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互动

人类社会是在互动中形成的,在互动中,我们既进行物质交换,也进行精神交流,从而使社会发展生生不息。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互动是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现象,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都可以称为社会互动,发生在群体内部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交往也是社会互动的重要方面。网络聊天、下棋、打扑克,与老师同学讨论等等,那究竟什么是社会互动?陌生人的街头偶遇,迅速交换目光,有转移眼神,表现出欧文.葛夫曼的“有礼貌的不关注”。

社会互动案例:大学生去面试的过程,包括精心准备就是互动的开始,在不同场合表现不同的自己,根据社会成员共同建构和分享的一些规则。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与功能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一)社会互动的定义

一般来说,社会互动是社会主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对内涵的理解: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

2.互动的行为主体之间必须有建立在信息沟通基础上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3.社会互动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二、社会互动的形式

在社会学先驱乔治.齐美尔(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研究基础上,人们总结出社会生活中最为突出的互动形式:

(一)交换。个人或群体采取某种方式彼此交往,这种交往旨在获得报酬或回报,这样形成的关系是交换关系,生活中许多关系都属于这种类型。

1.交换的特点:回报不一定有形的,许多是情感回报,就想为了得到感谢而对别人付出。在亲密的交往中,交换关系也是重要的。

讨论:“爱人是否需要回报。”

2.交换的原则。互惠。自愿。

按照交换论者的观点,许多人类社会生活可以还原为某种关于酬赏与成本的计算。这一逻辑被用于考虑婚姻、友谊。由于人们发现互动的好处,人际互动的稳定模式才得以形成和维持。交换关系被应用于夫妻关系的研究。交换的项目包括家务、经济支持、情感满足、身心愉悦等。按照勒文热的观点,某种关系的稳定性取决于这类交换对于当事人双方的满足程度。

(二)合作。合作是互动双方相互配合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社会互动形式,这些目标通常是无法通过单方的努力实现的。没有合作,社会不会存在。

合作的类型:自发的合作(某种情景的实际需要,如救援);传统合作(由自发合作变成稳定的社会习惯,如在美国边疆居民共同收获庄稼的传统);指导合作(双方在具有权利的第三方的指导下的合作);契约合作(职责明确)。(三)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利益和有价值物是有限的。个人在追求这些稀缺资源时必须竞争。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达到所向往的目标,打败对手是必要的。冲突可能导致苦难,但是冲突也有正面效果。一个没有冲突的社会将是毫无生机、沉闷乏味的社会。

(四)竞争。是遵循某些规则的一种合作性冲突,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比打败对手更重要。为了防止竞争转变为冲突,竞争双方预先就游戏规则达成一致意见,在遵守规则基础上协作。足球队竞争。

(五)强制。当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一方时,强制互动就产生了。强制通常也被看做是负面的社会互动形式,但是强制也有积极功能。父母对孩子的管制。做错事的男孩。

三、社会互动的功能

1.社会互动构成特定的社会关系,并促成特定的社会结构的形成。

2.社会互动能帮助社会成员获得自我、完善自我,促进个体社会化。

3.社会互动导致社会文化在不同区域与民族之间进行传播,促进人类精神文

明建设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

符号互动论。米德是芝加哥大学教员,按照米德的观点,行动是人在特定情景下的全部反应,它不仅包括人们的实际行为,而且包括他们对环境中特定事物和人的注意,以及他们对那些事物或人的感觉和想法。

互动论基本原理:1.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2.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3.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景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自己交流。4符号在互动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符号是指有意义代表事物的事物。

如:在饭店买单。

我们在行动时,必须考虑与其他人在同一社会情景下的行动和思想一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阐释他人行为的象征意义。如推销员与客户,员工与老板。

二、拟剧论

是用表演比喻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符号互动理论。早在古希腊学者的著作中就有关于拟剧论的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舞台,人们一生都在扮演着多种角色。用表演比喻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符号互动理论。早在古希腊学者的著作中就有关于拟剧论的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舞台,人们一生都在扮演着多种角色。美国文学评论家K.伯克在《动机初阶》(1945)中最早将这一思想运用于社会科学,但当时并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后来符号互动论者 E.戈夫曼发展了拟剧论,试图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方面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他的早期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阐述了这一理论。

拟剧论(dramaturgical theory)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代表作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第一观点

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拟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目中创造印象,戈夫曼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称为“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不仅包括用自己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对方,也包括建造自己表演的舞台布景,这实际上是对互动情境的设计。

第二观点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即预想的方式)表演就按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即情况更加复杂或发生变化)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

第三观点

戈夫曼提出,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在前台,人们呈现的是能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