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自制教具说明书
自制教具说明书班级:10物本 姓名: 陈杨华 学号:100800005一.教具名称:自制简易密度计二.所需材料:矿泉水瓶、棒棒冰管、食盐、弹簧称,剪刀,胶带,纸片…… 三.教具原理:根据浮力公式g 排浮V F ρ=,排V 可认为是棒棒冰管进入水中的体积,sh V =,即:hg F s ρ=浮,其中浮F 不变,s 不变,g 不变,则ρ与h 成反比,及我们可以在棒棒冰管上标上一定的刻度,将其换算成密度,这样,简易的密度就已经完成了。
四.制作方法及装置图:1、将棒棒冰管从中间剪开,使用上半截。
2、将适量食盐倒入并加少量水。
3、将剩下的下半截底部剪下,套在上半截底部。
3将矿泉水瓶剪成一个烧杯形,然后加水。
4、将棒棒冰管底部朝下,标记此时水面在管上的位置1h ,此即密度为1g/3cm 的位置。
5、用弹簧秤称水的质量1m ,记录下来,1m 可以作为液体体积。
6、加入食盐并搅拌,然后将棒棒冰管顶部朝下放入盐水中,记录此时位置为2h 。
7、称出盐水质量2m ,计算出盐水密度为12m m =盐ρ。
8、用剪刀裁好纸条,记录两次水面位置,画刻度,根据21h -h l -=水盐ρρ。
9、将画好刻度的纸条粘贴在棒棒冰馆上,那么一个简易的密度计就完成了。
五.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包括遇到的困难、有什么技巧等等)密度计容易倾斜,为了是其能够竖直的悬浮在液体中,我们可以往密度计中加入食盐,使其重心集中在顶部,已与保持稳定。
六.教学应用:(如果有的话,说明能用于什么学习内容的教学,以及如何教学) 1.可以用于学习测量液体密度的知识,通过展示实验,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到密度的测量方法。
2.还可以用于探究影响浮力的有关因素,通过实验,使学生来理解密度对浮力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自制教具评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权重(%)评分科学性仪器制作原理是否科学,有无错误15趣味性科学有趣,能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15实用性简单教具说明大问题,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20取材取材容易,易于推广,贴近生活15 使用操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见性好10 外观与制作工艺外观精美,赏心悦目,制作精良10 创新性是否原创15 总分100。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太阳和一、教具名称:“太阳和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二、教材实验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课,本课有三个活动,分别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 2.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3.模拟太阳视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高度时教材设计的是叠拳法,拳头数就是太阳的高度,叠拳法由于学生本身主观性和拳头大小的差异,实验结果不统一,误差比较大。
观察太阳的位置时原有教具是在底盘前端放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四周标明东、南、西、北方向,物体再放另一处,分隔开来,个人觉得不如把物体放在中心,四周注明东、南、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学生平常的认知经验,也比较形象直观,不管好生、差生一眼能看明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的的规律,教材设计2个活动,活动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
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由于场地不能专有,实验记录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到时间、课程设置的限制,实验并不顺利。
原有教具干脆没有活动1只测量影子的长度。
我认为活动1很重要,影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每一节下课,把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下来,进行比较,更能直观的得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
至于活动 2.每到课间话画出白纸上铅笔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在活动1的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合二为一!为了方便学生还可以集成电子表和温度计。
教材设计了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规律,教材设计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实际是竹篾不容易找到,而且易变形,时间一长就发黄干枯,又不能重复使用。
所以我用四号钢筋弯成半圆状代替竹篾,不用铁丝是因为够粗才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手电筒也选择扁平的,尽量放大模拟的空间!为了方便教学,更简单易行的解决本课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三个活动整合成了“太阳和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
自制教具文字说明
自制教具文字说明一、教具名称腐生微生物对自然界物质循环作用示意图二、简单制作1 设计意图在讲述第五单元第四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首先讲解的就是占微生物种类最多的腐生微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作用。
腐生微生物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自然环境中被绿色植物再吸收和利用。
因此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但是地球上并没有被越积越多的动植物遗体所充塞,植物生活所需的无机养料也没有枯竭。
原因是自然界中大量的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能够促使动植物遗体逐渐腐烂分解。
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为制造有机物提供了原料。
微生物平常不被学生所观察,所以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也很难发现和理解,而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来自书本上的讲解,所以依据书上的图解,我制作了这副示意图,图中的各部分之间的连线是可以粘贴的,这样可以多次找学生上来对图中无机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反复粘贴填图,已达到巩固的目的。
示意图被填好就是一副完整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明了的理解微生物在此循环中重要位置。
2设计步骤首先制定样图,根据书上过于微生物特别是腐生微生物参与生物圈物质循环的,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设计样图,也可参照书上原有的样图在进行改进。
其次收集贴图,根据样图收集所需要的贴图,可以从网上下载然后打印出来进行粘贴,也可以自己手绘,或者两者结合起来。
再次合理粘贴,将所搜集的图片按照样图粘贴在白报纸上并用彩笔合理地晕染贴图周围是整张图看上去更加统一,和谐。
等到颜色晾干后就可以在原定的需要粘贴箭头的地方贴上宽胶带就可以了。
最后制作箭头,箭头是用来让学生链接每个图画之间关系的,而且要让学生反复使用,所以制作箭头最好用比较硬的纸板来做。
箭头的背面先用宽胶带贴得比较光滑,然后贴上双面胶。
如果双面胶用旧了可以更换。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说明书2009年张家港市教具创新设计评选活动教师作品申报表自制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操作仪》介绍我们自制的是科学学科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操作仪》,本自制教具适合用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
教学用途:认识滑轮的结构,理解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实质。
主要材料:木质框架、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测力计、细绳、钩码等;我们做到了原理正确,结构简单牢固、合理、科学;材料便宜,制作简便,操作简单,美观实用性强。
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猜想、假设的基础上动脑、动手探究,有利于从直观上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识思考,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使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教具做到了这点。
这是我们的一个亮点。
此教具最大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物体重力同等情况下,能够同时显示出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及滑轮组的滑轮个数的多少,哪个更省力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和实质。
教学时利用此教具,安装方便,示范演示功能强,效果明显,操作、讲解、携带方便,直观、有效地演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直观、抽象的理性认识。
自制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实验仪》与国家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结合,性能和教学应用效果非常好。
从课堂教学上来看,通过演示,一目了然地知道滑轮的结构、特点;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使学生很直观、有效地辨认出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及滑轮组,顺利地解释滑轮的实质问题。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成绩
教具
名称
教具制作人情况姓名性别考号
使用
学科
专业
教具装置图
教具特点及用途特点:色彩艳丽、丰富,教学目的直观,简单易懂,具有开放性多元性
用途:用于幼儿园英语角,帮助幼儿学习第二语言,创设有趣的、丰富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学习,发挥其教育性、学习性的功能。
制作
材料
KT板、卡纸、瓦楞纸、双面胶、胶水、泡沫双面胶
制作
方法
采用剪贴的方式,将图案剪好后再贴在KT板上
使用
方法
幼儿可用于游戏、展示自己、与同伴交往与此同时学习英语
说明:1.请用标准A4纸誊写。
要求文字简洁、字迹清楚,使用国际单位制;2.“制作方法”
和“使用方法”一定要尽可能详尽叙述,并用图示加以说明;3.文中请按图1、图2、……顺序依次标出图位,图可附文后。
附图请用黑墨白纸精确描绘,请务必注明尺寸,图中注释应与文稿一一对应。
4. “使用学科”按所应用的领域段划分(1)小学:语文(XYW)、数学(XSX)、科学(XKX)、音乐(XYY)、美术(XMS)、体育(XTY)、综合实践活动(XZH);(2)中学:语文(YW)、数学(SX)、科学(KX)、物理(WL)、化学(HX)、生物(SW)、地理(DL)、通用技术(TY)、信息技术(XX)综合实践活动(ZH)、音乐(YY)、美术(MS)、体育(TY);(3)其他(QT)(如:特教(TJ)、外语(WY),通用设备(TY)等)。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1
成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具名称
液压机、千斤顶模型
教具制作人情况
姓名
于剑锋
性别
男
学历
使用
学科
物理
专业
物理教育
教具特点及用途
1液压机工作原理:两个活塞,与同一容器的液体接触。施加于小活塞的压强被液体传递给大活塞,大活塞便可以产生一个与其表面积成正比的力。
2、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3测量注射器标示容量刻度的长度,根据标示容量求出两活塞的面积。
4、根据两活塞受到的力和两活塞的面积求出两活塞受到的压强。
5、比较两活塞受到的压强,验证帕斯卡原理。
制作材料
两个注射器、铁茶叶盒、胶皮细管、水、塑料泡沫、白乳胶。
制作方法
取两个大小不同的注射器(50ml和5ml),把它们放入四方形铁茶叶盒顶上所开的两个圆孔中。然后,把注射器上部分分别用白乳胶固定上硬铁盒板。在大注射器针管上套上细乳胶管并吸入半管带颜色的水,小注射器针管也吸入半管带颜色的水,胶管的另一端套在小注射器管上(不要留气体)。底部打一小孔,便于向注射器中注水。这个装置就成为液压机模型。
使用方法
1、推拉大小注射器的活塞,既明显感到小活塞上施加一个较小的压力,大活塞上既产生一个较大的力。验证液压机、千斤顶原理亦很明显。
2、把仪器水平放置,用两支测力计分别挂在注射器的两个活塞上(可在活塞柄上栓一小绳)。把挂在大活塞的测力计的另一端固定好。保持水平。水平拉另一支测力计。观察两支测力计的值,即是两活塞受到的力。
温州市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样稿)
温州市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样稿)一、教具名称:“布料的防水性”实验装置二、教材实验分析教科版《科学》(五上)《雨天中的布料》一课,安排了几种不同布料的防水性强弱的比较活动。
教材设计的活动是:把四块不同的布料用橡皮筋扎在大小相同的4个塑料杯口,放进水槽中;然后用洒水壶在上面洒水。
通过观察渗入4个塑料杯中的水量的多少来判断四种布料的防水性的强弱。
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有许多问题:首先是用喷壶洒水,水量的大小很难控制,一洒往往过多,会使水槽中的杯子浮起甚至倾斜。
另外,很难保证洒到每块布上的水量是一样的,影响了实验变量控制的难度,导致实验结果的不科学。
三、材料与制作1.材料与工具20×20cm的吹塑板一块、上大下小的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四个、缝衣针、带刻度的塑料杯8个、布料四种(13×13cm)、橡皮筋4根、水槽一个、水240毫升。
2.制作过程先用烧红的缝衣针把四个上大下小的塑料杯底戳出大小相同、密度一样的小孔,再把吹塑板挖出四个和塑料杯底一样大的圆孔;然后把戳好小孔的漏杯分别套在吹塑板上,最后架在已经放置好四个蒙上布料的水槽上。
3.装置图(数码照片)四、教具使用说明进行实验时,小组4位同学各用刻度杯装好60毫升的水,同时分别往4个漏杯中倒下;漏杯中的水就会以同样的高度、同样的速度、同样的水量同时“淋”到4块不同的布料上。
经过相同的时间,再去观测渗入杯中的水量,就可以科学地比较出四种布料的防水性强弱。
五、效果分析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提高了对比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水量相同、水位高度一致、“淋雨”时间相同、“雨量”大小一样等变量得到很好的控制,也避免了让水洒到水槽之外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设计者:温州市建设小学饶正辉温州市龙湾区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比赛推荐名单。
自制教具说明书1
自制教具说明书班级: 09物本姓名:张丽平学号:090800077一.教具名称:不反弹的小车二.所需材料:纸盒子、四个大小一样圆形的盖子、两根一次性筷子、弹簧、小石块、双面胶、剪刀三.教具原理:小车撞向墙壁时,接触墙壁的是小车,它因碰到墙壁而减速,而小石块由于惯性仍会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
这样,在小车与小石块之间就产生了摩擦,使运动能量转变为热能,缓冲了整个小车与墙壁的碰撞,所以小车可以成功地撞向墙壁,并且不反弹。
四.制作方法及装置图:1.用剪刀在在纸盒上钻四个孔,两个在前,两个在后,并且分别在纸盒的两边。
2.用剪刀在四个瓶盖的正中间钻孔,是一次性筷子能插入洞中并且不会松动3.把筷子穿过纸盒上的孔,使筷子和瓶盖组合成车轮,这样就组成了一辆小车,调节好车身与轮子,使小车能顺利前进,并减掉多余的部分4.在纸盒的前面钻一个小孔,使弹簧能够插进去并且稳定,调整好弹簧的位置5.在小石块的一面贴上双面胶,确保小石块能够粘在小车上五.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包括遇到的困难、有什么技巧等等)1.钻孔要钻在瓶盖的正中间2.筷子能插进孔里并固定3.纸盒上的孔不能太小,否则会阻碍轮子转动4.小石块不能太轻,而且两面要比较平整5.两个轴承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近,要给石块滑动的距离六.教学应用:(如果有的话,说明能用于什么学习内容的教学,以及如何教学)可用于高中物理动能转化为热能的教学。
评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权重(%)评分科学性仪器制作原理是否科学,有无错误20趣味性科学有趣,能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0实用性简单教具说明大问题,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20取材取材容易,易于推广,贴近生活15 使用操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见性好10 外观与制作工艺外观精美,赏心悦目,制作精良10 创新性是否原创 5 总分100。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掌握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设计并制作观察植物生长的教具。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植物种子、土壤、容器、水、温度计、放大镜等。
2. 学生准备:制作观察植物生长的教具材料(如透明塑料瓶、绳子、标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制作教具1. 教师讲解制作观察植物生长教具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观察植物生长的教具。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与记录1. 学生将制作好的教具带到家中,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植物种植。
2.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3. 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四、展示与交流1. 学生将观察记录整理成册,展示给全班同学。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生长现象。
3.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总结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
2. 学生在制作教具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在展示交流环节的表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记录不同阶段的变化。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植物种植活动,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时间、场地、材料等。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2
图1:
图2:
图3:
使用方法
在讲课文过程中,小猴子下山每遇到一个吸引它的就将此物对应的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画出箭头并加以文字解释,使学生更容易记住。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成绩
教具名称
小猴子下山
教具制作人情况
姓名
性别
女
考号
使用
学科
小学语文
(XYW)
专业
教育技术学
、美观。使课堂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能使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
制作材料
白色大纸卡、彩色纸板、记号笔、剪刀、粘胶。
制作方法
1:用白色纸卡作为背景
2:用记号笔在彩色纸板画出小猴子、玉米、桃子、西瓜和兔子
肖老师 平原县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平原县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2012.4 单位_ 王庙镇苏集小学_____ 教师______肖瑞华_____一、教具名称:“斜面”实验装置二、教材实验分析:青岛版科学(五下)《斜面》一课,课本中利用两幅图画启发学生,当斜面在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长度情况下,提拉重物时弹簧秤的读数是否一样。
但是这样的实验有点缺憾:在对两个斜面省力情况进行比较时,由于不是同时进行实验的,所以提拉的力不能保持一致,而且提拉重物的速度也不能保持一致,这样就有点失去失实验严谨性。
还有学生只能通过数据或记忆印象来体验。
三、材料与制作:1.材料与工具:10×20cm的木板板一块、15cm的木棍两个、小车两个、弹簧两个、40cm的木板两个(做斜面用)、20cm的木板两个(做斜面用)、100克勾码若干,缝衣线两根、小滑轮一个、22厘米长的铁丝三根。
2.制作过程:(1)把两根木棍固定在木板上,木板上横穿三根不同高度的铁丝。
其中最低的一根上安一个小滑轮。
(2)木棍的顶端用铁丝固定一较粗的能转动的管子,管子上缠绕两根细绳(一根长、一根短)(3)四个长短不同的木板上标上统一刻度,其中长短各一个的一端固定一铁片,把铁片弯折。
(4)两根细绳的另一端分别拴上小车。
3.装置图(数码照片)四、教具使用说明:1、把两个不同长度的木板搭在同一铁丝上,两边分别把拴好的小车放在底端。
转动最上顶的粗管,两车在斜面上上行,注意观察两弹簧的长度。
发现长木板上的弹簧比短木板上的弹簧拉伸的要短,说明长木板省力,即同一高度,斜面越长,越省力。
2、把两个相同长度的木板搭在不同高度铁丝上,两边分别把拴好的小车放在底端。
转动最上顶的粗管,两车在斜面上上行,注意观察两弹簧的长度。
发现低的木板上的弹簧拉伸的要比高度木板上的弹簧拉伸的短。
即斜面长度相同,高度越低,越省力。
五、效果分析用这样的装置弥补原有的实验的不足,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斜面高度相同,长度长的省力;斜面长度相同,高度低的省力,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斜面越陡峭,越费力,材料简单、制作方便,提高了对比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了不同时进行实验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制教具说明
自制教具说明第一篇:自制教具说明教具名称:测量仪制作单位:xx小学制作人: xxx 制作材料:三合板木条设计意图: 该测量仪用于小学数学中画各种几何图形,如:直线、角、平面图形。
还能测量线段长度、角的大小。
还可用于自然课中测量太阳高度等。
使用说明:1、用于测量线段长度时,具有三角尺的功能。
2、测量角的度数时,角的一条边和0度刻度线重合,木条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可以准确地测出角的度数。
3、画平面图形时让木棒和任意度线重合,可画出任意和此度数互补的角。
4、另外加上一个吊锤,一个底盘就能测量太阳高度了。
第二篇:自制教具说明[模版]简单制作1.首先用笔和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四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2.用笔在从左面开始数第三个正方形的下面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3.用笔继续在这个正方形的上面也画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4.用剪刀沿着笔印剪下来。
5.然后按每个正方形的印痕折叠出来6.最后用胶带把每个正方形边缘粘合在一起,正方体就完成了7.首先用笔和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四个相同大小的长方形8.用笔在从左面开始数第三个长方形的上下两面分别画一个以长方形宽为边长的正方形。
9.用剪刀沿着笔印剪下来。
10.然后按每个正方形的印痕折叠出来11.最后用胶带把每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缘粘合在一起,长方体就完成了12.用以上制作方法制作四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
13.最后以四个正方体两两分组作两个桥墩,一个长方体作为桥面粘合成一个小桥。
14.用以上制作方法制作三个正方体和两个长方体,最后将三个正方体每个单独作为桥墩,两个长方体纵向粘合在一起作为桥面与桥墩构成一个小桥。
三教具特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构思巧妙,演示的现象特别明显新鲜和奇特。
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吸引力。
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对象七年级学生第三篇:自制玩教具玩法说明小二班自制玩教具名称:有趣的多变娃娃主要材料:五块泡沫板、不织布、彩色鞋带制作人:党敏、李淑、鲁甜甜、苏亚丽玩法:四面泡沫板上有四个不同的人物头像,分别为两个小男孩儿两个小女孩儿。
自制科学教具简单图文教案
自制科学教具简单图文教案引言:科学教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然而,市面上的科学教具种类繁多,价格昂贵,有时候学校或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允许购买这些教具。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自制一些简单的科学教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自制科学教具,并提供图文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制作过程。
一、自制简易显微镜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生物结构。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材料:1. 一个透明的玻璃小瓶2. 一张透明塑料薄膜3. 一根橡皮筋4. 一张白纸5. 一支手电筒制作步骤:1. 将玻璃小瓶倒扣放在白纸上,用铅笔在玻璃瓶底部画一个圆圈,然后用剪刀将这个圆圈剪下来。
2. 将透明塑料薄膜拉紧放在玻璃瓶口上,用橡皮筋将其固定。
3. 将手电筒打开,将玻璃瓶底部对准光源,然后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在透明塑料薄膜上,就可以通过玻璃瓶观察物体了。
二、自制简易电磁铁电磁铁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它能够产生磁场,吸引铁磁物质。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
材料:1. 一根铁钉2. 一根绝缘铜线3. 一个 1.5V 电池4. 一块铁磁物质(如铁钉或铁片)制作步骤:1. 将铜线围绕铁钉的一端绕上10圈左右,然后将铜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池的两极上。
2. 将铁钉的另一端靠近铁磁物质,打开电池,就可以看到铁钉变成了一个电磁铁,能够吸引铁磁物质了。
三、自制简易天平天平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称量物质。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天平。
材料:1. 两个一样大小的塑料瓶2. 一根细木棍3. 一根细绳4. 一些小铁块或石头制作步骤:1. 将细木棍横放在两个塑料瓶上,用细绳将细木棍固定在塑料瓶上。
2. 将小铁块或石头放在两个塑料瓶上,调整位置使得天平保持平衡。
3. 将需要称量的物质放在一个塑料瓶上,就可以通过天平称量物质了。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自制教具的制作与说明
一、教具名称:直径弦所对的圆周角是90度
二、制作人单位、姓名、邮编:
三、教具装置图
四、特点及用途:
1.特点:
2.用途:说明圆的直径所对圆周角是90度
五、制作材料:塑料KT板,大头针,线
六、制作方法:先在红色板上做一个圆,再以圆的直径为斜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用黄色板作为底板垫在下面,用一颗大头针把三角形固定在底板上,三角板可绕大头针旋转,再把圆固定在三角板上面,并且三角形的斜边恰好是圆的直径,用一颗大头针将线的一端固定在三角板斜边的一端。
七、使用方法:在圆周上任取一圆周角,用大头针和线将此圆周角表示出来,将直角三角形绕斜边上的大头针旋转,使三角形的直角刚好和所取圆周角重合,再在圆周上任取圆周角,重复上述方法。
源-于-网-络-收-集。
自制教具“单摆演示器”技术资料
自制教具“单摆演示器”技术资料作者:陈盈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18期一、教具名称单摆演示器。
二、教具制作人湖南省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小学陈盈 423000三、教具的教学意义和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学习中,“摆”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原有的摆的模型是由铁架台、细绳、螺母组成的简单的单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简单的单摆在研究摆的运动快慢与摆长、摆锤重量和摆幅的关系时,遇到了不少问题:(1)量角器与单摆结合,可测量摆线长度以及摆角大小。
用螺母作为摆重,增加或减少重量时,难以把握重心位置。
(2)摆绳的长度不好控制。
学生在改变摆绳长短时,绳结需反复拆解,学生操作困难。
具体表现为:绳子系不紧,系绳子花费的时间过长。
(3)在改变摆幅时,因为缺少标尺,摆动的幅度只能靠学生估算,造成数字证据的缺失。
(4)在实验中,学生一边计时一边计数,很难准确地测量出准确的数据。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致使本实验难以保证探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我们对教具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单摆演示器》具有以下特点:1.计时计数科学准确在单摆底部安装了自制“计数计时器”,该装置能精确、客观地测量出单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更科学、严谨地演示单摆在不同情况下摆动的情况,方便学生开展“在不同情况下摆动的快慢”研究活动。
2.改变摆锤轻重,重心不变利用塑料带环小球、超轻黏土、金属颗粒等自制“单摆小球摆锤”,解决了改变摆锤重量不方便的问题。
该摆锤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改变橡皮泥中金属颗粒的数量来改变摆锤轻重,通过“超级电子秤”准确记录摆锤重量,通过超轻黏土的可塑性来控制“单摆小球”中心位置。
3.摆绳长短变化清晰把绳子分成若干等份,并涂上不同的颜色,自制“多彩摆线”。
利用“多彩摆线”和“固定夹”辅助学生控制摆绳长度变化。
4.摆幅变化准确可量支架上方安装量角器,可以准确测量摆幅大小。
四、教具装置图(图1)五、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将信息技术融入科学教学实践活动,借用“计数计时器”准确测量单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据可依,使单摆的教学具象化,演示现象更为科学、严谨、有趣。
自制教具使用说明书
务川民族寄宿制中学自制教具使用说明书化学教研组目录一、细颈试管 (3)二、分子运动演示实验 (5)三、收缩式枕木 (6)四、钟式氢气发生器 (7)五、钟式乙炔发生器 (9)六、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封闭式实验装置 (11)七、氯气的漂白性探究实验装置 (13)八、钠与水反应所得产物气体的检验装置 (16)九、铜和浓硫酸反应装置改进 (18)十、收缩式酒精灯 (20)一细颈试管一、教具名称:细颈试管二、制作人:申克修三、制作时间:2012年9月16日三、用途:做分子之间有间隙的实验四、优点:制作简单、操作方便。
实验现象直观明显。
五、制作方法:用常见的试管(25*200)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均匀受热,待快熔化时,用两手握住两头(即试管口,试管底)均匀用力拉,待中间变为如图1所示即可。
注意:中间段要均匀,要比试管口径小。
口颈与颈颈比为3:1(如图1).六、使用方法:先在试管里加适量水(加适量品红)使水呈红色,其量为下部容积的一半,再在上部加酒精到细颈口上端,塞上橡皮塞,反复颠倒数次,观察。
二 分子运动演示实验一、名 称:分子运动演示实验二、制 作 人:冉康三、制作时间:2012年9月21日三、用 途:做分子运动实验四、制作方法:在铜丝上系上小棉花团,再把系上棉花团的铜丝插入木方中即可(如图2)。
五、使用方法: 把装置放到实验桌上,并在棉花上滴上酚酞试液,移近浓氨水旁边的烧杯中,再在上面罩一个大烧杯,过一会观察六、优 点:操作简单,现象直观,明显。
三收缩式枕木一、教具名称:收缩式枕木二、制作人:李先玺三、制作时间:2012年10月27日四、用途:垫酒精灯的高度。
五、制作方法:取一块木板,把它削成上图所示的底座,然后用一带有螺丝的直径稍大的铁圆形筒套在底座上,最后把一个木质的托盘固定在铁圆形筒上方即可(如图3)。
六、使用方法:松开螺丝,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再固定螺丝。
七、优点:使用方便,实用性高。
四钟式氢气发生器一、教具名称:钟式氢气发生器二、制作人:谢清清三、制作时间:2012年11月8日四、用途:氢气的制备装置五、制作方法取一只空矿泉水瓶,用烧红的细铁丝在底部烫一些小孔,然后按图4a中虚线所示将其剪成三截,中部弃去,下部倒转,并在70~80℃热水作用下使之牢固地嵌入上部钟罩内,如图4b所示。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一、教具名称:“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二、教材实验分析教科版《科学》(五下)《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本课安排了让学生在借助手电筒光照射到乒乓球上,会在球上形成亮面和暗面,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希望通过模拟实验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但是这个实验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是教材中选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但手电筒的光也只是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并非向四周传播。
二是在学生自由交流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时有学生提出“地球自转并绕这太阳转”的假说,这时候让学生拿乒乓球去模拟地球一直自转操做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像书本中那样让乒乓球自由转动起来很难做到绕着太阳转,且转得太快不利于学生观察。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用以下方法进行实验效果较好。
三、材料与制作1(材料与工具电线、纸板盒(面大)、小灯泡(带灯座)、开关、电池、乒乓球、小竹签(一头粗一头细)2(制作过程?组装电路,将小灯泡露出纸板盒,开关装于侧面,其他元件放于纸板盒内。
?在乒乓球上钻一小孔,将竹签细的一头插入乒乓球直至固定。
3(装置图四、教具使用说明进行实验时,先将开关闭合,小灯泡亮,模拟“太阳”。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蜡烛来模拟太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学生实验时由于过分小心翼翼却忽视了观察。
通过转动竹签带动乒乓球自转。
此处之所以选用乒乓球而不用地球仪原因有:?乒乓球的反光能力比较强,就算“阳光”比较弱也能观察到比较明显的现象,也能清晰地观察到明暗交界线,而地球仪却很难。
?教师用书中还提到使用“地球仪”,“地球仪”是科学家对地球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才发明的,在《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一课中才对地球仪进行简单观察。
这里过早的使用不利于后面的研究。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工具箱中的白色小球,”,原因是:工具箱中的白色小球时,观察到的明暗现象并不明显。
五、效果分析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提高了模拟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很好的控制了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阳光是像四面八方照射的,避免了用手电筒时的局限。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一、教具名称:“水结冰时的温度观察”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教科版(修订版)《科学》(三下)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水结冰了》一课,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观察“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活动。教材是这样设计活动的: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装有10毫升水的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会出现一个这样的问题:也就是因为要准确地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温度计的感温泡就不能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试管的底部,而试管又比较细,学生就很难控制温度计,因此学生的主要精力将会集中在控制温度计上,从而影响了对试管中水温变化的观察(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结果导致实验数据的不科学甚至失败。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15×180㎜试管一只、2号软木塞一个(上钻二孔:其一直径为1㎜,另一直径为5㎜)、温度计一只。
2.制作过程
①先将2号软木塞钻直径分别为1㎜和5㎜的直孔(5㎜的直孔居中)各一个;②再将温度计插入5㎜的孔中(使温度计最下端距离软木塞的下端大约16厘米);③最后将温度计(带软木塞)插入试管中,调节好温度计插入试管中的深度,使温度计的感温泡不要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底部(感温泡的下端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观察试管里的水温变化情况,而不必去担心温度计的感温泡会不会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试管的底部,从而使活动中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科学,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
3.装置图
四、教具使用说明
进行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先将试管上的软木塞连同温度计一起拿下来,再往试管里注入大约10毫升的水后将软木塞连同温度计插入试管口(使温度计的感温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在确定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接触到试管壁及试管底部后,实验操作员手持本装置,将试管的底部插入杯里的碎冰中保持不动,然后小组各成员一起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钻1㎜的直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当试管里的温度逐渐下降时,由于热胀冷缩而可能造成温度计的下滑而接触到试管的底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15×180㎜试管一只、2号软木塞一个(上钻二孔:其一直径为1㎜,另一直径为5㎜)、温度计一只。
2.制作过程
①先将2号软木塞钻直径分别为1㎜和5㎜的直孔(5㎜的直孔居中)各一个;②再将温度计插入5㎜的孔中(使温度计最下端距离软木塞的下端大约16厘米);③最后将温度计(带软木塞)插入试管中,调节好温度计插入试管中的深度,使温度计的感温泡不要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底部(感温泡的下端距试管底部约1厘米为宜)。
小孔软木塞试管四教具使用说明进行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先将试管上的软木塞连同温度计一起拿下来再往试管里注入大约10毫升的水后将软木塞连同温度计插入试管口使温度计的感温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在确定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接触到试管壁及试管底部后实验操作员手持本装置将试管的底部插入杯里的碎冰中保持不动然后小组各成员一起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一、教具名称:“水结冰时的温度观察”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教科版(修订版)《科学》(三下)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水结冰了》一课,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观察“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活动。教材是这样设计活动的: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装有10毫升水的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会出现一个这样的问题:也就是因为要准确地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温度计的感温泡就不能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试管的底部,而试管又比较细,学生就很难控制温度计,因此学生的主要精力将会集中在控制温度计上,从而影响了对试管中水温变化的观察(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结果导致实验数据的不科学甚至失败。
五、效果分析
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观察试管里的水温变化情况,而不必去担心温度计的感温泡会不会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试管的底部,从而使活动中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科学,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