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合集下载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编制:校对: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4.1.1 实施日期:2014.1.1目录1. 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32. 使用材料----------------------------------------33. 设备和工具--------------------------------------34. 通用工艺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通用工艺要求图示------------------------------76. 电器安装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7. 元件、器件、部件的制作及安装-------------------148. 二次线的制作及配线要求--------------------20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1.1 本工艺守则执行GB50171-2012标准、GB50150-2006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等。

1.2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中的二次配线工艺要求。

2.使用材料:铜芯聚氯乙烯单股线( B V)、铜芯聚氯乙烯多股线(BVR)、绕线管、扎带、铜接头(OT、U T、GT)、管状端子、线号管、色带、瓷质套管、黄腊管、纸胶带;普通端子、试验端子、标示端子、终端固定件、普通短接片、试验短接片、隔板、试验端板、普通端板、标码条;二次插座、小母线座、安装导轨;接地标示、内外标签等等。

3.设备和工具:3.1 设备:线号专用电脑打印机、下线机、端子压着机等。

3.2 工具:斜口钳、尖嘴钳、扁嘴钳、老虎钳、冷压钳、剥线钳、剪刀、螺丝刀、扳手、电烙铁、焊锡、焊锡膏、卷尺、万用表等等4.通用工艺要求:4.1 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本厂生产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等辅助回路的配线。

2、辅助回路的配线工艺要求2.1用于连接辅助回路的导线,一律采用BV、BVR型铜芯塑料绝缘线(下文简称导线)2.2选用辅助回路的导线时,其最小截面为1.5平方毫米,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时,允许采用小于1.5平方毫米的导线。

但不论采用那种导线,都不得采用虎钳、钢丝钳等强行拉直,以免改变导线截面、强度等指标。

2.4辅助回路行线时,其色法的规定应参照GB2681国家标准,设备内部敷设用黑色,安全用接地线用黄绿双色线。

2.3所选用的导线绝缘层不得有褪色老化等现象,导线在弯曲敷设后,绝缘层不允许开裂及操作。

2.5辅助回路导线的配置应做到牢固可靠,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便于维修,除必要的弯曲敷设处,不准歪斜、扭曲。

2.6辅助回路的导线上端裸露部分之间及导线上端裸露部分与金属骨架的电器间隙不小于6~10毫米,爬电距离不小于8-12.5㎜(GB7251 6.1.2.1 表2)2.7辅助回路的导线及线束,不准在导电部件上敷设,也不准直接敷设在金属铁板上,导线及线束穿插越金属孔时应在金属孔上装绝缘套或在导线及线束上缠绕塑料带或套塑料管,但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越,导线及线束在敷设途中如遇金属障碍应加以弯曲越过,中间保持4毫米以上距离。

2.8门与柜体之间的连接线俗称过门线,过门线必须采用BVR型铜芯塑料软线,过门线要留有足够的长度,一般能使门顺利打开关大于90°,过时装店线在开门过程中不擦门框、过门线线束要用塑料带或缠线管紧密包扎,以防松散,连接线束的两端要有固定点。

2.9辅助回路的线束或单线的固定,可采用两种方法:2.9.1在线束上包塑料带后用铝皮夹(钢精扎头)固定(或用BV型1.5平方毫米塑料绝缘线固定)要求包扎紧密,固定牢固,固定间距、横间距离不得大于120毫米,纵向距离不得大于150毫米。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合用范畴本工艺守则合用于高下压开关设备旳二次配线加工过程。

2.材料2.1.导线、塑料蛇皮软管,多种规格线槽、标记套、标号、烫印色带。

2.2.松香焊锡丝,OT、UT、IT铜制冷压接线端头。

2.3. 0.5~2.0mm厚铝质名牌、符号牌, 不干胶题名片、彩色胶纸, 标牌用钉,十字槽球面圆柱头螺钉。

3.工具3.1.烫号机、剪刀、手动挤压钳、液压钳。

3.2.手枪钻、圆头锤、划针(铅笔)、尖冲、钢板尺。

3.3.十字形螺丝刀、板手、钢卷尺、螺丝刀、剥线钳、钢丝钳、圆头钳、斜口钳、尖嘴钳、剪刀、电路铁、活动板手、套筒板手、通灯或万用表。

4.工艺准备4.1.按图样规定检查将配线旳电器元件与否合格完好,如发现元件表面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旳应及时解决或更换合格元件。

4.2.按图样列出标号头明细表。

多回路接线时,相似回路则在元件编号前加回路编号。

4.3.领取并检查多种标牌、标签框、题名片及不干胶彩纸旳规格与否与设计规定相符。

4.4.掌握配接旳工艺规程,措施和注意事项。

4.5.安排好配线场地,涉及配线位置。

4.6.准备好配线所需工具,并安放在使用最以便旳位置。

4.7.所有电器元件均用不干胶纸标签按照布置圈标上清晰对旳旳零件代号和编号,一般可直接牢固地粘贴在屏后接近该元件安装位置上方或周边其他较明显旳地方,标签粘贴应整洁一致。

4.8.必须看清图样规定和设备符号与否与实物相符合,并按电器元件旳装配位置旳接点,考虑合适旳线路途径和走法。

4.9.根据图样规定,辨认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并选用其导线规格,二次回路旳导线,对于单股铜线不不不小于1.5mm2,对于多股铜导线不不不小于1.0mm2,连接电器子器件旳低电平小电流电路容许采用不不小于1.0mm2截面旳铜导线。

出国产品应采用镀锡铜芯导线,规格按设计定。

4.10.按线路途径量线,对旳落料,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配接,行线做到“平”、“齐”、“牢”旳规定。

成套电气设备二次线制作工艺规范_何明芬

成套电气设备二次线制作工艺规范_何明芬
1 工艺要求
1)配线应排列整齐,接线正确,牢固美观,与图 样一致。二次配线的线束不应直接在铁板或导电部件上 敷设,必须腾空 3~5 mm 可装入行线槽内。对电子元 件回路或其他弱电装置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 流量和电压降及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使用较小截 面的绝缘导线一般为 0.5 mm2 导线。
3 所示并在一起用扁嘴钳夹紧敲平。④线束固定:用线
夹将圆束线或扁束子线固定悬
挂于屏里,使之与屏体保持
3~5 mm 距离。在屏体骨架或
底板适当位置设置线夹,除特
殊要求外,线夹间横向距离不 超过 300 mm,纵向距离不超
图 2
过 400 mm,线夹与线束之间,必须包缠 3~4层宽20 mm
的聚乙烯绝缘塑料带,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并不能损
10
20 20 40
19)所有元件不接线的端子都需配齐螺钉、螺母、 垫圈并拧紧。
3 质量检查
1)按图样用对线灯检查二次回路线是否正确,标 号套是否清晰,有无反套。
2)行线是否横平竖直,正确牢固,整齐美观。 3)接线头螺钉是否有松动现象。 4)二次线对地绝缘电阻在相对湿度为 85%,环境温 度为 20 ± 5°时,用 500V 兆欧表测量,应大于 2 MΩ。
5)导线穿过金属底板时,底板上应加装橡胶垫圈 或其他绝缘套管。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均应采用铜质制 品,绝缘件应采用自熄性阻燃材料。
6)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母 2~8 牙,所有螺钉不得有滑牙。装有电器可开启的门应以软 铜线与接地金属架可靠接地为前提,二次回路接地应设 专用螺栓。
7)已定型的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可采用 木模板配线,同批量产品的材料色泽力求相同。
扎时应根据线束的大小选用适当规格的塑料缠绕管。缠

二次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适用范围: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动力箱和三箱(配电箱、计量箱、端子箱)的二次配线。

2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电缆的一般要求:2.1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工作电压不应低于500V。

2.2测量、控制、保护回路除断路器电磁合闸线圈外,应采用铜芯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在其它情况下,当所有室内设备、仪表和端子上装有专用于连接铝芯的电缆和绝缘导线。

2.3按机械强度要求,采用的电缆芯或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为:连接强电端子的铜线不小于1.5mm2;铝线不应小于2.5mm2;连接于弱电端子的、运动装置使用的铜芯电缆直径不应小于0.5 mm2。

2.4绝缘导线和电缆芯截面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电流回路:电流测量回路应保证表计工作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保护回路应保证电流互感器工作在10%误差范围内。

b) 电压回路:由电压互感器到计费用电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0.5%额定电压,在正常负荷下,电压互感器到测量仪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3%,当全部保护装置和仪表工作(即电压互感器负荷最大)时,电压互感器到保护和自动屏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c) 控制回路:在正常最大负荷时,控制母线至各设备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

d) 绝缘导线和电缆可能受到油浸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绝缘导线和电缆。

3屏内的接线要求:3.1屏的内部连接导线,一般采用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3.2安装在干燥房间里的屏,其内部接线可采用无防护层的绝缘导线,该导线能在表面经防腐处理的金属屏上直接敷设。

3.3屏内同一安装单位各设备之间的连线,一般不经过端子排。

3.4接到端子和设备上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应有标记。

4工艺准备4.1看懂图纸、标准、仔细考虑布线方案。

4.2根据任务性质和产品技术要求,领用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品种。

4.3领取按需要数量的安装零件,如接线板夹、压板、紧固件等。

4.4核对二次回路的电器元件是否备齐,型号规格是否相符。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特殊情况按相应工程的技术要求选择导线颜色和截面
积。
5.3 剥线
绝缘导线应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层;剥线时导线规格和
钳子应适配,线芯不应有伤痕。 剥线钳在剥绝缘层时必须注意钳口的方向。 剥线长度应与接线端头颈部长度相等。 弯圈接线时剥线长度按螺钉直径确定。
5.4弯圈接线 凡在接线端上用螺钉直 接紧固导线时,其连接 导线(BV)必须先弯圆圈 (瓦形压板,圆形接线 器件除外)。 弯圆圈的导线必须先套 上线号管,然后用圆嘴 钳子按顺时针方向弯圆 圈,圆圈内径比接线螺 钉直径大0.5—1mm。 圆圈距线号管应有2mm 左右的空隙。
5.10端子排的安装及接线
端子排的首尾两端必须装有固定器固定。 端子排只能竖放或横放,为了接线方便,放置时可单排、

多排装设。多排装设时,每排应呈阶梯状安装,以利于操 作。 电流试验端子、熔断器端子、空气开关的进出线方向应遵 循上进下出、左进右出、里进外出的原则。 每个端子的接线端最多只允许接两根导线。 导线接至端子排弯曲接线时,尽量保证导线弯曲弧度一致, 确保导线外观整齐,美观; 端子板不得有损坏、污垢,其固定应牢靠。每组端子板前 端应有标识端子并标明其顺序编号或功能内容; 每节端子上均有与图一致的端子顺序号,便于检查和维护。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 线。
5.5 接线端头的压接处理

接线端头采用普通 型和预绝缘型以及 管状预绝缘型。
接线端头采用压钳 压接。


接线端头的压接处 理注意事项:
1.靠近压接端头颈部接缝 处压接;压接工具凸起 部位对准压接端头接缝 处。 2.压痕应在颈部接缝的正 中央。 3.确保线芯全部套入接线 端头颈部内。

作业指导书-二次配线工艺(精)

作业指导书-二次配线工艺(精)

二次配线工艺A/0 TH/GY07 1 适用范围:适用于开关设备等二次配线。

2 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电缆的一般要求:2.1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工作电压不应低于 500V 。

2.2测量、控制、保护回路除断路器电磁合闸线圈外,应采用铜芯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在其它情况下,当所有室内设备、仪表和端子上装有专用于连接铝芯的电缆和绝缘导线。

2.3按机械强度要求,采用的电缆芯或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为:连接强电端子的铜线不小于 1.5mm 2;铝线不应小于 2.5mm 2;连接于弱电端子的、运动装置使用的铜芯电缆直径不应小于 0.5 mm2。

2.4绝缘导线和电缆芯截面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电流回路:电流测量回路应保证表计工作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保护回路应保证电流互感器工作在 10%误差范围内。

b 电压回路:由电压互感器到计费用电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 0.5%额定电压, 在正常负荷下, 电压互感器到测量仪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 1~3%,当全部保护装置和仪表工作(即电压互感器负荷最大时, 电压互感器到保护和自动屏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 3%。

c 控制回路:在正常最大负荷时, 控制母线至各设备的电压损失, 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 10%。

d 绝缘导线和电缆可能受到油浸的地方, 应采用耐油绝缘导线和电缆。

3 屏内的接线要求:3.1屏的内部连接导线,一般采用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3.2安装在干燥房间里的屏, 其内部接线可采用无防护层的绝缘导线, 该导线能在表面经防腐处理的金属屏上直接敷设。

3.3屏内同一安装单位各设备之间的连线,一般不经过端子排。

3.4接到端子和设备上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应有标记。

4 工艺准备4.1看懂图纸、标准、仔细考虑布线方案。

4.2根据任务性质和产品技术要求,领用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品种。

4.3领取按需要数量的安装零件,如接线板夹、压板、紧固件等。

4.4核对二次回路的电器元件是否备齐,型号规格是否相符。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编制:校对: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4.1.1 实施日期:2014.1.1目录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32.使用材料----------------------------------------33.设备和工具--------------------------------------34.通用工艺要求-------------------------35.通用工艺要求图示------------------------------76.电器安装原则--------------------------127.元件、器件、部件的制作及安装-------------------148.二次线的制作及配线要求--------------------20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1.1本工艺守则执行GB50171-2012标准、GB50150-2006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等。

1.2本工艺守则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中的二次配线工艺要求。

2.使用材料:铜芯聚氯乙烯单股线(BV)、铜芯聚氯乙烯多股线(BVR)、绕线管、扎带、铜接头(OT、UT、GT)、管状端子、线号管、色带、瓷质套管、黄腊管、纸胶带;普通端子、试验端子、标示端子、终端固定件、普通短接片、试验短接片、隔板、试验端板、普通端板、标码条;二次插座、小母线座、安装导轨;接地标示、内外标签等等。

3.设备和工具:3.1 设备:线号专用电脑打印机、下线机、端子压着机等。

3.2 工具:斜口钳、尖嘴钳、扁嘴钳、老虎钳、冷压钳、剥线钳、剪刀、螺丝刀、扳手、电烙铁、焊锡、焊锡膏、卷尺、万用表等等4.通用工艺要求:4.1 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

4.2 采用成束捆扎行线的布置方法,行线、布线时应将较长导线放在线束上面,分支线从后面或侧面分出,紧固线束的夹具应结实、可靠,不应损伤导线的外绝缘,禁止用金属等易破坏绝缘的材料捆扎线束。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制作工艺。

2.工艺准备2.1看清接线图上的注意事项、备注说明及元器件、材料、操作等有无特殊要求按图样要求,备齐全部电器元件,检查其型号规格等是否相符,并保管好合格证2.2备齐所需的材料及所需的工具。

3.工艺流程”确定走线方案]气下线]气套线号管►[走线'剥线头—H冷压端头〕—H接线〕—<检查4.工艺过程及要求4.1确定走线方案4.1.1二次配线工序负责人应同二次配线人员根据柜体设计图纸(如盘面布置图、端子布置图)及元器件、端子排位置确定合理的走线方案。

4.1.2对每批产品当柜体盘面布置和二次方案相同时布线应一致。

4.1.3由于元件结构或布置原因配线有困难时,立即通知工艺员并反馈技术员及时处理。

4.2下线4.2.1根据GB2681《电工成套装置中导线的颜色》的规定选择导线颜色。

4.2.1.1安全用的接地线:黄绿双色线。

4.2.1.2装置和设备内部接线:黑色线。

4.2.1.3有特殊要求的按规定的颜色选用。

4.2.2导线截面积的选择4.2.2.1按接线图规定选用导线截面。

4.2.2.2设计未规定的按以下原则选择:导线按串联回路中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熔断器中的熔断丝和热元件除外)选择导线截面,此截面的导线长期使用电流不得小于串联回路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常见导线选择见下表:常用导线的载流量4.2.3按确定好的走线方案及选择好的导线型号规格,按所需导线长度下线。

4.2.4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或焊接点,不允强力拉伸导线,导线绝缘层应良好,芯线应无损伤。

4.3套线号管4.3.1根据导线的线径选取适当规格的线号管,按照二次接线图的设计要求用线号打印机打出线号,线号要求清晰、耐久,不可自行书写,涂改。

4.3.2同一批产品的线号管截取长度应一致,汇控柜内线号管长度统一定为20mm小机构内线号管长度统一定为5mm线号管在打印时要严格按照图纸,不得随意更改或增删字符,包括空格也不得省略。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综述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综述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编号QC/HH-02-2009版本B/0 1 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二次线配制。

2 使用材料2.1 绝缘铜芯导线 1.0mm2、多股为1.0mm2、1.5mm2或2.5 mm2图纸和技术要求选择。

2.2 白色异形塑料导管、塑料线号管。

2.3 塑料线扎带。

2.4 行线槽、走线槽。

2.5 各型铜质接线头2.6 塑料走线卡子、自粘连接片。

2.7 紧固件2.8 焊丝2.9 黄腊管、塑料套管、自粘胶带。

2.10 其它材料按二次接线图准备。

3 使用工具及设备3.1 斜口钳、断线钳、尖嘴钳、圆嘴钳3.2 剥线钳。

3.3 压线钳3.4 多种规格螺丝刀。

3.6 扳手。

3.7 35W左右电烙铁。

3.8 万用表、通灯。

3.9 剪刀。

3.10 卷尺、直尺。

4 工艺准备4.1 看清图样上的各种要求、说明、备注等注意事项接线操作等有无特殊要求。

4.2 按图样要求备齐全部电气元件3C标志4.3 根据图纸及二次线走线方案在线号管上打字。

5 工艺过程5.1 下线5.1.1 根据二次接线图及拟定好的走线方式下线留有一定余量。

5.1.2 凡是在可转动的门或面板上的线束固定的面板的线束则可以采用多股软线或单股硬线5.1.3 二次线的颜色应符合GB7947-1997《绝缘导体和裸导体的颜色标志》的规定路一律采用黑色绝缘铜芯线5.1.4 导线不能用虎钳5.2 剥线5.2.1 截面在1.0 2.5 mm2 的绝缘导线应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层伤痕5.2.2 剥线长度按螺钉直径、压线鼻子、接线端子深度确定好线后铜裸露部分不得超过1mm。

5.3 接线端头必须留有余量。

5.4 多股软线必须拧紧已剥皮的线头多股软线接到M3、M4螺钉上时5.5 单股导线可以不用冷压端头进行压接顺时针方向弯圆圈比接线螺钉直径大1mm左右。

5.6 每个电器部件的接线端子。

5.7 在一次母线上接二次线时Φ6孔M5螺钉压接。

5.8 二次线接到电阻丝或其它发热元件上时,必须在导线上套上相应直径的瓷管。

配电柜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配电柜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二次配线工艺1总则本文件规定了二次配线的原则、工艺要求、操作程序。

适用于电气成套产品中二次配线的加工和质量控制。

注:当本文件相关条款与质量计划和制造规范的规定以及按照用户协议(或地方标准)编制的规范的规定相冲突时,按照这些规定要求实施。

2配线原则2.1布线应平直、整齐、统一,走线合理,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查和检修。

2.2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且横平竖直。

同一通道中的导线要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时应紧贴敷设面。

2.3同一层次的导线应高低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不得多层次跨越。

2.4不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拐角弯曲半径约为线经两倍)。

2.5上下或左右接点若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线时,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2.6导线与端子连接时,应不在绝缘层、不反圈、露铜不大于1mm。

2.7同一元件、统一回路(或功能相同元件与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及弯曲弧度应保持一致。

2.8每个接线端子只允许接一根导线,每个电器元件端子接线不得超过两根。

2.9布线时严禁损伤绝缘层和线芯。

2.10二次配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2.11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不得经过端子。

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的连线必须经过试验端子。

2.12二次配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2.13成套电气产品绝缘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0mm²,对于低坪(≤100V)线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1.0 mm²的导线。

2.14接线不得使端子受到额外应力。

2.15导线接入端子应采用铜接头,许可不采用铜接头时,软导线绞紧搪锡接入,独股线作成羊眼圈接入。

2.16线槽布线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线束布线时,应根据缠绕管规格,但最多不得超过30根。

2.17布线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布置,不得出现歪斜交叉布置。

2.18柜内的弱电布线与强电应分开敷设。

2.19集中布置的端子的短接线,不进入线槽。

二次线配线通常技术要求标准资料

二次线配线通常技术要求标准资料

.-二次线配线通用技术要求编制:年月日标准化:年月日审核:年月日会签:年月日批准:年月日1目的明确电气柜或电气箱等电气成套产品二次配线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FTU、DTU等系列产品的二次配线过程。

注:当本文件相关条款与用户协议编制的规范的规定相冲突时,按照这些规定要求实施。

3使用设备及工具3.1中英文线号机、热缩吹风枪、(20~75W)电烙铁、万用表、台钳、手枪钻。

3.2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嘴钳)扁嘴钳、电动或手动螺丝刀、套筒或活动扳手、冷压钳、管形端子压接钳、丝锥、记号笔等。

4使用材料4、1电缆:多芯控制电缆、多芯带屏蔽控制电缆、通讯电缆等。

4、2 导线:BVR 0.5mm2导线、BVR 0.75mm2导线、BVR 1.0mm2 导线、BVR 1.5mm2 导线、BVR 2.5mm2 导线等。

4、3接线端子(接线鼻子)、尼龙扎带、打号套管、、行线槽、缠绕管、线夹、热缩管、焊锡丝、标签、密封条、三防漆、绝缘漆等。

5配线原则5.1布线应平直、整齐、统一,走线合理,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查和检修。

5.2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且横平竖直。

同一通道中的导线要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时应紧贴敷设面。

5.3同一层次的导线应高低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不得多层次跨越。

5.4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拐角弯曲半径约为线经两倍)。

5.5上下或左右接点若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线时,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6导线与端子连接时,应不在绝缘层、不反圈、露铜不大于1mm。

5.7同一元件、同一回路(或功能相同元件与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及弯曲弧度应保持一致。

5.8每个接线端子只允许接一根导线,每个电器元件端子接线不得超过两根。

5.9布线时严禁损伤绝缘层和线芯。

5.10二次配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5.11成套电气产品绝缘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0mm²,对于低坪(≤100V)线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1.0 mm²的导线。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5.通用工艺要求图示:
5.1布线方式:仪表门上的布线原则是只有单排仪表时,布线走仪表下边,有双排仪表时,布线走两排仪表中间。多排仪表时,布线也照此原则进行。
5.2导线采取压接时,必须用专用冷压钳压接,压凹深度应不低于0.15mm,以确保电气性能和力学性能;也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连接破坏;并且要保证导线成束,使全部导线插入接线头内。良好压接接头的要求是:压痕清晰可见并在导线于压接端头的轴线上,导线伸出压接接头套管0.5-1.5mm,绝缘层与压接端头套管尾端有0.5-1.5mm的过度间隙。严禁用斜口钳、钳子等工具压接。
4.7导线与电器元件间应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4.8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色,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
4.9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芯线应无损伤。
4.10多股导线与端子,设备连接应压终端附件。
4.11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螺栓连接端子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4.1.1实施日期:2014.1.1
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3
2.使用材料----------------------------------------3
3.设备和工具--------------------------------------3
准确;如果仪表箱底板两排不够,其余端子排安装于元件门。(选用型号如下:)
型号
UK5N
UK16N4
UDK4
URTK/S
导线截面积(mm)
1.5-4

高低压配电柜二次接线规范标准细则

高低压配电柜二次接线规范标准细则

.高低压配电柜二次接线规范标准细则电气接线工艺上应力求美观、实用、便于施工操作和方便以后检修查线。

接线应兼顾全局,力求整齐划一、协调大方,给人以整体美,不得标新立异、各自为政,避免给人以零乱无章之感。

1、电缆整理1.1、电缆整理应层次分明、曲率一致、松紧适度,严禁扭曲、交叉或杂乱无章。

1.2、电缆的固定应采用绑线或尼龙扎带,扎带规格应与电缆的粗细要求相符且应规格一致,留头方向统一,扎带过长的部分.应予剪除。

2、电缆头制作2.1、电缆开剥时应小心从事,力度适中,严禁伤及线芯绝缘。

2.2、电缆头的制作材料应使用塑料带和黑色塑料绝缘粘胶带。

2.3、做头时以红色塑料带有序缠绕,成型后用黑色塑料胶带封口。

2.4、做头时以塑料带对折后绷紧缠绕,缠绕时应紧紧贴近芯线和护套接口处,上端头截面平齐且垂直于电缆轴线,成型后为,. 坚固密实的圆筒状,表面光洁、形体美观、严禁出现纺缍形。

2.5、电缆头的长度以26mm左右为宜,直径不大于电缆护套外径2mm,电缆头在护套上的包扎长度一般为13mm左右。

2.6、电缆绑扎成束后,电缆头应高度一致在同一水平面上。

2.7、电缆的屏蔽层、带、芯应可靠外引以便接地。

3、电缆标识3.1、电缆标识牌用微机打印、压塑制作,内容包括电缆型号、规格、用途及走向。

3.2、标识牌的挂装应使用防蚀、防霉的绳带,宜采用化纤丝.绳。

3.3、化纤丝绳系于电缆头上部,垂下的标识牌高度一致。

4、电缆接线。

4.1、线芯的绑扎应整齐一致,采用绑线或小扎带绑扎。

绑扎线间距以70mm左右为宜。

4.2、当一盘内线芯特多时,应按单元或回路分束绑把以方便施工接线、查线和将来检修,尽量避免出现特大把束。

4.3、不论怎样排列,如何绑扎均应掌握尽可能的紧凑、整齐、美观实用又简单易行。

,.4.4、每个盘柜的绑扎接线应由同一人进行。

4.5、因芯线逐个接入端子而使线束逐渐变细时,应使芯线顺序靠拢或并入假线以形成新束,所弯角度和曲率应一致、美观。

电气公司标准之二次配线工艺

电气公司标准之二次配线工艺

洛阳***电气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 J3.1.2--2003二次配线工艺2003-03-30发布2003-04-01实施洛阳***电气有限公司发布Q/*** J3.1.2-20031范围本规程使用于低压开关柜、控制箱、仪表盘等产品的二次配线。

2准备2. 1工具a:剥线钳b:尖嘴钳 c:斜口钳 d:剪刀 e:各种螺丝刀 f:电烙铁 g:冷压钳2.2材料a:BV、BVR各类规格导线 b:中性焊液 c:55#松香焊锡丝 d:常用线号和各种规格内齿套管(线号机)e:铜制冷压线鼻 f:塑料线夹、塑料行线槽 g:吸盘、扎带和标签2.3施工前必须看清图纸要求和图纸上设备符号是否与实物相符。

2.4根据过门线、接地线和固定安装位置确定导线的总方向。

2.5元件标签一般贴在元件接线面的左上角,由于地方所限也可贴在其它地方,但应照顾到整齐美观和不致引起混淆。

2.6标准柜中电压回路的导线截面选用1.5mm2,非标柜中电压回路的导线截面选用1.0mm2;电流回路选用Q/*** J3.1.2-20032.5mm2。

特殊情况按图纸要求选用。

3 二次配线的要求3.1放线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长短来下线,一般应留有100—150mm的余量,活动线束应考虑最大极限位置需用长度。

3.2 二次导线采用行线槽布线时,内部走线应梳理整顺,不能扭绞,不允许中间有接头。

3.3 安全接地线应在全长范围内使用带有黄、绿相间的双色导线。

3.4 绝缘导线及其线束禁止敷设在电阻器等发热元件上,两者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

3.5 绝缘导线在穿过钢板或其它金属件时,应在穿过部位套上橡胶圈或塑料保护带。

3.6 导线束在过门时用扎带绕扎,扎带间距为100—250mm,间距应均匀,带结方向一致,线束应整齐、美观。

3.7 二次线束水平固定时,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0mm,垂直固定时不应大于400mm。

3.8 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与交叉。

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小于3倍的导线束外径,并弯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应遵循少数导线跨越多数导线、细线跨越粗线的原则。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文件号:ZH/QE-C08-02版本:A/0 受控: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3-26 发布 2015-3-26 实施文件修订记录一、目的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二次绝缘导线的配制,阐明其使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

二、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三箱类配电设备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2—201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 7251.3-2006)四、工具斜咀钳(140mm)、剥线钳(0.5~6㎜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0.5~6㎜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端头压线钳(0.5~6㎜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一字螺丝刀[3]( 30~150㎜)、十字螺丝刀(30~150㎜)、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M4~M5)、镊子、通断指示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

注:[1] 带有定位装置;[2]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动压线钳;[3]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螺丝刀;[4]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扳手。

五、材料5.1 导线参数5.1.1 绝缘导线(见表 1)表 1 绝缘导线参数5.1.2 裸铜软导线表2 裸铜软导线参数型号名称标称截面积mm2结构计算外径mm20℃时导体电阻Ω/km ≯单线总数股数×根数单线标称直径㎜铜芯镀锡铜芯TJR1 TJRX1软铜绞线镀锡软铜绞线2.5 49 7×7/0.25 2.25 7.58 7.924.0 49 7×7/0.32 2.88 4.64 —6.3 49 7×7/0.40 3.60 2.97 —TJRX2 镀锡软铜绞线4.0 126 7×18/0.20 3.00 — 4.82 6.3 196 7×28/0.20 3.72 — 3.10TZ-2 TZX-2铜编织线镀锡铜编织线4.0 —48×4/0.15———6.3 —48×6/0.15———10.0 —48×12/0.15———16.0 —48×20/0.15———TZXR-3 护套软铜绞线2.5 49 7×7/0.25 2.25 7.58 —4.0 49 7×7/0.32 2.88 4.64 —6.3 49 7×7/0.40 3.60 2.97 —5.2 端头参数(见表3)表3 常用端头参数名称型号※适用导线截面mm2螺钉口直径mm最大电流A颜色规格尺寸mm外形图L B圆形预绝缘端头RV1.25 0.5~1.5 3.2~6.5 19 红17.8~27.5 5.7~9.5 RVS2 1.5~2.5 3.2~10.5 27 蓝17.8~30.2 3.2~10.2 RVS3 2.5~4 4.3~6.5 37 黑24.5~27.9 8.0~12.0 RVS5.5 4~6 3.7~13 48 黄21.4~38.1 7.2~19.2叉形预绝缘端头SV1.25 0.5~1.5 3.2~6.5 19 红21.2 5.7~9.5 SVS2 1.5~2.5 3.2~10.5 27 蓝21.2 5.7~9.5 SVS3 2.5~4 4.3~6.5 37 黑24.8~28 8~12 SVS5.5 4~6 3.7~13 48 黄25.2~31.2 8.3~14片形预绝缘端头DBV1.25 0.5~1.5 —19 红20~28 2.3~3 DBV 1.5~2.5 —27 蓝19~28 2.3~2.8 DBV 4~6 —48 黄22.5 2.8注:※预绝缘端头的型号因生产厂家不同有所不同续表3 常用端头参数名称型号适用导线截面螺钉口直径最大电流颜色规格尺寸mm 外形图mm2mm A L B(φ)管形预绝缘端头ET1.0 1.0 ——红16~18 1.5 ET1.5 1.5 ——黑18~24 1.8 ET2.5 2.5 ——蓝18~24 2.3双线管形预绝缘端头—2×1.0 ——红15~17 2.05 —2×1.5——黑16~20 2.3 —2×2.5 ——蓝18.5~21.5 2.9圆形裸端头R1.25 0.5~1.5 3.2~6.5 19 —12.6~21.8 5.7~11.6 RS2 1.5~2.5 3.2~10.5 27 —12.6~21.8 6.6~13.6 RS3 2.5~4 4.3~6.5 37 —18~21.4 8~12 RS5.5 4~6 3.7~13 48 —15.7~28 7.2~19.2叉形裸端头Y1.25 0.5~1.5 3.2~6.5 19 —16 5.7~9.5 YS2 1.5~2.5 3.2~6.5 27 —16 5.7~9.5 YS3 2.5~4 4.3~6.5 37 —18.3~21.5 8~12 YS5.5 4~6 3.7~8.4 48 —19.5~24.5 8.3~145.3 端子表4 端子性能参数额定截面积mm2额定接线能力mm2额定绝缘电压V接线拉力N压线螺钉公称直径拧紧力矩NmⅠⅡ0.75 0.2~0.75500 30 M2.5 0.2 0.41.0 0.5~1.0 30~35 M3 0.25~0.3 0.5~0.61.5 0.75~1.5 30~40 M4 0.7 1.22.5 1.0~2.5 35~50 M5 0.8 2.04 1.5~4 40~60 M6 1.2~2.5 2.5~3.56 2.5~6 50~80 M8 3.5~4 注:※第Ⅰ列:适用于拧紧时不突出孔外的无头螺钉和不能用刀口宽度大于螺钉根部直径的螺丝刀拧紧的其它螺钉;第Ⅱ列:适用于用螺丝刀拧紧的螺钉和螺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9电力仪表的接线:
5.10一排按钮、信号灯接线:
5.11转换开关接线:
6.电器安装原则;
6.1验收检查:
6.1.1包装和密封应良好。
6.1.2技术文件应齐全,并有装箱清单。
6.1.3按装箱清单清点,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6.1.4按要求做外观检查;外壳、漆层、手柄,应无损伤或变形;内部仪表、瓷件、胶木电器,应无裂纹或伤痕;螺丝应拧紧。
表1
管形电阻发热功率为额定不同百分比时
7.5~15W
25~200W
≤30%
≤50%
≤30%
≤50%
选用BV、BVR导线剥去的绝缘长度(mm)
10
20
20
40
4.26长期带电发热元件安装位置应靠上方,按其功率大小与周围元件及导线束距离应不小于20mm。
4.27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2
4.3导线线束转弯处应有圆弧过度,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线束外径的
两倍,以免应力集中。线束应有线夹或固定夹固定,以免受振动和冲击造成破坏.硬导线接线端应弯成U形缓冲环。
4.4所选导线截面必须满足长期允许负荷的额定电流值。
4.5导线在通过柜体板件的孔、边等断面处,需用护线套保护,以免破坏导线绝缘。
4.6每批工程二次走线的接线形式必须一致;同批量产品材料色泽应力求相同。
4.12柜内电流回路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标称电压不低于450/750V的铜芯绝缘导线,接地回路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黄绿双色导线,其他回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
4.13导线用于连接门上的电器、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时,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外套塑料缠绕管保护;在可动部分两端应固定牢固。
7.4.4带电显示器,、仪表、微机保护等的安装,用安装说明书的方法进行安装。
7.4.5标签及标签框的安装:门上所装标签要卡入标签框内,大小合适,平整且不受外力,标签颜色要求一致,字体统一工整,不允许用变质或有损伤的标签和标签框。
7.5门屏上的配线应将其固定在屏板上,不允许线束自由悬空,并预留相应长度,以保证门在90°内开启方便;门的范围在90度和145度之间,预留长度要避免太长和太短。
额定绝缘电压(V)
不同额定工作电流下的电气间隙(mm)
不同额定工作电流下的爬电距离(mm)
≤63A
≥63A
≤63A
≥63A
≤60
3
5
3
5
60≤V≤300
5
6
6
8
300≤V≤500
8
10
10
12
6.2.3实现电气连接后,在标准规定试验条件下,不同回路之间、导电部分与地(金属外壳)之间应能承受交流工频耐试验电压,频率
4.16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mm2且端部压接有终端附件的多股软铜导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连接。
4.17柜体接地应牢固可靠,标识应明显。
4.18柜内二次回路接地应设接地铜排,接地铜排的截面积不小于100mm2,接地铜排上应预留接地螺栓孔,螺栓孔的数量应满足接地线接地的需要,柜内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50mm2的带绝缘铜导线或铜缆与接地网连接,接地网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通用工艺要求图示:
5.1布线方式:仪表门上的布线原则是只有单排仪表时,布线走仪表下边,有双排仪表时,布线走两排仪表中间。多排仪表时,布线也照此原则进行。
5.2导线采取压接时,必须用专用冷压钳压接,压凹深度应不低于0.15mm,以确保电气性能和力学性能;也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连接破坏;并且要保证导线成束,使全部导线插入接线头内。良好压接接头的要求是:压痕清晰可见并在导线于压接端头的轴线上,导线伸出压接接头套管0.5-1.5mm,绝缘层与压接端头套管尾端有0.5-1.5mm的过度间隙。严禁用斜口钳、钳子等工具压接。
16
85
110
UK16N(85A)
80 KVA
115 A
25
110
150
UK35N(150)
100KVA
144 A
35
140
180
UK35N(150A)
7.9端子排的接线:
7.9.1各端子排的引出线长为100mm,导线弯曲圆弧直径为Φ30mm;
ATS-RTK
短接片
FB1 10-6
FB1 10-12
FB1 10-6
FB 10-RTK/S
隔片
TS-K
TS-K
TS-KK 3
TS-RTK
终端固定件
E/UK
标示端子
ES/KMK3
标码条
ZB6,ZB8,LGS:横向、连号
(注:每10号为一组,起止号按工程计划定。)
仪表箱内端子排元件排序:
终端固定件
试验端子
4.7导线与电器元件间应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4.8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色,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
4.9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芯线应无损伤。
4.10多股导线与端子,设备连接应压终端附件。
4.11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螺栓连接端子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7.4.2信号灯的安装:安装信号灯前应仔细对照图纸,将信号灯的型号、颜色(合闸红色、分闸绿色、储能黄色)、安装位置搞清楚后,
方可进行安装。安装时先把信号灯上的紧固环卸掉,然后信号灯装入面板孔内。让紧固环旋转最大限度,再调节信号灯另一调节固圈。要
求信号灯紧固牢靠。
7.4.3按钮的安装:按钮的安装方法和信号灯相同。按钮颜色(合闸绿色、分闸红色)。
3.设备和工具:
3.1设备:线号专用电脑打印机、下线机、端子压着机等。
3.2工具:斜口钳、尖嘴钳、扁嘴钳、老虎钳、冷压钳、剥线钳、剪刀、螺丝刀、扳手、电烙铁、焊锡、焊锡膏、卷尺、万用表等等
4.通用工艺要求:
4.1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
4.2采用成束捆扎行线的布置方法,行线、布线时应将较长导线放在线束上面,分支线从后面或侧面分出,紧固线束的夹具应结实、可靠,不应损伤导线的外绝缘,禁止用金属等易破坏绝缘的材料捆扎线束。
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3
2.使用材料----------------------------------------3
3.设备和工具--------------------------------------3
4.通用工艺要求-------------------------3
4.19柜子装置的接地端子连接线、电缆铠装及屏蔽接地线应用黄绿绝缘多股接地铜导线与接地排相连。
4.20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性点应分别一点接地,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4mm2,且不得与其他回路接地线压在同一接线鼻子内。
4.21各门的水平接线根数较少不易走直,绑线时可加一根4mm2的硬导线予以加强。
4.22单股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采用单股硬导线直接连接时,根据实际需要长度,用剥线钳去皮,用园咀钳打圈,打圈后导线内径应比固定螺钉直径大0.5mm;用螺钉固定时导线圈上下部位应加装平垫
5.通用工艺要求图示------------------------------7
6.电器安装原则--------------------------12
7.元件、器件、部件的制作及安装-------------------14
8.二次线的制作及配线要求--------------------20
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
6.1.5安装前的保管期限,应不大于一年。
6.1.6电器设备固定时,不得使电气内部受额外应力。
6.1.7实现电气连接的回路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6.1.8电气连接件应有一定的防腐性能和阻燃性能。
6.2电器安装技术要求:
6.2.1实现电气连接后的接触电阻应符合技术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应大于10mΩ。
6.2.2实现电气连接后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
4.14柜内的电缆及芯线应符合下列规定:电缆、导线不应有中间接
头,必要时,接头应接触良好、牢固,不承受机械拉力,并应保证原有的绝缘水平;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承受机械应力;单股芯线弯圈接线时,其弯线方向应与螺栓紧固方向一致。
4.15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帽1-5个螺距,以2-3个螺距为宜,所有螺钉不得有滑丝现象。
50Hz,历时1分钟下,而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6.2.4实现电气连接后,各回路之间、导电部分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300MΩ。
7.元件、器件、部件的制作及安装:
7.1安装元器件时,注意不要把面板上的漆碰掉。
7.2元件门的制作:把需要布置在元件门上的元件按有关工艺要求进行布置安装,按照布线要求进行布线。第一排的顺序从左到右是温控器、交流空开、直流空开、熔断器、保险、端子等。如果两排以上,其顺序是由下而上。
1
2
4
……
普通端子
1
2
3
……
终端固定件
终端固定件
……
97
98
99
110
111
……
终端固定件
站用变柜常用变压器接线线径及端子选用表
站变容量
导线截面
(mm2)
长期允许导通电流(A)
端子型号
(额定电流)
端子
厂家
额定电流
铝芯
铜芯
30 KVA
43 A
10
62
85
UK10N(65A)
菲尼
克斯
50 KVA
72 A
5.3横放斜装端子排接线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