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岩类储集层
石油地质学第二章储集层及盖层之二
颗粒溶解之外的岩石总体积的减小.
① 颗粒间接触由点 线,随深度加大而变紧密.
表 现
② 塑性变形.火山岩屑、泥质岩屑、云母等柔性组分
形 式
变形呈假杂基挤入颗粒空间.
③ 破裂.刚性颗粒发生破裂,出现小裂缝.
④ 颗粒定向排列,石英拉长具优选方位.
压溶作用
压溶是指在压应力作用下,由骨架颗粒在接触点的 溶解所引起的岩石总体积的减小过程.
a 石英自生加大
b 颗粒呈凹凸、缝合接触
石英自生加大
颗粒呈凹凸、缝合接触
2〕成岩后生作用
②溶解作用:
使物性变好,可产生溶蚀孔隙. 特别是有机质热成熟产生的有机 酸和CO2可使储集层中的碳酸盐 胶结物及铝硅酸盐颗粒大量溶解, 从而有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
2、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1〕物源和沉积条件 ——微观因素的控制〔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 ①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相同成岩作用下,石英砂岩 储集性比长石砂岩好.原因: a长石的润湿性比石英强; b长石比石英的抗风化能力弱.
②碎屑颗粒的粒度及分选性:
粒度越大,φ、K大;分选 程度好, φ、K大. a. 粒度一定时,分选越好, 物性越好. b.分选一定时,K与粒度 呈正比.
第二节 储集层的岩石类型
目前发现的含有油气的储集层可归为三类:
碎屑岩类储集层:砂岩、砾岩、粉砂岩 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白云岩、礁灰岩 其他岩类储集层:岩浆岩、变质岩、裂缝性泥岩
据世界546个大中型油气田的统计,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储集 层所储油气占总量99.8%,其中碎屑岩中的储量占57.1%,碳酸盐 岩中占42.7%.其中,碎屑岩储集层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储集层类 型.
油田开发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大全
油田开发地质学名词解释砂(砾)岩体:是指在某一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岩性和分布特征,并以砂(砾)质为主要成分的沉积岩体。
排替压力:是某一岩样中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
储集层分类:碎屑岩类储集层(砂岩、砾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白云岩、礁灰岩)、其它岩类储集层(岩浆岩、变质岩、裂缝性泥岩)孔隙性与渗透性间的关系:储层孔隙性和渗透性都受岩石孔隙结构控制。
对碎屑岩而言,在有效孔隙度相同的条件下,储层孔径大、喉道粗、孔隙形状简单者渗透率高。
欠压实:孔隙中流体在排出过程中受阻或来不及排出,孔隙度不能随上覆沉积物的增加而相应减少,孔隙中的流体将具有高于静水压力的异常值。
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压实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和阻力:动力(浮力、水动力)、阻力(毛细管力、水动力)次生油气藏:原来地油气藏被破坏之后,一部分油气运移至地表,在地表形成各种各样的油气显示;还有一部分油气运移至新的圈闭,再次聚集形成新的油气藏。
溢出点:流体充满圈闭后,最先从圈闭中溢出的点。
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圈出的封闭面积或其与断层线、剥蚀线、尖灭线等所封闭的面积。
闭合高度: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差。
圈闭的度量:圈闭大小由最大有效容积来度量。
它是指能容纳油气的最大体积。
V=A·h·Φe圈闭最大有效容积:取决于圈闭的闭合面积、储集层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油气聚集带: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控制的,具有相似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聚集条件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合。
含油气盆地:地壳上具有统一地质发展史,长期以沉降为主,发生过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过程,并存在工业性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油气藏类型:背斜油气藏(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断鼻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刺穿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
储集层类型
储集层类型砂岩砂岩储层是最重要的岩石类型,砂岩储集层的岩类包括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以及未胶结或胶结松散的砂层。
其中,中砂岩、细砂岩储集物性好、分布广;粗砂岩、粉砂岩也有广泛分布。
砂岩又称中碎屑岩,指砂级陆源碎屑岩体积分数超过50%的沉积岩类,在沉积岩中的分布仅次于泥质岩,约占沉积岩的25%,我国80%以上的油气储集层为砂岩。
砂岩中的沉积组分主要是砂级陆源碎屑以单晶碎屑最常见,有些砂岩中也含相当多的岩屑。
单晶碎屑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另有少量云母和重矿物。
岩屑的母岩通常是结构致密和成分稳定的岩石。
砂岩中的基质以粘土为主,也有一些为细粉砂级碎屑,分别称为泥基和杂基。
砂岩按粒度可以分为巨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按杂基含量可以分为净砂岩和杂砂岩;按碎屑成分可以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碎屑岩中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1)粒间孔隙:指局限于粒间的孔隙2)特大孔隙:按照Schmidt的标准,超过相邻颗粒直径1.2倍的孔隙属于特大孔隙。
3)铸模孔隙:是指砂岩中具有一定特征几何形状的介壳碎屑、碳酸盐粒屑、结晶矿物(如盐、石膏、菱铁矿等)被溶蚀后,仍保持原组构外形的那些孔隙。
4)组分内孔隙:一切组分,如颗粒、杂基、胶结物内出现的孔隙,都属于这一类。
组分内孔隙可以是原生的(沉积的和沉积前的),也可以是成岩过程及其后新生的。
5)裂缝:与碳酸盐岩相比,碎屑岩储集层中的裂缝较为次要,但也不可忽视,当沿裂缝发生较强烈溶蚀作用时,它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对储集性的影响沉积作用对砂岩的颗粒矿物成分、结构、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这些因素对储集性都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一般认为,石英颗粒比长石颗粒更有利于储集性的改善,因为长石亲水性比石英强,石英表面束缚液体薄膜的厚度比长石颗粒薄些,且石英抗风化能力比长石强。
2)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沉积物沉积时所形成的粒间孔隙和杂基内的微粒间孔隙的大小、形态和发育程度受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影响。
简述烃源岩层储集层盖层特征的差异性
简述烃源岩层储集层盖层特征的差异性
1)烃源层:暗色、细粒、富含有机质及微体生物化石,常见分散状黄铁矿,偶见原生油苗。
暗色的泥质岩类和富含泥质的碳酸盐岩类。
2)储层:储集空间发育,孔渗性好,具有一定厚度,横向连续性好。
各类砂砾岩(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储集空间发育的灰岩(内碎屑灰岩、生物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礁灰岩等)和藻屑白云岩、次生白云岩等。
3)盖层:岩性致密,孔隙度、渗透率低,排替压力高,分布稳定,且具有一定厚度的可塑性岩层。
泥页岩、膏盐岩、致密灰岩等。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及其在开发中的影响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及其在开发中的影响石工11-2 11021075 杨森世界油气储集层体,在依物质组成划分的三大岩类: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火成岩中均有发育,但以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发育为主。
我国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储集层体是以陆源碎屑岩为主,而古生代含油气盆地储集层体则以碳酸盐岩为主中生代含油气盆地北方以陆源碎屑岩为主,而南方则以碳酸盐岩为主。
所以碳酸盐岩储集层体在我国无论是时代上还是地域分布上都与陆源碎屑岩不同.碎屑岩的储集空间主要是与岩石组构有关,特别是原生孔隙与颗粒的大小、形态、分选性、磨圆度、表面特征等有关,就是次生孔隙也与岩石组构有间接关系。
而碳酸盐岩储集层体的储集空间形成较为复杂,颗粒灰岩与岩石组构有关,而其他储集空隙主要是与成岩作用有关.一.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以下列举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主要区别:(1).碳酸盐储集层1)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由8 类岩石构成: (1) 表生期岩溶成因的岩溶角砾泥晶—粉晶白云岩、(2) 早期淡水溶蚀成因的膏盐溶蚀角砾泥晶—粉晶白云岩、(3)含膏盐或膏盐质白云岩、(4) 回流渗透白云岩化成因的粉晶—细晶白云岩、(5) 混合水白云岩化成因的残余结构细晶—粉晶白云岩、(6) 埋藏期酸性地层水再溶蚀成因的各类白云岩、(7) 早期及表生期淡水溶蚀与碎裂成因的去白云石化或去膏化次生灰岩、(8) 构造破裂成因的碎裂泥晶灰岩或白云岩。
2) 盆地内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由洞穴、溶洞、孔隙及裂缝构成,根据盆地内储集层中溶洞、孔隙及裂缝的发育程度,储集层储渗类型划分为晶间孔型及裂缝型单重孔隙介质储集层、微孔—溶孔型和裂缝—溶孔型双重孔隙介质储集层以及孔隙—裂缝—溶孔型三重孔隙介质储集层。
3) 根据储集层流动带指标FZI 的大小,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可划分为6 类岩石物理相及24 类岩石物理亚相; 在岩石物理相分类的基础上,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划分为5 大类7 亚类储集层,其中一类(好储集层) 及二类(较好储集层) 是盆地内赋存天然气的优质储集层,主要发育在马五1、马五4以及马五6段,二类及三类储集层是马家沟组储集层的主要类型,以孔隙为主的二1、三1类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马五1—马五6段,以裂缝为主的二2、三2类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马四段。
石油工业概论复习题
绪论1.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组成的呈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是多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的混合物,是液态的可燃有机矿产,不可再生。
)2.天然气的定义:(广义上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包括不同成分组成、不同成因、不同产出状态的气体。
)狭义:即油气地质上是指存在于地壳岩石孔隙中(孔、洞、缝)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
3.石油工业:从事石油勘探、石油开发和石油加工的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生产部门,它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密集的行业。
3.1构成:原油勘探与生产(上游)、石油炼制与化工(下游)3.2特点:探索性、综合性、风险性和高利润性3.3我国石油工业构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中国中化集团公司4.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发展替代、建立储备"。
第一章石油地质学1.石油地质学:研究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生成、运移和分布规律的地质学分支,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的简称。
2.增温层—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受地球内部热能影响,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3.地球的内部圈层(2个面3个层):莫霍面:莫霍面之上为地壳、之下为地幔。
古登堡面:古登堡面之上为地幔,之下为地核。
4.地壳运动: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以及洋壳的增生和消亡作用,也叫构造运动。
5.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踪迹:5.1定义: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5.2基本类型: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6.褶皱构造: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系列弯曲6.1褶皱的几何要素:核部,翼部,枢纽,轴面。
6.2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7.断裂构造:定义: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破裂的现象。
基本类型:节理和断层断层类型: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平移断层,断层两侧岩块,沿着断层面走向的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的断层8.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指在一定特定时期,沉积物的堆积速率明显大于其周围区域,并具有较厚沉积物的构造单元.9.沉积有机质: 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在还原环境中伴随其它矿物一起沉积、保存下来的生物残留物质.10.干酪根的定义: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沉积有机质。
碳酸盐岩和碎屑岩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后,阐述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性及其差异,得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各向异性较大,且孔洞缝较发育。
然后通过对比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非均质性、建立相关性模型,分析并描述了在多种情形下其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碎屑岩储集层特性99%以上的储集层为沉积岩,其中又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1%为其它岩类储集层。
所以按岩类可分以下三种类型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类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物性最好的是中-细砂岩和粗粉砂岩。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传统的观念认为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以原生的粒间孔隙为主,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次生的,并且都把次生孔隙(除了裂缝以外)解释为是地层出露地表时大气水淋滤的结果。
直到1979年,自从施密特麦克唐纳(Schmidt)发表了“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1】之后。
人们对次生孔隙的概念、类型、识别标志、形成机制及意义才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Schmidt将碎屑岩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间孔隙:一般为原生孔隙。
其孔隙度随埋深的增加有所降低,但降低的速度比粘土岩慢得多。
特大孔隙:按Schmidt标准,超过相邻颗粒直径1.2倍的孔隙属特大孔隙。
多数为次生孔隙。
铸模孔隙:是指砂岩中具有一定特征几何形状的介壳碎屑、碳酸盐粒屑、结晶矿物(盐、石膏、菱铁矿)被溶蚀后,保持原组构外形的那些孔隙。
属于一种溶蚀的次生孔隙。
组分内孔隙:一切组分,如颗粒、杂基、胶结物内出现的孔隙。
可以是原生的(沉积的和沉积前),也可以是后生的(成岩过程及其后新生的)。
裂缝:砂岩中裂缝较为次要,但如果沿裂缝发生较强烈的溶蚀作用时,它的作用就十分重要。
二、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对砂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影响(1)矿物成分对原生孔隙的影响矿物成份主要以石英、长石、云母。
矿物成份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视以下两个方面:矿物的润湿性:润湿性强,亲水的矿物,表面束缚薄膜较厚,缩小孔隙空间,渗透性变差。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10023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英文名称:Petroleum Geology课程类型: 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 64 讲课学时: 62 实验(实践)学时:2学分: 4适用对象: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
一﹑编写说明(一)制定大纲的依据按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总体教学计划及油田勘探开发对本专业人才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制定。
(二)课程简介系统介绍油气的组成、性质和成因,油气成藏要素(生、储、盖、运、圈、保)和油气藏的形成及类型,油气在地壳上的富集分布规律。
(三)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学生毕业后从事油气的勘探、开发和有关的管理工作都要用到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因此它是事关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基本功和习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生产及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和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所涉及到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都已经在先修的地球科学概论、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等课程中介绍,和上述课程相比,本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综合性和集成性,它强调有关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综合,强调各成藏要素的时空匹配和动态过程和联系。
同时,它也作为后续油气田勘探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中外油气田勘探等课程的基础。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先修的地球科学概论、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等课程的学习中,打好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同时,要加强有关的实验课程和实习环节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基本功。
作为一门综合课,没有时间从ABC起步。
二、大纲内容(一)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油气成藏要素(生、储、盖、运、圈、保)和油气藏的形成机理、过程及其类型以及油气在地壳上的富集分布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油气勘探和油气田开发生产及科研工作中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测井复习整理
1,自然电位在砂泥岩剖面上的特征,淡水泥浆和盐水泥浆中。
淡水泥浆中,砂岩段井内负异常,泥岩段正异常。
盐水泥浆中,砂岩段井内正异常,泥岩段负异常。
2,泥质含量对自然电位的影响。
由于泥质具有离子选择薄膜的特性,使得砂岩层与井之间除了产生扩散电动势之外,还产生一种扩散吸附电动势。
这两种电动势极性相反,会部分抵消,使得砂岩层处的扩散电动势同不含泥质时相比有所降低,从而使总电动势也降低。
岩石含泥质越多,产生的扩散吸附电动势就强,总电动势的降低也越大;反之,就越小。
3,普通电阻率测井分为哪两类?电位电极系和梯度电极系。
4,电位电极系和梯度电极系的差别。
电位电极系:单电极到相邻成对电极的距离小于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电极距:单电极到相邻电极之间距离;记录点在相距最近的两个电极的中点;探测深度约为2倍电极距。
梯度电极系:单电极到相邻成对电极的距离大于成对电极之间距离;电极距:成对电极中点到单电极的距离;记录点在成对电极的中点;探测深度为1.4倍电极距。
5,侧向测井基本原理。
三侧向测井原理:(1)测井过程中,主电极Ao和A1、A2供以相同极性的电流Io和Ia,并使它们之间处于等电位状态。
(2)当Ao与A1、A2电位不相等时,其电位差被送到调整线路上,通过调节A1、A2电路中的屏蔽电流Ia,保持整个电极系处于等电位状态。
(3)三侧向的电场: 由于主电流Io被A1、A2所屏蔽。
主电流水平流入地层。
(4)仪器记录的是任意屏蔽电极A1或A2或Ao与回流电极B之间的电位差△U和主电极电流Io。
(5)三侧向的主电流基本上是垂直射入地层。
七侧向测井原理:深七侧向电极系:Ao供以恒定Io ,A1、A2通同极性电流强度。
调节屏蔽电流大小,保持M1、M1’,M2、M2’电位相等;测量M1或M2与无限远处对比电极N之间电位差,由于N电极放置较远处,则U N=0,实际上:Ra=K*U M1/I o浅七侧向:测量时Ao供以Io恒定,A1、A2通同极性电流强度Is。
石油地质学10-第三章-3-碳酸岩储层
(二)溶蚀作用
碳酸盐岩溶蚀孔隙的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3方面: ①岩石本身的抗溶能力、②地下水的溶解能力、③热动 力条件等因素。
①岩石本身的抗溶能力:不同岩性特征,溶解能力 不同。一般石灰岩比白云岩易溶,而泥灰岩比石灰岩和 白云岩难溶。粗晶结构比细晶结构的碳酸盐易溶,厚层 灰岩比薄层灰岩易溶(因质纯、晶粗)。
⑵溶蚀孔隙:系指碳酸盐矿物或伴生的其它易溶矿物被 水溶解后形成的孔隙。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 间溶孔、溶模孔。
一般,孔径小于5mm者称溶孔,大于5mm者称溶洞。
(二)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渗滤通道, 对碳酸盐岩中油气的储集有重要的作用。按成因可将其分 为:构造裂缝,非构造裂缝。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沉积 环境、溶蚀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
(一) 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主要影响碳酸盐岩原生孔隙的发育。
水动力能量比较强的沉积环境是发育粒间孔隙的有利 地带;有利于造礁生物繁殖的沉积环境是生物骨架孔隙较 发育的地带,因此,有利于原生孔隙发育的沉积环境是: 前缘台地斜坡相、生物礁相、浅滩相等。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为含油气层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 产量已达到总产量的60%以上。
其油气田储量大、产量高。世界有9口日产万吨以上的 高产井,其中8口为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存空间。
一、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白云岩、 礁灰岩等。
其储集空间通常包括孔隙、溶洞和裂隙三类,其中前 两者是储集空间,而后者是主要的渗滤通道。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习题
大庆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网上习题(全部)绪论1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2 、地质学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殊性?3 、地质学主要研究方法有哪典?4 、地质学与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什么关系?5 、何谓历史比较法,其具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地球1 .名词解释:软流圈、岩石圈、重力、地温梯度、地温深度、磁偏角、重力异常2 .地球的层圈构造是如何划分的?3 .地壳可划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二者的差异有哪些?4 .试述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差异。
5 .试述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6 .根据地内温度分布状况可以分为哪几个层,他们的特征是什么?第二章地质作用1 、名词解释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震源、震中,、震中距、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风化作帮、风化壳、残积物、基岩、露头、剥蚀作用、河谷、水系、分水岭、河流纵剖面、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平衡剖面、潜水、层间水、落水洞、溶洞、冰川、风蚀城、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横向搬运、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掺和作用、成岩作用、重结品作用2 、论述地质作用的分类及内外地质作用的关系。
3 、简述火山的类型及火山机构。
4 、论述基性熔浆与酸性熔浆的差异。
5 、论述岩浆侵入体的类型及特征。
6 、论述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7 、论述风化作用(类型、方式、产物)8 、论述风化壳的研究意义。
9 、论述河流侵蚀作用。
10 、论述单向环流的成因及地质作用。
11 、论述地下水的水源、存在形式及其类型。
12 、论述岩溶地貌的类型13 、论述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的区别。
14 、论述常见冰蚀地貌和风蚀地貌的类型。
15 、论述基岩海岸的侵蚀地貌。
16 、论述海洋的环境分区。
17 、论述湖泊的沉积作用。
18 、论述滨海的沉积地貌。
19 、论述浅海的沉积作用。
20 、简述风积的原因。
21 、论述风成砂和风成黄土的特征。
石油地质学课件——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孔喉越粗;平坦段越长,说明孔喉的百分含量越大。
孔隙结构定量评价
③饱和度中值压力:非润湿 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 压力(Pc50%),与之对应的喉 道半径称为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 (r50)。Pc50%越低,r50越大, 则孔隙结构好。
④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 分数(Smin%):当注入汞的压 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 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积百分数。 一般将小于0.04μm的孔隙称为 束缚孔隙。束缚孔隙含量愈大, 储集层渗透性能越差。
Pt=Vp/Vt*100% 按岩石孔隙大小,有超毛细 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 管孔隙三类。 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的, 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 根据孔隙度的大小可将砂岩储集层进行分级 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 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Pe=Ve/Vt*100%
(一) 岩石孔隙大小分类
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图
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 与渗透率无明显的关系。孔隙 大小主要影响其孔隙容积。因 为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分布与 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 很大,不一定以原生孔隙为主, 有时可以是次生孔隙占主要的。
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图
五、流体饱和度
流体饱和度:油、气、水在储集岩孔隙中的含 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 饱和度。 在油藏中的油、水分布反映出毛细管压 力同油、水两相压力差相平衡的结果,在油藏的 不同高度上的油、水饱和度是变化的。
岩石结构对原生孔隙的影响
分选:粒度中值一定时:分选差的岩石,小颗粒充填大孔隙, 使孔隙度、渗透率降低;分选好的岩石,孔渗增高。孔隙度、渗 透率随着分选系数趋于1而增加,分选系数So<2时,各种粒径的砂 岩孔隙度、渗透率都随So增大而降低;分选系数So>2时,中细粒 砂岩,孔隙度随So增大而缓慢下降;粗粒和极细粒砂岩,So增加 时,孔隙度基本不变。
思考题
一、解释(20分)1、生油岩2、储集层3、圈闭4、油气藏5、隔层6、含水上升率7、地质储量8、油气二次运移9、储层非均质性10、渗透率突进系数二、选择题(10分):1、油气的主要时期是与生油岩主要排烃期相适应。
A、初次运移B、二次运移C、聚集D、变质2、沿储集层受断层遮挡形成的圈闭叫断层圈闭。
A、上方B、上倾方向C、下方D、下倾方向3、在压汞实验中,每一压力值下的进汞量代表该岩样在相同下的进汞量。
A、孔隙半径B、喉道半径C、孔隙个数D、喉道个数4、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A、油气藏B、油气田C、含油气区D、含油气盆地5、砂泥岩互层中,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方向。
A、泥岩向砂岩B、砂岩向泥岩C、向砂岩层的低势区D、向泥岩层的高势区6、静水压力的大小决定于。
A、水压面倾角大小B、水源的海拔高度C、水压头海拔标高D、供、泄水区的距离7、石油中的被称为油源对比的指纹化合物。
A、正构烷烃B、环烷烃C、异戊间二烯烷烃D、卜啉类化合物8、油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的交线称。
A、含水边界B、含油内边界C、含油外边界D、含水外边界9、影响油层岩石润湿性的因素有。
A、岩石的矿物成分B、流体的性质C、固液两相接触时间的长短D、粘土矿物的含量与分布10、童宪章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按含水划分开发阶段,高含水阶段指的是:。
A、含水25%~75%B、含水75%~90%C、含水90%~95%D、含水90%以上三、填空(21分)1、生储盖组合划分为、、、四种类型。
2、,称该圈闭的溢出点。
3、,称该圈闭的闭合面积。
3、生油过程通常划分为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4、童宪章提出,对注水开发油田按含水可划分为四个开发阶段:低含水开发阶段(含水),中含水开发阶段(含水),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
5、油气采收率测算方法主要有三种法、法、法。
6、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正韵律油层水洗厚度,开发效果,而反韵律油层水洗厚度,开发效果。
沉积岩及几种主要沉积岩储集层
沉积岩及几种主要沉积岩储集层论文提要石油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在国际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今时代的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石油。
石油是在地壳中形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与其他固体比较,它的成分极为复杂,具有流动性。
因此,了解石油的生存环境、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对石油勘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石油都是生成在地下岩层中,因而岩石的岩性特征对于生油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石油一般又都存在于岩石的储集层中,作为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都为石油的储集提供了方便,在储集石油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因而了解岩石的生成环境、岩石的特征和类别对了解石油的储集非常有用。
本文就以沉积岩和几种主要的沉积岩储集层为例来介绍石油的生存环境,以便为石油的勘探提供方便。
正文一、沉积岩论述(一)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沉积岩是地壳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产物。
在地表或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过风化作用、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并固结成岩,这种岩石叫做沉积岩,曾经称作水成岩。
由于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因此它构成岩石圈的上部表层,全球大约有3/4陆地面积被沉积岩所覆盖。
沉积岩中以粘土岩、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占98~99%。
沉积岩广义为盖层。
沉积岩矿产丰富,除一般金属矿产之外,有机成因的石油、油页岩、煤系等几乎全部产于沉积岩中。
沉积岩在国民经济中价值是很大的。
近年来沉积岩石学发展迅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而石油的生成和富集与沉积岩甚为密切,因此,研究沉积岩对石油地质学意义重大。
1.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①风化作用阶段:形成沉积岩组成物质的来源。
②搬运沉积阶段:搬运风化物质在新的环境中沉积下来。
③成岩作用阶段:沉积物转变为岩石。
(1)母岩的风化作用阶段风化作用提供了沉积岩的物质来源。
岩石风化作用的强弱,是由风化作用条件优劣所决定的。
油气田地下地质复习题答案总结
油气田地下地质复习题答案总结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复习备考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指油气田投入生产后,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开发结束全过程中围绕着计算储量、增加产量、提高油气采收率等为中心而进行的地质研究工作。
二、填空整个石油地质工作可以分为勘探地质和开发地质两个部分;油气田开发地质的认识程度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
第一章、钻井地质一.名词解释:钻井地质是在钻进过程中,取全取准直接和间接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资料数据,为油气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预探井指在油气勘探的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复杂区应在三维地震评价的基础上),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录井方法。
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
迟到时间是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即是岩心的岩心长度?100?%岩心收获率取心进尺。
长度与取心的进尺的比值乘以百分数。
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一种取心工具,将井下岩石取上来反映分析地下地质特征的过程。
钻时是指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m。
钻时是钻速(m/h)的倒数。
钻时录井根据钻时的大小,判断井下地层岩性的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帮助工程人员掌握钻头使用情况的录井方法。
二.问答题:1、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1答:岩石性质(岩石的可钻性);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井措施与方式;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人为因素。
2、确定取心井段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新探区第一批井,应适当安排取心,以便了解新区的地层、构造及生储油条件。
储集层类型
储集层类型砂岩砂岩储层是最重要的岩石类型,砂岩储集层的岩类包括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以及未胶结或胶结松散的砂层。
其中,中砂岩、细砂岩储集物性好、分布广;粗砂岩、粉砂岩也有广泛分布。
砂岩又称中碎屑岩,指砂级陆源碎屑岩体积分数超过50%的沉积岩类,在沉积岩中的分布仅次于泥质岩,约占沉积岩的25%,我国80%以上的油气储集层为砂岩。
砂岩中的沉积组分主要是砂级陆源碎屑以单晶碎屑最常见,有些砂岩中也含相当多的岩屑。
单晶碎屑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另有少量云母和重矿物。
岩屑的母岩通常是结构致密和成分稳定的岩石。
砂岩中的基质以粘土为主,也有一些为细粉砂级碎屑,分别称为泥基和杂基。
砂岩按粒度可以分为巨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按杂基含量可以分为净砂岩和杂砂岩;按碎屑成分可以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碎屑岩中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1)粒间孔隙:指局限于粒间的孔隙2)特大孔隙:按照Schmidt的标准,超过相邻颗粒直径1.2倍的孔隙属于特大孔隙。
3)铸模孔隙:是指砂岩中具有一定特征几何形状的介壳碎屑、碳酸盐粒屑、结晶矿物(如盐、石膏、菱铁矿等)被溶蚀后,仍保持原组构外形的那些孔隙。
4)组分内孔隙:一切组分,如颗粒、杂基、胶结物内出现的孔隙,都属于这一类。
组分内孔隙可以是原生的(沉积的和沉积前的),也可以是成岩过程及其后新生的。
5)裂缝:与碳酸盐岩相比,碎屑岩储集层中的裂缝较为次要,但也不可忽视,当沿裂缝发生较强烈溶蚀作用时,它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对储集性的影响沉积作用对砂岩的颗粒矿物成分、结构、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这些因素对储集性都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一般认为,石英颗粒比长石颗粒更有利于储集性的改善,因为长石亲水性比石英强,石英表面束缚液体薄膜的厚度比长石颗粒薄些,且石英抗风化能力比长石强。
2)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沉积物沉积时所形成的粒间孔隙和杂基内的微粒间孔隙的大小、形态和发育程度受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影响。
第六章 储层
第六章油气储层储层是油气赋存的场所,也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目的层。
储层研究是制定油田勘探、开发方案的基础,是油藏评价及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依据。
本章从储集岩类型入手,系统介绍储层非均质性、裂缝性储层、储层建模及综合分类评价等内容。
第一节储集岩类型在自然界中,把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进行不同的储层分类。
一、按岩石类型的储层分类根据岩石类型,可将储层分为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其它岩类储层。
其中,前二者亦可称为常规储层,后者可称为特殊储层,意为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储层。
《石油地质学》[56]已系统阐述了各种岩类储层的基本特征和控制因素,在此仅简要介绍。
1.碎屑岩储层主要包括砂岩、粉砂岩、砾岩、砂砾岩等碎屑沉积岩。
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在部分较细的碎屑岩中可发育裂缝。
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储集空间的发育则受控于岩石结构和成岩作用,部分受构造作用的影响。
2.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储集空间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储层的形成和发育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
3.其它岩类储层包括泥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等。
泥岩的孔隙很小,属微毛细管孔隙,流体在地层压力下不能流动,因此,一般不能成为储集层。
但是,在泥岩中发育裂缝,或者泥岩中含有的膏盐发生溶解而形成晶洞时,泥岩中具有连通的储集空间,可成为储集岩。
火山碎屑岩包括各种成分的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其特征与碎屑岩相似,但胶结物主要为火山灰和熔岩。
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其次为裂缝。
火山岩储集岩主要指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喷出岩,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等。
储集空间主要为气孔、收缩缝及构造裂缝。
岩浆侵入岩和变质岩都有不同程度的结晶,故亦称结晶岩。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粒屑灰岩、礁灰岩等,其储集空间通常包括孔隙、溶洞和裂缝三类。
一般说来,孔隙和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主要的渗滤通道,也是储集空间。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沉积过程及其以后的各个地质历史时期。
它除了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外,地下热动力场、地下或地表水化学场、构造应力场等因素均对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由于碳酸盐岩的特殊性(易溶性和不稳定性),使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演化相当复杂,孔隙类型多、变化快,往往在同一储集层内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孔隙,各种孔隙又往往经受几种因素的作用和改造。
因此,对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分类时,既要考虑它的原始成因,又要考虑它在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改造和变化。
关于碳酸盐岩孔隙类型的划分方案较多。
Choquette和Pray(1970)根据受组构控制与不受组构控制两项关系,将碳酸盐岩孔隙划分为三大类型16种孔隙,其中有几种为常见类型,其它则为比较特殊的类型。
将根据碳酸盐岩孔隙的形成时间及成因,将其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来进行论述。
∙原生孔隙碳酸盐岩的原生孔隙主要是指在沉积时期形成的与岩石组构有关的孔隙。
它们在成岩期可以发生一些变化。
原生孔隙包括粒间孔隙、粒内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体腔孔隙、遮蔽孔隙、鸟眼孔隙和生物潜穴等。
粒间孔隙:粒间孔隙是指粒屑碳酸盐岩粒屑之间未被基质填积和胶结物充填的原始孔隙空间。
粒间孔隙只有在粒屑含量很高(一般应大于50%)形成颗粒支撑格架时才能出现。
粒间孔隙的发育程度与粒屑的含量、大小、形状、分选程度以及粒屑的堆积方式,胶结物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它能否得以保存还取决于沉积后的地质历史时期淀晶方解石或其它可溶矿物的充填程度。
粒间孔隙是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之一。
世界上相当多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此类孔隙。
粒内孔隙:粒内孔隙是指组成碳酸盐岩的各种颗粒内部的孔隙,如骨屑、团块、内碎屑、鲕粒等颗粒内部的孔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岩内的孔隙和裂缝。 火山岩内的孔隙和裂缝。
二、结晶岩储集层
岩浆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和变质岩,只要受到长期而强烈的 风化,在表层出现一个风化孔隙带,使孔、 风化,在表层出现一个风化孔隙带,使孔、渗 增加,便成为油气储集层。 增加,便成为油气储集层。 1.储集空间 主要是风化孔隙 裂隙,以及构造裂缝, 主要是风化孔隙、裂隙,以及构造裂缝, 风化孔隙、 多发育在不整合带及古地形突起上, 多发育在不整合带及古地形突起上,构造条件 可使裂隙形成有一定方向性和连通性的裂隙密缝,溶孔发育, 孔隙分布不均,靠近断层处裂缝,溶孔发育, 富气的岩浆,形成多孔的玄武岩;贫气的岩浆, 富气的岩浆,形成多孔的玄武岩;贫气的岩浆, 形成致密的玄武岩; 形成致密的玄武岩; 孔隙连通性差,裂缝起重要作用。 (4)孔隙连通性差,裂缝起重要作用。 3.含油性影响因素 (1)发育于生油层系之中或其邻近的火山岩,含 发育于生油层系之中或其邻近的火山岩, 油有利; 油有利; (2)火山岩物性好坏是决定含油程度的基本条件。 火山岩物性好坏是决定含油程度的基本条件。
三、泥质岩储集层 •比较致密性脆的泥质岩产生较密集的裂缝; 比较致密性脆的泥质岩产生较密集的裂缝; •泥质岩中含有易溶成分如石膏、盐岩等,经地 泥质岩中含有易溶成分如石膏、盐岩等, 下水溶蚀形成溶孔、溶洞,成为储集层; 下水溶蚀形成溶孔、溶洞,成为储集层; •泥质岩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储层,主要是次生 泥质岩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储层, 作用(风化、溶蚀、构造)形成孔、 作用(风化、溶蚀、构造)形成孔、缝、洞系统 的结果; 的结果; •岩性致密,形成条件较复杂,物性变化大; 岩性致密,形成条件较复杂,物性变化大;
其它岩类储集层
一、火山岩储集层
主要指火山喷发岩形成的储集层, 主要指火山喷发岩形成的储集层,常见的 有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及流纹岩。 有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及流纹岩。 1.油气储集空间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孔隙和裂缝。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孔隙和裂缝。 受喷发、溢流、冷凝、 受喷发、溢流、冷凝、结晶和构造运动等 因素影响,在熔岩内形成发育的孔隙和裂缝。 因素影响,在熔岩内形成发育的孔隙和裂缝。
以上大量储层形成特点说明, 以上大量储层形成特点说明,形成储层的 岩石类型并不重要, 岩石类型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孔隙和 渗透性。 渗透性。任何岩类只要在一定的孔隙性和渗透 性,都有可能形成储集层。 都有可能形成储集层。 因此,储集层的研究,应该多方面进行, 因此,储集层的研究,应该多方面进行, 既注意一些已知储集层岩类, 既注意一些已知储集层岩类,也不能完全忽视 一些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的未知储集层岩类, 一些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的未知储集层岩类, 扩大找油、找气领域。 扩大找油、找气领域。
2.控制储集空间形成及演化因素 (1)变质作用 变质使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变化, 变质使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变化,并有 孔隙和缝隙形成; 孔隙和缝隙形成; (2)构造作用 可形成储集空间,促进其向发育方向演化; 可形成储集空间,促进其向发育方向演化; (3)古表生物理风化作用 使岩石由致密向具储集方向演变; 使岩石由致密向具储集方向演变; (5)矿物充填 储集空间被充填,对物性产生不利影响; 储集空间被充填,对物性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只要有储集空间,就可成为储集层。 总之,只要有储集空间,就可成为储集层
熔岩内的孔隙和裂缝。 熔岩内的孔隙和裂缝。
2.孔、缝结构特征 (1)孔隙类型多样,几何形态各异,既有各种类 孔隙类型多样,几何形态各异, 型的缝,又有各种大小不等的孔, 型的缝,又有各种大小不等的孔,形成了火成 岩独特的储集空间; 岩独特的储集空间; (2)孔、洞、缝交织在一起,空间结构复杂,非 缝交织在一起,空间结构复杂, 均质性强,主要表现在① 均质性强,主要表现在①孔、洞大小变化范围 大,从微米级~厘米级,②不同部位孔隙连通 从微米级~厘米级, 情况有的好,有的差,有的呈弧立状, 情况有的好,有的差,有的呈弧立状,③孔隙 度、渗透率等性质往往是呈急剧变化; 渗透率等性质往往是呈急剧变化; 等性质往往是呈急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