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案 第五章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让学生借助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和计算功能来抽象掉其深奥的数学理论和复杂的运算,通过建模练习来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分析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随机数据序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二,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利用时间序列的基本思想来处理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方法论基础。
三、教学学时分配《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实验内容设置与教学要求一览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时间序列分析简介(学时4)(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时间序列的定义,理解时间序列的常用分析方法,掌握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非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时间序列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随机过程、系统自相关性。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引言第二节时间序列的定义(拟采用慕课或翻转课堂)第三节时间序列分析方法1.描述性时序分析2.统计时序分析第四节时间序列分析软件第五节上机指导1.创建时间序列数据集2.时间序列数据集的处理本章习题要点:1、基本概念和特征;2、软件基本操作。
第二章时间序列的预处理(学时6)(拟采用慕课或翻转课堂)(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平稳时间序列的定义,理解平稳性和随机性检验的原理,掌握平稳性和随机性检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平稳时间序列的定义及统计性质。
教学难点:时间序列的相关统计量。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平稳性检验1.特征统计量2.平稳时间序列的定义3.平稳时间序列的统计性质4.平稳时间序列的意义5.平稳性的检验第二节纯随机性检验1.纯随机序列的定义2.白噪声序列的性质3.纯随机性的检验第二节上机指导1.绘制时序图2.平稳性与纯随机性检验本章习题要点:1、绘制给定时间序列的相关图;2、计算给定时间序列的相关统计量;3、检验序列的平稳性及纯随机性。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3330775课程名称:时间序列分析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 学时:51学时(课内学时:45 课内实验:6)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3.适用专业:统计学适用对象:本科4.先修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5.首选教材:王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出版。
备选教材:王振龙等编著:《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6.考核形式:闭卷考试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室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先期需完成的课程有概率论、随机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序列简介、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解、非平稳序列的随机分析、多元时间序列分析。
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本课程的实验教学。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时间序列分析简介【教学目的】1、了解时间序列的定义及常用分析方法;2、掌握时间序列的几个基本概念: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非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记忆性。
【教学重点】时间序列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随机过程、系统自相关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时间序列的定义第二节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第三节时间序列分析软件EVIEWS简介第二章时间序列的预处理【教学目的】1、掌握平稳性检验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纯随机性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平稳时间序列的定义及统计性质。
【教学难点】时间序列的相关统计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平稳性检验一、特征统计量二、平稳时间序列的定义三、平稳时间序列的统计性质四、平稳时间序列的意义五、平稳时间序列的检验第二节纯随机性检验一、纯随机序列的定义二、白噪声序列的定义三、纯随机性检验第三章平稳时间序列序列分析【教学目的】1、理解ARMA模型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平稳序列建模方法。
3、掌握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教学重点】平稳时间序列建模【教学难点】模型识别,参数估计,序列预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教学内容】第一节方法性工具一、差分运算二、延迟算子三、线性差分方程第二节 ARMA模型的性质一、AR模型二、MA模型三、ARMA模型第三节平稳序列建模一、建模步骤二、样本自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三、模型识别四、参数估计五、模型检验六、模型优化第四节序列预测一、线性预测函数二、预测方差最小原则三、线性最小方差预测的性质四、修正预测第四章非平稳序列的确定性分析【教学目的】1、理解时间序列的分解原理。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时间数列分析笔记
统计学时间数列分析笔记
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发展变化的特征。
时间序列(timesseries)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相继观察值
排列而形成的序列。
经济数据大多数以时间序列的形式给出。
时间序列可以分为平稳序列和非平稳序列两大类。
平稳序列是基本上不存在趋势的序列。
这类序列中的各观察值基本上在某个固定的水平上波动,虽然在不同的时间段波动的程度不同,但并不存在某种规律,波动可以看成是随机的。
时间序列的成分可以分为四种:
趋势(T)、季节性或季节变动(S)、周期性或循环波动(C)、随机性或不规则波动(I)。
构成要素: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1)长期趋势(T)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受某种根本性因素作用而形成的总的变动趋势。
2)季节变动(S)现象在一年内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动。
3)循环变动(C)现象以若干年为周期所呈现出的波浪起伏形态的有规律的变动。
4)不规则变动(I)是一种无规律可循的变动,包括严格的随机变动和不规则的突发性影响很大的变动两种类型。
《时间序列分析》教学大纲
《时间序列分析》教学大纲时间序列分析是一门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物理学等领域。
本课程旨在介绍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以下是《时间序列分析》教学大纲的内容:一、引言A.课程背景和目的B.时间序列的概念和特点C.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领域二、时间序列的表示和描述统计A.时间序列的表示方法B.时间序列的图形展示C.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和特征分析D.季节性和趋势分解三、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分析A.平稳时间序列的定义和性质B.平稳性检验方法C.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和预测四、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A.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的概念和性质B.自相关和偏自相关的图形表示C.自相关和偏自相关的计算和解释五、时间序列的参数估计与模型选择A.自回归模型和移动平均模型B.参数估计方法:最大似然估计和最小二乘估计C.模型的选择和拟合优度的评价六、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A.单步预测和多步预测B.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预测方法C.时间序列的交叉验证和预测精度的评价七、时间序列的模型诊断和改进A.残差分析和模型诊断B.模型改进:参数调整和模型修正C.季节性调整和趋势消除八、时间序列的实际案例分析A.经济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B.金融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C.自然科学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九、时间序列分析软件的应用A.R语言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B. Python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C.其他时间序列分析软件的介绍和比较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教材参考:- Wei, W. (2024). Time Series Analysi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Methods. Addison-Wesley.- Hamilton, J. D. (1994). Time Series Analysi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评估方式:作业、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
统计学原理第5章:时间序列分析
a a
n 118729 129034 132616 132410 124000 5
127357.8
②时点序列
若是连续时点序列: 计算方法与时期序列一样; 若是间断时点序列: 则必须先假设两个条件,分别是 假设上期期末水平等于本期期初水平; 假设现象在间隔期内数量变化是均匀的。 间隔期相等的时点序列 采用一般首尾折半法计算。 例如:数列 a i , i 0,1,2, n 有 n 1 个数据,计算 期内的平均水平 a n a n 1 a 0 a1 a1 a 2
(3)联系
环比发展速度的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n n i 0 i 1 i 1
相邻两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后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i i 1 i 0 0 i 1
(二)增减速度
1、定义: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2、反映内容:现象的增长程度 3、公式:增长速度
0.55
二、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指标
(一)发展速度 (二)增长速度 (三)平均发展水平
(四)平均增长速度
(一)发展速度
1、定义:现象两个不同发展水平的比值 2、反映内容: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快慢相对程度 3、公式:v 报告期水平 100%
基期水平
(1)定基发展速度
是时间数列中报告期期发展水平与固定基期发展水平对比所 得到的相对数,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 展方向和速度,故亦称为总速度。 (2)环比发展速度 是时间数列中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说明某 种社会经济现象的逐期发展方向和速度。
c
a
b
均为时期或时点数列,一个时期数列一个时点数列,注意平均的时间长度 ,比如计算季度的月平均数,时点数据需要四个月的数据,而时期数据则 只需要三个月的数据。
统计学原理教案中的时间序列分析解析学生如何分析和预测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和模式
统计学原理教案中的时间序列分析解析学生如何分析和预测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和模式时间序列分析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研究时间上的连续观测数据,了解其变化趋势和模式。
在统计学原理教案中,时间序列分析是一个关键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预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一、时间序列分析的概念与应用场景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对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解析时间序列数据中所蕴含的趋势、周期性等信息,进而进行预测和决策。
时间序列分析广泛应用于金融、经济学、环境科学、天气预报等领域,对于理解数据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步骤1. 数据收集与整理:首先需要收集与时间相关的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均值、方差、自相关性等指标的计算,以获得数据的基本统计特征。
3. 趋势分析:通过绘制时间序列数据的图表,观察数据的趋势变化,判断数据是否存在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4. 季节性分析: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季节性分解,将原始数据分解为趋势、季节和残差三个部分,以便进一步了解季节性变化的规律。
5. 预测与模型选择:根据过去的时间序列数据,选择合适的模型对未来的数据进行预测,常用的模型包括移动平均、指数平滑和ARIMA 模型等。
三、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1. 移动平均法:该方法是通过计算一定时间段内数据的平均值,来判断数据的变化趋势。
可以使用简单移动平均法或加权移动平均法进行计算。
2. 指数平滑法:该方法假设未来的数值主要由过去的数值决定,通过给不同时间段的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来预测未来的数值。
常用的指数平滑方法有简单指数平滑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
3. ARIMA模型:ARIMA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自相关性和随机性,并进行预测。
ARIMA模型包括自回归项(AR)、差分项(I)和移动平均项(MA)。
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
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是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序列。
时间序列的特点在于数据的变动与时间相关,它是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在统计学中,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通过观察、建模和预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
它可以用来了解数据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并且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I. 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时间序列分析涉及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时间序列图:通过绘制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图形,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数据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
2. 趋势分析:趋势是指数据长期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
趋势分析可以通过拟合线性回归模型或使用移动平均法等方法进行。
3. 季节性分析:季节性是指数据在一年中周期性地波动。
它可以通过计算季节指数或使用周期性模型如ARIMA模型来分析。
4. 周期性分析:周期性是指数据在超过一年的时间范围内存在的长期周期性波动。
周期性分析可以通过傅里叶分析等方法来实现。
II. 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时间序列分析中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处理和分析数据。
1. 平均法:通过计算数据的平均值,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整体水平和趋势。
2.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一种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来观察趋势的方法。
它可以消除数据的短期波动,更好地展示趋势的变化。
3. 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通过对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来估计未来的趋势。
它在预测短期趋势方面较为有效。
4.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ARIMA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
它结合了自回归和移动平均两种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趋势、周期和季节性。
III. 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经济学、金融学、气象学等。
1. 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用来预测经济指标如GDP、通货膨胀率等的走势,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经济政策。
2. 金融学:时间序列分析在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的预测与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市场的趋势和波动。
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应用研究一、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时间序列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有时间顺序上的相关性的数据序列。
时间序列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在对时间序列的内在规律进行揭示和预测的基础上,实现对历史数据的回顾、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对变量的推测等目的。
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对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序列的分解时间序列的趋势、周期和随机成分可以从原序列中分离出来,从而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时间序列的内在特征。
2.时间序列的描述通过时间序列的均值、方差、自相关系数等统计量,对时间序列的整体状态进行描述,为时间序列建立合适的模型提供基础。
3.时间序列建模基于分解和描述,在统计学的框架下,对时间序列进行建模,从而更好地预测时间序列未来的趋势。
4.时间序列的预测基于时间序列的建模结果,结合时间序列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对未来的时间序列进行预测,这是时间序列分析的核心任务。
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平稳性检验原始数据中存在趋势、季节性、循环性等因素,这些因素影响了时间序列的建模和预测。
因此,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从而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平稳性检验是时间序列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2. 自相关系数自相关系数衡量了时间序列中的各项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其大小可以反映时间序列中的趋势、季节性、循环性等特征。
自相关系数是描述时间序列的基本工具。
3. 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是时间序列平稳化和平滑化的方法。
它们通过对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平均或加权平均,实现对时间序列的平滑处理。
这两种方法常用于预测时间较短的时间序列。
4. ARIMA模型ARIMA模型是一种经典的时间序列模型,它可以对时间序列进行建模和预测。
ARIMA模型包含自回归、差分和移动平均三个部分,可以较好地描述时间序列的特征和规律。
5. 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传统的ARIMA模型是线性模型,但是现实中的时间序列往往具有非线性和异方差性。
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
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研究时间相关的数据。
它涉及收集、整理和分析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以便揭示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周期性。
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学、金融学、气象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集合,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
在时间序列中,每个观测值都与特定的时间点相关联。
时间序列的分析旨在揭示数据中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以便进行预测和决策。
二、时间序列的组成时间序列由趋势、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性四个组成部分构成。
趋势是时间序列长期变动的总体方向,可以是上升、下降或平稳的。
季节性是指时间序列在一年内周期性重复的波动,如节假日、天气等因素对销售数据的影响。
周期性是指时间序列在长期内出现的波动,通常是超过一年的时间跨度。
随机性是指时间序列中无法解释的不规则波动,它是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
三、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平稳性检验、自相关分析、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分析和周期性分析等。
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用于描述时间序列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通过计算这些统计量,可以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异情况。
2. 平稳性检验平稳性是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假设之一,它要求时间序列的统计特性在时间上是不变的。
平稳性检验可以通过观察图形、计算自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
3. 自相关分析自相关分析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研究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自相关系数表示时间序列在不同时间点上的相关程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
4.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一种常用的平滑时间序列的方法,它通过计算一定时间段内的观测值的平均数来减少随机波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揭示数据的趋势和周期性。
5. 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平滑时间序列的方法,它通过对观测值进行加权平均来减少随机波动的影响。
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
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个分支领域,它主要研究的是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经济学、金融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社会学、医学等多个领域都需要用到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一、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时间序列是指在不同时间点上测量得到的一系列相关变量构成的数据集合,通常用于研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季节变化、周期性变化等。
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序列的平稳性、自相关性、偏自相关性、预测等。
平稳性是时间序列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
平稳时间序列是指在整个序列的观测期内,序列的统计特性(如均值、方差、自协方差等)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平稳性是时间序列分析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平稳的时间序列才可以进行可靠的推断和预测。
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ARIMA模型。
ARIMA是“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缩写,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可以对时间序列的趋势、季节性和随机误差进行建模和预测。
ARIM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序列的延迟版本和误差的自回归移动平均建模,来捕捉序列的趋势、季节性以及随机变化等基本特征。
在应用ARIMA模型时,需要对模型的阶数进行分析和确定,包括自回归阶数 (AR)、差分阶数 (I) 和移动平均阶数 (MA)。
另一个常见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是周期分析。
周期分析用于研究时间序列中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模式。
周期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周期图等方法。
傅里叶变换是一种把时间序列转化为频域信号的方法,可以将周期和振幅频率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用于研究年、季、月和周的周期性变化。
小波变换则是一种用于研究高频和低频变化的方法,常用于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序列。
周期图则是可以绘制出不同波长周期性变化的图示。
三、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其中的几个领域。
1、经济学领域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GDP、股票价格等经济指标都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进行分析和预测。
统计学文档-时间序列分析
第5章时间序列分析5.1 时间序列的基本问题5.1。
1时间序列的概念时间序列是指反映客观现象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序列,它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一个是现象的所属时间;另一个是反映该现象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数值。
也称为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
例如,表5。
1是一个国内生产总值及其部分构成统计表。
动态分析指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以揭示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为预测、决策提供依据。
5。
1.2 时间序列的分类时间序列可以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三种。
其中绝对数时间序列是最基本的时间序列,其余两种是在其基础上派生的。
1、绝对数时间序列,简称绝对序列:它是把同一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时间序列.绝对序列反映现象在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总量及其增减变化的过程.绝对序列有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两种。
时期序列是由时期绝对数数据所构成的时间序列,其中的每个数值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时点序列是由时点绝对数数据所构成的时间序列,其中的每个数值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
时期序列中的各个数数值可以相加,各个数数值的和表示了在所对应的时期之内事物及其现象的发展总量。
而时点序列中各个数数值相加通常没有明确的意义;时期序列中各项数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序列中各数数值与其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表#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比较2、相对数时间序列:它是把一系列同类的统计相对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时间序列,反映事物之间对比关系的变化情况。
3、平均数时间序列:它是把一系列同类的统计平均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时间序列,表现事物一般水平的变化过程的发展趋势。
参看上表格。
5。
1。
3编制时间序列的原则编制时间序列的目的是要通过对序列中各个时期指标值进行比较,以达到研究客观现象的发展变化状况、过程及其规律。
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和模型
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和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对一组按时间排序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数据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征,并进一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时间序列分析在统计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气象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和模型。
一、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时间序列是指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集合。
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我们通常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 趋势(Trend):指数据在长期内的稳定增长或减少的趋势。
趋势可以是线性的、非线性的,也有可能是周期性的。
2. 季节性(Seasonality):指数据在周期性时间内的反复变化。
例如,零售业的销售额会在每年的圣诞节季节性地增长。
3. 周期性(Cyclical):指数据在相对较长的周期内的起伏波动。
周期性通常持续数年,而季节性则在一年内重复发生。
4. 随机性(Random):指时间序列数据中不规则的波动或噪声。
随机性往往难以预测和解释,但可以通过模型进行剔除。
二、时间序列分析的常用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涉及到多种方法和技术,其中最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描述统计分析:通过计算统计量(如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来描述时间序列的基本特征。
2. 绘制图表:如折线图、散点图等,可以直观地展示时间序列的趋势、季节性等特征。
3. 移动平均法: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平滑数据中的随机波动,以揭示趋势。
4. 自回归模型:常用于分析具有自相关性(即当前值受过去值的影响)的时间序列。
其中最著名的模型为ARIMA模型。
5. 季节性调整:将数据进行季节性调整,以剔除季节性的影响,突出数据的趋势和周期性。
三、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是用来描述时间序列数据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在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模型包括:1. ARIMA模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时间序列预测和分析的模型。
ARIMA模型考虑了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和季节性。
时间序列分析教学设计
时间序列分析教学设计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对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时间序列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经济预测、股票价格预测、气象预测等。
因此,时间序列分析在统计学和经济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下面设计了一个关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了解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时间序列数据的可视化和描述统计分析方法。
3.学会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和建模。
教学内容:1.时间序列分析概述2.时间序列数据的可视化和描述统计分析3.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2.案例分析3.实例操作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时间序列分析概述1.引导学生了解时间序列分析的定义和应用领域。
2.介绍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举例说明时间序列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二节:时间序列数据的可视化和描述统计分析1.讲解如何利用统计软件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2.介绍时间序列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值、方差等指标。
3.利用实例让学生掌握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第三节:时间序列预测模型1.介绍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
2.讲解如何建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以及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技巧。
实例操作:1.要求学生收集一组时间序列数据,如某股票的价格数据、某产品的销售量数据等。
2.引导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描述统计分析。
3.要求学生利用学习所掌握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方法对数据进行预测,并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作业和实例操作,评估学生对时间序列分析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通过模拟实际案例,评估学生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技巧。
研究生统计学教案: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
研究生统计学教案: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1. 引言•统计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在研究生阶段,统计学是一门必修课程,帮助学生理解统计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2. 回归分析2.1 理论背景•回归分析是一种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最常见的回归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
2.2 基本步骤1.数据收集:获取用于回归分析的数据集。
2.变量选择: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3.模型拟合:使用适当的统计软件进行回归模型拟合。
4.解释与评估:解释拟合结果并评估模型拟合程度。
2.3 应用领域1.经济学:通过回归分析来探讨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2.社会科学: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3.医学研究:寻找风险因素或预测疾病发生概率。
4.市场营销: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3. 时间序列分析3.1 理论背景•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它可以揭示数据的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
3.2 基本步骤1.数据收集:获取包含时间变化信息的数据集。
2.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去除趋势和季节性成分。
3.模型拟合:基于历史数据建立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
4.预测与评估:使用已有模型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并评估模型拟合程度。
3.3 应用领域1.经济学:预测经济指标如GDP、通货膨胀率等。
2.气象学: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演变。
3.财务管理:分析股市走向和金融市场波动性。
4.销售预测:帮助企业确定销售计划和库存管理。
4. 总结•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生统计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回归分析用于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关系,并解释其变异性。
•时间序列分析适用于研究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预测未来趋势和波动性。
•这两种方法在各个学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帮助我们理解数据并做出合理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数量分析方法,它主要用来评价现象动态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时间数列的概念客观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社会经济现象作为客观物质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模、结构、以及现象间的相互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
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重要武器,不仅要从现象的相互联系之中进行静态研究,而且还要从它们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动态研究。
要实现统计的这一任务,就必须借助于时间数列。
所谓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是将社会经济现象某种统计指标的数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排列而形成的统计数列。
例如,表8 — 1 资料所表现的就是四种不同的时间数列。
表8 —1 资料某市1994 —1998年的经济指标上表中,国内生产总值、年末人口数、市区人口比重、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时间结合形成了四个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现象的发展水平的指标数值。
时间数列是我们研究事物发展状况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现象动态分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1、.时间数列可以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规律性。
如把相邻几年各季空调的销售量进行排列,通过比较不仅会发现空调的销售量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还会发现每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销售量要大于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销售量。
即夏秋两季为空调的销售旺季,冬春为销售淡季的规律。
2、.可以根据时间数列,计算各种时间动态指标值,以便具体深入地揭示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特征。
3、通过时间数列可以反映工作进度,帮助各级领导及时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4、.运用时间数列可以预测现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为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数量依据。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根据编制时间数列所采用的统计指标形式不同,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
在三种时间数列中,绝对数时间数列是最基本的时间数列,而相对数和平均数时间数列则是它的派生数列。
(一)绝对数时间数列绝对数时间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总量指标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次序排列而成的时间数列。
它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在各个时间所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在绝对数时间数列中,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现象时间不同,绝对数时间数列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1、时期数列。
是由时期总量指标编制的时间数列。
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均表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如表8 —1资料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时间数列,就是时期数列。
时期指标的特点在时期数列中是完全成立的。
2、时点数列。
是用时点总量指标编制的时间数列。
数列中的每项指标数值都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或时点上所达到的总量水平。
如表8 — 1 资料中的年末人口数时间数列。
此表资料表明我国人口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在时点数列中,两个相邻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时点间隔”。
它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等的。
本例的时点间隔是相等的,即均为一年。
时点数列中的指标数值与时点间隔的长短无直接的联系,指标数值是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增减抵销后的结果。
因此说,时点数列不具有可加性。
(二)相对数时间数列它是由一系列相对指标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次序排列而成的时间数列。
相对数时间数列是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关系发展变化情况的。
如表8 —1资料中的市区人口比重数列。
相对数时间数列也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时间数列、比例相对数时间数列、结构相对数时间数列等。
相对数时间数列中的各个指标都是相对的,其计算基础不同,因此不能直接相加。
(三)平均数时间数列它是由一系列平均指标的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时间数列。
平均数时间数列可以用来反映各个时期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发展过程和变化的趋势如表8 —1中得职工年平均工资数列。
平均数时间数列中的每个指标都是平均数,相加起来是没有意义的。
三、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主要原则时间数列的动态分析是通过同一指标不同时间的数值对比,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性。
因此保证时间数列中各时期指标数值的可比性,就成为正确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为此,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具体原则为:1、时间长短的可比性。
时间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
因此,在编制时,应首先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所包括的时间长短和时间间隔应可比。
特别是时期数列,由于时期数列中各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成正比,时间越长,数值越大;时间越短,数值越小。
因此,各指标所包括的时间长短应相等。
对于时点数列来说,由于数列中的各指标数值所表明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状态或总量,为此不存在资料所属时间长短的问题。
各个指标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间隔,这种时间间隔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一般说来,时点数列的时点间隔应该相同,这样就可利用资料直接对比。
2、总体范围的可比性。
在同一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所包括的总体范围前后应该一致。
如果研究某个地区总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就必须保证该地区前后有相同的管辖范围。
如果管辖范围发生了变化,那么总人口数资料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3、数列中指标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和计价标准前后要一致。
有时因计算方法不一致,在价值指标中计算价格不统一,在实物指标中计量单位不统一等,在指标数值上也就不具有可比性。
4、数列中指标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要具有可比性。
编制时间数列时,还应当注意历史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指标经济内容和性质的变化。
不同性质的指标不能编制同一时间数列。
特别是研究不同社会制度,或者研究经济大变革时期的经济发展变化,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例如,不能把新财务制度实行前的成本资料与新财务制度实行后的成本资料编制在同一数列中进行对比分析。
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编制时间数列只是为我们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数量依据,而要对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则要通过具体的统计指标来实现。
常用的动态分析指标有: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等。
前边四种用于现象发展的水平分析,属于水平指标;后边四种用于现象发展的速度分析,属于速度指标。
水平指标是速度指标的基础,速度指标是水平指标进一步加工的结果,是动态分析的继续与深入。
一、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所谓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即时间数列中每一项具体的统计指标数值。
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不同时期或时点上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作为发展水平,它既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由总量指标组成的时间数列,其指标数值,即为总量指标发展水平;由相对指标组成的时间数列,其指标数值即为相对指标发展水平;由平均指标组成的时间数列,其指标数值即为平均指标发展水平。
由于发展水平指标在时间数列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一般地说,处于时间数列第一期的指标数值,叫最初水平;处于时间数列最后一期的指标数值,叫最末水平;中间各项的指标数值,叫中间水平。
如果用符合表示,即:a0,a1,a2,……,a n-1,a n,代表时间数列中的各个发展水平,则a0就是最初水平,a n就是最末水平,a1,a2,……,a n-1,就是中间水平。
在利用时间数列指标进行动态分析时,我们常把所研究那个时期的发展水平叫报告期水平或计算期水平;而把选作对比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叫基期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是指时间数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加权平均求得的平均数。
由于它是将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差异平均化而求得的,为了与前边学过的平均数有所区别,通常又把它称为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平均发展水平可以由绝对数时间数列计算,也可以由相对数和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
而计算绝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则是最基本的方法。
(一)、 绝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由于绝对数时间数列分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种数列各具不同的性质,因而在计算序时平均数时,方法上也不一样。
1、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因为时期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加总,加总的结果反映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发展变化的总量,因此它的序时平均数可以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计算。
计算公式为:n a n n a a a a a ∑=++++=- 321式中: -a 表示平均发展水平a 表示各期发展水平n 表示时期指标的个数例如:某商场某年各月商品零售额资料如表 8 — 2所示:此表是根据每月商品零售额资料编制的时期数列,由于各月商品零售额高低不等,因而发展变化趋势不够明显。
如果计算出各季的月平均销售额,就会明显地反映销售趋势。
如:第一季度月平均零售额=3120110100++=110万元。
12 个月平均每月的商品销售额为-a = ( 100 + 110 + 120 + ------ + 170 )/ 12 = 1325 万元2、 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时点数列的类型划分如下: ⎪⎪⎩⎪⎪⎨⎧⎩⎨⎧⎩⎨⎧列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间断时点数列列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连续时点数列时点数列 (1)、 连续时点数列。
如果时点数列中的数值是逐日记录,逐日排列,就称为连续时点数列,否则,就称为间断时点数列。
第一种:由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来计算。
如果掌握了整个研究时期中每日的时点资料,则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时期数列相同,即以各日时点数值的总和除以日数,求得平均每日时点数。
用公式表示: n a a ∑=-式中: a 为每日的时点水平 ;; n 为日历日数 。
例题计算参考教材 152 页 例 (8。
1)再例如:某单位某星期每天出勤的职工人数分别是:120人,122人,118人,116人,117人,121人,则该单位本星期平均每天的出勤人数为:(人)1196121117116118122120=+++++=-a 第二种:由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来计算。
在连续时点数列中,如果被研究现象不是逐日变动的,则可根据整个研究时间内每次变化的资料,用每次变动持续的间隔长度(f)为权数对各时点水平(a)加权,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序时平均数。
用公式表示则为: ∑∑=++++++=-f af n f f f n f n a f a f a a 212211式中: a 为时点水平f 为时点间隔长度例题计算 参考教材 153 页 (例8。
2)。
(2)、 间断时点数列。
第一种: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来计算。
如果掌握的时点数列是时间间隔的期初或期末资料,则要以简单算术平均法分层计算其序时平均数。
例如,某银行1998年3月至6月各月末现金库存额如表 8 — 3所示:度三个月各2月末库存额月初库存额月平均库存额+=月的平均库存额: 因此:4月份平均库存额=2680620+=650(万元) 5月份平均库存额=2700680+=690(万元)6月份平均库存额=2695700+=697.5(万元) 根据上面计算资料再计算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为:35.697690650++ (万元)将上边两个步骤加以合并简化,则为:第二季度月平均库存额3269570027006802680620+++++= 1426957006802620-+++= )(2.679万元=这种分层计算方法若用公式表示则为:123221-++++=-n n a a a a a第二种 :由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