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2022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遴选结果的公告(中规学字〔2022〕19号)

合集下载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评价建构与优化策略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评价建构与优化策略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评价建构与优化策略作者:杜运潮邓豪瀛张金丹来源:《职教通讯》2024年第01期摘要:现代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的多元主体构成的教育组织,本质上是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组织机构创新,承担起了向扶持产业、新兴产业及区域产业发展输送人才的社会责任。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能力是保障其平稳管理和发展的必要手段,现代产业学院必须拥有合适的治理体系以支撑其产教融合之路走深走实。

通过梳理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构建在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符合长期战略目标的治理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治理评价体系指标进行赋权,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并以重要指标为基础提出了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优化策略,以期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实现进一步资源整合,形成多元协同育人新格局,达成持续为社会和产业经济发展输送优质人才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模式;治理评价;优化策略;多元协同基金项目:2022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我国现代产业学院治理能力测度及体制机制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M712660);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4SCG121);2022年宁波市软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宁波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R012);2022年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地方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研究”(项目编号:2023FG013)作者简介:杜运潮,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与交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学院治理;邓豪瀛(通讯作者),女,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经济;张金丹,女,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现代产业学院是加快加强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是在传统产业学院基础上的新发展,其适应了培养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复合型、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促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优化措施_2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优化措施_2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优化措施发布时间:2021-11-08T07:18:23.788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17期作者:许静晶[导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来说许静晶天津滨海新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300451摘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来说,城市规划涉及的内容不仅是使城市建设的整体效果更为顺利,更重要的也是保障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为科学且有效发展的一个基础。

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化建设时,需要了解我国目前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使城市规划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由于我国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在进行现代化城市规划时,不仅需要了解未来的发展,也需要确认我国城市化建设在目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优化,这样才能使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方向,能够满足我国现代化的城市建设需求。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规划设计;优化措施1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以及意义1.1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城市规划管理,指的是政府管理部门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将城市内部的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用科学的手段管控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争取完善城市建设,使城市焕发出新的面貌的活动。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具备深入的认知,在开展管理活动时具备长远的眼光,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点以及终点。

1.2城市规划管理的意义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动力源泉。

通过实施科学的规划管理,能够使城市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同时优化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使每一个居民都能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主要牵扯的项目包括两类,其一是用地管理,其二是建设管理。

所谓用地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国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城市空间得到进一步优化。

只有妥善管理用地资源,才能更好的开展其他各项管理。

生活圈视角下拉萨市公园广场可达性研究

生活圈视角下拉萨市公园广场可达性研究

广场和公园是人们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休闲娱乐放松的主要场所。

随着居民出行活动的增加,居民能否快速方便地到达公园广场已经成为选择居住小区的关键指标之一,客观公正地评价居民到达公园和广场的可达性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可达性概念由美国学者 Hansen [1]在1959年首次提出,用于表示在给定交通系统中,从某一位置到指定位置的便利程度。

目前研究可达性方法主要为空间句法[2]、高斯二步移动搜索法、网络分析法[3]和在线地图的API 接口的路径规划服务。

杨俊 [4]、青果[5]等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建立轴线模型,通过Depthmap 软件运算,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可达性评价。

但空间句法比较适用于范围较小的研究区域或建筑内部。

魏冶[6]、韩姝尧 [7]、仝德[8]使用高斯二步移动搜索法揭示研究区内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

但高斯二步移动搜索法空间距离表达方式欠缺,没有综合考虑结合路网的影响。

高子晗[9]使用ArcGIS 网络分析法,通过建立服务区和O-D 矩阵对永济市的医疗设施可达性进行研究,但这种方法缺少考虑路网交通状况对可达性的影响。

生活圈相关理念是上海市政府在2016年首次提出,上海城市建设进入存量规划时期,居住社区人口的构成复杂多样、居民的生活需求各有不同、居住空间的环境要求愈来愈高等问题逐渐突出。

梁启航[10]通过分析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理念和实践建设经验,提出提高居民社区生活品质的城市更新策略。

2021年6月,国家正式发布《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提出对城镇社区生活圈划分层级。

摘要 公园广场是展现城市建设水平和体现居民幸福的重要指标,其可达性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使用Python 爬取高德地图中住宅小区和风景名胜类型中的公园广场的POI 数据,分析住宅区与公园广场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交通路网数据,以生活圈内公园广场可达性为研究对象,使用网络分析法分别对步行与骑行两种交通方式可达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8 2.1 节支率分析 .......................................................................................................................8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9 三、采购供应商 ...........................................................................................................................10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10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11 四、采购代理机构........................................................................................................................14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14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14 五、信用风险 ...............................................................................................................................15 附录 .................................................................................................................................单位名称: 营业范围:

精明收缩理念下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与规划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

精明收缩理念下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与规划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

1012024.08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数据,我国县市(区)级收缩城市数量占比已近半数,其中既有因资源枯竭而导致经济衰退、人口流失的城市,也有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而衰落的城市;既有因大城市虹吸效应导致被动衰退的都市圈外围城市,也有本身资源匮乏、又不靠近港口与大城市的偏远城市[2]。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首次提出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2022年颁布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

收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主流的规划理念也开始由增量规划向“收缩型规划”转变[3]。

在国内关注城市收缩问题之前,国外已有不少学者意识到城市扩张的传统范式亟需转型,并开展了大量研究,“精明收缩”理念应运而生[4,5]。

以扬斯敦、弗林特等收缩城市2000年以后的创新规划为起始点,西方国家应对城市收缩的规划范式便开始向“精明收缩”转变[6],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策略解决城市收缩背景下人口日益减少以及物质环境恶化等问题,其中包括强调集中发展、确定合适的城市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银行以及公众参与等。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探究人口收缩地区的空间发展问题[7-9],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量质并举”的精明发展路径[10]。

然而,城市收缩成因、类型多样,不同地区在面对收缩时政策态度和响应策略有着显著差异,应对重点各有不同。

此外,就研究对象而言,目前也没有同时对中心城区和镇区两个层面的研究。

本研究希望借助湖北省大冶市案例,基于第六次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 及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其收缩特征与发展困境,探索精明收缩理念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湖北省及其他相似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提供借鉴。

摘要 城市收缩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难题。

关于发布2018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评结果的公告

关于发布2018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评结果的公告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和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联合主办的“2018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评选圆满落幕。

本次评选活动由学会和基金联合邀请8家具有正式刊号并在国内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学术期刊共同参与,分别为《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国际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现代城市研究》《上海城市规划》《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及《城乡规划》。

本次评选活动首先由以上期刊编辑部从该刊2017年度所有刊登的论文中推荐出共42篇候选论文;然后由学会和基金聘请的13位初评委员于2018年5月20日在同济大学召开初评会议,通过投票和打分相结合的方式从中推选出34篇获奖候选论文,其中22篇作为候选论文进入复评,另外12篇获提名奖;再由论文复评委员会的85位评委对22篇获奖候选论文进行打分;最后根据68份有效选票的平均分数排名,确定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佳作奖10名。

2018年10月27日,学会及基金将在“第十五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上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奖,其中:一等奖作者将获得奖牌、奖状和奖金10000元;二等奖作者将获得奖牌、奖状和奖金5000元;三等奖作者将获得奖牌、奖状和奖金3000元;佳作奖以及提名奖作者将获得奖状。

各杂志将在最近出版的期刊中公布获奖名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2018年9月13日二等奖城市化2.0与规划转型—一个两阶段模型的解释/赵燕菁来源期刊:《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3)大城市“空间结构—交通模式”的耦合关系研究—对厦门市的多情景模拟分析和讨论/黄建中 胡刚钰 赵 民 等来源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刊出期次:2017(6)城市空间形态分区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杨俊宴来源期刊:《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3)解析中国城市规划/孙施文来源期刊:《城乡规划》 刊出期次:2017(1)一等奖中国主要城市关联网络研究/唐子来 李 涛 李 粲来源期刊:《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1)人口城镇化特征与国家城镇体系构建/李晓江 郑德高来源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刊出期次:2017(1)三等奖上海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城市高度秩序研究/周 俭 俞 静 陈雨露 陆天赞来源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刊出期次:2017(2)战略引领与刚性管控: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体系创新—上海2040总体规划成果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张尚武 金忠民 王新哲 等来源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刊出期次:2017(3)人居三、中等发展陷阱的本质与我国后中等发展期规划改革:再论整体主义/王红扬来源期刊:《国际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1)城市收缩的国际研究与中国本土化探索/张京祥 冯灿芳 陈 浩来源期刊:《国际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5)城市生态修复的理论探讨:基于理念体系、机理认知、科学问题的视角/沈清基来源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刊出期次:2017(4)跨越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拐点—“机器换人”现象引发的理论研究/游 猎 陈 晨 赵 民来源期刊:《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6)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关于发布2018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评结果的公告中规学字〔2018〕10号获奖名单2018从“设计导向”到“管控导向”——关于我国城市设计技术规范化的思考/段 进 兰文龙 邵润青来源期刊:《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6)超大城市总体规划的转型与变革——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践探索/庄少勤 徐毅松 熊 健 刘 晟来源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刊出期次:2017(2)城市居民空间活动研究中大数据与复杂性理论的融合/杨东援来源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刊出期次:2017(2)上海市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需求特征研究—基于步行能力差异的视角/李 敏 胡刚钰 黄建中来源期刊:《上海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1)宅基地审批管理中的权利(力)冲突与权利失配—土地发展权配置视角的研究/樊保军 彭震伟来源期刊:《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6)新自下而上进程—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城镇化/罗震东 何鹤鸣来源期刊:《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3)广州“城中村”改造之谜:基于增长机器理论视角的案例分析/郭友良 李 郇 张丞国来源期刊:《现代城市研究》 刊出期次:2017(5)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的城市创新空间研究/郑德高 袁海琴来源期刊:《国际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4)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金广君来源期刊:《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刊出期次:2017(4)中国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特征区划及其保护思考/魏 成 苗 凯 肖大威 王 璐来源期刊:《现代城市研究》 刊出期次:2017(11)佳作奖提名奖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与中国村庄规划范式的探讨/王 旭 黄亚平 陈振光 贺雪峰来源期刊:《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7)震后重建规划实践的系统辨析及思维模型/邱 建 曾 帆 贾刘强来源期刊:《城市发展研究》 刊出期次:2017(4)城乡关系演进与治理策略的东亚经验及借鉴/吴梦笛 陈 晨 赵 民来源期刊:《现代城市研究》 刊出期次:2017(1)全球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制度的主要特征辨析—兼论上海风貌保护条例修订的核心问题/张 松来源期刊:《上海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6)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规划评估思路与方法探讨/席广亮 甄 峰来源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刊出期次:2017(1)矛盾共轭:历史街区内生平衡的保护思路与方法/肖 竞 曹 珂来源期刊:《城市发展研究》 刊出期次:2017(3)效用型增长:边缘地区城市化模式/赵燕菁来源期刊:《城市发展研究》 刊出期次:2017(6)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探索—以《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为例/葛 岩 唐 雯来源期刊:《上海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1)大城市建成区小尺度公共空间场所营造与社会资本再生产/杨贵庆 房佳琳 关中美来源期刊:《上海城市规划》 刊出期次:2017(2)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在中国农村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万 丽 吴恩融来源期刊:《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刊出期次:2017(3)路网效率与选择的模型比对分析/郑 曦 魏皓严来源期刊:《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刊出期次:2017(6)基于弹性理念的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初探/李彤玥来源期刊:《现代城市研究》 刊出期次:2017(9)复评有效投票评委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马林马武定王凯王世福王建国王富海文国玮毛其智石楠龙瀛田莉叶菊华叶裕民毕凌岚吕斌朱介鸣华晨刘奇志刘博敏闫小培许学强孙安军孙施文何兴华运迎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厦门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厦门市城市规划学会会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城市规划》杂志执行主编,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现代城市研究》编委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原司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原司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初评委员会评委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马武定王凯毛其智吕斌孙施文杨保军陈秉钊赵民赵万民袁奇峰耿宏兵顾朝林崔功豪厦门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厦门市城市规划学会会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特邀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自然资源部原城乡规划司副司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巡视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深圳大学城市规划发展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系主任,教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苏州大学金螳螂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原副秘书长,《城市发展研究》原主编,研究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迅李百浩李志刚冷红杨保军杨俊宴杨新海吴庆洲吴唯佳邹德慈沈清基宋小冬张兵张泉张尚武张京祥张庭伟陈小卉陈秉钊陈燕萍林坚罗小龙罗震东周岚周婕周一星周国艳赵民赵天宇赵燕菁段德罡俞孔坚耿宏兵顾朝林唐凯黄亚平黄明华崔功豪阎整彭震伟董鉴泓鲍世行樊 杰。

紧凑城市视角下的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为例

紧凑城市视角下的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为例

城市研究| 91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uilt-up Areas from Compact City Perspective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周新刚 傅韵同 郎 嵬 李默涵 ZHOU Xingang, FU Yuntong, LANG Wei, LI Mohan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实现土地资源最佳使用与紧凑城市发展战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

紧凑城市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策略,对于解决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蔓延带来的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城市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对上海市1995—2015年建成区的时空分析,挖掘建成区扩展演变规律。

基于重力模型建立紧凑度指标对城市扩展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剖析紧凑度的时空演变规律:一是上海市建成区紧凑度先降低后升高,主城区紧凑度高于郊区;二是上海市主城区和郊区紧凑度变化受人口、产业、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时,提出紧凑城市发展策略及规划响应。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China's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is to utilize land use properly andimplement the compact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or new-type urbanization.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developing compact c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olving urban problems in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such as traffic congestion and waste of resources induced by urban sprawl.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volution of the built-up area through the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Shanghai from 1995 to 2015. Based on the gravity model, a compactness index system is examined to quantify the urban expansion process, an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compactness is explored. First, the compactness of urban built-up areas in Shanghai declined and then increased, and the compactness of the main urban are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burbs. Second, the compactness of Shanghai's main urban areas and suburbs i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population, industry, and transportation. For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ome measures of compact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lanning responses are proposed.紧凑城市视角下的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为例作者简介周新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傅韵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郎 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副教授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李默涵(通信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研究生国土空间规划;紧凑城市;时空演变;土地利用扩展;上海市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compact city;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land use expansion; Shanghai文章编号 1673-8985(2021)01-0091-07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10114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0 引言紧凑城市主张以紧凑的城市形态来有效控制城市蔓延,保护郊区开敞空间,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以减少能源消耗[1]。

亚热带高密度城市“凉爽街区”设计策略——以南华西历史街区为例

亚热带高密度城市“凉爽街区”设计策略——以南华西历史街区为例

areas and blue-green spaces, and enhancing the district’s resilience; optimizing the shape and layout of streets, and improving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of important linear public activity spaces in the block; optimizing the layout and form of building groups, adding cold lanes, overhead spaces, terrace spaces, etc., and increasing the ventilation of the facade. The paper proposes the cool block design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high temperature problems in subtropical high-density urban blocks,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micro-renovation of climate adaptability 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ol blocks in subtropical high-density urban block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urban high temperature; cool block; subtropical high-density urban blocks; “being meticulous liking doing embroidery”1 研究背景1.1 亚热带的城市高温问题全球升温问题是全人类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年平均温度距平变暖已经达到了1.1℃,如今其已经变暖了约1.3℃,非常接近1.5℃的临界升温阈值[1-3]。

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获奖情况学校名称(排名不分先后)报告题目学生1学生2学生3学生4指导教师一等奖北京大学慕“后”?幕“后”!——文化侵入下的“胡同人家”空间与情感防线社会调查张雪边雪张冰雪汪芳吕斌陈彦光一等奖重庆大学女性·路径·安全——大路社区公共空间路径安全调查刁宇莹陈前池杨培峰许剑峰谭少华一等奖同济大学老有所乐:上海市四平路街道及苏家屯路老年人公共场所活动调研陆乐徐继荣李明铎程琳晓赵蔚、孙施文、栾峰、田莉二等奖浙江大学迷途问道——杭州西湖景区旅游公交调研肖作鹏陈华杰石婷婷童心饶传坤二等奖中山大学空间的政治——广州新港街城管小贩的生态空间调查陈昊关志强黄浩伦刘云刚李志刚二等奖北方工业大学电瓶摆渡车的“后奥运生活”——石景山区电瓶车运行状况调查许瑞雪胥丽丽谢娣王昆梁玮男李婧二等奖沈阳建筑大学浑南大道上的一米阳光——关注浑南大道两侧高层建筑对浑南大道产生的常年阴影问题赵曼彤周彗张宛宁孙瑞雪胡振国二等奖中南大学“鸠占鹊巢”——长沙市“住宅办公”现状调查及分析梁静蕙刘润姣郭美芳刘培李夙、刘钺、龙明东二等奖重庆大学警惕孤独死——什邡市洛水镇“5.12”地震后孤老人群的孤独状况调查刘磊程建左雪梅李和平高芙蓉李浩二等奖浙江工业大学庭院深深“深”几许——杭州市庭院改造绩效评价调研报告钱姗姗周艳丽申屠萃金华良陈前虎宋绍杭二等奖西南科技大学弱有所依居无所碍——北川擂鼓板房区弱势群体无障碍生活现状调查易劲罗妍傅晶晶毛杰袁犁,姚萍,苏军,曾明颖二等奖浙江工业大学车轱辘的方寸空间——杭州大型超市非机动车停车问题调查杨洋姜玮沈吉煜张振杭陈前虎孟海宁二等奖四川大学闹中取“静”——城市商业中心区自行车停放调研温然彭文佼郑婧汪成璇成受明三等奖北京林业大学基于城市安全的旧城中心区可持续再生探讨--以北京景某某某区为例吴丹子赵爽李冰闫晨李翅达婷三等奖河北工业大学学之道,不以老为滞——天津市天塔街区老年教育情况调研徐宁宁张晓莹李蕊张俊玲孔俊婷、孟霞、肖少英三等奖湖南大学历史舞台——太平街区改建初期现状及品牌定位的调查报告曹湛陈伟刘璐刘婕玲肖艳阳三等奖山东科技大学“开轩面场圃,何处话桑麻”——青岛胶南市台西头村交往空间现状调查报告王强王腾飞赵林林张德霞程立诺三等奖深圳大学城市生活休闲广场的使用特征调查——以深圳市为例谭艳霞何文王兴辜智慧三等奖天津大学“农改超”,路在何方——天津市南开区农贸市场更新问题研究报告刘思朔林经宇高敏李然然侯鑫三等奖西南交通大学把脉城市·构建和谐——街道治安与街道设计调研报告曹力维陆水淼倪天鹏欧阳戈量毕凌岚冯月左辅强三等奖西北大学“躲猫猫”还要躲多久?——西安市康复路地区机动三轮车现状调查报告沈而亦杨晓旭徐珊姚珍珍许玲董欣三等奖浙江科技学院“方便”之处是否更方便——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公厕现状调查报告柏芸郑舟黄晗溟张小明郭莉、黄扬飞三等奖重庆大学有“市”无“场”的困惑——低收入人群夜市经营状况调查黎真真曾穗平李和平高芙蓉李浩三等奖大连理工大学山寨出租车——大连市凌水地区客运三轮车现象调研巫震宇欧黎明张路诗王正源杨东峰陈飞梁江孙晖三等奖河北工业大学夜放花千树,惹得烦如雨——天津滨江道夜景照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调研董凌月康晓娟牛爽孙红艳徐峰、白淑军三等奖湖南大学某大学“一小时交通圈”调查及交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调研报告孙可夏叶杨文厚张严肖艳阳三等奖南京大学垃圾何处容身——南京奥体新城环卫设施配置调查穆晓燕刘航李阿萌顾福妹黄春晓芮富宏三等奖苏州科技学院守门人守门难——关于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现状的调研刘畅王震刘世敏蔡婷婷王勇曹恒德蒋灵德范凌云彭锐三等奖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生命动脉——天津市花苑居住区抗震疏散道路现状调研报告张晓月徐云葳戴维彩余星宇许海燕朱凤杰刘欣王月兰旭孙永青张戈三等奖同济大学小区客厅:传统包心制小区中心繁荣的成因调查分析张清谢茵朱小卉黎慧栾峰、赵蔚、田莉三等奖浙江大学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杭州市下沙大学城设施共享调查谢莹郑玲刘欣张国伟饶传坤三等奖中山大学流动的公共空间——广州市支线巴士的社会价值调查叶宝源王怡蕾董蓓蓓刘云刚、林琳三等奖北方工业大学何处是我家——南锣鼓巷停车问题调研赵晨赵嫘张玉玉陈宇洁李婧任雪冰梁玮男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环岛OR患岛梁甜甜顾维雅梁甜廖晴黄亚平三等奖苏州科技学院可游!可骑?——苏州古城自行车旅游线路调查潘晖靖沈佶平韦柯筠赵龙王勇曹恒德蒋灵德范凌云彭锐三等奖四川大学营造具有“共同体”精神的板房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彭州市丹景山镇“金鹭板房社区”实地调查与思考龚洪程耀陈雨露成受明三等奖西南交通大学防范流感灾害,优化居住形态——由某某某某某某引发的居住区建设调查姜雨奇周立莫继东余佩航毕凌岚冯月左辅强三等奖西华大学弃之易,分之难——对成都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意思和行为的调查程曦钟昂李孟霞杨刚江毅、徐康三等奖北方工业大学唤醒沉睡的环廊——中关村地下环廊利用率调研潘晓智鲁勋刘冠雄宋金广梁玮男李婧三等奖北京林业大学\都市地道战\城市地下通道流动商贩生存状况调研陶悦姗李尚乘李洁潘彦霖刘东云戴林琳三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守望阳光——哈尔滨市高层住区阳光遮挡情况调查于松远刘宇舒李恺代苗程文三等奖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梦醒时分:梦犹在,径难寻!——关于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调查王合娜朱俊红贺迎满王聪伟董仕君王力忠姜乖妮牛焕强三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政策视角下的钉子户问题调查王文娟刘福兴闫晶蔡超李昊、段德罡三等奖北京林业大学辉煌与平淡--后奥运时代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可持续利用调研武旭阳陈笑凯张琬李翅达婷三等奖东南大学围墙的昨天、今天、明天——南京市典型老小区问题调研陈月钱丹陈明智张倩,高源三等奖河北工业大学点线面——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室外疏散空间调研王琰李春龙衣晓利赵宁孔俊婷、孟霞、肖少英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门:开启还是关闭,这是一个问题?卢诗阳余丹丹王慧林颖陈政帆戴菲三等奖昆明理工大学医院看病“落脚”难——昆明城市中心区综合医院停车设施调查报告蔡嘉吴琐熊超陈桔吴松车震宇郑溪王连三等奖南京工业大学今日的“城市田园”——南京市城区种菜现象及人群调研张妍陈宁静高莉魏宁峰黎智辉、黄瑛三等奖山东建筑大学失东路——退商还路后山师东路商业现状调查赵倩范绍磊崔开张宇王巍赵亮王洁宁三等奖苏州科技学院禾去何从——“厂中村”农民生活状况及土地利用情况章华王薇邹璀莹王佳王勇曹恒德蒋灵德范凌云彭锐三等奖重庆大学衰而不败——老工业基地公共空间自发再利用现象调查江明珂吴瑕玉杨培峰许剑峰谭少华三等奖深圳大学改变才是生存的不二法则——深圳市南山区街头书报亭生存状况调查林旭浩黄斌林楠曹颖吕诗佳三等奖浙江大学“市之秩,易道之治”——杭州市西湖区北部片区农贸市场调查柴舟月孙斌蒋靖罗双双饶传坤韦亚平三等奖浙江科技学院流动的红色风景——杭州市公交自行车运行调查报告叶其军鲍文薇孔超菲边江冯雨峰钱俭三等奖青岛理工一种文化,一种空间佳作奖北京工业大学交·接——北京市西木樨园老旧职工住区居民生存环境与更新模式研究史源陈熹微李强佳作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道路之“屏”——广西北海市载客三轮车到对城市交通影响报告路杰梁菲菲吴稷轩田小波程娟曾丽群佳作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聚散——北京出租车交接班停车现状调研付山王晨熙张昊李爽丁奇范霄鹏冯丽佳作奖长江大学双城记——荆州市古城墙现状调研报告田阳陈翥王欣王灵华王宇曹志立佳作奖东北大学黑白印“相”—沈阳市西塔街区商业文化服务设施调研陈石刘哲张静茹赵静顾威付艳华佳作奖哈尔滨工业大学“鹏”门今始为君开——哈尔滨市大学设施向公众开放情况调研报告刘博张威涛于婷婷杨斌郭嵘,冷红佳作奖合肥工业大学城市驿站---合肥公交车站的人性化探索张融张敬贤张萌林姣王方王琳顾大治张晓瑞佳作奖昆明理工大学我们离城有多远?——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学生出行特征调查李娜陈贝叶简传芸尹君陈桔吴松车震宇郑溪王连佳作奖南京工业大学二次渡江黄雷吴鹏唐豪方遥佳作奖南京大学旧宅里的新天地——记南京门西谢公祠1号更新模式探索卢银桃秦正茂景丹丹黄莹黄春晓芮富宏佳作奖宁波大学科技技术学院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关于桂井社区活动公共参与度的调查方坚徐明欢陶文娅周剑涛陈芳张金荃徐进刘艳丽张美亮佳作奖三峡大学明珠之路——安全之患——宜昌市夜明珠路交通安全调查韩娇林杨光明杜之龙何强陈林原华君佳作奖山东建筑大学安置=安居?——对安置区内居民生存状况的调查丁宁孙皓张琳颜钊吕学昌倪剑波赵亮王巍肖建卫许艳佳作奖苏州科技学院“锈”迹“绣”绩——苏州老城区工业遗存再利用情况调查姜月金寅杰陈卫林王勇曹恒德蒋灵德范凌云彭锐佳作奖同济大学意象提篮桥:空间认知与规划启示吴怨王频夏宛诺栾峰、孙施文、赵蔚、田莉佳作奖中国人民大学“微循环模式”下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保护牛喆徐英夕郐艳丽佳作奖北京大学后奥运时期北京中轴线城市意象认知调查王锡泽王玉瑜王天璞汪芳、吕斌、陈彦光佳作奖东北林业大学迷道穿行,何处寻北?——哈尔滨市南岗中心区地下交通系统方向标识调研李姮刘慧媛郑鑫高原焦红、任志华、张军、刘男、万婷、庞春雨佳作奖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财产的保障,还是生命的枷锁——关于张家口市居住区内防盗网现状的调查报告严芬郭会亮李杰王雪飞董仕君王力忠姜乖妮牛焕强佳作奖华中科技大学步履蹒跚的城市非正规性地区的变迁——以武汉汉正街为例包磊何召立肖宁林洪亮平佳作奖江西理工大学拆迁,拆散的心灵家园——章贡老城区拆迁住户邻里关系调查马莉惟罗熙文郑录洋张维龙易秀娟、商林燕、蔡丽蓉、彭峰、龙专方、许力佳作奖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台东商业区交通可达性社会调研牟健张璞苗华楠孟庆皓孙旭光王建毅朱一荣蒋正良佳作奖三峡大学聆听流动的话语——校园交通标识系统调查研究赵璐邓燕萍龚军红曾鹏陈林原华君佳作奖山东建筑大学城市,安以致达——济南山大路科技市场地区安全疏散问题调查李子波崔益健高增唐瑫王巍,赵亮佳作奖天津大学大学生→村民?——北京挂甲屯片区大学生租房状况调查刘雪娇张又天高晓雪张梦恬侯鑫佳作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形象与生活的博弈——城市大型音乐喷泉噪音污染状况调查叶静婕张逸凡巩岳张译丹李昊闫增峰佳作奖西南交通大学城市齿轮——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公众参与性调研徐晓燕陈晨朱小丹李志兵毕凌岚冯月左辅强佳作奖西南科技大学邂逅地铁左右为难——成都市地铁二号线站点施工期间交通状况调查邱崇珊周逸影魏德刚姚萍,袁犁,苏军,张瑞萍佳作奖大连理工大学我的世界在哪里——城乡结合部“棚户区”儿童活动空间调查冯浩张博为马秋艳张颖薇杨东峰梁江孙晖陈飞佳作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大“隐”隐于市——花园街区居民生活安全隐患调查贾超夏雷孟凡宇王淼程文佳作奖河北工业大学且行且停——旧城区大型综合医院交通空间调研分析冯玉杰任肖肖问妍祝新伟孔俊婷、孟霞、肖少英佳作奖昆明理工大学CHINA到底拆了什么——昆明马街区域改造中集市的去留问题调研报告杨璠周增丽赵锁钱温世庞陈桔吴松车震宇郑溪王连佳作奖南京大学探索灰色空间:两个城市乞讨者的生存空间调查报告邹府翁加坤黄春晓芮富宏佳作奖山东科技大学莫让停车“忙里偷闲”——传统功能分区模式下停车调查卜晓丹王进刘博李巧玲赵景伟、程立诺佳作奖深圳大学门前冷落车马稀——深圳地铁公交接驳站“闲置”的调查分析报告古小平邓波贺中辉梁青清谭维宁佳作奖同济大学商流不息、磁力寻踪:社区商业设施影响力调查汪洋赵至成王俊赵斌田莉、栾峰、赵蔚佳作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你我“他”——校园公共空间对外使用调查屈雯杨郑鑫李云翔李少翀李昊、黄明华佳作奖西南科技大学即将消失的历史逐渐淡去的记忆----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古镇保护问题调查孙艺丁海伟曾寒梅罗曼琳李秀、聂康才佳作奖东北林业大学城市的“动脉血栓”——哈尔滨市主城区交通环岛现状调研赵金龙刘华凝吴佳乘张军刘男任志华焦红庞春雨万婷佳作奖东南大学通勤路漫漫——南京市P&R系统选择意向调研王文佳盛夏房佳琳朱彦东,张倩佳作奖山东科技大学用和谐铺筑民生之路——九华山马路市场调查报告刘杰杨阳韩龙凤殷龙程立诺佳作奖深圳大学注脚城市的文化风景——深圳南山区街头调研报告刘嘉斌彭颖桐黄爱琴秦伟洪吕诗佳佳作奖西北大学秦人秦地秦之声——关于西安老城区秦腔公共表演空间的调研廖凯段宝山陈华张志清董欣李建伟佳作奖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建筑分院源于学生、创业脚下——舟山东路“学生街”调查吴庆丰郑芙蓉詹怡红周杰应云仙傅盈盈陈玉娟佳作奖长安大学寻找失落的家园——呼唤社区精神的回归丁亮顾青雨侯锦赵文俊杨育军、周华佳作奖华南理工大学当住宅变成仓库——天河IT商业区周边住区“住改仓”消防安全问题调研许杰兰张玮璐邹百平沙思云陶杰,戚冬瑾,魏立华,易乔佳作奖南京大学评事街的前世今生索超张丹妮张茜周之聪黄春晓芮富宏佳作奖西北大学我的安全在哪里——西安市翠华北路行人安全的调研赵丹朱琳程洁娄颖寅董欣李建伟佳作奖浙江科技学院一百位老人的一天——老年人居住状态调查杨轶辰陈立陈彬刘雅静冯雨峰钱俭佳作奖东南大学欲与天公试比高——南京老城高层建筑地标(1980-2022)变迁调查左为陶睿葛晓宇金振科高源,朱彦东佳作奖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患火窥城,防于未“燃”——张家口市历史文化街区堡子里消防问题的调查报告张欢田薇胡春浩杨雪伟董仕君王力忠姜乖妮牛焕强佳作奖华南理工大学退贤让路——广州市体育东路建筑退缩位现状调研陈明哲李冕孙晓丽汤黎明,魏立华,戚冬瑾,刘姝婧佳作奖华中科技大学我的时间谁做主:对异时性的呼唤周全郭玲凃康玮陈征。

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研究及建议——以香港公共交通体系为例

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研究及建议——以香港公共交通体系为例

forward 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its core technology, improving its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emergency respons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mart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th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r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high-density cities.Key words smart city; smart transportati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Hong Kong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和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交通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由此产生了诸如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矛盾和问题。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经验来看,城市交通系统不仅是疫情防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应急状态下关乎民生的重要保障[1]。

传统的城市交通系统逐渐难以契合现代城市的交通发展需求,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们对未来城市交通系统的综合性发展愿景。

近年来,智慧交通系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国内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设框架体系已经较为完善,随着新兴科技的进步,全球智慧交通市场具有广阔前景。

香港具有十分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巴士、小巴、电车、铁路、轮渡组成的多元交通系统使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密度复合交通城市。

香港政府交通调查报告显示,香港超过90%的日常出行通过公共交通完成,这个比例高居全球第一[2]。

2011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2011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孙 施 文 同济大学建筑 与城 市规划学院规划 系副 系主任 .教授 杨 保 军 中国城市规 划设计 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城 市规 划师
陈秉钊 同济大学建筑 与城 市规 划学院教授
赵 段 民 同济 大学建筑 与城 市规划学院教授 进 东 南大学建筑 学院副院长 .教授
赵 万 民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 学院院长 .教授
李兵弟 张京祥
张庭伟 三等奖
城 市规划 浩

2 1 (2 00 1) 21 () 0 0 6
21 () 0 0 5


城市规 划学刊
城市规 划学刊
中心城市与外围区域空间发展中的 ” 理性”与 异化
— —
陈 晨


城 市规划
2 1 (2 001 )
上海周边地区 接轨上海 的实证研究 唐子来 赵渺 希 城市规划学刊 21 (] 00 1
— — 一
韦亚平
城市规划
2 1 () 0 05
基于城市规 划的国家征 收权探讨 20 年 以来 人 I 00 : q 城镇 化水 平变动省际差异分析 基于统计数据 的校正和修补
— —
陈锦 富 于 澄 林 坚
城市规 划 城 市规 划
21 () 0 04 21 () 003
— —
何子张
万艳华 卢
现代城市研究
2 1() 007
2 1() 0 0 7
或 , 等 城市发展研究
双重全球化 背景下城市发展的作 用力机制探讨
王伟强
王孟永
上海城市规划
2 1() 00 1
初评委员会评委名单 ( 以姓氏笔 画为序 )

第四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内容摘要

第四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内容摘要

第四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当前,正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指导下,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规划,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同时,我国也面临经济增速回落平稳,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力由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新常态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对新常态的适应力,取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决定了中国未来的新契机、新发展。

这一背景下,作为“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性政策之一”的城乡规划,也面临经济、政治、社会、环境、文化、技术等多方面外部条件的深刻变化,规划师作为城乡发展改革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创新者,将成为这个转型时期的见证者、实践者和主导者。

此次论坛以“倡导规划实践的前沿探索、搭建规划创新的交流平台,彰显青年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为宗旨,聚集了来自规划学界、规划院校、规划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青年规划师五百余人,共同探讨、深入交流新常态下的各类规划创新实践的得失。

上午8时,论坛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大幕,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在开幕式上致辞。

伍江副校长在致辞中提到,在新常态下,规划界将面对更多新问题的思考和新的挑战,希望以此与青年规划师共勉。

吴志强副校长说:“我特别期待青年规划师以新思路、新想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希望青年规划师本着规划界的精神提出新的创意,规划的成功取决于规划师的创意。

”在随后的主题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凯副院长、同济大学唐子来教授、日本国立金泽大学沈振江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赵城琦研究员,分别围绕城乡规划的新环境,展开多层面、多视角下的规划问题探讨的主旨报告。

王凯副院长分别从京津冀作为国家战略的背景解析、京津冀发展存在问题的程度和判断、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创新思考三个部分进行了深入解读、客观剖析和创新思考。

有机更新背景下城市公园游憩空间优化发展研究

有机更新背景下城市公园游憩空间优化发展研究

212023.07 / Urban-Rural Spatial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城乡空间更新与优化recreation with different social attributes as the service objects, it emphasizes distribution, refinement and humanization, and shapes urban green spaces that can be enjoyed and experienc ed.Key words organic renewal; park city; urban repair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creation experience; landscape architectu re1城市公园游憩环境与空间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上海在2010年世博会前对80余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老公园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反响,也在全国掀起了老公园改造的热潮。

而城市公园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原有的建成环境和游憩空间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游憩空间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

城市公园自身也对其空间环境进行了更新改造,但传统公园的更新改造停留在物质空间的改造上,缺少对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深入渗透[1]。

有的更新改造表现为缺乏对城市公园整体和局部的把握,只是“小打小闹”,缺乏长远的更新规划,仅是“应急性更新”“表层性更新”,有的更新改造尽管注重了时代特性的变化,但丧失个性特色,丧失了公园原有的良好的自然基底和历史积淀,导致“盲目跟风”“万园一面”[2]。

同时,城市公园自身由于数量和分布的不均衡、不公平,或游憩环境空间品质参差不齐,不少城市公园受政府意志的影响,存在政府、公园管理者、规划设计者主观意志领导下的更新改造现象,往往出现“大”公园,过分重视景观形象,对居民的休闲游憩需求考虑不足,改造后的公园并没有切实满足居民的游憩需求。

装配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 发展与创新 |·235·2020年第16期基金项目:2019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装配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01913645070)作者简介:李金富,男,本科,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装配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李金富,林芳如,经 伟(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摘 要: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现浇模式,而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主要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

相对于传统建筑来说,装配式建筑建筑和装修一体化,具有施工工期短、资金周转利用率高、节能减排等特点。

文章首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概念、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发展必然性等内容,得到了装配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有利的结论。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中图分类号:TU7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16-0235-02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绿色低碳的经济建设体系以来,装配式建筑得到推崇,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文件,如《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其中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行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等要求。

自国家颁布各种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文件以来,已经得到各地十分热烈的响应。

目前,在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属于绿色建筑,能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

文章重点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有关概念、发展、特点及对城市的影响。

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及特点1.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装配式建筑是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建造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

其中,现场后浇叠合层混凝土和钢筋锚固后浇混凝土连接等方法被应用于构件的装配;套筒灌浆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及预留孔洞搭接连接等方法被应用于钢筋连接。

第七届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城市规划汇刊》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第七届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城市规划汇刊》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作者: 无[1,2]
作者机构: [1]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2]《城市规划汇刊》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城市规划汇刊
页码: 91-91页
主题词: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长远计划;金经昌;基金会
摘要:为弘扬金经昌先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奖掖后者的精神,秉承本刊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的办刊宗旨,推动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由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与《城市规划汇刊》联合举办的城市规划优秀论文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

历届的获奖论文都代表了各个时期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和研究的较高水平,这对促进我国城市规划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此,对长期以来对支持本项活动的广大读者、作者以及各位理事、编委及顾问编委深表谢意。

甘肃省“人的”城镇化质量研究

甘肃省“人的”城镇化质量研究

甘肃省“人的”城镇化质量研究陈冲;胡兆廉;侯春辉【摘要】文章立足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视角,构建了包含26个基本指标的“人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从人口、消费、教育、就业等八大方面测度了甘肃省“人的”城镇化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发现,甘肃省“人的”城镇化发展协调性较低,东南部地市间发展较为相似,城镇化差距较小,但发展质量总体低于西北部地区.产业经济与人文教育是决定当前“人的”城镇化质量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而人口持续、劳动就业以及人居环境的影响效果不够显著.【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5页(P109-112,147)【关键词】甘肃省;以人为核心;城镇化质量【作者】陈冲;胡兆廉;侯春辉【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20;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20;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1随着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的逐步展开,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甘肃节点的不断深化,甘肃省如何响应国家政策,抓住战略机遇,把握发展时机,实现社会经济繁荣与人民生活幸福的协调发展,成为衡量甘肃省发展潜力与发展价值的关键所在。

城镇作为现代社会运行发展的基本单元,能够有效的整合地区资源,协调地区发展关系,实现地区产业、土地、人口等诸要素的有序配置,是现代社会发展效率的重要体现。

因而,城镇化质量是评价地区发展水平的有效标准之一。

在已有的有关城镇化质量问题的研究成果中,方创琳、王德利、郭叶波、蔡宁、沈宏超等学者,深入探讨了城镇化质量测评维度与城镇化内涵[1-4]。

余晖、张广海、仰和芝对城镇化质量影响因素方面做了定量研究[5-7],取得了相关成果。

张春梅、李江苏、张卫国等人在城镇化质量协调性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8-10]。

陈立泰、李平、李颖等人,测度了城镇化质量发展效率的高低[11-12]。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_5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_5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发布时间:2022-05-31T07:51:42.749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第3期作者:张艳杰,于永亮,刘彤丹[导读] 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高质量提升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和控制越来越重要。

张艳杰,于永亮,刘彤丹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市,450007摘要: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高质量提升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和控制越来越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大城市中不同类型的建筑拔地而起,建筑设计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现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双重提升的21世纪,要想充分满足城市民众的个性化审美需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与城市建筑设计从业者应正确理解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既要让城市中的建筑物展现独特的艺术美、文化美以及造型美,又要让城市规划布局与结构等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引言在新形势背景下,加强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建设效果,同时也能推动城市不断发展,提高设计方案的潜在价值。

正是因为这一因素,当前在进行研究时,就需要结合当下的形势,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把控,从而提升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切实提升城市发展的活力。

1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联系1.1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与约束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与约束作用十分明显。

一方面,城市规划设计可为建筑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其既要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与整体发展的矛盾,协调好城市经济与环境建设的关系,又要对城市的远景发展进行预测规划。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部分,细致具体且可行性强的城市规划设计能为城市局部建筑建设提供政策、规划方面的指导,使建筑设计更好地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城市规划设计约束了建筑设计。

建筑是城市形象的显著代表,其在现代文明城市建设中不容小觑。

但在具体的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与要求,不能随意而为,以免出现建筑风格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布2022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遴选结果的公
告(中规学字〔2022〕19号)

【期刊名称】《城乡规划》
【年(卷),期】2022()5
【摘要】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和金经昌/董鉴泓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联合主办的“2022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遴选”活动圆满落幕。

本次遴选活动由学会和基金联合邀请8家具有正式刊号并在国内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学术期刊共同参与,分别为《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国际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现代城市研究》《上海城市规划》《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及《城乡规划》。

【总页数】3页(PF0002)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上海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金经昌/董鉴泓城市规划教育基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关于发布2020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评结果的公告
2."2021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遴选"获奖名单
3.关于发布2010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
优秀论文奖评选结果的公告4.中规学字[2018]10号关于发布2018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评结果的公告5.“2022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遴选”获奖名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