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 综合与实践 制作视力表(一)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与实践

制作视力表(一) 教学设计

学生起点分析:

“制作视力表”是学生学习了图形的全等、相似、平移与旋转、轴对称,以及正方形、反比等内容后,引入的一个课题学习,学生此前对这些内容都比较熟悉,在这样的基础上研究制作视力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运用。“视力表”是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的相似现象,探究发现视力表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研究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任务分析:

《制作视力表》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课题学习内容。“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借助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的活动,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自己动手制作视力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制作视力表”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全等、相似、平移与旋转、轴对称,以及正方形、反比等有关内容。以视力表为载体,帮助学生感受图形的全等、相似、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借助度量“E”的有关数据和动手制作视力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观念和能力,提高学生探索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习惯,发展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探索的过程,发展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以良好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度量“E”的有关数据和动手制作视力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观念和能力。

3、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寻奥秘;第三环节:小结反思;第四环节:四、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现在,我作一个现场调查:请知道自己视力的同学举手!

那么,你是怎样测出视力的呢?

老师也收集了几种视力表,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些视力表中是否蕴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并根据这些知识自己制作一张测

试距离为5米的视力表。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保护视力与视力表的现象和事物谈起,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情景中。

二、合作交流,探寻奥秘

(一)活动一:整体观察,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视力表,看看这种视力表有哪些特征呢?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答案较多,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行。比如有学生说字母“E”是黑色,也有学生说视力表两边标有视力值、中间是字母“E”,这些都无伤大雅,不影响本堂课的探索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初步认识视力表,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言之有据的表达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大胆猜想,再小心求证的科学探究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活动经验。

(二)活动二:制作“E”

那么,我们怎样制作一张视力表呢?

1、量一量:

请同学们测量手中的“E”对应的a、b、c、d、e、f、g、h的值,再将测量的数据汇总到附表中,并与你的组员一同观察数据,看看你们有怎样的发现?(小组请一个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制作视力表的过程需要许多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制作视力表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在学生思考确定了关键是要制作一个个的字母“E”后,又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需要测量字母“E”的哪些数据,制定测量方案,测出数据后再观察分析数据,寻找规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观念和能力,不仅如此,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考虑到“E”太小给学生测量带来困难,因此只要求测量0.1到0.6的“E”。

2、说一说: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E”的特征,你能制作出一个“E”吗?说说你的方案。

3、想一想:

在视力表中,除0.1的对应的“E”只有一个,其余视力值对应的“E”都有多个,那么,又怎样制作出一行“E”呢?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量一量”这个探究环节知道了字母“E”的特征,再设计“说一说”和“想一想”这两个环节,教师顺势追问制作一个“E”和一行“E”的方案,将学生一步步引向深入思考,并要求说说方案,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思考、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

4、议一议:

根据你手中的一行“E”,你能制作出一张视力表吗?(学生答不能)

追问:你还要知道哪些特征才能做出一张视力表?

(1)估算:估算不同 a之间的比值,并观察比值,

看看此时你又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视力平均值比值1比值2

a(mm)

0.1

0.3

0.5

0.6

(2)思考:视力与a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3)你能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①已知某视力表中的视力为0.1的“E”的长a、宽b都为60

mm,你能说出该“E”c、d、e、f、g、h的值吗?

②在同一视力表中,视力为0.6的“E”对应的a、b、c、d、

e、f、g、h的值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探究,学生会制作一个“E”和一行“E”,紧紧围绕“制作视力表”这一中心任务,设计了这一环节——制作不同行“E”。这一环节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分设了三个小环节。先引导学生汇总前面测量的“E”的数据,再分析数据,探究规律,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练习,巩固加深对结论的理解,为下一个环节奠定扎实基础。在课堂现场师生合作汇总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处理数据,体现解决问题的真实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由于测量数据有误差,对误差做近似处理,让学生在实例学习中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