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五脏(精品PPT)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五脏(精品PPT)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 肺气宣发──┤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心气充沛----心脏提供充足的推动力。 血液充盈----血液量充足。 脉道通利----脉道通畅与完整。
医学课件
11
心主血脉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色、舌 色、脉象及胸部感觉四个方面反应出来。
心主血脉功 心血亏虚 能正常 面色 红润有光泽 淡白无华 舌色 脉象
胸部 感觉
喉亦为肺之门户,肺之经脉 上通于喉,是清浊之气出入 之要道,又是发音的主要器 官。 医学课件
第一节
五 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 为六脏。 本节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 等的关系。
医学课件 1
一、心 Heart
心的解剖位置:
位于胸腔之左, 居横膈之上,两肺之 间,脊柱之前,略偏 于左,外应虚里。 虚里— 左乳下心 尖搏动处,又名胃之 大络。
医学课件 4
心的特性
心在五行属火, 在色为赤 在味为苦 为阳中之阳脏 主通明 应于夏气而主长养
医学课件
5
说明
由于中医学重视“形而上”的思维方法,所 以,脏象学主要以阐述功能为特点,立足解剖, 但不泥于解剖。中医研究脏象除注重人体本身 的整体性外,同时还重视内脏与所通应 的外 界环境息息相关的联系。故中医学的心,不仅 包括解剖学的心脏(古人称血肉之心),而且 还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古人称神明之 心),是联系全身相关脏器组织及自然界和社 会心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整体,又称心系统。 主要与西医的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 及内分泌(心钠素)等系统的部分功能有关。 6 医学课件
功能失常
肺主呼气 呼吸的调节 肾主纳气

中医基础理论--2-2藏象五脏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2-2藏象五脏ppt课件

2018/10/21
中医基础理论
若外邪犯肺,肺气失宣,则会出现胸闷、 鼻塞、咳嗽、喷嚏、恶寒无汗等。 肺气不足,则见自汗,易患感冒。 津液不能及时布散而停留于局部。停于肌 肤则为痰饮,停于肌肤则为颜面周身水肿 。

2018/10/21
中医基础理论
2肺主肃降 通过肺的肃降,吸入自然界清气。 肺的位置最高,为华盖之脏,通过其肃降 作用,将脾上升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向下向 内布散,以营养脏腑器官。 通过肃降,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 持呼吸道通畅。 例如外感风寒先导致宣发失常,出现胸闷 ,

2018/10/21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
2018/10/21 中医基础理论
①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肺吸入的清气和 在肺合成的宗气是一身之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
②肺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行:肺通 过呼吸运动,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
中医基础理论
2018/10/21
1、肺主宣发生理功能的表现; 宣发卫气,将卫气布散到皮毛,护卫肌表, 促进汗液排泄. 将脾所上输得水谷精微和津液,布散到全 身,营养肌肤. 通过肺的宣发,呼出浊气.
中医基础理论--2-2藏象五脏
第二节 五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 六脏。 本节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 等的关系。
2018/10/21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六腑(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六腑(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六腑(思维导图)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脏器的总称。

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后世医家将此概括为:六腑以通为用。

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脏腑的功能和特性展开思考。

比如:胃阴亏虚,抑制作用不能制约推动作用时,会加快消化速度吗?不会!因为当胃阴亏虚时,凉润作用也减退,这对于喜润恶燥的胃来说确实有点杀人诛心了。

虽有推力,但太干燥,下不去!所以嘈杂!隐隐灼痛…甚至因腑气不通,气不得下而反上,呃逆!…学习重点1.胆汁的来源、作用,肝气的疏泄对于胆汁排泄的重要性。

2.胃气下降的特性。

胃津,胃气,胃阴,胃阳的作用。

3.小肠主液、小肠化而下降。

4.大肠燥化作用。

5.肾气和膀胱之气的蒸化,膀胱开合失权。

6.三焦的分类,作用。

图中灰色框内为相对重点内容。

文章中如有错字错句请通过下面(发消息)提醒更改!。

中医基础理论(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一经别的循行与基本功能 二别络的循行与基本功能 三经筋的循行与基本功能 四皮部的循行与基本功能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一节体质学说概述 第二节体质的形成
第三节体质的分类
第四节体质学说的应 用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的特点
一先天禀赋 二年龄因素 三性别差异 四饮食因素 五劳逸因素 六情志因素 七地理因素 八治疗影响
一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二七情与脏腑的关系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一饮食不节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一过劳 二过逸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一毒邪 二外伤 三诸虫 四药害 五医过 六先天因素
第二节病机
第一节发病
第三节疾病传变
一发病原理 二发病类型
一基本病机 二内生五邪
一疾病传变的形式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1
第一节经络学 说概述
2
第二节十二经 脉
3
第三节奇经八 脉
4 第四节经别、
别络、经筋、 皮部
5
第五节经络的 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五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一中医学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创新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二中医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一取象比类 二司外揣内 三归纳演绎 四试探反证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三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第一节阴阳学 说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ppt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ppt
“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 ⑤调节生殖机能
调节冲任 :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调节精室: 司精关之开合
2、肝主藏血
(1)含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2)生理作用:
①贮藏血液
肝主血海,血藏于肝 濡养肝脏,制约肝阳(气)
②防止出血
血行正常。
“夫肝摄血者也“。(《卫生宝鉴》)
③调节血量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肾藏志
4、心主神志与脑为元神之府的关系 心(心为主导)
心肺脾肝肾
神魄意魂志 主 宰
五脏藏神
五脏六腑之精

脑为髓海 脑
(三)心脏的生理特性
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主君火,君火居上,主宰全身。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
2、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与夏同属五行中的火系统,两者气化相通。
(3)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①行血

②生血
2、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心主神明
⑴心主神志的含义
①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 神 ②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
③人的精神活动—意识、思维、情志活动(狭义)
(2)神的物质基础——精气
精气——形

(3)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①任物作用 ——接受、处理、反映信息
②主宰作用 ——五脏六腑之大主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肺位最高,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
2、肺为娇脏: 肺为华盖,清肃之体,外合皮毛与大气直接相同,不耐寒热,
易受邪侵。 3、肺与秋气相应
(三)肺的生理联系
1、肺在志为悲 2、肺在窍为鼻 3、肺在液为涕 4、肺在体合皮 5、其华在毛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个人认为,教科书排版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孩子们有点不太友好。

第一:拿藏象和气血津液来说,脏腑大家都相对熟悉,气血津液都相对陌生。

把处处离不开气血津液的脏腑排在气血津液之前学习,连气血津液是个什么概念都不知道,让学生怎么学?
第二: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是通过经脉属络、生理配合、病理相关来说明的。

可是,经络还是被排在了后面,当然经络知识体系很大,但最起码把能说明脏腑表里关系部分安排在前面吧。

第三:一会边是:脾上输津液于肺,再由肺的宣降作用输布全身。

一会是:脾上输津液于心肺头目。

是没错,但这样的半截话很容易把刚接触中医的学生绕的是云里雾里。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公众号内文章是重新做了排序的。

开始今天的内容前,先把相关的经络知识点了解一下。

以便知识的衔接。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是气血运行和信息传导的主要通道。

经脉有十二正经: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

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与脏腑有直接的属落关系。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网络全身。

了解了经络,再学习脏腑之间的关系就有理论支持了。

以下是脏腑关系的思维导图。

飧泄(sun):大便泄泻清稀, 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肠鸣腹痛。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
LOGO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府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019/9/23
2
第一节 概说
学习要求
1、掌握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及其在中医学中 的地位;
2、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3、了解藏象的来源。
2019/9/23
3
一、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一)藏象的概念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 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指藏于 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张景岳在《类经·藏象类》中说:“象,形象也。 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2019/9/23
4
(二)藏象的来源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的感觉 神志活动(有的教材没有此点)
2019/9/23
17
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表现
面色——面色红润光泽; 舌色——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 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 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 神 志 活 动 —— 养 神 , 则 神 志 清 晰 、 精 神 振 奋 ,

除胆外 无
2019/9/23
9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 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 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 者。”故五脏又有“五神脏”之称。
2019/9/23
10
第二节 五脏
学习要点
1、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2、熟悉五脏的生理联系 3、了解五脏的生理特性
2019/9/23

藏象 脏腑的关系课件

藏象 脏腑的关系课件

No Image
肺虚推动无力——气虚便秘,大便艰涩不行
No Imag2e020/4/29
No
Image脾与胃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理
No Image
No Imag20e20/4/29
纳运协调 升降相因 燥湿相济
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 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 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 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 脾性恶湿——脾阳健则能运 胃性恶燥——胃阴足则能纳
No
Image 燥湿不济
No Imag2e020/4/29
湿易犯脾,困遏脾阳,影响胃纳 热易犯胃,灼伤胃津,影响脾运
No
Image肝与胆
No
Imag生e
ImNaog理e
消化功能 精神情志
No Image

No
Imag理e
消化方面 精神情志
No Image2020/4/29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疏泄胆汁,帮助消化






互 资



调 控

2020/4/29
4、心与肾
心火不亢 心火
下上 降济
心肾水火相济
肾水 肾水不寒
心肾不交
2020/4/29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5、肺与脾
肺司呼吸 脾主运化 肺通调水道 脾运化水液
2020/4/29
吸入自然界 清气
化生水谷之 精气
输布排泄水液
吸收输布水液
聚于
生成
胸中
宗气
运化正常有利于肝之疏泄 调节血量 固摄血液

中医基础9藏象脏腑关系

中医基础9藏象脏腑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一脏一腑的表里配合关系,其依据有三: ①经脉络属。 ②生理配合。 ③病理相关。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与小肠
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
1. 水火既济: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
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 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2.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 生神;神能控精驭气。故积精可以全神,神 清可以控精。
3.君相安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
病理上,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阴虚
火旺、阳虚水泛、精亏神逸。
心与小肠生理上相互为用。心阳之温煦,心 血之濡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小肠主 化物,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其 中浓厚部分经脾气转输于心,化血以养其心 脉。
心与小肠病理上相互影响。心经实火,可移 热于小肠;小肠有热,亦可循经脉上熏于心。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与大肠
体现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的相互 为用关系。
促进血液运行:心主行血,肝主疏泄藏血 (病理上:心肝血虚证,心肝血瘀证)


调控精神情志:心藏神,肝调畅情志 (病理上:心肝气郁证,心肝火旺证)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心肝神魂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互 资



调 控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四)心与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关系与相关(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关系与相关(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关系与相关(思维导图)
五脏相关
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神五志、五液及季节的关系以下面图片形式展示,在此只做各别阐述。

心在体合脉:是指血脉统属于心,即由心主司。

肺在体合皮:肺宣发卫气,水谷精微津液于皮毛。

肺开窍于鼻:鼻为呼吸道最上端,通过喉咙和气管与肺相连。

肝在窍于目:肝的经脉上连目系,肝血循经上注于目,使其能视。

心在液为汗: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汗血同源),汗液的生成和排泄与心血、心神关系密切。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2、含义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 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 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简单的说就是心具有 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及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功能。
2021/6/27
22
3、心主神志的理论依据
①整体观念 ②心为神志活动产生的
场所 ③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
心情愉快,喜乐有常,思维敏捷,记忆力强。
2021/6/27
18
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 面色、舌色—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青紫晦暗或灰黑(血液瘀滞)
脉搏—细弱无力,或节律不匀(气血不足); 脉迟无力(偏心阳虚); 脉细数无力(偏心阴虚); 脉涩滞或结代(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
胸部感觉—惊悸、怔忡 神志活动—失眠
2021/6/27
24
二、心的生理特性
1、主通明:通—相通、相应。明—光明。是指 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心主通明的 生理特性主要体现在:①显明可见。②心生智慧, 明察宇宙万物。③心明则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3、心与夏气相应
2021/6/27
25
三、心的生理联系
1、在志为喜 2、在液为汗 3、在窍为舌 4、在体合脉 5、其华在面
③ 肺内异物不能肃清,可见咳嗽、吐痰、呼吸不 畅。
④ 大肠传导障碍,可见大便困难,甚或闭结不通。
2021/6/27
43
(5)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两者共同的生理效应
①维持呼吸运动正常 ②辅助心脏推动血行 ③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 ④布散卫气于体表 ⑤促进水液输布排泄
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是肺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 基础,肺失宣降是肺脏功能障碍的基本病机,宣 降肺气就成为治疗肺病的主要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个人认为,教科书排版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孩子们有点不太友好。

第一:拿藏象和气血津液来说,脏腑大家都相对熟悉,气血津液都相对陌生。

把处处离不开气血津液的脏腑排在气血津液之前学习,连气血津液是个什么概念都不知道,让学生怎么学?
第二: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是通过经脉属络、生理配合、病理相关来说明的。

可是,经络还是被排在了后面,当然经络知识体系很大,但最起码把能说明脏腑表里关系部分安排在前面吧。

第三:一会边是:脾上输津液于肺,再由肺的宣降作用输布全身。

一会是:脾上输津液于心肺头目。

是没错,但这样的半截话很容易把刚接触中医的学生绕的是云里雾里。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公众号内文章是重新做了排序的。

开始今天的内容前,先把相关的经络知识点了解一下。

以便知识的衔接。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是气血运行和信息传导的主要通道。

经脉有十二正经: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

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与脏腑有直接的属落关系。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网络全身。

了解了经络,再学习脏腑之间的关系就有理论支持了。

以下是脏腑关系的思维导图。

飧泄(sun):大便泄泻清稀, 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肠鸣腹痛。

文章中如有错字错句请通过下面(发消息)提醒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