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现场核查研究
土壤污染场地调查实施方案
土壤污染场地调查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土壤污染是一种世界性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查明土壤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类型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土壤污染场地调查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二、调查目的1. 了解土壤污染场地的现状和情况。
2. 确定土壤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类型。
3. 评估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
三、调查内容1. 场地选择:选择目标地点进行调查,考虑历史污染源、用地性质以及周边环境因素。
2. 调查时机:选择适当的季节和天气进行调查,以最大程度获取准确的数据。
3. 样品采集:根据调查要求,在场地内设立样品采集点,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并注意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规范。
4.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送往合格的实验室进行全面分析,测定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
5. 数据分析和解读:对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计算土壤污染程度指标,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类型。
6. 风险评估:根据调查数据和相关标准,评估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
四、调查方法1.桌面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目标地点的历史情况和环境特征。
2.野外调查:实地勘察,了解目标地点的土壤类型、地质特征等,并进行现场观察和采集样品。
3.实验室分析:选择合适的实验室进行土壤样品的全面分析,包括常规分析和特殊指标分析。
五、调查步骤1. 搜集目标地点的相关资料,了解历史污染源、土壤性质和地下水情况等。
2. 实地勘察,了解目标地点的用地历史、现状和周边环境。
3. 根据调查要求,在场地内设置采样点,确定采样深度和数量。
4. 采集土壤样品,注意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规范。
5.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送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
6. 统计和分析实验室数据,计算土壤污染程度指标,并评估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类型。
7. 根据调查数据和相关标准,评估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
六、调查结果与应对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关措施来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和采样制样
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和采样制样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要点分析1基本概念1.1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是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等)所布设的、以客观准确反映国家或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规律为主要目标的监测点位,同时服务于国家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考核,也可为各土壤专项调查(详查)服务。
1.2土壤环境风险监控点位土壤环境风险监控点位是指在已经污染或可能有污染的土壤环境风险源(污染源)及其周边和敏感区域所布设的点位,满足土壤环境监管的特定目标需求。
通过监控点位的监测,发现问题、支撑管理,同时按照污染程度,分级管理、监控变化。
土壤环境风险源主要包括土壤环境重点行业企业、矿山和固废处理处置场等;敏感区域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和果蔬菜种植基地。
1.3重点行业企业重点行业企业是指列入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名单的企业,由国家和各地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包括《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确定的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和制革8个行业以及铅蓄电池等行业。
2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原则2.1科学性和可行性布设技术方法首先得科学合理,同时也应考虑现实基础,确保技术方法可以实现。
2.2代表性和经济性在满足监测目的及需求的基础上,在经费、点位数量和代表性三方面取得平衡。
2.3继承性和发展性监测区域有历史监测点位则尽可能使用原点位,同时根据当前土壤环境监管需求,新增布设监测点位。
2.4普遍性和特殊性布点技术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个别规定可以依据监测区域的环境特点和地形地貌特征等进行适当调整。
2.5稳定性和动态性点位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允许进行调整;当点位不适应监测管理需求时,可进行动态调整。
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要求3.1点位布设3.1.1网格设定针对监测区域耕地、林草地土壤分布状况,研究其土壤污染物含量及其空间变异特征,设定适宜的监测网格(如国家尺度上耕地监测网格可划定为8km×8km),采用网格布点法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土壤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土壤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农业的发展,土壤的质量日益受到关注,土壤环境监测也成为了重要的工作。
但是,在实践中,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问题
1. 监测数据不准确问题:一些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出现了偏差,并不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2. 监测点设置不合理问题:一些监测点的设置不合理,导致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下降。
4. 数据处理不规范问题:一些监测数据没有按照科学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导致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二、对策
1. 加强监测点的质量控制:对监测点进行细致的评估和筛选,选择合理的地点进行设置。
2. 完善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体系:制定严格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3.加强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规范化的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监测技能和素质,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
总之,对于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对监测点、设备、数据处理和监测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保护土壤环境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支撑。
土壤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土壤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当前,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土地面积的不断缩小,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的使用过量,垃圾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对土壤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建立和完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土壤环境变化,切实保护土壤资源的安全和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土壤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
1.监测点布局不合理当前,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总体状况还比较薄弱,监测点布局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监测点数量不足、覆盖面积小、覆盖范围不全面是目前土壤环境监测所存在的问题之一。
2.监测手段不完善土壤环境监测过程中,目前的监测手段还相对薄弱。
传统的土壤采样分析方法对土壤的整体状况知之甚少,无法快速地获取土壤信息;而新兴的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3.数据处理不及时土壤环境监测涉及的指标繁多,监测数据量较大,传统的人工分析方法难免存在误差,同时,数据处理不及时也会影响对土壤环境的评估和预警。
二、对策研究为了解决土壤环境监测点数量不足和覆盖面积小的问题,可以采用多项手段进行解决。
比如,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可以覆盖更广,建立多个监测站点等方法可以增加监测点的数量。
在土壤环境监测中,应积极推广新兴技术,如遥感技术、GIS技术、大数据时代的云计算技术等,这将有利于增强监测的精度,并对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快速采集与处理提供技术保障。
3.建立快速数据处理平台针对目前土壤环境监测数据量大,数据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应建立快速数据处理平台,采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技术处理土壤环境监测数据,以便为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判断依据,帮助制定更加科学的土壤保护策略。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土壤环境变化,切实保护土壤资源的安全和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紧密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加强相关技术研究、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为推进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土壤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土壤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土壤是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但由于各种工业、农业和生活活动所带来的污染物,土壤环境的质量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环境问题,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土壤环境监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监测手段不够全面、监测数据不够精准等。
本文将对当前土壤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
一、存在的问题1.监测手段不够全面目前的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主要通过采样和化验的方法获取监测数据。
由于土壤环境污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传统的采样和化验方法往往难以全面反映土壤环境的真实情况。
一些对土壤有害的微量元素或有机物,往往需要高灵敏度的仪器才能准确监测。
而目前大部分监测单位仍在使用传统的化验手段,导致监测结果存在盲区,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土壤环境质量。
2.监测数据不够精准目前的土壤环境监测中,采样和化验后的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监测结果不够精准。
这主要是因为采样点和采样深度的选择不够科学合理,化验方法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等原因所致。
由于土壤环境监测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比对,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难以及时掌握土壤环境的动态变化。
3.监测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的土壤环境监测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监测标准缺乏统一,监测频率和范围不够科学合理等。
这些不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影响了监测数据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对策研究1.提升监测手段的全面性针对目前监测手段不够全面的问题,可以加大对新型监测仪器的投入和研发,提升监测手段的全面性和精准度。
可以引进先进的光谱仪器和质谱仪器等高精度的化验设备,以实现对微量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等的快速准确监测。
还可以结合遥感技术,开展土壤环境监测的遥感检测工作,实现对大范围土壤环境的动态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研究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研究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是为了全面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确保农田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将从土壤性质、监测指标和布设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土壤性质土壤是地壳表层由不同比例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自然体系。
对于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首先需要了解监测区域的土壤性质,包括土壤类型、质地、肥力、酸碱度等。
根据不同土壤性质的特点选择对应的监测指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监测指标根据土壤环境监测的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对土壤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
常见的土壤环境监测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和污染程度,可以客观地评价土壤环境质量。
三、布设方法1.重点区域布设:根据监测需求和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选择重点监测区域进行布设。
城市周边工业区、农田区和水源保护区等。
重点区域具有代表性,监测数据能够反映该区域的整体状况。
2.区域化布设:根据监测区域的大小和分布特点,将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针对每个子区域进行布设。
通过区域化布设可以全面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热点区域。
3.随机布设:在监测区域内随机选择点位进行土壤环境监测。
通过随机布设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获得更加客观的监测数据。
在随机布设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点位的分布均匀性,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
4.网格化布设:将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都设置一个监测点位。
网格化布设可以全面了解监测区域的土壤环境情况,并对不同网格内的点位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的差异性。
5.稀释布设:在监测区域内设置代表性点位,通过稀释布设,可以减少监测工作量和成本,同时又能够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
稀释布设的原则是在完全代表监测区域土壤环境特征的尽量减少点位的数量。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研究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研究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是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布设能够真实反映土壤环境的状况,为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的思路与方法。
一、思路1.目标明确: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明确监测指标、监测对象和监测时间,确定布设的基础点位。
2.综合考虑:考虑区域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环境背景等因素,综合评估不同区域土壤环境的差异性,选择适当的监测点位。
3.典型代表性:保证选取的监测点位能够代表所在区域的土壤环境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4.多样性布设:在确定的监测点位中,应考虑地域的多样性,覆盖城市、农村、工业区等不同类型的土壤环境,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环境。
5.长期稳定:选择基础点位时要考虑到长期监测的需要,选择稳定性较好、可持续监测的点位。
二、方法1.分层抽样法:根据区域划分或土地利用类型,将监测点位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照统计学中的抽样原理,在每个层次内随机选取相应数量的点位。
2.网格法:将土地分成网格状的小块,根据网格的大小和土地利用情况,在每个网格内选取一个监测点位。
3.代表性点法:根据区域内土壤环境的变化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点位,例如土地利用变化频繁的地区或污染源可能存在的地点。
4.专家评估法: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实地调查,确定监测点位。
5.模型预测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模型,预测土壤环境差异性较大的区域,并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选择监测点位。
在布设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环境背景下的监测点位,确保监测结果的广泛适用性和代表性。
2.基础点位的数量要足够,能够覆盖整个监测区域,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3.监测点位应尽量分布均匀,避免密集或稀疏分布导致监测的片面性。
4.建立监测点位的数据库,包括点位的地理位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研究。
略谈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环境现状现场调查方法
略谈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环境现状现场调查方法摘要: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环境现状调查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因此,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工作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规范开展。
然而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现场勘查记录不详细、土壤样品采集不规范、监测周期不明确等。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以HJ964-2018为具体依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现状;现场调查方法土地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重要载体。
土壤环境问题是近几年来日趋严峻的问题,对土壤的保护与治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环境监测是我国环境治理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环境中应用环境监控技术,可以有效地加强土壤环境的监控,降低土壤环境的污染。
客观地评价土壤污染环境,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一、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不仅关系到后期的分析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调查的质量。
因此,在进行现场勘查时要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
(1)现场勘查记录是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将现场勘查记录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填写相应的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要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重点:一是对采样点的位置和周边情况进行详细地了解和记录;二是要对采样点周边土壤的性质、用途以及地块用途进行详细地了解;三是要对地块周边及土壤自身的污染情况进行详细地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地块内部存在的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进行详细地了解;四是对土壤污染范围以及程度进行详细地了解。
(2)在开展现场勘查工作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注重采集样品的合理性;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集样品的数量以及位置,同时还需要根据相应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对土壤进行样品预处理;三是在选择采样点位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于污染土壤来说,其采样点位可以适当地远离污染源,而对于没有污染较轻的土壤来说,则可以选择在污染源周边一定距离处进行采样;四是要对采样深度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采样深度按照HJ964-2018标准展开实际施工,即如果采样深度不超过50cm时一般需要进行两次采样,如果超过50cm时则需要三次采集;五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土壤污染类型和程度等情况进行详细地了解和记录。
土壤环境现状现场调查方法评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但同时土壤环境所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污染源繁多复杂,因此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也会遇到一些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期间的现场入手,分析存在的各项问题,提出控制质量的对策,旨在促进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土壤环境影响调查;现状调查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相比于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等不同的污染,土壤污染是人们最难以重视到的一点,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土壤污染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才导致土壤污染愈发严重。甚至有部分人们认为环境污染仅仅应该是由政府部门或者是相关的环保机构进行治理,这些问题难以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导致土壤污染问题在出现时,其治理效果相对较差,无法满足我国当前对环境保护的整体需求。第二,现阶段我国在土壤环境监测系统以及监测技术、监测能力上仍存在很大不足,想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的满足土壤环境监测的整体需求,就需要我国相关部门以及科研人员在技术方面进行不断的更新,并且为社会发展、为环境发展、为土壤环境监测质量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需要提升监测的整体效果,而在土壤环境监测上面,由于缺乏专业的土壤环境监测人员,即使是在监测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仍旧有很多地区没有专门开展土壤环境监测的人员,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性能不够、工作效果相对差,缺乏专业人才,这也是我国土壤环境监测中当前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专业监测人员短缺、高等院校缺乏相关的专业这些都导致土壤环境监测人员难以在当前社会中进一步的被培养出来,需要我国各地区定期开展有关土壤环境监测的讲座,并且让人们理解土壤环境污染同样也是环境污染中的重要一部分,如果忽略了土壤环境污染就会从根本上导致我国环境问题难以解决。高等院校也需要开展土壤环境监测以及土壤环境管理的相关专业,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且专业的人,才能投入到我国土壤环境监测中,为土壤环境监测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第三,在实际开展土壤环境监测中,不同地区所使用的设备不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及监测设备质量较差,在使用时对土壤环境的监测效果难以达到实际需求,甚至无法检测出土壤已经存在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虽然我国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相对质量较好的监测设备,但是这些设备自身所需要的消耗的经济成本较高,无论是购买的经济或者是在实际使用时操作相对困难,对于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而言,难以使用这一系列设备。为此,在土壤环境监测设备改进中,需要降低设备的经济消耗,简化设备的操作方式。
省市接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检查组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专项检查
省市接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检查组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专项检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1月22日下午,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由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在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孙强的陪同下,来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就市2017年国家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开展专项检查。
检查组首先听取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于连贵关于2017年市国家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情况汇报,重点听取了关于土壤采样、制样、分析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情况等内容。
检查组随后参观了实验室,就土壤中有机项目、无机项目、理化三项指标以及制样
过程进行了监督检查。
询问了分析人员采样、制样以及实验过程,查阅了质量体系、人员资质与备案和仪器设备等材料。
最后,土壤环境质量监督检查组组长谢振伟作总结发言,谢振伟充分肯定了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完成情况,认为站的土壤监测能力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针对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化,并对下步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具体实践,也是建设全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掌握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全省土壤环境质量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土壤调查现场监督检查意见
土壤调查现场监督检查意见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土壤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保障人民健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土壤调查的监督检查工作。
在土壤调查现场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调查人员在采样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导致采样不准确,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有些调查人员在填写调查表时存在疏漏和错误,导致数据不完整或者不准确。
此外,有些调查人员在现场工作中没有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和填写调查表的技能。
其次,加强对现场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调查人员按照规定的安全规范进行工作。
最后,加强对调查结果的审核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今后的土壤调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对现场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共同保护我们的土壤资源,为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研究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研究土壤环境监测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手段,合理布设基础监测点位对于准确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的思路和方法。
一、基础点位布设思路1. 综合监测与特定监测:综合监测点位布设用于评估土壤环境总体质量,通常以地理网格布设,覆盖整个监测区域,具有代表性。
特定监测点位布设用于深入研究某些特定土壤环境问题,如重金属污染、酸碱度异常等,应根据具体问题确定点位。
2. 多指标监测与重点监测:多指标监测点位布设用于综合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包括土壤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应确保点位覆盖各种类型土壤和不同地理区域。
重点监测点位布设用于特定问题的监测,应根据问题确定监测指标和点位。
3. 长期监测与临时监测:长期监测点位布设用于长期评估土壤环境的变化趋势,应长期保持点位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临时监测点位布设用于临时性监测,如应急响应、新项目建设等,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点位。
二、基础点位布设方法1. 地理网格布设法:将监测区域划分为等面积或等人口的网格,选择代表性点位进行监测。
网格大小和密度应根据监测目的和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遵循均匀分布、合理划定的原则。
2. 自然单元布设法:根据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自然因素,划分不同自然单元,选择代表性点位进行监测。
自然单元的划分可基于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辅助分析,以确保点位的代表性。
3. 人为干扰布设法:根据不同的人为干扰源,选择代表性点位进行监测。
人为干扰源包括工业区、农田、城市区等,应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点位,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基础点位布设要点1. 代表性:监测点位应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体土壤环境质量。
选择点位时应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地貌特征、植被覆盖等因素,确保点位的代表性。
2. 均匀分布:监测点位应均匀分布在监测区域内,避免集中在特定区域。
均匀分布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
环境监测中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问题及对策
环境监测中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问题及对策摘要:落实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数据参考,而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的有效应用则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明确土壤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污染情况。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壤环境污染的来源和特点,其次探究了环境监测中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对策引言土壤作为人类生存以及构成自然界的重要资源之一,近几年来人类对于土壤的开发和破坏过于严重,为此我国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能够在加强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作为环境治理工作的基础,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和在准确度是尤为重要的。
1、土壤环境污染的来源和特点土壤污染不仅会对自然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甚至还会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植物、水源,进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长期负面的影响。
目前土壤中包含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大量的无机物,酸性物质、碱性物质、无机盐以及重金属物质,会对地下水和土壤质量造成严重影响;②废弃有机物质,例如生活垃圾等,这类物质虽然可以通过生物降解,但依然会污染环境;③有机农药,除草剂和杀虫剂等,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的积累;④化肥会导致土壤的富营养化,过量施用含磷的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和理化性质恶化;⑤污泥矿渣、放射性物质、病毒和寄生虫等都会对土壤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而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滞后性和隐蔽性,并且土壤污染不仅不可逆转,而且具有很强的累积能力,因此土壤污染的治理相对困难。
2、环境监测中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问题2.1采样点选择问题采样点选择管理属于土壤现场采样监测的关键,在选择过程中应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采样点,这样才可以保障土壤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和进行,同时进一步促进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高效选择采样点也能够规避因此错误选择而造成其与样品不符,这样就会随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土壤污染场地现场调查采样方案
场地现场调查采样方案1.1、采样点布设原则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等相关导则或指南要求,同时结合前期现场调查,针对该场地编制现场调查的详细采样工作计划及完备的项目现场调查与风险评估初步方案,并提交给委托机构进行评估并获得认可。
实施过程将严格按照采样计划与调查方案执行,直至完成采样与送检分析工作并形成样品数据分析成果。
场地调查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污染程度与具体分布范围,并且为确定场地治理策略提供技术基础。
为确保必需的样品数目,同时防止过多采样而导致不必要的成本增加,本单位将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同时充分运用专业判断来确定采样方案。
(1) 土壤布点密度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与《东莞市环境保护局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及修复方案设计招标文件》(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6) 中相关要求,采样单元面积不大于1600 m? (40 mx40 m网格)。
东莞市工业固废处理站场地面积约20亩(13333.3 n?),点位布设不得低于《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中的40 mx40 m网格密度要求。
(2)采样点分布根据前期现场调查及历史污染状况,本次采用系统网格布点与专业判断布点相结合方式进行采样点布设。
调查方案中确定的采样点位与样品分析指标应能够充分反映现场污染特征及污染范围。
1) 土壤布设采样点时,分初步布点和加密布点。
初步布点时确保采样点覆盖场地全部面积,即至少满足40 mx40 m网格密度(9个点位)要求,且要求生产车间、仓库、堆场、污水池等区域至少有一个采样点;加密布点时应在已查明有污染但未确定污染边界的区域进行布点,以进一步明确污染边界。
例如,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场地东侧露天堆场,防渗措施不到位,存在的重金属污染较重,因此,在按照40 mx40 m网格布点基础上,在上述区域可能需要进行加密布点。
环境监测中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问题及优化
环境监测中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问题及优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工业建设作为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工作。
不容置疑的是,工业建设确实是极大地提高了国内经济发展水平。
但与此同时,却也带来了大量不可忽视、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包括土壤污染、水源污染以及空气污染。
基于此,文章以环境监测中的土壤环境调查为例,详细介绍了土壤采样方法以及检测方式等,并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优化意见,旨在能够有效提高国内土壤调查现场采样检测质量和效率,为技术人员的实操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土壤调查:土壤监测;现场采样:样品保存当前,国内土壤污染问题依然严峻,无法满足人民对于绿色生活的美好期盼,也不符合国家所推崇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土壤污染实况的调研,并制定有效的修复方案。
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土壤现场采样检测工作尤为重要,其检测结果直接会影响到修复方案,进而直接决定最终土壤修复质量。
基于此,作者从土壤现场采样检测技术为研究内容,详细分析了存在的技术问题,并给出了优化策略。
一、环境监测中的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1.1点位探测工作人员进行土壤的现场采样前,还需要提前对采样点进行定点的地下探测,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具体探测步骤为:首先,使用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测量仪和全站仪,确定好钻孔的位置和采样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最大程度地保证检测精确度;然后,再利用金属探测仪对探测点及其周围进行检测,避免损坏到地下管道以及电缆等;最后,技术人员需要利用水位仪进行水位测量,确保样品的完整性。
1.2土壤样品采样工作人员进行土壤的现场采样时,工作流程相对繁杂,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更需要保持高度注意力。
采样人员需要提前做好人员的分配,并根据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是检测设备,最常使用的是X射线荧光光谱仪。
另外,土壤检测类型包括:有机物(挥发与半挥发)、无机物、重金属以及石油烃等,工作人员也需要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
土壤环境监测中现场采集与实验室分析控制研究
土壤环境监测中现场采集与实验室分析控制研究发布时间:2021-08-27T16:21:23.940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3月第9期作者:郑毅[导读] 我国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工业发展给土壤带来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郑毅江苏省苏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摘要:我国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工业发展给土壤带来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做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极为关键相关监测部门及技术人员,需要严格落实土壤环境监测中现场采样以及实验室分析的控制,充分发挥土壤监测的意义。
在土壤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时,需要利用相关的技术措施以及实验室分析。
本文首先通过土壤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研究,然后对其是央视的分析质量控制做出探讨,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积极借鉴参考。
关键词:土壤监测;现场采样;实验室;控制研究引言:现阶段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戏了城市的发展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污染带来的灾害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其危害程度涉及面积广、持续时间长、治理效果差,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研究控制土壤监测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质量不仅可以实现监测土壤变化的动态数据,还可以很好地了解区域内土壤污染的原因与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和规律,从而为改善土壤条件提供科学依据,缓解污染程度,减少后续污染的发生。
并且为今后的土壤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指导土壤环境监测的科学开展,顺利改善土壤环境,从而提升土壤的利用效率,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1、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原则土壤环境的变化性会随着降雨量、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因素而变化,因此,在建立环境监测站点时,其位置应根据以上因素,尽量使区域内土壤趋向 “均一性”,考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取样。
在平面上则根据土壤类型、地下水埋深、灌溉制度分区等情况,也尽量均匀地在地表建立环境监测站点。
环境监测站点监测的土壤的污染情况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出临近的较大地域范围内污染的真实情况,污染监测体系能最接近真实的预测区域的污染源变化。
新时代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应用的研究分析
新时代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应用的研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对土壤环境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对于城市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应用的研究,以期提出更加科学的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策略。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设置较为分散,监测网络不够完善,且大多都集中在公园、绿地等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区域。
这些地区的土壤环境状态相比其他地区,更具有代表性,但是忽略了城市内部其他区域的土壤环境状况,使土壤污染全面状况不了解,也很难对城市的产业发展,保障城市公众的健康产生有效的监测和风险评估。
2、监测项目繁琐。
城市土壤环境的监测需要包括多种污染物质,涉及多个学科和门类,监测过程繁琐,技术难度较大。
3、监测成本较高。
由于城市土壤监测需要采取高科技手段进行,产生的设备和技术费用较高,使得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的成本较高。
三、优化研究1、科学设置监测点位。
为了全面了解城市土壤的环境状况,监测点位应该分布在各行业生产关键点,道路交通关键点和城市建设用地等核心区域。
监测点位性质应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公共性,以保证监测能够真实反映城市土壤环境污染程度。
2、选取合适的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要考虑到不同的城市类型、用途和重点污染物质的不同,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指标和方法,使监测的成果具有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可预警性。
同时,为了提高监测效率,尽可能采用多项参数联合监测技术。
3、采用互联网技术。
当前,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数据共享、快速传输、海量存储等特点,可以将数据信息实时推送给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公众,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和水平。
此外,互联网技术可以较大程度减少实地调查研究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覆盖面。
四、结论城市土壤环境的质量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网是保障城市公众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要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尽快完善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提高土壤环境的治理水平和公众的环境意识。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研点位布设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1 适用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中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
2 点位布设原则2.1 全面性原则调查点位要全面覆盖不同类型的土壤及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重点区域要全面覆盖调查区域各种污染类型的场地,能代表调查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2.2 可行性原则点位布设应兼顾采样现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交通、安全等方面可实施采样的环境保障。
2.3 经济性原则保证样品代表性最大化,最大限度节约采样成本、人力资源和实验室资源。
2.4 连续性原则点位布设在满足本次调查的基础上,应兼顾“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布设的背景点位情况,并考虑国家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的需要。
2.5 分级控制原则土壤调查点位网格布设尺度按国家、省、市不同层次需求分级设定,确定的调查点位实行分级控制、分级管理。
2.6 相对一致性原则同一采样区域(网格)的土壤差异性应尽可能小,在性质上具有相对一致性。
而不同采样区域(网格)土壤差异性尽可能大。
3 点位布设准备3.1 硬件设备3.1.1 点位布设辅助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数码照相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绘图仪、彩色打印机、扫描仪、用作GIS网格布点的ArcGIS软件(全国统一布点软件)。
3.1.2 地理信息系统(GIS)点位布设底图原则上要求各省以1:25万电子地图作为点位布设底图(各省根据需要可选用其它比例尺的电子地图作为布点底图)。
点位布设底图应包括行政区划(全省、市界、市县城区、乡镇区域)、水系(地表水如河流、湖库;地下水)、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交通(公路)、植被等基本图。
根据土壤调查的类型、面积和精度,可采用不同比例尺的点位布设底图。
(1)针对土种或污染场地的土壤调查,推荐采用1:10000~1:50000;(2)针对土属或以地级市为单位开展的土壤调查,推荐采用1:10万~1:20万;(3)针对亚类或省级或流域为单位开展的土壤调查,推荐采用1:25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现场核查研究
发表时间:2020-05-27T07:28:55.155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4期作者:王志琴[导读] 城市土壤环境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土资源环境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身份证号码:13040619871121**** 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新时期城市构造呈现多样性,加上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迅猛,城市的演变日新月异,如何对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的方法进行取舍是十分关键的,本文详细介绍了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的方法以及其应用的研究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的相
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土壤;布点;环境监测;研究分析
1前言
城市土壤环境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土资源环境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当前中国城市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城市土壤普遍存在污染严重,甚至丧失其功能等问题,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现在,国家对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想和战略,而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及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的构建,将不断提升城市土壤监测的有效性,为城市的和谐发展提供帮助2城市土壤环境监测分区点位布设应用2.1梯度带点位布设
城市化使得城市人口增多、城市面积不断变大,进而使得城市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在城市面积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城市中区域的分布会形成一个自然的城市化梯度,梯度带点位布设则是根据城市化梯度将城市土壤监测区域按照不同梯度带划分。
目前,以市中心向外辐射的直线距离作为城市梯度的度量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也有不分文章将梯度的划分以“中心城-郊区-卫星城”这样的梯度带为研究区,对土壤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同时也有学者根据城市居民区的演化发展形成的梯度带进行区域划分,以此来研究居民区土壤污染的演变情况。
2.2功能区点位布设
人类活动的不同方式会对土壤造成不同的影响,最直接的区分便是从土壤利用的方式出发将城市土壤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城市绿地区、居民区、科教区、工业区、商业区和开发区等区域,再结合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和分区布点法对各个区域设置一定的采集点。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考察土壤环境质量与土壤利用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类型土壤之间的环境质量差异,加强不同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方面的认识,该方法可用于区域性的常规检测以及不同功能区污染特征的比较研究。
2.3城市方位点位布设
城市方位点位布设是确定城市的中心点或中心城区,然后以东西南北等方位对城市进行划分,进而确定点位布设的区域范围。
杨蕊依照西宁市城市自身特点,将西宁市城区划分成城中区、城北区、城东区和城西区共4个区域,测定4个区域中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并对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
城市方位点位布设的方法简单方便,大多数情况是依托城市自身的地理条件确定城市中心位置再将城市按照方位划分成不同区域,这有利于研究在不同方位上城市土壤中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但是城市的发展大多依据其地理特点开展,其发展趋势可能会与城市方位有较大偏差,因此该方法适用的局限性较大。
2.4行政区点位布设
行政区点位布设的方法是与国家行政管理中分级划分的行政区域相联系的方法。
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以城市现有的行政区为基础进行划分。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其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对其以行政区点位布设时可以依照行政区域将其划分成: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玉泉区、如意开发区、金川开发区以及金桥开发区,根据行政区域的面积大小规划布点数。
以行政区进行点位布设将有利于协助政府对土壤环境监管和防治工作的开展。
2.5环状分区点位布设
环状分区点位布设的方法一般用于城市中心较为明显,其环线围绕其中心外延,如对北京市土壤环境进行监测时,可以紫禁城为中心,以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等环线进行点位布设,对于不同环线可以采用不同尺度的布点网格,来消除环线之间差异的影响。
3土壤采样点布设的质量保证3.1资料收集
首先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当前土壤样品的所在区域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资料收集,土壤检测区域要收集的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地质情况、地形地貌情况、成土母质类型、区域气候特征、地表地下水文、植被生态系统、人口发展情况、农业生产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工业污染情况、污染排放情况、建筑分布情况等多项内容,其资料收集的重点应当集中在工业污染情况与污染排放情况两项内容上,针对当前土地污染的实际情况、发展规模、主要类型、工业产品、排放含量、治理措施等多项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资料收集。
3.2采样点布设
要求工作人员在土壤采样点的布设过程中,必须要依照相应的布设原则来布置具体的采样点位置。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区域的土壤环境所需要遵守的采样点布设原则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针对农田类型的土壤,其采样点的布设应当尽可能选择在地形平坦、各项影响因素趋于稳定且不会对当前土壤样品造成突发性变化的位置;针对工业类型的土壤,其采样点的设置不应当选择在生产车间与覆盖有水泥层的地点,以免影响到土壤样品监测结果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3预采样工作人员
在土壤采样点的布设过程中,可以通过预先采样的措施完成一定数量的样品采集,对预先采样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后,对当前土壤的实际污染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对当前土壤采样点的布设效果进行审核检验。
然后依据预先采样点的样品检测结果再进行正式采样,针对预先采样点的布设位置和布设数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充分确保土壤采样点布设位置的科学性、布设数量的合理性与最终检测结果的代表性。
4土壤样品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1样品采集时的质量保证
工作人员在土壤样品采集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正确的采样措施,通过正确的采样工具和采样容器,依照相应的规范要求对土壤样品进行科学合理的采集,确保土壤样品的重量、包装、存储、数量等符合当前土壤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避免样品交叉污染问题的发生。
在样品采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使用统一规范的样品编码并在采样现场填写样品记录表,明确当前采样点的具体位置与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采样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器具在采样完成后必须进行清洗以重复使用,避免后续交叉污染。
同时工作人员在土壤样品的采集过程中,在土壤样品采集确认结束后必须对样品进行自检,明确当前样品的采样位置、具体重量、标签规格、记录内容,以此进一步确保当前土壤采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2样品采集时的质量要求
工作人员在土壤样品的保存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土壤样品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存容器,例如针对容易分解、容易挥发、含有不稳定成品的样品,工作人员在采集完成后应立即使用具有可密封性能的聚乙烯容器对其进行存储包装,依照当前样品的实际存储要求将其放置于合适的位置,调整存储温度以免样品的相关性质出现变化。
工作人员应当避免使用具备待测组分或者对当前土壤监测结果可能造成干扰的材料容器。
5结论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多样,每个城市在构建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时所适用的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
此外,随着新时期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城市的演变速度不断加快,多样的点位布设方法有助于应对不断变化的城市。
因此,在选择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方法时,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针对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力争点位布设符合全面性、科学性、经济性、空间分布合理性和可行性等原则,以达到最佳的监测效果,实现监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婷,郭峰.土壤例行监测样品采集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8):79.
[2]邢巍巍.土壤监测的全程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34(1):66-68.
[3]陈恒.土壤重金属监测过程及其质量控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5):97-99.
[4]刘成霞,杨进.水和土壤样品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体系探讨[J].广州化工,2016,44(14):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