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教案 岳麓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教案 岳麓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教案岳麓版选修1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了解“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等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与本课知识点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期中国所而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对维新思想内容和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这一思想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背景。

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2.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

授课时间:2课时导入新课: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教学主题:一、变法的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5.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政治团体的建立。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一)开始:“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
-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戊戌变法的专题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案例分析:挑选典型事件和人物,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思考。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戊戌变法意义、影响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3.作业设计:
-布置课后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撰写阅读笔记,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2.认识到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戊戌变法,提高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发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戊戌变法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接着,我会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如民族危机、国内外形势等,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
-分析戊戌变法中的典型事件和人物,探讨其成败得失。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 法教案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 法教案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授课时间:2011/3/24 授课班级:高二(3)班授课老师:陈冠玉【课程标准】(结合考纲):(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重点: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知识链接】必修1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必修2第10课《民族工业的出现的艰难发展》、必修3第20课《西学东渐》,选修2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考向测重】戊戌变法是高考重点内容之一。

侧重变法的方式和内容的选择,特别着眼于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如2008年宁夏文综卷对“彼得改革”、“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进行了对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19世纪中叶世界形势图(局部),指出工业文明冲击下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大势所趋。

面对世界之潮流,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对比中国之困窘,政治专制、经济落后、思想禁锢。

总有那么一些怀揣救国梦想,试图力挽狂澜,解救中国于水火中的人,他们发起了什么运动,他们的救国梦成功了吗?追问历史:山雨欲来风满楼--解读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从解读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得出戊戌变法的国内历背景。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国际;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发展中日趋完善思考1:这三幅图反映了19世纪末的中国出现了什么问题?(展示三幅列强瓜分中国漫画)国内:1、政治背景:⑴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思考2:阅读漫画,根据教材分析清晚期导致“民众痛苦”的原因?(展示漫画民众的痛苦)外因:清政府转嫁外债;内因:(财政危机)沉重的捐税;官吏的压榨;自然灾害等等。

结果: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

高中历史第15课戊戌变法教案1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15课戊戌变法教案1岳麓版选修1

第15课戊戌变法1教学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度,在必修中都已学过。

然而在选修分册中再来学习它,应使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去理解,以探究这场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4.1.2学时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4.1.3学时难点1、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2、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戊戌变法的背景展示散文《日落紫禁城》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改?!”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却也带点犹豫······“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悲哀?!抑或是感动?!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学生思考:该散文主要描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历史情感?为什么说“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师生一起回顾19世纪发生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历史大事,学生得出结论: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是当时的历史潮流。

第四单元第十五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选修1)

第四单元第十五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选修1)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3)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4)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阅读教材P104第1自然段、第一段小字和左侧资料卡片,
请回答:王韬、郑观应的主张与同时期的洋务派思想相比有 哪些突破?其根本要求是什么?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哪些? 提示:(1)突破:王、郑不仅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更认识 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2)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3) 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开设银行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暂时缓和了列强争夺中国的 尖锐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列强建立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提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力量薄弱;民 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要阶级来源的 新势力力量有限;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封建势力在中国有千年 的历史,力量雄厚;且朝廷中慈禧和光绪帝是制约和被制约 的关系;悬殊的力量对比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新势力在 变法过程中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执行新政的地方 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合法”
学习的榜样。
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4.教材P110
“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
杨深秀寻死”,你怎么看待谭、杨二人的献身精神? 提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受到守旧势力的阻
挠、破坏,谭、杨二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表现了他们大无
畏的革命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唤起民众的觉醒,以挽救 当时严峻的民族危机,表现了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操,是我们
3.教材P108
想一想,支持变法的都有哪些人?为什么慈禧

高中历史2.15《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2.15《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

历史:2.15《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预习学案: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经济基础:中国初步发展。

2、阶级基础:中国力量壮大。

3、直接原因:战败,加深。

4、思想基础:兴起二、过程(一)兴起:――维新思潮(二)序幕:――公车上书1、直接原因:草案电传回北京。

2、主要内容:(1)建议朝廷,,,据约在战。

为权宜之计。

(2)为长久之计。

3、结果:由于阻挠,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4、影响: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

他们冲破了,显示了。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目,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三)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三分报纸、两个组织、一个纲领)2、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3、纲领:(四):高潮――百日维新1、背景:(1)直接原因:。

(2)康有为:呈递,提出了,成为;组织,以为宗旨。

2、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3、经过: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五)结果――无力回天1、新政实施后各派的反应与斗争:(1)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2)慈禧太后:做好随时的准备(3)读书求官之人:(4)维新派:求助于,尽力争取。

2、戊戌政变――变法失败(1)时间:(2)概况:慈禧太后囚禁,制造。

新政内容除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三、意义——维新时期的遗产1、性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也是一次。

2、影响:(1)引发了思想的巨浪,昭示着。

(2)通过变法,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3)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4)摒除陈规陋俗,提倡,引领时代新风。

(5)近代获得较快发展。

(6)开创了。

高中历史 第15课《戊戌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15课《戊戌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引导,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本节重点是戊戌变法的背景、百日维新内容、特点及失败的基本史实。

3.★为选做题,C层可不做。

【学习目标】
1、牢固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等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通过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学会历史分析的方法。

3、全力以赴、高效学习,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问题引导】
用心爱心专心- 1 -
1
2、★(09年山东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考查学生理解、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学后反思】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
用心爱心专心- 3 -。

2013高二历史学案 岳麓版选修1 第15课 戊戌变法

2013高二历史学案 岳麓版选修1 第15课 戊戌变法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15课戊戌变法课前预习案【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1。

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2.学习目标要求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派的主张、百日维新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认识其大背景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并注意与其他改革比较。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

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1.社会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激发。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康梁维新思潮.(一)变法的理论准备阶段1。

创办学堂,聚徒讲学: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2。

著书立说,力倡维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变法的政治宣传阶段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1。

公车上书(1895年4月)(1)引发“公车上书”的导火线是什么?(2)“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公车上书的影响:虽然没有上达给皇帝,但却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2.创办报刊,传播维新主张:康有为《中外纪闻》,梁启超在上海的《时务报》,严复在天津的《国闻报》.3.成立政治团体,组织力量:强学会(1895.8)和保国会(1898。

4)保国会的宗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4.兴办学堂,培养变法维新的人才.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推动了湖南维新运动的蓬勃发展。

5。

展开论战,挑战顽固派: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思考: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哪些方式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三)变法的政治实践阶段: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⑴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继被杀。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戊戌变法教案3 岳麓版选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戊戌变法教案3 岳麓版选修1
作为高二的文科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归 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又有很强的可读、可学性,但是本课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例如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深远的历史意义等,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 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材料,借助史料、图片、微视频等方式,通过不同的角度和看点,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后,通过探究的方式突破重点和难 点。在这些铺垫的基础上,为本课最后的升华打下基础。通过一组图片使学生明白: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更是一部探索史和反抗史,其间先进的中国人始终 没有放弃,始终表现出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才使中华民族一步步登上更高的起点,学生在这个环节得到了感悟!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和戊 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戊戌变法失败,探讨其败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通过前面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内容 方面分析其失败原因,同时通过多角度提供史料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失败的必然性,从而认识到中国近代化道路异常曲折,近代仁人志士为此做出了重大 的牺牲。对于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这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学生应该认识到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意义却是深远的,它为中国 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主分析史料
小组合作展示
网络图片、史料
讲授新课(第四篇章)
分析戊戌变法历史意义
分析史料
回答问题
网络图片 史料
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欣赏图片和音乐
音乐配合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特色如下:
①创设图文材料,利用学生对慈禧、发明创造的兴趣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戊戌变法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戊戌变法

九戊戌变法【单元导航】【课标解读】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康梁等维新派提出各种主张,其核心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并且在戊戌变法中进行具体的实践,但最终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并且操之过急,缺乏政治经验而失败。

戊戌变法尽管失败了,但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们力图改革、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操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考情瞻望】学习戊戌变法,还要注意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下比较,从各个侧面探究戊戌变法失败而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原因。

【知识清单】清单一戊戌变法产生的时代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戊戌变法的经济根源。

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某些爱国志士提出“设厂自救”的主张,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提供了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①代表:王韬、郑观应②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君主立宪制③认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于实践。

4.康、梁维新变法的准备工作:(1)创办学堂,聚徒讲学:广州万木草堂(2)著书立说,力倡维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3)上书皇帝,恳请变法:公车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4)创办报刊,传播维新:《中外纪闻》与《时务报》(5)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强学会和保国会(6)展开论战,挑战顽固: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清单二戊戌变法的内容: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9月21日戊戌政变结束,又称“百日维新”。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

【主题探究四】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维新时期的遗产
奏定 大学堂 章程
(1903)
京师大学堂牌匾
京师大学堂旧址
维新时期的遗产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报刊和著述
维新时期的遗产
“天足会”奖章 梁启超等创办的“经正女学堂”
缠足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京师大学堂旧址
思想启蒙 开出创版了印刷新事的业时获得代了风长气足的、进社步会,人舆们论认和知空思间想空观前扩念大,这是
材料九: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 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在中国, 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不会允许中国走上自强 之路。
国际环境不利于中国改革。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强大,阻挠和破坏变 法;国际环境不利。
主观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导致维新 (根本原因) 派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阻挠和破坏变法。
陈宝箴
变法诏书损害了保守 派的利益,各省的巡 抚老爷要么阳奉阴违, 要么置若罔闻, 只有 湖南巡抚陈宝箴表示 支持。
材料二:103天中康有为上了36个奏章、两部书; 光绪帝下了180道变有法关内变容法上的贪上大谕求。全这;些变奏法章和上 谕,内容无所不包过,程恨中不急得于立求刻成将。中国变成近代 化的富强国家。 新政一开始就触遭动到了许既多得人利的益反者对,。树废敌除太八多股;取变士, 等于断送了许法多没读有书深人入的人仕心途。,使他们掀起了一 片反对声浪。 材料三:随着变法的深入,新旧势力冲突日益尖 锐。维新派对想列争强取和列封强建的势支力持寄,予但幻未想成,功缺;乏于反是 寄希望于在帝天反津封小的站斗练争兵勇的气袁。世凯。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戊戌变法教案4岳麓版选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戊戌变法教案4岳麓版选修1
课件展示问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出示课堂知识体系
同学们总结问题
课件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通过感悟历史,回顾旧知;探索体验,感受新知;迁移运用,知识升华三个层次的设计,力图使学生既能从整体上感知脉络,又能从各个部分深刻体会中华民族的加深,首先让学生自读教材,了解教材关于民族危机加深的大致内容;然后,设计问题,让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合作探究得出问题的结论,加深学生对民族危机加深的理解;最后,合作探究假如你是19世纪末期资产阶级的一员,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你应该怎么办?既能对本节课小结,又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在政治史部分,就已经学习了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相关内容,而且知道了清政府面对民族危机,只能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在必修二也学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相关内容。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是比较丰富的,这就为进一步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尤其是对戊戌变法理解以及评价问题认识还不全面、不深刻。所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这节课,若能抓住关键,找准诱思点,“以情激情,以诱达思”,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识记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变化及危害;
2、能够概括中国民族资本景。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教学主题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5课 戊戌变法(教案1)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5课 戊戌变法(教案1)
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1)原因:①《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课题
第15课戊戌变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量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工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
2、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
3、识记: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
方式
表现
危害或影响
资本输出
争做中国债主(三次大借款)
便于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争夺路矿权(铁路修筑和矿山开采)
控制了中国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便于对中国进行侵略。
开设工厂(《马关条约》开先例)
把中国变成它们工业品的独占市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开设银行
这些银行变成了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控制了中国的贸易和金融。
(2)表现:
①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②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这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矛盾的结果之一,1895年三国干涉归还辽东半岛表明帝国主义国家既想独占,又反对别国独占,最后只能选择共同瓜分的道路的开始。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9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91

第15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及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及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阶段代表人物主要主张早期(19世纪60年代)王韬广贸易、开煤矿、兴铁路、造轮船、发展资本主义,推崇君主立宪政体,主张君民共主郑观应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提出了“商战”观点成熟(19世纪90年代) 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倡民权”谭嗣同“冲决网罗”严复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P104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中的材料,联系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想一想,他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提示】①其目的是利用古代圣贤、经典著作的影响力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寻求救国理论。

②在顽固派旧势力还很强大,封建传统观念在许多人的思想中还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借用儒家学说和孔子作偶像对外进行宣传可以减少阻力和压力,在当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斗争策略。

③康有为的维新活动一开始就抱住孔子的理论权威和皇帝的政治权威,也表明他所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尝试理解教材P105吴汝纶《天演论·序》中的材料的意思。

【提示】大意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无法抗拒的社会变化规律。

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任天为治”、无所作为的态度是不足取的。

只有发愤图强,“以人持天”“与天争胜”,才能在竞争的世界上生存发展。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1.开端——公车上书(1)概况①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

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和掌握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内容。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重点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2.掌握戊戌变法对中国历史和现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分析戊戌变法的重要性和影响。

2.理解戊戌变法中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条件。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以PPT为主,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

2.讨论研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家庭作业: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后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文章。

五、教学流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相关讲义和案例资料。

2.准备小组讨论问题,并分配学生小组。

2. 课堂教学1. 引入(5分钟)教师用PPT简单介绍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内容,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历史和现代化的影响。

2. 讲授(35分钟)教师用PPT和相关讲义对戊戌变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戊戌变法的总体背景、政治条件、社会条件、变法内容和变法影响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25分钟)教师根据预先准备的问题,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就自己的看法进行汇报。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汇报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

4.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戊戌变法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效果比较好。

在教学中,我强调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下一步,我会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创新,提高课堂的互动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戊戌变法
问题导学
1.维新派的主张及实践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

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材料二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材料三“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

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

”“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1)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探究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各有何特点?
材料四
(2)结合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说明.探究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材料五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下
面的总结概括。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绪诏书要变法,救亡图强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3)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知识信息?
百日维新的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2)从涉及领域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3)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的上层,只得到少数官员的支持,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4)从内容上看,没有涉及开国会、定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等政治主张,表明光绪帝变法的初衷不是为了实践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活动与探究
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
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1)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例史实论证三则材料的观点.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2)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
(3)据材料,思考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用“和平”“合法”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有限改革.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车酋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甲午海战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③设立京师大学堂④改革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二、非选择题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

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

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识见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帝,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

康有为、光绪帝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

(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问题导学】
1.活动与探究:(1)提示: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2)提示:①方式:著书立说;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著书如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组织学会如维新派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如维新派创办《时务报》《中外纪闻》等。

还有上书、办学堂、讲学等方式。

②影响: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3)提示:“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2.活动与探究:(1)提示:①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

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

②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

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提示:①角度: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

②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③“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3)提示: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地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当堂检测】
1.A
2.B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①为政治措施,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含有①的选项。

3.C 解析: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头脑开始清醒”,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C项说法符合题干材料含义.A、B、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

4.参考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2)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

(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发动武装政变;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