制的解读》中“2016年在全市培育个‘五在村’党建示范点”。
(B)a、20 B、30 C、4010、2016年,我省安排173亿元脱贫攻坚基金,聚焦个极贫乡镇进行集中攻坚。
(a)a、20 B、21 C、2211、《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重点政策解读》中“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亿元”。
(B)a、900 B、1000 C、120013、《要搬谁?搬哪去?钱哪来?咋脱贫?》中“2016年底,国家计划五年内对近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以“四个下沉”确保扶贫政策公平公正落实
以“四个下沉”确保扶贫政策公平公正落实作者:杨华祥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4期群众认可是衡量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标尺,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选择。
随着精准扶贫的稳定推进和扶贫工作的逐步深入,大量扶贫政策出台和资金注入,这些政策和资金如果落实和使用的不好,会造成发展不公平,引发群众心理失衡。
如何确保扶贫政策得到公平公正的落实,使扶贫工作真正得到群众认可?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责任体系下沉。
通过压紧压实各级干部责任,建立“县级干部包乡、科级干部包村、驻村干部包组、帮扶干部包户”的“四级包保”责任机制,将责任体系下沉到村到组到户到人。
在各乡镇(街道)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和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县人大、县政协副县级领导干部任常务副指挥长,吃住在乡镇(街道)蹲点专抓。
从县、乡两级选派干部职工与村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脱产驻村抓脱贫工作。
组织县、乡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村村有驻村工作队、户户有帮扶责任人。
通过责任体系下沉,可以较好解决“谁来发动群众”“谁来落实”的问题。
二是村民自治下沉。
充分尊重农村群众以村民组(自然组)为基本单元的生活方式,充分激发农村群众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主动性,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引导群众在村民组(自然寨)内采取民主推荐的方式,从热心服务、公道正派、威望较高的党员、村民代表、离任村干部、离退休人员中推荐成立组务会,共同协商管理村民组(自然寨)各类事务。
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务,由组务会在村民组内组织召开群众会议,收集群众诉求、意见、建议。
同时,为充分发挥组务会的自治作用,由组务会牵头组织群众制定《组(寨)规民约》,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公益事业、参与环境整治、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自己说了算、自己组织干、自己监督看”。
三是民主评议下沉。
过去群众对基层工作不认可,主要是参与度不够,认为贫困户、低保户评定等都是村干部说了算。
为切实做到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可采取学习政策方法、逐组逐户走访、分组召开群众会、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一学二访三会四评”的方法,所有驻村干部先学习政策、方法,再逐户走访群众,在此基础上逐组逐项召开群众会,动员群众全部参与,对贫困户、低保户的评定和贫困户脱贫等群众长期存疑的难点、痛点问题进行评议。
四个下基层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制度方法及典型案例
四个下基层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制度方法及典型案例摘要:一、精神内涵1.概述四个下基层的背景和意义2.分析四个下基层的精神内涵2.1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2.2 实事求是,创新进取2.3 敬业奉献,艰苦奋斗2.4 学习锻炼,成长成才二、价值追求3.四个下基层的价值追求体现3.1 推动基层全面发展3.2 提升基层服务水平3.3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3.4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制度方法4.四个下基层的制度和方法探索4.1 完善政策体系4.2 创新工作机制4.3 加强人员培训4.4 落实扶持措施四、典型案例5.四个下基层的典型案例介绍5.1 案例一:某地区下基层扶贫工作5.2 案例二:某城市社区下基层服务创新5.3 案例三: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5.4 案例四:某企业下基层锻炼员工正文:一、精神内涵1.四个下基层,即“走下去、沉下去、融进去、干起来”,是我国新时期基层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
它旨在推动基层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基层全面发展。
四个下基层的精神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2.四个下基层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2.1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下基层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服务群众,要将党的政策和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2.2 实事求是,创新进取。
下基层要深入调查研究,真实了解基层情况,敢于创新,推动工作不断发展。
2.3 敬业奉献,艰苦奋斗。
下基层要有敬业精神,无私奉献,勇于克服困难,为实现基层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2.4 学习锻炼,成长成才。
下基层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个人和基层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二、价值追求3.四个下基层的价值追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推动基层全面发展。
通过下基层,推动基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3.2 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下基层要关注民生,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3.3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下基层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研讨发言】第二批主题教育“四下基层”研讨发言提纲
【研讨发言】第二批主题教育〃四下基层〃研讨发言提纲“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四下基层”蕴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彰显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责任担当,对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破解工作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方面工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深入推进,与第一批主题教育相比,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直抵基层,推动主题教育扎根更深、枝叶更茂、成果更实,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深切感悟人民领袖一以贯之的深厚为民情怀、实干担当精神、务实工作作风,把“四下基层”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
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运用“四下基层”成功经验,坚持“实”字落脚,持续解民忧、顺民心,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推动“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坚持人民至上,践初心、担使命,将“四下基层”的要求落实到主题教育全过程国之大者,在乎民也。
“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
无论是主题教育学习,还是调查研究工作,我们的目的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擦亮“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成色、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党员干部当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想,贴近群众、依靠群众,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为民的初心“不变质”、实干的底色“不变色”,时刻将人民的急难愁盼记在心上,时刻将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刻在心里,不谋私、不怕苦,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初心使命,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
要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为衡量尺度,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查问题,找差距,时刻突出问题导向,把“问题清单”变成“责任清单”,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不断地修正对齐,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 价值追求 制度方法及典型案例
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价值追求制度方法及典型案例摘要:一、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1.定义与背景2.核心要素与特点二、四下基层的价值追求1.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2.推动社会发展的使命3.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目标三、四下基层的制度方法1.政策制定与实施2.工作机制与运行模式3.监督与评估机制四、四下基层的典型案例1.案例选取与分析2.成功经验与启示正文:一、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1.定义与背景四下基层,是指我国政府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一线的一种工作方式。
这一概念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增强政府服务意识。
四下基层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旨在解决基层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政策落地生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核心要素与特点四下基层的核心要素包括:深入基层、了解实情、解决问题、服务群众。
其主要特点如下:(1)务实性:四下基层强调真实了解基层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
(2)群众性:四下基层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关注民生需求,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3)针对性:四下基层针对基层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创新性:四下基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制度和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二、四下基层的价值追求1.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四下基层强调政府工作人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通过深入了解基层需求,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推动社会发展的使命四下基层旨在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政策制定和实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创新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目标四下基层要求政府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四下基层的制度方法1.政策制定与实施四下基层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
关于四下基层重要批示精神看法
关于四下基层重要批示精神看法
四下基层重要批示精神是指党中央对下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关
于基层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
这些批示精神的重要性在于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批示引领作用,对于推动基层工作的开展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四下基层重要批示精神强调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作为党的执
政基础和群众联系的纽带,基层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重要批示精神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工作,加强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支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其次,四下基层重要批示精神强调了解决基层困难和问题的重要性。
批示精神
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了解基层实际,主动倾听和解决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这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基层工作环境,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斗志和工作积极性,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
再次,四下基层重要批示精神强调了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在基层的重要性。
批
示精神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支部建设,提升党员素质,不断强化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确保党的政策和决策能够得到贯彻落实。
总的来说,四下基层重要批示精神是党中央对基层工作的有力指示和要求,对
于促进基层工作的发展和改进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这些精神,加强基层工作,解决基层困难和问题,提升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在基层的水平,为实现党的事业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作出积极贡献。
贯彻落实“四下基层”发言稿
贯彻落实“四下基层”发言稿“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持续传承,并扎根八闽、推向全国。
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深度融通到履职践诺中,立好“沉下去”的姿态,接好“浮上来”的民意,以“四下基层"叩开群众心门,答好一道道“一线考题”,为群众带去真正的实惠。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以“面对面”宣讲拉近“心”距离,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同志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首要位置,突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中,广大党员干部要贯穿联动,将党的“好声音”传到基层去、传到群众中去,要广泛组建宣讲团、讲习队,精心设计一批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讲习课程,开展面对面宣传、问答式交流,提升党员群众的学习动力。
要争当扎根基层、特色凸显的“轻骑兵”,争做理论宣讲“常备军”,精准把握群众需求,赠送“理论包''"政策包”,以“群众点单”“党员送单”让宣讲宣传“更对味”,要善于用“家乡话”说给群众听,以鲜活的形式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调查研究下基层,以“零距离”走访探出“心”里话,让群众所想“拨开云雾见月明“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主动深入实地探明情况、探清底子、探实问题,敢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病情”、找准“穴位”,让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浮出水面”,列好“问题清单”,通过征求意见建议、群众反映、谈心谈话、调研走访等形式全心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诉求,从而“精准出击”,以群众期盼为突破口、切入点谋出举措,以“调查研究”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确保调查见真章、研究得实效。
信访接待下基层,以“低姿态”下访化解“心”疙瘩,让急难愁盼“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研讨材料
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研讨材料
1. 批示精神: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是指中央领导对基层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它体现了中央对基层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并具有很大的政策指导和操作指南的作用。
2. 批示精神的意义: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对于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社会、服务人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基层干部提供了工作方向和思路,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3. 批示精神的内容: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包括了对基层工作的整体部署和具体要求。
其中包括扶贫扶智、改善基层人民群众生活、加强基层党建、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和目标。
4. 批示精神的实施: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干部要切实贯彻落实,要进行具体细致的工作规划和安排,要注重实际效果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5. 批示精神的效果: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基层工作的开展和进展,可以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力量和水平,可以改善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获得感。
6. 批示精神的展望: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出现,批示精神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总之,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是指中央对基层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只有切实贯彻落实批示精神,才能推动基层工作的进展和改善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
感悟:“四下基层”在新时代彰显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四下基层”体现了解决矛盾的问题导向,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1988年12月20日,习 近平同志在霞浦县委党校参加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 其余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当年,习近平同志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 公,协调解决下党村公路和水电建设、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等问题。实践充分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有效推动了问题 解决和经济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发扬担当精神和斗争精神,敢于பைடு நூலகம்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 ,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现场办公、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及时研究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 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征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风险防范、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感悟:“四下基层”在新时代彰显巨大时代 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感悟:“四下基层”在新时代彰显巨大时代价值和强
大生命力
“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 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当年,习近平同志带领宁德党 政机关干部经常深入基层,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以 实际行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典范。
四下基层深刻领会其指导意义和时间价值的认识
四下基层深刻领会其指导意义和时间价值的认识摘要:一、导语:对基层的认识和重要性二、四下基层的指导意义1.政策宣传和贯彻2.了解民意和需求3.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4.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四下基层的时间价值1.提高工作效率2.合理利用时间资源3.紧迫感和责任感四、如何在基层工作中践行四下基层1.深入调查研究2.注重沟通交流3.解决问题和难题4.关注民生和扶贫工作五、结论:四下基层的重要性及其在基层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正文: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深知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四下基层,即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针。
在基层工作中,四下基层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四下基层的指导意义和时间价值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探讨如何在基层工作中践行四下基层。
首先,四下基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政策宣传和贯彻。
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将国家的政策法规宣传到每一个角落,确保政策贯彻执行到位。
二是了解民意和需求。
基层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单位,了解基层民意和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是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
基层工作复杂多样,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基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扎根基层,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四下基层具有宝贵的时间价值。
一是提高工作效率。
深入基层,直面问题,能够迅速了解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合理利用时间资源。
四下基层要求我们在基层工作中,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紧迫感和责任感。
四下基层强调时效性,使我们在基层工作中始终保持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拖延、不懈怠。
如何在基层工作中践行四下基层呢?首先,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了解基层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其次,注重沟通交流。
与基层群众、干部和上级部门保持密切沟通,有利于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工作质量。
浅析精准扶贫如何帮助解决老年贫困
浅析精准扶贫如何帮助解决老年贫困作者:徐思雨来源:《社会与公益》2020年第01期摘要:得益于扶贫开发工作在全国各地的广泛深入推进,摆脱贫困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但老年贫困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和尖锐,成为治理基层贫困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实施精准扶贫时,必须正视老年贫困问题,探索解决老年贫困的途径,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
关键词:精准扶贫;老年贫困;脱贫攻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但人口老龄化进程也越来越快。
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老年群体曾经为国家的改革事业与经济崛起贡献巨大力量,随着社会的变迁,老年人的社会地位日益被边缘化,在社会利益分配中占据弱势地位,陷入贫困境地。
只有全力实施精准扶贫,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一、精准扶贫与老年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要求各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采取重要举措,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站在生命个体的角度,人的地域、性别、职业、年龄不同,其需求自然有差异。
并且,不同群体掌握的资源和所处社会情境不同,他们贫困的原因、程度以及脱贫的难度也是不同的。
相比之下,老年人更脆弱,该群体陷入贫困境地的概率比其他群体高很多。
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社会发展阶段,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满足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针对贫困老年人口,应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为主要目标。
二、精准扶贫助力解决老年贫困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按照目前老年人扶贫和脱贫的需求,当下精准扶贫面临识别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障质量不高、忽视子女赡养责任、老年人参与性不足、基层社区的支持与服务相对薄弱等问题,为保障精准扶贫的科学性、实效性,助力解决老年贫困,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老年贫困精准识别机制第一,传统的设定贫困线的标准识别只涉及单一经济指标,容易出现偏离,应加入居住条件、收入水平、健康状况以及精神生活状况等指标,完善识别贫困的标准体系,对老年人的贫困程度进行测算,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他们贫困的类型和因素。
“四型”党建助力精准扶贫
“四型”党建助力精准扶贫作者:甘肃省委组织部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4期甘肃省环县紧紧围绕推进扶贫攻坚布局开路,坚持重心聚焦扶贫、组织引领扶贫、队伍服务扶贫、资源保障扶贫这一工作主线,探索出了支部推动型、能人引领型、党员带动型、结对帮扶型“四型”党建扶贫模式。
强化支部推动,夯实精准扶贫组织基础。
着眼于推动产业发展和实现群众致富的需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党组织由“粗放管理”向“精细服务”转变。
在农村党组织部署开展了“五好五能”(班子好、能干事,队伍好、能带头,阵地好、能活动,制度好、能管理,保障好、能激励)创建活动,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属性,提升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推行“四级联抓”(县级领导联抓、党工委包抓、双联单位帮抓、驻村干部蹲抓)措施,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不让一个支部掉队。
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全面推行“党组织+”模式,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电子商务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党组织的力度,规范合作社(协会)党支部工作职责,创新合作社(协会)党支部工作载体,切实发挥了党组织政治优势和资源,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合作组织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
强化能人引领,优化精准扶贫攻坚力量。
把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树立“储、选、育、帮、管”能人战略思维,建立了能人档案管理、教育培训、监督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始终坚持“双高双强”(思想境界高、群众威信高,个人创业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村干部选配标准,择优内推产业致富能人、外引务工创业强人、广招社会各界精英,村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能人型比例不断提高,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保障了村“两委”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
扶持鼓励村干部创办、领办合作社,吸纳群众以土地、技术、资金等方式参与发展,入股分红,增收致富。
强化党员带动,锻造精准扶贫先锋队伍。
党员干部下农村扶贫扶志扶根本
党员干部下农村扶贫扶志扶根本
刘学敬
【期刊名称】《探索与求是》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后。
磁县县委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好”目标,
集中全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年累计转化不合格支部97个,涌现出了以都党乡中莲花村党支部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得到了胡锦涛同志、中组部调研组的肯定。
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县委坚持做到,整顿与小康建设相结合,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县委从县直有经济和技术优势的部门选派了20个局对口支援。
选调一批党员干部组织了20个党建工作队进驻
后进村,同时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富村帮穷村、大村帮小村、先进村帮后进材的“手拉手”活动。
为提高整顿工作质量、避免重蹈“瘫了建、建了摊”的旧辙,县委提出了“扶贫扶志扶根本”的整顿思
【总页数】1页(P12-12)
【作者】刘学敬
【作者单位】中共磁县县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相关文献】
1.实施以德扶贫彰显人文关怀——临夏市探索“扶志、扶德、扶能”精准扶贫新路径 [J], 临夏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扶贫扶志扶精神加强贫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J], 秦立军;
3.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扶德——对开展精神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J], 侯立峰
4.扶智、扶业、扶志,是教育扶贫之根本 [J], 马陆亭
5.市场经济下扶贫开发的新思路——扶贫·扶志·扶本输血·活血·造血 [J], 刘德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 年1 1 月 ,习 近平 总 书 记在 湖 南 湘 西 考
者, 在 精 准扶 贫工 作 中具 有 重 要 地 位 。 近 年 来 ,学 术 界对 于 农 村 扶 贫 中干 部 队 伍
察 时 首次 作 出精准 扶 贫的 重要 指 示 ; 2 0 1 6 年3 月, 国家“ 十三五 ” 规划纲要草案提 出 , 要 充分发
建设 问题进行 了深入研 究 。 如: 张义 祯认 为 , 下
派驻 村 干 部 工 作 机 制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 嵌入治理 ” 模式 。 实 践 中要 注 意 约 束 条 件 , 不 能 随 意扩 大适 用范围 。 …王 宇 等 学 者 认 为 , 实 现 人 的 精 细 化 是 精 准 扶 贫 政 策 落 地 后 应 当关 注 的 重 点 环 节 , 可 以通 过 选 派 第 一 书 记 、大 学 生 村 官 到 贫 困村 任 职 等方 式 加 强 扶 贫 干 部 队伍 建 设 。 韩 广 富 等 学者认为 , 选 派干部下乡扶贫 ( 特 别 是 优 秀 年轻 干部 ) 是 党政 机 关 开展 定 点 扶 贫 的 重要 保 障 , 有 助 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 I 3 ] 然而 , 已 有 研 究 却 鲜 有 以“ 离退 休老同志下乡” 为视 角来 分 析 和 探 讨 当前 的 农 村 扶 贫 问题 。而 在 当下 , “ 临 近 或
伍建设” “ 精准选配第一书记 ,精准选派驻村工 作队 , 提 高县 以上 机关派 出干部比例 。 ” 这充分
表 明 ,农 村 干 部 队伍 作 为精 准 扶 贫工 作 的 引领
已退休的高级干部 ,如何到广袤的乡村发光发
行 致 - 5 t
审
题
研
讨
热, 是 一 个 很 有 针 对 性 的新 课 题 ” , [ 也 是 人 才
他类型的农村干部无法比拟的 ;另一方面 , “ 老
同 志下 乡 ” 可 以提 升 农村 干 部 队伍 的 整 体 素 养 ,
资 源 与精 准扶 贫有 机 结 合 的新 样 板 。 对此 , 笔 者
基于“ 老 同 志 下 乡” 这 一 全 新视 角 , 分析 了“ 老 同
遏制精准扶 贫中的盲 目之风和腐败之气 。 当前 ,
缺乏政治素养和服务精神有关 。而 “ 老 同志 下
乡” 参 与 精 准 扶 贫恰 恰 可 以 起 到 监 督 和 引 导 村
中 图 分 类号 :F 3 2 3 . 8 收 稿 日期 :2 0 1 7 - 0 2 — 0 8
作 者简 介 : 张鹏 ( 9 8 9 一) , 男 ,浙 江 三 门人 ,四 川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公 共 管 理 专 业博 士研 究 生 ,研 究方 向 为 行 政 管 理 、 地 方 治 理 ;吴 玉 宗 ( 9 5 7 一) , 男 , 四 川 威 远 人 , 温 州 大 学 法政 学 院 教 授 ,硕 士 研 究 生导 师 ,
在开 展 精 准 扶 贫 的过 程 中 ,一 些 地 方 出现 了村
干 部 私吞 扶 贫物 资 的现 象 如: 河 南 汝 州 的扶 贫 羊事件 、 山西蒲 县的 “ 卖羊风 波 ” 以及 江 苏 泗 阳
志下乡”对农村扶 贫的重要意义 及其面临的壁
垒, 并就如何 更好地释 放“ 老 同志 下 乡 ” 的正 能
完善 “ 老 同志 下 乡” 的 顶 层 设 计 ,健 全 选 拔 退 出机 制 . 强 化 激 励 机 制 ,完 善 监 督 机 制 ,是 更 好 地 释 放 老 同
志 正 能 量 和推 进 精 准 扶 贫 取 得 成 效 的 可行 路 径
关
键
词 :老 同志 下 乡 :精 准扶 贫 : 离退 休 老 干部 :农 村 干 部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 8 2 0 7( 2 0 1 7 )0 5 — 0 0 5 3 — 0 7
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 贯彻精准扶贫 、 精 准 脱 贫基 本 方 略 。 创新 扶 贫工 作 机 制 和 模 式 。 精 准 扶 贫作为“ 十三五 ” 时 期 的核 心 议 题 , 事 关 数 千 万 人 民的 福 祉 。 事关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 事关 中 国梦 的 实 现 。 精准扶贫不仅需要财力 、 物 力 的投 入, 更需 要 人 才 的帮 扶 , 人 才 队伍 是 保 证 精 准扶 贫工 作 顺 利 开 展 的 关键 因 素 。 中共 中央 、 国 务 院 《 关 于打 赢 脱 贫攻 坚 战 的 决 定 》 指出: 要“ 选 好 配 强村 级 领 导 班 子 .突 出抓 好 村党 组 织 带 头 人 队
摘
要: “ 老 同志 下 乡” 参 与 精 准 扶 贫 是 新 时期 乡村 建 设 的 组 成 部 分 之 一 .也 是 农 村 社 会 治理 的 新 议
题 。 当前 , “ 老 同志 下 乡” 作 为 新 生 事 物 ,其 体 制 机 制 尚 不健 全 ,在 实 践 中还 存 在 着 多重 壁 垒 。展 望 未 来 ,
量 和 完善 “ 老同志下 乡” 的体制机 制提 出建议 , 以期 为精 准扶 贫 的深 入 推 进 提供 参 考 。
一
村 干 部 私 自瓜 分 “ 扶 贫羊 ” 的丑闻等 。 “ 扶 贫羊 ”
之所 以成为村干 部的 “ 小肥 羊” , 与部 分 村 干 部
、
“ 老同志下乡” 参 与 精 准 扶 贫 的 战 f t
‘ ‘ 老 同志下 乡” 参 与精 准 扶贫 的战略 意 蕴 四重壁 垒及未 来走 向
口 张 鹏 . 吴 玉 宗
( 1 . 四 川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四 川 成都 6 1 0 0 6 5 ;2 . 温州大学 法政 学 院 浙 江 温 州 3 2 5 o 3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