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列视简介:《计算机组成原理》_存储器实验doc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存储器读写实验班级: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掌握存储器的工作特征2、熟悉静态存储器的操作过程,验证存储器的读取方法二、实验设备1、YY—Z02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一台。
2、排线若干。
3、PC微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1.存储器是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
从工作方式上分类,其可分为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在关电后将不复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在关电后不会丢失。
易失性存储器又可分为动态存储器和静态存储器,动态存储器保存信息的时间只有2ms,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新,既不断刷新数据;静态存储器只要不断电,信息是不会丢失的。
2.静态存储器芯片6116的逻辑功能:3.存储器实验单元电路:存储器实验单元电路控制信号逻辑功能表:4.存储器实验电路:存储器读写实验需三部分电路共同完成:存储器单元、地址寄存器单元和输入、输出单元。
存储器单元以6116芯片为中心构成,地址寄存器单元主要由一片74LS273组成,控制信号B-AR的作用是把总线上的数据送人地址寄存器,向存储器单元电路提供地址信息,输入、输出单元作用与以前相同。
四、实验结果记录(1)连线准备1.连接输入、输出实验的全部连线。
2.按实验逻辑原理图连接M-W、M-R两根信号低电平有效信号线。
3.连接A7—A0 8根地址线。
4.连接B-AR正脉冲有效信号线。
(2)记录结果(包含采集结果前的动作)地址写入数据读出数据结果说明01H 00100000 00100000 数据的写入与读取02H 00010011 00010011 数据的写入与读取03H 00100110 00100110 数据的写入与读取04H 10000001 10000001 数据的写入与读取05H 00000101 00000101 数据的写入与读取25H 不写存储器11110011 一个随机地址36H 00100001 00100001 数据的写入与读取0A0H 写总线悬空时的数据11111111 总线悬空时表示的数据是FFH,即写入的数据是11111111,所以读出结果为1111111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_存储器部件教学实验
实验题目存储器部件教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ROM芯片和RAM芯片在功能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相同和差异之处。
学习用编程器设备向EEPROM芯片内写入一批数据的过程和方法。
2. 理解并熟悉通过字、位扩展技术实现扩展存储器系统容量的方案。
3. 了解静态存储器系统使用的各种控制信号之间正常的时序关系。
4. 了解如何通过读、写存储顺的指令实现对58C65 ROM芯片的读、写操作。
加深理解存储器部件在计算机整机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
三、实验说明和原理:1、内存储器原理内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中的程序和相关数据的部件。
在教学计算机存储器部件设计中,出于简化和容易实现的目的,选用静态存储器芯片实现内存储器的存储体,包括唯读存储区和随读写存储区两部分,ROM存储区选用4片长度8位、容易8KB的58C65芯片实现,RAM存储区选用2片长度8位、容量2KB的6116芯片实现,每2个8位的芯片合成一组用于组成16位长度的内存字,6个芯片被分成3组,其地址空间分配关系是:0-1777h用于第一组ROM,固化监控程序,2000-2777h用于RAM,保存用户程序和用户数据,其高端的一些单元作监控程序的数据区,第二组ROM的地址范围可以由用户选择,主要用于完成扩展内存容量的教学实验。
地址总线的低13位送到ROM芯片的地址线引脚,用于选择芯片内的一个存储字。
用于实现存储字的高位字节的3个芯片的数据线引脚、实现低位字节的3个芯片的数据线引脚分别连接在一起接到数据总线的高、低位字节,是实现存储器数据读写的信息通路。
数据总线要通过一个双向三态门电路与CPU一侧的内部总线IB 相连接,已完成存储器、接口电路和CPU之间的数据通讯。
2、扩展教学机的存储空间四、实验内容:1) 要完成存储器容量扩展的教学实验,需为扩展存储器选择一个地址,并注意读写和OE等控制信号的正确状态。
计算机组成原理 - 实验二存储器实验_
操作步骤
接线图中OO1、OO2、OOE1、OOE2是四个观察记数的 指示灯,其中OO1、OO2是写信号记数,OOE1、OOE2 是读信号记数。FULL及EMPTYy是满和空标志灯。
实验时,先拨动CLR开关使FIFO清空。然后给INPUT DEVICE单元中置一个数,按动START,此时将此数写入 到FIFO中,依次写四次后,FULL满标志置位。此时再也 写不进去,然后连续按动KK2-读信号,将顺序读出所存 的四个数,从总线显示灯检查结果是否与理论值一致。
C3=FIFOWR&O2&!O1; C4=FIFOWR&O2&O1; EMPTY=(OE==O)&!FLAGG; FULL=(OE==O)&FLAGG; END
25
26
3.LS273模块(ls273.abl)
MODULE LS273
"INPUT
CLK
PIN ;
I7,I6,I4,I3,I2,I1,I0 PIN ;
OE.CLK=FIFORD;
O.CLK=!FIFOWR;
24
OE.AR=!RST; O.AR=!RST; FLAGG.CLK=FIFOWR; FLAGG.AR=(!FIFORD)#(!RST); FLAGG:=1; WHEN OE==3 THEN OE:=0 ELSE OE:=OE+1; WHEN O==3 THEN O:=0 ELSE O:=O+1; C1=FIFOWR&!O2&!O1; C2=FIFOWR&!O2&O1;
7
三.实验内容
实验时将T3脉冲接至实验板上时序电路模块的TS3 相应插孔中,其脉冲宽度可调,其它电平控制信号 由“SWITCH UNIT”单元的二进制开关模拟,其中 SW-B为低电平有效,LDAR为高电平有效。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了解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二、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其按照不同的存取方式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其中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其存储的数据会随着电源关闭而丢失;而ROM则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其存储的数据在电源关闭后仍能保持不变。
本实验使用的是一个8位RAM,其具有256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8位数据。
RAM可以进行读写操作,读操作是将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读取到CPU中,写操作是将CPU中的数据写入到存储单元中。
存储单元的地址是由地址线来控制的,本实验中使用的是8位地址线,因此可以寻址256个存储单元。
三、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有:存储器板、八位开关、八位数码管、八位LED灯、地址选择开关和地址计数器等。
四、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将存储器板与开发板进行连接,并将八位开关、八位数码管、八位LED灯、地址选择开关和地址计数器等连接到存储器板上。
2. 设置地址:使用地址选择开关来设置需要读写的存储单元的地址。
3. 写操作:将需要存储的数据通过八位开关输入到CPU中,然后将CPU中的数据通过写信号写入到存储单元中。
4. 读操作:将需要读取的存储单元的地址通过地址选择开关设置好,然后通过读信号将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读取到CPU中。
5. 显示操作:使用八位数码管或八位LED灯来显示读取到的数据或写入的数据。
6. 重复上述操作,进行多次读写操作,观察存储器的读写效果和数据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并观察到了存储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储器的读写速度非常快,可以满足计算机的高速运算需求。
同时,存储器的容量也非常大,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为计算机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践掌握了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了解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和总线实验
实验六存储器和总线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存储器和总线组成的硬件电路。
二、实验要求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利用存储器和总线传输数据三、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图如下(省略图):(1)实验原理按照实验所用的半导体静态存储器电路图进行操作,该静态存储器由一片6116(2K x 8)构成,其数据线(D0-D7)已和数据总线(BUS-DISP UNIT)相连接,地址线由地址锁存器(74LS273)给出,该锁存器的输入已连接至数据总线。
地址A0-A7与地址总线相连,显示地址内容。
数据开关经一三态门(74LS245)已连接至数据总线,分时给出地址和数据。
因为地址寄存器为8位,接入6116的地址A7-A0,而高三位A8-A10本实验装置已接地,其容量为256字节。
6116有三根控制线:/CS(片选线)、OE(读线)、WE(写线)。
当片选有效(/CS=0)时,同时OE=0时,(WE=0)时进行读操作。
本实验中将OE引脚接地,在此情况下,当/CS=0、WE=1时进行写操作,/CS=0、WE=0时进行读操作,其写时间与T3脉冲宽度一致。
实验时T3脉冲由“单步”命令键产生,其他电平控制信号由二进制开关模拟,其中/CE(存储器片选信号)为低电平有效,WE为写/读(W/R)控制信号,当WE=0时进行读操作、当WE=1时为写操作。
(2)实验步骤1、控制信号连接:位于实验装置右侧边缘的RAM片选端(/CE)、写/读线、(WE)、地址锁存信号(LDAR)与位于实验装置左上方的控制信号(/CE、WE、LDAR)之间对应相连接。
位于实验装置左上方CTR-OUT 的控制信号(/SW-B)与左下方INPUT-UNIT(/SW-B)对应相连接。
具体信号连接:/CW,WE,LDAR,/SW-B2、完成上述连接,仔细检查无误后方可进入本实验。
在闪动上的“P.”状态下按动增址命令键,使LED显示自左向右第一位显示提示符“H”,表示本装置已进入手动单元实验状态。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二、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存储器按照存储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存和外存,按照存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随机存储器,随机存储器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数据在断电后会丢失。
随机存储器按照存储单元的位数可以分为8位、16位、32位等,按照存储单元的数量可以分为256×8、512×16、1024×32等。
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是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来完成的。
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存储单元的地址,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三、实验器材1. 存储器芯片:AT24C022. 单片机:STC89C523. 电源、示波器、万用表等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AT24C02存储器芯片和STC89C52单片机按照电路图连接好,接上电源。
2. 编写程序编写程序,实现对AT24C02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程序中需要设置存储器的地址和数据,以及读写操作的控制信号。
3. 烧录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STC89C52单片机中。
4. 运行程序运行程序,观察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是否正确。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AT24C02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在程序中设置了存储器的地址和数据,通过控制信号实现了读写操作。
在读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储器中的数据被正确地读出;在写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储器中的数据被正确地写入。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使用单片机来控制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这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嵌入式系统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存储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存储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存储器主要是用来储存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的,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需要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和数据,将结果写回存储器中。
根据存储器的类型,存储器可以分为RAM和ROM两种类型。
RAM(Random Access Memory)是一种随机读写存储器,它能够随机存取任意地址的数据。
RAM又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 (DRAM)两种类型。
其中,静态RAM(SRAM)是使用闪存电路实现的,其速度快、性能优异,但成本相对较高;而动态RAM(DRAM)是使用电容储存信息的,价格相对较低,但性能相对较差。
ROM(Read Only Memory)是只读存储器,它不能被随意修改,只能被读取。
ROM主要用来存储程序中需要固化的数据和指令,如BIOS和系统引导程序等。
实验步骤:
1. 打开计算机,将存储器连接到计算机主板上的插槽上。
2. 打开计算机并进入BIOS设置。
3. 在BIOS设置中进行存储器检测。
4. 在操作系统中查看存储器容量。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中,存储器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存储器容量为8GB,符合预期。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了解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存储器
的检测和使用方法。
同时也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的重要性和种类。
对于今后的计算机学习和使用将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3存储器试验
实验三存储器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掌握读写存储器的方法。
实验内容:
连接线路,并完成对存储器不同单元的读写操作。
实验原理:
其中M_nRD和M_nWR由CBUS区的nM_RD和nM_WR提供,而nM_RD和nM_WR 的控制逻辑如下图所示:
有效
有效
实验步骤:
连接线表
1、打开实验仪电源,按CON单元的nRST按键,复位
2、给存储器的01H、02H地址单元写入数据11H、22H。
存储器写入的过程图为:
3、从存储器的01H、02H地址单元读出数据,观察上述各单元中的内容是否与前面写入的一致。
存储器读出的过程图为:
请将从存储器的01H地址单元读出数据过程中的信号写在实验报告上。
注意:
无论对存储器进行读还是写,都要先提供地址信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存储器)
实验一 存储器实验
• 实验接线 ⑴ MBUS连BUS2; ⑵ EXJ1连BUS3; ⑶ 跳线器J22的T3连TS3; ⑷ 跳线器J16的SP连H23; ⑸ 跳线器SWB、CE、WE、LDAR拨在左边 (手动位置)。
实验一 存储器实验
• 实验步骤 给存储器的00地址单元中写入数据11 一.写存储器 1.写地址: 关掉存储器的片选(CE=1),打开地址锁存器门控信号 (LDAR=1),打开数据开关三态门(SW-B=0),由开关给出要写 入的存储单元地址,T3产生一正向脉冲将地址打入到地址锁存器中。 此时总线地址显示灯应显示开关输入的数。 2. 写数据: 关掉地址锁存器门控信号(LDAR=0),打开存储器的片选 (CE=0),使之处于写状态(WE=1),由开关给出此单元要写入的 数据,T3给一正向脉冲将数据写入到当前的地址单元中。此时总线数 据显示灯应显示开关输入的数。
15H 0 1 0 1 0 0 1 1 53H
实验一 存储器实验
• 对随机存储器的操作有写操作和读操作。 • CPU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首先由地址 总线给出地址信号,然后要发出读操作或写 操作的控制信号,最后在数据总线上进行信 息交流。因此,存储器同CPU连接时,要 完成地址线的连接、数据线的连接和控制线 的连接。
实验一 存储器实验
• 存储器实验报告册要求: 1.画出实验原理简图(其中八位线即用 一根连接线表示即可)。 2.要求写清实验步骤(最好用图示意)。 3.要求写清实验结果。
•
• •
问题
• 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角度来看,计算机是 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 运算器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 CPU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解答
• 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角度来看,计算机是 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 输出设备组成。 • 运算器是由算术逻辑部件(ALU)和若干通 用寄存器组成。 •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CPU。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和总线实验报告
数据开关 (00010001) 在缓冲输入 单元拨动数 据开关, 相应 的灯亮, 向相 应单元置入 此数据, 数据 总线显示输 入的数据 11
三态门 CBA=000 LDAR=0 SW-B=1 CBA 的状态从 000-111,此时 CBA 为 000 灯均不亮, 表 示数据开关送总线, SW-B 是数据送总线, 此时灯亮为 1 表示 将数据开关的 00010001 送总线
五、实验总结
1、一开始能做出 00 的地址,也能把数据写入到 00 中,读时总读不出自己刚才写入的数据,就 反复的做,最终成功了 2、吸取教训 做实验要有耐心
三、实验连线
图 7-6-2 实验连线示意图 按图 7-6-2 所示,连接实验电路: ① 总线接口连接:用 8 芯扁平线连接图 7-6-2 中所有标明“ 案的总线接口。 ② 控制线与时钟信号“ ”连接:用双头实验导线连接图 7-6-2 中所有标明“ ”或“ ” ”或“ ”或“ ”图
图案的插孔(注:Dais-CMH 的时钟信号已作内部连接)。
存储器 RAM (00010001) CE=1 WE=1 CE 为存储器控 制端,此时为 1 灯亮, 表示将数 据送到存储器, WE=1, 将数据写 出到地址总线
读存储器的数据到总线上
数据开关 (00000000) 在缓冲输入单 元拨动数据开 关,相应的灯 亮,向相应单 元置入此数据
三态门 CBA=000 CE=0 SW-B=1 CBA 的状态从 000-111, 此时 CBA 为 000 灯均不亮, 表示数据开关 送总线,CE 为存储器控制端, 此时为 0 灯不亮, 表示进行的操 作与存储器无关,SW-B 是数据 送总线, 此时为 1 表示将灯亮表 示将数据开关的 01100101 送总 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系:计算机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07级
姓名:学号:实验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室号:__实验设备号:1实验时间:2009年5月11日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二存储器实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RAM工作特性。
2.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RAM的数据读写方法。
2.按图3-2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图中箭头表示需要接线的地方,接总线和控制信号时要注意高低位一一对应,可用彩排线的颜色来进行区分)
图3-2存储器实验接线图
3.从右端口给存储器的00、01、02、03、04地址单元中分别写入数据11、22、33、44、55,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向00号单元写入11为例)
4.从左端口依次读出第00、01、02、03、04号单元中的内容,在数据总线单元的指示灯上进行显示,观察上述各单元中的内容是否与前面写入的一致。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从00号单元读出11数据为例)
其中地址寄存器AR的值在地址总线单元的指示灯上显示,双端口RAM相应单元的值从左端口读出,在数据单元的指示灯上显示。
2.实验原理
实验所用的半导体双端口静态存储器电路原理如图2-1所示,实验中的双端口静态存储器的左端口和右端口,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地址线(A0-A9)、数据线(I/O0-I/O7)和控制线(R/W,CE,OE,BUSY)。它的结构参考附录1中的7130结构图。在实验系统的大多数实验中,该芯片仅使用了右端口的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使用方法与通用的单端口静态存储器相同;在做与流水相关的实验中同时用到了它的左、右端口。本节实验中左、右端口数据线接至数据总线,左、右端口地址由地址锁存器(74LS273)给出。地址灯LI01—LI08与地址总线相连,显示地址内容。输入单元的数据开关经一三态门(74LS245)连至数据总线,分别给出地址和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教案.doc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结合学过的有关运算器的基本知识,掌握运算器的基木组成、工作原理。
特别是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工作原理;(2)验证多功能算术单元74181、74182的运算功能;(3)熟悉掌握木实验中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路。
二、实验要求(1)预习74181、74182的工作原理及逻辑关系;(2)测量数据要求准确;(3)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实验屮的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成8位字长的ALU构成。
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到ALUO1插座,实验时用8芯排线和内部数据总线BUSDO〜D7插座BUS 1-6中的任一个相连,内部数据总线通过LZDO〜LZD7 显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74LS273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插座ALUBUS,实验时通过8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O〜D7插座EXJ1〜EXJ3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于8位数据开关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O〜EXD7, 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LDO〜LD7显示。
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I、SO、CN、M并行相连后连至SJ2插座,实验时通过6芯排线连至6位功能开关插座UJ2, 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S3、S2、SO、CN、M来模拟74LS181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I、SO、CN、M;其他电平控制信号也由二进制开关来模拟。
2、实验接线本实验主要用到4个主要模块:(1)低8位运算器模块;(2)数据输入并显示模块;(3)数据总线显示模块;(4)功能开关模块。
根据实验原理详细接线如下:(1)ALUBUS 连EXJ3;(2)ALUO1 连BUSI;(3)SJ2 连UJ2;(4)跳线器J23 ± T4连SD;(5)LDDR1、LDDR2、ALUB、SWB四个跳线器拨在左边(手动方式);(6)AR跳线器拨在左边,同时开关AR拨在T”电平。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案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案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联系和工作原理。
当我们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时,实践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践案例,以展示这个知识领域的实际应用。
案例背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笔者所在的公司正计划开发一款新的嵌入式系统,用于控制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一系列工作流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系统开发中。
实践案例概述本实践案例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以及系统总线。
我们将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配合。
实践案例描述我们的嵌入式系统需要实现对于生产线上产品的质量检测,其中一个关键步骤是对产品进行图像识别。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我们需要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并将其嵌入到嵌入式系统中。
首先,我们需要使用摄像头来获取产品的图像数据。
摄像头将图像数据传输给计算机系统,而这一过程是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实现的。
输入输出接口是计算机系统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桥梁,负责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接下来,图像数据需要进行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这一过程需要通过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来完成。
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指令、计算和控制系统的运行。
在进行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之后,我们需要将结果存储下来供后续分析和判断使用。
这就需要使用存储器来保存数据。
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在实际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内存作为主存储器来保存临时数据,使用硬盘等辅助存储器来保存永久性数据。
最后,通过系统总线将数据传输给其他组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系统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同组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道。
结论通过本实践案例,我们了解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际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总结寄存器的原理及操作.doc
成绩: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项目:寄存器的原理及操作姓名: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学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 16年6月20日实验项目名称:寄存器的原理及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模型机中 A, W 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2.了解模型机中寄存器组 R0..R3 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3.了解模型机中地址寄存器 MAR,堆栈寄存器 ST,输出寄存器 OUT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1、A、W寄存器:利用 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寄存器A, W。
2、R0、R1、R2、R3 寄存器实验:利用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对数据寄存器组R0..R3 进行读写。
3、MAR、ST、OUT寄存器:利用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输出寄存器OUT。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伟福 COP2000 系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四、实验原理及接线实验 1:A,W 寄存器实验实验 2 :R0,R1, R2,R3寄存器实验MAR为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其功能是存储操作数在内存中的地址,信号MAREN的功能是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 MAR,信号 MAROE的功能是将MAR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上ST 堆栈寄存器的作用,是出现中断或子程序调用时,保存断点处PC 的值,以便中断或子程序结束时,能继续执行原程序。
图中,信号STEN的作用是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存入堆栈寄存器ST 中五、实验操作步骤实验 1:A,W 寄存器实验将 55H写入 A 寄存器二进制开关 K23-K16 用于 DBUS[7:0] 的数据输入,置数据55H按住 CLOCK脉冲键, 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 A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 A 寄存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存储器实验
实验二单片存储器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日期:班级:姓名:山水不言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存储器的连接,用法2.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二、实验原理图及步骤###------------CLOCK-----------NET "clk" LOC = Y9 | IOSTANDARD=LVCMOS33;#####-------------Zedboard Leds Output------------#NET "ld[0]" LOC = T22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LD0#NET "ld[1]" LOC = T21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LD1#NET "ld[2]" LOC = U22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LD2#NET "ld[3]" LOC = U21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LD3#NET "ld[4]" LOC = V22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LD4#NET "ld[5]" LOC = W22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LD5#NET "ld[6]" LOC = U19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LD6#NET "ld[7]" LOC = U14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LD7###-------------UMOD-BASIC Leds Output-----------NET "oout<0>" LOC = AB11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LED0 NET "oout<1>" LOC = Y11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LED1 NET "oout<2>" LOC = AB10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LED2 NET "oout<3>" LOC = AA11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LED3 NET "oout<4>" LOC = AB9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LED4 NET "oout<5>" LOC = Y10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LED5 NET "oout<6>" LOC = AA8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LED6 NET "oout<7>" LOC = AA9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LED7##NET "led<8>" LOC = T6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LED8 ##Connect to JC1#NET "led<9>" LOC = AB6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LED9 #NET "led<10>" LOC = R6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LED10 #NET "led<11>" LOC = AB7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LED11 #####-----------Zedboard Switches Input-----------NET "add[0]" LOC = F22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SW0NET "add[1]" LOC = G22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SW1NET "add[2]" LOC = H22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SW2NET "add[3]" LOC = F21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SW3NET "add[4]" LOC = H19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SW4NET "add[5]" LOC = H18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SW5NET "add[6]" LOC = H17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SW6NET "add[7]" LOC = M15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SW7####----------UMOD-BASIC Switches Input----------NET "inn[0]" LOC = V12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SWT0 NET "inn[1]" LOC = W12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SWT1 NET "inn[2]" LOC = W10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SWT2 NET "inn[3]" LOC = W11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SWT3 NET "inn[4]" LOC = V9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SWT4 NET "inn[5]" LOC = V10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SWT5 NET "inn[6]" LOC = V8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SWT6 NET "inn[7]" LOC = W8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SWT7##NET "clk" LOC = Y4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SWT8 ##Connect to JC1NET "cs" LOC = T4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SWT9NET "we" LOC = AA4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SWT10NET "a" LOC = U4 | IOSTANDARD=LVCMOS33; #UMOD-BASIC SWT11####----------Zedboard Buttons Input----------#NET "BTNU" LOC = T18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BTNU#NET "BTND" LOC = R16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BTND#NET "BTNL" LOC = N15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BTNL#NET "BTNR" LOC = R18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BTNR#NET "BTNC" LOC = P16 | IOSTANDARD=LVCMOS33; #Zedboard BTNC####--------------END----------编译、下载实验功能验证三、实验体会在老师的指导和一次次地实验下,能够较为熟练的操控单片存储器来储存与输出数据,收获很大。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存储器的原理及应用
初:未知 当前:2016-7-3 主笔:Angel 联系方式:QQ :1219818801 版本:1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项目: 存储器的原理及应用姓 名: 刘斌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计算机14-6班 学 号:14040106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16 年 6 月 20日初:未知当前:2016-7-3 主笔:Angel 联系方式:QQ:1219818801 版本:1实验项目名称:存储器的原理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程序存储器EM 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2.了解存储器读写方法。
二、实验内容利用 COP2000 实验仪上的 K16..K23 开关做为 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实现程序存储器EM 的读写操作。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计算机、伟福 COP2000系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四、实验原理及接线内存中通常存放指令和数据,当内存存放指令时,将指令送指令总线;当内存存放数据时,将数据送数据总线。
如图所示,它主要由一片RAM 6116 组成,RAM6116是静态2048X8位的RAM,有11 条地址线,在COP2000 模型机中只使用8 条地址线A0-A7 ,而A8-A10接地。
存储器EM通过1片74HC245 与数据总线相连。
存储器EM的地址可由PC或MAR提供。
存储器EM 的数据输出直接接到指令总线IBUS,指令总线IBUS 的数据还可以来自一片74HC245。
当ICOE 为0 时,这片74HC245 输出中断指令B8。
EM原理图初:未知当前:2016-7-3 主笔:Angel 联系方式:QQ:1219818801 版本:12存储器 uM 由三片 6116RAM 构成,共 24 位微指令。
存储器的地址由 uPC 提供, 片选及读信号恒为低, 写信号恒为高. 存储器uM 始终输出uPC 指定地址单元的数据。
连接线表五、实验操作步骤1, 1、控制 k4、k5开关,观察PC\MAR输出地址选择:1、K5、输出地址(PC红色灯亮)2、K5、输出地址(PC红色灯亮)2、K5、没有灯亮2、K5、、PC同时输出地址(MAR、PC红色灯同时亮)2、存储器EM 写、读实验(1)将地址 0写入MAR二进制开关K23-K16 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00HK3连接MAREN端,当低电平(0)时,MAR写允许按CLOCK键, 将地址 0 写入MAR(2)将数据11H写入地址00H二进制开关K23-K16 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11HK4连接MAROE,当低电平(0)时,MAR输出地址K2连接EEMEN,当低电平(0)时,存储器与数据总线连接K0连接EMWR,当低电平(0)时,存储器写允许按CLOCK键, 将地址11H写入EM(3)读地址00H 中的数据11HK4连接MAROE,,MAR输出地址K1连接EMRD,当低电平(0)时,存储器读允许学生做:将数据55H写入地址22H,并读出将数据45H写入地址33H,并读出3、将数据打入地址为00的IR 指令寄存器/uPC实验(1)将地址 0写入MAR二进制开关K23-K16 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00HK3连接MAREN端,当低电平(0)时,MAR写允许按CLOCK键, 将地址 0 写入MAR(2)将数据11H写入地址00H二进制开关K23-K16 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11HK4连接MAROE,当低电平(0)时,MAR输出地址K2连接EEMEN,当低电平(0)时,存储器与数据总线连接K0连接EMWR,当低电平(0)时,存储器写允许按CLOCK键, 将地址11H写入EM(3)读地址00H 中的数据11HK4连接MAROE,,MAR输出地址K1连接EMRD,当低电平(0)时,存储器读允许(4)写地址00H数据11H入 IR及 uPC学生做:将数据22H、33H打入地址为01H、02H的IR 指令寄存器/uPC实验实验 1:微程序存储器 uM 读出置控制信号为:K0为1uM 输出uM[0]的数据按一次CLOCK脉冲键,CLOCK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uPC 被加一。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交通工程班级学号:AP0804114学生姓名:黄佳佳实验日期:2010.11.30指导老师:李鹤喜成绩评定:五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存储器读写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半导体静态随机存储器RAM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掌握地址和数据在计算机总线的传送关系。
了解运算器和存储器如何协同工作。
二、预习要求:预习半导体静态随机存储器6116的功能。
三、实验设备:EL-JY-II8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四、电路组成:电路图见图3-1,6116的管脚分配和功能见图3-2。
图3-1 存储器电路图3-2(a)6116管脚分配图3-2(b)6116功能五、实验步骤Ⅰ、单片机键盘操作方式实验注:在进行单片机键盘控制实验时,必须把K4开关置于“OFF ”状态,否则系统处于自锁状态,无法进行实验。
1. 实验连线:实验连线图如图3-4所示。
连线时应按如下方法:对于横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自己插在横排座上;对于竖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左边插在竖排座上。
图3-4 实验三键盘实验接线图2.写数据:拨动清零开关CLR ,使其指示灯显示状态为亮—灭—亮。
在监控指示灯滚动显示【CLASS SELECt 】时按【实验选择】键,显示【ES--_ _ 】输入03或3,按【确认】键,监控指示灯显示为【ES03】,表示准备进入实验三程序,也可按【取消】键来取消上一步操作,重新输入。
再按【确认】键,进入实验三程序, 监控指示灯显示为【CtL= - -】,输入1,表示准备对RAM 进行写数据,在输入过程中,可按【取消】键进行输入修改。
按 【确认】键,监控指示灯显示【Addr- -】,提示输入2位16进制数地址,输入“00”按【确认】键,监控指示灯显示【dAtA 】,提示输入写入存储器该地址的数据(4位16进制数),输入“3344”按【确认】键,监控指示灯显示【PULSE 】,提示输入单步,按【单步】键,完成对RAM 一条数据的输入,数据总线显示灯(绿色)显示“0011001101000100”,即数据“3344”,地址显示灯显示“0000 0000”,即地址“00”,监控指示灯重新显示【Addr- -】,提示输入第二条数据的2位十六进制的地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之运算器和存储器实验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运算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了解4位函数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熟悉运算器执行算术操作和逻辑操作的具体实现过程;3.验证带进位控制的74LS181的功能。
二、实验设备: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三、预习要求:1复习本次实验所用的各种数字集成电路的性能及工作原理;2预习实验步骤,了解实验中要求的注意之处。
四、实验原理:运算器的结构框图如图1-1示。
图1-1 运算器的结构框图算术逻辑单元ALU是运算器的核心。
此处由四片74LS181(U7、U8、U9、U10)以并/串形式构成16位运算器。
它可以对两个16位二进制数进行多种算术或逻辑运算,74LS181 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工作方式,高电平方式采用原码输入输出,低电平方式采用反码输入输出,这里采用高电平方式。
算术逻辑单元ALU是74LS181的功能控制条件由S3、S2、S1、S0、 M、Cn决定。
高电平方式的74LS181的功能、管脚分配和引出端功能符号详见表1-1、图1-2和表1-2。
四片74LS273(U3、U4、U5、U6)构成两个16位数据暂存器,其控制信号分别为LDR1和LDR2,当LDR1和LDR2 为高电平有效时,在T4脉冲的前沿,总线上的数据被送入暂存器保存。
74LS273的管脚分配和引出端功能符号详见图1-3两个三态门74LS244(U11、U12)作为运算器的输出缓冲器由ALU-G信号控制,ALU-G 为“0”时,三态门开通,此时其输出等于其输入;ALU-G 为“1”时,三态门关闭,此时其输出呈高阻。
其管脚分配和引出端功能符号详见图1-4。
74LS181功能表见表1-1,其中符号“+”表示逻辑“或”运算,符号“*”表示逻辑“与”运算,符号“/”表示逻辑“非”运算,符号“加”表示算术加运算,符号“减”表示算术减运算。
图1-2 74LS181管脚分配表1-2 74LS181输出端功能符号图1-3(a) 74LS273管脚分配图1-3(b)74LS273功能表图1-4(a) 74LS244管脚分配图1-4(b) 74LS244功能五、实验内容:验证74LS181运算器的逻辑运算功能和算术运算功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存储器
课程 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
成
绩
实验 名称
存储器
实验 日期
姓 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1、 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实验内容;必要的原理分 析)
实验目的: (1)了解存储器的功能。 (2)掌握数据的存储过程。 (3)熟悉存储器的组成和控制。
实验内容: (1)CPU共有16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并 用作访存控制信号(低电平有效),用 作读写控制信号(高电平为读,低电平 为写)。利用现有芯片设计符合以下要 求的存储器。 (2)将存储器与主机相连,并对扩展
内存单元写入读出数据,进行验证。 具体要求:
(1)存储芯片地址空间分配为:最大4K地 址空间为系统程序区,相邻的4K地址空 间为系统程序工作区,最小16K地址空
量;
间为用户程序区; (2)指出选用的存储芯片类型及数
(3)画出详细片选逻辑。
2、 实验环境及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件、仪器设备等的情况;具体的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完成思考题目,总结实验的新的体会,并 提出实验的改进意见)
实验器件: TEC-2扩展存储器,PC机,TEC-2实验台。
主存地址空间分配: 6000H~67FFH为系统程序区; 6800H~6BFFH为用户程序区。
实验步骤: 1.主存地址空间分配。 A15 … A11 … A7 …
… A0
2. 存储芯片选择。 3. 存储芯片的片选逻辑图。
3、 实验过程分析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问题,进行故障分析,说明故 障排除的过程及方法。根据具体实验,记录、整理相应的数据表 格、绘制曲线、波形等) 过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案列视简介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
刘昆
该实验是一个综合设计型实验,所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和实验设备都比较多,实验步骤和涉及环节也较为复杂,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很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做好实验的预习准备工作,才能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RAM工作特性;
2、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RAM的数据读写方法。
二、实验内容
运用静态随机存储器RAM进行单步读、写和连续写数据。
三、实验仪器
1、ZY15Comp12BB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一台
2、排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
实验所用的半导体静态存储器电路原理如图1-6所示,实验中的静态存储器由一片6116(2Kx8)构成,其数据线接至数据总线,地址由地址锁存器(74LS273)给出。
地址灯LI01—LI08与地址总线相连,显示地址内容。
INPUT单元的数据开关经一三态门(74LS245)连至数据总线,分时给出地址和数据。
五、实验步骤
1、形成时钟脉冲信号T3,具体接线方法和操作步骤如下:
(1)将SIGNAL UNIT中的CLOCK和CK,TS3和T3用排线相连。
(2)将SIGNAL UNIT中的两个二进制开关“SP03”设置为“RUN”状态、“SP04”设置为“RUN”状态(当“SP03”开关设置为“RUN”状态、“SP04”开关设置为“RUN”状态时,每按动一次触动开关START,则T3的输出为连续的方波信号。
当“SP03”开关设置为“STEP”状态、“SP04”开关设置为“RUN”状态时,每按动一次触动开关START,则T3输出一个单脉冲,其脉冲宽度与连续方式相同。
)
2、按图1-7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3、给存储器的00、01、02、03、04地址单元中分别写入数据11、22、33、4
4、55,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向00号单元写入11为例)
4、依次读出第00、01、02、03、04号单元中的内容,在DATA BUS单元的指示灯上进行显示,观察上述各单元中的内容是否与前面写入的一致。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从00号单元读出11数据为例)
其中AR的值在ADDR BUS单元的指示灯上显示,RAM相应单元的值在DATA BUS单元的指示灯上显示。
六、实验报告
1、按实验内容进行单步读、写、连续写。
着重写明各开关的状态,并按先后顺序写明操作步骤;
2、将存储器的地址和其对应的数据列表记录。
七、实验思考题
1、静态存储器是靠什么存储信息?动态存储器又是靠什么存储信息?
2、静态存储器和动态存储器的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之路由器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