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民歌与地方音乐教育
陇东民间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
陇东民间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作者:杨筱王博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12期摘要:2008年,甘肃省将陇东民歌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推动陇东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制定了多项举措。
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本文从陇东民间音乐的发展出发,结合其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探究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对陇东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关键词:陇东民间音乐;高校音乐教学;保护与传承0 引言陇东民间音乐是流传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及平凉市部分地区的传统民歌,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地域特色浓厚,在我国民间音乐艺术发展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地方高校在音乐教学中,应主动承担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责任,积极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为陇东民间音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 陇东民间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保护与传承现状陇东民间音乐根植于陇东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其浓厚的乡土气息赋予音乐作品鲜活的生命力。
陇东地区地理环境相对闭塞,这使得其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联系相对缺乏。
这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造成了困扰,但是却在艺术发展中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本土特色。
陇东民间音乐对传统音乐价值与地域特色的保留与延续,是其在我国民歌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的原因。
随着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挖掘本土音乐资源,打造特色化音乐课程体系成为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导向,陇东民间音乐作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音乐艺术的代表自然成为音乐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資源。
但是目前在地方高校的音乐教学发展中,陇东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并不理想,陇东民歌、陇东唢呐等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在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得不到体现,同时高素质陇东民间音乐人才的缺失导致教育教学实践难以为继,传承人断层的危机逐渐凸显等等。
针对此,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条件积极探索陇东民间音乐的发展模式,为陇东民间音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
2 陇东民间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保护与传承策略2.1 引入陇东民间音乐,打造特色化音乐课程体系地方高校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应根据陇东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需要,积极引入多种艺术形式进入课程体系,并深入研究传统民间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为音乐艺术传承与专业音乐教学发展探索融合路径。
传统音乐元素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发展与继承——以陇东民歌教学为例
32 Northern Music2017年第1期(总第313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1,2017(CumulativelyNO.313)传统音乐元素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发展与继承——以陇东民歌教学为例马金龙(陇东学院音乐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摘要】我国音乐发展有很长的历史,传统的音乐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并且成为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基础,当代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传统音乐艺术的经典元素。
我国民族声乐技术在继承的基础上添加了时代元素,使民族声乐艺术和现代化的技术相结合,让不同地区的独特民族风格音乐在更加宽广的舞台上展示,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民族声乐,被更多人学习。
喜欢。
本文针对传统音乐元素这个话题,重点研究其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发展以及继承,然后以陇东民歌教学这个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阐述传统音乐元素对当代音乐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陇东民歌教学;传统音乐;当代声乐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陇东民歌研究创编与地方音乐教育》,课题立项号:GS[2014]GHB0294。
引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不再是只强调简单的衣食住行问题,对于艺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国际上各个国家之间也不断进行音乐文化的交流。
所以近年来,我国开始注重民族声乐,这使得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当代声乐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传统声乐中的优秀元素,并且借鉴国外的音乐教学方式,让我国当代的声乐艺术进步越来越快。
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的是,我国当代声乐艺术把传统的声乐元素和国外美声唱法进行融合。
该做法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使我国众多艺术类高校在进行专业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多优秀方法。
一、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情况当前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时,尽可能多的选择一些传统民间歌曲,让学生去练习。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他们体验这些作品中的感情以及如何更好的对其进行表演,该方式还能够按照不同学生声音的特点给他们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让他们发挥自身声音的优势,并且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22 Northern Music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何 慧(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幼儿园,甘肃 陇南 746000)【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启发幼儿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具有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等特征。
基于此,本文以甘肃省陇南市幼儿音乐教育开展过程中,陇南民间童谣的融合应用为主要探究内容,分析现代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创新效果,以达到激发幼儿认知能力,辅助学生智力开发的目的。
【关键词】陇南民间童谣;幼儿教学;音乐创新融合【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美育国防教育专项任务项目(项目编号:2017B—178)。
一、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融合价值陇南民间童谣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将陇南民间童谣融合在幼儿音乐教育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从宏观文化角度分析,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整合陇南民间文化,为陇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传播渠道,因此,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从微观教育视角分析,陇南民谣包含绕口令、谜语、故事、摇篮曲等形式,多样化的音乐形式,能够拓展幼儿音乐视野,为幼儿音乐赏析带来美的享受,实现智力开发,同时,陇南民谣的音乐旋律活跃,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辅助幼儿成长的主要依据。
幼儿在进行陇南民间童谣学习过程中,对我国民俗文化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从而为幼儿的思维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教育价值。
二、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一)陇南民间童谣与歌曲的融合陇南民间童谣内容丰富,陇南民间童谣在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融合,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幼儿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
以《数九歌》为例进行分析,歌词内容为“一九暖,二九冻破脸,三九四九,闭门死守,五九六九,顺河看柳,七九八九,河里洗手,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陇东民歌在地方高校合唱教学实践探究
Northern Music 49national music 民族音乐陇东民歌在地方高校合唱教学实践探究闫怡如(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摘要】在陇东地区,陇东民歌是极具影响力的文学重要文化组成部分,不仅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对陇东人们日常生活状态进行了充分表现,而且蕴藏着极其价值的文化资料,将其与地方高校合唱教学相融合具有可行性与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学生实际,探讨了陇东民歌在地方高校合唱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陇东民歌;地方高校合唱教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项目名称:陇东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XYSK1707)。
一、陇东民歌相关概述甘肃省主要涉及陇东、陇中、陇南与河北走廊四个部分,其中陇东地处东北地区,是秦陇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地区,只要身处陇东,任何时间与地点都能够聆听到陇东民歌。
陇东曾受周先祖管理,是农耕文化起源与发展所在,周先祖时期该地区开始出现《采薇》等具有影响力的民歌,这些民歌是人们日常生活状态的主要反映,发展至先周时代,陇东民歌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得到流传。
由于陇东曾是革命根据地,人民主动参与革命,为革命奋斗,并创作了与革命相关的民歌,固陇东民歌除了是革命文物,也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反应,揭示了军民奋斗精神及其所作出的贡献。
二、陇东民歌在地方高校合唱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及实践策略(一)价值体现陇东民歌具有地域性、艺术性特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陇东民歌特征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将其视作地方性知识融入合唱教学内容,毋庸置疑,地方高校注重地方文化分析与研究,陇东民歌无论是形态还是内容都与地方高校教育尤其是与合唱教学特征和要求相符合,加上很多地方高校学生都扮演着地方性文化保护者与传承者的角色,所以加强陇东民歌与合唱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策略1.体现教学内容丰富性就目前来说,地方高校合唱教学基本是延用专业学校的合唱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地方高校合唱教学规范性与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枯燥,对特色合唱教学的实施起到了阻碍作用。
将地方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初探——陇东崇信民歌浅议
126将地方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初探——陇东崇信民歌浅议吴 潇(平凉市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甘肃 崇信 744200)摘 要: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
民歌作为民间文化、民俗文化、音乐文化的精髓,在弘扬音乐文化和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中,起着传承、展示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民歌教学、渗透民间音乐,对小学生音乐启蒙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极为重要。
关键词:民歌;崇信民歌;文化传承;音乐教学一、民歌的起源和发展民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诗经》,其中的《国风》应该说是民歌之祖,南北朝民歌、唐宋曲子词、明代俗曲,都受到《国风》的极大影响。
民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二、民歌的资源现状由于居住地地域、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产生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民歌。
大致可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等。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陇山地区农村中,可以列出歌名且可以唱出来的民歌就有500多首。
一是劳动歌,劳动歌是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
它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秋收歌等。
代表曲有《割麦子》《点瓜》《挖蔓菁》《务庄农》等。
二是时政歌,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某些政治事变、政治措施、政治人物,以及与此有关的政治局势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民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
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政治理想和为此理想而斗争的精神。
如“骑虎不怕虎上山,骑龙不怕龙下滩,决心革命不怕死,死为人民心也甘”,语言坚定有力,毫无矫饰晦涩之处。
陇东民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04
一、甘肃庆阳地区的民歌产生及发展 (一)庆阳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概况 庆阳位于甘肃省的东部,俗称陇东。庆阳历史悠久,早在 二十万年之前就有先民在次活动,五千年庆阳地区的先民们便开始 了农业和牧业活动。庆阳地处甘、陕、宁三省交界处,物产丰富, 地理位置险要,自古是兵家常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庆阳地区是 甘青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由七县一区组成,人口近 两百万。在甘肃境内是降雨量较大的市,境内河流湖泊较多,土地 肥沃、气候温和、适于种植多种农作物,有“甘肃粮仓”之称。 (二)陇东地区的民歌概况 庆阳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亦有灿烂的文化。庆阳地区有着丰 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庆阳地区的皮影、剪纸、道情、民歌被当 地人称为“四宝”,其中陇东地区的民歌有着更为广泛的影响。 庆阳民歌是中国民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歌中的 一颗耀眼明珠,散发着不熄的光芒。庆阳民歌是庆阳人民千百年来 劳动和生活的真实写照,世世代代的庆阳人口传心授流传至今,不 管是高亢的信天游、还是婉转的小调、还是苍劲有力的劳动号子都 是庆阳地区劳动人民精神支柱和生活的音乐化体现。 据统计,陇东民歌有三千多首,大部分的民歌都是群体创作, 并无创作者和创作时间可查。陇东民歌之所以能兴盛至今,和陇东 地区人民的好歌善唱是密不可分的,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民歌一 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替代和分割的一部分。 (三)陇东民歌的体裁 陇东民歌不仅曲目量大且体裁多种多样,由小调、信天游、劳 动号子、酒曲等组成。在众多体裁的民歌中,小调最受欢迎,据统 计,在陇东地区的民歌中,超过半数的民歌属于小调范畴。 陇东地区的小调,句式规整、篇幅短小、旋律朗朗上口、以描 写和歌颂劳动和生活场景以及陇东地区人们内心生活的写照为主。 题材丰富是小调的特点之一,内容有爱情、生活、劳动、社会交 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等。 陇东地区的信天游虽不如陕北信天游那样远近闻名,但在陇东 地区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陇东地区的信天游主要分布在接 近陕西的环县、华池县、合水县的山区,较陕北信天游有着明显的 差异,最明显的差异便是篇幅相对较小,整首作品一般只有几句, 多的也不过十几句,以分节歌的形式演唱,一直反复不停。 陇东地区的劳动号子是结合当地的劳动并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 民歌。劳动号子也由多种题材组成,最为常见的是农业劳动号子为 主,当然也不乏渔业号子和养殖家畜的号子,诸如收网歌、赶猪号 子、赶牛号子等等。 酒曲也是陇东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曲又称酒歌,一般和饮 酒有关,多是为了活跃气氛和增进感情为题。酒曲的曲式结构简单、 统一,歌词也通俗易懂,多采用一唱一和和一唱众和的形式演唱。
陇东民间歌曲的艺术风格研究
Northern Music 132017年第3期(总第315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3,2017(CumulativelyNO.315)陇东民间歌曲的艺术风格研究马 冲 柴慧霞(陇东学院音乐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摘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土地十分广阔,也就孕育出极为丰富、多样化的民间歌曲文化。
文章以陇东地区的民间歌曲为基础,首先介绍了民歌的起源及意义,随后简单阐述了陇东民间歌曲,最后针对其艺术风格实施了研究。
望本次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陇东的民间歌曲艺术。
【关键词】民间歌曲;艺术风格;陇东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陇东民歌和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研究》(项目编号:GS[2014]GHB1174)。
引言陇东人民在长时间的生活、生产中创造出具备浓厚地方风味的民间歌曲,也就是陇东民间歌曲,是陇东人民智慧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民间音乐艺术宝库内容之一。
基于当前存在的陇东民间歌曲而言,其在数量上极为庞大,且在演唱方式及内容上也极为丰富。
为此笔者进行了下述研究。
一、民歌的意义与起源所谓民歌,从宏观视角上就是民间之歌。
民间的百姓,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况或每日的工作内容,通过口头的创造与流传,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完善,成为一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歌谣。
正因为其产生的环境,使其所具备的特征与情感十分直接,同时会因地域或风俗的不同渲染上极为浓烈的民族特征与地方特点,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及文化方式。
中国作为文化古国,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也就孕育出很多各不相同的民歌。
此外正是这些来源于各个地区的民歌,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更加丰富,让我们拥有更加优质、多样化的精神资源。
谈及民歌的起源,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劳作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学者眼中,最初的生产劳作是人类最主要的生活实践行为,同时也是人类产生的重要基础,并促使人类不断发展。
同样,在劳动的基础上,人们将民歌创造出来,进而得到了文学、艺术等等更加优质的物质文化内容。
甘肃地区陇东秧歌与民歌结合的研究
甘肃地区陇东秧歌与民歌结合的研究作者:殷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7期摘要:陇东是甘肃的一个地区,在陇东地区中陇东秧歌作为该地区的特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及文化生活。
在春节时陇东经常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活动,秧歌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秧歌和该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促进陇东秧歌的持续性发展,在当前甘肃陇东地区开始将秧歌和民歌进行结合,从而丰富陇东地区的文化表现形式和内涵。
关键词:陇东秧歌;民歌;结合陇东秧歌可以反映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文化世界,在陇东秧歌中蕴含了较为深刻的美学价值,并且在陇东秧歌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舞蹈大家也将陇东秧歌改编成了一种舞蹈,搬上了世界的舞台,使得陇东秧歌在全世界有着良好的声誉。
为了使陇东秧歌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形成该地区的风格和特色,在陇东秧歌中融入民歌更能凸显陇东秧歌的艺术价值以及个性魅力,因此在陇东秧歌中结合民歌可以使陇东秧歌变得十分有活力。
一、陇东秧歌的起源陇东秧歌发展历史较长,在陇东秧歌中文化的内涵也是较为丰富的。
陇东秧歌最早被用于祭祀节的,产生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并且相关资料表明陇东秧歌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人们通过陇东秧歌来表现出对神灵的敬畏,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陇东秧歌的内涵以及表演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逐渐将陇东秧歌融入到一些舞台表演中,但是不管历史是怎样发展,存在于陇东秧歌中的传统和原始色彩都是不变的,在隴东秧歌队中图案的变化以及图形都能够凸显出原始的风格和个性[1]。
在陇东秧歌队行中的八字套就是和古代巫师所使用的符是相似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陇东秧歌中处处体现着古代的思想以及文化,并且在陇东秧歌发展的过程中,艺术风格和形式也在和当地的环境和历史文化进行了紧密的联合。
甘肃的陇东地区是处于黄土高原地带的,在这个地区历史发展是非常悠久的,相传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就是在这个地区进行活动的,并且这个地区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原始地带之一,在陇东秧歌中融入了人们对生活的良好期盼,还带有一定的农耕色彩,每当丰收或者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个地区的人们就要运用陇东秧歌来庆祝,祈福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陇东秧歌和其他地区的秧歌,在表演内容以及精神文化追求方面是有共通之处的。
陇东民歌在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陇东民歌在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陇东民歌是中华民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新世纪,陇东民歌在发展与传承上遭受到了的冲击。
2008年,甘肃省将陇东民歌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传承和发展出台了许多举措,陇东民歌融入当地音乐教学无疑是最有力的举措之一。
关键词:陇东民歌;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一、陇东民歌的产生及发展(一)陇东地理位置及历史概况陇东位于甘肃东部的庆阳地区,地处甘、宁、陕三省交界处。
陇东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五千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稼穑和狩猎。
陇东地区地势险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
解放战争期间,陇东是甘、宁、青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陇东由七县一区组成,近两百万人口。
陇东降雨量适宜,境内河流湖泊较多,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农作物,素有“甘肃粮仓”之称。
(二)陇东民歌概况陇东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陇东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耳熟能详的“剪纸、皮影、道情、民歌”被当地人称为“陇东四绝”,其中的民歌影响更为深远。
陇东民歌是中华民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歌宝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散发着不熄的光芒。
陇东民歌是庆阳人民千百年来生活和劳动情况的真实写照,祖祖辈辈的庆阳人心口相传,流传至令,不管是婉转的小调,还是高亢的信天游,抑或苍劲有力的号子都是陇东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情节的音乐化体现。
据不完全统计,陇东民歌多达三千多首,其中大部分都是群体创作的,创作者和创作时间不详。
陇东民歌兴盛至今的原因与陇东人的好歌善唱密不可分。
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民歌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
(三)陇东民歌的种类及样式陇东民歌曲目量大,体裁众多,它由小调、酒曲、信天游、劳动号子等组成。
在体裁众多的民歌中,小调最受欢迎,据统计,在陇东民歌中,小调超过半数。
陇东地区的小调,篇幅短小、句式规整、旋律朗朗上口,以描绘和歌颂劳动和生活场景及陇东人内心生活写照为主。
小调题材丰富,内容多为爱情、劳动、生活、社会交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
关于陇东民歌艺术特点的分析及传承与保护
关于陇东民歌艺术特点的分析及传承与保护
陇东民歌艺术特点
陇东地区是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代表,民歌艺术在这里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陇东民歌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呈现出很强的地域特色和艺术特色。
1. 独特的音乐风格
陇东民歌的音乐风格独特,以重音轻唱、气息纯正、声音高亢、旋律蕴涵感情等为特点。
受陇东地区的民族文化影响,陇东民歌普遍以四拍为基础,舞曲中采用的“龙凤呈祥”、“明月几时有”等旋律,在陇东民歌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2. 丰富的文化内涵
陇东民歌的歌词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广泛涵盖了历史、地理、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话题。
其中不乏通过歌曲来表达民族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作品,如《黄土高坡》、《马蹄铁下的草原》等。
3. 深厚的历史渊源
陇东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华夏文明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陇东的艺术、文化、宗教等元素深植于陇东民歌之中,如《莫高窟的石窟》等歌曲就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敬仰和追溯。
传承与保护
陇东民歌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 传承
传承陇东民歌应从儿童开始,将其作为学生艺术教育的内容之一,加强歌曲学习和演唱技巧的训练,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陇东民歌比赛、音乐会等方式,提高人们对陇东民歌的认知和体验。
2. 保护
为了保护陇东民歌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应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推广陇东民歌艺术,尤其是将其收录在不同级别的文化遗产名录中。
此外,应加强对陇东民歌保护机构的建设,并制定合
理的陇东民歌保护政策和法规,确保陇东民歌艺术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和保护。
陇中小曲如何走进地方高校音乐课堂
|Yi Jiao Lun Tan-艺教论坛陇中小曲如何走进地方高校音乐课堂范振乾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定西市分校摘要:本文是"关于中职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陇中小曲课程的研究”课题。
文章主要写甘肃省定西市非遗文化保护遗产——陇中小曲,阐述陇中小曲在国家大好政策下如何发展,如何重整昔日辉煌,发扬光大,做到更好的保护和继承。
关键词:陇中小曲地方高校音乐课题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0-0101-03在此,笔者先引用本人的一篇论文作为开头,“浅议乡土音乐走进地方高校课堂”。
“乡土”就是家乡,乡土文化就是我们生长的地域特色、文物古事、历史演变、发展及民间艺术、风土人情、语言文化等,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乡土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内容以述抒“乡愁”为主调,是当地特有的音乐元素,它是音乐与乡土文化的完美再现。
定西市地方曲艺(陇中小曲)剧目繁多,有热情奔放花儿(渭源、岷县、临洮以及周边地区)、有悠久历史的皮影戏(通渭、临洮、渭源)、影子腔(渭源)、道情(通渭、陇西)等具地方代表性的乡土音乐形式及题材的元素。
山歌和情歌以花儿为主,主要以歌唱爱情和讲述历史故事为主要题材,小调(小曲)以通渭小曲和各地的秧歌(欢度春节时组织演出的地方文艺活动,主要以歌颂爱情、美好生活和讲述神话故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为目的,也有迷信的成分)为主,采用的调式多以民族七声徵调式。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乡土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发生着变,科学技术的大发展致使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以往围着戏台或地摊看大戏和小曲表演发展到电影电视、自媒体手机等形式,节目的水准也大大提高,由原来的乡村艺人表演发展到直视全国顶级艺术家的展示,导致人们的欣赏层次和审美水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随之而来的乡土文化和乡土音乐元素也显得格外不合时宜,正在慢慢消遗,这种现象在全国都成了普遍。
陇东地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陇东地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陇东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秦岭山脉的过渡地带,因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
在这片土地上,陇东地区的民间艺术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民间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深深地融入了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将通过对陇东地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陇东地区民间艺术的传承陇东地区自古就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传统民歌、舞蹈、绘画、剪纸、刺绣等形式。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作为日常娱乐和娱乐的方式,更是在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社交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特别是在陇东地区的农村地区,民间艺术更是与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他们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念。
在传承方面,陇东地区的民间艺术传统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陇东地区的传统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些歌曲既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也包含着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通过口耳相传和学徒制的方式,陇东地区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下来,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特点,成为当地文化的鲜明标志。
陇东地区的民间舞蹈和手工艺也是代代相传,家喻户晓。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些传统民间艺术更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他们的生活情感和文化记忆。
在传承的基础上,陇东地区的民间艺术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不断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陇东地区的民间艺术也在逐渐丰富和多样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在内容上,陇东地区的民间艺术开始涌现出一些新的题材和形式,不仅有传统的题材和内容,更有一些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元素。
在传统民歌中加入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使得歌曲更加动感和时尚。
在民间舞蹈中,也开始有一些新的编排和动作,更贴近现代舞蹈的风格。
在手工艺方面,陇东地区的传统刺绣、剪纸等也开始融入了一些新的图案和色彩,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
陇东民歌腔词关系初探
因为“唱腔”还具有呈现美感的任务,机械的规律只会让这美感消失。
且调值仅有五度,唱腔音阶却有十二音,故唱腔并不可能完全顺从于唱词的调值变化,唱腔的高低起伏均比唱词调值更加丰富多变。
在唱腔中,旋律音型受字调的调值制约而形成“腔格”,可略分为上趋、平直、下趋三类,上趋腔格又可细分至上升和先降后升,下趋可细分为下降和先升后降。
本文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中选取陇东地区各市县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共计17首,对所选民歌中466个唱词声调②及其对应的腔格进行统计,见下表:根据表2数据可知,四类声调中采用平直腔格的占比较高,最高达74.6%。
平直腔格之所以通用于各调类,是基于腔格只是对字调的大体适应这一原理,且平直腔格并不会导致“倒字”现象出现,只是并未完全贴合字调。
此外,陇东方言未出现如普通话上声音调的“曲折型”调值变化,其四类字调调值总体呈现出直上直下的特点,这也是影响陇东民歌大量采用平直腔格,旋律整体呈现刚劲直率的性格的原因。
陇东方言的阴平字调值为低降调,除平直腔格外采用最多的便是下趋腔格;阳平字调值为低升调,除平直腔格外,其采用最多的是上趋腔格;上升字调值为高降调,除平直腔格外采用最多为下趋腔格;去声字调值为高横调,采用平直腔格高达74.6%,上趋和下趋腔格占比相近。
综上可知,陇东民歌的唱腔和唱词在依照其“自行规律”运动的基础上,基本呈现出腔词相顺的规律,同时也有少数腔词相背的灵活处理。
(二)以“润腔”助“字正”“润腔”一词最早由于会泳1960年在《文艺报》发表的评论文章③中正式提出,旨在对中国传统音乐模糊的“神韵”作以风格元素的系统规范。
“润腔”指根据内容、风格的需要对音乐旋律进行艺术化润色。
润腔有多种类型,其中“音高性润腔”最为常用,一般体现为装饰音,如依音、滑音、颤音等。
陇东民歌旋律中多见音高性润腔的出现,以此辅助“字正”。
表2 陇东民歌腔格与唱词字调统计表 调类 腔格阴平(31)阳平(24)上声(53\52)去声(44\55)字数比例%字数比例%字数比例%字数比例%平直腔格8465.15345.75967.810074.6上趋腔格上升1310.13328.46 6.91511.2降升6 4.74 3.44 4.600下趋腔格下降2519.32017.21618.41410.4升降2 1.665.222.353.7谱例1 《九九倒算》谱例1为陇东地区宁县民歌《九九倒算》,该曲唱词基于乘法运算规律,结合男女爱情故事,情感简单质朴。
传统地方名歌融入高校音乐专业课堂
传统地方名歌融入高校音乐专业课堂传统地方名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风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地方名歌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
随着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越来越多的传统地方名歌被融入到高校音乐专业课堂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
传统地方名歌的融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而且可以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高校音乐专业课堂中,传统地方名歌不仅被用作教学材料,而且成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演的素材,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传统地方名歌的融入进一步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多样化和开放性。
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致力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提升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
传统地方名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丰富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潜力和表现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本质特点。
传统地方名歌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自信心。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形式,传统地方名歌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它们反映了不同地域的生活风情和艺术风格,是中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演唱传统地方名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增强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意识。
传统地方名歌的融入也为音乐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地方名歌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演艺和表演价值。
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地方名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将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传统地方名歌,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演技巧,更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校音乐专业课堂中,传统地方名歌的融入并不是简单地进行音乐教学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地方民歌的应用价值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地方民歌的应用价值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地方民歌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音乐形式,在声乐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地方民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声乐技巧和表现能力。
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方民歌这一宝贵的音乐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地方民歌在声乐教学中具有传承本土文化的重要作用。
地方民歌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历史内涵。
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将地方民歌引入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
通过学习地方民歌,学生们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生动的本土音乐形式,了解本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增加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而且还能够提升对本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地方民歌在声乐教学中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声乐技巧和表现能力。
地方民歌的演唱要求较高的音乐技巧和表现能力,学生们在学习和演唱地方民歌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声乐基本功,还需要能够理解和表达民歌的情感内涵,运用声乐技巧将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演唱地方民歌,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声乐技巧,提升舞台表现能力,并对声乐技艺有更深入的领悟。
地方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如情景民歌、童谣等,能够丰富学生的演唱经验,拓展学生的演唱技能,为他们日后的音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地方民歌这一宝贵的音乐资源,充实声乐教学内容,丰富声乐教学形式。
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地方民歌课程和专题研讨会,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和学习地方民歌,掌握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民歌的演出和比赛,提升学生对地方民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还可以邀请地方知名的民歌演唱艺术家来校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民歌的实地调研和实践演出,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的魅力。
陇东地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陇东地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陇东地区地处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由于地区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一直以来就有着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
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更为现代人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古老文化的窗口,有着很高的价值和重要性。
陇东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非常丰富,包括了民间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刻、竹编、剪纸等等。
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的特色,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内涵。
例如,民间音乐在陇东地区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陇东民间音乐分为器乐和民歌,器乐有唢呐、笛子、二胡等;民歌则有山歌、划拳歌、拦门口等。
在舞蹈方面,陇东地区的舞蹈体现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如黄土高原、秦岭山、黄河英雄等舞蹈,歌唱着当地人民赞美大地、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
传统的民间艺术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珍视和传承。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与时俱进,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陇东地区的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也在不断地进行着。
传承方面,陇东地区的政府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对传统儒学、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组织传统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给年轻一代,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根脉;成立陇东地区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工作室等等。
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陇东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创新方面,也有着令人振奋的变化。
近年来,陇东地区的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开始融入了时代元素,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例如,民间音乐在现代电子乐的影响下,开始加入了电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陇东民间电子音乐;另外,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也进行了创新,引入了现代科技,使得剪纸艺术更加生动、色彩更加丰富。
可以看出,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陇东地区的民间艺术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也具备了时代元素,更具有活力和个性。
这种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也能为推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非遗视域下陇东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探究
Northern Music 127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非遗视域下陇东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探究王 博(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得到重视,将民间音乐纳入高校音乐专业教材,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本文首先分析了非遗视域下陇东民间音乐的特点,它包含两部分:戏曲音乐“陇东道情”与“陇东鼓吹”,接着讲解了当前陇东民间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应用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最后详细剖析了当前陇东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的传承途径:首先要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陇东民间音乐章节;其次,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师队伍中提高陇东民间音乐教师占有比例了再有,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环节中增加本土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次数。
将陇东民间音乐纳入高校音乐专业教材,既充实了较为单薄的音乐教材,又有利于传承民间音乐,提高音乐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更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音乐专业人才。
【关键词】陇东民间音乐;教学;传承【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陇东民间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970)。
陇东民间音乐是我国地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民间流传,近几年来已经引入高校课堂教学,不少高校正在大力挖掘地域特色音乐的资源价值,较好地保护并继承了本土音乐文化,推动了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发展,有利于学生感受多元化的民族文化魅力,探究当前音乐创新方向,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音乐艺术素养[1]。
随着近些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重要性不断得到人们认可,人们想方设法保护民间音乐,尽可能采取多种途径传承非物质文化,很多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已吸收很多民间音乐的艺术营养,促进了高校教育不断发展。
一、非遗视域下陇东民间音乐特点分析非遗视域意思是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角度看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rthern Music 23
2017年第1期(总第313期)
北 方 音 乐
Northern Music
NO.1,2017
(CumulativelyNO.313)
陇东民歌与地方音乐教育
马金龙
(陇东学院音乐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陇东民歌作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特点,是汉族传统民歌之一。
受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陇东民歌形式多样,寄托着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中国民歌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正因为陇东民歌不可动摇的地位,对当地音乐教育影响颇深,二者可谓相辅相成。
本文将对陇东民歌的发展背景以及特点作一分析,并对其与地方音乐教育的关系展开讨论。
【关键词】陇东民歌;地方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陇东民歌研究创编与地方音乐教育》课题立项号GS[2014]GHB0294。
陇东民歌现在的形态以及特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不断变迁而来的,它以优美的曲调、歌词以及人民的嗓音展现出来,记录各朝代的历史文化与生活习俗,表露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现状,它的存在形式深刻影响着当地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陇东民歌的探讨
(一)陇东民歌历史背景的分析
陇东民歌文化的形成受历史、地域以及革命背景的影响。
历史上,陇东民歌时代的印记十分彰显,《诗经》句子凝练,内韵深刻,雅气十足,以四字句为主;到乐府时代,依然承继了《诗经》的句式;到南北朝时期,陇东民歌体的歌词长短又有所突破,有长有短;从白话文盛行开始,陇东民歌逐渐口语化,通俗的味道更浓郁。
地域上,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及平凉市部分地区称为陇东地区,而陇东民歌多流传于此,遂称为陇东民歌,也称庆阳民歌。
在革命背景下,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开始,到五四运动的结束,都受不同革命时期的影响,直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结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陇东民歌的内容、形式、演唱都有了快速的进步,其被带到延安,与陕北的民风、民俗结合,并被人们有所创新,不断传承。
(二)陇东民歌的特点
陇东民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完美、概括的表达了劳动人们生活的状态,不但形式多样,而且用语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深受人民大众的欢迎和喜爱。
陇东民歌形式多样,有描写时事政治的歌曲、有描写田间务农的歌曲、有描写红白事的歌曲、有描写恋爱的歌曲等,每一首陇东民歌都用其特有的形式表现着农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彼此相互缠绕,却又表现了不同的场景。
(三)陇东民歌的种类以及样式
陇东民歌形式多样、曲中杂多,主要以信天游和小调为主。
1.陇东民歌信天游
陇东民歌信天游以陕北山区较多,信天游的歌词和语句都比较少,一般以十几句、二十多句为主。
在段落上,以上下两段为主,互相依附;用词上,特别灵活多变,体现了一种追求浪漫的语境。
信天游与其他陇东民歌不一样的是,在歌词句子中喜欢用比喻的写作手法,表达感情十分强烈,所以在一些表露爱情的民间歌曲中,往往以信天游的表现形式为主。
在陕北地区,信天游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同时,信天游也将陕北人民热情、憨厚的性格特点充分表露。
2.陇东民歌小调
小调常用来记叙整件事的发展,歌词里有主人翁、有事情发展经过,有发展背景、发展空间,还有所发生的时间、具体位置等。
小调的歌词有长的,也有短的,短的一般是四行就能成为一首,还有两三行一首的,例如“袁世凯,好大胆,民国三年当洪宪”即为最短的民歌。
小调的用词数量也不等,有三个字的、四个字的、五个字的、七个字的,最长的还有十个字的,而且风格都存在差异,例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传统戏曲的唱词节奏各有借鉴运用。
二、陇东民歌对地方音乐教育的影响
据资料显示,《音乐课程指标》指出:“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地方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方和学校特
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在陇东民歌与地方音乐教育中,二者相辅相成,在地方教育中要不断地融入陇东民歌的特点,这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做了有力保障。
同时,陇东民歌特点在地方教育中的运用,也为地方教育开拓了发展空间,为地方教育增添了民族色彩。
(一)陇东民歌的融入,可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陇东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地方音乐教育应把新时代音乐与具有民族特色的陇东民歌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理念,让学生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家乡的风土人情,加深学生对家乡风俗文化的了解,加强学生深刻了解家乡发展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让学生自觉地、真心的投入到保护陇东民歌、保护家乡文化的行列中,最终提高国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并不断创新地方文化。
例如,在学生进行音乐鉴赏环节,教师可以选择陇东民歌作为鉴赏曲目,让学生学聆听、讨论,从而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印象,并让民族音乐得以传承。
(二)陇东民歌的融入,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人类母语的思维方式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应从幼年起将地方音乐融入课堂音乐教学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常运用的地方音乐来引入课堂音乐,可以拉进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有足够的亲切感;在对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民族音乐,让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特征、曲调、形式、结构等作统一分析,并利用民族音乐的特征进行新歌曲的编排,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在民族音乐与地方音乐的融合中得以提升。
(三)引进陇东民歌的乐器和歌舞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地方音乐课堂较之以前有很大改观,但课堂仍然以说教为主,没有任何乐器和舞蹈的引入,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引进陇东民歌的部分乐器和舞蹈,例如唢呐、大秧歌等,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促进当地音乐的发展,使民族音乐得以传承。
(四)加强陇东民歌与现代音乐的比较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在每一个单元和教学环节引进陇东民歌的音乐元素,在学习中把陇东民歌与现代歌曲做比较,并探讨融合与创新,例如在进行外国舞曲的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首唱庆典的陇东民歌,也可以融入大秧歌的文化特色,让学生作一比较和探讨。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或多或少的面临着“生存危机”,在陇东民歌的传承中,要将地方音乐教育与之相结合,在学生的学习和探讨中,将陇东民歌的特点、形式、内容、曲种得以传承和发扬,让地方音乐教育形式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立.探析陇东民歌[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王晓平.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