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修订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7-12章)

合集下载

毛概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毛概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自觉地、持续地、全面地展开这样的改革和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就一定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一方面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要进行改革,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严峻局势,迫使我们必须改革,不得不改革.如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官僚主义泛滥和家长制作风严重等。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建国以后模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1978年,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说:"中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经济领域要改革,政治领域要改革,文化,科技, 教育等领域都要改革,要进行全面改革.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核心问题,邓小平对全面改革的对象,内容,目标,原则和方法作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构想,从而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2)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 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可自觉性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毛概课后思考题

毛概课后思考题

⽑概课后思考题⽑概课后思考题第⼀章1.⽑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以及“战争与⾰命”的时代主题,是⽑泽东思想产⽣和形成的时代背景;(2) 新的社会⽣产⼒的增长和⼯⼈运动的发展,为⽑泽东思想的产⽣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3)新⽂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和传播,为⽑泽东思想的产⽣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命,是⽑泽东思想产⽣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2.如何把握⽑泽东思想的主义内容和活的灵魂?内容:(1)关于新民主主义⾰命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关于⾰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5)关于思想政治⼯作和⽂化⼯作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场、观点和⽅法,它们有三个基本⽅⾯,即:实事求是,就是⼀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群众路线,就是⼀切为了群众,⼀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主,⾃⼒更⽣,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命和建设。

3.⽑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个重⼤理论成果是中国⾰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章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命的领导权问题?总路线是;⽆产阶级领导的,⼈民⼤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命。

⽆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命的中⼼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命理论的核⼼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命,根本的标志是⾰命的领导权掌握在⽆产阶级⼿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中。

①⽆产阶级对中国⾰命的领导是通过⾃⼰的政党来实现的。

⽆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的历史使命。

⽆产阶级对中国⾰命的领导权不是⾃然⽽然得来的,⽽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争中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参考答案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参考答案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参考答案绪论1.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

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

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参考答案:(1)关于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

如果从狭义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术体系,如果从广义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不太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它还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创立并在此后得到不断发展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并非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讲,一个是马克思所针对的时代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既属于那个时代也是超越那个时代,它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步骤已经实现,而我们当下已经为他实现更高目标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毛概答案 第七章 思考习题

毛概答案  第七章 思考习题

第七章思考习题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毛概第七章思考题1、2

毛概第七章思考题1、2
课后思考题
张勋
2015/12/7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 之路
•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 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 奋进的新的壮丽诗篇,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 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进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进程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 之路。 ”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极端重要性。认真学习、深 刻领会这一重要论断,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把改 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
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 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面对新形势、 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坚定 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清醒 地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 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
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需要指出的是,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改革开放思想的精神实质,把 握目标,定准方向,既一脉相传,又不断推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
1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历史性抉择

2015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2015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1. 为何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30 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今世中国命运的重点决断,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追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美和发展。

(3)改革每行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入了我们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认识,都进一步完美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是改革的最重要的成就,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获得了发展,表现出勃勃活力。

2.如何理解全面深入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入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美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系统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美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系统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

3.如何理解一定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1)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后成败。

中国30 多年改革之因此能够顺利推动并获得历史性成就,根来源因在于一直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关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中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美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

(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4.如何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实行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 3)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余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4)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建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

1.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来源则,又依据时代条件给予其鲜亮的中国特点,以崭新的视线深入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习题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党在马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想、邓论和三表重想,称之为马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马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国化倡导和了对待马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国化,就是将马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义在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一是马国化就是运用马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国化就是把马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国化就是用马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6.如何正确把握科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把握社主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科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观落到实处。

科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主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15年修订版本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15年修订版本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答:(1)科学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即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重要意义: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枝柱;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是: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一是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准备。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1)其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其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概课后答案完整版

毛概课后答案完整版

毛概课后答案完整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主义?(第一个问号的答案为下述五点内容,第二个问答案为后四点的内容)第二章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6.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7.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第三章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第四章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五章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六章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的统一?4.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毛概课后答案完整版

毛概课后答案完整版

毛概课后答案完整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主义?(第一个问号的答案为下述五点内容,第二个问答案为后四点的内容)第二章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6.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7.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第三章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第四章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五章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六章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的统一?4.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015版毛概课后习题解答

2015版毛概课后习题解答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重大意义: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2015年修订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7-12章).

2015年修订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7-12章).

毛概期考复习资料(下)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重大意义: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201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答案4

201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答案4

(2015修订版课本)201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答案导读: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中国梦”为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奋斗赋予了个人意义,(2)“中国梦”更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之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第三部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新三步走”三个阶段性目标:首先,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最后,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三步走”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提出原因(1)“中国梦”为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奋斗赋予了个人意义(2)“中国梦”更接地气(3)“中国梦”为改革创新发展集聚正能量(二)思想内涵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已整理)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已整理)

第七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

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

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改革开放的旧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

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课后题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

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毛泽东同志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我们建国50多年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

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1)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发展的新境界。

毛概第十二章答案

毛概第十二章答案

毛概第十二章答案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答:首先,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然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最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的内容。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答: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毛概第七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毛概第七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毛概》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七章)第七章思考习题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当时,我国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

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3)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4)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期考复习资料(下)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重大意义: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三、为什么必须全面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是领导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许多重大关系的协调和处理。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人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四、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它们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休戚相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2)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五、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①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②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③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内外形势和人名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的。

现实意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它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也在实践方面是我国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三、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去。

四、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必须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念的要求。

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五、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六、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

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

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

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七、如何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3、实现祖国完全同意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个制度”的概念;1982年12月,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的“邓六条”使“一国两制”构想更加充实、具体化;1985年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三、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和平发展?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2、坚持从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4、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一、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共同发展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二者都还未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格局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世界多极化有利于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有利于推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和平未来的渴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但它注定是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极秩序观的较量有时候是十分激烈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促进全球生产力大发展、世界经济水平发展,另一方面它会带来各种全球与各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同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也会造成巨大冲击。

三、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既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四、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2、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3、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4、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