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你听说过吗

合集下载

肺吸虫病2016

肺吸虫病2016
病原学检查 1.粪检或痰检出肺吸虫卵为确诊,常采用直 接涂片法或沉淀法。 2.活组织检查 皮下包块或结节手术摘除可 能检获童虫。斯氏肺吸虫病常见。 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ID)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间接血凝试验(IHA)
实验室诊断
1. 直接涂片中 (1) 卫氏并殖吸虫卵
血型、脑血管栓塞型、脊髓型和癔病型。
肺吸虫病的致病
斯氏肺吸虫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游走性皮下包块或皮下结 节,常见胸背部、腹部。
侵犯胸肺,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咳痰(果酱样或铁锈 色),x线可见边缘模糊的浸润阴影或房性囊状阴影。
侵犯肝,出现肝痛、肝大。侵犯脑部,引起肺吸虫性脑 病,症状类似脑炎。
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甲壳类的淡水蟹、蝲蛄,此外还有 沼虾、棘腹蛙体内也发现并殖吸虫囊蚴。
保虫宿主:犬、猫、虎、豹、狼等。 转续宿主:野猪、猪、兔、大鼠、鸡、棘腹蛙、鸟等。
肺吸虫病河南流行情况
肺吸虫是人体重要寄生虫之一,流行于我省的主要有卫 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两种,卫氏并殖吸虫主要引 起肺型并殖吸虫病,斯氏狸殖吸虫多引起皮下型并殖吸 虫病。
流行区分布
截至2000年全省调查证实有肺吸虫第二中宿主或有病 人的县市为22个,即宜阳、灵宝、新安、卢氏、栾川、 陕县、洛宁、宜川、嵩县、偃师、汝阳、渑池、西峡、 内乡、登封、新密、巩义、济源、辉县、鲁山、新郑、 沁阳。除辉县为卫氏并殖吸虫流行区外,其余均为斯 氏并殖吸虫流行区。病人发病多为散发。
人体感染情况
1988-1991年河南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对陕县、栾川、 偃师、宜阳1498人进行肺吸虫ELISA检查,结果阳性者和 阳性率分别是8人(8/400)、2%,7人(7/300)、 2.33%,12人(12/395)、3.03%,和6人(6/403)、 1.48%。1996-1998年在西峡、内乡、南召、卢氏进行 病原学调查,内乡ELISA血检121人,阳性者12人,阳性 率9.91%;西峡、卢氏皮试179人和238人、结果阳性者、 阳性率分别为56人、31.28%,30人、12.60%。

023 肺吸虫

023 肺吸虫
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不但感染人,还感染动物,包 括野生动物。 目前世界上报道的有50多种,广泛分布亚洲、非洲及 美洲的25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报道有30种(包括同种异 名和亚种),我国将能致病的
归纳为 两型
人兽共患型 兽主人次型
以卫氏并殖吸虫为代表
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代表的
⑶纤维疤痕期:
囊肿内虫体死亡或转移,囊内容物被咳出或被吸收, 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最后形成疤痕。X线显示硬结 性或条索状阴影。
肺吸虫主要寄生在肺,但由于童虫移行窜 扰,可造成多个寄生部位、多个器官的损害。
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按器官损害可分为: ①胸肺型:以咳嗽、胸痛、咳铁绣色痰(痰中
可见大量虫卵),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误诊率高达 40%,其中半数误诊为为肺结核。见于实用内科学。
一.形态
成虫虫体窄长,虫体最宽处 约在虫体前1/3或稍后,腹吸盘 在虫体前约1/3处,略大于口吸 盘。卵巢位于腹吸盘后侧。睾 丸两个,左右并列,分叶数变 异较大。
虫卵椭圆形,大多数形状不 对称,壳厚薄不均匀,虫卵大 小及内部结构与卫氏并殖吸虫 相似。
二.生活史:
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其区别:
第一中间宿主:为小型及微型螺类如拟钉螺族中的螺类
大小不一,位置表浅,紧贴皮下,边界不清,无明显红肿。多见于
胸背部、腹部,亦可见于头颈、四肢、腹股沟、阴囊等处。
四.实验诊断:
人因是非正常宿主,一般在人体查不到虫卵。
⒈皮下包块活组织检查:是最可靠诊断方法。 ⒉免疫诊断:是常用方法,如ELISA等。 五.流行与防治;与卫氏并殖吸虫基本相同。
肺吸虫复习提纲: ⒈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三个宿主,终宿主是人,保虫宿主是多 种食肉动物犬、猫及虎、豹、等。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 中间宿主溪蟹、蝲蛄。 发育过程: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 蚴—后尾蚴—成虫。 ⒉感染期及 感染方式:同肝吸虫、姜片虫。寄生部位:肺。 ⒊致病期:成虫、童虫。 ⒋病变部位:肺。 病理过程: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 期。 ⒌诊断方法:痰液或粪便检查:找虫卵。皮肤型患者可用活 体组织检查。

脑型肺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的症状,脑型肺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脑型肺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的症状,脑型肺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脑型肺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的症状,脑型肺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是由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等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一人畜共患病。

脑型肺吸虫病系因肺吸虫侵入脑所致的疾病,一般多见于严重的肺吸虫感染者。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并殖吸虫因其成虫雌雄生殖器官并列而命名,已知有50多种,多数对人无致病性。

我国以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分布最广,感染人数亦多,是主要致病虫种。

其成虫、童虫、虫卵都能寄生于脑、脊髓等组织造成病变,以卫氏并殖吸虫更为多见。

成虫雌雄同体,有口、腹吸盘各一,可寄生于多种动物体内。

人是卫氏并殖吸虫合适的终宿主,虫体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其主要寄生部位为肺,宿主的痰及粪便中可找到虫卵。

斯氏并殖吸虫则不适合寄生于人体,虫体多寄生在结缔组织或肌肉内,生长速度缓慢,不能成熟产卵。

并殖吸虫的生活史:虫卵随终宿主的痰或粪便排到外界,入水后在适宜条件下经3~6周发育成熟,孵出毛蚴。

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在螺体内经胞蚴、母雷蚴、子雷蚴的发育增殖过程,2~3个月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溢出后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或蜊蛄体内形成囊蚴。

人食入含有活囊蚴的溪蟹或蜊蛄后可感染。

二、发病机制本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是成虫或童虫移行所致,虫卵所致病变意义不大。

严重感染者虫体可循纵隔而上,由颈动脉上升,经破裂孔进入颅内,虫体多自颞叶或枕叶底部侵入大脑,以后也可侵犯白质,累及内囊、基底节、侧脑室,偶尔侵犯小脑。

病变多见于右侧半球,但也可经脑室或胼胝体向对侧移行。

本病的病理过程分为三期:1.浸润期或组织破坏期虫体脑内移行造成机械破坏及出血,尚可因毒素刺激产生脑膜炎、脑炎,有时还可形成边界不清的肉芽肿。

2.囊肿或脓肿期被虫体破坏的脑组织逐渐产生反应,在肉芽肿周围形成包膜,其中心坏死液化形成青灰色或特殊棕灰色的黏稠液体,内可有虫体和虫卵。

3.纤维瘢痕期此期虫体已死亡或移行至他处,囊液被吸收,肉芽组织纤维化或钙化,受累的皮质或皮质下结构萎缩,脑沟和脑室扩大。

肺吸虫

肺吸虫

虫卵:
金黄色,虫卵形状变异较大,卵壳厚 薄不均匀,但基本形态为水缸形,较 大的一端有明显的卵盖。较小的一端 卵壳稍增厚。卵内含有一个卵细胞, 和许多卵黄细胞,
二 .生活史:
需 要 的 宿 主
终宿 主人

犬 虫虎 猫 宿豹

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
溪蟹蝲蛄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蝲蛄
从囊蚴进入人体至在肺内发育为成虫产卵约 需2~3月。
成虫寿命:5~6年,甚至20年。
有些童虫可终生在宿主组织内穿行直至死亡, 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侵入皮下、肝、脑、脊髓、 眼眶等组织,造成异位寄生。
三.致病:
致病期:童虫和成虫。
童虫在到达肺之前在组织与器官内移行窜 扰,造成损害。
成虫进肺后寄居破坏,机械性损伤及代谢 产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不但感染人,还感染动物,包
括野生动物。 目前世界上报道的有50多种,广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布亚洲、非洲及 美洲的25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报道有30种(包括同种异
名和亚种),我国将能致病的
归纳为 两型
人兽共患型 以卫氏并殖吸虫为代表
兽主人次型 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代表的
卫氏并殖吸虫
根据病变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⒈急性期:主要是童虫引起的。人吃下囊蚴最早
2天出现症状。
由于脱囊童虫穿过肠壁,在腹壁游行窜扰可 穿过肝脏,脾、隔肌等引起局部组织出血、炎症 等。
临床症状,轻的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食欲不振、 乏力、消瘦、低热等。重者毒血症明显,如发热、腹痛、 腹泻等。血像检查, WBC 升高,呈类白血病反应,其 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一般为20%~40%, 高者可超过 80﹪。

肺吸虫(冯)

肺吸虫(冯)

二、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肺吸虫成虫除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多种肉食 哺乳动物体内,如犬、猫、虎、狼等的体内。 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 为淡水蟹和蝲蛄。
二、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一)生活史图解
成虫
(肺部)
随痰液吐出或 随粪便排出
体内移行
童虫
(肠壁) 经 口 感 染
虫卵 入水 毛蚴
(在人体内发育)
一、卫氏并殖吸虫形态
(一)成虫形态
肺吸虫成虫体肥厚,背面隆起, 腹面扁平。

活体呈红褐色,半透明。 固定后为椭圆形、灰白色,
体长为7.5~12mm,宽为4~ 6mm,厚3.5~5mm。大小、形态 均似半颗黄豆。
一、卫氏并殖吸虫形态
(一)成虫形态
附着器官: 卫氏并殖吸虫的口吸盘、腹吸盘大 小略同,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位 于虫体中横线之前。 消化器官: 口→咽→食管→ 左右两个肠支 生殖器官: 雌雄同体 卵巢与子宫并列于在腹吸盘之后。 睾丸左右分支,并列于虫体后端 1/3处。
三、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二)慢性期:童虫进入肺及成虫寄生引起
1、脓肿期(组织破坏期) 虫体移行 组织破坏/出血 病灶,四周肉芽组织增生 脓肿
窟穴状/隧道状
脓肿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壁。
X线:边缘模糊,界限不清的浸润阴影
三、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二)慢性期:
2、囊肿期(组织反应期)
脓肿内大量细胞浸润/集聚/死亡/崩溃/液化,脓肿内容 物 赤褐色黏稠液体,镜下见坏死组织/夏科雷登 结晶/ 虫卵,囊壁肉芽组织增生 周界清楚的结节 状虫囊。
二、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二)生活史小结
1.成虫寄生部位:人或犬,猫等肉食哺乳动物的肺组织内,以 破坏的组织或血液为食 2.宿主: 人是终宿主,犬科和猫科等肉食哺乳动物是保虫宿主,野猪等 可作为转续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蟹和蝲蛄

【优秀文档】肺吸虫病

【优秀文档】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

肺吸虫又称并殖吸虫。

人体寄生的肺吸虫,在国内有卫氏肺吸虫和斯氏肺吸虫两种。

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肺吸虫病的相关知识。

临床症状因虫种种别、寄生部位等而异,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及幼虫移行症。

入因生食或半生食合并殖吸虫活囊蚴的溪蟹或喇蛄而感染。

多种肉食动物如猪、犬等以及野生动物如虎、豹、狐、狼等也能自然感染,故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
肺吸虫的致病作用主要由童虫及成虫在组织内游走或定居,对局部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

此外,虫体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导致的免疫病理反应和虫卵诱发的异物肉芽肿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

1.浆膜炎
虫体在体腔内移行和寄生时,可引起纤维素性或浆液纤维素性腹膜炎或胸膜炎,渗出液内可找到虫卵,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炎性渗出物如不能完全吸收,日久后可因纤维化引起腹腔内器官间粘连、胸膜粘连甚至胸腔闭锁。

2.组织破坏及窦道形成
虫体在组织中穿行时引起坏死及出血,形成迂回曲折的窦道。

镜下见窦壁有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其中可见虫卵,以后可发展为纤维化。

3.脓肿、囊肿及纤维瘢痕形成
童虫或成虫在器官内定居时,最初引起组织坏死及出血,继而引起强烈的炎性反应,其中除嗜酸性粒细胞外,还有多量嗜中性粒细胞而形成脓肿。

随后渗出的炎细胞和坏死组。

3、肺吸虫

3、肺吸虫

(2) 囊肿期: 浸润的细胞崩解、死亡,脓肿内容物逐渐变成咖 啡色粘稠性液体(内含虫卵、虫体、夏科——雷登氏 结晶)囊壁因肉芽组织增生而变厚。X线显示边缘锐 利的结节状阴影。 (3) 纤维疤痕期: 虫体死亡或转移它处,脓肿内容物逐渐排出或吸 收,肉芽组织填充而愈合,最后纤维化形成疤痕。X 线显示硬结节或条索状阴影。 此Ⅲ期可见于同一肺内。 症状:咳嗽、胸痛、咯血、气急,甚至发热、胸腔积 液等。
5.脑型: 症状:剧烈头痛、呕吐、癫痫、昏迷、瘫痪等。
(此型在排除占位性病变后,注意与脑囊虫病相
鉴别) 6.其它: 曾发现肺吸虫寄生于人体的心包、肾脏及膀胱等处。 四、诊断:
1.病原学诊断:
(1) 痰或粪便的直接涂片法: (2) 痰或粪便的水洗沉淀法:
但痰液查虫卵检出率高于粪便查虫卵,但应先 用5~10%(NaOH/KOH)化痰,方能查到虫卵。 (3) 活组织检查: 幼虫鉴定或感染动物 2.免疫学检查: (1) IHA: (2) IFA: (3) ELISA: 免疫学检查对肺以外各型的肺吸虫病,抗体 阳性有确诊的意义。
五、流行: 并殖吸虫流行于亚洲、大洋洲、美洲、非洲等
地区,我国的流行广泛,有17个省有流行,15个省
有人体感染,是一种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 1.传染源: 患者,保虫宿主(为多种哺乳类动物) 2.饮食习惯和烹调方法不良:
与食入含有活的肺吸虫囊蚴的石蟹或蝲蛄有关,
因此、各地吃食的习惯不同,感染 的形式与对象 也不同。
狗,约有95.2%的虫体寄生在狗肺,并发育成熟。
故因吞食转续宿主也可感染肺吸虫病。 3.治疗患者: (1) 硫双二氯酚: 原理:作用于虫体的生殖系统,也抑制腺苷三
磷酸 (ATP)合成。
用法:30~40mg/kg/日 tid(隔日服用) 使总量达30g~40g为一疗程。

肺吸虫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肺吸虫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肺吸虫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肺吸虫病是一种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根据病变部位、感染程度、身体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病情缓慢,潜伏期约6个月,患者可有低热、咳嗽、咳嗽桃痰或血痰、胸痛、疲劳、盗汗、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荨麻疹等表现。

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属人兽共患蠕虫病,是卫氏并殖吸虫(卫氏肺吸虫)、斯氏并殖吸虫(斯氏肺吸虫或四川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

当人们吃生的或半生的时候,含有肺吸虫活囊的溪蟹和蛤蜊就会被感染。

魏氏并殖吸虫最有可能侵入肺部。

其主要病变是形成囊肿,主要位于两肺纵隔面或肺表面胸膜下部和浅肺组织。

成虫、儿童和卵也可以异位寄生或侵入脑、脊髓、腹腔、肠、肾、皮下等组织,产生相应的症状。

1.童虫所致的病变当人吞食含有活囊蚴的淡水蟹或蜊蛄等后,囊蚴经消化液的作用,囊壁被溶化,尾蚴逸出,借其强有力的肌肉收缩运动及其腺体所分泌的产物破坏人体组织,穿透肠壁进入腹腔,在腹腔内移行损害腹内脏器、组织,产生广泛的炎症和粘连。

多数童虫又穿过横膈,游走于胸腔,刺激胸膜产生胸膜炎症。

童虫在移行过程中逐渐生长发育为成虫,最后进入肺脏形成囊肿,每个囊肿一般含有两个成虫。

斯氏并殖吸虫的儿童在移动过程中造成的损害明显于魏氏并殖吸虫,局部和全身反应强烈。

该昆虫不能在人体内发育到性成熟产卵,很少进入肺形成囊肿,因此主要病变是游走性皮下包块、渗出性腹膜炎和胸膜炎。

2.成虫引起的病变寄生在人体内的成虫数量一般在20条以内或更多。

大多数成虫固定在人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沿着松散的组织游动,导致病变范围扩大,影响更多的器官。

昆虫可以从颈部大血管周围的松散组织上升,沿颈部动脉上升,通过破裂孔进入颅腔,侵入脑组织。

但斯氏并殖吸虫感染的颅内损伤是由儿童入侵引起的。

并殖吸虫童虫游走或成虫定居都会造成机械损伤,虫体代谢物等抗原物质会引起机体免疫病理反应。

肺吸虫病是一种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寄生虫肺吸虫》课件

《寄生虫肺吸虫》课件
在长期的防治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经验。首先,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肺吸虫病 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其次,加强水源管理和环境卫生,减少肺吸虫的传播途径。此外,及时诊断和治 疗患者也是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对未来防治工作的展望
继续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持续向公众普及肺吸虫病防治知识,提高 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环境卫生
及时清理生活垃圾,保持环境 清洁卫生。
个人防护
避免接触疫水,特别是在流行 季节和流行地区。
健康教育
加强肺吸虫病的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
能力。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重视预防
如有疑似肺吸虫病症状,如咳嗽、咳 痰、胸痛等,应及时就医。
预防是控制肺吸虫病的关键,应加强 预防措施的落实和宣传教育。
相应的症状和并发症。
并发症
肺吸虫感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如胸腔积液、肺部纤维化、
脑膜炎等。
长期感染
肺吸虫感染若长期得不到有效 治疗,可导致人体消瘦、营养 不良,甚至引发恶性肿瘤。
02
肺吸虫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咳嗽
持续咳嗽,尤其在夜间加 重。
胸痛
深呼吸或咳嗽时胸痛加剧 。
发热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多 为低热。
咳痰
痰中带血或铁锈色痰。
呼吸困难
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 重时可出现呼吸急促、发
绀等症状。
体重下降
由于食欲不振和慢性感染 ,患者体重可能下降。
诊断方法
痰液检查
粪便检查
胸片或胸部CT
免疫学诊断
收集痰液,通过显微镜 检查寻找肺吸虫卵。
收集粪便,通过显微镜 检查寻找肺吸虫卵。

7寄生虫学第七讲(肺吸虫)(1)

7寄生虫学第七讲(肺吸虫)(1)
– – – – 流行区类型(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湖沼型) 患者和病牛是主要传染源 钉螺的分布限制了流行范围 与“疫水”的接触是造成感染的必要条件
• 防治原则
– 健康教育,做好个人防护 – 管理好粪便,消灭钉螺 – 避免接触“疫水” – 减少和消灭传染源,治疗患者和病畜﹙吡喹酮﹚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 点 2.掌握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过程
3.掌握虫卵肉芽肿形成及其致病作用
4.了解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流行情况 及防治原则
日本血吸虫形态
• 成虫
– 虫体似线虫 – 口、腹吸盘 – 雌雄异体,雄虫腹面有抱雌沟
• 虫卵
终宿主体内移行途径
口 胃肠 穿过肠壁 腹腔(腹壁、肝脏器 表面) 穿横隔 胸腔 肺 • 异位寄生部位:
诊断
由于人体内找不到成虫,故病原学
诊断仅靠皮下包块的活组织检查。另外
常采用免疫学检查方法进行辅助诊断。
流行与防治原则
• 斯氏并殖吸虫仅在我国流行。国内分布 范围认为是由我国青海起至山东这条线 以南地区; • 预防措施与卫氏并殖吸虫相同,治疗药 物以吡喹酮效果最好,使用方法与卫氏 并殖吸虫病的治疗相同。
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脓肿期
• 主要因虫体在肺组织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 出血。 • 病变处呈洞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和虫 体。含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病 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 ,并逐渐形成脓肿。 • X线:边缘模糊,界限不清的浸润阴影。
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囊肿期
• 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 组织坏死,脓肿内容物浓缩为果酱样粘稠 性液体。 • 镜检:坏死组织+夏科雷登氏结晶体+大 量虫卵。囊壁因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 ,包裹整个病灶,形成囊肿。 • X线:界线清楚的结节状虫囊。

肺吸虫(15)

肺吸虫(15)

( 3 )脑脊髓型:约占 10~20% ,可出 现头痛、视力障碍、癫痫发作、偏瘫 等。 病例:2014年12月报道,重庆一名6岁 男孩患肺吸虫病致感染性颅内动脉瘤, 以发热、头痛、频繁呕吐为主症。有 喝生水、吃生小龙虾和河蟹史。

三、致病作用

( 4)皮下包块型:约占 10%,多为游 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常见于腹部、 胸背、头颈等处。 病例:2013年3月报道,浙江宁波一 6岁女孩背上长了个鸡蛋大小的会游走 的包块,经医院诊断为肺吸虫病。该 女孩发病前不久曾生吃过溪涧里的溪 蟹。

终宿主:人和多种肉食类哺乳动物, 如犬、猫及狼、虎、豹等野生动物。
二.生活史
虫 卵
3周
毛 蚴
胞 蚴
母 雷 蚴
约3个月
子 雷 蚴
尾 蚴
囊 蚴
童 2- 3月 成 虫 虫
川蜷螺体内 淡水蟹、蝲蛄
终宿主
二.生活史

人感染囊蚴后,幼虫(后尾蚴)在小 肠脱囊后,穿过肠壁进入腹腔,成为 童虫,后者在组织器官间游走窜扰, 经过1~3周后大多穿过膈肌进入肺,逐 渐发育成熟。
(1)传染源:病人和保虫宿主。该虫的 保虫宿主种类很多,主要是肉食性动物, 如犬、猫、虎、豹、狼等。此外,该虫有 多种转续宿主存在,已知有野猪、猪、兔、 羊、鼠、鸡、鸭等至少15种动物。

五、流行

( 2 )有适宜中间宿主存在:本虫的第一 和第二中间宿主共同生活于山区、丘陵的 溪流中,这些地区也是野生食肉动物的频 繁出没之处,使该虫能在自然界中的传播, 故该病是人兽共患病,也是自然疫源性疾 病。

五、流行
此外,用生蟹肉敷贴也可能感染。 病例:2014年湖北利川县报告1例1 岁男孩患肺吸虫脑病,据了解男孩3个 月大时因有腹外疝,家长用民间土方 活螃蟹捣烂后外敷患处,可能因此感 染。

肺并殖吸虫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肺并殖吸虫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肺并殖吸虫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肺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一种由并殖吸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地方寄生虫病。

昆虫主要寄生于肺部,主要表现为咳嗽嗽棕红痰,也可寄生于脑、脊髓、胃肠道、腹腔、皮下组织等各种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

肺并殖吸虫病是由肺并殖吸虫引起的。

世界上有近40种已知的肺并殖吸虫病,其中8种对人体有致病性,主要是魏氏并殖吸虫病和四川并殖吸虫病。

肺并殖吸虫病的第一个中间宿主是20多种淡水螺钉,第二个中间宿主是螃蟹和蟋蟀寻找甲壳类动物。

最终宿主是哺乳动物,如人或狗、猫和猪。

除人外,这些动物也被称为保虫宿主,是自然疫源的主要传染源。

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囊虫从口腔进入人体,在肠道脱囊成虫,通过肠壁进入胸部,通过膈膜进入胸部,在肺部发育成虫。

昆虫移动,产卵刺激组织,导致组织损伤和免疫病理反应,导致组织坏死和脓肿。

病变周围的肉芽组织增生形成囊壁和囊肿。

囊液呈棕红色果酱,含有昆虫和夏季科学-雷登结晶和嗜酸性细胞。

昆虫死亡,内容物排出或吸收,囊肿被纤维组织取代,形成疤痕。

由于卵不在人体内发育成毛囊,也不分泌可溶性抗原,只会引起机械或异物刺激,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成小米大小的假结节。

属于异物肉芽肿反应,逐渐纤维化。

昆虫具有游走性,可引起各种组织、多部位的病变。

肺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也多样化,潜伏期为几天至20年,多为1年,根据其侵犯的主要器官不同,临床上可分为4型:1、胸肺型:肺是魏肺并殖吸虫最常见的寄生部位,咳嗽、血痰、胸痛最常见,典型痰棕色可持续数年,如肺组织坏死为烂桃血痰,当肺并殖吸虫进入胸部时,可引起胸痛、渗出性胸膜炎或胸膜肥厚,四川并殖吸虫引起胸痛、胸积液、咳嗽血痰。

2、腹型:以腹痛、腹泻、肝肿为主要表现,右下腹痛最常见,严重程度不同,可有腹泻棕色脓血便,紧急后,脐周压痛,偶尔触及结节或肿块,腹腔移动昆虫可引起腹腔积液或广泛炎症粘连,四川并殖吸虫常侵入肝脏,在肝脏形成嗜酸性肉芽肿。

三、结节型:皮下或肌肉结节最常见,约20%魏氏并殖吸虫病患者有这一迹象,主要位于下腹至大腿皮下肌肉,结节可见成虫卵、嗜酸性细胞和夏科-雷登结晶,四川并殖吸虫病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发病率高50%~80%,结节和包块1~6cm大小,好发部位为腹壁,其次是胸壁、腰背和大腿内侧。

肺并殖吸虫病,肺并殖吸虫病的症状,肺并殖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肺并殖吸虫病,肺并殖吸虫病的症状,肺并殖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肺并殖吸虫病,肺并殖吸虫病的症状,肺并殖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肺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地方性寄生虫病,虫体主要寄生于肺部,以咳嗽、咳棕红色痰为主要表现,也可寄生于多种组织器官,如脑、脊髓、胃肠道、腹腔和皮下组织等,产生相应症状。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世界上已知的肺并殖吸虫近40种,其中对人体有致病力者8种,主要是卫氏并殖吸虫和四川并殖吸虫。

肺并殖吸虫的第1中间宿主是20多种淡水螺,第2中间宿主是蟹类,蛄寻甲壳类动物。

终宿主是人或狗、猫、猪等哺乳类动物,除人以外这些动物又称保虫宿主,是构成自然疫源地的主要传染源。

二、发病机制囊蚴从口进入人体,在肠道脱囊成童虫,童虫穿过肠壁入胸腔,穿透膈肌达胸腔,在肺内发育为成虫。

虫体移行,产卵对组织产生刺激,引起组织损伤和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导致组织坏死、形成脓肿。

病变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形成囊壁,而成囊肿。

囊液呈棕红色果酱样,内含虫体、夏科-雷登结晶和嗜酸性细胞。

虫体死亡,内容物排出或吸收,囊肿由纤维组织替代形成瘢痕。

由于虫卵不在人体内发育成毛蚴,也不分泌可溶性抗原,仅引起机械性或异物性刺激作用,周围有炎细胞浸润而成粟粒大小的假结节。

属于异物型肉芽肿反应,以后逐渐纤维化。

虫体具有游走性,可造成多种组织、多部位的病变。

症状体征一、症状其临床表现亦多样化。

潜伏期数天至20年,大多在1年内。

按其侵犯的主要器官不同,临床上可分为4型:1、胸肺型肺为卫氏肺并殖吸虫最常寄生部位,咳嗽、血痰、胸痛最为常见,典型的痰为棕褐色可持续数年。

如伴肺组织坏死则呈烂桃样血痰,当肺并殖吸虫移行入胸腔时,可引起胸痛,渗出性胸膜炎或胸膜肥厚。

四川并殖吸虫引起胸痛、胸腔积液较多,而咳嗽血痰较少。

2、腹型以腹痛、腹泻、肝肿大为主要表现。

腹痛以右下腹痛最多见,轻重不一。

可有腹泻棕褐色脓血便,里急后重,脐周有压痛,偶可扪及结节或肿块。

虫体在腹腔移行可引起腹腔积液或广泛炎症粘连。

肺吸虫

肺吸虫

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


A miracidium hatching out of a Paragonimus egg. The egg takes about 3 weeks in water to embryonate.
尾蚴:微尾型
第二中间宿主
囊 蚴
Metacercariae of Paragonimus westermani
a. 痰检:取清晨新鲜痰标本,检出率高于 粪检 b. 粪检:沉淀法 c. 活组织检查:疑皮下型患者 2. 免疫学诊断:皮试、ELISA 3. X线及CT检查
流行与防治
流行因素: 1 传染源: 病人、犬、猫等 2 中间宿主:川卷螺、石蟹、喇蛄 3 转续宿主:猪、兔、鸡、鼠等。 4 饮食习惯:食生蟹、腌蟹、醉蟹、喇蛄酱等 防治:吡喹酮 :25㎎/㎏ tid ×3d 硫双二氯酚(别丁):1g tid ×10d
川卷螺
胞蚴
(小肠) 口
囊蚴
从感染囊蚴到成虫发育成熟并产卵需2-3个月, 成虫寿命5-6年。
Hale Waihona Puke 生活史总结 *寄生部位(成虫):肺;也可累及全身; 中间宿主:川卷螺→溪蟹、蝲蛄;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人或动物因食入 含囊蚴的溪蟹、蝲蛄而感染; 成虫寿命:一般5-6年 ; 保虫宿主:狗、猫等和野生肉食动物 转续宿主:猪、兔、鼠、蛙、鸡等
并殖吸虫
分类地位:并殖科
全世界有50多种,中国可归纳为两个 类型: 1 人兽共患型——卫氏并殖吸虫
2 兽主人次型——斯氏狸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分布:亚洲、非洲、美洲等地30多 个国家,我国见于25个省市、自 治区。 寄生部位:肺,致肺吸虫病 (paragonimiasis)。

12肺吸虫、日本血吸虫

12肺吸虫、日本血吸虫

形态
1.成虫
似线虫, 似线虫,雌雄异 体。消化系统有 食道、肠管。 口、食道、肠管。 肠管在腹吸盘前 背侧分为两支, 背侧分为两支, 向后延伸到虫体 后端汇合成盲管。
雄虫
雄虫乳白色, 雄虫乳白色,长1~ ~ 2cm,虫体扁平,前端 ,虫体扁平, 有口、腹吸盘, 有口、腹吸盘,吸盘发 腹吸盘以下, 达,腹吸盘以下,虫体 向两侧延展, 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 面卷曲,形成抱雌沟 面卷曲,形成抱雌沟 (gynecophoralcanal), , 外观呈圆筒状。 外观呈圆筒状。
1.
成虫
形态
口吸盘
大小 (mm) ) 形状 颜色 吸 盘 结 构 消 化
(7.5~12)×(4~6)×(3.5~5) ) ) ) 似半粒花生米,椭圆形或梭形, 似半粒花生米,椭圆形或梭形, 虫体肥厚,背面隆起, 虫体肥厚,背面隆起,腹面扁平 活体暗红色,略透明; 活体暗红色,略透明;固定后灰白色 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中 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中 位于前端 线之前, 线之前, 两者大小相近 口、咽、食管、肠支,无肛门; 食管、肠支,无肛门; 肠支3~ 个弯曲 肠支 ~4个弯曲
二、形态
成虫
形状 吸盘 卫氏并殖吸虫 椭圆形, 椭圆形, 宽长为1: 宽长为 :2 斯氏狸殖吸虫 梭形, 梭形, 宽长1: ~ 宽长为 :2.4~3.2
睾丸 卵巢
口、腹吸盘大小相等, 腹吸盘稍大于口吸盘, 腹吸盘大小相等, 腹吸盘稍大于口吸盘, 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3 腹吸盘位于虫体中线之 腹吸盘位于虫体前 前 指状分支 长形分支 指状分支,5~6叶 指状分支, ~ 叶 分支细而多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三、生活史
卫氏并殖吸虫 终宿主 人、动物 斯氏狸殖吸虫 猫、犬和果子狸、狐等野生类动物 犬和果子狸、 人为非正常宿主) (人为非正常宿主)

寄生虫学第七讲肺吸虫

寄生虫学第七讲肺吸虫
淡水蟹或蝲蛄而感染
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致病机制
– 童虫钻行所致旳隧道样损害 – 成虫定居所致旳机械性损害和周围组织反

病变过程
– 脓肿期 – 囊肿期 – 纤维疤痕期
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临床体现与分型
– 急性期:全身过敏性炎症反应及消化道症状 – 胸肺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 脑型:头痛、癫痫、偏瘫、视力障碍等 – 肝(腹)型:肝大、肝痛、腹痛、腹泻等 – 皮下型:游走性皮下包块
日本 血吸虫成虫在血管内
日本血吸虫感染 方式---打水草
毛蚴孵化法---瓶口观察活毛蚴
湖水中活钉螺
卫氏并殖吸虫童虫
小朋友在河里抓螃 蟹
– 人类感染与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有关
防治原则
– 忌生食蟹、蝲蛄、动物肉,不喝生水 – 治疗病人(吡喹酮、硫双二氯酚)
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与卫氏并殖吸虫比较, 有如下特点 – 形态
虫体较狭长,体宽 部在前1/3处,腹 吸盘靠前,口吸盘 不小于腹吸盘
虫卵卵壳厚薄较匀
死亡钙化卵(黑卵)
虫卵肉芽肿(虫卵结节)
江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
长江流域湖滩、沼泽地
长江流域湖滩、沼泽地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历史
预防血吸虫病(预防与疫水接触)
防治前血吸虫病流行分布图
96年血吸虫病流行分布图
溪水中旳活螃蟹(石蟹)
卫氏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活蝲蛄
日本血吸虫成虫(活虫)
寄生虫学第七讲肺吸 虫
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吸虫你听说过吗
作者:周素琴
来源:《健康博览》 2014年第12期
文/周素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40 多岁的陈女士,身体一向健康。

一年前开始反复胸闷及活动后气急,当地医院胸片检查提示胸腔积液,左侧和右侧的胸腔积液交替出现。

在当地多次住院检查及胸穿检查,及反复抗
炎治疗,但胸水还是反复出现,诊断一直未能明确,陈女士一家以为她真得了什么怪病,而且
这一病,对她的生活及精神上造成较大的困扰。

几个月之后,陈女士开始出现皮肤瘙痒,并发现身上多处长了皮下硬块,此起彼伏,自感
有刺痛感,硬块以胸部较多。

当地医院医师检查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有增高,考虑荨麻疹,抗过敏治疗后皮疹仍存在,但较之前稍有减退。

患者曾前往某医院就诊,查胸部CT 提示右下
肺有多个小结节,大小不等,还进行了结核试验等相关检查后,认为肺结核病暂时不考虑。


仍未给与明确诊断。

经多方打听及熟人推荐,陈女士专门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副主
任吴晓虹医师的专家门诊。

在吴晓虹的仔细问诊和耐心回顾患者既往一大叠检查资料及胸部CT 等影像资料后,通过对皮肤的表现及患者胸部CT 上的多个结节的分布特征的分析,结合患者
一直存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情况,认为患者应首先考虑为“肺吸虫病”。

指导患者前往浙
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了肺吸虫的皮试及抗体的检测,3天后检查结果正如吴晓虹所分析,
肺血吸虫抗体阳性。

吴医师就给陈女士开了一个疗程的抗肺吸虫药物“吡喹酮”进行治疗,药
费只有79元钱。

陈女士在服用完这药物几天后,就感觉胸闷好转,皮肤此起彼伏的硬块不再反复出现,复查胸水完全吸收,1月后复查胸部CT,右侧肺部多个结节就已经基本吸收。

吴医师介绍说:肺吸虫又称并殖吸虫,人体寄生的肺吸虫,在国内有卫氏肺吸虫和斯氏肺
吸虫两种。

浙江省是肺吸虫特别是卫氏肺吸虫病的流行区,该病可在流行区内,通过生食或半
生食石蟹、蜊蛄、沼虾或饮用生的溪水及食具(刀、砧板)的污染获得。

卫氏肺吸虫病在临床上
可以表现为肺部感染或脓肿等,并可伴发皮下肌肉型呈游走性的皮下结节。

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近年来陆续收治过多例肺吸虫感染病例,部分病人有明确生食如幼生
青蛙、石蟹等病史,部分病人如陈女士这种,平时并没有生食食品习惯,但仍患上了肺吸虫病。

吴晓虹医生提醒市民,预防肺吸虫病的关键是切实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及生水
等以预防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