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作品
孙犁的小说
![孙犁的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62d6c8ec941ea76e58fa0446.png)
孙犁的小说孙犁、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孙犁原名孙树勋。
1944年在延安发表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
作品很多,主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新时期以来,有以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等出版。
1992年又有8册《孙犁文集》出版。
孙犁的小说皆为诗化小说。
《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在《荷花淀》、《芦花荡》、《光荣》等小说中,作者着力追求的是诗一般的意境。
他不是正面地描写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的技艺,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如雪的苇塘,粉红色的荷花箭,荷花叶的清幽香气,衬托出女主公对正在进行浴血战斗的丈夫的一往深情,点染她们新生活的欢乐和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
作者的文笔婉约而流畅,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
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描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但也不是从再现火光硝烟入手,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侧面反映时代的风貌。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多种人物在战争中心理变化的轨迹。
一句话,在长篇小说创作中采用的也是武戏文唱的绝技。
《铁木前传》写的事与农业合作化运动有密切关系,但它也不触及运动本身的进程,而是更着重于写人的命运,人的心灵,让读者从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的发展中,把握时代前进的步伐。
赏读孙犁的小说,首先可以感觉到,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孙犁艺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
第二,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
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
中国现当代文学:九、孙犁、赵树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九、孙犁、赵树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21e6d027284b73f24250b0.png)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解放区文学成就;第二节讲述赵 树理的小说创作。
教学重点: 解放区文学成就;“山药蛋派”;赵树理小 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孙犁小说的风格。
必读作品及 《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荷花淀》 文献: 《白毛女》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解放区的文学成就: 一、描写工农兵的小说:
三、走向民间的戏 剧: 出现了《兄妹 开荒》、《夫妻识 字》、《牛永贵挂 彩》、《惯匪周子 山》、《一朵红花》 等广泛流传的新秧 歌剧。
在此基础上,先后产生了贺敬之、丁毅执笔的 《白毛女》,阮章竞的《赤叶河》,魏风等执笔 的《刘胡兰》等代表剧作。
《白毛女》是中国现代民族歌剧 的奠基之作。故事来源于晋察冀 边区流传的一个关于“白毛仙姑” 的传说,后经鲁艺工作团改编, 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1945 年由鲁艺工作团演出,全剧以喜 儿与黄世仁的阶级仇恨为主线, 表达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 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全新主题。
②类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尚未觉醒、背负着沉重的历史 传统的老一代农民,以二诸葛、三仙姑为代表。他们的悔 悟,寄托了作者对老一代农民的殷切希望,表现了新社会 对农民教育的现实可行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
九、孙犁、赵树理
孙犁简介
孙犁,原名 孙树勋,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 荷花淀派 ” 的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 荷花淀 》,中篇小说 《 村歌 》《 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 风云初记 》, 叙事诗集《 白洋淀之曲 》。
赵树理简介
赵树理,现代 小说家 、 人民艺术家 , 山药蛋派 创始人。赵 树理开创的“ 山药蛋派 ”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 文学流派之一。他善于刻画农村中那些具有浓厚小生产者狭隘意识的富 有个性的人物,被称为描写中国乡土文化的“ 铁笔圣手 ”。其代表作 品有短篇小说《 小二黑结婚 》,中篇小说《 李有才板话 》和长篇 小说《 李家庄的变迁 》《 三里湾 》等。
孙犁的作品
![孙犁的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c27a0b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5.png)
孙犁的作品简介孙犁(1908年-2002年),原名欧阳少石,笔名犁,山东泰安人。
是中国现代作家中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诗人。
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称为“现代北方散文之父”。
孙犁的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而著称。
她的作品大多描写家庭、婚姻和社会角色问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展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困境。
她的作品充满了温情和深情,令人动容。
主要作品孙犁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多种文体。
以下是一些她的主要作品:小说1.《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吗?》:这是孙犁的成名作,讲述了一个女性在家庭中的孤独和无奈。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对婚姻和家庭的思考和反思。
2.《天堂里的女人》:这是一部讽刺小说,描绘了一个虚伪的小城。
小说以幽默的语言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遭遇,呈现了社会的荒诞和个体的挣扎。
散文集1.《平凡的世界》:这是一本集结了孙犁多年散文创作的作品集。
书中收录了她的一些经典散文,如《炊事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和《母亲》等。
这些散文以她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家庭、母爱的赞颂。
2.《如梦令》:这是孙犁的另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她在不同年代创作的散文作品。
这些散文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女性的心灵世界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集1.《迷糊草》:这是孙犁的第一本诗集,收录了她的一些诗歌作品。
诗集以充满想象力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自然和人生的美好。
2.《叶子的诗》:这是孙犁的另一本诗集,诗集中的作品大多以叶子为主题。
诗集以孙犁敏感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叶子的独特感受。
影响与评价孙犁的作品以其真实和独特的视角打动了无数读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她以女性的视角揭示了家庭和社会的问题,表达了对封建道德和社会束缚的反思和怀疑。
她的作品对当代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散文以其真实感人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年级必读名著孙犁《白洋淀纪事》
![七年级必读名著孙犁《白洋淀纪事》](https://img.taocdn.com/s3/m/92a50219a1c7aa00b42acbb4.png)
输入文字
• 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 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 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 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 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80%
90%
70%
பைடு நூலகம்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 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 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 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 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在 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 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 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人物形象在《荷花淀》中,作 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
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
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 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 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 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
道丈夫报名参了军
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 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 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 大体的,也是乐观的、坚强的。水生 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 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 大变化。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 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 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 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 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 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将 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 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
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 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 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 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 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 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
但总起来看,就勾 画出了根据地妇女 的生活,和她们在 战斗中锻炼成长的
过程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 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
《荷花淀》知识梳理
![《荷花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1096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5.png)
《荷花淀》知识梳理一、作者介绍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这个合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二、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45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荷花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题材,谱写出的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三、文学常识1.小说相关知识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2.荷花淀派:50 年代京、津、冀;人物:孙犁、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名称由来:以孙犁作品和创作地域为名;创作特色: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孙犁为榜样,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特征,描写冀中平原清新秀美的水乡风光和民风民俗,表现人性美、人情美。
艺术风格:朴素自然、清新柔美代表作品:孙犁《荷花淀》、刘绍棠《青枝绿叶》。
3.诗体小说:景美:人美:情美: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3.小说中的诗化(散文化)特点:①虚化人物。
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不立体、不典型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
孙犁及其创作资料
![孙犁及其创作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ed5103990c69ec3d5bb75a0.png)
刘绍棠
刘绍棠是著名作家,河北通县人。 1936年2月生。13岁开始发表作 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 轻的会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 “神童作家”。是“荷花淀派” 的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 《青枝绿叶》、《 蛾眉》、 《蒲柳人家》)、《瓜棚柳巷》、 《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 角》长篇小说《春草》、《地 火》、《狼烟》、《京门脸子》, 《豆棚瓜架雨如丝》等,散文短 论集《我与乡土文学》。
红星报:20世纪30年代 初红军总政治部的机关 报,当时由邓小平同志 主编。
冀中导报:抗日战争时 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 冀中区委机关报。
白洋淀的风景与民情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号称“华 北明珠”。这里的淀水镜一般平,稻花香, 鱼儿肥,莲藕脆,菱角鲜,甚至连空气都带 有新鲜的莲叶荷花香。芦苇荡很多,很密, 蜿蜒曲折。
吕正操将军
(1904.1.4—2009.10.13), 字必之,辽宁省海城人。无 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开 国上将,我国铁路交通战线 杰出的领导者 。1925年12 月张学良在锦州成立三、四 方面军团司令部,吕正操被 张学良召到身边担任少校副 官。 1938年5月至1943年 秋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八路 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
不久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说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 淀派”。五十年代中期,“荷花淀派”的创作趋于 鼎盛局面:孙犁《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相 继出版;刘绍棠也出了四部小说集、两部中篇小说; 徐光耀《小兵张嘎》以及韩映山等也有短篇小说问 世。但好景不长,1957年孙犁病倒,刘绍棠、丛维 熙被错划为“右派”,韩映山、房树民转而从事编 辑工作,“荷花淀派”风流云散。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 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 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 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 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 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 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 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 用了。
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
![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19bc2c0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d.png)
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孙犁的《芦花荡》、《荷花淀》《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荷花淀》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作家简介:孙犁(1913~2002年7月11日),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
原名孙树勋。
河北安平人。
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
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
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
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
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
1956年起因病辍笔。
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
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书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泽集》、《曲终集》,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等。
孙犁散文《黄鹂》
![孙犁散文《黄鹂》](https://img.taocdn.com/s3/m/8cdcb01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5.png)
炮火洗礼中的茅屋 后面或是山脚下的
丛林里
啼叫,富有召唤性和启 发性;飞起来迅若流星, 金色的羽毛,美丽极了。 一闪而过
二次见面 三次见面
青岛深密幽静的林 木中
猎抢瞄准
鸟市上
在这里安家落户 一去不返。
被系,被玩弄, 羽毛焦黄,神气凄惨。
喜爱 遗憾
迷恋 惋惜
愤怒 怜爱
江南,湖光山色。 伴着春雨宿露,啼叫,
说《荷花淀》而得名。作品以农村题材为
主,在现实主义基调上,洋溢着气息,有
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浪漫主义。
追求(美好事物)
渴望(生命自由)
叫声
保
护 环 境
外
动 黄鹂美 形
作
爱 护 鸟 儿
环境
向往(美的极致)
呼唤(美的环境)
思
1、文章写黄鹂,开篇却写与之无关的“红靛儿”
考
“虎不拉儿”“黧鸡儿”,有何用意?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4
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和谐 相应的典型环境,作者渴望迎来自由宽松的 创作环境。
读中华美文 做谦谦君子
今
黄鹂
徐志摩
日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推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荐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美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文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本文写于1962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有左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
孙犁散文《黄鹂》
导 猜一猜
入 课 文
荷花淀作者
![荷花淀作者](https://img.taocdn.com/s3/m/3268ec9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8.png)
《荷花淀》的作者:孙犁1.生平简介: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力编、纵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孙芸夫、耕堂、芸斋、姜化、庸庐、时限等,河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1913年5月11日,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孙遥城村。
1924年,跟随父亲前往安国县城上高级小学,开始接触到“五四”以后的文学作品。
1937年冬,抗日战争爆发,孙犁加入抗战工作,并编写了《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的小册子,指导敌后的抗日宣传工作。
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
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
1951年起,出版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1956年,发表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2002年7月11日6时,孙犁因病逝世,享年90岁。
名人评价:“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按照孙犁的革命资历,他如果稍能入世一点,早就是个大文官了;不,他后半生偏偏远离官场,恪守文人的清高与清贫。
这是文坛上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评)“孙犁有自己的一贯的风格。
他是那种布衣简食、淡泊明志的作家。
他选定了清贫的作家之路,并始终如一地持守一个作家的良知。
”(中国现代作家茅盾评)孙犁纪念馆:2002年7月11日,孙犁逝世后,河北省安新县人民政府在白洋淀荷花大观园修建了孙犁纪念馆。
纪念馆为三合院仿古建筑,坐北朝南,正门中间挂着诗人贺敬之题写的"孙犁纪念馆"牌匾,纪念馆南端为六柱木制碑亭,正面两柱有孙犁撰写的楹联"梦中屡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碑亭中间为汉白玉石碑,正面书"荷花淀派创立者孙犁"。
孙犁先生的文学作品
![孙犁先生的文学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dd96f332a5e9856a561260ba.png)
孙犁先生的文学作品1926年开始在校刊《育德月刊》发表作品,如短篇小说《孝吗?》《弃儿》,独幕剧《顿足》等。
升入高中后,如发表在《中学生》上的论文《<子夜>中所表现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的性质》等。
1933年,用笔名“孙芸夫”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
1937年冬编写了《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的小册子,指导敌后的抗日宣传工作。
接着他又选编了《海燕之歌》,选编了《现实主义文学论》,在《红星》杂志和《冀中导报》副刊上发表了《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两篇论文。
《关于墙头小说》《谈诗的语言》等理论文章和十几万字的《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1939年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做过编辑和教员,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1941年回冀中区参加编辑群众性的大型报告文学集《冀中一日》,并写成《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后改名《写作入门》《文艺学习》,多次重印)。
1942年以前,孙犁的主要兴趣在于搞文学理论和批评,此后他的兴趣点转移到文学创作上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发表了《走出以后》《丈夫》《第一个洞》《春天,战斗的外围》《他从天津来》等十多篇作品,其中《丈夫》还获得了边区鲁迅文艺奖1942年第三四季度奖。
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荷花淀》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后,重庆《新华日报》和各解放区的报纸转载,新华书店发行单行本,香港的书店也予以出版。
孙犁小说荷花一样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坛广泛的关注。
他的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风云初记》等,开启了中国“诗化小说”的先河。
其中,《荷花淀》《芦花荡》分别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一、之二”。
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
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写于50年代初。
1956年3月的一天,孙犁正在写作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写成于1956年)的第十九节。
这一病就是十年。
《荷花淀》作者孙犁生平简介及其作品一览
![《荷花淀》作者孙犁生平简介及其作品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4dda0f7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2.png)
《荷花淀》作者孙犁生平简介及其作品一览《荷花淀》作者孙犁生平简介及其作品一览孙犁简介孙犁(1913.4.6-2002.7.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
1937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此外,还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评》。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成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
1949年后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顾问、第五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孙犁、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他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生平孙犁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
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
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
孙犁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
学习期间,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艺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扩大了他的视野,并为后来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在大学旁听,曾用芸夫的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
还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
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在《红星》杂志和《冀中导报》副刊上发表过《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等论文。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孙犁小说专练(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孙犁小说专练(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1067f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c.png)
2024年高考语文孙犁小说专练孙犁作品:《破路》《鞋的故事》《村歌》《战士》《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破路孙犁黄昏时候,李佩钟站在十字路口,送走那些出征的战士。
他们是第一次去作战,一个紧跟一个,急急地走着,举手向女县长告别。
将军高庆山在最后拉着一匹马,沉静地走着。
李佩钟望着他走尽了东大街,走出了东城门,才转身回到了县政府。
夜晚,她一个人在这大院落里,在南窗台点起一支红蜡烛。
她好像听见了寒风里夜晚行军的脚步,看见霜雪在他们的面前飞搅。
想到骑在马上的将军也不会想到爱情,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
她一个人在夜晚工作。
在这样的夜晚,有的母亲正在拍哄着怀里的孩子;有的妻子,正把头靠近她的丈夫。
想到这些,很长时间,李佩钟心里不能安定,拿起笔来又放下。
她听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眼望着蜡烛的火苗,女人的青春的一种苦恼,时时刻刻在心里腾起,她努力把它克服,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
她在一张从学校帶出来的图画纸上,设计着农民破路的图样。
她用修得尖尖的铅笔,细心地描画,好像一个女学生在宿舍里抱着竹绷子做绣工。
现在是严冬腊月,冰雪封冻着平原,从她们这一代青年起,今后经历的冬天,都要是残酷战斗的季节。
她想,不过几天,农民们就要抱着火热的心肠,背着大镐铁铲,破路拆城,用一切力量,阻止进犯的敌人。
这是历史的工程,她竟是一个设计人。
在工作里,她忘记自己的痛苦,充满了高尚的希望。
隔着五尺砖墙,县政府的东邻,是一个小印刷廠。
半夜里,那架人摇的机器,正在嘩嘩地响动,工人们印刷着动员会编的抗日小报纸。
李佩钟想:等她把图样设计好,再加上一个说明,可以在小报上登载。
机器的响声停止了,接着是工人们的嘈杂。
不久,那个印刷厂的负責人,细高个子秃头顶的老崔,跳墙跑到她的屋里来。
“你们出了什么事?”李佩钟停下工作转身问,“半夜三更跑来做什么?“李同志,你这里该安一个岗,”秃头老崔说,“这么大院子,一个人就不害怕?”“一忙,什么也就忘了。
孙犁简介(1)
![孙犁简介(1)](https://img.taocdn.com/s3/m/e1f5ce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1.png)
孙犁简介1. 孙犁的背景孙犁(1918年-2003年),中国作家,笔名孙犁、柳云龙等。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 孙犁的生平经历孙犁于1918年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子弟。
早年间,他的家庭环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培养了他的文学兴趣和素养。
1935年,孙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开始接触和研究文学。
在校期间,他参与了左翼青年运动,并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1936年,他的作品《成群结队的麻雀》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正式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抗日战争期间,孙犁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革命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194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解放战争胜利后,孙犁先后在《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等报纸担任编辑和发言人的职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3. 孙犁的文学成就孙犁是中国新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他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
其中,代表作品有《草地》、《白草黄沙》、《地雷战》等。
《草地》是孙犁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讲述一个贫穷农村青年抵抗封建势力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现实和农民阶级的奋斗。
这部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白草黄沙》是孙犁以个人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的散文集。
这本书记录了孙犁在延安和西北地区的生活和感受,描绘了那个特殊时期的人民生活和壮美自然景观。
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孙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4. 孙犁的思想和文学理念孙犁是一位积极拥护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
他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时代结合,以人民大众为中心,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
在孙犁看来,文学是服务人民、反映现实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他的创作力求真实,注重揭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弱势群体的命运。
他追求对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无私奉献,表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5. 总结孙犁是中国新时期的一位优秀作家,他的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而著称。
孙犁作品_孙犁散文
![孙犁作品_孙犁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2add18376baf1ffd4fad03.png)
孙犁作品_孙犁散文
∙孙犁:父亲的记忆
∙孙犁:童年漫忆
∙孙犁:母亲的记忆
∙孙犁:识字班
∙孙犁:投宿
∙孙犁:王福绿
∙孙犁: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孙犁:张秋阁
∙孙犁:“帅府”巡礼
∙孙犁:相片
∙孙犁:织席记
∙孙犁:采蒲台的苇
∙孙犁:安新看卖席记
∙孙犁:随感
∙孙犁:一别十年同口镇
∙孙犁:王香菊
∙孙犁:诉苦翻心
∙孙犁:香菊的母亲
∙孙犁:诉苦翻心
∙孙犁:宿舍
∙孙犁:杨国元
∙孙犁:访旧
∙孙犁:家庭
∙孙犁:齐满花
∙孙犁:北平的地台戏∙孙犁:石子
∙孙犁:某村旧事
∙孙犁:烈士陵园
∙孙犁:服装的故事∙孙犁:文字生涯
∙孙犁:吃粥有感
∙孙犁:书的梦
∙孙犁:戏的梦
∙孙犁:画的梦
∙孙犁:成活的树苗∙孙犁:同口旧事
∙孙犁:“古城会”
∙孙犁:报纸的故事∙孙犁:青春余梦
∙孙犁:火炉
∙孙犁:住房的故事∙孙犁:牲口的故事∙孙犁:猫鼠的故事∙孙犁:夜晚的故事∙孙犁:吃饭的故事∙孙犁:包袱皮儿∙孙犁:书信
∙孙犁:昆虫的故事∙孙犁:移家天津∙孙犁:老屋
∙孙犁:鞋的故事∙孙犁:钢笔的故事∙孙犁:晚秋植物记∙孙犁:风烛庵杂记∙孙犁:老家
∙孙犁:木棍儿
∙孙犁:告别
∙孙犁:黄叶
∙孙犁:菜花
∙孙犁:转移
∙孙犁:吃菜根
∙孙犁:拉洋片
∙孙犁:看电视
∙孙犁:记春节
∙孙犁:新居琐记∙孙犁:楼居随笔∙孙犁:朋友的彩笔∙孙犁:老同学。
琴和箫[孙犁]
![琴和箫[孙犁]](https://img.taocdn.com/s3/m/d953bdc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2.png)
琴和箫[孙犁]作家简介孙犁,(1913年5⽉11⽇——2002年7⽉11⽇),原名孙树勋。
河北省安平县⼈。
现代⼩说家、散⽂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代表⼈。
“荷花淀派”也叫“⽩洋淀派”。
与“⼭药蛋派”齐名。
作品简介《琴和箫》写的是⼀个⾰命的⾳乐之家——钱智修夫妇和⼥⼉⼤菱、⼩菱在抗⽇中英勇牺牲的故事。
重点是写俩⼥孩⼦,⽂字饱含情感,极为精练传神,读来悲壮凄怆,催⼈泪下,那思想与艺术的魅⼒强烈地震撼⼈⼼!去年,我回到冀中区腹地的第三天,就托了⼀个可靠的⼈到河间青龙桥打听那两个孩⼦的消息。
过了⼀个星期,送信⼈回来说,她姐妹两个在今年春天就参加了分区的剧社,姐姐已经登台演奏过,妹妹也会跳舞。
社长很喜欢她们。
抚养她们的衰⽼的外祖⽗,也带给我⼀封⽤旧账篇写的信,谢过我的费⼼,好像很愉快。
在信的末尾他⼜想起死去的姑爷,久不通⾳讯的⼥⼉……泪痕还可以辨认。
但是那总的感情,我看出来,⽼⼈是很振奋的。
这⽼⼈也是个⾳乐爱好者。
直到今天他还领导着本村的⾳乐队。
他钟爱⾃⼰独⽣的⼥⼉,和钟爱他那笙笛胡琴⼀样。
他竭⼒供给⼥⼉上学,并且⿎励她要和⼀个⾳乐能⼿结婚,哪怕是⼀个穷光蛋,只要⼗个⼿指能够拨弄好丝弦,两⽚嘴唇能吹好⽵管。
这样我那朋友钱智修就⼊选了。
接到⽼⼈的信,我也长出⼀⼝⽓,我那死去的朋友,这样他可以瞑⽬了。
⽽我也像那⽼⼈了却⼀件挂⼼事⼀样,甚⾄不想去看看她们。
我想她们既是⼊了这个园地,就会有⼈浇灌培养,热情和关照不会⽐我差。
⼈多,伙伴多,⼀定⽐我还要周到。
算来,⼤的孩⼦已经⼗三岁,⼩的是⼗⼀岁了。
我同她们的⽗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
那时候,我闷在家⾥得不到什么消息就常到他那⾥去,⼀去就谈上半天,不到天晚不回家。
在那些时候,我要求⼏次,他才肯把挂在墙上的旧南胡,拉去⽪套,为我,在他也许是为他⾃⼰,奏⼏⽀曲⼦。
在那些时候,⼥⼈总是把⼀个孩⼦交到我的怀⾥,从床头上拉出⼀⽀⿊⾊的⽵箫来吹。
孙犁《山地回忆》阅读答案
![孙犁《山地回忆》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c432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3.png)
孙犁《山地回忆》阅读答案文本一:山地回忆孙犁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夫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
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
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殊感到爱好。
临走的时候,我肯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由于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
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许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许多人。
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
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士气。
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简单,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简单见到太阳。
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
许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由于袜子,我和这家人熟悉了,并且成了老交情。
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状况缓和了,部队打算休息两天。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
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
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刚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声音是那么严峻,我听了很不兴奋。
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阻碍了人。
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生气,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观察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
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
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来回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讴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孙犁《张秋阁》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张秋阁》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3cb2a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69.png)
孙犁《张秋阁》阅读练习及答案孙犁《张秋阁》阅读练习及答案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犁《张秋阁》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孙犁《张秋阁》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秋阁孙犁一九四七年春天,冀中区的党组织号召发动大生产运动,各村都成立了生产委员会。
一过了正月十五,街上的锣鼓声音就渐渐稀少,地里的牛马多起来,人们忙着往地里送粪。
十九这天晚上,代耕队长曹蜜田拿着一封信,到妇女生产组组长张秋阁家里去了。
秋阁的爹娘全死了,自从哥哥参军,她一个人带着小妹妹二格过日子。
现在,她住在年前分得的地主曹老太的场院里。
曹蜜田到了门口,看见她还点着灯在屋里纺线,在窗口低头站了一会,才说:“秋阁,开开门。
”“蜜田哥吗?”秋阁停了纺车,从炕上跳下来打开门,“开会呀?”曹蜜田低头进去,坐在炕沿上,问:“二格睡了?”“睡了。
”秋阁望着蜜田的脸色,“蜜田哥,你手里拿的是谁的信?”“你哥哥的,”蜜田的眼湿了,“他作战牺牲了。
”“在哪里?”秋阁叫了一声把信拿过来,走到油灯前面去。
她没有看信,她呆呆地站在小橱前面,望着那小小的跳动的灯火,流下泪来。
她趴在桌子上,痛哭一场,说:“哥哥从小受苦,他的身子很单薄。
”“信上写着他作战很勇敢。
”曹蜜田说,“我们从小好了一场,我想把他的尸首起回来,我是来和你商量。
”“那敢情好,可是谁能去呀?”秋阁说。
“去就是我去。
”曹蜜田说,“叫村里出辆车,我去,我想五天也就回来了。
”“五天?村里眼下这样忙,”秋阁低着头,“你离得开?我看过一些时再说吧,人已经没有了,也不忙在这一时。
”她用袖子擦擦眼泪,把灯剔亮一些,接着说“爹娘苦了一辈子,没看见自已的房子、地就死了,哥哥照看着我们实在不容易。
眼看地也有得种,房也有得住,生活好些了,我们也长大了,他又去了。
”“他是为革命死的,我们不要难过,我们活着,该工作的还是工作,这才对得住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小说、散文集)1947
《芦花荡》(短篇小说集)1949
《嘱咐》(短篇小说集)1949
《村歌》(中篇小说)1949
《农村速写》(散文、小说集)1950,
《采蒲台》(短篇小说集)1950,
《山海关红续歌》(诗集)1951
《风云初记》(长篇小说) l集,1951,人文;2集,1953,人文;1-3集,1963,作家。
《白洋淀纪事》(小说、散文集)1958,
《铁木前传》(中篇小说)1959,
《白洋淀之曲》(诗集)1964,
《秀露集》(散文、小说集)1981,
《耕堂杂录》(杂文集)1981
,《疆定集》(散文集)1981,
《琴和箫》(小说、散文集)1982,。
《孙犁小说选》1982,。
《孙犁文集》(l一5册)1981一1982,
《耕堂散文》1982,
《尺泽集》(散文集)1982。
《孙犁文论集》1983,
《书林秋草》(杂文集)1983,
《孙犁散文选》1984,
《远道集》(散文)1984,
《老荒集》(散文集)1985,
《陋巷集》(散文集)1987,
《耕堂序跋》1988,
《无为集》(散文)1989,
《芸斋小说》1990,
《孙犁文集》(珍藏本)正编5卷,续编3卷,共8卷,1992年,《芸斋梦余》,1996年,
《耕堂劫后十种》,1998年
《孙犁文集》正编5卷,续编3卷,共8卷,2002年
《孙犁全集》共11卷,2004年,
《耕堂读书记》正、续编,2008年
《耕堂劫后十种》,2012年
《耕堂文录十种》、《铁木前传(纪念版)》、《耕堂读书记》,2012年,《相片》小说型短文,
《报纸的故事》短文
散文
《相片》《识字班》《第一个洞》《游击区生活一星期》《三烈士事略并后记》《塔记》
《书的梦》《王凤岗坑杀孙犁散文抗属》《采蒲台的苇》《安新看卖席记》《张秋阁》《光复唐官屯之战》《学习》《宿舍》《节
约》《小刘庄》《挂甲寺渡口》《厂景》《访旧》《婚俗》《一天日记》《回忆沙可夫同志》《黄鹂》《石子》《善暗室纪年》序《伙伴的回忆》《服装的故事《悼画家马达》《删去的文字》《童年漫忆》《谈赵树理》《谈柳宗元》《吃粥有感》《红楼梦》杂说《方纪散文集》序《书的梦》《画的梦》《戏的梦》《夜思》《悼念李季同志》《乡里旧闻》《同口旧事》《新年悬旧照》《报纸的故事》《亡人逸事》《芸斋琐谈》《母亲的记忆》《青春余梦》《芸斋梦余》《猫鼠的故事》《夜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