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原文翻译

合集下载

《秋水》翻译

《秋水》翻译

《秋水》翻译
秋天的洪水按时到来,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与洲岛之间,不能辨分出牛和马。

在这个时候,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在自己身上。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望着海洋对着海神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家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古诗庄子秋水翻译赏析

古诗庄子秋水翻译赏析

古诗庄子秋水翻译赏析【庄子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orG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秋水文言文及翻译

秋水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横流击崖,波涛汹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河伯见之,仰天长叹,曰:“吾乃北海之一隅,视此秋水,何其浩瀚也!吾之国土,不过一勺耳,岂能与此秋水相比哉?”北海若曰:“子何不观于天地之大,然后自省乎?夫秋水之至,非一时之盛,乃四时之更替,天地之造化也。

子视之,日月星辰,皆为秋水之影;山川草木,皆为秋水之缘。

子之国土,虽小,然亦天地之一部分也,岂可轻视?”河伯曰:“吾闻大丈夫者,当胸怀天下,志在四方。

吾虽居北海之隅,亦当思兼济天下,方不负此秋水之大。

”北海若笑曰:“善哉,子之志也!然天下之大,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水之力。

子当如秋水之至,虚怀若谷,方能容纳百川;如秋水之深,深沉若海,方能包涵万象。

子若能如此,何愁天下之不大,何惧秋水之不足?”河伯闻言,心悦诚服,乃拜北海若为师,刻苦修炼,终成一代宗师。

翻译:When the autumn water arrives, the hundred rivers flood into the Yellow River, surging across the cliffs, creating waves that are tumultuous. The movement of the sun and the moon seems as if they are emerging from it; the brilliance of the Milky Way appears as if it is coming from within. It is vast as if riding on an empty wind, not knowing where to stop; it is ethereal as if having left the world behind, transcending to become a仙.The River God, upon seeing this, sighed deeply to the sky and said, "I am but a corner of the North Sea. When I look at this autumn water, how vast it is! My territory is no more than a spoonful, how can it compare to this autumn water?"The North Sea God said, "Why don't you look at the vastness of the heavens and earth and then reflect upon yourself? The arrival of the autumn water is not a temporary abundance, but the change of the four seasons, the creation of the heavens and earth. Look at it, the sun andthe moon, and the stars are all shadows of the autumn water;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the trees and grasses, are all connections of the autumn water. Your territory, although small, is also a part of the heavens and earth, how can it be trivialized?"The River God said, "I have heard that a great man should have a heart for the world and a mind for all four directions. Although I live in the corner of the North Sea, I should also think of benefiting the world, not to be a waste of this vast autumn water."The North Sea God laughed and said, "Good, your aspirations are noble! However, the vastness of the world is not achieved in a day, nor is it powered by a single river. You should be like the arrival of the autumn water, with an empty heart as vast as a valley, able to contain a hundred rivers; like the depth of the autumn water, deep as the sea, able to embrace all things. If you can be like this, why worry about the world not being vast, or the autumn water not being enough?"Upon hearing these words, the River God was。

《秋水》原文和译文(翻译)

《秋水》原文和译文(翻译)

《秋水》原文和译文(翻译)《秋水》原文和译文(全)【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秋水》文言文翻译

《秋水》文言文翻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吾开耳,吾非至于今日之观乎?吾始之未尝观也,夫今之观,乃吾所以观于海也。

”《秋水》译文:秋天的时候,河水按时上涨,众多河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两岸之间的水波,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在这个时候,河伯心中喜悦,认为自己拥有天下所有的美景。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达北海,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水的尽头。

于是河伯开始改变脸色,望着浩渺的海洋感叹道:“俗语有云:‘听到了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这正是我啊。

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轻视孔子的学问,贬低伯夷的高义,起初我不相信;如今我亲眼所见,难道不是直到今天我才有了这样的眼界吗?以前我从没有这样的见识,而现在我所见的,正是我从海洋中学到的东西。

”《秋水》文言文翻译:秋月当空,河水按时涨潮,众多河流汇入黄河,水流宽广,两岸之间的水域,连牛马都无法辨认。

此时,河伯心满意足,自以为天下美景尽在己身。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直至北海,面朝东方望去,却不见水的边际。

于是河伯开始改变神色,仰望着无垠的海洋,感慨地说:“俗语有云:‘听闻了许多道理,便以为无人能及。

’这正是我啊。

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轻视孔子的学问,轻视伯夷的高义,起初我不相信;如今我亲眼所见,难道不是直到今日我才有了这样的眼界吗?以前我从没有这样的见识,而现在我所见的,正是我从海洋中学到的东西。

”。

《秋水》原文、译文及注释

《秋水》原文、译文及注释

《秋水》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秋水先秦-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而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原文及翻译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译文:秋天的水按时到了,各条河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水径直涌流而浩大,从河的两岸到河中的小洲之间,连牛马这样的大动物都分辨不清。

在这种情况下,河伯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的美好之处都在自己一边了。

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行,到了北海,向东面看,看不见水边。

于是河伯就转过他的脸,抬头看着海,对海若叹息说:“俗语有这样的话:‘懂得了一些道理,就认为谁也比不上自己’,这样的人,说的就是我。

我曾经听说有认为孔子的知识少、伯夷的仁义轻的人,一开头我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涵量是如此难于穷尽,(假如)我不是到你的门下请教,就非常危险了。

我就会长时间地被真正的大名家耻笑了。

”北海若说:“井里的青蛙不能和它谈论大海,因为它受所住地方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能和它谈论冰,因为它受时节的限制;不能和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大道理,因为他被自己所受的教育给限制住了。

《庄子·秋水篇》译文

《庄子·秋水篇》译文

《庄子·秋水》翻译秋天来了,大雨应时而至,很多小河地水都汇集到黄河里面,水流冲击河里地小洲,激起奔腾地浪花,在两岸看去,分不清是牛还是马地形状.黄河地河神河伯看到这种画面,洋洋自得,非常高兴,以为天下最美地东西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黄河向东游行,到了北海,再向东一看,看不见水地边际.于是河伯羞愧地转过脸来,抬头看着北海地海神若,叹口气说:“乡间有人常说:‘听了一百种道理,觉得都不如自己’,说地就是我这种人啊.我还曾听说有一种人,在他们看来,孔子地见识也很短浅,伯夷地道德也不高尚.一开始我并不相信有这样地高人,现在我见到你(所管辖地北海)一眼望不到头,(才知道你就是这样地高人).我若是不到你这里来,思想就会很狭隘很危险了,就会经常被通晓大道地高人笑话了.”北海之神若回答说:“井里地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生活空间地限制;夏天地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生命长短地限制;乡间地百姓,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所受教养地制约.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地鄙陋,那就可以和你讨论大道了.天下地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地,千万条大河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但是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不断从海底地尾闾流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是大海却永远不会干涸;无论春天还是秋天,水涝还是干旱,都不会感觉到海水地变化.从这点来看,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地水流,是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地.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我知道自己受形于天地,得气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块石子、一棵小草在大山之中.我正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太渺小,又哪里会因此自满自足呢?想一想看,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也像大泽之中小小地蚂蚁洞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也像巨大地粮仓之中细碎地米粒吗?世间地事物有千万种,人类只是万物中地一种;中国九州中生存着很多人,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地一员.个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是一根羽毛地尖儿和一匹大马相比吗?五帝相承地事业,三王争夺地土地,仁人所忧患地道德,能人所操劳地细事,全都像羽毛地尖儿一样微不足道.伯夷摒弃世俗地东西,以此追求高尚地名誉;孔子谈论世俗地东西,以此追求博学地声望,这些都是自大自满地表现,不正像你原来以为自己河里地水是最多地一样吗?”b5E2R。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秋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1《秋水》原文翻译秋季的霖雨如期而。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

《秋水》翻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

至:到。

百:众多。

川:河流。

灌:注入。

河:古今异义。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泾:同“径”,直。

泾流:直流的水波。

之:代词,这样。

涘:水边,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之:助词,的。

辩:同“辨”,分辨,辨认。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的小河流的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的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于:介词,在。

是:代词,这(时)。

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河伯:传说的黄河之神。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认为,觉得。

之:助词,的。

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为:是。

尽:都,全部。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连词,表修饰。

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行:走。

至于:古今异义。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面朝着东方。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

而:连词,表修饰。

端:尽头,边际。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焉:助词,无义。

始:才。

旋:旋转,掉转。

其:代词,他。

面目:古今异义。

古义:指面部,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

望洋:仰视的样子。

若:海神名。

而:连词,表修饰。

叹:感叹。

野语:俗语。

之:代词,这样。

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

闻:听说,听到。

道:道理。

百:泛指多。

以为:认为。

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秋水选自《庄子》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

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

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

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梯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

高中语文 《秋水》作品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 《秋水》作品原文和译文

《秋水》作品原文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wā] 古同“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lǘ]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 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

《秋水》原文及对照翻译

《秋水》原文及对照翻译

《秋水》原文及对照翻译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秋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与朋友小山在家乡的秋天游玩的情景。

以下是《秋水》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当白日隐没在山的尽头,黄河奔流入大海。

虽然欲望能穷尽千里目,但还是要再往上一层楼。

早晨渭城的雨水洗涤了轻微的尘埃,旅馆中青翠的柳树更显嫩绿。

我劝你再倒一杯酒,向西出发穿过阳关,没有别人的伴随。

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翻译:不要嘲笑农家的腊酒朴实无华,丰收年也能够招待客人丰盛的鸡鱼猪肉。

虽然山重水复,看似无路可行,但柳树的阴影中又出现了一座村庄。

箫鼓的声音追随着春天的乡村社会,身着朴素的服饰,古风犹存。

从今天开始,如果你愿意,就随意地乘着月亮散步,敲门的时候,我时刻都准备好了手杖。

原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阴阳法则效,生百事争非。

清风便留连岳阳楼,什么悲欢离合都是过眼云烟。

只愿长留嗟世界,亦无事能挂怀。

翻译:谁说寸草没有心思,可回报春光的点点阳光。

阴阳的法则在世间起作用,生活中有各种争斗和非非。

清风恰好停留在岳阳楼上,不管是悲伤、欢乐、离别还是重逢,都只是一瞬间的云烟。

我只希望能长久地留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挂怀。

秋水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秋水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秋水原文及文言文翻译秋水原文及文言文翻译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参考翻译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这时,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翻译庄子与惠子

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翻译庄子与惠子

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翻译如下: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大海之水,涛涛然不知其畔岸。

尔之观止矣,而尚尔洋洋然自以为大,尔不悲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是其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亦不知鱼之乐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鱼出游,是其乐也。

’今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亦不知鱼之乐。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夫子不知鱼之乐,鱼之乐亦可知矣。

”翻译:秋水涨潮时,众多河流注入黄河;泾水流动壮大,两岸和洲岛之间分辨不清牛马。

在这时,河神欣然自得,认为天下美景尽在自己这里。

顺着水流向东行驶,到达北海,面朝东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于是,河神开始转动眼睛,望着海洋感叹道:“俗语有云:‘听闻百事,以为无人能及。

’正是如此。

我曾听闻孔子之教而轻视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见到你(北海神)的广阔无垠,如果不是来到你这里,我就会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嘲笑。

”北海神说:“井底的青蛙不能与海龟谈论大海,因为它受限于井底的局限;夏天的虫子不能与冰冻的虫子谈论寒冷,因为它无法理解;见识浅薄的人不能与懂得大道的人谈论道理,因为他受限于教育。

秋水节选文言文翻译

秋水节选文言文翻译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大,舟楫不可通。

于是,景公与诸大夫泛舟其中,观者如堵墙。

译文:秋天的时候,雨水按时而至,众多河流汇聚成大河,水流湍急,船只无法通行。

于是,景公和各位大夫乘坐小船在其中游玩,观看的人群如同城墙一般密集。

原文:景公顾而见晏子,曰:“子何为者也?”晏子对曰:“臣闻之,秋水至,百川灌河,径流大,舟楫不可通。

今臣亦以舟楫通于诸侯,愿君察之。

”译文:景公回头看到晏子,问道:“你在做什么?”晏子回答说:“我听说,秋天的时候,雨水到来,众多河流汇聚成大河,水流湍急,船只无法通行。

现在我也借助船只与诸侯交流,希望君上能明察此事。

”原文:景公曰:“善。

”乃召左右,命驾马,载晏子以行。

左右皆曰:“晏子,诸侯之臣也,安敢与君同车?”晏子曰:“吾闻之,诸侯之君,车马之盛,衣冠之华,皆过人。

吾与君同车,犹诸侯之君与民同车也。

何为不可?”左右皆曰:“善。

”遂载晏子以行。

译文:景公说:“好。

”于是召来左右侍从,命令驾驭马车,载着晏子出行。

左右侍从都说:“晏子是诸侯的臣子,怎么敢与君上同乘一辆车?”晏子说:“我听说,诸侯的君主,他们的车马华丽,衣冠华美,都胜过常人。

我与君上同乘一辆车,就如同诸侯的君主与百姓同乘一辆车一样。

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左右侍从都说:“好。

”于是载着晏子出行。

原文:既至,景公问晏子曰:“诸侯之臣,何以异于吾国士?”晏子对曰:“诸侯之臣,以德行闻;吾国之士,以文学显。

”景公曰:“善。

然则诸侯之臣,其德行何如?”晏子对曰:“诸侯之臣,其德行如秋水之至,不择地而流,无阻而进。

”景公曰:“吾国士,其文学何如?”晏子对曰:“吾国士,其文学如秋水之至,不择地而流,无阻而进。

”译文:到达后,景公问晏子说:“诸侯的臣子,与我国的士人有什么不同?”晏子回答说:“诸侯的臣子,以德行闻名;我国的士人,以文学显赫。

”景公说:“好。

那么诸侯的臣子,他们的德行如何?”晏子回答说:“诸侯的臣子,他们的德行如同秋天到来的雨水,不选择地方就流淌,没有阻碍就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原文翻译
引导语:《秋水》这篇课文想必很多人都学过,而有关秋水原文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
秋水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篇案例设计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让河伯这个形象深入人心。

所以在设计时,我们层层深入,分为导入、走进庄子、基础知识预习检查、课文分析、拓展延伸,文言文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形象并找到美感。

[教学内容分析]
本专题主要是节选,当然和庄子在《秋水》篇的整篇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一方面通过对河伯的形象分析来掌握的主题,另一
方面也要明确这篇的主题和《秋水》篇的主题是有所出入的。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在诵读学习中体会河伯这个形象的可爱之处。

德育目标
让学生明白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骄傲自满。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素材推荐]
1、中华成语画廊《望洋兴叹》。

2、《秋水》朗读flash.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对于庄子,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烙印。

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庄子究竟是什么让大名鼎鼎的闻一多先生也崇拜到发狂的地步?下面让我们走进庄子。

二、走进庄子
(板书:秋水庄子)
问: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庄子及《庄子》一书的了解。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把前面板书的“庄子”两字上加上书名号)
《庄子》一书: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当然“道”是贯穿于他的始终的。

在天地生成之前,有一个混混沌沌的东西,它生成世间的万事万物,这就是所谓的“道”。

所谓“大象无形”,道能够生成万物,所以它本身没有任何规定性。

也就是说,无生成了有,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不仅有和无是这样的,一切都是既相对又可以相互转化的。

那么,世间万物就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差别,就像《庄子》一书中说他梦见蝴蝶,他问究竟是我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呢?既然快乐和痛苦都是一样的,才有了庄子的妻子死了以后,庄子鼓盆而歌。

既然世间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回事,那么何必再去斤斤计较呢?所以庄子认为政治上应该“无为而治”,生活上应该“安时而处顺”。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

为了把它的“道”说清楚,他在中用了很多小故事来让人们明白他要讲的故事,如上面讲的庄周化蝶、鼓盆而歌,这也是《庄子》一书的特色所在。

三、听动画范读,正音以后,齐读。

径(ìng)涘(sì)殆(dài)
四、基础知识预习检查
分组检查——
1、重要实词
百川:众多。

泾流:直流的水波。

泾:同“径”,直。

两涘:两岸。

旋:掉转。

面目:偏义复词,指面部。

野语:俗语。

闻道百:听说的道理很多。

闻少仲尼之闻:听说
子之难穷:穷尽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2、活用词语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河流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古:到今:表示另起话题
于是焉古:在这时今:连词,表结果
不辩牛马。

同“辨”,分辨通假字
泾流之大,同“径”,直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活用词语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
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本项考察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

将词义之间的切换时间设定为10秒,那么学生抢答,看是学生抢答快还是计算机答案出现的快。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够提前40秒。

4、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

应该是“莫若己”。

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

5、成语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内行人笑话。

五、课文分析
问题一: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答:欣然自喜——望洋兴叹。

问题二: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答: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问题三: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答: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问题四: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答: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本文中河伯这个形象还是非常可爱的。

河伯一开始见到黄河直流的水波这样大,他就开始飘飘然,认为天下间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当他见到大海后,他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自大,很快,掉转脸,对海神做自我批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他这种很快认识自己错误,勇于做自我批评的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要想到,毕竟他是一条大河的神仙啊。

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继而进一步论述,在社会上,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我曾经听说过,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轻视伯夷的大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看到自己是这样的,那么社会上肯定存在的。

问题五:那么本文通过河伯经历的一件事,这个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答:个人的知识见解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难免会贻笑大方。

问题六:“秋水”这个题目只是取课文的前两个字,那么根据你
的理解,给本文换个题目。

五、拓展延伸。

1、本专题的名称是“寻觅文学津梁”,在寻找通往中国古典文学的路上,我们走得很辛苦,古典文学的熏陶要从儿童抓起。

那么请你根据本篇文言文,请你为中国儿童设计一个动画片。

设计完之后,展示样板动画片,素材于《中华成语画廊》。

2、那么在我们古典文学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六、小结
庄子的寓言博大精深,人人都可能从不同的视角读出不同的意味。

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庄子的思想像燃烧千年的精神圣火,照亮了许多作家的人生之路;庄子的人格像一堆精神篝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