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数字控制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磁悬浮系统的PID控制

磁悬浮系统的PID控制

磁悬浮系统的PID控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磁悬浮系统的PID控制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职称:日期:华科学院摘要磁悬浮技术具有无摩擦、无磨损、无需润滑以及寿命较长等一系列优点,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机械工业和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

本设计毕业设计在分析磁悬浮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其数学模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PID控制器,确定控制方案,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得出较好的控制参数。

最后,本文对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磁悬浮系统控制器MATLAB软件PID控制AbstractMagnetic suspension technology, which has a series of advantages such as contact-free, no friction, no wear, no need of lubrication and long life expectancy, is widely concerned and adopted in high-tech areas such as energy, transportation, aerospace, industrial machinery and life science.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of 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s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its system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is thesis describe PID controller designed and get control scheme. It get the better control parmeters by MATLAB software simulation studies.The key research works for further study are proposed at last.Key Word:Magnetic Levitation Ball System Digital Controller MATLAB PID Control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第1章绪论 (1)1.1磁悬浮技术综述 (1)1.1.1 前言 (1)1.1.2 磁悬浮方式的分类 (1)1.1.3 控制方式的分类 (2)1.1.4 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2)1.2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6)1.3本论文的工作及主要内容 (6)第2章磁悬浮系统的结构与建模 (9)2.1简介 (9)2.1.1 磁悬浮实验本体 (9)2.1.2 磁悬浮实验电控箱 (10)2.1.3 磁悬浮实验平台 (10)2.2磁悬浮系统的基本结构 (11)2.3磁悬浮系统工作原理 (11)2.4磁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 (12)2.4.1 控制对象的运动方程 (12)2.4.2 系统的电磁力模型 (12)2.4.3 电磁铁中控制电压与电流的模型 (13)2.4.4 电磁铁平衡时的边界条件 (14)2.4.5 电磁铁系统数学模型 (14)2.4.6 电磁铁系统物理参数 (15)2.5本章小结 (15)第3章控制器设计 (17)3.1控制器方案选择 (17)3.1.1 电流控制器 (17)3.1.2 电压控制器 (17)3.1.3 方案的确定 (18)3.2PID控制器设计 (18)3.2.1 PID控制器 (19)3.2.2 改进型PID算法的应用 (20)3.2.3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 (22)3.3本章小结 (23)第4章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 (25)4.1引言 (25)4.2MATLAB软件简介 (25)4.3选用此软件的缘由 (26)4.4S IMULINK仿真系统 (26)4.5MATLAB下数学模型的建立 (27)4.6开环系统仿真 (27)4.7闭环系统仿真 (28)4.8PID参数现场实验法整定 (32)4.9本章小结 (36)第5章总结与展望 (37)参考文献 (39)致谢 (41)第1章绪论1.1 磁悬浮技术综述[1]1.1.1 前言磁悬浮技术属于自动控制技术,它是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主动磁悬浮轴承数模混合式PID控制器研究_郑仲桥

主动磁悬浮轴承数模混合式PID控制器研究_郑仲桥

第5期
郑仲桥等:主动磁悬浮轴承数模混合式 PID 控制器研究
51
Ki、Kd 三个参数,模拟控制器送出调理好的控制信号给功率放大 器,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送给执行电磁铁线圈,改变电磁力 使得转子能够保持稳定的悬浮。
GPIO32
GPIO33
数字 电位

PID
控 制 器
功 率 放 大 器
电 磁 铁
转 子
3.2 数字控制部分
由图 1 所示的系统总体硬件框图可知,数字部分是利用高速控 制芯片 TMS320F28335 通过与数字电位器之间的通信来控制 PID 参数的电路。主动磁悬浮轴承控制系统中的数字控制部分采用某 公司的 TMS320F28335 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该处理器是一款浮 点处理器,具有 150MHz 的高速处理能力,具备 32 位浮点处理单元, 6 个 DMA 通道支持 ADC、McBSP 和 EMIF,有多达 18 路的 PWM 输 出,其中 6 路为 TI 特有的更高精度的 PWM 输出(HRPWM),12 位 16 通道 ADC。与以往的定点 DSP 相比该器件具有精度高,成本 低、功耗小、性能高、外设集成度高、数据以及存储空间大、A/D 转换 更精确快速等优点。TMS320F28335 强大的控制和信号处理能力, 能够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片上整合了 Flash 存储器、快速 A/D 转换 器、增强的 CAN 模块、事件管理器、SPI 外设接口、SCI 通信接口、I2C 总线等多种外设单元,为功能复杂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方便[6]。除 此之外,它能够快速反应中断,并自动保存关键寄存器的当前数据, 因此可在非常小的迟延下处理很多同步发生的事件。
3 控制器硬件设计
数模混合式 PID 控制器是数字控制部分与模拟控制器部分 组成,其总体方案,如图 1 所示。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的位置信号经 A/D 转换后送入数字控制部分,经过预先设定的算法,将得到的 运算结果送到数字电位器,用以改变模拟 PID 控制器中的 Kp、

基于单片机的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设计
采用霍尔元件检测小球,输位置出电信号经A/D转换反馈至单片机,运用单片机数字PID控制器来控制磁悬浮小球在磁场中的位置。

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磁悬浮小球的控制电路设计,对控制算法进行研究,编写程序,通过传感器对小球位置的测量,利用通过单片机来实现对小球悬浮的稳定控制。

采用霍尔元件检测小球,输位置出电信号经A/D转换反馈至单片机,运用单片机数字PID控制器来控制磁悬浮小球在磁场中的位置。

给定数字量的作用是手动控制小球在磁场中的位置,根据给定量不同,小球的受力大小也随之改变。

单片机控制器主要是在接到传感器的反馈后通过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发给磁铁执行器从而控制磁场大小。

功率驱动则是改变驱动能力。

霍尔元件则是用于测量小球位置的传感器,并将其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发送给单片机控制器
1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
1304102062
朱培喆。

五自由度磁悬浮电机的数字控制系统

五自由度磁悬浮电机的数字控制系统
是实现高性能磁悬浮控制技术 的有效手段 。在介绍 五 自由度 磁悬 浮电机的结构及其控制策略的基础 上, 设计 了以 T 3 0 2 1 MS 2 F 82为核心 、 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 P D) C L 为接 E 电路 的数 字控制系统 , l 对其 硬件构 成及软件设计 进行了详细说明。试验结果表明 : 该数字 控制系统不 仅能够满 足磁悬浮 电机控制 系统的要求 , 而且易于实现各种先进的控制策略 。
T 3 0 2 1 n o pe rga m bel i dv e C L ,sw l a esf ae w r d cse e i dy MS 2 F 82adcm l porm a l o c ei ( P D) a e st ow r, ee i usddt l l. x g c l h t s ae
i ba ig HMB) p r n n g e is c er ( n ; ema e t ma nt a b
0 引 言
磁 悬浮 电机 是近 几年发 展起 来 的集驱 动与 自 悬 浮功 能于 一体 的新 型高速 电机 。与 传统 的 由机 械 轴承 支撑 的 电机 相 比, 其不 仅具 有无 摩擦 、 润 无 滑、 无机 械噪声 等特 点 , 而且 径 向力 绕组 线 圈不再 占有 额 外 的轴 向空 间 , 小 了 电机 体 积 和 重 量 , 减
关键 词 : 自 由度 悬 浮 ; 悬 浮 异 步 电 动 机 ; 合磁 轴 承 ; 磁 偏 置 五 磁 混 永 中 图 分 类 号 : M3 12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 36 4 (0 8 1 -0 7 5 T 0. A 17 — 0 20 ) 1 2 - 5 0 0
电札 与才 制 应用20, 1 ) 空 08 5(1 3

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能。
1 1 2 分 区运行 控 制 系统 .I
运行控制通信系统 由 3 个子通信网组成 ,即实
现中央运行控制系统与分区运行控制系统之间信息
分区运行控制系统完成驾驶序列控制 、列车防 护 、进路防护、道岔防护、速度 曲线监控 、列车安 全定位和牵引安全切断等功能。主要包括分区控制
传输的运行控制核心 网、实现分 区间及分区内部安 全计算机系统间信息安全传输 的分区防护通信 网、
基金项 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八六三 ”项 目 (O 4 A O 5 O 2OA 554)
作者简介 :杨光 (96 ,女 ,辽宁鞍山人 ,博 士研究生 。 17一)
维普资讯
第 6期
高速磁浮列 车运行控制 系统体 系结构研究
1 1 1 中央运行控 制 系统 . .
车辆和运行控制 四大系统r 。运行控制系统采用了 1 ]
3 层结构 :位于控制中心的中央运行控制系统 ;位
于牵引变电站和轨道旁的分区运行控制系统 ;位于 列车的车载运行控制系统。这 3 个系统之间的连接 和数据传输是通过一个通信网络系统实现的,包括
示范运营线。我国的磁浮列车技术研究 尚处在起步 阶段[ 。尽管 日本高速磁浮列车系统已经进入工程 2 ]
文章编号 :1 0—6 2 (0 6 60 6—5 0 14 3 20 )0 —0 80
高速磁 浮列车运行控 制 系统体 系结构研 究
杨 光 ,唐 祯敏
( 北京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4) 004
摘 要 :为在 高速磁 浮交通 网路 复杂条件下实现运行控制系统对高速磁浮列 车的运行 指挥控 制及安全 防护 ,
实现车地间无线信息传输的 3 Hz 8G 车地无线通信

磁悬浮轴承数字集成控制器的研究

磁悬浮轴承数字集成控制器的研究

磁悬浮轴承数字集成控制器的研究赵静;谢振宇;杨红进;王晓【摘要】研制了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335 DSP)为核心的磁悬浮轴承数字集成控制器,取代了一般的位置控制器和部分功率放大器环节,编制了相应的控制算法,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该数字集成控制器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将该数字集成控制器应用于五自由度磁悬浮轴承柔性转子系统,实现了转子的静态稳定悬浮和高速旋转。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数字集成化的设计方法,能够优化磁悬浮轴承的电控系统,且具有成本低、程序的可移植性强、可靠性高、体积小等优点。

%A digital integrated controller of active magnetic bearing was developed based 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TMS320F28335 DSP).The controller could take the place of the general displace-ment controller and some parts of the power amplifier.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algorithm was pro-grammed,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s of the controller were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s.The digital integrated controller was also introduced into five degree-of-freedom active magnet-ic bearing flexible rotor system,and the system could operate at high rotation speeds saf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 integrated method possesses low cost,transportability,high reliability,small size,and is helpful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期刊名称】《中国机械工程》【年(卷),期】2015(000)013【总页数】7页(P1820-1826)【关键词】磁悬浮轴承;数字信号处理器;集成控制;控制器;功率放大器【作者】赵静;谢振宇;杨红进;王晓【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0 引言磁悬浮轴承(简称磁轴承)是利用电磁铁产生的可控电磁力对转子进行支承以实现其稳定悬浮的。

磁悬浮原理实验

磁悬浮原理实验

磁悬浮原理实验(1)实验开设背景磁悬浮技术是磁性原理和控制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经过一百多年来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这一技术被用在了很多行业,其中最典型的两大应用领域是磁悬浮列车和磁悬浮轴承,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就是将列车的车厢用磁力悬浮起来,由于没有接触和摩擦,所以列车可以以非常高的速度运行磁悬浮轴承(以下简称磁轴承Magnetic Bearing),是一种应用转子动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控制工程、磁性材料、测试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综合技术,通过磁场力将转子和轴承分开,实现无接触的新型支承组件。

按照磁轴承磁力的提供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有源磁轴承(也称为主动磁轴承Active Magnetic Bearing 简称AMB);无源磁轴承(也称为被动磁轴承Passive Magnetic Bearing 简称PMB);混合磁轴承(永磁偏置)(Hybrid Magnetic Bearing 简称HMB);目前磁轴承被用在了超高速超精密加工机床用的磁轴承主轴,其高速、高精度、高效、低能耗的优良性能引起了各国专家的广泛关注、其次磁悬浮轴承在离心压缩机、分子涡流泵、汽轮发动机等大型设备上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60年代初美国德雷伯实验室首先在空间制导和惯性轮上成功地使用了磁轴承;法国军事科学研究实验室于1972年将磁轴承用于卫星导航的惯性轮上;1983年11月搭载于美国航天飞机的欧洲空间仓内安装了采用磁浮轴承的真空泵;最近几年,美国对磁轴承在发动机上应用的可行性作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使用磁浮轴承可以将发动机的重量减轻15%并将其效率提高5%左右。

美国《航空周刊》1994年11月报道:美国普惠公司在计划研究的XTC-65发动机的核心机中使用了磁轴承,其验证机已通过了100小时的试验。

(2) 实验介绍在机械设计课程机电一体化设计一章中,以磁悬浮轴承设计及其应用作为了教学实例。

其中介绍了磁悬浮原理,磁悬浮轴承结构,承载力计算以及磁悬浮轴承的控制等。

磁悬浮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磁悬浮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磁悬浮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析作者:王丽茹张彦军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6期一、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始于上世纪,恩思霍斯(Eamshanws)发现了抗磁物体可以在磁场中自由悬浮,此现象于1939年由布鲁贝克(Braunbeck)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证明,但是它的实际应用研究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广泛开展。

近年来,磁悬浮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传感器、控制技术(尤其是数字控制技术)、低温和高温超导技术,使得磁悬浮技术迅速崛起,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

磁悬浮由于无接触的特点,避免了物体之间的摩擦和磨损,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改善设备的运行条件,因而在交通、冶金、机械、电器、材料等各个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磁悬浮的应用磁悬浮技术的应用范围从高速磁轴承到高速悬浮列车,以及大气隙的风洞磁悬浮模型等各个领域。

磁悬浮轴承的研究是国外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典型对象是发电机的磁悬浮轴承(又称磁力轴承)。

主动式磁悬浮轴承(AMB)以其无机械磨损、无噪声、寿命长、无润滑油污染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反应堆、真空泵、超洁净环境、飞轮储能等领域。

高速磁悬浮电机(Bearingless Motors)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研究方向,集磁悬浮轴承和电动机于一体,具有自悬浮和驱动能力,不需要任何独立的轴承支撑,具有体积小、临界转速高等特点,更适合于超高速运行的场合,也适合小型乃至超小型结构。

国外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研究,相继出现了永磁同步型磁悬浮电机、开关磁阻型磁悬浮电机、感应型磁悬浮电机等各种类型。

其中感应型磁悬浮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气隙均匀、易于弱磁升速,是最有前途的方案之一。

传统的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与转子之间通过机械轴承连接,在转子运动过程中存在机械摩擦,增加了转子的摩擦阻力,佼运动部件磨损,产生机械振动和噪声,使运动部件发热,润滑剂性能变差,甚至会使电机气隙不均匀,绕组发热,温升增大,从而降低电机效能,最终缩短电机使用寿命。

磁悬浮技术发展应用与研究现状

磁悬浮技术发展应用与研究现状

磁悬浮技术发展应用与研究现状磁悬浮系统及悬浮控制原理磁悬浮系统主要由间隙传感器、加速度计、磁悬浮电源变换器、悬浮电磁铁和悬浮控制器等组成。

当向电磁铁的绕组中通以一定的电流时,悬浮电磁铁会对浮体产生相应的电磁吸引力。

当产生的电磁吸引力大过被悬浮物体的重力时,浮体就会被向上吸起来,从而实现悬浮。

因此,为了使浮体可以稳定地处于悬浮状态,需要调节电磁铁绕组中的电流的大小,使其产生的电磁吸力的大小等于被悬浮物体重力的大小。

但是由电磁吸引力与重力所构成的平衡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关系。

这是由于电磁铁和浮体之间的电磁力大小与悬浮间隙大小的平方成反比,即当电磁铁和浮体之间的悬浮间隙越小时电磁吸引力就越大,反之当电磁铁和浮体之间的悬浮间隙越大时电磁力就会越小。

所以外界的扰动来干扰这种平衡时,即便系统只是受到非常微小的扰动,这种平衡状态也会被破坏。

因此,需要设计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来对对整个系统实现闭环控制。

间隙传感器可以直接测量出浮体的悬浮间隙的大小,并且将它转变成位移信号;再由控制器存储、变换及运算,并且根据控制器的运算方法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功率放大器会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产生系统需要的控制电压,从而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使执行电磁铁产生相应的电磁吸引力。

所以当浮体与电磁铁之间的悬浮间隙发生改变时,需要及时地调整电磁铁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就可以改变电磁力的大小,这样就可以保证被悬浮物体能够稳定地悬浮在平衡位置附近。

因此为了实现磁悬浮系统的可靠性,必须精确控制电磁铁中电流,即电磁铁线圈两端电压的大小,以确保磁场可以保持稳定的电磁强度和相应的电磁悬浮力。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842年,英国物理学家Earnshaw就提出了磁悬浮的概念,同时指出,单靠永久磁铁不能将一个铁磁体在所有六个自由度上都保持在自由稳定的悬浮状态。

1900年初,美国、法国等专家曾提出物体摆脱自身重力阻力并高效运行的若干猜想,也就是磁悬浮的早期模型,并列出了无摩擦阻力的磁悬浮列车使用的可能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与研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与研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与研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已成为现代工业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是将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实现系统整体最优的一门综合技术。

它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结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是将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技术。

它通过对多个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优为目标,推动了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国内外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设计、模块组合、信息融合等方面。

其中,系统设计要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模块组合则需要根据系统整体最优原则进行选型和搭配;信息融合则主要应用在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等方面。

在系统设计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优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性能和降低成本。

例如,采用新型的传动机构、优化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以提高系统的传动效率和减小体积。

在模块组合方面,研究者们于如何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搭配,以实现系统的最优性能。

同时,在信息融合方面,研究者们借助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对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和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则可用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和优化。

具体来说,研究者们首先通过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便更好地了解系统的性能和特点;接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通过实验研究对系统进行实际测试,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和研制,得出以下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是将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技术,具有实现系统整体最优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设计、模块组合、信息融合等方面,其中系统设计要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模块组合则需要根据系统整体最优原则进行选型和搭配,信息融合则主要应用在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等方面;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则可用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和优化;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和研制,可以为今后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器设计

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器设计

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器设计摘要:本文旨在实现磁悬浮列车的悬浮控制。

首先,根据单电磁铁模型、反馈控制算法等理论研究,对悬浮控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通过建立单电磁铁悬浮模型,分析得出了磁悬浮系统的传递函数,并选取PID算法作为核心的反馈控制算法。

其次,围绕数字化悬浮控制的工程实现展开探讨。

提出了数字悬浮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方案。

该数字悬浮控制器采用两片DSP处理芯片,并整合了若干外围模块,可完成信号的采集、控制算法的执行和控制信号的发生,具备较强的控制性能。

关键词:磁悬浮悬浮控制单电磁铁模型数字控制器DSP1 单电磁铁悬浮系统模型磁悬浮列车磁转向架的两侧分别安装了由四个电磁铁组成的模块,每个模块的运动方式有六个自由度[5]。

对系统进行解耦,可以得到单个电磁铁悬浮系统的模型。

对其单独实施控制,便可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复杂运动的控制。

1.1 单电磁铁模型的建立经分析,单电磁铁悬浮动态模型原理图如图1所示。

(1)由磁场储能方程及电磁力与磁场能量关系的方程,得电磁吸引力F(i,c)的表达式为:闭环特征方程为1+D(s)G(s)=0,可利用极点配置法,按照控制要求设计出PID控制器D(s)中各个环节的参数。

但采用极点配置或最优控制理论设计出的PID参数往往和实际值有偏差,所以要确定最优的PID控制的参数,还需要现场整定。

2.2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数字悬浮控制器因其运算速度快、编程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数字PID控制算法应运而生。

由于数字PID位置型算法涉及到累加运算,需占用较多的存储空间,因此,本设计选用数字PID增量型控制算法,增量型控制算法的优势在于:(1)无需做累加计算。

(2)不会产生大量的累计误差。

其表达式如下:2.3 数字PID控制器的改进在设计数字PID控制器时,只有充分发挥DSP运算速度快、逻辑判断能力强,编程灵活等优势,才能在控制性能上超越模拟控制器。

传统的PID控制是单反馈控制,虽然能使系统达到无静差控制,但往往无法兼顾快速响应和静态稳定性。

磁悬浮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磁悬浮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产业观察Industry Observation2017.08数字通信世界431 引言自古以来,使物体在空中处于无接触悬浮状态一直是人类无法企及的梦想。

但随着电子通信、系统控制、电气工程、电磁学和材料力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人类利用磁悬浮技术已经实现了这一梦想。

磁悬浮技术是集电磁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机械学、动力学为一体的典型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

目前来说,人类利用磁悬浮技术已经实现了许多应用,如磁悬浮轴承、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工作台等。

本文针对磁悬浮技术,提出了该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分析了它在工业及工程上的应用,并进行了展望。

2 磁悬浮原理及其特点磁悬浮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纪 源(南京金陵中学,南京 210007)摘要:磁悬浮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

随着电子通信、系统控制、电气工程、电磁学和材料力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磁悬浮技术目前来说已经广泛的应用与各个领域内,如航空航天、精密仪器、轨道交通等。

本文针对磁悬浮技术,提出了该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分析了其在工业及工程上的应用,并相应地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电磁学;磁悬浮技术;应用doi:10.3969/J.ISSN.1672-7274.2017.08.018中图分类号:TM57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7)08-0043-02变化,从而使电磁铁周边产生磁场,通过控制器,使悬浮体受到的磁力与其重力相等,从而使悬浮体在空中悬浮。

并且,假设因为某种原因,悬浮体在平衡位置处出现了微小的扰动,偏离了平衡位置。

此时,由位置传感器检测出悬浮体偏离的位移大小,并将该数据通过控制器的微处理器转换为控制信号,再通过功率放大器将该控制信号转换为控制电流,根据位移的方向和大小确定控制电流的大小,经过多次迭代微调,从而迫使悬浮体返回原来的平衡位置。

由该原理可以看出,无论悬浮体的扰动位移方向是朝下还是朝上,它均能通过控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1]。

磁悬浮实验报告

磁悬浮实验报告

开放性试验:《磁悬浮原理实验仪制作及PID控制》试验报告实验内容:学生通过磁悬浮有关知识的学习,根据已有的试验模型,设计出磁悬浮实验仪器,并进行制作,进而在计算机上用PID技术进行调节和控制。

难点:PID控制程序的编写及调试。

创新点:该实验以机械学院数控所得科研成果为依托,以一种新颖的方式,用磁悬浮小球直观的展示了PID控制理论的应用。

该仪器构造简单,成本低廉。

此实验综合应用了电磁场、计算机、机械控制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创新性特点。

该仪器有望成为中学物理实验仪器,和高校PID 控制实验仪器。

关键问题1.悬浮线圈的优化设计2.磁悬浮小球系统模型3.磁悬浮小球的PID控制电磁绕组优化设计小球质量:钢小球质量:15~20g小球直径:15mm悬浮高度:3mm要求:根据悬浮高度、小球大小、小球重量设计悬浮绕组绕组铁芯尺寸、线圈匝数、额定电流、线径。

电磁绕组优化设计:由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毕奥-萨格尔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电磁吸力为:式中:μ0——空气磁导率,4πX10-7H/m ; A ——铁芯的极面积,单位m2; N ——电磁铁线圈匝数;z ——小球质心到电磁铁磁极表面的瞬时气隙,单位m ; i ——电磁铁绕组中的瞬时电流,单位A 。

功率放大器中放大元器件的最大允许电压为15V 。

为了降低功率放大器件上的压力差,减少功率放大器件的发热,设定悬浮绕组线圈电压该值为12V 。

约束条件:U =12V 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阻:L ——漆包线的总长度/m S ——漆包线的横截面积/m2d ——线径的大小/mε是漆包线线的电阻率,查表可知: ε=1.5*1.75*e-8,单位:Ω*m根据线圈的结构,可以得出漆包线的总长度为:2202⎪⎭⎫⎝⎛-=z i AN F μUi R=L R Sε=214S d π=11()ni L L a id dπ==+∑ 线圈的匝数为:综上所述,电磁力为:在线圈骨架几何尺寸和所加的电压固定的情况下,线圈漆包线线径d 越大,漆包线的长度L 越小,电磁力F 越大 。

磁悬浮列车研究及应用

磁悬浮列车研究及应用

磁悬浮列车研究及应用磁悬浮列车:未来城市交通理想的模式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要想依靠无限制地扩大城市道路供给系统来解决城市汽车交通问题往往事倍功半,未来的理想交通模式在哪里呢?磁悬浮列车技术的研制成功令人眼界大开,这种集约型的、与环境协调的城市公交系统不愧为人类智慧的结晶。

现在就看这个世界上哪个城市能够先走一步了。

列车悬浮在轨道上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采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的高速列车系统,时速可达500千米以上,是当今速度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系统。

磁悬浮列车具有速度高、能耗低、噪音小、启动速度快、安全舒适、低污染、维护少等一系列优点。

实验证实,磁悬浮列车在时速500千米速度下,每座位的能耗仅为飞机的1/3至1/2、汽车的70%;安全性是飞机的20倍,轮轨列车的250倍,公路系统的700倍。

日本、德国自60年代以来,已对磁悬浮列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耗资数十亿美元,总体技术已趋成熟。

可是日德迄今迟迟未能投入商业营运。

日本德国抓紧试验德国于1980年建设31.5千米长的试验线,1987年开始载人试验,总共安全运行38万千米。

日本在80年代后期拟定了从东京至大阪长500千米、时速500千米的磁悬浮列车运营线计划,后建成了长18.4千米的山梨试验线,无人行驶时,时速为550千米,有人行驶时,时速达531千米,效果良好。

在东京以西一条长18千米的试验轨道上,磁悬浮列车每天都在行驶。

它的名字叫作Maglevs,即Magnetic Levitation(磁悬浮列车)的简称。

磁悬浮列车集先进电脑控制、低温学及超导磁铁的技术于一身,以求达致超高速的旅程。

在一次示范行驶中,由日本铁道技术研究学院开设的山梨试验中心总经理鹤贺齐说,该中心消耗将近40年时间、投入3000亿日元(约合28亿美元)政府资助金及进行了10万千米试验路程作为有关技术的研究,现已证实利用磁悬浮列车技术作为商业客运工具是可行的。

现在,他们更有应用和发展的机会:日本政府正考虑开设往来东京和大阪的第二条铁路,以应付日本最繁忙行车线的需求,因为每天穿梭上述两大城市的新干线火车已经到达饱和的状态。

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磁悬浮列车是一种运行于磁浮轨道上的高速列车,它利用磁悬浮技术实现了车体与轨道之间的非接触式运行,因此具有高速、平稳、安全等优点。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磁悬浮列车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中,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是保证磁悬浮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

一、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的研究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控制磁悬浮力、牵引力和制动力等运动参数,实现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稳定、安全地运行的技术。

在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磁悬浮系统建模磁悬浮系统建模是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的基础。

磁悬浮系统的建模包括对磁浮列车运行状态、磁悬浮力、牵引力、制动力等参数进行分析和建模。

通过对磁悬浮列车的系统结构和控制模型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可以为磁悬浮列车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2. 磁悬浮列车的运动控制磁悬浮列车的运动控制是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的核心问题。

磁悬浮列车的运动控制主要包括磁悬浮力的控制、列车速度的控制、车体姿态的控制等方面。

通过对列车的运动参数进行控制,可以实现磁悬浮列车在高速、高效、安全的运行状态。

3. 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是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和控制主要是针对列车的牵引力和制动力进行研究,通过对列车动力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可以保证列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运行稳定性,实现列车运行的高速、高效、安全等特点。

二、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的应用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高速交通工具,可以在城市间、地区间、国家间等各个层次得到广泛应用。

磁悬浮列车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交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的公共交通需求也越来越大。

磁悬浮列车的高速、高效、安全等特点,可以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

基于磁悬浮技术的高速列车控制与运行研究

基于磁悬浮技术的高速列车控制与运行研究

基于磁悬浮技术的高速列车控制与运行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于磁悬浮技术的高速列车逐渐成为了人们认可的一种交通工具。

相比传统的有轨列车,磁悬浮列车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更优秀的能效、更大的运行里程以及更低的噪音污染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速介质的运输。

因此,磁悬浮列车已经成为了目前世界上高速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磁悬浮技术的基本原理磁悬浮技术是一种根据磁效应原理,使列车通过于车体上方的磁场悬空的交通运输方式。

这种交通方式主要利用了列车车体上自带的超导磁体和轨道上安装的线圈互相作用的原理。

列车车体上的超导磁体先通过一定的工艺处理,在车体运动状态下,能够自带永久磁铁的磁场。

轨道上通过电气线圈通电,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力力磁场,进而悬浮列车以实现高速运输。

三、磁悬浮列车控制原理磁悬浮列车主要受到空气阻力,列车重心重心以及磁场的作用,控制磁悬浮列车的运输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

该技术上的复杂性主要分为以下两个主要部分:(1)列车的控制。

磁悬浮列车的控制主要包括对列车的速度、刹车系统、悬挂系统、动力系统、未来列车等等的控制。

针对于高速运输这个状况,对于列车运行规律进行掌握和研究是十分重要以及需要的,这对于节省能量、提高能效是具有重大意义。

(2)轨道的移动控制。

除了列车本身的控制之外,轨道的安全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利用轨道上的传感器和磁支承控制系统定位轨道位置,可以减少发生轨道偏移和提高列车的运作安全。

这对于高速列车自身的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都具有很大的保障作用。

四、磁悬浮列车的运输特点高速列车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高速交通方式,其运输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速度高。

磁悬浮列车的运输速度一般在430至500公里/小时左右,可非常快速地前往目的地。

(2)具有明显的能效优势。

利用磁悬浮技术的列车采用了非常先进的技术,能够大功率地将不稳定电能转换成高性能动力。

相比之下,传统有轨电车和燃油车辆一比,其能效比明显提高了不止一倍。

磁浮列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磁浮列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磁浮列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磁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浮力驱动列车运行的高速交通工具。

磁悬浮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之一,其运行速度可达数百公里/小时,行驶平稳舒适,且无污染、低噪音等优点。

作为未来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磁浮列车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磁浮列车技术的研究磁浮列车技术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磁浮力的产生和控制问题。

磁浮力是指由电磁场产生的上下向力,可以将列车浮在轨道上。

为此,必须在列车和轨道之间安装磁浮装置,使电磁效应形成稳定的浮力,以达到列车悬浮的效果。

目前,有两种磁浮技术被广泛应用:电磁吸引力和电磁斥力。

电磁吸引力磁悬浮技术将列车和轨道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转化为浮力,使列车可以靠近轨道表面运行,产生类似于正常铁轨上的摩擦力。

该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缺点是浮力较小,速度相对较低,不太适合高速列车运行。

电磁斥力磁悬浮技术则是利用轨道上的磁铁和列车体中的电磁铁相互作用,产生稳定的浮力,并形成类似于正常铁轨上的支撑力,不仅能够保持列车悬浮状态,还可以改变列车运行方向。

该技术的优点是结构复杂,但浮力、支撑力和速度都比电磁吸引力磁悬浮技术更优秀。

除了磁浮力的产生问题,磁浮列车技术的研究还需要解决制动和转向等问题。

磁浮列车的速度非常高,如果制动不及时,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制动系统需要能够快速响应并停止列车。

此外,磁浮列车还需要实现精确转向,以确保列车保持平衡、不偏离轨道。

这些技术问题的解决将有效提高磁浮列车的安全性、平稳性和运行效率。

磁浮列车技术的应用磁浮列车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日本和德国是磁浮列车技术研究和应用最成功的两个国家。

其中,日本的JR 集团已经将技术推向商业运营阶段,开发了数条连接东京和各地的磁浮列车线路,如在中央新干线上开发的"Linimo"线路,该线路全长9.4千米,最高速度可达100公里/小时。

德国的磁浮列车技术没有在商业运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德国政府对其技术研究和推广投入巨资,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最准确、最高速、最安全的磁浮列车之一。

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策略研究综述王成杰; 伍星; 张静; 陈涛【期刊名称】《《电气自动化》》【年(卷),期】2019(041)005【总页数】4页(P1-3,56)【关键词】磁浮列车; 悬浮系统; 线性控制; 非线性控制; 控制性能【作者】王成杰; 伍星; 张静; 陈涛【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 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70 引言早期国外学者研究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控制技术一般采用超前-滞后补偿经典控制理论,保持悬浮电磁铁动态地稳定在一个设定的气隙值上。

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使列车悬浮轨和磁极之间产生一个稳定的磁浮间隙,但对载人车辆所要求的阻尼、稳定裕度和抗扰动等性能是不够的[1]。

目前磁浮列车悬浮控制模型采用单电磁铁悬浮系统动态控制,以其线性化后的模型为基础,应用经典控制理论——PID控制进行设计,但是存在鲁棒性差、稳定裕度小等缺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一系列悬浮控制算法,包括模糊控制、鲁棒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最优控制以及自适应控制等一系列的现代控制方法。

列车磁浮控制研究过程复杂,环环相扣,为说明其关键环节,建立如图1所示的研究流程。

图1 悬浮控制研究流程首先需要根据磁浮列车悬浮系统建立合适的悬浮控制模型,确定控制对象和目标之后设计相关的测量系统;接着按照实际悬浮系统的相关参数和控制目标设计控制结构;然后设计充分考虑实时性、鲁棒性等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整个主动控制的核心,作动器是控制的实现环节,选择时应考虑其时滞对控制效果带来的影响;最后为了验证理论设计的可靠性,要进行严格的试验验证,作为实际应用的保障。

本文针对控制算法研究中的基本理论、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主要从磁浮列车悬浮建模、控制系统结构、控制算法及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从理论探索到实际应用进行了展望。

1 磁浮车辆悬浮控制模型研究1.1 悬浮控制系统构成磁浮列车控制系统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包括:悬浮控制器、气隙传感器、悬浮斩波器、悬浮电磁铁和悬浮电源。

2021年磁悬浮系统建模及其PID控制器设计

2021年磁悬浮系统建模及其PID控制器设计

«Matlab 仿真技术》 欧阳光明(2021.03. 07) 设计报告 磁悬浮系统建模及其PID 控制器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粋班 201110710247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完成日期:2014年5月7日题目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名称磁悬浮系统建模及英PID控制器设汁Magnetic levitation system based on PID controller simulation摘要磁悬浮技术具有无摩擦、无熔损、无需润滑以及寿命较长等一系列优点,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机械工业和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

随着磁悬浮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磁悬浮系统的控制已成为首要问题。

本设讣以PID控制为原理,设计岀PID控制器对磁悬浮系统进行控制。

在分析磁悬浮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磁悬浮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PID控制器,确左控制方案,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貞,得岀较好的控制参数,并对磁悬浮控制系统进行实时控制,验证控制参数。

最后,本设讣对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PID控制器自产生以来,一直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最广、也是最成熟的控制器。

目前大多数工业控制器都是PID控制器或其改进型。

尽管在控制领域,各种新型控制器不断涌现,但PID 控制器还是以其结构简单、易实现、鲁棒性强等优点,处于主导地位。

关键字:磁悬浮系统:PID控制器:MATLAB仿真—、磁悬浮技术简介1.概述:磁悬浮是利用悬浮磁力使物体处于一个无摩擦、无接触悬浮的平衡状态,磁悬浮看起来简单,但是具体磁悬浮悬浮特性的实现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

由于磁悬浮技术原理是集电磁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机械学、动力学为一体的典型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

伴随着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元器件、电磁理论及新型电磁材料的发展和转子动力学的进一步的研究,磁悬浮随之解开了其神秘一方而。

大容量磁悬浮储能飞轮关键技术研究

大容量磁悬浮储能飞轮关键技术研究
来,可以预测,未来储能装置市场将会有很大一部分为飞轮储能装置所占领。因此,飞轮储能装置的市场潜 力巨大,发展前景乐观。
4
三、 项目主要实施内容、技术路线、技术关键及创新点
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本项目主要内容为大容量磁悬浮储能飞轮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在分布式储能技术领域的应用需 求为背景,以发展新型大容量磁悬浮储能飞轮及其应用为依托,对20KWh的储能飞轮样机进行深入 研究并针对各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全面的试验与测试,完成大承载力磁轴承结构设计和电磁设计;低功 耗、永磁偏臵混合磁轴承高稳定度数字控制;高比强度复合材料的超高速飞轮转子的设计;新型 HALBACH磁体结构高速高效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优化设计;超高速电机的高精度控制和高效率能量转 换技术以及系统的试验、测试技术。完成高能量密度、大承载力、高效率磁悬浮储能飞轮关键技术攻 关,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容量磁悬浮储能飞轮产品奠定技术基础,使我国储能飞轮技术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技术路线: 将总体指标按专业进行分解为:低功耗混合磁轴承及控制、高强度飞轮转子的结构设计及高性能材
河 储能系统。
美国BEACON公司的300kW和系列兆瓦级磁悬浮储能飞轮产品,用于电站储能,通信电源UPS等领域。其中
北 ,300kW的磁悬浮储能飞轮额定转速达到40000r/min,储能密度45Wh/kg,储能效率高于80%,设计寿命20年
,实现了高效率、长寿命和节能环保运行。
省 目前国内关于储能飞轮应用的研究尚处于初始研究阶段,进行研究的单位多为科研院所和部分高校,多处
高新技术企业
术 本项目针对我国在分布式储能技术领域的应用需求,以发展新型大容量磁悬浮储能飞轮为依托,充
分利用20KWh储能飞轮样机的研究成果,对大容量磁悬浮储能飞轮进行技术研究,攻克大承载力磁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速度目标值与土建工程费用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不同条件下速度目标值的建议值,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速度目标值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6.学位论文杨光高速磁浮列车最优速度曲线及其跟踪控制研究2007
高速磁浮列车是未来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以德国高速磁浮列车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舒适节能地自动驾驶为目标,对列车运行的最优速度曲线及其跟踪控制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作者:张思远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1.期刊论文滕延锋.滕念管.寇新建.TENG Yan-feng.TENG Nian-guan.KOU Xin-jian承受移动均布二系悬挂模型的
磁浮三跨连续梁振动分析-振动与冲击2008,27(3)
考虑磁浮列车与轨道梁之间的主动控制电磁力的作用,车辆简化为移动均布二系悬挂模型,建立了磁浮车辆/轨道梁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对磁浮列车在三跨连续梁上通过时轨道梁的振动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车辆长度、车速、轨道梁刚度和跨度比等参数对轨道梁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参数
数字解码器以EDA软件为工具,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对数字解码器进行了功能划分,采用VerilogHDL语言实现了包括数字解码器和通信接口两部分的电路设计,数字解码器以两种接口,即总线接口和串行通信接口,均能实现与上位机的通信。
本文最后感应式定位子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进行了实验和现场调试,并对整个感应式定位系统的开发进行了总结,规划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磁悬浮数字控制技术研究姓名:张思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沈钢
20090301
磁悬浮数字控制技术研究
(3)基于磁浮列车的动力学模型,以安全、舒适为约束条件,分别求解了最短时间和最小能量的最优控制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工程化求解方法。针对最小能量控制下确定惰行切换点的关键问题,给出了两种求解方法。基于求解不同定时条件下的最小能量得到了能耗随运行时间变化的曲线,为铺画列车运行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最后,对全文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工作总结并针对进一步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4.期刊论文吴祥明高速磁浮上海示范线的建设-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7)
为慎重决策未来中国高速地面客运交通系统,我国政府反复研究后决定在上海建设高速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以获取高速磁浮系统与高速轮轨系统技术、安全、经济性的详细对比数据,介绍了建在上海的世界第一条高速磁浮列车商业运营线的工程概况、建设进展和一些重要技术问题.着重介绍本工程建设中结合中国实际在德国TR线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若干技术改进,并探讨了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本文首先对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详细阐述了运行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模块,重点论述了以面向对象为基础的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理论,并应用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细化设计三大类包及七大功能模块,以此实现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仿真通用平台。其表现与交互形式包含最终仿真结果图层,仿真数据报表以及运行总体站场图输出等功能,作为运行控制建模,速度曲线监控以及安全速度防护的仿真基础。
本文以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国产化为目的,从列车定位系统的技术要求出发,借鉴轮轨交通中的查询/应答器方式和低速磁浮中的脉宽编码定位技术,参考上海浦东商业运营线的定位系统,使用齿槽计数与感应式编码相结合的高速磁浮列车的定位系统。
文中重点研究了感应式绝对定位子系统,开发了一套基于定位标志板的定位读码装置。定位读码装置由定位传感器与数字解码器两部分组成。文中对定位传感器中几个关键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剖析,包括信号发生器频率的选择,定位标志板窄缝的编码宽度以及读码方案的比较,并对定位传感器的具体电路进行了设计。
,牵引供电系统构成、牵引驱动的控制方法以及网络控制方案是值得仔细研究的问题。目前国内对牵引控制系统的研究仅仅开始进入建模和实验阶段
,该项关键技术一旦突破,将为磁浮列车的安全正点运行提供保证,进一步推动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从这几个问题出发,首先综述了TR08型磁浮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及其定位测速技术,详细介绍了牵引控制系统,并对磁浮列车驱动和供电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了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和SVPWM技术作为牵引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然后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牵引控制系统的模型,并给出一条具有代表性的线路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接着利用该模型对影响牵引控制性能的各主要因素:励磁电流、电机参数、时延、突发外力等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其次,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从能耗最优的角度对线路坡道和进坡速度进行了优化设计。然后讨论了磁浮列车牵引控制系统和运行控制系统的以太网控制方案,并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计算验证了该方案的实时性。最后一章对本文内容做了简要的总结,并提出一些本文未能讨论的关键技术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8.学位论文陈正一磁浮列车定位系统的设计研究2006
磁浮列车的定位系统作为磁浮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为列车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的相位控制提供精确的相位同步控制信号,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营
,平稳行车。此外,磁浮运输自动控制系统中所需的运行管理、定点停车等信号都是在列车的运行位置信号的基础上获得。
磁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因和地面无接触摩擦而实现高速运行,且磁浮列车长期工作在强磁环境下,对定位测速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5.学位论文苟智平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速度目标值与土建工程费用关系的研究2007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交通旅行速度和舒适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飞机、汽车、列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不断的创造新的记录,同时磁浮列车作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新型交通工具,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最初的设想发展为成熟可靠的技术,以其高速、经济、安全、舒适的特点,为铁路交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空间。
f1/(v/l)与轨道梁动力反应的关系.建议轨道梁动力设计中以控制轨道梁的冲击系数和振动加速度为主,所得结论可为高速磁浮轨道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学位论文刘静磁浮列车牵引控制系统建模和仿真分析及与运行控制系统通信的研究2006
上海示范线的成功运营预示着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普及的必然性。高速磁浮列车的超高速运行对其运行控制系统和牵引控制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学位论文郎焰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仿真研究2009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是本世纪最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大容量高速客运交通系统。通过磁浮上海示范线建设和运营、以及“十五”863高速磁浮重大专项研究,铺开了我国建设磁浮高速交通系统的良好开端。由于磁浮系统的先进性,特殊性和前瞻性,磁浮列车运行控制模拟仿真技术的研究基本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不像大铁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已具备完善的模拟和仿真全套技术手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究目的是磁浮运行控制系统仿真。提供一套模拟仿真技术验证平台。为未来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线路规划以及运营方案的验证提供仿真依据,弥补目前我国在磁浮运行控制系统仿真研究方面存在的空白,为我国磁浮交通的发展做技术积累。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从这几个问题出发,首先综述了TR08型磁浮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及其安全速度防护系统,详细介绍了涡流制动控制系统,并对涡流制动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电磁场计算法和有限元计算法对涡流制动电磁场进行了分析计算。然后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涡流制动电磁铁的有限元模型,资料提供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接着利用该模型对影响涡流制动力和吸引力的各主要因素:励磁电流、制动气隙等进行了详细的数值分析,并用麦夸特法(LM)分别拟合了制动力、吸引力与各变量的数值关系。其次,在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对涡流制动电磁铁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给出不同部位制动磁铁发生故障时对制动力的影响。最后讨论了磁浮列车紧急制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用MATLAB仿真实现了模糊控制器下的紧急制动控制系统,并且在不同路况下验证了控制器的设计是有效的。最后一章对本文内容做了简要的总结,并提出一些本文未能讨论的关键技术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二,磁浮列车运行控制及安全速度防护系统是运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针对运行仿真,详细分析列车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建立了速度,加速度
,里程与运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分析了其数学表达式以及在各种工况下的表现形式,并在仿真平台下实现速度罩程与加速度分析曲线的绘制。
其三,针对磁浮列车的“故障-安全”防护问题,分析并给出了上限和下限速度防护曲线的求解方法。以列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具体讨论了安全制动曲线、最大速度曲线、安全悬浮曲线以及最小速度曲线的实现,并考虑了各种不利条件对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影响。以安全速度防护求解算法为基础在仿真平台内对其进行仿真。
(1)为了便于分析和求解磁浮列车的运行规律,采用拟和方法对磁浮列车运行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近似处理,得到了适用于相同类型而不同编组列车系统的统一的近似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隐式解析解的通用表达形式。研究了恒力作用下列车运行的规律,并给出了已知列车运行规律求解控制力的迭代搜索算法。
(2)系统地分析了磁浮列车的双限速度防护问题,提出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的安全速度防护曲线的求解算法,确定了列车运行的安全速度域。研究了列车速度越界后的防护措施,并给出了列车超速防护下的涡流制动切换算法。
9.学位论文邓妮磁浮列车涡流制动系统建模及紧急制动控制策略的研究2006
高速磁浮铁路系统的成功运营预示着其普及的必然性。高速磁浮列车的超高速运行对其安全性能和运行控制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当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运营时遇到故障,列车的牵引力立即被切断,仅依靠涡流制动系统实现列车的安全准确停靠。因此涡流制动电磁铁的工作特性以及紧急制动的控制系统是个值得仔细研究的问题。目前国内对涡流制动系统的研究仅处于初步研究实验阶段,该项关键技术一旦突破,将为磁浮列车的可靠运行提供安全保证,同时也可适用于其它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高速磁浮铁路的运行速度被设计为400~500km/h,与其它交通系统相比较,可显著的缩短旅行时间,填补了汽车、轮轨高速铁路和飞机之间的速度空白。高速磁浮铁路不仅迅速,而且还很安全。由于车辆环抱轨道,因此不会出轨;由于高速磁浮系统采用了非接触式行车技术,舒适性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