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17-18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行程中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练习中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示机会。
3.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而且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合理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那减法运算中会不会也存在某些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连减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垫则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这里通过“凑整”的对口令游戏和对加法的运算定律的简单回顾,引发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实现高效课堂。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初步理解减法性质。
(1)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4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看,李叔叔在查阅旅游资料。
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预设:我了解到李叔叔看的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要求的问题是李叔叔还剩多少页没看。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两人同时汇报,一人说想法,另一人在黑板上列出对应的算式。
预设:生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李叔叔昨天看的66页,再去掉今天看的34页,然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优秀4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优秀4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3页-35页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⑴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总结过程,感知“猜想__验证”这一总结规律的方法。
⑵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不同方式表示运算定律,以及利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⑶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对数学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不同方式表示运算定律,以及利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总结过程,感知“猜想__验证”这一总结规律的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和可探究性,所以,我采用了以组织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策略。
力求在通过“猜想__验证”的方式总结运算定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说一说植树有什么好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与植树有关的问题去发现、总结乘法中的运算定律。
(二)猜想验证,总结规律;1、引导为主探索乘法交换律⑴提出猜想(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一步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师板书)“你们还有不一样的算式吗?”(板书两个算式。
)“同样的问题我们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但结果是一样的。
那我们可以说25×4=4×25。
”(板书算式)观察这个算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样一个式子,我们发现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那么,我们只是提出了一个猜想,这个规律能否试用于所有的乘法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⑵验证猜想说一说,你们打算怎样验证这个规律呢?⑶得出结论汇报。
小结:通过刚才的猜想、验证,可以证实我们发现的规律不是偶然的,它可以应用于所有的乘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人教版
-运用运算定律简化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通过实例分析与练习,使学生掌握运算定律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运算策略。
举例:
在解决“324+257+676”这类问题时,学生应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将其变为“324+676+257”,从而简化计算。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运算定律的概念,大多数学生能够迅速地产生共鸣,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发现对于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学生们掌握得相对较好,他们能够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理解并应用这些定律。然而,当涉及到乘法分配律等稍微复杂一些的运算定律时,部分学生开始显得有些吃力。我意识到需要通过更多的例子和直观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运算定律应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加深他们的理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需要我及时引导回正轨。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这个过程让我看到学生们在合作中的成长,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创造更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备课四2 廖晓萍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连减中的简便计算;第二节是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算法的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
总共也就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这五条运算定律。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编排特点(1)集中编排,突出整体。
本单元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加以系统编排,并且将减法中“连减的性质”与除法中“连除的性质”也渗透穿插在内,这样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对四则运算中的相关运算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结合情境,突出意义。
在运算定律的呈现过程中,教材不是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意义提供支持。
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
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四则运算意义,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
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理解定律内涵。
(3)体现灵活,突出思维。
以往的教材,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较为注重算法技巧,本单元在编排中,则有意识地改变这种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如,128-(28+72)(这个还好,减去和可以分别减)但学生容易写成128-28+721280-(280-53)这个要注意去括号里面的减号要变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三种运算定律。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定律,并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通过分组讨论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运用运算定律;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定律的奥秘。
例如:25 + 35 + 45 =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从而引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例如,讲解乘法交换律时,可以展示(2 × 3) × 4 = 2 × (3 × 4)的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检验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一:了解加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掌握运用结合律进行计算。
1.1理解加法结合律:a+(b+c)=(a+b)+c1.2理解乘法结合律:a×(b×c)=(a×b)×c1.3能够运用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二:熟练运用交换律进行计算。
2.1理解加法交换律:a+b=b+a2.2理解乘法交换律:a×b=b×a2.3能够运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三:能够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3.1理解加法分配律:a×(b+c)=a×b+a×c3.2理解乘法分配律:(a+b)×c=a×c+b×c3.3能够运用加法和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四:能够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1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2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3能够合理评价和解释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答案。
教学目标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5.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6.1能够与同伴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6.2能够与同伴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讨论解决方案和策略。
教学目标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7.1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7.2能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7.3能够自主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
教学目标八: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机。
8.1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8.2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九: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9.1能够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9.2能够通过运算定律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0.1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应用方法。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操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运用。
–灵活应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口算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二、新课讲解1.引入新知识:介绍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两个定律的作用及意义。
2.示范运算:在小黑板上演示几个简单的运算例题,引导学生熟悉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方法。
3.练习巩固: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掌握程度。
三、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经验和方法。
•学生展示:请一些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解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解题技巧。
四、作业布置•布置当堂作业: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留给的作业,巩固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时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学生在运用定律解决问题时还有些犹豫。
下节课我将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生活应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条定律的应用方法。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方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方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单运用。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帮助学生将原来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同时,这五条运算定律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地发挥它的基础作用。
备内容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4课时)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连减的简便计算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备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2.能运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理解并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性质与所学运算定律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4.能利用简便运算灵活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经历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发现过程,掌握观察比较、综合概括的学习方法。
2.经历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3.经历简算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广泛的应用性。
4.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推理分析、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
1.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这些运算定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运算定律方面的理解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
3.采用实践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4.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3.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导入法,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运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更多的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具体、直观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例题教学法和练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例题和练习题。
3.学生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讲一个小明和小红的故事,小明和小红一起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小红买了3个香蕉,他们想要知道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小明和小红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最后发现他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定律。
例如,展示2个苹果和3个香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给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定律进行计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1 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出示教材第17 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 =☆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运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题目,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
3.学生活动用品:如计数器、纸牌等,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23 + 45”,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运算定律。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例如,展示两组数字相加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这些运算定律是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关键,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效率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解决。
但是,对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b+a×c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乘法运算定律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3.练习题:准备一些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个生活实例,如水果店老板卖水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水果的总价。
通过这个实例,引出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运用。
结合生活实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运算定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些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题目进行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加法计算已经非常熟悉。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运算规律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进行辅助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3.采用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和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多媒体教具,用于直观演示和讲解。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计算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23 + 45,引导学生发现把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后,结果不变,即23 + 45 = 45 + 23。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呈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规律。
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2.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3.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运算定律的存在。
2. 新课:讲解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和练习加以巩固。
3. 巩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乘法运算定律2. 板书内容: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运用及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拓展题:研究除法运算定律,类比乘法运算定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本节课通过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和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除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内容,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运算定律,巩固所学知识。
3.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通过实例和图示来解释和展示这些运算定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分数的运算和方程的求解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运算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备课
四2 廖晓萍
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连减中的简便计算;第二节是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算法的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
总共也就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这五条运算定律。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编排特点
(1)集中编排,突出整体。
本单元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加以系统编排,并且将减法中“连减的性质”与除法中“连除的性质”也渗透穿插在内,这样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对四则运算中的相关运算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结合情境,突出意义。
在运算定律的呈现过程中,教材不是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意义提供支持。
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
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四则运算意义,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
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理解定律内涵。
(3)体现灵活,突出思维。
以往的教材,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较为注重算法技巧,本单元在编排中,则有意识地改变这种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简析
1.加法运算定律。
例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抓住40+56和56+40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计算结果相等且都能解决问题这一事实,引导学生从更多的“交换两个加数,和不变”的算式中发现规律,并关注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模型思想。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交换"二字,而不是"两个",这样在应用规律时才不会纠结。
例2:注重引导学生迁移运算定律的学习经验和基本策略,自主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用符号和字母对规律进行形式化的表达,形成相应的规律模型。
例3:在综合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视算法背后的原理理解及灵活选择;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
例4:突出加减运算间的联系,关注根据数据特征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培养。
2.乘法运算定律。
例5: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到同样的性质,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数学模型思想。
例6:培养学生运用已有学习经验自主探究的能力,树立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积累探究活动经验。
例7:注重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同时也要从乘法意义上理解定律表达式中两部分的意义。
例8:借助几何直观、理解连除规律的内涵;在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上,既关注多样化,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也不能忽视方法背后的算理。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学习的迁移。
注重从原理上理解不同算法间的关系。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中运算意义是这个单元学习运算定律的基础,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离不开运算意义的支持。
比如理解加法交换律时,始终把握“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这一本质内涵。
比如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中,无论是从(a+b)×c到以a×c+b×c的分解式思考,还是从以a×c+b ×c到(a+b)×c的合并式思考,都可以结合乘法的意义来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提炼与概括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第一学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与活动经验,如加法(乘法)运算中应用交换两个加数(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几个数相加(相乘)时先算哪一部分都不影响结果等经验,引导学生用好这些经验,完成知识学习的迁移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将原来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结合,构建定律模型。
本单元的学习中,更多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具体数据的讨论,上升到规律的发现与归纳,从运算意义的角度理解定律模型的正确性,最终引导学生从更加深入的角度理解与掌握相应的运算定律。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联系与区别。
我们知道,运算定律是一种模型化知识,简便计算则是根据算式和数的特点,依据四则运算的性质,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程序,以达到简便易算的目的。
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教学中,因为运算定律是运算本身固有的性质,也是后续代数知识学习的必备基础,因此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简便计算教学。
但运算定律的学习过程也是为后续灵活处理计算问题积累起相应的活动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学时尽可能将过程拉长,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
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教材中不少题目的要求是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很自然地,同一个题目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
例如25×44,既可以依据结合律25×4×11解决,也可以用分配律25×40+25×4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是解答这个题目的好方法,没有绝对的优略,只要结果正确应该就算对。
教学中难点、易错、易混点
加法运算定律:
1、加、减混在一起的交换律:这跟加法交换律其实是一样的,但要注意连同符号一起交换:如,
456+587-256,交换完后应该是456-256+587。
2、注意不能乱凑整:
如,书22页第一题中672-36+64不能写成672-(36+64)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不是非得要应用定律
如,728-28+72从左往右算就很简便就不用考虑交换律、结合律。
就要按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
4、连减(后面连除)的性质中要注意去括号变号的题型:
如,128-(28+72)(这个还好,减去和可以分别减)但学生容易写成128-28+72
1280-(280-53)这个要注意去括号里面的减号要变号。
应该是1280-280+53
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结合律四项的要记得养成加()的习惯
如:8× 4×25×125
=(8×125)×(4×25)
=1000×100 上一步交换律后没有用()两两结合是不能直接跳出1000×100的
=100000
2、乘法结合律特殊数字的拆分(两个数相乘的如125×88 25×44后面分配律会提到)
三个数相乘的如:125×32×25(数字的位置换来换去都会考查)
这个拆分完和上面两两结合题型是一样的
3、乘法分配率的题型
分解型:(8+4)×25 这个类型学生最容易忘记分别去乘,再相加。
要多练习(括号里是“-”号一样)合并型:45×28+15×28 45×28-15×28 56×386-286×56-56×90(多项的)注意提取相同数字。
乘1型:99×9+99 792×17-92×17 56×7+45×-7
拆分型:①(拆成100+)102×32
②(拆成100-)99×32拆完后又回归到分解型(最基础的形式)
③特殊数字的拆分
125×88 25×44
=125×(80+8) =25×(40+4)拆完后又回归到分解型(最基础的形式)
这个也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拆成125×88 25×44
=125×8×11 =25×4×11
像这样既可以用乘法分配率也可以用乘法结合律的要注意多练习。
3、乘法分配率最容易和乘法结合律混乱,明明是用结合律学生可能会做成分配率
如:25×(4×3)
=(25×4)×(25×3)
=100×75
=7500
所以在新授分配率时多让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以及乘法分配率的运算符号特点来引导。
乘法分配率的运算符号是有加有乘或者有减有乘,而乘法结合律是只有乘号,属于连乘的类型,既然是连乘,就不管先乘哪一个结果都一样。
总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结合具体数据算式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从而使计算简便。
4、要注意的细节
乘法分配律模型的应用题(衣服/课桌几套、水果几筐等)两种方法的理解。
优化14页运用乘法交换率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
优化16页810÷18将18拆成9乘2,去括号要变号;
建议课时
7至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