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公共管理学第1讲绪论

合集下载

黎民公共管理学

黎民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 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 阅读材料:Owen· Hughes:《公共管理导论》 H· “未来的公共管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概念的厘定: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
一、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新公共管理实践 英国新右派的政府改革 美国的新治理 其他西方国家的实践 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
二、对新公共管理的评析 新公共管理的时代特征 新公共管理的“解题”特色 其理论困境、所受批评 借鉴意义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NPM) 行政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
第一节 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本质区别 (具体的分析、比较) 第一部门 第二部门 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 )
第一节 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二、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 思考:何谓“公共物品”? 三、传统行政学的局限性 1、理论框架 2、管理主体 3、管理理念与手段 4、管理对象与目标
阅读材料:
管理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第一节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
第一节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一、管理理论 (一)古典学派理论 (二)行为学派理论 (三)决策学派理论 (四)系统学派理论 (五)新管理主义理论
第一节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公共管理学第2版-黎民

公共管理学第2版-黎民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作者:黎民书号:978-7-04-031462-5定价:35.00元出版时间:2011年8月分级:本科、研究生适用专业:公共管理类配套资源:教学课件项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配套资源:教学课件、精品课程配套网站作者简介黎民,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在保留原书的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对教材体系和内容上做了较大的修改、充实和更新。

在教材内容上,主要对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等章节进行修订,增加了新的理论与实践,使其符合当前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

同时,为了紧密贴合公共管理的新趋势,编写团队经过讨论还增加了公共管理的运行、公共部门的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等章节。

随着当前公共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每一个公共管理的学生和专业工作人员都需要在结合我国实际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全书最后的“当前公共管理的若干热点”一章,既为读者了解实际管理提供了样本,又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编写风格上,本次修订力求将公共管理类的基础与前沿贯串全书,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展开论述,使该版教材进一步增强其理论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可用作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时适用于从事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参阅及有关专业在职干部培训参考教材。

【简明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三章公共管理的管理者/第四章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第五章公共管理职能/第六章公共管理的运行/第七章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第八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十章非政府公共组织/第十一章公共管理的前沿热点。

黎民-公共管理学讲义

黎民-公共管理学讲义

《黎民:公共管理学》第一讲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习要点:·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公共管理学的内涵·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二、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一)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在稳定地扩大(二)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三)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三、传统行政学的局限▲▲(与徐《公共管理学》重合部分)(一)理论框架局限(二)管理主体局限(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第二节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与徐《公共管理学》重合部分)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一)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二)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三)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一)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1. 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 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

3. 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二)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一)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1. 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2. 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 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

4. 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二)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1. 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

2. 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一、公共管理的涵义(一)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公共”指多数人的或关于多数人利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处理“公共”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生产和分配公共产物品,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民众的公共性需求。

1.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 公共事务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1. 管理一般说来,可以把管理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亦属于一类特定领域的管理学。

2. 公共管理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公共管理活动具体类型的“三分法”:(1)公共政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2)政府管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的各个部门的管理;(3)非政府组织管理——除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3.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黎民公共管理学

黎民公共管理学

黎民公共管理学第一章绪论——非常重要第一章介绍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入门必修。

通常每年都会考不少绪论的东西。

1、首先你得熟知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内涵等基本知识,这是整个学科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2、然后本章有许多重要的辨析题,几乎每年都会考到,比如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私部门管理),公共管理学与传统的行政学,公共物品与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管理,P途径与B 途径3、本章往年也考过大题,所以不排除会有再考的可能。

经过本人对前几年真题的分析,一般前两年考过的大题不会再考,但过三五年还可能会重复的考下,所以超过两年没考的大题大家必须要好好重视下,另外,可能会出大题但从未考过的内容大家更要好好重视。

比如绪论就曾考过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市场经济这一考题,但从未考过公共管理学的中国的社会发展,这题非常重要,本人认为非常可能会考到。

还有一点:现代社会变迁如何推动公共管理发展也是从来未考过,所以大可能从这点出题。

上篇公共管理学基础——每年过半考题都会从上篇下手,重要性自不当说。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一节非常重要1、熟记几个重要概念。

霍桑试验、经济人、X理论、Y理论(陈振明版也较详细介绍)、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虚拟企业、交易费用、代理理论等等。

2、公共选择理论:十分重要的内容,常会出简答或分析题。

应该说公共选择理论不管从整体还是具体的某点来说都可以出非常具体的题来考你,所以要十分透彻地理解它。

这里啰嗦一点,我一条一条来说。

(1)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启示有哪些(2)什么是政府失败,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失败,这里经常会更细化深入地出题,比如问你(3)什么是公共决策失败,导致公共决策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政府机构为什么出现低效率常态,(5)什么原因导致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6)寻租的后果影响。

这个部分陈振明版也有比较详尽的阐述,大家可以结合起来看,答题时综合观点。

(个人觉得陈版的公共选择、政府失败论讲的也还不错,回答时可以加以综合一下)第二节一般主要介绍学科的发展历程,了解熟悉就好关注一下本节的最后一点,即公共管理时期(80年至今)这小部分,涉及到一个辨析题——公共管理时期与公共行政时期,归纳一下。

公共管理学(第2版)-黎民版课件

公共管理学(第2版)-黎民版课件

(五)新管理主义理论
新管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信息
革命背下产生的理论。
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管理主义主要包
括如下3个方面。
1. 企业再造理论
所谓企业再造是指为了取得业绩的革命性进 步,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 其中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包括产品和服务质 量、顾客满意度、成本、员工工作效率。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 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 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 整;
(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 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 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 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理途径 公共管理学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第一节 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 方法
一、公共管理的涵义 (一)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
“公共”指多数人的或关于多数人利益的, 公共性及其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和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是公共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二)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 主需求”
1. 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
2. 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
3. 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 制。
4. 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 层次矛盾的途径。
第四节 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
一、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市场经济
(二)公共管理学的前沿领域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非政府公共 组织,公共部门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一、公共管理的涵义(一)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公共”指多数人的或关于多数人利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处理“公共”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生产和分配公共产物品,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民众的公共性需求。

1.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 公共事务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1. 管理一般说来,可以把管理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亦属于一类特定领域的管理学。

2. 公共管理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着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公共管理活动具体类型的“三分法”:(1)公共政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2)政府管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的各个部门的管理;(3)非政府组织管理——除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黎民主编第二版《公共管理学》笔记

黎民主编第二版《公共管理学》笔记

黎民主编第二版《公共管理学》笔记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一章绪论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一)概念:以公共部门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以增进公共利益的一种活动。

(二)1、主体:公共组织
2、客体:公共事务
3、手段:法律、行政、技术、经济
目标:公共利益
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一)与私有部门管理的区别
1、目标不同: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
2、运行机制不同: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
3、价值取向不同:经济理性与多元理性
4、主体的自主性:自主性与制衡性
5、管理方式:竞争性与强制性
(二)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1、主体范围不同
2、运行方式不同
3、英文表达不同
三、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内在依据
(一)与私有部门的区别
(二)科技革命的推断
(三)全球化经济
(四)传统行政学的局限
(五)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1、信任危机
2、财政危机
3、资源危机
(六)西方民主制度与现有的公众诉求间的矛盾
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1、案例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3、文献分析法。

武汉大学黎民公共管理学讲义

武汉大学黎民公共管理学讲义

公共管理学讲义公共管理学讲义——黎民*学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2、公共管理与传统行政的区别与联系。

3、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了解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政府失败论”、政府内部性等内涵。

2、新公共管理内涵及其实践、评价。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主体1、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2、政府的主要类型。

3、非盈利组织的特点。

4、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异同。

5、层级制的特点与内在缺陷。

6、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公共管理职能1、公共管理职能折内涵,与政府职能的比较。

2、公共管理职能的构成。

3、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依据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试论我国公共管理职能的变革方向和重点?)4、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失灵)。

5、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

6、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

第五章公共管理的过程1、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2、公共政策过程。

3、领导方式(依据权力来源划分)。

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绩效1、公共管理的绩效内涵。

2、公共部门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4、公共部门绩效的改进。

5、目标管理的涵义与过程。

6、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及其在公共部门的应用。

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调控1、公共权力的内涵与特性。

2、公共权力的性质及落实。

3、公共权力监控的方式、问题及其改进。

第八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1、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2、政府与市场的区别和联系。

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4、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5、政府再造的内涵、模式及其启示。

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非盈利性组织1、非盈利性组织的涵义。

2、政府与非盈利性组织的联系。

3、非盈利组织在我国的作用、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局限性和改进。

第十章公共物品管理1、公共物品的内涵与特点。

2、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生产。

3、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及其与战略规划、非战略管理和功能管理的区别。

公共管理学全套课件(黎民版) PPT

公共管理学全套课件(黎民版) PPT

二、当代经济学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产 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形成一种 学术思潮。詹姆斯· 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 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 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 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 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公共选择理论可 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 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二)公共管理学的前沿领域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公共管理的 非营利组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 部门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即公 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P途 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B 途径)。
2. 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指把不同地区的 现存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时 空约束的企业模式,它是依靠电子网络手段的 联系,实现统一管理的经营实体并能以最快的 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
3. 学习型组织。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 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 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的组 织。这种组织由多个创造型团队构成,由于 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的愿景,所以具有持续的 学习精神,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一)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 的不满 (二)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三)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 的重要推动力量 1. 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 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 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 理提出变革的要求。 3. 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二)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 推动力

黎明 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完整笔记

黎明 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完整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第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相似性1、都需要制定管理目标、实施具体方案、监控评估执行结果; 3、都要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2、都要对人力、财政、组织、信息等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管理目标; 4、管理方法和技术大同小异;第二、两类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体现在:(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1、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

2、私部门活动核心是利润,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公共管理部门是为保护和增进与社会存在与发展休戚相关、私人部门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1、公共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国家活动,有明显垄断、强制特点,处理公共和私人利益关系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否则会出现公共利益的缺失;2、公共利益优先性通过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威体现。

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是某范围内唯一权威中心,需使用强制力规范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有垄断性,公共管理过程有强制性;3、私人利益间的平等性使私部门与外部的关系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平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私部门管理体现出在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双重制约下的自由选择和平等竞争的关系。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1、公共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其职责代表的公共利益可能存在不一致,导致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通过民主宪政国家制度框架制衡、割裂公共管理的权威,确保更好的增进公共利益。

2、私部门管理者收到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的双重制约,他们的利益直接体现在管理目标上,不存在滥用公共权力的问题,因而相对享有更为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1、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和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配置中心,承担社会资源权威性分配者职责。

社会利益、价值、矛盾冲突的多元性使公共决策在多元、冲突的利益价值间进行平衡做出抉择,需要多元理性,避免单一向度片面性带来不良社会后果;2、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和职能是限定的,管理的规模和影响较小,管理活动围绕如何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展开,因此主要依据经济理性,无需对分配和平衡社会价值承担责任。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一、公共管理的涵义(一)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公共”指多数人的或关于多数人利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处理“公共”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生产和分配公共产物品,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民众的公共性需求。

1.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 公共事务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1. 管理一般说来,可以把管理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亦属于一类特定领域的管理学。

2. 公共管理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公共管理活动具体类型的“三分法”:(1)公共政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2)政府管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的各个部门的管理;(3)非政府组织管理——除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3.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一、公共管理的涵义(一)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公共”指多数人的或关于多数人利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处理“公共”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生产和分配公共产物品,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民众的公共性需求。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公共事务所谓“公共事务” ,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1.管理一般说来,可以把管理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亦属于一类特定领域的管理学。

2.公共管理所谓“公共管理” ,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公共管理活动具体类型的“三分法” :(1)公共政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 2)政府管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的各个部门的管理;( 3)非政府组织管理——除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3.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黎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黎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黎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①早期人类社会:19世纪末以行政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名称出现的公共管理,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勃兴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所代表的严格的公共管理。

②与群体需求相关的(个体需求相关的)事务、产品、部门、领域,称为公共事务、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公共领域(私人事务、私人产品、私人部门、私人领域)。

对公共管理而言:管理者:公共管理是“公共人”的行为,公共管理活动的主体首先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的部门;管理对象:即公共事务体现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并表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国防、治安、社会管理、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等,因而受到社会成员特别的关注。

管理过程:公共管理涉及公共权力的占有和使用,因此公共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特别重要。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1、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

2、私部门活动核心是利润,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公共管理部门是为保护和增进与社会存在与发展休戚相关、私人部门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1、公共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国家活动,有明显垄断、强制特点,处理公共和私人利益关系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否则会出现公共利益的缺失;2、公共利益优先性通过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威体现。

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是某范围内唯一权威中心,需使用强制力规范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有垄断性,公共管理过程有强制性;3、私人利益间的平等性使私部门与外部的关系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平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私部门管理体现出在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双重制约下的自由选择和平等竞争的关系。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1、公共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其职责代表的公共利益可能存在不一致,导致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通过民主宪政国家制度框架制衡、割裂公共管理的权威,确保更好的增进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学—黎民

公共管理学—黎民
①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②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③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 ④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2)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的深层次的矛盾: ①政府官员维护公共利益与满足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②政府官员实现公共利益的角色要求与满足自我利益的矛盾; ③公民维护个人的合法权利与无限索取的行为倾向之间的矛盾。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划分与社会制度无必然联系; b.不同社会中公共物品的范围存在着客观的差别。 ②公共事务(2014 年名词解释):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 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2)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 ①管理(2013 年名词解释):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 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②公共管理: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 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a.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 b.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 会公众; c.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 d.公共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e.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公共管理活动的类型: a.公共政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 b.政府管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c..非政府组织管理——除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③公共管理学 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 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 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a.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基本上是一种介于企业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第三条 道路” b.公共管理是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人部门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c.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d.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强调治理; e.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f.公共管理关于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g.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特点: a.鲜明的实践导向性; b.理论上的包容性; c.学科的年轻性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一、公共管理的涵义(一)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公共”指多数人的或关于多数人利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处理“公共”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生产和分配公共产物品,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民众的公共性需求。

1.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 公共事务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1. 管理一般说来,可以把管理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亦属于一类特定领域的管理学。

2. 公共管理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着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公共管理活动具体类型的“三分法”:(1)公共政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2)政府管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的各个部门的管理;(3)非政府组织管理——除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3.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习要点:·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公共管理学的内涵·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开展中的地位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一、公共管理的涵义〔一〕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公共〞指多数人的或关于多数人利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处理“公共〞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生产和分配公共产物品,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民众的公共性需求。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和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是公共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1.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 公共事务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1. 管理一般说来,可以把管理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了到达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亦属于一类特定领域的管理学。

2. 公共管理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公共管理活动具体类型的“三分法〞:〔1〕公共政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2〕政府管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效劳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的各个部门的管理;〔3〕非政府组织管理——除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效劳的活动。

3.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效劳,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特点:(张成福?公共管理学?)〔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公共管理在“什么〞〔What〕与“为何〞〔Why〕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How〕做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当前特点:〔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2〕理论上的包容性〔3〕学科的年轻性二、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一〕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主体的构成见图1-1。

图1-1 公共管理主体结构图〔二〕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各类公共事务。

〔三〕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公共部门最重要的资源是合法性。

包括合法地组成公共组织和成为管理者,合法地进行管理,以及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其行为的认同。

在公共管理的具体资源构成中,强制力和税收能力尤其重要。

公共管理的手段最根本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四〕公共管理的环境在公共管理的宏观环境分析中,人们用得较多的是以内容为标准而划分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

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公共管理学的根底内容公共管理学作为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附属于管理学科。

但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行政和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体,除了与公共行政学学科的逻辑体系不同外,与企业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也应有区别。

〔二〕公共管理学的前沿领域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公共管理的非营利组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B途径〕。

P途径的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有如下特征:第一,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第二,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开展相关知识;第三,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标准性的理论研究。

B途径的公共管理主张师法企业,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是:第一,偏爱企业管理的原那么;第二,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第三,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与P途径的公共管理比拟,目前B途径的公共管理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显得更有影响力。

作为同一的公共管理的不同组成局部,P途径和B途径的公共管理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的眼光并不局限有行政机关内部,而将关注的焦点放到公共部门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上;它们都尊重政治因素在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它们都重视经验性的材料。

〔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 标准方法2. 实证方法3. 案例方法4. 系统方法5. 比拟方法6. 数理方法第二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二、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开展〔一〕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应在稳定地扩大〔二〕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三〕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三、传统行政学的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二〕管理主体局限〔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第三节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一〕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二〕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三〕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一〕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开展的重要推动力量1. 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 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

3. 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二〕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开展的另一推动力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一〕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根底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1. 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开展要求。

2. 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开展的要求。

3. 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那么导致政府功能退化。

4. 官僚制的科层原那么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二〕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1. 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效劳的供应过程。

2. 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

3. 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

4. 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第四节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开展一、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市场经济〔一〕公共管理学能有效指导公共部门履行经济职能,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二〕公共管理学“亲市场〞的学科立场,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开展二、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社会开展〔一〕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包括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在内的社会协调开展〔二〕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将有力地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案例:梁锦松买车风波■梁锦松就买车事件通过媒体向公众致歉梁锦松于今年1月23日为妻女所买的凌志LS430供图/?东方日报?梁锦松本已拥有一部保时捷和一辆四驱吉普车,知道女儿预产期后,准备再买一辆车,接载婴儿。

因他认为,有两部汽车中,四驱车车身太高、保时捷又是跑车,不适合接载婴儿,所以想添置一部房车。

他于今年年初以79万港币购入一部凌志LS430型四门房车,并于1月23日登记和使用。

当时香港政府还未决定是否将增加汽车登记税。

2月,港府决定调整汽车首次登记税,加税决定由梁拍板。

3月5日,梁锦松公布调整汽车首次登记税方案。

3月9日,梁锦松被指在调税前买新车,有避税嫌疑。

同日,梁成认此举令他少付5万元税项,并坦承担时应“避嫌〞而不买车,同时决定将加税前后车价差额的两倍即10万元,捐予慈善机构。

此后,梁锦松的新闻秘书又做解释,称税款计算有误,梁锦松按两倍税款的捐赠应为38万元。

梁锦松3次申明:“事后看来,我当时应该避嫌,不应在税项可能调整之前买车。

〞捐赠两倍税款38万给慈善机构,仍感未能避嫌,3月10日,梁锦松向行政长官董建华请辞,当日黄昏,他又在港府总部会见传媒,读了他的声明。

声明中称:“作为问责官员,我明白必须充分执行律己以严之原那么,必须在市民群众眼中到达最严格的要求标准。

我成认我在处理这件事上有疏忽,但希望市民能接受我是无心之失,而并非存心避税。

我会吸取教训,并期望能继续以至诚的态度,效劳市民群众。

〞3月1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发言人发表声明说,行政长官董建华考虑过有关资料及衡量过这件事的所有情况后,对此事作出了结论,并将结论正式以书面形式通知了梁本人。

鉴于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向社会公开了这封函件公开,让群众得悉对梁的结论。

特首董建华表示,梁“当时急于购入车辆,以照顾家庭的迫切需要〞“可以理解〞,但“自2002年10月31日,你已积极参与有关调整汽车首次登记税建议的讨论。

由于你在编制财政预算案中担当领导角色,你在有关首次登记税建议仍被积极考虑阶段中购入新车,无可防止地会令公众疑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你购入新车以及没有在财政预算案公布之前向我报告有关购置车辆一事,违反了?问责制主要官员守那么?的第5.1及5.4条。

〞董表示,接受梁有关“无意逃避税务责任,以及有关错误是因疏忽而造成〞的解释,但仍将此事定性为“严重疏忽〞,严肃批评梁“已违反?守那么?的局部条文,作为主要官员,这行为极不恰当。

〞最后,称梁锦松无须请辞,期待梁“会继续竭尽所能协助我推动经济成功转型,至诚为香港效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