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江苏淮阴:发展集体经济成农村发展生命力

合集下载

江苏淮阴:打造黄河故道现代农业新高地

江苏淮阴:打造黄河故道现代农业新高地

江苏淮阴:打造黄河故道现代农业新
高地
江苏省淮阴市淮阴区地处黄河故道下游,黄河故道由西向东穿过该区,全长42公里。

沿途流经七个乡镇,土地总面积为53.90万亩,耕地面积23.12万亩。

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位于黄河故道区域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努力打造现代农业亮点工程,使得黄河故道区域农业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向周边辐射,形成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

图:现代农业坚持生态安全优先,促进可持续发展。

淮阴区严格按照“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针,减少化学农药及化肥使用量,控制劣质塑料薄膜等化学品的使用,植树种草,不断增加树种多样化,
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良好农业生态环境。

坚持现代科技支撑,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

该区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研成果,引繁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新模式,放大示范、辐射、带动效应。

推行南农大、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单位、院校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合作建设高效农业科技项目,通过典型示范,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效益。

拓宽特色产业,为高效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该区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结合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高端农业的需求,重点扶持了订单蔬菜、露地菜、林果、花卉等主导产业,培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

通过项目实施,故道区彻底改变了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状况。

特色高效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到精、从分散到集中,对拉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推动农业的现代化、链条化和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带动项目区566户低收入户脱贫致富。

淮安 乡村振兴

淮安 乡村振兴

淮安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淮安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农村地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淮安地处江苏省中部,人口众多,乡村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乡村振兴的良好条件。

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淮安市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在农村电网、道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善和提升。

通过改造农村供电网、扩建道路、修建桥梁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农村的交通、通信和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淮安市加强了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农村旅游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

同时,加强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激发了农民的创造力和创业潜力,为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淮安市注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保护农田水源、优化耕地资源配置、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等,提高了农田的生产效益和生
态效益,保障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淮安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淮安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淮安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巢 引凤 ” 方 式 , 升 产 业 层次 , 大 村 形 式 的村 集体 经 济组 织 。 认 真 总结 和 定 具 体 的 扶持 政 策 , 等 提 壮 要 为村 级 集体 经 济 发
集体经 济 实 力 。
借 鉴 一 些 村 集 体 经 济 组 织 积 极 组 建 资 展 创 造 良好 环境 。
产 品 营销 、 资供 应 、 农 农机 作 业 、 虫 害 进 一 步培 育 和 完善 村 级 集体 经济 组 织 。 济 发展 。 病 要把 整合 各 类惠 农 支农 项 目资 防治 、 术 咨 询等 服 务 。要 鼓 励 村级 集 技
深 化 农村 社 区 股份 合 作 制改 革 。 要 金 与 发展 村 级集 体 经 济 紧 密结 合起 来 , 体 经济 组 织 围绕 农 村 非农 产 业 发 展 , 提 以 明晰 产 权 主体 、 顺 分 配 关 系 、 范 优 先 安 排 村 级 集 体 经 济 组 织 承 担 实 施 理 规

经 营 的农 业 土地 、
握 形 势 。 住 关键 , 抓 加强 领 导 , 动 我 省 权 流转 集 中的土地和 重 推 村 级 集体 经 济 发展 迈 上新 的 台阶 , 为推 要 扶 持 村 集 体 经 济 组
进 城 乡发 展一 体 化 、 实现 “ 两个 率 先 ” 项 目, 展 “ 目 发 一村一 品”

稿
基地 整 理 , 整理 节 约 的 土地 归 村 集体 所
建 立 健全 村 级 集体 经 济 组织 。中央 农 村 集 体 资 产 抵 押 贷 款 ,扩 大 农 村 有
有 。鼓 励 村 集 体 经 济 组 织 采 用 多种 方 提 出 , 把农 村 集体 土地 所 有 权证 确 认 效 担 保 物范 围 。 要 式 , 活 集 体 闲置 的办 公用 房 、 舍 和 到 每 个 具 有所 有 权 的 农 民 集体 经 济 组 盘 校 仓库 等 不动 产 ,提 高存 量 资产 利 用率 。 织 , 农村 宅基 地 和村 庄 整理 后 节约 的土 要用 好 用活 集 体 货 币 资金 , 增加 投 资 收 地 仍属 农 民集 体 所有 。 这就 要 求 集体 经 益 。苏 南 地 区 要 加快 推 进 产 业 转 化 升 济组 织 不 能缺 位 。 按 照稳 定 和 完善 农 要

脱贫攻坚结硕果——淮阴区扶贫工作纪实

脱贫攻坚结硕果——淮阴区扶贫工作纪实

个钢架大棚 , 引进了“ 上好佳” 土豆种植 镇小桥村和渔沟镇裘庄村标准化 厂房 调资金在吴城镇 堡工村启动道路绿化
项 目。 省委宣传部 、 省纪委、 省政法委也 项 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2 0 年底 , 项 目。 到 09 省纪委 妇联、 人防办 、 环保厅、 体
增强贫 困农户 增收脱 贫 的 内生 动力和 经 5 0多个 、 0 大规 模 畜 禽养殖 基 地 3个 。 济 薄 弱地 区 的发展活 力。2 0 年 末 ,2 09 1 进 帮 扶 村 集 体 经 济 超 5万 元 和 贫 困农 户脱 贫 进程 。
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按 序时进度超额完成 , 脱贫率达到 8 %以 5
代农 业的机遇 ,用足用好各项扶 持政 形式 , 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帮助盘活 社会事业发展 , 整体 改善农村生产 生活 策, 加快高效农业发展步伐。扶持贫困 村集体存量资产 , 在乡镇工业集中区和 条件。 省政府办公厅协调资金帮助刘老
农户 发展 日光 能温 室 大棚 、钢 架 大 棚 、 有 条 件 的村 级 创 业 点 资助 兴 建 标 准 化 庄 中学兴建 了男女生宿舍楼各一幢和
日光 能温 室 大棚 1 6个 。 江 宁 区 投 资 厂房的南北挂钩结对帮扶机制。 7 省委宣 宣传部在西宋集镇合兴村 启动村庄环 0 0平 方 境整治项 目。省委政法委、 电大等单 16万 元 在 古 寨 、 宋 集 、 头 、 树 、 传 部在 西 宋集 镇合 兴 村建 设 10 2 西 码 三 省 棉 花庄 等 7个 乡镇 新 建 2 0 蔬 菜 大 米标准化厂房 , 6 个 并协助引进一个服装加 位协调资金修 建帮扶镇村农村公路 , 方 棚 。省体 育局 在 帮扶 的黄 河 村兴 建 9 工厂。省环保厅 、 妇联帮扶 的南陈集 便群众生产 出行。 O 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协

淮阴区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淮阴区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就 突破 了3 0 o 0 万元。 1 . 5 高效 农业 龙头 企业 日益 增 多
近 年 来 ,淮 阴 区 发 展 高 效农 业 注 重培 育 壮 大 龙 头 企 业 。在 “ 十一五”期 间 , 淮 阴区通过财政补助 、贷款贴息方 式,投入资金扶 持了江苏同玉禽业有 限公司 、江苏润通食品有限公 司、淮安老侯食 品 有限公司 、 淮安凌桥米业有限公司 、江苏民康油脂有 限公 司单位 ,为 其注入新 的生机 和活力 ,壮大 自身实力 , 增 强带动 和服务能力 ,有效 促进了生产 、 加 工、销售 、服务之间的紧密结合 , 提 升了一体化经营 水平 。此外 , 淮 阴区通过龙 头企 业的带动 , 解 决技术 、资金 、 市 场等 系列问题。如依靠淮安天益食品 、淮安丰尔丰斯农业发展公司 、苏 州南环蔬 菜有限公 司 、连云港如 意集 团等龙 头企业 的带动发展 订单 蔬菜。
的重要措施, 是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产业基础 。 淮安市淮 阴区位 于江苏省北部平原 的交通枢纽之地 ,座落于淮安 市区北 部。近年来 ,淮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把大力发
阴 区棉花庄镇 军田村绿源蔬菜合作社为例 ,合作社 里将采摘下来 的蔬 菜称重打包 ,发往市 区的各个超市销售 ,仅2 0 1 1 年该合作社 销售收入
淮 阴区高效农 业发展 的现状分析
王迎娣
( 中共 淮 阴 区委党 校 ,江苏 淮 安 2 2 3 3 0 0)
农业是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 ,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 主要模式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要 坚持把发展现代高效农 业、繁 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推进高 效农业建设, 是促进农 民增加收人的基本途径,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多措并举 助农增收

多措并举 助农增收

致富新貌ZHIFUXINMAO编辑:陆洋(****************)施洼村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北部,现有村民2830人,耕地面积6000余亩。

近年来,该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采取整合资源、多元经营、优化服务等具体措施,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由之前的经济薄弱村变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30万元的小康村。

整合资源 抱团增收 近几年,施洼村在当地大棚、水生蔬菜种植与肉牛养殖的传统农业基础上,整合有效农业资源,科学规划种养规模,积极成立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家庭农场,让当地农户抱团发展。

同时还聘请种养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户入社经营,大力发展大棚种植和规模养殖等高效设施农业,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增加整体经济收益。

目前,该村已有370亩高效设施蔬菜大棚,年出栏500头肉牛的畜禽养殖合作社和400亩以水生蔬菜为主的家庭农场,常年用工80余人,季节性用工4000余人次,有效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多元经营 富民强村 这两年,施洼村大力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高效种植、规模养殖。

全村现有双强蔬菜专业合作社、亚丰肉牛养殖合作社等专业农业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3家,种养大户15户,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500元,集体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此外,施洼村还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重点完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

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近300万元建设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并铺设村组道路21公里,疏浚田间渠道36.3公里,生产环境不断优化,村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村里还创新施行特色“庭院经济”工程:即在农房前后种植市场销量好、经济效益高的花卉苗木品种,并由相应企业统一收购,有效提升了种植户的整体收入水平。

优化服务 整体发展 为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施洼村积极打造优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通过发展家禽产业、安排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制订相应的帮扶措施,助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淮政发[2013]117号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淮政发[2013]117号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正文:----------------------------------------------------------------------------------------------------------------------------------------------------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淮政发〔2013〕11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淮安市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组织实施。

淮安市人民政府2013年7月10日淮安市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2013年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国发〔2013〕《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20号)精神,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力推动促进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坚决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一)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要求,主动研究对接国家取消和下放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抓紧做好市本级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和调整下放等工作;认真落实“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实施并联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市监察局、行政审批中心、法制办等负责)(二)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实现行政权力网上规范运行,积极拓展政务公开领域和内容,建立健全市县(区)联动督查机制;全面提高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水平,推进财政预决算、保障性住房、招投标、征地拆迁、价格和收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信息公开。

淮安市农业发展路径的经济学分析

淮安市农业发展路径的经济学分析
B b l b 2
2 构 造判 断矩 阵标 度 。通 常采 用 Sa 的 1 . at y —
业 是淮安政 府 需要 解 决 的课 题 。通 过层 次 分 析 法
(H A P分 析法 )可 以 比较判 断农 业发 展影 响变量 的
9 值标度法。标度 1 表示因素 i i 与 相比,同等重
要 ;标 度 3表示 因素 i i 比 ,略显重 要 ;标 度 与 相 5表示 因素 i i 比,较 为 重要 ;标 度 7表示 因 与 相 素 i i 比,相 当重要 ;标 度 9表示 因 素 i i 与 相 与
责 任 编辑 :杜 咏梅
竞争优势,有助于将公司骨干员工与流通股东利

46 ・
21 年 第 1 00 期
相 比,极 端重 要 ;标度 2 、6 、4 、8表示 以上相 邻 判 断之 间的 中问状 态 对 应 标 度值 ;标 度 的倒 数 表 示 因素 j 因素 i 与 的重要 性之 比。
的 因素重要 性进行 分析 ,提 出淮安 农业发展 路径 。
关键 词 :农业
经济 学分析
层 次分析
中图分 类号 :F 9 50
淮安是 传 统农 业 大 市 ,农 业 在 地 方经 济 中 占 有 重要地 位 ,农 民收 入有 相 当大 的 比重来 自于 农


层次 分析 法思想
层 次分 析法是美 国运筹 学家 T . at .I .Sa y创立 的多准 则决 策方 法 ,可 以通 过 简单 形 式 说 明深 奥 理论 ,运用 于社会 经济 系统 决策 分析时效 果显 著 。 基本原 理是将 影 响决 策 系 统各 变 量按 照 隶 属关 系 进行 排序 ,梳 理 和排 列影 响决 策变 量 的 递 阶层 次

带动农民致富 给力农村经济——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加快提档升级

带动农民致富  给力农村经济——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加快提档升级
盖率 的关键 。
事长 、 财会人员和辅导 员 , 全市 累计举 年的 3 万户增加到 目前 的 6 . 2 1 9万户 , 参 加率 由 2 0 0 8年 的 3 %提 高到 目前 2
强化示范建设。 0 0年起 , 21 淮安市 办各类培训班 6 期 , 5 培训 8 0 5 0人次。
50 2 8个 , 加农 户 工商 登 记 数 5 . 参 82万 规范合作质态 , 强化指 导服 务 , 打造 出 月督查 、 半年考核 、 年终考评” 营造 比 ,
竞相发展 、 创先争优 的浓厚氛 户, 占总农户数的 5 %, 8 参加农户数与 了淮 阴区棉花庄绿源辣椒 种植专业合 学赶超 、 农 工 有近 比例 继续 全 省领 先 。近 日 , 委 书记 刘 作社 、楚州区浦马蔬菜专业合作社 、 市 金 围 。积极 推进 “ 超对接 ” 作 , 洪泽县祥发 2 0家合作社 与超 市或流通企 业直接 0 永忠在《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第 湖县兴全禽业专业合作社 、

制 定 了 县 ( ) 乡 ( ) 示 范 社 标 续三年 组织开展 以“ 区 、 镇 级 比规范运作 、 整 看
态势, 已成为全省乃至全 国农民专业合 准 , 、 、 市 县 乡三级联动 , 有序 推进示范 体质量 , 比建章立制、 看管理民主 , 比辐
作组织的一朵绚丽奇葩。
社创建 , 组织合作社进行政府优 先扶持 射带动 、 看成 员增收 , 比经营规模 、 看发
五 示范 社 创 建活 动 , 市 局和淮安工商局等市直部 门密切协作 全省争第一 , 全国走前列” 目标要求 , 主要 内容 的 “ 好 ” 的
市政府办专 门下发《 关于 开展 创 配合 , 开展调查 研究与统计监测 , 别 分 加快推进农 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 全市农 委办 、 帮助解 民 专 业 合 作 社 呈 现 出发 展 速 度 不 断 加 建市级 示范农 民专业合作社 活动的通 选择 5个合作社作为帮扶对象 , 技术 、 信息等问题。 淮安市 已连 快、 运作机制逐步规范 、 农户覆 盖面持 知》 ,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 决资金 、 续扩大 、 综合实力 明显提升的良好发展

加强农业园区建设 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农业园区建设 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淮安市农委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集中打造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我市农业园区建设进入了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淮安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个、市级园区8个、县级园区7个,涵盖了我市优势主导产业。

科学规划,引领农业园区科学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对列入考核的重点园区,特别是对市级以上的园区要求科学规划,彰显特色,做到规划与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相吻合,与当地城乡发展相衔接。

打破区域界限,对关联度较高的重点园区和特色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以便于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规划的统筹性。

通过行政和市场的手段,引导各园区推进差异化发展战略,努力形成分布合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园区布局,突出规划的差异性。

加大投入,争创省级农业园区。

为争创省级园区,我市整合资金,集中投入重点园区,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意见》(淮政办发(2010)99号),积极协调农业开发、水利、国土等涉农部门,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并按省级园区标准,将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档升级一批,全力争创一批省级园区,组织清浦区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区等7个园区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新获批4个,为全省较多市。

淮阴区(刘老庄)现代农业产业园结合红色旅游,建成八十二烈士纪念林、红星广场、红色家园小区,形成了集生产、示范、休闲、观光、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金湖县现代渔业园区由园区发展公司格瑞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与运营管理,主要从事河蟹等特种水产养殖。

现在已投入1200多万元,开挖标准塘口5036亩,使低洼地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从原亩收入18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大大提高了渔农民收入。

强化服务,促进农业园区公共平台建设。

淮阴区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淮阴区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淮阴区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作者:王迎娣来源:《卷宗》2013年第09期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推进高效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淮安市淮阴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的交通枢纽之地,座落于淮安市区北部。

近年来,淮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把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积极组织、引导,支持农民和各类投资者参与高效农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该区高效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但从该区发展高效农业的实践中,深感该区发展高效农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因此,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探讨,希望对引导淮阴区高效农业发展、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淮阴区高效农业发展的成绩近年来,淮阴区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抓手,本着“因地制宜,突出优势,规模经营,提高质量”的原则,通过园区建设,基地带动,高效农业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呈现出较快发展态势。

1.1 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淮阴区区镇村三级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全区农业向高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淮阴区紧紧围绕淮阴区十亿元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坚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做到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带动辐射不断增强,积极保障市场有效供应,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程不断加快。

特别是钢架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近年来,淮阴区高效农业取得重大发展,已成为淮安地区高效农业发展的典型区县和高效农业展示的新窗口。

1.2 高效农业主导产业日趋显现经过几年努力,淮阴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

淮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研

淮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研

江苏省淮安市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市“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富民壮村强乡镇战略,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现状收入总量不断提升。

2019年度村级集体收入台账显示,全市1529个村(居)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57亿元,其中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7%和5.3%。

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比重达61%,同比提高近2个百分点,已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淮阴和金湖等县(区)占比均达85%以上。

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2019年度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中,直接经营收益、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三者比重为36.5︰56.3︰7.2,资产和资源发包收入是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

发包及上交收入的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经营性资产发包收入、资源性资产发包收入和非经营性资产发包收入的比例为54︰40︰6,以标准厂房、商业用房、各类市场和现代高效农业设施等经营性资产出租或发包收入比重逐年提高,首次超过资源性资产发包收入,已占据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半壁江山,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风险明显下降。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全市2019年新增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1.9亿元,其中省市县财政扶持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建设资金近0.6亿元。

基本形成财政投入为导向、村集体资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的立体式、多元化投入格局,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按照提升村级经济实力为先的工作思路,淮安把“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淮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林 春/江苏省淮安市农业农村局NO.422水县村居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办法》,并以口袋书的49NO.422JIANGSU RURAL ECONOMY。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1. 安徽省霍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农村地区。

该县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民合作社和农村电商等产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村经济状况。

2. 江苏省盱眙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盱眙县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行区之一。

该县通过推行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农民合作社或企业,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这一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湖南省醴陵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醴陵市位于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中心,是一个农业大县。

该市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和农村电商,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民合作社帮助农民集中生产、统一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村电商则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4. 四川省资阳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资阳市位于四川省东部,是一个农业大县。

该市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和农村电商,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电商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5. 广东省阳春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阳春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

该市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和农村电商,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民合作社帮助农民集中生产、统一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村电商则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6. 河南省巩义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巩义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县。

该市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和农村电商,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电商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途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7. 浙江省永康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永康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一个农业大县。

该市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和农村电商,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民合作社帮助农民集中生产、统一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力”齐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六力”齐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织 作 用 促 发 展
加集体经济收入。 刘老庄村抓住省市重
点扶持的机遇 , 聘请家 乡在外施 工的工
家乡人最愿意为家乡出力 , 家乡人 程 技 术 人 员 回 乡 牵头 成 立 了 有 资 质 的
承接 当地新农村建设基 重罚 。 规定凡是年度经验收确认成绩突 建 设家 乡也最得 力 , 因此 , 淮阴区十分 建筑服务公司 , 出的村党组织书记 , 最高可享受一次性 注 重 发 挥 “ 当地 人 ” 的力 量 。 是 动 员 当 一 础 设 施 项 目 , 此 一 项 , 务 公 司 一 年 仅 服
j R 重笪 E村 级 集
近年来 , 江苏 省淮 安 市 淮 阴 区把 发 5 0万元的奖励 , 符合《 党政 领导干部选 地 能人 大 户 、在 外 打 工 人 员 回 乡创 业 , 展 村 级 集体 经 济 摆 上 突 出位 置 , 力狠 拔 任 用 工 作 条 例 》 , 可 提 拔 进 入 乡 着 的 还 支持离职干部 、 企业老板 回村挂职 当村 抓 , 得 明显 效 果 2 1 取 0 1年 , 区 2 7 镇 领 导 班 子 ; 没 有 完成 年 度 发 展 目标 官 。 花庄 镇 大 福 村党 总 支 书记 李 松 原 全 4 对 棉
核 资 工作 , 因地 制 宜 、 织 收 入 、 组 盘活 存 拨 款 。 0 年 , 区 共在 乡镇 工业 集 中 21 1 全
量、 规范管理 , 既保证 了集体 资产保值 区新开 工建设 4 4幢厂房 8 0 0平 米。 挣 一个 花两个 ,村级实 力就 不可能壮 80 有部分厂 大。 因此 , 我区严格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 增值 ,又促进了集体资源 的充分利用。 目前绝大部分 已到檐 口高度 , 通过清理登 记 、 过细 工作 、 法依规 办 房 已竣工投产见效 。 依 预计 , 按每月 5元 / 规范报 支手续 , 实行村帐 乡管 , 增强村 事, 利用闲置厂房 、 校舍 、 电站 、 荒地 等 , 口租赁费计算 , 建成后年可 为村集体创 财约束力。 通过村务公开、 帐务公开 , 交

淮安:焕发农业综合开发新生机

淮安:焕发农业综合开发新生机

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产业 结合 ,激发 贫 困地 区发展 活力 和 内
提 档 升级 。
在动 力 ,加 快脱贫 攻坚 。 (孔 雪 )
农业部部署大风降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容烈 47
编辑 赵听(zha n@jsag gov.cn)
ZHENGFAGUANGJIAO政法广角 ·
党 的十 九大报 告 指 出,必须 始 ·市县 动态 · 终 把解 决 三农 ”问题 作 为 全党
工作 重 中之重 ,并 提 出实施 乡村振
兴 战 略和 坚 持 农 业 农 村 优 先 发展
把 高标准 农 田建 设作为 首 要工作 ,
助 力 推 进 脱 贫 攻 坚 把 高 标
把 更 多 资 金 聚焦 到 高标 准 农 田建 准 农 田建设 和精 准扶 贫有机 结合 ,
设 上 来 ,因 地 制 宜 充 实 建 设 内容 , 改善贫 困地 区生产 条 件 ,提 升农 业
完善 配套 设施 ,加快 建设进 度 。 综 合生 产能 力 。把 产,打 造 农 业 优 势 水等清 洁 生产技 术 。积极探 索 与美
特 色产 业 集群 。
丽 乡村 建 设融 合 ,让 泵 站 、桥 梁 等
持 续 加 快 高 标 准 农 田 建 设 工 程成 为 乡村美 丽 的风景 ,让 农 民
2018年 ,淮 安 市 农 业 综 合开 发 将 更好地 享受 农业综 合开 发的成 效 。
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 实施 力 支 持 贫 困 地 区 发展 农 业 优 势特
好产 业化 发展 项 目,遵 循优 化农 业 色 产业有 机 结合 ,扶 持 建设 一批贫
和农 村经济 结 构 调整 ,推 进农 业产 困人 口参 与度 高 的特色 农业 基地 ,

淮安农业的发展趋势

淮安农业的发展趋势

淮安农业的发展趋势
淮安农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创新驱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淮安农业将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推广并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淮安将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注重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 转型升级:淮安农业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智慧农业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发展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4. 生态农业发展:淮安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倡导绿色种植、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5. 农民收入提高:淮安将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等产业,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淮安农业的发展趋势将以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生态农业
和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富裕为目标。

002江苏淮阴:发展集体经济成农村发展生命力

002江苏淮阴:发展集体经济成农村发展生命力

江苏淮阴:发展集体经济成农村发展生命力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应志刚2009年12月26日,周桂从厂里拿到了1500块钱的工资。

“比在苏州打工少赚1000来块”,但显然,周桂更愿意这少了1000来块的“家门口收入”。

周是江苏淮阴宋集村人。

淮阴地处江苏北部腹地的淮安市,80%以上是农业人口,也是江苏劳务输出大县(区)之一。

2009年初的一场金融风暴,周和大多数当地外出务工农民一样,被企业裁员后返回农村。

不过,他很快在村里兴办的工厂里找到了工作。

在淮阴,像周一样的返乡民工大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这得益于淮阴从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农村“脱贫、破零、超千”工程。

这项工程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经让全区251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999.24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32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3706户、私营企业589户,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36个,覆盖农民6.15万人,有力地带动了低收入户增收致富。

发展集体经济造就苏北“小华西”洪北村,是淮阴区最偏远的村落之一。

然而,这个村却是区里的官员在去年最乐意带媒体前往采访的村子。

甚至,洪北村已经成了淮阴区恢复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被推崇为“洪北模式”在全区推广。

这是个鸡鸣闻三县的村庄,与江苏宿迁市的泗阳、沭阳交界。

村子不大,却有着自己的集市,街道两旁的小洋楼鳞次栉比,道路上车辆行人穿梭繁忙,两侧商贩的生意看上去还不错,颇让人有种身处苏北乡镇驻地的感觉。

这个小村子被区里的官员称为“小华西”,村里的公共设施都是集体出钱建设的,村民医保由村里缴纳大部分,每个考取大学的农家子弟,还会额外得到2000元的红包奖赏。

与很多地方需要村干部苦口婆心劝导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窘状相比,“家底”殷实的洪北村却全部“包干”了农民的农业保险费,就连整修水渠等河工,村里人也不用出钱更不用出人,直接由村里出钱承包给工程队干。

这里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是成套的楼房,一套1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大概在5万块钱左右,比农民自己建造要节省上万元。

淮阴区农业规模化发展透视

淮阴区农业规模化发展透视

淮阴区农业规模化发展透视胡岁年;严祖斌【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20-22)【作者】胡岁年;严祖斌【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委农村工作部;淮安市淮阴区委农村工作部【正文语种】中文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地处苏北腹地,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全省典型的经济后发地区。

多年来,淮阴区为了实现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转变,一直致力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2008年被国家农业部表彰为农业生产先进县,2011年被省政府评为生猪产业大县,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13年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连续七年获得省高效农业先进县区。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小麦种植面积68.6万亩,亩产387.4公斤,总产达到26.6万吨;水稻种植面积46.7万亩,亩产618公斤,总产达28.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产量103万吨;水产养殖面积8.6万亩,产量2.35万吨;共有万只以上禽场28个,年饲养量5000万只,出栏4500万只;共有2000头以上猪场22个,年饲养量155.8万头,出栏105.65万头。

高效设施农业亮点纷呈。

全区共有高效设施农业 16万亩,涵盖蔬菜种植、苗木培育、食用菌生产、畜牧生态养殖、观光农业、特种水产养殖等众多领域。

以码头为核心区正在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刘老庄在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丁集、渔沟、码头、吴城在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不仅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而且成为带动周边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着力打造农业品牌,获批农产品“三品”认证204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达106.5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基地占耕地比重达97.13%。

丁集、刘老庄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基地。

“淮阴黑猪”成功获批国家工商地理证明商标,作为全省第二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生猪新品种,2012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16个主推品种之一。

“四力共进”驱动淮安现代农业新发展

“四力共进”驱动淮安现代农业新发展

“四力共进”驱动淮安现代农业新发展张进成【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2页(P34-35)【作者】张进成【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农业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国家农业科技园八万余株蝴蝶兰喜迎八方游客宗俊/视觉江苏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生产条件独具特色,自古就被誉为“天下粮仓”。

近年来,淮安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品牌强农、产业富农、创新助农、绿色兴农。

蓄力“新三牌”引领提质增效截至2017年底,淮安“无公害、绿色、有机”“老三牌”的有效认证数突破1000个,生产和提供优质、安全、放心农产品的基础较好。

今后的重点是推动产品向品牌、品牌向知名品牌转变,解决“优质不优价”难题,将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新三牌”同创作为切入点,突出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产业发展,企业品牌支撑驱动品牌发展,产品品牌塑造地方及企业形象。

要以“淮味千年”为背书,整合“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淮安大米”“淮安黑猪”“淮安红椒”等具有一定知名度、产业实力强的品牌,改变品牌多但杂而不亮的实际,统一形象、统一标识、合力推介,提高知名度、辨识度和美誉度。

要设立品牌发展基金,出台农产品品牌化意见,健全授权管理使用机制,抢抓未来5至10年我国农业品牌发展壮大的“黄金期”,在扩大品牌数量、提升品牌价值上狠下工夫,力争把“淮味千年”打造成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今年力争新认证“三品一标”300个,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江苏著名商标2个以上,用品牌引领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导向,充分释放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发力“4+1”产业支撑平稳向前不断放大“4+1”产业资金效应,引导发展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功能链”融合发展之路。

淮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观察

淮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观察

淮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观察江苏省淮安市委农村工作部【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3页(P59-61)【作者】江苏省淮安市委农村工作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编者按:本刊与江苏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合作,定期合办“经营管理”专栏,重点宣传江苏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承包土地确权、农村集体财务资产管理和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做法、经验和理论成果,以供借鉴。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市“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以实施富民壮村强乡镇战略为突破口,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收入总量不断提升。

2015年全市1534个村(居)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34亿元、村平54.37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93亿元、村平38.6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23.27%和25.3%。

二是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2015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中,直接经营收益、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三者比重为30.7∶67.1∶2.2,资产和资源发包收入是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

标准厂房、商业用房、各类市场和现代高效农业设施等经营性资产出租或发包收入比重逐年提高。

三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2015年全市新增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1.2亿元,其中省市县财政扶持建设村级创业点等项目建设资金0.52亿元。

标准厂房资产产权确认到村0.87亿元,占新增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的72.5%。

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加大扶持,激励发展。

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村级创业点建设的意见》,明确市、县两级设立村级创业点发展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扶持村级创业点标准厂房建设。

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对2010年度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新建标准厂房给予重点扶持,每村补助20万元,县区财政按照不低于1∶1比例进行配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淮阴:发展集体经济成农村发展生命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应志刚
2009年12月26日,周桂从厂里拿到了1500块钱的工资。

“比在苏州打工少赚1000来块”,但显然,周桂更愿意这少了1000来块的“家门口收入”。

周是江苏淮阴宋集村人。

淮阴地处江苏北部腹地的淮安市,80%以上是农业人口,也是江苏劳务输出大县(区)之一。

2009年初的一场金融风暴,周和大多数当地外出务工农民一样,被企业裁员后返回农村。

不过,他很快在村里兴办的工厂里找到了工作。

在淮阴,像周一样的返乡民工大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这得益于淮阴从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农村“脱贫、破零、超千”工程。

这项工程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经让全区251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999.24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32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3706户、私营企业589户,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36个,覆盖农民6.15万人,有力地带动了低收入户增收致富。

发展集体经济造就苏北“小华西”
洪北村,是淮阴区最偏远的村落之一。

然而,这个村却是区里的官员在去年最乐意带媒体前往采访的村子。

甚至,洪北村已经成了淮阴区恢复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被推崇为“洪北模式”在全区推广。

这是个鸡鸣闻三县的村庄,与江苏宿迁市的泗阳、沭阳交界。

村子不大,却有着自己的集市,街道两旁的小洋楼鳞次栉比,道路上车辆行人穿梭繁忙,两侧商贩的生意看上去还不错,颇让人有种身处苏北乡镇驻地的感觉。

这个小村子被区里的官员称为“小华西”,村里的公共设施都是集体出钱建设的,村民医保由村里缴纳大部分,每个考取大学的农家子弟,还会额外得到2000元的红包奖赏。

与很多地方需要村干部苦口婆心劝导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窘状相比,“家底”殷实的洪北村却全部“包干”了农民的农业保险费,就连整修水渠等河工,村里人也不用出钱更不用出人,直接由村里出钱承包给工程队干。

这里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是成套的楼房,一套1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大概在5万块钱
左右,比农民自己建造要节省上万元。

洪北村的集体经济回复的比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里就自发兴建了水厂、蚕站、建筑工程队、水泥预制品厂等集体产业,2008年底前记者在这个村子采访时,村支部书记戴家贵很自豪地透露,村子的集体经济纯收入“今年肯定达到100万。


洪北村恢复集体经济并没有把承包到户的土地重新合并起来,土地仍然是分到各家各户的,只是在集体的公用土地上建造房屋出租,或是向农民租赁土地办企业和公用事业,村里也不参与具体的经营。

戴家贵被当地很多的村干部看做是能人,在很多村干部抱怨“分田到户把人心都分散了”的时候,戴家贵却把集体当成家来操持,这让很多前来视察的官员对他竖起大拇指。

但戴家贵自己很明白,“手里没把米,唤鸡也不灵”。

自己之所以得到上级的肯定,得到村民的拥护,关键在于洪北村的集体经济得到了有效发展。

发展集体经济为基层组织“撑腰”
淮阴位于江苏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区,自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先后诞生了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家枚乘、枚皋及医学家吴鞠通、雕塑家滑田友等杰出人物,历史悠久但经济状况不尽人意。

淮阴区委农工部副部长李训伟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到2007年底,该区251个行政村,有117个行政村的村集体负债超过10万元,106个行政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因为村集体没有钱,无法为农民办实事,村民不把村干部当回事的例子,在淮阴区比比皆是。

而在记者采访中也发现,一些村子就连一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有的“村部”甚至就安在村支书或村长的家里。

在友谊村的村支书李敬生家里,他指着自家一张四方饭桌说:“这是我们村干部开会的办公桌”。

李敬生的家就是村里的“村部”,原先的“村部”因为年久失修且没钱修缮已经废弃,上级配备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设备:一台电视、一
部电脑,目前暂放在李敬生的家里。

而上级下发的文件就放在门后的一个纸箱里,“重要的文件保管在村会计那里。


因为村集体没有钱,村干部的腰杆就挺不直,村干部们抱怨自己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李敬生抱怨,“我们村的水利设施还是建国初期建设的,村里又没有资金垫修,跟老百姓又筹不到钱,每年栽水稻都比其他村迟上个半个月,老百姓骂我们村干部,上级领导对我们也不满意,没钱难办事、事难办。


因为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部不但抱怨事难做,而且坦言“影响干群关系”。

刘老庄乡副乡长万建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村干部班子来看,一个是‘软’,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二是‘散’,不想干事,精神状态也不好”。

和村干部一样,农民也期望村集体“有点钱”,一些农民说:“假如集体有钱的话,村里要办点实事,村干部就不会动不动就向我们筹钱。

本来跟村干部关系还挺不错的,但一听筹钱我们就烦了,筹的次数多了,一提筹钱我们就发恼。


“村集体没有收入,拿什么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不能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又从何谈起?”在淮阴区委书记这个岗位上履新不久的刘学军,之前是淮安市城管局的局长,因为“亲民、和谐”的管理形象,被誉为城管“鸽派”代表人物,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说:“村支部是最基层的党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就是要体现对老百姓的关爱,而这个基础就是要有收入,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更是对《中国经济周刊》坦言,“集体经济不发展,基层政权就有可能失守。


发展集体经济或成新农村发展方向
自农村基层在80年代初绝大部分集体经济“化整为零”后,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在农村“各立门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对于上面提出的“发展集体经济”,有人认为这是在“走回头路”,并对此报以观望的态度。

在争议声中,2008年6月,淮阴区召开了“全区农村‘脱贫’、‘破零’、‘超千’动员大会”,其中的核心就是“村级集体经济破零攻坚工程”:到2008
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为零的106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到2009年底,106个村中有50%达到5万元以上;到2010年,全区所有村均达到5万元以上。

区委书记刘学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的做法是因地制宜、上下联动”。

刘学军解释,因地制宜不是传统的发展集体经济,而是提出能工则工、能商则商、能农则农,凡是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受益的事,都要给与支持。

而“上下联动”又是发展集体经济的一大法宝,淮阴区委宣传部长杨恒忠透露,“刘书记把他的106员大将全派了下去,担任驻村工作指导员”。

“驻村指导员”都是区里的机关干部,他们的职责是“帮助实现强村富民,进而达到强基固本的目的”,而实质上,这些“驻村指导员”就是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破零攻坚工程”的主要帮扶力量。

从2008年6月份启动“村级集体经济破零攻坚工程”,截止到当年10月底,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破零工程”在“因地制宜、上下联动”的政策指导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淮阴区委组织部长杨维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年多的运行,三大工程已经让全区251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999.24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32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3706户、私营企业589户,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36个,覆盖农民6.15万人,有力地带动了低收入户增收致富。


刘学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说,“每个村在我们指导员的帮助下,都有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这是了不得的,也是很不简单的。

不仅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有些村还有能力为老百姓做一些好事、实事,不但老百姓拥护,也培养锻炼了我们的干部。


三农问题专家张小刚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至少在江苏,凡是新农村建设走在前列的,都是当年村集体经济未被完全‘改革掉’,且得以保存、发展,并且搞得好的地方。

如江阴的华西村、南通的永兴村,“集体经济还是有生命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