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碳氮磷分布及计量学特征

合集下载

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1. 湿地植被生态系统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而湿地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则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淹水频率对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入手,探讨这一主题的深度与广度。

2. 淹水频率对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2.1. 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碳的特征2.1.1. 水分对湿地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在缺氧条件下,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减缓,导致碳的积累,但同时也会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影响土壤碳的循环。

2.1.2. 淹水对土壤碳酶活性的影响淹水会降低土壤中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中碳的代谢和积累。

2.2. 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氮的特征2.2.1. 水分对氮的硝化/还原作用的影响水分增加会限制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抑制硝化作用和氮的转化速率,从而影响土壤中氮的储量和循环。

2.2.2. 淹水对土壤氮素的损失淹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氮素容易流失,导致土壤氮的减少和失衡。

2.3. 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磷的特征2.3.1. 水分对土壤磷的形态转化的影响湿润条件下,磷更多地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而干旱条件下,无机磷转化为有机磷的速率会减缓。

2.3.2. 淹水对土壤磷的有效性的影响淹水条件下,土壤磷的有效性会减少,导致植物对磷的吸收受到限制。

3. 淹水频率对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的意义和启示3.1. 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3.1.1. 深入了解淹水频率对土壤碳氮磷特征的影响,可以为湿地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3.2. 对于湿地碳循环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有着重要启示3.2.1. 正确认识淹水频率对土壤碳特征的影响,有助于准确评估湿地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放的影响。

3.3. 对于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重要参考3.3.1. 了解不同淹水频率下土壤氮磷特征的变化,可以帮助科学家和管理者更好地规划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措施。

地理科学学院2018届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题 目1闽江口

地理科学学院2018届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题 目1闽江口
地理科学学院 2018届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题 目 1:闽江口淡水、半咸水湿地不同质地土壤反硝化速率பைடு நூலகம்其 对盐度和氮输入增强的响应 硕士生:徐康 导 师:曾从盛 研究员 题 目 2:氮负荷增强对黄河口新生湿地氮生物循环过程与循环状况的 影响 硕士生:胡星云 导 师:孙志高 研究员 题 目 3: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与围垦养虾塘温室气体通量的比较 硕士生:谭立山 导 师:仝川 教授 题 目 4:模拟氮沉降对闽江河口淡水、半咸水沼泽湿地CO2和CH4 排放通量的影响 硕士生:李冬冬 导 师:仝川 教授 题 目 5:不同植被河岸缓冲带系统对氮磷污染物的拦截过程研究 硕士生:孙东耀 导 师:仝川 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葛振鸣 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院) 委 员:丁 洪 研究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高 人 教 授(福建师大地理科学学院) 倪进治 研究员(福建师大地理科学学院) 尹云锋 教 授(福建师大地理科学学院) 时 间:2018年5月20日(星期日)上午8:00 地 点:邵逸夫楼304会议室
欢迎师生参加!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研究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研究

闽江河口湿地为福建省闽江的出海口,是闽江注入河流中污染物的归宿地之一。

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和人类活动干扰,一方面使得闽江河口湿地面积逐年急剧缩小,另一方面一些破坏湿地的商业性开发、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海洋交通污染和地下矿产开采等造成闽江河口湿地污染严重[1-2]。

国内外有关学者在湿地重金属污染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李取生等[3]对珠江口滩涂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发现,Cd 、Zn 、Ni 污染十分严重,对围垦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风险。

于文金等[4]用地累计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的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重金属污染主要为Cu 污染,污染主要来源是德兴铜矿,Pb 表现为面源污染。

B.H.Shima 等[5]对加沙地带湿地水和沉积物化学成分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Cd 和Co 含量都比城市污水高50倍。

因此,进行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的监测研究,掌握滨海湿地生态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1):2302-2306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摘要:为掌握福建闽江河口湿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对闽江河口湿地不同监测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采样,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除Ni 和Cr 外,Cu 、Pb 、Zn 、Cd 、Mn 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I 级)。

除Ni 和Cr 单项污染指数无污染外,其他监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表现为Pb >Cu >Zn >Cd ;综合污染指数除潭头港和鳝鱼滩为轻度污染,其他6个监测点均达到中度污染以上,表明闽江河口湿地存在严重的重金属复合污染。

地累积指数除Pb 、Zn 、Cd 污染达到中或轻度污染水平,其他重金属均无污染。

关键词:福建;闽江河口湿地;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043(2009)11-2302-05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研究侯晓龙1,黄建国2,刘爱琴1(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Heavy Metals Pollution and It 's Assessment in the Wetlands of Min River Estuary in Fujian ProvinceHOU Xiao-long 1,HUANG Jian-guo 2,LIU Ai-qin 1(1.College of Forestry,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2.Inner-Mongolia Power Exploration &Design Institute,Huhhot 010020,China )Abstract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in the estuary wetland of Min River in Fujian Province was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and the contents of Cu,Pb,Zn,Cd,Mn,Ni and Cr from 8monitoring sites were analyzed.And then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estuary wet -land of Min River was evaluated by the method of N.L.Nemerow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and Geoaccumulation Index.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was serious in the estuary wetland of Min River.The contents of Cu,Pb,Zn,Cd and Mn exceeded the Standard of China National Soil Environment Quality Standard (level I )except Ni and Cr.The Single Pollution Index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he estuary wetland of Min River exist Cu,Pb,Zn,Cd and Mn pollution in different extents and no Ni and Cr pollution.The pollution degree of different heavy metals was in sequence of Pb >Cu >Zn >Cd.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an-tou-gang and Shan-yu-tan existed slight pollution and the other monitoring sites were belonged to moderate pollution,which indicated there was serious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 the estuary wetland of Min River.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he Pb,Zn and Cd were belong to moderate or slight polution level,and there were no Cu,Mn,Ni and Cr pollution.Keywords :Fujian;estuary wetland of Min River;heavy metal;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assessment收稿日期:2009-04-24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8Y0004);福建省科技厅资助省属高校项目(2008F501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1051)作者简介:侯晓龙(1981—),男,山西永济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

闽江河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闽江河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 1 . C o l l e g e o f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F u j i a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3 5 0 0 0 7 , C h i n a ;
2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H u m i d S u b - t r o p i c a l E c o — g e 0 g r a p h i c a l P r o c e s s o f E d u c a t i o n o f Mi n i s t y, r F u z h o u 3 5 0 0 0 7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A mm o n i u m n i t r o g e n ( N H 4 一 N ) a n d n i t r a t e n i t r o g e n ( N 0 3 一 N ) a r e t w o f o r m s o f s o i l n i t r o g e n t h a t c a n b e d i r e c t l y
a bs o r b e d b y pl a n t s .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p o r a l c h a ng e s o f t h e i r c o n t e nt s s i g n i ic f a n t l y a f f e c t t h e n i t r o g e n t r a n s p o r t a n d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p r o c e s s e s i n we t l a n d s o i l .Th r o u g h c o n t r a s t a n d a na l y s i s O i l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e e n a mmo n i um a n d n i t r a t e ni t r o g e n c o n t e nt s , 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e r e s t u d i e d i n di f f e r e n t s o i l l a y e r s o f 5 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o f we t l a n d i n Mi n Ri v e r e s t u a y. r The r e s u l t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v a l u e s o f NH4 一N, NO3 - N,NH4 - N/ NO3 -N i n di f f e r e n t t y p e

闽江河口不同河段芦苇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闽江河口不同河段芦苇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闽江河口不同河段芦苇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王维奇;王纯;曾从盛;仝川【摘要】为了阐明不同河段湿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对闽江河口不同河段芦苇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上游段芦苇湿地0-60 cm土壤C/N、C/P和N/P分别为36.5-51.3、43.0-93.6和0.8-2.3,平均值分别为44.1、66.9和1.6;中游段湿地0-60 cm土壤C/N、C/P和N/P 分别为15.8-21.7、28.0-72.2和1.6-4.2,平均值分别为17.6、45.7和2.6;下游段湿地0-60 cm土壤C/N、C/P和N/P分别为13.5-19.8、63.6- 125.4和4.2-6.3,平均值分别为16.4、90.5和5.5;不同河段湿地的3种比值表现为不同的变化趋势,土壤C/N为上游段湿地>中游段湿地>下游段湿地,C/P为下游段湿地>上游段湿地>中游段湿地,N/P为下游段湿地>中游段湿地>上游段湿地;单一河段湿地不同土壤剖面C/N、C/P和N/P的变异性小于不同河段湿地之间的变异性;土壤水分含量和粉粒含量是影响不同河段湿地土壤C/N、C/P、N/P变化的最为关键的因子;不同河段湿地土壤C/N和N/P对厌氧碳分解过程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2(032)013【总页数】7页(P4087-4093)【关键词】碳;氮;磷;化学计量学;湿地;闽江河口【作者】王维奇;王纯;曾从盛;仝川【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福州市金桥高级中学,福州350004;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生态化学计量学为探究生物系统能量和多种元素的平衡提供了新的思路[1],受到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2- 3]。

不同质地湿地土壤碳、氮、磷计量学及厌氧碳分解特征

不同质地湿地土壤碳、氮、磷计量学及厌氧碳分解特征
ee ttxu e WA i i T NG C un Z NG C n —hn ( eerhC nr fWe ad u t pcl fdf rn etr. NG We q’ O h a , E o gse gR sa e t o t n si S b o i - , c e l n r a R go ,Istt fG o rpy ui r lU iesy u h u 3 0 0 ,h a.C i n i n n lS ine ein ntue o e gah ,Fj n Noma nv r t i a i ,F z o 5 0 7C i ) hn E v o met c c, n a r a e
中 国环 境 科 学
2 1 ,01) 1 6- 3 4 0 03 (0- 3 9 17 .
C ia E vrn na S i c hn n i metl ce e o n
不同质地湿地土壤碳 、氮 、磷计量学及厌氧碳分解特征
王维 奇‘ , 仝 川, 曾从 盛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 福建 福州 300) 507
2 1,01) 16  ̄ 34 0 03 (0: 3 9 17
Ab t a t T ca i t e t ih o t c a a trsis f ab n n t g n p o p o u a d n e o i c b n sr c : o lrf h so c i mer y y h r ce it o c o , i o e , h s h r s n a a r b c a o c r r r d c mp st n o t d s i o i e e t e t r , h t ih o er h a tr t so a b n n to e , h s h r s a d e o o io f i we l o l fd f r n x u e t e so c im t c a ce i i fc o , r g n p o p o u n n a t y r sc r i

中国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中国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中国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张仲胜 ,吕宪国,薛振山,刘晓辉(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102)摘要明确区域及全球湿地土壤中是否存在类似“Redfield比值(Redfield ratio)”的碳氮磷(C:N:P)比例,是认识湿地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构建湿地物质循环模型的基础。

本文基于《中国沼泽志》中有详细土壤理化性质记录的119块沼泽湿地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区域尺度上湿地土壤中碳C:N:P 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中国湿地土壤中C:N、C:P和N:P(摩尔比)平均为18.22、245.22和13.60,高于中国及世界土壤中C:N、C:P和N:P的平均值,C:N:P 比例平均值为245:13.6:1。

碳、氮、磷三者之间并不具备显著的两两相关性,说明中国湿地土壤中不存在类似于“Redfield ratio”的C:N:P比例。

相比于N元素,湿地生态系统更多受到P供应的限制。

不同湿地类型或不同盐度情况下湿地土壤中C:N、C:P和N:P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植被类型对土壤中C:N、C:P和N:P 影响不大。

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温度(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活动积温)及pH是决定湿地土壤中C:N、C:P和N:P的主要因素。

考虑到海拔与C:P及N:P之间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海拔这一非地带性因子是决定湿地土壤C:N:P计量学特征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湿地;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中图分类号Q143 文献标识码 A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如何耦合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一直是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1-2]。

在经典的李比希定律中,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值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3]。

这种因子除了元素之外,其内涵还包括了光照、水分、温度等一系列环境因素[4-6]。

闽江河口红树林沉积物碳、氮、磷含量及储量特征

闽江河口红树林沉积物碳、氮、磷含量及储量特征

n hn .su rn , o s  ̄ n h l S in e 性, 变化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 , 3— 0r层面时 i C iaE taie C at a d S ef cec 。 在 04e a O 77 :75 . 最低 ; 0 1c 在 ~0 m为最大值。对于盐度 , 垂直变化 2 o . 1 4 - 9 较复杂 , 1 ~0 m和 4 0m为最 低值 ; I I 清玉. 东滩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 及环境 在 0 2c 0 5c 摄高 34 1 崇明

3 — 3Biblioteka 科 技论 坛 I ; J
胡智 强 贾瑞 霞 王 维奇 陈 淑桂

闽江河1 3 红树林沉积物碳、 磷含量及储量特征 氮、
( 福建师 范大学 , 福建 福 州 3 00 ) 5 0 7
摘 要: 以闽江河口最大的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对象, 秋 茄(adl ad1 选择 Kneac e) l n  ̄树林下沉积物剖面分层样品, 分析沉积物(-0m 中T CD C' 06c ) O 、O 、N I 和 r 等含量和储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沉积物物理特征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 P 秋茄红树林沉积物 T C T 和 T O 、N P含量由表层 向下逐渐减小;O 、N 和 TC T r (- om 的平均储量分别为 1 3 、I. 5 . t m ; P0 6c ) 5 . 1 1 5 - 沉积物 T C T 和 T 的含量与沉积物粒径呈显著相关,N与 p 33 3、 8 k O 、I N P T H呈显著相关,O 、 O 、N T T C D C T 、P 与盐度、 含水量、 容重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 秋茄; 沉积物 ; 营养元素; 闽江口湿地
值出现在表层 (一0 r 。对于粒径组成 , O 1e ) a 各组分 意义硼. 海地 质 。0 524 7 上 2 0 , :- . 中粉砂粒含量最高, 砂粒含量最小 ; 粘粒含量随着 【 陈华. 4 】 长江口滨岸 湿地盐生植被对生源要素循 土壤深度的增加基本呈递增趋势 ; 砂粒含量变化 环的影响【】 D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 0. 26 0 范围则在 8 -. % . 9 6 之间; 4 8 粉砂粒含量最大值出现 [ 陈庆强, 5 ] 周菊珍 , 翊 , 长江口盐沼土壤有 孟 等. 在表层(-0 m , 0 1e ) - 最小值出 现在 3-0m 0 c。 4 机质更新特征的滩面趋势 叨. 地理科学, 0 ,2 2 76 0 2 . 2红树林沉积物的碳 、 磷的含量及储量 () 2 8. 氮、 1: -0 7 少, 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嗍 、 珠江口月华南 的垂 直分 布 、 【 蔡艳雅 , 6 ] 韩舞鹰. 江口有机碳的研究跚. 珠 海洋 沿海/ 其他河 口湿地也有一些报道 。本文以闽 7 1 , 红树林斑块沉积物 1 DC含量由表层 向下逐 环境科学,90 92:— 3 19 ,【) 1. 8 o 1c 2 . gk- , - 0m 7 9 '5- 】隋淑珍 , 张乔民. 华南沿海红树林海岸沉积物 江河 1鳝鱼滩湿地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典型 渐减小,_0m含量最高 (3 s ) 06 c 【 : 3 的红树林作为取样点 , 对红树林下的沉积物进行 含量下降至 l. gk- N和 1 含量也表现为 特征分析叨. 5 9 g ; r 7 I 1 P 热带海洋, 9 。8 ) 7 2. 1 9 1 4: — 3 9 ( 1 Ol e 分别为 【 分层采样 , 测定碳 、 氮和磷 的含量和储量 , 以期全 由表层向下逐渐减小 ,-Om含量最高, 8 】李 金 , 董巧香 , 杜虹等. 柘林湾表层 沉积物 中 面揭示其 含量 和储量特征及与沉 积物 物理 特征 1 _和 n 8 g ;D C含量的垂直分 布表现为 氮和磷的时空分布L 热带海洋学报.042(: . 6 4 8gk- O t 玎 . 20,3 ) 4 ( 粒径、 容重、 盐度、H和含水量) p 的相关关系。 先增大后减小 , 3-0r达最大值( . m g 6 _ 1 在 0.e - a 4 4 4 gk- 3 7 . 45 )T C ;O 储量最 大值 (0 1 t m ) 2 0. 位于表层 0 [ Ik — 9 】高建华, 白风龙 。 杨挂 山等. 苏北潮滩湿地不 同 1材料与方法 1 . 1沉积物取样和测定 1e 。占06e 总储量 2. 01e N储量 生态带碳、 磷分布特征【. 0r a -0r a 1%;—0r T 8 a 氮、 J 笫四纪研究, 0 , ] 2 72 O 7 20 年 l 月在鳝鱼滩最大的红树林斑块下 (3. m ̄ 07 O 1 6 k- 占总储量的 2. O 1e P 7t ) 0 %; 0r T 储量 ( :5 - 6. 3 一 a 5 76 75 ) 7. 占总储量的2 . 。 8k 2 % O 设置样方 ( m lm , 1 x0 )在样方内随机设置 3 0 个取 (3 t m ) 【】 l 宋祖光 , 0 高效江 , 张弛. 州湾潮滩表层沉积 杭 样点 , 采用挖土壤剖面的方法取样 , 分别在 0 1、 —0 3讨论 物 中 的分布、 磷 赋存形态及生态意义【. J生态学杂 】 3 . 1粘粒含量、 容重、 含水量对沉积物碳 、 志。07 2( :5 -5 . 氮、 1 ~ o2 3 、O 4 、o 5 、0 6 c O 2 、0 O 3 ~ o4 0 5 - 0m用 体 积为 2 0 。66 83 88 ) 10 ̄ 环刀取样,回实验室测沉积物容重和含水 磷含量的影响 0c 【l 1 】郑彩红, 曾从盛 , 陈志强, 闽江河口区湿地 等. 量。 沉积物样 自 然风干, 挑去活体根系, 6 筛 过 0目 河口湿地在水流强烈作用下,冲淤变化非 常 景观格局 演变 研究们. 湿地科学, 0 , 1 2- 4 2 6 4 ) 9 3. 0 (: 子, 密闭自封袋中保存。 频繁, 沉积物粒径对于土壤 中碳、 磷积累有着 【 】羽剑秋 , 氮、 1 2 曾从盛 , 陈宁. 闽江河口温地研究【】 M. 全氮 (N 用 B C I 动凯氏定氮系统测 重要 的影响t沉积物的表面积与吸附营养盐的能 北京: T) UH 自 z ' l , 科学出版社 ,05 3 134 2 0 :3 — 3. 定 , (P 用钼蓝 比色法测定 , 全磷 T ) 沉积物有机碳 力有关 , 粒径越小, 表面积越大 , 吸附能力越强嗍。 【 】鲁如坤. l 3 土壤农业化 学分析方法【 . h 北京: q 中 ( O ) 重镉酸钾外加热法测定 , T c用 水溶性有机碳 本研究结果表明,O 、N T T C T 、P含量与粘粒含量呈 国农业科学出 版社,99 19 . ( O )经蒸馏水提取后用总有机碳分析仪( l 显著负相 关关 系 ( _ . , <. ;r -. , 【 】 DC Ee — r 0 6p 0 1 =0 8p = 7 0 -8 < l 蔡爱智. 4 粤东柘林湾的泥沙来源和沉积环境 O 1 =-.8 ,< .5 。 . :r- 42 p00 ) 0 0 met iu T C) 定 【。 na Lqi O 测 堋 r 【. J厦门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1 43 ( :1— ,9 , 4 55 9 3】 2. 1 . 2沉积物碳、 氮和磷储量计算方法 沉积物容重小 , 明沉积物比较疏松, 表 通透性 5 o 肥力较高 ; 反之, 沉积物容重大 , 表明沉积物 【 】A r n .hs a ad ce ia ca tr- 沉积物 c或 N或 P储量 ( e 计算公式 较好 , T) 1 5 di a J yil n hmcl hmc i a P c es i o h sdme t n h et ie ein f c a 为: 结构紧实 , 通透性较差 , 肥力也就较低嗍 。本研究 t s f te e i n i te snrn rgo o Ai= i M。 D x 结果是 T CD CT 、 O 、O 、N T P均与沉积物容重呈负相 C nni (P,r iHyr ioi,0 O4 15 aae S’Ba l do o g 2O ,3 :9— a z. bl a 关关系 (= - . 1 - - . 3r ) . 7r 6 . r o 2 ;r o1 ;=4 0 ;=一 7 0 5 3 河口 沉积物作为碳 、 磷的重要源 、 氮、 汇及转 化器得到了国内外研究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 海 岸潮汐湿地土壤中碳 的储量约占到全球土壤碳储 量的 1 t 河 口 0 n % 。 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植物 的生产和 埋藏等一系列过程储存和截获碳源t 目 T 前我国对 I 。 于河口湿地碳、氮、磷含量和储量的研究相对较

闽江河口区淡水和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多样性

闽江河口区淡水和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多样性

闽江河口区淡水和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多样性曾志华;杨民和;佘晨兴;仝川【摘要】为认识盐度对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的影响,应用PCR-RFLP技术及测序分析对闽江河口区淡水-半咸水盐度梯度上分布的4个短叶茳芏潮汐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闽江河口区短叶茳芏潮汐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结构受盐度影响明显,位于下洋洲和塔礁洲的短叶茳芏潮汐淡水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2.81和2.65,位于蝙蝠洲和鳝鱼滩的短叶茳芏潮汐半咸水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仅为2.33和2.27.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短叶茳芏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类群主要有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包括Methanobacterium、Methanobrevibacter和Methanobacteriaceae;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主要有Methanoregula,以及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主要有Methanosarcina和Methanococcoides.闽江河口区短叶茳芏潮汐淡水沼泽湿地土壤主要的优势产甲烷菌有Methanoregula、Methanosarcina和Methanobacterium,而短叶茳芏潮汐半咸水沼泽湿地土壤主要的优势产甲烷菌则转化为仅以Methanoregula为主.【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4(034)010【总页数】8页(P2674-2681)【关键词】产甲烷菌;群落结构;淡水和半咸水;短叶茳芏沼泽;闽江河口【作者】曾志华;杨民和;佘晨兴;仝川【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350007;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入海河口位于河流与海洋交汇处,河口区从上游段到下游段,根据盐度的不同,依次分布有潮汐淡水、潮汐半咸水(或微咸水)沼泽湿地以及潮汐咸水湿地(包括盐沼和红树林)[1]。

闽江河口陆源入海排污口现状及氮磷排放调查

闽江河口陆源入海排污口现状及氮磷排放调查

36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年 第3期闽江河口陆源入海排污口现状及氮磷排放调查杨玉波(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 莆田 351100)收稿日期:2019-08-02;修订日期:2020-02-17基金项目:福建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2017R 024).作者简介:杨玉波,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摘要:闽江口海域是福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但也存在许多环境污染问题㊂2018年10 12月,对闽江入海口区域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开展调查和监测㊂本次共调查93个排污口,主要分布在琅岐岛(34.4%)和粗芦岛(20.4%)上㊂入海排污口的类型以设闸排污口为主,共调查有52个,占调查总数的55.9%,主要分布在琯头镇区域(17个)和琅岐岛(12个)㊂监测结果表明,闽江河口海域陆源排污口的氨氮㊁总氮和总磷超标严重,五类水质和劣五类水质样品分别占29.9%和37.7%㊂其中,设闸排污口的劣V 类和V 类水质样品最多,其次是自然径流㊂从区域来看,在琯头镇的劣V类和V 类水质样品共有18个,占该镇排污口样品总数的90%㊂水质样品的最高监测浓度为:氨氮-20.2m g /L ,总氮-27.0m g /L ,总磷-2.86m g /L ,氨氮浓度已经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15m g /L )㊂闽江河口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㊂针对排污口排污超标情况严重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监管和控制㊁开展重要排污口重点治理工程㊁开展陆源入海排污口详查等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为闽江河口陆源入海排污口整治提供科学支撑㊂关键词:闽江口;陆源排污口;氮磷;监测;调查中图分类号:P 76;X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0)03-0036-05S t a t u s Q u o o fL a n d -b a s e dS e w a g eO u t l e t a n dN i t r o ge na n d P h o s p h o r u sD i s c h a r g e i n t h eM i n j i a n g E s t u a r yY A N G Y u b o(F u j i a nO f f s h o r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o n i t o r i n g St a t i o n ,P u t i a n3511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M i n j i a n g e s t u a r y a r e a i s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z o n e i nF u ji a n p r o v i n c e ,b u t t h e r ea r e m a n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D u r i n g th e10 12m o n t h so f2018,l a n d -b a s e d s e w a g eo u t l e t s w e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a n d m o n i t o r e di n M i n j i a n g e s t u a r y ar e a .T h e r ea r et o t a l93s e w a g e o u t l e t s ,m a 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L a n g qi I s l a n d (34.4%)a n dC u l uI s l a n d (20.4%).T h e m a i n t y p e o f s e w a g e o u t l e t i s s l u i c e (52o u t l e t s ),f o r 55.9%o f t h e t o t a l o u t l e t s ,a n dm o s t l y di s t r i b u t e d i nG u a n t o uT o w na r e a (17o u t l e t s )a n dL a n g q i I s l a n d (12o u t l e t s ).T h e m o n i t o r i n g re s u l t ss h o w第3期杨玉波:闽江河口陆源入海排污口现状及氮磷排放调查37 t h a t a mm o n i a n i t r o g e n,t o t a l n i t r o g e n a n d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 o f s e w a g e o u t l e t s e x c e e d i n g t h e s t a n d-a r ds e r i o u s l y.T h e p e r c e n t a g e o fw a t e r s a m p l e f o r c l a s s-5a n d c l a s s-5w o r s ew a t e r q u a l i t y i s r e s p e c-t i v e l y29.9%a n d37.7%.T h e l a r g e s tn u m b e ro f c l a s s-5a n dc l a s s-5w o r s ew a t e r q u a l i t y i s f r o m s l u i c e o u t l e t s,a n dt h e nt h en a t u r a l s u r f a c er u n o f f.I nv i e wo f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r e g i o n,t h e r ea r e18 s e w a g e o u t l e t s f o r f i v e a n d f i v e b a dw a t e r q u a l i t y i nG u a n t o uT o w n a r e a,a c c o u n t i n g f o r90%o f a l l s e w a g e o u t l e t s h e r.M a x i m u m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s20.2m g/Lf o ra mm o n i an i t r o g e n,27.0m g/Lf o r t o t a l n i t r o g e n,2.86m g/L f o r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a n d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a mm o n i a n i t r o g e n e x c e e d t h e f i r s tw a t e r q u a l i t y o f i n t e g r a t e dW a s t e w a t e rD i s c h a r g e S t a n d a r d(15m g/L).T h em a i n p o l l u t i o n s o u r c e s a r e r u r a l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n o n-p o i n t s o u r c e p o l l u t i o n i n M i n j i a n g e s t u a r y a r e a.A t l a s t,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m e a s u r e s a n d a d v i c e t ow e r e g i v e n,f o r e x a m p l e,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s u p e r v i s i o na n d c o n t r o l o f n o n-p o i n t s o u r c e p o l l u t i o n i nr u r a l a r e a s,c a r r y i n g o u t t r e a t m e n t p r o j e c t so f i m p o r t a n t s e w a g e o u t l e t s,c a r r y i n g o u t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a l l l a n d-b a s e ds e w a g eo u t l e t s i n t ot h es e a,e t c.,t o p r o v i d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u p p o r t f o r l a n d-b a s e d s e w a g e o u t l e t c o n t r o l.K e y w o r d s:M i n j i a n g e s t u a r y,L a n d-b a s e d s e w a g e o u t l e t,N i t r o g e n a n d p h o s p h o r u s,M o n i t o r,I n v e s-t i g a t i o n0引言陆源入海排污是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1]㊂陆源入海排污口包括了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近岸海域环境水体排放污水的所有排污口[2]㊂近几年,在政府的监管和整治下,工业入海排污口已基本纳入城市管网或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㊂而非工业类的入海排污口,由于规模小㊁流量小,暂未纳入管理和整治范围,仍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㊂闽江是福建省第一大河流,闽江口海域一直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但闽江口海域水中的氮㊁磷㊁营养盐含量超标状况日益严重,海洋赤潮时有发生[3]㊂2016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全国9个重要海湾中,长江口㊁杭州湾和闽江口的水质为极差级别,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4]㊂因此,在闽江入海河口区域开展入海排污口调查和氮㊁磷排放监测,全面调查入海排污口的水质污染现状,对改善闽江口海域水环境质量和近岸海域入海排污口污染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㊂1调查内容和范围2018年10 12月,对闽江入海河口区域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闽江入海河口区域工业源以外的各种类型排污口,包括了入海河流㊁蓄水闸口㊁水产养殖污水排放口㊁自然径流等,对入海排污口进行定位和拍照,调查范围覆盖了闽江口周边的连江县㊁马尾区和长乐区的9个乡镇或街道㊂2监测方法在实地调查的同时,开展了闽江口陆源入海排污口水质状况监测㊂水质样品的采集按照‘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㊂为避免海水盐度干扰,采样时间选择在退潮时期,并在排污口上游采集水质样品㊂根据闽江口近岸海域水质超标因子,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本次调查和监测的主要分析项目为氨氮㊁总氮和总磷㊂根据实际采集水样的盐度,分别选择相应的化学分析方法[5-6]㊂3结果与讨论3.1排污口数量分布闽江河口共调查各类排污口93个(表1)㊂马尾区琅岐岛(镇)的入海排污口数量最多,共32个,占调查排污口总数的34.4%㊂其次,连江县琯头镇的粗芦岛共调查19个入海排污口,占比20.4%㊂这与琅岐岛和粗芦岛的社会经济方式有着很大关系,两个岛的社会经济以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需要充足的给排水,另外岛上居民的集聚地也比较分散,市政污水管网不健全,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中㊂琅岐38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年岛人口有7万多人,有39个村委会和闽琅居委会㊂琅岐岛是传统农业区,农业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㊂在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约占50%,渔业约占29%,畜牧业占20.5%,被称为 蛋岛 和 福州的菜篮子 ㊂粗芦岛上有6个村庄,人口约1.6万人㊂该岛上居民的社会经济也是以农业和水产养殖为主㊂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㊁磷等营养物质㊁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能够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流入河流或海域中,造成水环境的污染[7]㊂粗芦岛和琅岐岛的陆源入海排污口数量最多,共占调查总数的54.8%,其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不容忽视㊂表1 闽江河口区域排污口分布情况行政区乡镇排污口数量/个占比/%连江县(34个)琯头镇2729.0晓澳镇77.5马尾区(40个)亭江镇77.5琅岐镇3234.4长乐区(20个)猴屿乡99.7文岭镇33.2梅花镇22.2潭头镇55.4航城街道11.1合计93100.03.2 排污口类型‘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技术规程“(H Y /T 076 2005)将排污口分为4类:工业污水排污口㊁市政污水排污口㊁排污河㊁其他排污口,但不包括滩涂养殖换水口[8-9]㊂而2016年颁布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试行)“又将排污口分为3类:污水排污口㊁排污河㊁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排放口[10]㊂2017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已将直接向环境水体排放废水的排污口均纳入入海排污口普查范围,并将排污口类型分为工业废水㊁生活污水和混合废污水入海排污口,排海方式包括明渠㊁暗管㊁泵站㊁涵闸等㊂这为我国今后陆源入海排污口分类奠定了基础,也为生态环境部门监管工作提供了技术和信息支撑㊂根据入海排污口的排放方式,本研究将闽江口海域的入海排污口初步分为排污河㊁设闸排污口㊁自然径流排污口㊁水产养殖排污口等4个类型㊂本次调查闽江口入海河口的各类型排污口分布情况见表2㊂调查结果表明,闽江河口区域排污口主要以设闸排污口为主,共调查有52个,占了调查排污口总数的55.9%㊂其中琯头镇的设闸排污口调查数量最多为17个,琅岐岛的次之,为12个㊂本次调查的设闸排污口也主要分布在农村中,水闸在挡水㊁蓄水的同时,同时也会蓄积更多的污染物㊂表2 闽江河口入海排污口类型及分布个行政区乡镇排污河流设闸排污口自然径流排污口水产养殖排污口连江县琯头镇01755晓澳镇0430马尾区亭江镇2410琅岐镇312710长乐区猴屿乡0630文岭镇0300梅花镇0110潭头镇1400航城街道010合计6522015其次,调查数量较多的是自然径流排污口,占比21.5%,也是主要分布在琅岐岛(7个)和琯头镇(5个)㊂调查发现,这两类排污口的主要污染源为上游周边农村或城镇生活污染源㊂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水管网配套比较落后,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或径流中去㊂本次调查的水产养殖排污口共15个,均分布在马尾区琅岐岛(10个)和连江县琯头镇粗芦岛(5个)㊂近年来,海水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海水养殖产量也逐年增加㊂如今,琅岐岛水产养殖面积达到了近0.13万h m 2㊂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海水养殖也造成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㊂海水养殖对海域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残饵㊁粪便等[11]㊂养殖过程中,人工合成饵料的投喂㊁残饵㊁养殖生物的排泄物等,都富含各种营养物质㊂例如,养虾池会有30%第3期杨玉波:闽江河口陆源入海排污口现状及氮磷排放调查39的残饵未被摄食,其中的12.8%的氮和40%的磷会释放到水体中,最终排入海域中[12]㊂残饵溶解产生的氮㊁磷是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这也为赤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进而诱发赤潮[13]㊂另外,海水养殖排水具有盐度高㊁间歇排水量大㊁污染物排放量大及污染类型复杂等特点,这也导致了养殖海水难以像工业污水一样可以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㊂3.3污染物浓度本次调查共采集77个代表性水质样品,其中:设闸排水口44个,养殖类排水口10个,排污河5个,自然径流18个㊂监测结果表明,所采集水质样品的氨氮㊁总氮和总磷普遍严重超标㊂3个污染因子的最高监测浓度分别为:氨氮-20.2m g/L,总氮-27.0m g/L,总磷-2.86m g/L,氨氮浓度已经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15m g/L)[14]㊂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所有样品均低于地表水环境I I类水质标准的要求,仅有2个样品符合I I I类水质要求,劣V类水质样品数最多,为29个(图1),V类水质样品23个,两种水质样品占样品总数的67.5%㊂图1不同水质类别的排污口比例4类入海排污口中,设闸排污口的劣V类和V类水质样品最多(图2),各16个,占该类排污口水质样品的72.7%㊂其次是自然径流样品,劣V类和V类水质样品共11个,占该类排污口水质样品的61.1%㊂该两类排污口的劣V类和V类水质样品占同类水质样品数量的51.9%㊂由于设闸排污口和自然径流排污口数量最多,因此应当是今后监管和整治的重点对象㊂另外,所采集的10个养殖类排水口样品中,劣V类和V类水质样品各3个,占该类排污口水样的60%㊂虽然养殖类排污口数量少,但海水养殖面积大,因此也应加强海水养殖管理和整治㊂图24种类型排污口的水质类别情况从样品采集的分布区域来看,劣V类和V类样品主要采集于琯头镇和琅岐岛㊂其中,在琯头镇采集到的劣V类和V类水质样品共有18个,占该镇排污口水质样品总数的90%㊂琅岐岛的劣V类和V类水质样品有15个㊂这两个镇的劣V类和V类水质样品占同类水质样品数量的63.5%㊂3.4污染物入海量由于排污河流量受季节性影响㊁设闸排污口的排放时间不固定㊁径流排污口的流量较小等问题,本次调查未开展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流量监测,因此无法估算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污染物入海量㊂调查发现,大部分设闸排污口的蓄水量较大,部分排污河的流量也较大,海水养殖类海水养殖面积大,因此闽江口区域陆源污染物的入海总量也是不可估量的㊂4建议4.1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监管和控制本次调查的入海排污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区域,排污口有大有小,主要来源为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等面源污染㊂农村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㊁随机性㊁难以量化等特征[15],同时又与农业生产活动紧密结合,并且人们对农村面源污染认识不足㊂因此,应当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农村无害化处理污染物力度,因地制宜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㊂4.2开展重要排污口重点治理工程对污染严重的排污河和自然径流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如河道治理工程㊁沿河截污工程㊁河4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年道生态修复等㊂在农村设闸排污河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建造亲水景观,将河道景观与周围社会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休闲娱乐价值,为农村居民提供生活㊁休闲㊁栖息场所,从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㊂4.3开展陆源入海排污口详查由于人员和技术条件有限,本研究仅调查了闽江河口的陆源可见排污口,未开展水下排污口调查和监测㊂另外,由于河口区域地势和植被复杂,可能存在隐蔽的排污口㊂因此,环境管理部门应该利用先进技术(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组织对入海排污口进行详查㊁监测和溯源,建立入海排污口档案,摸清闽江口入海排污口的底数㊂参考文献[1] H A S S 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v e n t i o n sR e l a t i n g t oL a n d-B a s e dS o u r c e s o f M a r i n eP o l l u t i o nC o n t r o l:A p p l i c a t i o n sa n dS h o r t-c o m i n g s[Z].2007.[2]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河(海)排污口普查与监测技术规定[S].2018. [3]卓鑫.近十年福州沿海赤潮的基本特征研究[J].海洋预报,2018,35(4):34-4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农业部,交通运输部.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R].2016.[5]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 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2002.[6]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海洋局.G 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S].1997.[7]李秀芬,朱金兆,顾晓君,等.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进展[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10,20(4):81-84. [8]于丽敏,张志锋,林忠胜,等.陆源入海排污口多层次分类体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6):73-76.[9]国家海洋局.H Y/T076-2005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0]国家海洋局.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试行)[S].2016.[11]余江,杨宇峰,叶长鹏.海水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J].海洋湖沼通报,2006,3(3):111-118.[12]崔莹,臧维玲.水产养殖与渔业水域环境的关系[J].现代渔业信息,2006(4):9-11+28.[13]罗琳,舒廷飞,温琰茂.水产养殖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2,21(3):28-30.[14]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技术监督局.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 B8978-1996[S].1996.[15]张智奎.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前沿,2009(2):41-42.。

闽江河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闽江河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闽江河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艾金泉;陈丽娟;何诗;章文龙;曾从盛;陈文惠【期刊名称】《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年(卷),期】2013(026)005【摘要】通过测试闽江河口5种不同类型湿地土壤不同层次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差异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湿地类型土壤NH4-N、NO3-N、NH4-N/NO3-N分别介于10.66~32.64mg/kg、0.80~2.53 mg/kg和5.35~51.83之间;从剖面分布看,NH4-N、NO3-N表现为由表向下逐渐降低,NH4-N/NO3-N表现为由表向下先减少后增加,但滩涂养殖湿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不同植物群落对湿地土壤NH4-N和NO3-N的空间分布影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NH4-N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NH4-N还与pH 值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NO3--N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 pH 值与NH4-N/NO3-N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NH4-N与NH4-N/NO3-N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总页数】4页(P40-43)【作者】艾金泉;陈丽娟;何诗;章文龙;曾从盛;陈文惠【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相关文献】1.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J], 孙志高;刘景双;牟晓杰2.沼泽湿地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物理运移研究进展 [J], 牟晓杰;孙志高;王玲玲3.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垂直运移规律 [J], 孙志高;刘景双4.黄河三角洲典型潮滩湿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J], 牟晓杰;孙志高;刘兴土5.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湿地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空间分布格局 [J], 孙志高;刘景双;陈小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陈丽华;吕新;刘兰英;黄薇;李玥仁【摘要】用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法分析闽江河口湿地芦苇、互花米草和红树林根际土壤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不同采样深度亚硝酸细菌数量表现为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而反硝化细菌数量则表现为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芦苇、互花米草和红树林根际土壤中的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均表现出春秋两季大于夏季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闽江河口湿地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与总氮(TN)、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亚硝酸细菌与反硝化细菌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O3--N和NH+-N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期刊名称】《福建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3)010【总页数】6页(P1078-1083)【关键词】闽江河口湿地;亚硝酸细菌;反硝化细菌;时空分布【作者】陈丽华;吕新;刘兰英;黄薇;李玥仁【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8.1湿地兼有水体和陆地的双重特征, 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生态服务价值最大的生态系统[1],多属于厌氧-好氧不断转化的特殊环境,氮素会发生一系列迁移转换[2]。

近年来,随着人为氮源的大量输入,氮素已成为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因素之一[2-3]。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自然界中氮素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分别由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所驱动[4-5]。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全磷高光谱遥感估算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全磷高光谱遥感估算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全磷高光谱遥感估算章文龙;曾从盛;高灯州;陈晓艳;林伟【摘要】磷是湿地生态系统必需和限制性元素,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对其进行估算对实现湿地土壤磷素快速和准确定量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闽江河口湿地作为研究区,于2013年5月,采集16个土壤剖面80个样本作为估算与验证模型样本;基于光谱指数建立土壤全磷(TP)含量估算模型,其中光谱指数包括原始光谱反射率(R)、比值土壤指数(RSI)、归一化土壤指数(NDSI)和有机质诊断指数(OII).此外,进一步分析反射光谱与不同形态磷,TP与有机质之间关系,以期初步揭示河口湿地土壤TP估算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河口湿地土壤TP含量与R相关系数较高的区域分布在360-560 nm,并在406m处达到最大值-0.816;光谱指数RSI(R430,R830)、RSI(R460,R810)、RSI(R560,R580)、NDSI(R430,R830)、NDSI(R460,R830)、NDSI(R560,R580)和OII(R446)与土壤TP含量均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能较好的用于TP含量的估算;各估算模型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在0.657-0.805和0.052-0.067之间;验证模型r2和RMSE分别在0.606-0.893和0.037-0.044之间.分潮滩建立TP含量估算模型是可行的,并且能提高部分光谱指数的估算精度.土壤TP含量的估算精度与磷素的组成有关,其中与铁吸附态磷关系较为密切,钙吸附态和铝吸附态磷关系较弱.土壤TP与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存在密切关系可能是湿地土壤TP含量估算的重要机理.【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035)024【总页数】9页(P8085-8093)【关键词】全磷;高光谱;湿地土壤;闽江河口【作者】章文龙;曾从盛;高灯州;陈晓艳;林伟【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磷作为重要生源要素,对生物的生长起到重要的影响,同时其也是重要的污染物质之一。

盐分对河口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

盐分对河口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

盐分对河口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张子川;杨平;仝川【摘要】海平面上升导致河口区盐水入侵现象日益明显,深刻影响着河口潮汐淡水、微咸水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采集闽江河口区淡水、微咸水短叶茳芏潮汐沼泽湿地表层土样,室内添加盐度为5,10,15,21 g/L的人造海水、NaCl溶液及盐度为0的去离子水,通过室内泥浆厌氧培养试验,对比研究海水和NaCl溶液对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与对照相比,1-12 d培养期内4个盐度的海水处理均显著抑制河口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甲烷产生潜力,抑制率在93%以上,盐度10-21 g/L的3个海水处理对于河口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甲烷产生潜力的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异.NaCl溶液只有在盐度达到15和21 g/L才显著抑制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甲烷产生潜力,且抑制率最多为80.9%,盐度为5、10 g/L的NaCl溶液对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甲烷产生潜力的抑制作用不显著,抑制率多小于30%.伴随着盐水入侵而发生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及离子胁迫作用对河口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甲烷产生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035)024【总页数】10页(P8075-8084)【关键词】潮汐淡水沼泽;潮汐微咸水沼泽;盐水入侵;NaCl溶液;甲烷产生潜力;闽江河口【作者】张子川;杨平;仝川【作者单位】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 350007;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约0.17m,全球沿海地区盐水入侵(saltwater intrusion)加剧[1]。

闽江下游及河口沉积物总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闽江下游及河口沉积物总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闽江下游及河口沉积物总碳的地球化学特征龚松柏;高爱国;林建杰;朱旭旭;侯昱廷;张延颇【期刊名称】《应用海洋学学报》【年(卷),期】2018(037)003【摘要】分析了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的表层水质、悬浮物和沉积物样品,探讨了沉积物总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及与其他河流的异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站位,夏季沉积物总碳占比平均为1.74%,略高于秋季的1.70%,两者差异不明显.研究区沉积物总碳占比为1.21%~4.84%,平均为1.82%,从水口水库至福州市区河段,其含量逐渐升高,在北港达到最高值,而后由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呈现"低-高-低"的分布特征.秋季悬浮物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高值区范围大于夏季,且含量也更高.研究区悬浮物含量、COD、颗粒态总碳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分布特征,悬浮物中总碳的含量则呈现从库区经河口向外海减少的趋势.沉积物总碳与悬浮物总碳、悬浮物含量、COD总体显著相关,悬浮物的沉降-再悬浮-再沉降过程是影响沉积物总碳分布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水、农田和畜禽水产养殖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来源.闽江口沉积物总碳含量低于黄河、长江,而与其他中小型河口相近,处于国内河口较低水平,这与流域内源岩特性、有机物输入量以及沉积物粒度等相关.北港段沉积物总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河流,有机污染较为严重,将成为影响水体水质的潜在因素.【总页数】9页(P321-329)【作者】龚松柏;高爱国;林建杰;朱旭旭;侯昱廷;张延颇【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福建福州350026;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4【相关文献】1.闽江下游及河口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朱旭旭;高爱国;汪卫国;倪冠韬;侯昱廷;龚松柏;张延颇;2.闽江下游及河口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朱旭旭;高爱国;汪卫国;倪冠韬;侯昱廷;龚松柏;张延颇3.闽江下游及河口区表层沉积物多种微量元素特征 [J], 倪冠韬;高爱国;朱旭旭;黄书昕;4.闽江下游及河口区表层沉积物多种微量元素特征 [J], 倪冠韬;高爱国;朱旭旭;黄书昕5.闽江下游及河口沉积物总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J], 龚松柏;高爱国;林建杰;朱旭旭;侯昱廷;张延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江河口潮汐湿地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化学计量比

闽江河口潮汐湿地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化学计量比

闽江河口潮汐湿地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化学计量比王维奇;曾从盛;仝川;王纯【摘要】为了阐明河口潮汐湿地碳源温室气体排放的化学计量比特征,对闽江河口潮汐湿地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二氧化碳与甲烷排放均呈现正相关;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芦苇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CO2∶CH4月平均值分别为55.4和185.0,96.3和305.5,68.7和648.6,3个过程芦苇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CO2∶CH4差异均不显著(P>0.05),2种植物湿地CO2∶CH4对潮汐的响应并不一致,但均在涨潮前表现为最低;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均表现为芦苇湿地CO2∶C H4低于短叶茳芏湿地(P<0.05);河口潮汐湿地CO2∶CH4为空间变异性>时间变异性,潮汐、植物和温度均对CO2∶CH4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2(032)014【总页数】7页(P4396-4402)【关键词】二氧化碳;甲烷;化学计量比;潮汐湿地;闽江河口【作者】王维奇;曾从盛;仝川;王纯【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福州市金桥高级中学,福州350004【正文语种】中文湿地土壤与大气之间的碳交换主要为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固定二氧化碳,并通过生态系统呼吸将部分碳(二氧化碳和甲烷)返还到大气中,关于湿地碳汇的功能现在已达成共识,但作为生态系统呼吸中(二氧化碳和甲烷2种碳产物)释放的碳的主要类型尚不确定,因湿地环境差异而不同[1]。

生态化学计量学为研究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学过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2],并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在植物组织、土壤和枯落物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 6],关于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二氧化碳固定)和甲烷排放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国外开展了一些研究,已有研究主要是对水稻田、高纬度的泥炭地和低纬度沼泽为研究对象[7- 9],据作者了解,以河口潮汐湿地为对象的研究国际上尚未见专门报道,对生态系统呼吸过程中2种碳产物(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化学计量比及其影响因子的深入探讨也未见报道。

闽江河口不同淹水环境下典型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闽江河口不同淹水环境下典型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闽江河口不同淹水环境下典型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何涛;孙志高;李家兵;高会;祝贺;任鹏【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16(30)5【摘要】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不同淹水环境下2条样带(A样带,远离主潮沟且退潮后无淹水;B样带,靠近主潮沟且退潮后有淹水)上的短叶茳芏、互花米草和扁穗沙草植被下的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TS)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长期淹水环境在导致B样带同种植被类型下的湿地表层土壤的TS 含量低于A样带的同时,也增强了不同植被类型下湿地之间0—40cm土层TS含量的水平变异性以及相同类型湿地土壤TS含量的垂直变异性。

尽管长期淹水环境降低了B样带3种植被根的TS含量和累积系数,但增加了其地上器官及立枯体的TS含量和累积系数,并提高了其地上器官的硫分配比。

对比研究表明,闽江河口3种湿地土壤和植物的TS含量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其值远高于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向海盐沼湿地以及华北海河流域湿地,但略低于南方红树林湿地。

研究发现,淹水条件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导致A、B 2条样带相同类型湿地土壤TS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淹水条件亦改变了湿地植物的硫分配格局,湿地植物可通过调整自身的硫吸收与累积状况来适应长期淹水环境。

【总页数】9页(P246-254)【关键词】全硫;植物-土壤系统;淹水环境;湿地;闽江口【作者】何涛;孙志高;李家兵;高会;祝贺;任鹏【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350007;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4;S154.4【相关文献】1.闽江河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J], 艾金泉;陈丽娟;何诗;章文龙;曾从盛;陈文惠2.闽江河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植物-土壤系统硫含量变化特征 [J], 何涛;孙志高;李家兵;高会;范爱连3.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植被带土壤全硅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J], 邱思婷;米慧珊;高会;翟水晶4.闽江河口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空间扩展中铁含量变化特征 [J], 米慧珊;翟水晶;高会;何涛;孙志高;田莉萍;胡星云5.闽江河口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分布特征 [J], 曾从盛;王维奇;翟继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磷、硫及其分形研究的开题报告

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磷、硫及其分形研究的开题报告

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磷、硫及其分形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闽江河口湿地是一个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也是集水区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带,其沉积物中的磷、硫等元素含量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分形理论在研究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特征方面也被广泛应用。

因此,本研究以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中磷、硫元素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形理论探究其分布特征,旨在深入了解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集闽江河口湿地中不同地点的沉积物样品,并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中磷、硫元素的含量,同时运用分形理论探究其分布特征。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磷、硫元素的含量测定采集不同地点的沉积物样品,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中磷、硫元素的含量,探究其分布特征。

2.分形理论在磷、硫元素分布特征研究中的应用采用分形理论对磷、硫元素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其分形维数、分形特征等参数,为进一步了解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提供参考。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可对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可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改善和修复提供参考。

此外,分形理论的应用也可以为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方法1.采集沉积物样品在闽江河口湿地研究区域内选取不同地点进行沉积物采样。

2.化学分析应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沉积物样品中磷、硫元素的含量。

3.分形理论采用分形理论对磷、硫元素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分形维数、分形特征等参数的计算。

五、预期成果预计本研究将得到以下成果:1.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中磷、硫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

2.分析不同地点样品的磷、硫含量和分形特征的差异。

3.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深化分形理论在元素分布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闽江河口湿地碳储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闽江河口湿地碳储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闽江河口湿地碳储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闽江河口湿地碳储量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长,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福利具有重要作用。

闽江河口湿地作为闽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碳储量,而对于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并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本研究将着重探讨闽江河口湿地的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在湿地保护和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以湿地碳储量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以下问题:(1) 闽江河口湿地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总量;(2) 支配闽江河口湿地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如植被类型、水位变化、土地利用、气候等;(3) 闽江河口湿地对碳循环的贡献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采样、室内分析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采集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并进行室内分析,获取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植物生物量等资料;(2) 基于采样和分析结果,采用空间插值方法推算出闽江河口湿地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及总量;(3)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湿地碳储量的变化趋势和其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4) 结合GIS技术,将研究结果制成图表,并进行地理空间分析。

三、研究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将从闽江河口湿地的碳储量和碳循环两个方面入手,探讨湿地生态系统中碳的分布和变化规律,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 掌握闽江河口湿地碳储量的分布特征及总量;(2) 确定影响闽江河口湿地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建立相关的预测模型;(3) 探究闽江河口湿地对碳循环的贡献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 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同时拓展了湿地碳循环方面的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江河口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碳氮磷分布及计量学特征胡敏杰;任洪昌;邹芳芳;任鹏;仝川【摘要】以闽江河口区淡水、半咸水短叶茳芏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1月~2014年8月分季节采集表层土壤样品,研究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时空变异格局及其计量学特征,并同步观测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 SOC、TN、TP含量范围分别为(18.24~28.36,1.44~2.24,0.45~1.01)(14.96~26.19,1.55~2.45,0.67~1.18)g/kg.淡水沼泽土壤各元素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而半咸水沼泽除TN含量垂直变异明显外,其他各指标则表现为波动变化的特征.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C/N、C/P、N/P均值分别为12.41±1.22,29.77±6.76,2.40±0.47以及10.89±1.09,24.92±3.80,2.29±0.25.方差分析显示,各指标含量在两个沼泽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两个沼泽土壤SOC、TP、C/N、C/P均与土壤pH和EC呈显著相关关系,而与含水率和容重相关性不显著;土壤C/N均与粉砂粒和砂粒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SOC、TN、TP含量对C/N、C/P、N/P影响显著.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是水动力学作用、外源物质输入、植物生产力和人类活动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During October 2013 to August 2014,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stoichiometry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surface soils from the freshwater and brackishCyperus malaccensis marshes were measured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examined the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variation of nutrient elements simultaneously in Min River estuary. 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in the freshwater and brackish marshes were greater variability, the ranges were(18.24~28.36, 1.44~2.24, 0.45~1.01)(14.96~26.19, 1.55~2.45,0.67~1.18)g/kg, respectively. Overall, contents of SOC and TN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with depth in soil profiles, while TP exhibited decreasing gradually with depth in freshwater marsh. The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s no significant vertical variation in the brackish marsh except TN. The average values of C/N、C/P and N/P in the freshwater and brackish marshes soils were 12.41± 1.22,29.77±6.76,2.40±0.47 and10.89±1.09,24.92±3.80,2.29±0.25, respectively. The ANOVA revealed that most element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wo marshes. The values of SOC, TP, C/N and C/P in both freshwater and brackish marshes ha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oil pH and conductivity, while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soil moisture and bulk density. The soil C/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ilt and sand content. The soil C/N, C/P and N/P values wer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soil SOC, TN and TP.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two marshes were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hydrodynamics, exogenous input, vegetation production and human activity.【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年(卷),期】2016(036)003【总页数】10页(P917-926)【关键词】土壤;营养元素;短叶茳芏;潮汐沼泽;闽江河口【作者】胡敏杰;任洪昌;邹芳芳;任鹏;仝川【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S153.6* 责任作者, 教授,***************.cn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氧化还原能力的过渡性生态系统[1],在全球变暖[2]、生物多样性保护[3]、碳氮循环[4]以及环境修复[5]等方面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滨海河口潮汐湿地作为天然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球环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受到陆地径流和海洋潮水的双重影响,表现出周期性暴露与浸没、低盐与高盐的交互作用[6],同时还受环境变化的持续影响,土壤理化特性变化频繁,一直是全球碳(C)、氮(N)、磷(P)循环研究的重要一环[7].土壤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养元素的主要截留者和储存库[8],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储存和转化等过程均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功能.尤其是表层土壤,是对环境变化响应最敏感、最脆弱的部分,承载着主要的外源物质输入,理化因子受外部环境影响频繁,显著影响着河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初级生产力,其C、N、P含量的时空变异格局是河口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同时,土壤C、N、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是反应土壤元素含量平衡与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对于预测有机质分解速率以及养分的限制与平衡等具有重要指示意义[9-10].目前,关于滨海河口湿地土壤C、N、P含量及其计量学特征的研究还较少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上[11-12],很少考虑时间因素和盐度差异的影响,但河口湿地不同季节外部环境往往差异明显,显著控制着表层营养元素的变异特征.闽江河口湿地是我国亚热带区域主要的河口沼泽之一,面积广阔,沿海-陆向盐度梯度差异明显.本研究以闽江河口淡水、半咸水沼泽为对象,研究不同盐度水平下表层土壤C、N、P等含量的时空分布及计量学特征,这对于在全球变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河口湿地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期为河口潮汐沼泽土壤C、N、P储量的估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1.1 研究区概况闽江河口区位于福建闽江下游,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季风区的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9.7℃,年均降雨量1905mm[2].该区是典型的开放式感潮河口,潮汐属典型半日潮,土壤以红壤、砖红壤为主[13].主要优势植被群落包括土著种的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以及外来入侵种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相互之间呈斑块状镶嵌分布[14].基于河口区咸淡水差异特征,本研究由河口向上游选择两个盐度差异明显(淡水和半咸水)的沼泽湿地进行实验布设(图1),两个样地直线距离约28km.半咸水沼泽(26°01′48.0″N, 119°37′35.3″E)位于闽江口面积最大的半咸水湿地,受盐水入侵的影响明显,平均盐度为3.79‰± 1.35‰;主要优势植被有土著种的短叶茳芏、芦苇以及外来入侵花米草.淡水沼泽(25°57′21.4″N, 119°24′25.6″E)位于福州市营前镇乌龙江南岸,长期受上游河流径流影响,平均盐度为0.20‰± 0.02‰,主要优势植被为短叶茳芏.本研究选择短叶茳芏均有分布的淡水、半咸水沼泽,原位开展土壤C、N、P含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1.2 实验设计本研究原位采样时间跨度为2013年11月~2014年8月,具体采样时间为2013年11月(秋季)、2014年2月(冬季)、5月(春季)和8月(夏季).由河向岸方向,在2个短叶茳芏沼泽中部与河流平行的位置分别布设一条样线,在每条样线上各设置4个1m×1m的样方(作为4个重复),样方间隔约1.5m.使用直径10cm土壤采样器在样方内随机采集原状土壤剖面,采样深度为0~5、5~10、10~15cm,将土样装入自封袋保存.同时,原位用注射器采集体积3cm3的各层土样,用于测定土壤容重和含水率.土样运回实验室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去除杂质,分别过2mm和0.149mm网筛待测.间隙水采集是通过在样方内预埋间隙水采集管(直径:5cm)的方法,与土壤同步采集.1.3 土壤理化因子测定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采用IQ150便携式pH/mv仪(IQ Scientific Instruments,美国)测定;土壤温度与电导率(EC)采用2265FS便携式电导/温度计(Spectrum Technologies Inc,美国)测定.土壤容重用环刀法测定,含水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粒度则采用Master Sizer-2000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Malvern,英国)测定.土壤总氮(TN))使用碳氮元素分析仪测定(vario MAX,德国);有机碳(SOC)使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无机氮使用流动连续分析仪(Skalar San++,荷兰)测定.总磷(TP)含量经硫酸-高氯酸消解后使用流动连续分析仪测定(Skalar San++,荷兰).间隙水和Cl-浓度使用离子色谱测定(Dionex 2100,美国).1.4 数据处理与分析同一沼泽不同季节之间,以及同一季节不同沼泽间各理化因子间的差异性检验采用SPSS17.0中的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分析.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SPSS17.0中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作图使用Original 8.0和Surfer 8.2.1 土壤环境因子特征表1和图2为闽江河口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基本理化因子时空变化特征.淡水沼泽土壤EC、pH均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半咸水沼泽则具有波动变化的特征.含水率在两个沼泽均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容重则相反.在土壤粒度组成上,两个沼泽湿地均表现为粉砂粒>砂粒>黏粒,其中淡水沼泽土壤黏粒、粉砂粒含量均具有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砂粒则相反;而半咸水沼泽三种土壤粒度在垂直分布上则具有波动变化的特征,规律不明显.方差分析显示,半咸水沼泽土壤EC、pH值在相同季节、相同土层上均显著高于淡水沼泽(P<0.05),而土壤含水率和容重在两个沼泽湿地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在粒度组成,土壤粉砂粒和砂粒含量在两个沼泽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黏粒差异不显著(P>0.05).淡水沼泽土壤黏粒、粉砂粒和砂粒含量在同一土层不同季节以及同一季节不同土层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半咸水沼泽除粉砂粒外,差异均不显著(P>0.05).2.2 土壤碳、氮、磷分布特征2.2.1 SOC含量如图3所示,淡水沼泽土壤SOC含量具有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而半咸水沼泽无明显规律.淡水沼泽土壤SOC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冬季,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24.37±1.01)g/kg(4.12%)和(21.31±1.77)g/kg(8.30%);半咸水沼泽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22.04±0.84)g/kg(3.81%)和(19.65±0.87)g/ kg(4.40%).方差分析表明,SOC含量在两个沼泽差异极显著(P<0.01).淡水沼泽0~5cm土壤SOC含量秋季均显著高于春季(P<0.05);半咸水沼泽5~10cm土壤SOC含量春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2.2.2 TN和无机氮含量如图4所示,淡水沼泽土壤TN含量存在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而半咸水沼泽则相反.淡水沼泽土壤TN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1.96±0.09)g/kg(4.64%)和(1.71±0.10)g/kg(5.68%);半咸水沼泽土壤TN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2.08±0.10)g/kg(4.93%)和(1.83±0.03)g/kg(1.50%).方差分析表明,土壤TN含量在两个沼泽差异显著(P<0.05).淡水沼泽各层土壤TN含量在各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半咸水沼泽0~5cm土壤TN含量春季和夏季显著高于秋季和冬季(P<0.05).如图4所示,闽江河口淡水与半咸水沼泽土壤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规律均不明显.淡水沼泽土壤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50.04±4.47)mg/kg(8.94%)和(38.89± 4.26)mg/ kg(10.95%);半咸水沼泽土壤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30.28±4.28)mg/ kg(14.12%)和(21.20±3.13)mg/kg(14.78%).方差分析显示,含量在两个沼泽间差异显著(P<0.05).淡水沼泽各层土壤含量在4个季节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半咸水沼泽0~5cm土壤含量春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5~10cm土壤含量春季显著高于秋季(P<0.05).半咸水沼泽土壤含量存在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而淡水沼泽规律不明显(图4).淡水沼泽土壤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冬季,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64±0.25)mg/kg(39.04%)和(0.16±0.11)mg/ kg(64.54%);半咸水沼泽土壤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春季,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52±0.27)mg/kg(51.64%)和(0.26± 0.04)mg/kg(14.50%).方差分析表明,含量5~10cm和10~15cm土壤在两个沼泽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淡水沼泽含量秋季均显著高于冬春夏三季(P<0.05);半咸水沼泽10~ 15cm土壤含量同样表现为秋季均显著高于冬春夏三季(P<0.05).2.2.3 TP含量总体来看,淡水沼泽土壤TP含量存在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而半咸水沼泽规律不明显(图5).淡水沼泽土壤TP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84±0.08)g/kg(9.25%)和(0.73±0.08)g/kg(11.15%);半咸水沼泽土壤TP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90±0.05)g/kg(5.20%)和(0.81± 0.02)g/kg(2.39%).方差分析表明,TP含量在两个沼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淡水沼泽0~5cm 土壤TP含量在冬季和夏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10~15cm在冬季和春季差异显著(P<0.05);半咸水沼泽0~5cm土壤TP含量夏季显著高于秋季和冬季(P <0.05),5~10cm土壤TP含量夏季显著高于冬季(P<0.05).2.3 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闽江河口淡水、半咸水沼泽0~15cm土壤C/N范围分别为9.38~15.47和8.03~13.36,平均值分别为12.41±1.22和10.89±1.09,变异系数分别为9.83%和10.04%;C/P范围分别为19.49~56.19和16.01~33.71,平均值分别为(29.77±6.76)和(24.92± 3.80),变异系数分别为22.72%和15.27%; N/P范围分别为1.60~4.19和1.51~3.07,平均值分别为(2.40± 0.47)和(2.29±0.25),变异系数分别为19.64%和10.98%.垂直分布上,除淡水沼泽C/P和N/P表现为随深度递增外,其他规律均不明显.季节分布上,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C/N和C/P均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而N/P季节变化不明显,相对稳定.方差分析显示,淡水沼泽土壤C/N和C/P均显著高于半咸水沼泽(P<0.05), 而N/P 在两个沼泽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2.4 相关关系如表2所示,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SOC、TP、C/N、C/P均与土壤pH值和EC 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而与含水率和容重相关性不显著(P>0.05).两个沼泽TN、TP、C/N均与土温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在黏度上,2个沼泽土壤TN含量均与粉砂粒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C/N均与粉砂粒和砂粒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其他相关性不显著(P>0.05).此外,2个沼泽土壤SOC、TN、TP均与C/N、N/P、C/P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总体来说,土壤pH值、EC和土温是影响不同沼泽土壤C、N、P及其计量比变化的关键因子.3.1 土壤碳、氮、磷含量时空变异格局土壤C、N、P含量主要取决于输入与输出间的平衡.滨海河口湿地土壤营养元素主要通过潮汐作用、微生物作用、动植物残体的归还与分解以及人类活动等输入和输出过程的平衡来调节的[15].半咸水沼泽由于位于河流入海口,受潮汐、盐水入侵、咸淡水交汇等水动力学作用影响显著,因此在本研究中除TN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外,其他指标均呈现波动变化的特征;而淡水沼泽靠近内陆,受外源干扰小,环境相对稳定,其指标垂直分异规律明显.季节分布上也延续了这一特点,不同季节半咸水沼泽的水淹频率与深度、潮汐顶托作用强度、干湿交替程度、外源物质输入、植被群落结构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而淡水沼泽季节变化相对较弱.垂直分布上,淡水沼泽土壤SOC、TN、含量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增.湿地土壤C主要来源于SOC的矿化和动植物残体的分解[16],淡水沼泽SOC的垂直分布特征与动植物残体和根系分泌物的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分解的有机残体在土壤亚表层固定与累积,提供丰富的C源.湿地土壤中的N主要是动植物残体归还、生物固氮以及外源N输入在土壤吸附和沉淀等作用下积累形成的,而且外源输入的N如果没有被植物或微生物及时吸收就会通过脱氮作用而损耗掉[17].同时,上游河流径流的冲刷作用也使得淡水沼泽表层可溶性的C、N随水流失[15],其中有一部分受水流淋溶向下层垂直迁移扩散,尤其是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而易于被水垂直淋溶[18],这都导致土壤C、N具有底层富集的特征.已有研究证实,土壤C的固持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N的含量[9],从而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本研究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图7).淡水沼泽TP含量具有随深度递减的规律,表明土壤P主要存储于表层土壤中.湿地土壤TP主要是由成土母质及外源携带的营养物质在土壤吸附、沉淀等作用下积累而成,并且土壤粒度越小吸附能力越强,淡水沼泽表层土壤以黏粒和粉砂粒为主(图2),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且P受垂直方向的淋溶作用影响很小,所以表现出表层富集的特征.半咸水沼泽的TN垂直分布与淡水沼泽完全相反,这主要是由于半咸水沼泽受潮水影响显著,而潮水携带的大量的营养物质(植物枯落物、动物残体等)也易被表层土壤颗粒和胶体吸附和累积[17],使得半咸水沼泽表层TN高于底层,并且该区干湿交替的环境,也有利于土壤N的存储[19].半咸水沼泽其他指标的波动变化特征主要是由潮汐作用带来的泥沙输移和强烈的水动力扰动使表层沉积物不断沉降,沉积层序发生改变引起的.季节分布上,淡水沼泽土壤营养元素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在不同季节温度、降水、径流、外源物质输入以及动植物残体的归还等都存在显著差异.两个沼泽TN、TP、C/N与土温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也表明温度是重要调控因子.高值出现在夏秋季节主要是由于处于生长季,植物生长茂盛,动植物残体归还量增加,根系分泌物增多,温度较高根际微生物活性增强,直接影响根际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变化;而最低值出现在冬季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较低,参与有机质分解的微生物活性降低.半咸水沼泽土壤营养元素大多也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这主要与温度、潮汐作用、咸淡水交互、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有关,春夏季节的高值主要是因为该季节植物生长旺盛,生产力高,凋落物等残体归还量大,植物根系分泌物增多并为微生物附着提供了更多的载体[20],较高的温度也促进了动植物残体的微生物分解,潮汐的顶托作用使潮汐带来的营养盐能够在沼泽累积;同时,夏季相对干旱,使土壤处于相对较干的氧化环境,也易于植物固氮[16].冬季的低值主要是潮汐作用较弱,外源营养盐输入减少,较低的温度也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有机质的矿化分解速率减弱.由于本研究未测定相关微生物活性指标,后续更长时间尺度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和揭示这一机理过程.空间差异上,淡水沼泽土壤SOC含量显著高于半咸水沼泽,这一方面与土壤的固持能力有关,淡水沼泽相对稳定,受外部环境变化较小,且其土壤主要由黏粒和粉砂粒等细颗粒物组成 (图2),土壤粒度越细、表面积越大、质地越黏重对营养盐的吸附与固持能力相对较强[21-22],易于C的累积.另一方面则与人类活动有关,淡水沼泽位于近岸,周围滩涂养殖、生产生活垃圾排放等显著影响C的输入和累积.半咸水沼泽土壤TP、TN含量均显著高于淡水沼泽,这是因为:①植被生长特征显著影响着营养元素分布.研究期间半咸水沼泽植被生长茂盛,株高、株径和密度等都高于淡水沼泽.植被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结构、组成及渗透能力来影响其固持量,并且发达的根系可以提供更多的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为微生物分解提供充足的原料.由于大量死根腐烂、分解,发达的植物根系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C源[23].同时,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更多的N或P可以快速释放到土壤中[24].②潮汐作用引起的盐水入侵和干湿交替等也显著影响着元素分布.盐水入侵导致土壤环境中浓度增加,会促进P的溶解与沉淀,进而促进土壤中各形态磷含量的增加[25-26]. Jordan等[27]也认为,盐度可通过影响P的沉积速率来影响磷的含量.而盐度对土壤N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控制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活性,进而控制N的释放过程来实现的[12,28].本研究中,半咸水沼泽土壤EC和间隙水Cl-、均显著高于淡水沼泽,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时,干湿交替和土壤水分饱和使半咸水沼泽土壤易形成还原环境,有利于N、P等元素的储存与积累.③咸淡水交汇环境,酸碱性变化剧烈,而滨海土壤pH值接近7时,就有利于磷灰石的形成[29];同时,pH值的增加也促进了咸水中的还原,改变了的电荷,从而降低对的吸附[30-31];此外,pH也可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性来影响土壤对N、P的固定和累积能力.本研究中,半咸水沼泽土壤pH值(6.71±0.28)显著高于淡水沼泽(4.98±0.30),相关性分析也显示pH值是影响土壤营养元素分布的重要因子(表2).3.2 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相关分析显示,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C/N、C/P、N/P比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受土壤SOC、TN、TP含量的控制(表2),各指标计量比可以很好地指示土壤营养元素的限制及其有效性.综合来看,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P>C/N>N/P,平均值分别为27.35、11.65和2.34,均低于全国平均值61、11.9和5.2[32],这表明潮汐沼泽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程度更高,有机氮更易矿化[33],并且较低的C/N也表明微生物活性受C含量的控制.同时,较低的C/N/P也意味着河口沼泽与外部环境间土壤营养元素的交换可能更为活跃[24].而C/P较高说明土壤具有较强的固磷潜力,易出现微生物与植被共同竞争有效磷的情况[34].统计分析显示,淡水沼泽C/N、C/P显著高于半咸水沼泽,而N/P显著低于半咸水沼泽,这主要是盐度、pH、水淹状况以及人类干扰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表2).本研究中,土壤EC、间隙水EC和Cl-含量等表明盐度是影响碳氮磷分布的关键因子(表2).土壤盐度可以通过控制参与分解的微生物种类、丰度和活性来影响土壤C、N、P的分解和释放速率,并可影响N、P的矿化周转,进而影响土壤C、 N、P计量学特征[15].同时,盐水入侵带来的等电子受体在土壤碳分解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5].pH值是通过控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而显著影响着土壤对C、N的固定和累积能力,在中性条件下微生物活性最强[33].水淹时间和频率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的氧化还原环境和微生物活性来控制土壤C、N的累积与存储.人类活动的干扰主要是通过影响外源物质输入来产生影响的.此外,也有研究表明,C/N一般与分解速率呈反比,有机质分解速率越高,C/N就越低[36-37].本研究中,半咸水沼泽受潮汐作用、盐水入侵、干湿交替等影响,其淹水时间和频率、土壤盐度、氧化环境环境等的变化,通过各种化学、生物和物理过程,显著影响着沼泽土壤的C、N、P的循环过程及其相应的计量学特征.同时,半咸水沼泽植被生长相对茂盛,植物和微生物生长从土壤中吸收和释放了较多的营养元素.相对于半咸水沼泽而言,淡水沼泽受人为影响较强,其接受的外源有机质输入较多,固碳潜力高于固氮.4.1 闽江河口淡水沼泽土壤SOC、TN含量自表层向下依次递减,而TP和则相反;半咸水沼泽除TN含量表现为深度递减外,其他指标均无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季节变化上,半咸水沼泽各元素含量季节变化较大,高值主要出现在春夏季节,而淡水沼泽季节变化相对较小,高值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方差分析表明,淡水沼泽土壤SOC含量显著高于半咸水沼泽,而TN、TP含量均显著低于半咸水沼泽.4.2 垂直分布上,除淡水沼泽C/P和N/P表现为随深度递增外,其他规律均不明显.季节分布上,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C/N和C/P均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而N/P季节变化不明显,相对稳定.方差分析显示,淡水沼泽土壤C/N和C/P均显著高于半咸水沼泽,而N/P在两个沼泽间差异性不显著.4.3 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SOC、TP、C/N、C/P均与土壤pH和EC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关系,而与含水率和容重相关性不显著.两个沼泽土壤TN 均与粉砂粒呈显著相关关系,C/N均与粉砂粒和砂粒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他相关性不显著(P>0.05).总体来说,土壤pH、EC和土温是影响不同沼泽土壤C、N、P及其计量比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相关文献】[1] Allen D, Dalal R C, Rennenberg H, et al. Seasonal variation in nitrous oxide and methane emissions from subtropical estuary and coastal mangrove sediments, Australia [J]. Plant Biology, 2011, 13(1):126-133.[2] Tong C, Wang C, Huang J F, et al. Ecosystem respiration does not differ before and after tidal inundation in brackish marshes of the Min River estuary, Southeast China [J]. Wetlands, 2014,34(2):225-233.[3] 魏强,佟连军,杨丽花,等.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趋势分析 [J]. 生态学报, 2015,35(4):935-943.[4] Bridgham S D, Megonigal J P, Keller J K, et al. The carbon balance of North American wetlands [J]. Wetlands, 2006,26(4): 889-916.[5] 王莹,胡维平.太湖湖滨湿地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35(1):204-210.[6] Kostka J E, Gribsholt B, Petrie E, et al. The rates and pathways of carbon oxidation 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