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原子结构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上海高二化学练习册及答案

上海高二化学练习册及答案

上海高二化学练习册及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类型。

1.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元素表。

元素按照周期性规律排列,显示出周期性和族性。

1.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转移或提供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4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摩尔是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表示物质的量。

练习题1. 根据原子结构,解释为什么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 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是如何体现的。

3. 描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机制,并给出一个例子。

4. 计算1摩尔氢气(H2)的质量。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是相等的。

2.2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进行得同样快,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

2.3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以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焓变来衡量。

2.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练习题1. 写出一个简单的放热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其能量变化。

2. 描述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平衡反应的例子。

3. 解释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角色。

4. 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数。

第三章:溶液与胶体3.1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通常是液体。

3.2 胶体胶体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分散体系,其粒子大小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

3.3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质量分数、摩尔浓度或体积分数来表示。

3.4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值来衡量,pH值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结构基础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结构基础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结构基础练习题【原子结构基础练习题】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原子结构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这一知识,下面给出一些原子结构的基础练习题,供大家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题目一:简答题1. 什么是原子结构?2. 原子核由哪两种粒子组成?它们各自的电荷情况是什么?3. 电子的质量与质子的质量相比如何?4. 电子的电荷情况是什么?5. 为什么原子中的电子不会掉入原子核?题目二:选择题1. 下列哪种粒子质量最大?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α粒子2. 下列哪种粒子的电荷为负?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α粒子3.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同B. 电子的质量大于质子C. 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D. α粒子的电荷与质子相同题目三:计算题1. 一个氧原子的电子数为8个,中子数为8个,质子数为8个。

请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 一个锌原子的电子数为30个,中子数为35个,质子数为30个。

请计算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 一个氯离子的电子数为18个,质子数为17个。

请计算氯离子的电荷数。

题目四:应用题1. 氧的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对应氧的电子数为多少?2. 硫的原子核中有16个质子和16个中子,对应硫的电子数为多少?3. 一个锂离子的原子核中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对应锂离子的电子数为多少?题目五:填空题1. 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2. 质子的电荷为________,中子没有________。

3.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原子相对于________的质量。

4. 原子的电子数等于________数。

这些练习题可供同学们进行自主训练和思考,帮助你们巩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参考教材或者向老师请教。

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你们会掌握并善于运用原子结构这一重要知识点。

加油!。

2021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章末检测卷(教科版选修3-5)

2021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章末检测卷(教科版选修3-5)

章末检测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22·新课标Ⅱ·35(1)改编)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科学试验起到了格外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________.A.密立根通过油滴试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克勒尔通过对自然放射现象的争辩,发觉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别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试验证明白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E.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试验,发觉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答案ACE解析密立根通过油滴试验,验证了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某一值的整数倍,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选项A 正确.贝克勒尔通过对自然放射现象的争辩,明确了原子核具有简洁结构,选项B错误.居里夫妇通过对含铀物质的争辩发觉了钋(Po)和镭(Ra),选项C正确.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试验证明白原子的核式结构,选项D错误.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试验,说明白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并测出了粒子的比荷,选项E正确.2.(2022·新课标Ⅰ·35(1))关于自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全部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力气最强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答案BCD解析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元素没有放射现象,选项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与原子核结构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B、C正确;α、β和γ三种射线电离力气依次减弱,穿透力气依次增加,选项D正确;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不能同时发生α和β衰变,γ射线伴随这两种衰变产生,故选项E错误.3.能源是社会进展的基础,进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A.31H+21H→42He+10n是核聚变反应B.31H+21H→42He+10n是β衰变C.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是核裂变反应D.235 92U+10n→140 54Xe+9438Sr+210n是α衰变答案AC解析β衰变时释放出电子(0-1e),α衰变时释放出氦原子核(42He),可知选项B、D错误;选项A中一个氚核和一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并释放出一个中子是典型的核聚变反应;选项C中一个U235原子核吸取一个中子,生成一个Ba原子核和一个Kr原子核并释放出三个中子是典型的核裂变反应.4.原子核A Z X与氘核21H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A.A=2,Z=1 B.A=2,Z=2C.A=3,Z=3 D.A=3,Z=2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由题意可知核反应方程为A Z X+21H→42He+11H,反应过程中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由此可推断A=3,Z=2,选项D正确.5.科学家发觉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32He(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平安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32He+32He―→211H+42He.关于32He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B.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C.聚变反应没有质量亏损D.目前核电站都接受32He聚变反应发电答案 B解析该聚变反应释放了能量,是由于发生了质量亏损,A、C错;该聚变反应产生了新原子核11H,B对;目前核电站都是用重核裂变发电而不是用轻核聚变,D错.6.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将来供应丰富的洁净能源.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放出热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621H―→k42He+d11H+210n+43.15 MeV由平衡条件可知()A.k=1,d=4 B.k=2,d=2C.k=1,d=6 D.k=2,d=3答案 B解析依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

初三原子结构练习题

初三原子结构练习题

初三原子结构练习题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原子结构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概念。

了解原子结构和原子的组成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初三原子结构的练习题,帮助您巩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练习一:选择题1. 原子核的组成是:A. 质子和中子B. 电子和质子C. 中子和电子D. 质子和中子和电子2. 一个氧原子中的质子数是8,中子数是8,则其质量数为:A. 8B. 16C. 18D. 03. 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质子和中子具有质量,而电子无质量B. 电子和中子具有质量,而质子无质量C. 电子和质子具有质量,而中子无质量D. 电子和质子和中子都具有质量4.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称为:A. 同位素B. 同类元素C. 异位素D. 异构体练习二:填空题1. 原子序数= _______ 时,原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2. 原子核中的 _______ 负责包含中子和质子。

练习三:应用题1. 某原子的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6,电子数为16。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b) 原子的质量数是多少?c) 原子的元素符号是什么?2. 某元素的原子核包含32个中子和26个质子。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b) 元素的质量数是多少?c) 元素的元素符号是什么?练习四:简答题1. 什么是原子序数?2. 什么是质量数?3. 简述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请根据上述题目,回答相应的问题。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使用自己理解的语言,但需要确保准确表达概念和理论。

答案:练习一:选择题1. A2. B3. D4. A练习二:填空题1. 原子序数2. 原子核练习三:应用题1.a) 16b) 32c) S2.a) 26b) 58c) Fe练习四:简答题1.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编号,表示了原子中质子的数量。

2. 质量数是指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用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大小。

3. 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原子结构、质量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原子结构、质量

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小结: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千克) 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千克) 中子
一个质子的质量 ≈一个中子的质量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 中子 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____数和______数
实践练习
原子 种类 碳 硫 氢 铁 质子 数 核电 荷数 6 16 中子 数 6 16 0 30 电子 数 相对 原子 质量 12 32 1
6Hale Waihona Puke 16 1 26616
1
26
1
26
56
相对分子质量
1、分子质量:是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 量总和。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题:计算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 =44
原子核
原子
1· 726×10-27千克 6 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1· 6749 ×10-27千克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电子的质量是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一个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1· ×10-27千克 66
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1· 67×10-27千克,
原子有多重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 ( 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 ( kg)
二、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kg ) 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

2015物理新一轮章末小结与专题选3-5.3第三章原子结构原子核

2015物理新一轮章末小结与专题选3-5.3第三章原子结构原子核

解析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遵循电荷数守恒、 质量数守恒的 规律,A 项错误;γ 射线是不带电的高速光子流,B 项错误; 由氢原子跃迁规则可知, 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只能辐射出特定频 率的光子,C 项正确;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及 金属的种类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D 项错误. 答案 C
章末小结与专题
专题 原子核四种转变的理解和应用 原子核内部一般在四种情况下发生变化, 即衰变、 人工 转变、裂变和聚变.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核子的数目和能量 都发生改变. 变化前后都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它们 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பைடு நூலகம்
天津卷]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例.[2013· ) 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B.α 射线、β 射线、γ 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放射光的强度有关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练习题(提高培优)(1)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练习题(提高培优)(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等微粒。

则1.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N-是一种单质5B.1个N-中有5个氮原子核5C.1个N-中共含有35个中子5D.1个N-中共含有34个电子5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B.碳、硫、磷的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所以氧化反应就是化合反应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

已知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5-是一种单质B.1个N5-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C.1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D.1个N5-中共含有35个电子4.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氧气和液态氧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5.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

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注入酒精的过程中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C.燃烧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D.受热气化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6.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

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A.氧气B.氧分子C.氧化物D.氧元素7.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12B.有2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原子D.属于相对稳定结构8.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m=nB.m=n+xC.m=n-xD.m=x-n9.下列是一些对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C.用水银体温针测量体温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情况下间隔减小10.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电子上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11.从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二、填空题1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汞元素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汞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3)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4)当E中x=12时,该粒子属于_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含答案
A.X、Y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B.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
C. 和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D.四种化合物中只有酸和碱,没有盐类物质
12.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如图的方法形象地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①②③在自然界中含量相同
2.下列反应中,能用于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是
A.加金属钠,看是否有氢气放出
B.与醋酸和浓硫酸共热,看能否发生酯化反应
C.加入KMnO4酸性溶液,看是否褪色
D.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后煮沸,观察有无红色沉淀生成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 和金属钠为原料,在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分析】若魔方的四个面分别代表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W、X、Y、Z,其中W、Z分别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和最大的元素,则W为H元素、Z为Na元素;X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盐,则X为N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Y为O元素;每个顶点代表由三个面的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则四种化合物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有钠、钾及钠钾合金,对于它们三者熔点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A.钠钾合金>钠>钾B.钠>钾>钠钾合金
C.钠>钠钾合金>钾D.钾>钠钾合金>钠
B.金属性Ca>Mg,常温下,乙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而甲不能,故B错误;
C.乙2+为Ca2+,甲2+为Mg2+,庚-为F-,F-的半径大于Mg2+,Ca2+大于Mg2+,故 ,故C错误;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基础练习(专题培优)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基础练习(专题培优)

一、解答题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2)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3)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________元素过渡到________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4)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________,阴离子________。

解析:A 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金属非金属 Na+ O2-(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由定义知,只要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同,这一类原子就属于同种元素。

所以不难理解,元素与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2)观察第三周期原子结构示意图,不难得出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3)第三周期中,开头的一些元素为金属元素,如锂、铍等,非金属元素居中,如硼、碳等,最后为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4)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第一层2个,第二层8个。

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那该原子应该有3个电子层,且第3层上的电子数小于4,所以符合答案的有Na+、Mg2+、Al3+等。

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那该原子应该有2个电子层,且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大于4,满足要求的有O2-、F-等。

2.如图1是氮元素和铝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其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图1中①处应填_________;(2)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

(3)A和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A____D(填“<”、“=”或“>”)解析:氮得到Cl—=【解析】(1)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元素为第7号元素,名称为氮,故图1中①处应填:氮;(2)氯元素为第17号元素,其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故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3)由图2可知,A和D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其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应相等。

第三章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习题

第三章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习题

第三章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习题第三章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习题一、是非题1.在LCAO-MO 中,所谓对称性匹配就是指两个原子轨道的位相相同。

2.两个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两个分子轨道。

在能量较低的分子轨道中,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贡献较大;在能量较高的分子轨道中,能量较高的原子轨道贡献较大。

3.凡是成键轨道都具有中心对称性。

二、填空题1.描述分子中_______________空间运动状态的波函数称为分子轨道。

2.由原子轨道有效地形成分子轨道的条件为。

3.设φA 和φB 分别是两个不同原子A 和B 的原子轨道,其对应的原子轨道能量为E A 和E B ,如果两者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可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c A φA +c B φB 。

对于成键轨道,如果E A ______E B ,则c A ______c B 。

(注:后二个空只需填"=",">"或"等比较符号)4.C 2+的分子轨道为_________________,键级___________________;5.按照简单分子轨道理论:(1)HF 分子基组态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级_______________,磁性________________。

(2)O 2-离子基组态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级_______________,磁性________________。

6.写出CN -的价电子组态及键级。

7.下列分子中,键能比其正离子的键能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键能比其负离子的键能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NO ,CN ,C 2,F 28.O 2的键能比O 2+的键能_____________。

第三章 原子结构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原子结构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原子结构习题1.是非判断题1-1基态氢原子的能量具有确定值,但它的核外电子的位置不确定。

1-2微观粒子的质量越小,运动速度越快,波动性就表现得越明显。

1-3原子中某电子的合理的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存在的运动状态,该运动状态可视为一个原子轨道。

1-4对于氢原子的1s轨道,不应该理解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因为电子有波粒二象性,它的运动轨道是测不准的。

1-5因为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所以它只有一条原子轨道。

1-6 p轨道的空间构型为双球形,则每一个球形代表一条原子轨道。

1-7因为在s轨道中可以填充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因此s轨道必有两个不同的伸展方向,它们分别指向正和负。

1-8不同磁量子数m表示不同的原子轨道,因此它们所具有的能量也不相同。

1-9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n、l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也随之不断增加。

1-10每一个原子中的原子轨道需要有3个量子数才能具体确定,而每一个电子则需要4个量子数才能具体确定。

1-11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取向。

1-12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决定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

1-13主量子n相同,角量子数l不同,随l增大,屏蔽作用增加。

1-14 3个p轨道的能量,形状、大小都相同,不同的是在空间的取向。

1-15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对称的轨道。

1-16氢原子的能级中,4s=4p=4d=4f,而多电子原子中,4s<4p<4d<4f。

1-17主量子数n为4时,有4s,4p,4d,4f四条轨道。

1-18电子云的黑点表示电子可能出现的位置,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出现在该范围的机会大小。

1-19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Ψ需要用四个量子数来确定。

1-20一组n,l,m组合可以表达核外电子的一种运动状态。

1-21某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2s22p2,若用四个量子数表示2p2两个价电子的运动状态,则分别为2,2,0,-1/2和2,2,1,+1/2。

1-22 Na原子的3s能级与K原子的3s能级具有相同的能量。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经典练习题(培优练)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经典练习题(培优练)

一、解答题1.观察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原子中属于惰性气体元素的有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元素有__________。

(2)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用符号表示),镁元素与氯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解析:Ne Cl Na+Cl-MgCl2【解析】(1)氖元素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不易得失电子,是惰性气体。

最外层的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易得到电子,故选Cl。

(2)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

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镁元素与氯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2.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O、SB Na、ClC F、ClD C1、Ar(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_。

(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Mg N解析:AC 从左往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32(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AC,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2)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从左往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3)第7号元素(氮元素)与第12号元素(镁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是氮化镁,氮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氮元素化合价是-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化镁化学式是Mg2N3。

3.星期日爸爸带小凯参观了科技馆,其中“物质之妙”展区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图A展示了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模型。

金刚石是由______构成的;(2)图B介绍了14C测年法。

14C是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该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______;(3)C介绍了化学家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表。

2022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卷3新版沪教版

2022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卷3新版沪教版

第3章卷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缩,分子变小了【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正确;C、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C正确;D、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微粒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碳B.氮气和氧气C.铁和金刚石D.氯化钠和硫酸铜【解答】解: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碳分别是由过氧化氢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氮气和氧气均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分别是由氮分子、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解答】解: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C.2NO2﹣2个二氧气氮分子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解答】解: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Na+表示1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可知,Mg可表示镁元素或一个镁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2NO2,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可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5.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A B C D实验现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分子间有间隙A.A B.B C.C D.D【解答】解:A、分子很小,需要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A正确;B、将品红溶液加入到水中液体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正确;C、分子在常温和加热时都运动,在加热时运动速度加快,故C错误;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故不同的物质混合时体积减小,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分子的知识进行.6.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该气体是()A.CO2B.N02C.CO D.S02【解答】解:已知: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1:1.A、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故选项错误.B、NO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2)=7:16,故选项错误.C、CO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故选项错误.D、SO2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2)=1:1,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正确.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错误;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正确;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正确;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与掌握.本题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8.“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分子;③二个氧元素;④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⑤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⑥二个氧原子.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④⑥【解答】解: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还可以表示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区别.9.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里指“最小”的根据是()A.原子的质量最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极小D.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种类、数目不变【解答】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即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概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53131I和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D.属于同种元素【解答】解:A、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故A正确;B、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中子个数分别是78、74,故B错误;C、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相同,故C正确;D、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掌握这些对以后做此类题帮助很大.11.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属于金属元素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硫的名称中含有“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所以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而硫离子则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数是18,故错误;C、由图示中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故正确.D、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12.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分子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C.乙酸是由二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二个氧原子构成D.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解答】解:由乙酸的分子的模型图,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O2.A.由乙酸的化学式可知,乙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错误;C.已算是由乙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D.乙酸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的元素符号为x B.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C.金刚石中含有该原子D.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解答】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x=2+2x x=2,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2=6,该元素为碳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故选项说法错误.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x=2+2x x=2,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2+2×2=6,故选项说法错误.C、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中含有该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6,为碳元素,则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通过化学反应不能生成的是()A.一种新分子B.一种新原子C.一种新离子D.一种新单质【解答】解:A、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分子,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新分子水分子.B、通过化学变化不能生成新原子,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离子,例如锌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新离子锌离子.D、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单质,例如铁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新单质铜.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5.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2O5)来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五氧化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5 B.+2 C.+3 D.+5【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5=0,则x=+5价.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6.(11分)请用化学符号表示.(1)4个硫原子;(2)钙元素;(3)氮气;(4)氧气;(5)碳元素;(6)铁元素;(7)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8)二氧化硫.(9)过氧化氢;(10)五氧化二磷;(11)四氧化三铁.【解答】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4个硫原子表示为4S;故答案为:4S (2)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钙元素表示为Ca;故答案为:Ca(3)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氮气表示为N2;故答案为:N2(4)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氧气表示为O2;故答案为:O2(5)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碳元素表示为C;故答案为:C(6)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铁元素表示为Fe;故答案为:Fe(7)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表示为Si;故答案为:Si(8)二氧化硫表示为SO2;故答案为:SO2(9)过氧化氢表示为H2O2;故答案为:H2O2(10)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故答案为:P2O5(11)四氧化三铁表示为Fe3O4,故答案为:Fe3O4【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7.(8分)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属于离子的是.(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20 C.元素符号为Ca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解答】解:(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B、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质子数都是12;属于离子的是C,为镁离子;故填:B、C;C、D;C;(2)A.元素名称为钙,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B.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为20,故B正确;C.元素符号为Ca,故C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10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从表中查出18号元素的名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2)表中第二周期各原子的结构具有的共同点是.(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氧元素与表中的元素(写符号)化学性质相似.(4)已知信息获悉,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是人工合成最重的一种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93,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解答】解:(1)18号元素是氩;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故填:氩;39.95;(2)同一周期的元素其电子层数一定相同,第二周期元素电子层是都是2层;故填:电子层数都是2;(3)由于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密切,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氧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最相似;故填:S;(4)其原子序数为118,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其质子数是118,由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而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293﹣118=175;故填:175.【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应用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三、实验题(共15分)19.肖红同学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1)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3)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粒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简要地说明实验步骤:.【解答】解:(1)通过分析可知,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解,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设计的实验是验证粒子运动和温度有关,所以应该控制其他量不变,实验步骤是: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变红的快慢.故答案为:(1)品红溶解,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变红的快慢.【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四、计算题(11分)20.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请计算:(1)“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填最简整数比)(3)16.9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g)【解答】解:(1)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6+1×26=338.(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1×26)=12:1.(3)16.9g“小狗烯”中碳元素质量为16.9g××100%=15.6g.故答案为:(1)338;(2)12:1;(3)16.9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15.6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三章_物质构成的奥秘_3.2_原子的结构(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三章_物质构成的奥秘_3.2_原子的结构(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3.2 原子的结构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6分,)1. 下列原子中的粒子,带负电荷的是()A.原子核B.电子C.质子D.中子2. 课本上有一幅图片,是利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字,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原子”二字仅凭肉眼根本看不见C.人们已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的技术D.原子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3. 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溶于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改变B.水结成冰后,水分子不再运动C.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不同D.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汞原子受热膨胀4.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是静止的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则不能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5. 核燃料二氧化铀中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铀原子核外电子数为,则铀的原子核内质子数()A. B. C. D.6. 原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它的质量主要决定于()A.质子的质量B.核外电子的质量C.中子的质量D.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7. 年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时发现(示意图如图):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有极少部分粒子被弹了回来.下列由该实验分析得出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不带电B.原子是实心的球体C.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8. 已知“碳”是指原子核内含有个质子,个中子的碳原子,则“氦”原子原子核内()A.质子数为,电子数为B.质子数为,电子数为C.质子数为,电子数为D.质子数为,电子数为9. 下列不属于原子中所含有的微粒是()A.质子B.离子C.中子D.电子10.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B.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含有多种原子的物质是混合物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11. 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的原子是()A.非金属原子B.金属原子C.不能确定D.稀有气体原子12. 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这一实验现象不能够说明的是()A.原子核质量较大B.原子核体积很小C.原子核带有正电荷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2分,)13.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B.原子在不断地运动C.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D.原子中不存在电荷,因而原子不带电14. 年,一位科学界用一束平行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时,出现三种实验现象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大多数的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顺利地穿过了金箔,极少数的粒子轰击金箔时被弹了回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B.金原子核的质量比粒子大的多C.金原子核带正电D.金原子质量与粒子质量相当15. 下列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的质量几平都集中在原子核上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C.原子、分子、离子、电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2分,)17. 碳原子由碳原子核和核外个________构成.碳原子核由个中子和________个________子构成.由于碳原子核带________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带________单位负电荷,因此碳原子________电性.18. “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这种说法对吗?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19. 分析数据,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0.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实验过程】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有的甚至几乎达到,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解释与结论】(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2)金箔包含了层金原子,绝大多数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2.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情景提供】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进行实验】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和图:(1)放射源放出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倍;(2)金箔厚度(等于),重叠了层左右的原子;(3)荧光屏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粒子的到达情况.【收集证据】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有的甚至几乎达到,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2)金箔包含了层金原子,绝大多数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原子是实心的.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核(3)在图中线条中,不可能是粒子(带正电)的运动轨迹的是________......23.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而且这种认识还在不断地深化.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割的实心小球.世纪末,在对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的基础上,汤姆生提出了一种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小球,这个小球中嵌着许多电子,电子带的负电荷和了小球中的正电荷,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粒子流(粒子即氦离子,带个单位正电荷)轰击极薄的金属箔,发现大部分粒子都可以顺利地穿透金属箔,只有一小部分散射其中一些发生了偏转,个别粒子甚至还会反弹回来.人们还发现,不同的金属箔使粒子散射的能力是不同的.这就是著名的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根据这个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模型,把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请你认真阅读上文,根据划线部分给出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得出哪些推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3.2 原子的结构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6分)1.【答案】B【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解析】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解答】解:、原子核带正电,故此项错误.、电子带负电荷,故此项正确.、质子带正电荷,不带负电,此项错误.、中子不带电荷,呈电中性,此项错误.故选.2.【答案】D【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解析】、从有图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去分析;、从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去分析;、从“利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字”说明人们已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的技术去分析;、从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去分析.【解答】解:、有图有真相,可以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故正确;、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所以“原子”二字仅凭肉眼根本看不见;故正确;、“利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字”说明人们已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的技术;故正确;、原子还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不是最小的粒子;故错误;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3.【答案】A【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解析】、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间隔;、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根据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考虑;、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汞原子间隔变大。

高中化学_原子结构_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_原子结构_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处于核外的高速运动带电的组成。

原子核是否还可以再分?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一、原子核:(一)原子核的构成1、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荷的构成。

2、对某一个原子来说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上(填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也就是说,电子的质量很小,不到一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千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可以看作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

人们将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质量数(A)=()+()表示一个原子,A表示Z表4、原子的表示:通常用X AZ示。

(二)核素1、元素是指。

2、核素是指。

二、核外电子排布:1、.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与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的区域内运动。

3、通常把能量最、离核最的电子层叫做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叫做第二层,由里向外依次类推,共有个电子层。

用字母表示依次为。

4、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通常用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情况。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相关,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较易电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较易电子。

6、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与有关。

【巩固练习】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3、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 m+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 a = b + m + nB. a = b – m + nC. a = b + m - nD. a = b – m - n4、下列关于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第n 电子层中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 B 、第二电子层中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8C 、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电子层一定是第二电子层D 、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的电子层一定是第一电子层5、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两种微粒,它们可能是( ) A 、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 B 、不同元素的离子C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D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6、在下列粒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相等的是 ( )(1) 18O (2) 12C (3) 26Mg (4) 40K (5) 40Ca A. (5)和(2) B. (3)和(4) C. 只有(4) D. (1)和(2)7、有六种微粒,分别是M 4019、N 4020、X 4018、[]+Q 4019、[]+24020Y 、[]-Z 3717,它们隶属元素的种类是 。

无机化学练习题

无机化学练习题

无机化学第一章溶液一、选择题1-1、将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于溶剂后,将会引起( D )A 沸点下降B 凝固点升高C 渗透压下降D 蒸气压下降1-2、比溶剂更容易挥发的溶质溶于溶剂之后可能会引起( C )A 沸点上升B 凝固点降低C 蒸气压上升D 渗透压下降二、填空题1-3、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又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它包括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

1-4、拉乌尔(F·M·Raoult)于1887年得出如下结论: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烯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成正比。

1-5、在纯水、以及浓度均为0.1mol/kg的KCl、K2SO4、蔗糖(C12H22O11)、NaAc 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K2SO4,沸点最低的是纯水。

1-6、比较下列溶液渗透压的大小:1.0% 的C12H22O11< 1.0% 的C3H6O30.1mol/kg C2H5OH = 0.1 mol/kg C12H22O11< 0.1 mol/kg HCl1-7、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表现为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θX A,沸点上升的数学表达和渗透压。

其中蒸气下降的数学表达式为△P =△PB式为△T b =K b b 。

0.1mol/kg 乙醇水溶液(K f=1.86)的凝固点下降为--0.186 。

300K,0.1mol/L葡萄糖水溶液的渗透压约为 249.42 kP a。

1-8、一定温度下、100kPa的大气中,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0kPa。

实际测出某处水蒸气的分压为 2.0kPa,则该处的相对湿度是0.67 ,水蒸气的压力分数为0.02 ,H2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 。

三、计算题1-9、计算98%浓硫酸(M=98.07)(d=1.84)的c。

解:c= n/V = 14 x 184g/cm3 x 98%/(14 x 98.07g/mol x 10-3)= 18.4 mol/L1-10、计算38.0%盐酸(M=36.46)溶液的b。

无机化学原子结构练习题

无机化学原子结构练习题

无机化学原子结构练习题本章总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E?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2Pauli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d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hh)。

?Pmv13.6eV。

n2h)。

?m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第五节:元素周期表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1:原子半径——○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

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

山东青岛二中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练习卷(培优练)

山东青岛二中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练习卷(培优练)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已知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又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在二氧化硫分子中,①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②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③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④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3.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错误的是()A.地壳中的元素分布B.空气的组成C.人体中的元素分布D.海水中的元素分布4.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②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④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5.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B.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6.宜昌磷矿资源丰富。

已知一个磷原子核内含有15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B.15C.16D.317.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8.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铜B.金刚石C.氨D.硫酸铜9.已知A-、B2-、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它们对应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B>C>D>E B.B>A>C>D>EC.C>D>E>A>B D.E>D>C>A>B10.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事实结论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了起来分子变大了B组成某物质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破裂试管口肯定没有略向下倾斜D某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该物质应该起了催化作用A.A B.B C.C D.D1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填空题专项经典练习(含解析)(1)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填空题专项经典练习(含解析)(1)

一、填空题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1所示,回答有关问题:(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它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原子结构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稳定结构。

(2)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图2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 的值为_______,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排在_______元素的正下方。

写出溴元素和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硅非金属不属于7氯NaBr解析:硅 非金属 不属于 7 氯 NaBr()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的名称是硅元素,元素的名称中带有“石”字旁,它属于非金属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不属于稳定结构。

()2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图2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图中x 的值为:3528187---=,最外层电子数是7,由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可知,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排在氯元素的正下方。

溴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钠元素为1+价,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Br 。

故答案为:()1硅;非金属;不属于;()27;氯;NaBr 。

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____________(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以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氢分子BNa+E分解反应解析:氢分子 B Na+ E 分解反应(1)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故填:氢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 共12题 )
1. 第二电离能最大的原子,应该具有的电子构型是……………………………………( ) (A) 1s 22s 22p 5 (B) 1s 22s 22p 6 (C) 1s 22s 22p 63s 1 (D) 1s 22s 22p 63s 2
2. 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中:
①所有原子核均由中子和质子构成;②原子处于基态时,次外层电子不一定是8个;③稀有气体元素,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8电子;④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其中正确叙述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只有② (D) 只有④
3. 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IA ,IIA ,IIIA 族金属的M 3+ 阳离子的价电子都是8电子构型 (B) ds 区元素形成M + 和M 2+ 阳离子的价电子是18+2电子构型 (C) IV A 族元素形成的M 2+ 阳离子是18电子构型
(D) d 区过渡金属低价阳离子(+1,+2,+3)是 9 ~ 17 电子构型
4. 在各种不同的原子中3d 和4s 电子的能量相比时……………………………………( ) (A) 3d 一定大于4s (B) 4s 一定大于3d (C) 3d 与4s 几乎相等 (D) 不同原子中情况可能不同
5. 下列电子构型的原子中, 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 (A) ns 2np 3 (B) ns 2np 4 (C) ns 2np 5 (D) ns 2np 6
6. 下列各组元素中,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 ) (A) K > Na > Li (B) O > Cl > H (C) As > P > H (D) 三组都对
7. 核外某电子的主量子数n = 4,它的角量子数l 可能的取值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 以下第二周期各对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次序不正确的是……………………… ( ) (A) Li < Be (B) B < C (C) N < O (D) F < Ne
9. 下列离子半径变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 F - > Na + > Mg 2+ > Al 3+ (B) Na + > Mg 2+ > Al 3+ > F - (C) Al 3+ > Mg 2+ > Na + > F - (D) F - > Al 3+ > Mg 2+ > Na + 10. 按鲍林(Pauling)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下列各能级中,能量由低到高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
(A) 3d , 4s , 5p (B) 5s , 4d , 5p (C) 4f , 5d , 6s , 6p (D) 7s , 7p , 5f , 6d
11. 量子力学中所说的原子轨道是指…………………………………………………… ( ) (A) 波函数s ,,,m m l n ψ (B) 电子云 (C) 波函数m l n ,,ψ (D) 概率密度
12. 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套量子数(n ,l ,m ,m s )的电子,能量最大的电子具有的量子数是……………………………………………………………………………… ( ) (A) 3,2,+1,+21 (B) 2,1,+1,-21 (C) 3,1,0,-21
(D) 3,1,-1,+21
二、填空题 ( 共 7题 )
13. Na 原子核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n , l , m , m s 依次为 ;Sc 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依次为 ;P 原子核外最高能级上的三个电子的量子数分别为 , ,和 。

14. 29号元素Cu的电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三周期有两个成单电子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最多可达_____个;3d轨道为半满的+3价阳离子是___________。

16. 前六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

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以上。

17. 3d轨道的主量子数为____________,角量子数为____________,可能的磁量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旋量子数为____________。

18. 在下列空白处填入所允许的量子数:
(1) n = 1,l = _____,m = _____;
(2) n = 2,l = 1,m = _____;
(3) n = 3,l = 2,m = _____。

三、问答题( 共3题)
19.
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试推测:
(1) 该元素的电子结构;(2) 处在哪一周期哪一族?(3) 是非金属还是金属?(4) 最高氧化态及其氧化物的酸碱性。

20. 回答以下各问题:
(1) 写出原子序数为32 的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符号、元素名称以及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x
21.
写出原子序数为24、34的元素的名称、符号、电子排布式,说明所在的周期和族。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2题)
1. (C)
2. (C)
3. (D)
4. (D)
5. (B)
6. (B)
7. (D) 8. (C) 9. (A) 10. (B) 11. (C) 12. (A)
二、填空题 ( 共 7题 ) 13.
3, 0, 0,2
1(或2
1
- );4, 0, 0,21 (或21
-);3, 1, 0,21;3, 1, 1,21;3, 1, -1,21 (后面三个空中,m s 也可同时为2
1-)
14. [Ar] 3d 104s 1,
n = 4 l = 0 m = 0 m s = +21或-21 n = 3 l = 2 m = 0,±1,±2 m s = +21,-21 15. Si, S ; 6, Fe 3+。

16. F ; Cs ; 2.0。

17. 3; 2; +2,+1,0,-1,-2; +21(或-2
1) 18. (1) 0, 0。

(2) 0,±1 。

(3) 0,±1,±2。

三、问答题 ( 共 3题 )
19. (1) [Ar]3d 54s 2
(2) 此元素是第四周期ⅦB 族元素,为Mn
(3) 此元素价层电子有5个d 电子,属于d 区元素,具有明显金属性。

(4) Mn 的最高氧化态为+7,相应的氧化物为Mn 2O 7,属酸性氧化物。

20. (1)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2 Ge , 锗, 第四周期, ⅣA 族
(3)
+
- D
r / nm
21.
原子序数 名称 符号 电子结构式 周期 族 24 铬 Cr [Ar] 3d 54s 1 4 ⅥB 34

Se
[Ar] 3d 104s 24p 4
4
Ⅵ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