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筮法》诸例卦皆数字卦么?发现反例--与李学勤、廖名春等先生商榷
也谈所谓_楚简数字卦_问题
第30卷 第5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130No 152007年10月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Oct.2007收稿日期:2007207201作者简介:吴 勇(1966—),男,湖北荆门人,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汉语研究。
也谈所谓“楚简数字卦”问题吴 勇(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 要:宋华强先生的《楚简数字卦的再讨论》一文认为楚简中的易卦符号是所谓数字卦,并反驳了李学勤先生对数字卦说法的质疑,但楚简中的易卦符号不是数字卦,而且早期出土材料中的易卦符号也都不是数字卦。
研究出土文献中的易卦符号,应该区别经文和实际占筮,而不是以时期划分为数字卦和阴阳卦。
关键词:数字卦;楚简;易卦符号分类号:H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07)05-0025-03 武汉大学简帛网在2006年8月27日发布了宋华强先生的《楚简数字卦的再讨论》一文,文中仍然认为楚简中的易卦符号是所谓数字卦,并对李学勤先生认为应该是卦画的观点进行了反驳。
[1]关于数字卦的讨论,笔者的观点是,从竹简的发现来看,数字卦的说法,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根本不存在所谓数字卦,至于楚简中的易卦符号,当然更不是什么数字卦了。
[2]笔者撰文时,尚未看到宋先生的文章,因此,这里拟针对宋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一些讨论,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说到数字卦问题,仍然不得不提到张政 先生。
他在1977年提出的数字卦说法,在迄今三十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一种流行和几乎公认的说法,各种论文论著中采用数字卦说法的不胜枚举,白纸黑字,影响已深入人心。
不管对数字卦的看法如何,首先,我们得承认,把前人无法解释的这些符号认定为易卦,是张先生卓有见地的开创之举,这是张先生对易学研究的重大贡献。
当然,对六位图形,我们都倾向于同意是易卦符号,而其他数位图形,是否易卦,还需进一步研究。
清华简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数表》《筮法》图解周易数字卦
清华简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数表》《筮法》图解周易数字卦三、找到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在已整理的清华简中,有一种堪称中国数学史方面的惊人发现。
这是一篇具有计算功能的简书,现暂题为《数表》。
《数表》的形制与其他各简明显不同,全篇由21支简组成,简比较宽(约1.2厘米),原以三道编绳编联,展开成长方形的平面。
简面上有硃红色的横贯栏线,使全篇成为整齐的格状,每格中都填有数字,是有规律分布的“数表”。
与过去发现的任何简册不同,这些支简上端第一个数字下都有一个圆形穿孔,同时全篇左端也有一支简自上至下每格都有一个圆形穿孔,各穿孔内均残存有线状丝带的遗迹。
这些丝带复原之后,证明能在《数表》上起运算中指示的作用。
经初步研究,这篇《数表》为传世文献及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见,其核心内容为九九乘法表的扩大,在实际操作中具备乘、除以至乘方、开方等功能。
课题组已邀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与古文献研究所等单位中国数学史学科的专家观察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现已发现的我国古代数学文献的最早实物例证,而且是实用的“算具”,可能会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
四、探索久悬未决的《周易》疑谜《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核心的地位,列为群经之首,历来为学者及社会大众所看重。
近年在商代和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中发现由数字组成的易卦,在战国楚简(如湖北江陵天星观、荆门包山和河南新蔡葛陵等地出土)中也看到类似的易卦,许多学者认为与《周易》起源有关,讨论十分热烈。
但仍有不少没有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这种“数字卦”的性质,由于只有若干实例,缺乏理论系统的说明,一直议论纷纭,不能定论。
清华简已整理出一篇,暂题为《筮法》,很可能为此提供解决的钥匙。
《筮法》共有简63支,保存良好,在入藏时仍然成卷,不曾散乱。
经过小心分解和整理,全篇完好无缺,证明是楚国专论《周易》占筮的书。
简中附有图解,详细记载各种“数字卦”的涵义和吉凶,对于有关研究极有价值。
《筮法》占法与“大衍之数”
1 1 1 1 1 1 P(9) P1(3) P2(4) P3(4) P4(4) P5(4) 4 2 2 2 2 64
通过排列组合后的概率运算,各筮数出现的概率可列表如下: 筮数 五变后的运算结果 出现概率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36 32 28 24 20 16 1/64 7/64 18/64 22/64 13/64 3/64
《筮法》占法与“大衍之数”
程浩 (清华大学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北京 100084)
摘要:清华简《筮法》以蓍草为占,所见筮数比《周易》的“六” 、 “七” 、 “八” 、 “九” 多出“四” 、 “五”两个,可见其用数与《周易》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不同。将 所谓“天地之数五十五”运用到《系辞》占法中,所得筮数恰为“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并且各数出现的概率也与《筮法》的实际情况相合。 《筮法》中的数字卦例正 是用所谓“大衍之数(天地之数)五十五”通过《系辞》所述占法推演得来的。 关键词:清华简 《筮法》 大衍之数 数字卦
清华大学藏战国简中有一种详述解卦理论的筮书,整理者题之为《筮法》 。 简文前半篇根据占问的事项分类列举了许多卦例并进行解说, 后半篇则阐释了该 书分析卦例的一些基本原则。 至于其中的数字卦卦例如何占得,简文并没有具体 描述,只是在篇末进行了简短说明: 各当其卦,乃扐占之,占之必扐,卦乃不忒。 ① 李学勤先生根据“其间有‘扐’ ” ,断定其“一定是用蓍草的占法” , 是很正 确的意见。 大家都知道, 《周易》就是用蓍草或算筹演算成卦的。其具体过程见于《系 辞》 :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 ② 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通过分两、挂一、除四、去余的演算过程,可得“六” 、 “七” 、 “八” 、 “九”四个 筮数。 北京大学藏汉简 《荆决》 , 也是一种用算筹的占法, 其运算方法见于篇首 “序 言” : 左手执书,右手操筭,必东面。用卅筭,分以爲三分,其上分衡,中分 ③ 从,下分衡。四四而除之,不盈者勿除。 这种算法用筹较少,相对 《周易》略显简单, 所得筮数只能是“一” 、 “二” 、 “三” 、 ④ “四”之一,可能出现的全部卦象也只有十六种。 ⑤ 然而在《筮法》中,筮数有“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六个, 其成卦之法显然与《周易》 、 《荆决》不同。既然简文失载,旁证阙如, 《筮法》 的占法就不得而知了吗?这一问题似可从出土实物资料中得到启示。
清华简三大考古发现:筮法别卦和算表
清华简三大考古发现:筮法别卦和算表“算表”局部(资料图图源网络)最早“八卦图”(资料图图源网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后简称清华简)的整理报告从2010年第一辑开始,现在已进行到第四辑,以后还会陆续出版13至15辑。
第一辑到第三辑里,我们已经公布了清华简的一些内容。
第一辑主要是《尚书》、《逸周书》的文献如《尹诰》、《金滕》、《保训》以及和楚国历史有关的《楚居》。
第二辑发表了一篇从周初到战国前期的史书——《系年》。
第三辑主要有《说命》三篇——《傅说之命》、《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
《周公之琴舞》实际是由10首诗构成的组诗、《芮良夫毖》由两篇合成,一共有180多句,是现在所能看到的先秦诗里最长的,这些珍贵遗书的发现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注意。
此次公布的第四辑有三方面内容:《筮法》、《别卦》、《算表》。
《筮法》:唯一保持成卷状态的竹简《筮法》简是在2008年入藏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的,是唯一一个保持着原来成卷状态的竹简。
众所周知,竹简是成篇成卷编连在一起的,但由于一直藏在地下、或在发掘出土时出现的种种状况再加上出土后经多次流转,一般都会散乱,但我们在整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时发现里面有一卷还保持着原来成卷的样子,这就是《筮法》。
由于《筮法》简保存得比较好,所以上面的编号没有一个编连有误,它实际上是一个用竹简构成的帛书,我们可以推测,它的反面有一层丝织品,可以稳固竹简,这种竹简形制属首次发现。
《筮法》是《易》学的一种占筮用书,系统地记述了占筮的的理论和方法,它讲了17命,比《周礼》的8命要多。
在讲述17命的内容及其他的一些问题时,它举了具体的例子。
比如“果”命,有具体占筮的八卦的图像,这一点很便于使用。
而这些卦象都是以数字表示的,这一点与楚简常见的占筮是一致的。
而且它与常见的占筮有一个特别一致的地方,那就是两个数字卦并列,每一边是6画,每一边是6个数字,两行一定要并列起来。
这与之前发现的楚简占筮记录从形式上来看是完全一致的。
清华简《筮法》与楚地数字卦演算方法的推求
清华简《筮法》与楚地数字卦演算方法的推求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贾连翔①张政烺先生在研究数字卦的过程中就曾指出“筮法问题不容易解决”,②如果单从考古材料着手研究,其中主要难点我想有三条,(1)我们目前所得到的数字卦例都是演算后得到的运算结果,其过程只能通过反推的方式求得;(2)已知的数字卦例大多是零散得到的占筮实例,不成系统;(3)占筮方法会有同时存在多种系统的可能,已知的数字卦例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系统,笼统地将不同算法的结果汇集在一起,只会让我们更加束手无策。
随着楚简中数字卦材料的增多,加上清华简《筮法》的发现,材料可以形成系统了,使得研究的窘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筮法》篇是一部系统介绍占筮理论和方法的专书,形式类似一张帛书,整理者按照所载内容,以区域划分的方式,将全篇分为30节。
其中前19节列举了57个数字卦作为占例,这些数字卦的结构,与天星观简、包山简、新蔡葛陵简等楚地竹简所载的25个数字卦卦例,形式相当一致。
通过对《筮法》的初步研究使我们认清了,上述楚地出土的数字卦结构,并非并行的两组六画卦,而是出“”、于“四位”中的四个三画卦。
组成这些卦画的“”、“”、“”、“”、(一)演算方法需要满足的条件我们解数学题常用的一个词叫“已知条件”,《筮法》中有关演算的已知条件有如下几条:(1)篇末有一段韵文,是针对通篇论及的十七种占筮命题的,说:凡是,各当其卦,乃力(扐)占之,占之必力(扐),卦乃不(忒)。
整理者将“力”读为“扐”,通过《说文》和《周易·系辞》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这“一定是用蓍草的占法”,③很可能与《系辞》所载占筮程序有关。
(2)①贾连翔(1983-),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先秦史研究。
②张政烺. 易辨. 文史: 第二十四辑,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③李学勤. 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 文物, 2013, (8).证明简文中一般用以表示阳爻的“”和阴爻“”,确是“一”、“六”两个数字,同时,五、九也表示阳爻,八、四也表示阴爻,但都是少数情况。
_归藏_与清华简_筮法_别卦_李学勤
原发期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第5-7页历史学报二○一四年第一期史料学与史学史研究53《归藏》与清华简《筮法》、《别卦》李学勤[摘要]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有两篇属于《易》类的书,分别以《筮法》和《别卦》为题收入2013年底出版的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四辑中。
就卦名、次序、写法等内容来看,《筮法》与《别卦》确与《归藏》密切相关。
[关键词]清华简;《归藏》;《筮法》;《别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09JZD004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0BAK67B14);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收稿日期]2013-12-03[作者简介]李学勤,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
(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有两篇属于《易》类的书,整理时分别题为《筮法》和《别卦》,已经收入于2013年底出版的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四辑。
[1]我在介绍《筮法》的小文里,曾指出其内容同《归藏》有密切关系。
[2]本文想就此作进一步讨论,说明《筮法》以及《别卦》两者确与《归藏》相关。
传世的《归藏》,长久以来被斥为伪书,到1993年江陵(今荆州)王家台秦简《归藏》出现以后,才受到学者的广泛注意。
实际上,早在1978年所谓的“数字卦”问题提出不久,饶宗颐先生便有文章引及传世《归藏》,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3]近年有关著作日益增多,然而关于《归藏》还是有不少问题需要探索。
《归藏》的流传,是有迹可寻的。
众所周知,《归藏》乃“三易”之一,见于《周礼·大卜》,《礼记·礼运》篇郑注以为就是孔子所见的《坤乾》。
汉代有《归藏》存在,只是未收录于《汉书·艺文志》。
东汉桓谭《新论》云:“《归藏》藏于太卜”,还说:“《归藏》四千三百言”,可知当时该书的篇幅同《周易》经传相埒。
由晋代到隋唐,《归藏》依然存世。
《隋志》载《归藏》十三卷,有“晋太尉参军薛贞注”。
清华简《筮法》补释
Ab s t r a c t : Th e S h i
( Me t h o d o f Di v i n a t i o n )o n t h e b a mb o o s l i p s c o l l e c t e d i n T s i n g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h a v e b e e n p u b l i s h e d a n d
周 易研 究
2 0 1 5年 第 2期 ( 总 第一三 。期 )
清 华 简《 筮法 》 补 释
蔡 飞 舟
( 福 建 师 范 大学 文 学 院 ,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7 )
摘要 : 清华 大 学藏 战 国竹 简 《 筮法》 既已刊布, 学 者多 有 研 讨 , 今就众说之未尽处 , 试 作考 索 。所 论 有 三 , 一 日六 崖, 二 日叮 I
CA I Fe i — z ho u
( C o l l e g e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F u j i a n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3 5 0 0 0 7 。C h i n a )
t e d 。a n d a t t e mp t s t o p r o v i d e r e a l me a n i n g s o f t h et h r e et e r ms o f 六鹿 。 叮 l 瞽。 a n d b a g u aj i x i o n g八卦吉凶 ( f o r t u n e o r mi s f o r — t u n e o f t h e e i g h t t r i g r a ms ) . Th e t e r m“ 六 鹿” I s i x麈 )a p p e a r s i n t h e c h a p t e r o f“ De a t h a n d L i f e ”( s i s h e n g 死生 ) .S o me
有关清华简《筮法》的几个问题
On Some Issues Related to the Shifa Chapter on the
Tsinghua Bamboo Slips
作者: 梁韦弦[1]
作者机构: [1]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出版物刊名: 周易研究
页码: 15-2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清华简;筮法;数字卦;易学史
摘要:由清华简《筮法》卦图、《别卦》易卦的写法看,可确证先秦时筮书卦爻的写法已用
两个数字或符号;由《筮法》卦图和四位占法的八卦取象多同于《说卦传》所述八卦取象看,《说卦传》于《筮法》之前当已存在;《筮法》卦图可证四时、五行、八卦相配的情形于先秦已然发生;但如《筮法》及后来《汉书·魏相传》的四时、五行、八卦结构,实际都暴露出《说卦传》的八卦方位与《月令》诸书的五行方位并不能兼容的问题;《筮法》应属战国后期在传统易占基础上形成的更纯粹的占筮书.。
文物2013年08期--清华简_筮法_篇与_说卦传_廖名春
而清华简卦位图则云:“东方也,木也,青色。 南 方也,火也,赤色。 西方也,金也,白色。 北方也, 水也,黑色。 奚故谓之震? 司雷,是故谓之震。 奚 故谓之劳? 司树,是故谓之劳。 奚故谓之兑? 司 收,是故谓之兑。 奚故谓之罗,司藏,是故谓之 罗。 ”其以震居东方,司雷;以兑居西方,司收 (秋是收获的季节):皆与《说卦传》同。
《说卦传》在“专说八卦”的九章中,第三章 按照帛书《衷》篇当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火 水相射,雷风相薄。 ”[2]其八卦次序是先父母而 后少男少女,再中男中女,最后长男长女。 第四 章“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 艮之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是 先长男长女后中男中女,再少男少女,最终以
构成这 114 个六画卦最常见的数字是“—” 和 “ ”,此 外 还 有 “ (九 )”、“ (八 )”、“ (五 )”、“ (四 )”。 “ (九 )”、“ (八 )”、“ (五)”、“ (四)”是筮数;“—”和“ ”也当是筮 数,并非是阳爻和阴爻。 其《爻象》章以“子午” 配“ ”,“丑末”配“ ”,“寅申”配“—”,“卯酉”
70
■ 清华简《筮法》篇与《说卦传》
我们按照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将其写 成《周易》的六画卦,这 114 个六画卦依次就是: 乾、家人;大畜、噬嗑;解、节;兑、噬嗑;解、节; 兑、鼎;豫、家人;剥、遯;屯、睽;否、升;旅、观; 临、革;屯、恒;明夷、夬;解、大过;夬、临;否、中 孚;恒、革;既济、大过;损、鼎;坤、升;乾、遯;夬、 坤;剥、履;丰、节;大过、否;谦、睽;大畜、井;大 畜、随;大畜、旅;升、涣;大壮、贲;大畜、晋;小 畜、晋;咸、小畜;咸、师;咸、涣;谦、家人;夬、谦; 乾、遯;乾、否;乾、豫;乾、剥;坤、升;坤、明夷; 坤、临;坤、谦;既济、睽;既济、鼎;震、解;泰、益; 既济、既济;未济、未济;咸、同人;既济、归妹; 谦、噬嗑;履、井。 《周易》的阳爻称“九”,阴爻称 “六 ”。 而 这 些 六 画 卦 则 多 称 “—(七 )”和 “ (六)”,显然,它们并非《周易》一系。
文物2013年08期--清华简_筮法_与数字卦问题_李学勤
插有图形,整篇看来很像是一幅帛书。 整理时 按照文字的内容、位置和行款,暂分之为 30 节。
奚故谓之罗? 司藏,是故谓之罗。
这有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意味。 再看该图
次外圈的八卦,对比依《说卦》画的卦位,劳(坎)
罗(离)两卦的位置背反。
我最初看到这幅卦位图,猜测是把数字卦
这两者画错了。 后来细绎简文全篇,才知道许
多地方都同卦位图息息相关,图上的卦位并无
误绘之处。 例如论四季八卦所应吉凶的一节,
*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09JZD0042)、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中 华 文 明 探 源 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课题“古代简牍保护与整 理 研 究 ”(2010BAK67B14)以 及 清 华 大 学 自 主 科 研 项 目 “清 华 简的文献学、古文字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又一个是:
然而完全不出现六画卦即别卦的卦名, 也不用 任何卦爻辞,正与天星观等楚简所见一样。
三画卦即经卦的卦名,在《筮法》简文中多 见。 艮、巽、兑与震(一部分)是楚文字相应写 法,没有特异之处。 乾,《说文》从乙倝声,简文 只作“倝”,是假借字。 离,简文作“罗”,同于马 王堆帛书《周易》,也系通假。 坤,简文作“ ”, 是 《 归 藏 》 特 有 的 写 法 [3]。 也见于碧落 碑及 《汗 简》,推测都是来自《归藏》。坎,作“ ”,即“劳”字, 同 于 王 家 台秦简《归藏》,辑本《归藏》作“犖”[4], 《周易·说卦》第五章称坎“劳卦也”。 从这些,已 可看出《筮法》经卦卦名近于《归藏》。
清华简《筮法》与“爻”的本义——兼论《周易》的“彖”和《筮法》的“屯”
清华简《筮法》与“爻”的本义44 清华简《筮法》是一篇先秦筮书,其基本的原则是筮出骈列的两组四个八经卦来解卦。
虽然与《周易》多有不同,但是其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对《周易》的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其文本对揭示《周易》中“爻”的真正含义也有重要意义。
一、从《筮法》文本分析“肴(爻)”之所指清华简《筮法》中的“爻”字皆作“肴”,从文本来分析是特指非常见筮数。
在《筮法·爻象》一节中,只有作为非常见筮数的“四”“五”“八”“九”才有爻象。
这与《周易》中只有非常见筮数“六”“九”有爻辞,道理是一样的。
《筮法·爻象》:$(凡)肴(爻)象,八为风,为水,为言,为非(飞)鸟,为鴜(肿)胀,为鱼,为权(罐)%(?),才(在)上为&(醪),下为汰(?)。
×(五)象为天,为日,为贵人,为兵,为血,为车,为方,为'(忧)、((惧),为)(饥)。
九象为大*(兽),为木,为备戒,为+(首),为足,为它(蛇),为它,为,(曲),为-( ),为弓、琥、.(璜)。
四之象为/(地),为0(圆),为篩(鼓),为耳(珥),为环,为肿(踵),为1(雪),为2(露),为3(霰)。
$(凡)肴(爻),奴(如)大奴(如)小,4(作)于上,外又(有)5(吝);4(作)于下,内又(有)5(吝);上下皆乍(作),邦又(有)兵命、蝄(燹)6(怪)、风雨、日月又(有)此(食)。
①在《筮法》中,“四”“五”“八”“九”是不常见筮数,出现的频率要小于筮数“六”“七”,因此作为不常见筮数的“四”“五”“八”“九”具有了断验吉凶的作用,而被赋予了象。
当然这几个筮数的象,是在长期的实际占筮过程中衍变出来的,其取象也与“四”“五”“八”“九”四个筮数的字形有关系。
②而《筮法》文本中提到“爻象”只有“四”“五”“八”“九”四个筮数的象,则说明“爻”就是特指“四”“五”“八”“九”四个不常见的筮数。
而“凡爻,如大如小,作于上,外有吝;作于下,内有吝”一句,更清楚地说明了“爻”是“如大如小”的,小者是“四”“五”,大者是“八”“九”。
李学勤先生与清华简
李学勤先生与清华简
刘国忠
【期刊名称】《邯郸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4)1
【摘要】李学勤先生是当代的学术大师,也是清华简整理、保护、研究工作的核心人物。
清华简的入藏,本身就是李先生慧眼识宝的结果;李先生还组建了一支高效的
团队,科学规划清华简的保护与整理事宜,并身先士卒,取得了大量前沿性研究成果。
在李学勤先生的带领下,出土文献中心的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出土文献的学
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此,对于李学勤先生的相关贡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总页数】11页(P52-61)
【作者】刘国忠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1;K825.5
【相关文献】
1.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是儒家著作吗——兼与李均明等先生商榷
2.清华简《筮法》的高级性:元符卦和示数卦——与李学勤等先生商榷
3.清华简《筮法》诸
例卦皆数字卦么?发现反例--与李学勤、廖名春等先生商榷4.书山有路,为学贵勤——李学勤先生的读书之道5.清华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学勤先生题
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华简《筮法》尚中观念探赜
2024年第1期(总第202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1ꎬ20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202历史学研究清华简«筮法»尚中观念探赜孙㊀航ꎬ骆㊀炀(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ꎬ山东曲阜273165)摘㊀要:尚中思想是中国类型文化的基本要义之一ꎮ在清华简«筮法»中虽然没有专门的理论叙述ꎬ但是在具体筮例中并不难见尚中的观念ꎮ经过对相关内容的剖析ꎬ可以发现在清华简«筮法»中ꎬ尚中观念有着四个层次的义蕴ꎬ即数之中㊁卦之中㊁位之中和体之中ꎮ由于清华简«筮法»文本性质的限制ꎬ虽未能呈现出系统㊁成熟的理论形态ꎬ但以具体的形式反映了先秦时期尚中思想在卜筮领域的影响ꎮ关键词:清华简«筮法»ꎻ«周易»ꎻ中道ꎻ中庸中图分类号:B22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24)01-0139-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数字卦研究 (20YJC720019)作者简介:孙航ꎬ1986年生ꎬ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助理教授ꎬ历史学博士ꎻ骆炀ꎬ1998年生ꎬ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ꎮ㊀㊀尚中思想是«周易»哲学的根本ꎬ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成为思想界的通义ꎬ甚至可以追溯至史前时期[1]88-90[2][3]10ꎮ它之所以能够在先秦时期得到广泛的认同ꎬ并在后世传承发展为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ꎬ关键不仅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判断是非的尺度ꎬ而且在于它具有指导人生和社会实践的实际价值ꎮ对此ꎬ学者有着清醒的认识ꎬ以为在不断变化的时间和空间中ꎬ消极的中足以 无大过 ꎬ积极的中足以 有作为 [4]ꎮ具体到清华简«筮法»而言ꎬ因其筮书性质的限制ꎬ表达比较隐晦ꎬ并未引起重视ꎬ故相关讨论明显欠缺ꎮ尽管它属于卜筮的技术性书籍ꎬ但是由之可观 大道 ꎬ窥见中国类型文化的基本要义之一(根据庞朴先生的研究ꎬ 中国类型的文化 是一种 以阴阳五行为骨架㊁以中庸思想为内容㊁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文化 )[1]77ꎮ经过对清华简«筮法»内容的深入剖析ꎬ可以发现它从数之中㊁卦之中㊁位之中和体之中四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类型文化的尚中思想ꎮ㊀㊀一㊁数之中在清华简«筮法»中ꎬ筮数共有六个ꎬ分别为虚数七㊁六和恶爻八㊁五㊁九㊁四ꎮ从数值大小的角度讲ꎬ七为奇数五㊁七㊁九之中数ꎬ六为偶数四㊁六㊁八之中数ꎬ即七㊁六为筮数之中数ꎮ无论是从筮数出现概率的角度ꎬ还是从清华简«筮法»中涉及卦㊁爻内容之比例的角度ꎬ抑或是从 虚 和 恶爻 体用关系的角度讲ꎬ七㊁六不仅是筮数之中ꎬ而且是清华简«筮法»理论体系的基本盘ꎮ按照«系辞» 天一地二ꎬ天三地四ꎬ天五地六ꎬ天七地八ꎬ天九地十 的说法ꎬ在«周易»理论体系中ꎬ五㊁六被视为天地之中数ꎬ具有与众不同的数理特征ꎮ第一ꎬ五㊁六分别为天数㊁地数之中ꎬ为天地之中数ꎬ两者之和为十一ꎮ其中ꎬ一㊁三㊁五㊁七㊁九为天数ꎬ而以五为中ꎻ二㊁四㊁六㊁八㊁十为地数ꎬ而以六为中ꎮ第二ꎬ二㊁三㊁四㊁七㊁八㊁九ꎬ各自相乘ꎬ所得积数末位数字都发生变化ꎬ二二得四㊁三三得九㊁四四十六㊁七七四十九㊁八八六十四㊁九九八十一ꎬ而五㊁六两数自乘ꎬ末位数字则保持不变ꎬ五五二十五㊁六六三十六ꎬ所以五㊁六为天地之中数ꎮ第三ꎬ五㊁六两数ꎬ居乎中而能御乎外ꎬ所以不变ꎮ又不变而能应万变ꎬ所以居中ꎮ第四ꎬ五五二十五㊁六六三十六ꎬ和为六十一ꎮ以六乘六十一ꎬ为三百六十六ꎬ恰是一年三百六十六日之931数ꎬ合于天地自然之数[5]ꎮ据此ꎬ杨效雷和张金平先生认为ꎬ这正是淳化石桥陶罐刻十一个数字卦的缘由ꎬ反映了 尚中 的思想[6][3]205-208ꎮ可见ꎬ数之中的观念不仅有其古老的来源ꎬ而且存在明确的数理基础ꎮ在清华简«筮法»中ꎬ七㊁六为筮数之中ꎻ在«周易»中ꎬ七㊁八为筮数之中ꎬ而五㊁六为天数和地数之中ꎮ两者的理论体系及其中数虽然存在差异ꎬ但是从数的角度体现尚中的思想ꎬ则是彼此共通的要义ꎮ㊀㊀二㊁卦之中«系辞»曰: «易»之为书也ꎬ广大悉备ꎮ有天道焉ꎬ有人道焉ꎬ有地道焉ꎬ兼三材而两之ꎬ故六ꎮ六者ꎬ非它也ꎬ三材之道也ꎮ 这是将六爻一分为三ꎬ包括天㊁人㊁地三材ꎮ按照这种六爻三分的思维ꎬ中间两爻即三爻和四爻为人位ꎬ可以称之为 中爻 ꎬ是为 卦之中 ꎮ在清华简«筮法»中ꎬ 同 与 不同 之所论ꎬ恰如易卦中的三材之人位ꎬ即 卦之中 ꎮ第一ꎬ卦之中ꎬ需要以六爻卦的观念为依托ꎮ清华简«筮法»虽重在用四位分析法ꎬ体现四位八卦的观念ꎬ但也反映了六爻卦的理念ꎮ从清华简«别卦»来看ꎬ重卦与六爻卦的理念是存在的ꎮ将筮数七㊁六称为 虚 ꎬ充分说明了筮数七㊁六的符号化意义ꎮ从这个意义上说ꎬ在清华简«筮法»中已经存在符号卦的理念ꎬ«别卦»㊁卦位图㊁人身图中的易卦就是最好的证明ꎮ从«死生» 六虚 五虚同一虚 和«男女» 凡男ꎬ上去二ꎬ下去一ꎬ中男乃男ꎬ女乃女 看ꎬ确已有将六爻视为一个整体的观念ꎬ说明在清华简«筮法»中已经存在类似于 卦有六位 的观念[7][8]165-166ꎬ可能只是限于«筮法»理论体系的独特性ꎬ未能得到明确的体现ꎮ第二ꎬ卦之中的观念ꎬ在清华简«筮法»中有着较为具体的反映ꎮ第十七节«成»曰[9]103(下文凡引清华简«筮法»释文ꎬ皆本诸«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ꎬ并采用宽式ꎬ灵活处理ꎬ恕不一一说明):㊀㊀㊀凡成ꎬ同ꎬ乃成ꎮ㊀不同ꎬ乃不成ꎮ对这两个筮例如何理解ꎬ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ꎮ约而言之ꎬ大体可以分为三类ꎮ一是中心四爻说ꎮ整理者是从爻之相同的视角进行解释的ꎬ认为 同 是指第一例中心四爻皆为五ꎬ 不同 是指第二例中心四爻为七和六ꎬ筮数不同[9]103ꎮ季旭升先生从之[10]72ꎮ这是以四位卦的中心四爻为依据ꎬ观察筮数相同与否ꎬ判断 成 和 不成 ꎮ子居先生肯定以中心四爻解释的观点ꎬ并略作发挥ꎬ认为中心四爻皆五是为了 凸显中心四爻的重要性 ꎬ并不一定要求是特殊的筮数[11]27ꎮ可见ꎬ这一说法特别注重中心四爻的价值ꎮ二是中四爻说ꎮ与中心四爻的意见不同ꎬ谷继明先生根据第十二节«男女» 上去二ꎬ下去一 的办法提出一种意见ꎬ认为 同 是指第一例右卦和左卦的中四爻都是 七五五六 ꎬ 不同 是指第二例右卦中四爻为 七六七六 ꎬ和左卦中四爻为 六七六七 不同[12]25-26ꎮ这是以初爻和上爻之外的 中四爻 来解释 同 和 不同 ꎬ与中心四爻说视角不同ꎮ谢炳军先生认为第一例右卦和左卦中四爻相同ꎬ意味着谈判各方意见一致ꎬ而第二例中四爻不同ꎬ意味着讲和失败[13]54-55ꎬ也是这一思路ꎮ三是互体说ꎮ按照 上去二ꎬ下去一 的思路ꎬ郭和杰先生认为它们是 看互体卦象ꎬ两边卦象相同则为 同 ꎬ完全相反则为 不同 [14]ꎮ与此相同ꎬ李宛庭先生在肯定中心四爻说的基础上ꎬ将 上去二ꎬ下去一 应用于«成»节筮例的解读中ꎬ认为第一例左右两卦分别 上去二ꎬ下去一 ꎬ皆为巽卦ꎬ代表可成ꎻ第二例为离卦和坎卦ꎬ两者不同ꎬ代表不成[15]ꎮ对于清华简«筮法»ꎬ从卦例和筮辞一致性的角度看ꎬ以中心四爻解读 同 和 不同 的说法是可取的ꎮ从«果»节所陈述的诠释原则 如卦如爻ꎬ上下同状ꎬ果 看ꎬ«成»节属于 爻同 占法的范畴ꎮ以此观之ꎬ中心四爻说也更为可取ꎮ这样ꎬ它实际上是从 卦之中 的层面ꎬ体现了清华简«筮法»理论体系尚中的思想ꎮ㊀㊀三㊁位之中位之中ꎬ是清华简«筮法»尚中观念的基本内涵之一ꎬ有着较为具体的展现ꎮ第一ꎬ位之中ꎬ需要以三位经卦的理念为依041托ꎮ在«周易»中ꎬ二爻为 柔中 ꎬ五爻为 刚中 ꎬ分居上下卦之中ꎮ既中且正ꎬ故多吉ꎬ是«周易»尚中思想的体现ꎮ关于这一点ꎬ历来学者多有阐发ꎮ孔颖达认为中爻居中无偏ꎬ故能 统摄一卦之义 ꎬ且一以贯之[16]ꎮ程颐则认为二㊁五之中ꎬ之所以 吉者独多 ꎬ是因为 正未必中ꎬ中则无不正 ꎮ对于此义ꎬ钱大昕予以高度概括ꎬ说: «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ꎬ一言以蔽之ꎬ曰 中 而已矣ꎮ [17]有鉴于此ꎬ既可以将它视作 介于二者之间的中介 ꎬ也可以视作 超乎二者之外的中立 ꎬ还可以视作 驾乎二者之上的中正 ꎮ总之ꎬ它是 给僵持的双方带来新的生机的中和力量 [1]89ꎮ按照清华简«筮法»的说法ꎬ这就是四位卦的 位之中 ꎮ第二ꎬ在清华简«筮法»中ꎬ第十九节«志事㊁军旅»涉及 位之中 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尚中的观念ꎮ其文曰:㊀㊀㊀凡筮志事ꎬ而见同次于四位之中ꎬ乃曰争之ꎬ且相恶也ꎮ㊀如筮军旅ꎬ乃曰不和ꎬ且不相用命ꎮ对以上两例如何理解ꎬ学界存在不同的意见ꎮ括而言之ꎬ大体可以分为两类ꎮ一是四位中爻说ꎮ整理者以为 四位 是指右上㊁右下㊁左上㊁左下四卦ꎬ怀疑 见同次于四位之中 是指四位卦之次爻彼此相同ꎬ如第一例次爻皆为阴爻ꎬ第二例次爻皆为阳爻[9]105ꎮ对此ꎬ贾连翔㊁王化平和谷继明等先生皆持肯定的态度ꎬ并有程度不同的申述ꎮ贾连翔先生结合«成»节进行考察ꎬ怀疑这种诠释方法是将四位卦的十二爻分为三组:右卦和左卦的三爻和四爻㊁二爻和五爻㊁初爻和上爻各为一组ꎬ即每组四个爻ꎬ筮数一致为 同 ꎬ不一致为 不同 [18]151[19]234ꎮ王化平先生认为它们是通过比较上下卦相同爻位的筮数或阴阳进行诠释的ꎬ推测在理论上存在以右卦和左卦的初爻和上爻一致与否解卦的情况[8]180-182ꎮ这一认识ꎬ与贾连翔先生的看法有近似之处ꎮ谷继明先生则以爻之 中 和 应 解释此节的核心概念 中 ꎬ认为它是指上下左右四卦各自之 中 ꎮ之所以 相恶 ꎬ是因为四位卦 中爻的性质相同而不相应 ꎮ不相应为恶为不和ꎬ相应则为爱为和[12]25ꎮ二是四位卦序说ꎮ郭和杰先生否定整理者以 同次 为 次爻相同 的说法ꎬ以 次 为 次序 ꎬ认为 同次于四位之中 是指 卦象在四位中依父母㊁少男少女㊁中男中女㊁长男长女的次序各就其位 ꎬ强调 同次 是指 艮兑居右下ꎬ震巽居左下 [14]ꎮ这一认识ꎬ或是基于子居先生的卦序特意安排说而形成的:在对«志事㊁军旅»的解释中ꎬ子居先生以为这两个卦例震坎艮乾㊁巽离兑坤的卦序 是特意安排的 [11]27-28ꎮ第三ꎬ从卦例与筮辞的对应看ꎬ四位中爻说是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ꎮ第一例和第二例相比ꎬ或因其四位之中相同的缘故ꎬ除命辞不同ꎬ曰 凡筮志事 或 如筮军旅 外ꎬ两者共用 见同次于四位之中 的占辞ꎬ其中后者是承上省略ꎻ其断辞虽然不同ꎬ但是意义是一致的:前一例谓 乃曰争之ꎬ且相恶也 ꎬ后一例谓 乃曰不和ꎬ且不相用命 ꎮ如前所述ꎬ在«成»节中ꎬ 同 是指中心四爻皆 五 ꎬ 不同 是指中心四爻为 七 和 六 ꎮ这里说 见同次于四位之中 ꎬ是以四位之中的 爻 同与不同判断吉凶ꎬ运用的同样是 爻同 占法ꎮ据 同ꎬ乃成 之例ꎬ问 志事㊁军旅 而 见同次于四位之中 ꎬ是应当 成 的ꎬ然而此处却说 乃曰争之ꎬ且相恶也 乃曰不和ꎬ且不相用命 ꎮ之所以如此ꎬ大概是因为事体不同ꎬ所尚不同的缘故ꎮ论 成 (讲和)尚 同 ꎬ论 志事㊁军旅 不尚 同 而尚 和 ꎬ 同 则为 争 为 不和 ꎮ总之ꎬ战与成ꎬ皆就敌我双方而言ꎮ战尚争ꎬ主要是敌我双方综合国力整体上的激烈较量ꎬ故曰 胜 ꎬ而以 内胜外 外胜内 论其吉凶ꎬ注重分析八经卦整体上的关系ꎮ成尚同ꎬ表现为双方外交使节的互相博弈ꎬ故曰 同 ꎬ而以 同 不同 论其吉凶ꎬ注重分析四位卦临界四爻的关系ꎮ«志事㊁军旅»主要是就我方而言ꎬ着重指内部的谋议ꎮ因此ꎬ四位卦的分析注重四位卦各卦中心一爻的关系ꎮ内部崇尚上下应和ꎬ故 凡筮志事ꎬ而见同次于四位之中 为 争之ꎬ且相恶也 ꎬ 筮军旅 而 见同次于四位之中 为 不和ꎬ且不相用命 ꎮ这里对四位中爻的重视ꎬ可以视为尚中观念的反映ꎮ㊀㊀四、体之中体之中ꎬ同样需要以六位卦的观念为依托ꎮ141在易卦中ꎬ和初爻㊁上爻相比ꎬ中四爻具有特殊地位[20]ꎮ«系辞»说: 若夫杂物撰德ꎬ辨是与非ꎬ则非其中爻不备ꎮ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ꎬ其善不同ꎬ二多誉ꎬ四多惧ꎬ近也ꎮ柔之为道ꎬ不利远者ꎬ其要无咎ꎬ其用柔中也ꎮ三与五同功而异位ꎬ三多凶ꎬ五多功ꎬ贵贱之等也ꎮ其柔危ꎬ其刚胜邪ꎮ 它详细论述了爻位㊁爻性和爻辞之间的普遍联系[21]47ꎮ据此ꎬ王弼提出 初上无位 的说法ꎬ曰: 初上者是事之终始ꎬ无阴阳定位也ꎮ 王船山予以发挥ꎬ说: 中四爻者ꎬ出乎地ꎬ尽乎人ꎬ而应乎天ꎬ爻之成德备于此矣ꎮ [22]其言辞虽然不同ꎬ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ꎬ都是以除初爻和上爻之外的二爻㊁三爻㊁四爻㊁五爻为 中爻 ꎬ强调中四爻在易卦中的重要性ꎮ后世所谓 互体 ꎬ正是就 中四爻 而言ꎮ仿照互体的思路ꎬ暂且将清华简«筮法» 上去二ꎬ下去一 的方案称为 体之中 ꎮ第一ꎬ在清华简«筮法»中ꎬ第十二节«男女» 上去二ꎬ下去一 的内容ꎬ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 体之中 的尚中观念ꎮ其文曰:㊀㊀㊀凡男ꎬ上去二ꎬ下去一ꎬ中男乃男ꎬ女乃女ꎮ从其内容看ꎬ此节是 筮问生育男女 ꎮ整理者认为ꎬ这一卦例右侧上卦去其自上二爻ꎬ下卦去其自下一爻ꎬ左侧的卦同样操作ꎬ结果其中间都是坎卦ꎬ代表男性ꎬ为得男之象[9]96ꎮ在此基础上ꎬ贾连翔先生认为它类同于后世以互体解卦的方式[18]144[19]227ꎮ于此ꎬ刘大钧先生讲得更为明白ꎬ认为 上去二ꎬ下去一 是指 六画卦除去上爻㊁五爻和初爻 ꎬ用的是 八卦互体之说 ꎬ 中男乃男ꎬ女乃女 是指 中间二㊁三㊁四爻互体所成之卦为阳卦则生男ꎬ为阴卦则生女 [23]ꎮ与之相类ꎬ谷继明先生承认«男女»节的诠释是取左右两卦二至四爻ꎬ看其男女属性予以判断ꎬ认为它和互体的思维相通㊁目的相同[12]26ꎮ不同的是ꎬ谢炳军先生否定自互体的视角进行解释ꎬ认为它是用删减四位卦之后的卦体性质进行判断[13]54ꎮ这一说法固然有其合理性ꎬ但忽视 上去二ꎬ下去一 与互体的一致性ꎬ拒绝自互体的视角进行考察ꎬ既不符合易学的传统ꎬ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ꎮ以上几种解释虽有不同ꎬ但皆是以 中 为方位名词ꎮ与此不同ꎬ季旭升先生认为 中 可以有三种解释:一是形容词说ꎬ即 中男 为一个词ꎬ是相对于长男㊁少男而言ꎻ二是名词说ꎬ即 中 指 中间的爻 ꎬ 中男 包括长男㊁中男㊁少男ꎻ三是动词说ꎬ即以 中 为 得 ꎬ 中男 为 得男卦 [10]54-55ꎮ从筮例看ꎬ这里明确说 上去二ꎬ下去一 ꎬ因此所谓 中 是方位名词ꎬ指一卦六爻除去上面两爻和下面一爻后余下的三爻在整个卦中的位置ꎮ第二ꎬ在此处所举成例之外ꎬ子居先生还予以推论ꎬ假设遇到 左右各得一男卦一女卦 的情况ꎬ认为 似是继续执行该步骤ꎬ即右卦居上ꎬ左卦居下ꎬ再次 上去二ꎬ下去一 ꎬ以剩下的一个卦象判断男女[11]25ꎮ这固然是善意的周全ꎬ但«筮法»本身只是些经典案例ꎬ恰恰是不周全的ꎮ按照此处 上去二ꎬ下去一 而观其所余之爻组成之卦的性别判断男女的方法ꎬ确如子居先生所见ꎬ会有三种情况出现:一是所余之爻组成的卦ꎬ左右两个皆为男卦ꎻ二是左右皆为女卦ꎻ三是一个男卦ꎬ一个女卦ꎮ依据 中男乃男ꎬ女乃女 的判断方法ꎬ前两种情况易知ꎬ第三种情况则不可知ꎮ这里只记前两种情况ꎬ而不记第三种ꎬ大概是从肯定性经验的角度出发ꎬ记其准确率高且易于判断的情况ꎬ而第三种情况因男女混杂ꎬ不易判断ꎬ或者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判断方法ꎬ故而未论ꎮ子居先生所说的方法ꎬ作为一种推测ꎬ不失为应对第三种情况的一种可行性方案ꎬ但它未必是唯一的ꎮ对于左右各得一男卦一女卦的情况ꎬ按照此例可以重新筮卦ꎬ直到出现 中男乃男ꎬ女乃女 的卦象为止ꎮ除此之外ꎬ遇到双生的情况如何判断ꎬ同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ꎮ由上可知ꎬ清华简«筮法»将 上去二ꎬ下去一 这一方法应用到具体的诠释之中ꎬ体现了对卦体中间三爻的重视ꎬ蕴含有尚中的观念ꎮ结㊀语总之ꎬ 中 是«周易»所透露出的最古老的哲学概念之一ꎬ经孔子之手上升为哲学范畴ꎬ并逐渐形成了一套 中庸之道 的思想体系[21]50ꎮ就清华简«筮法»而言ꎬ鉴于其理论体系的特殊性ꎬ虽然远远无法建构 中庸之道 的思想体系ꎬ但是通过对其相关内容的分析ꎬ可以揭示出 中 的四个241维度:数之中㊁卦之中㊁位之中㊁体之中ꎮ四者一体ꎬ共同展现了清华简«筮法»尚中观念的基本面貌ꎮ这种对 中 的重视ꎬ应是先秦时期尚中思想在易学领域的应用和体现ꎬ与清华简«保训»篇所阐释的中道思想正相呼应ꎮ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尚中思想在先秦时期流传的广度和深度ꎮ参考文献:[1]㊀庞朴:«阴阳五行探源»ꎬ«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ꎮ[2]㊀郑吉雄:«中国古代形上学中数字观念的发展»ꎬ«周易研究»2006年第5期ꎬ第16-17页ꎮ[3]㊀张金平:«考古发现与易学溯源研究»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ꎮ[4]㊀赖贵三:«说 易 在上古的形成㊁流传与诠释»ꎬ«易学思想与时代易学论文集»ꎬ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版ꎬ第151-152页ꎮ[5]㊀顾净缘:«周易发微»ꎬ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版ꎬ第115-117页ꎮ[6]㊀杨效雷㊁张金平:«陕西淳化西周陶罐筮数易卦新探»ꎬ«周易研究»2013年第4期ꎬ第31页ꎮ[7]㊀王化平:«读清华简‹筮法›随札»ꎬ«周易研究»2014年第3期ꎬ第72页ꎮ[8]㊀王化平㊁周燕:«万物皆有数:数字卦与先秦易筮研究»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ꎮ[9]㊀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四 下册)ꎬ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版ꎮ[10]㊀季旭升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四)读本»ꎬ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版ꎮ[11]㊀子居:«清华简‹筮法›解析»(修订稿上)ꎬ«周易研究»2014年第6期ꎮ[12]㊀谷继明:«清华简‹筮法›偶识»ꎬ«周易研究»2015年第2期ꎮ[13]㊀谢炳军:«清华简‹筮法›理论性与体系性新探»ꎬ«理论月刊»2015年第6期ꎮ[14]㊀郭和杰:«清华简‹筮法›全文注解(附‹别卦›)»ꎬ易学网ꎬ2014年10月5日ꎮ[15]㊀李宛庭:«‹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四) 筮法›研究»ꎬ台中: 国立中兴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ꎬ2016年ꎬ第181-182页ꎮ[16]㊀孔颖达:«周易正义»ꎬ«十三经注疏»(上)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ꎬ第90页ꎮ[17]㊀钱大昕:«潜研堂集»ꎬ吕友仁校点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ꎬ第39页ꎮ[18]㊀贾连翔:«出土数字卦材料整理与研究»ꎬ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ꎬ2014年ꎮ[19]㊀贾连翔:«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ꎬ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版ꎮ[20]㊀尚秉和:«焦氏易诂»ꎬ张善文校理:«尚氏易学存稿校理»(第1卷)ꎬ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ꎬ第21-23㊁26页ꎮ[21]㊀萧汉明:«论‹周易›的哲学思想与爻性爻位的关系»ꎬ«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5期ꎮ[22]㊀王夫之:«周易内传»ꎬ«船山遗书»(第1册)ꎬ北京:中国书店2016年版ꎬ第291-292页ꎮ[23]㊀刘大钧:«读清华简‹筮法›»ꎬ«周易研究»2015年第2期ꎬ第8页ꎮ[责任编辑:王㊀昊]341。
双重互证,王陈遗音--廖名春先生访谈录
双重互证,王陈遗音--廖名春先生访谈录
廖名春;方旭东
【期刊名称】《学术界》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 方:廖先生,近年来,治先秦思想史的同行说起您,几乎都一致公认,您是势头最猛的一位:论文、专著频出,在出土材料研究方面总是能占领制高点.我听说,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把您与陈来先生并提,称为"国内少壮派学人".这些都说明,在您的研究领域里,您已经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另一方面,您好象一直埋头自己的研究,不太喜欢对外张扬,因此,学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您还并不怎么了解.今天有机会来给您做一次访谈,希望您能显露一下自己的"庐山真面".首先,我想请您谈谈自己的从学经历.
【总页数】7页(P168-174)
【作者】廖名春;方旭东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4;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1800【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门内”的儒家伦理--兼与廖名春先生商榷《论语》“父子互隐”章之理解 [J], 郭齐勇;肖时钧
2.《保训》"中"论——兼与廖名春及曹峰二先生商榷 [J], 龚希平
3.遗山诗教甘豹隐书画余事爱林泉--陈巨锁先生访谈录 [J], 陈巨锁(被采访人);张焕君(采访人);行卫东(采访人);李星元(采访人);武俊杰(录音整理);张焕君(执笔人)
4.清华简《筮法》诸例卦皆数字卦么?发现反例--与李学勤、廖名春等先生商榷[J], 雪苗青
5.古史辨“抄袭”公案新探——兼与廖名春、吴锐两位先生商榷 [J], 李长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华简《筮法》刍议
清华简《筮法》刍议孙航【期刊名称】《周易文化研究》【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清华简《筮法》所记''''扐占''''之法,以爻象为占,与通行本《说卦》以卦象为占明显不同,且与通行本《系辞》''''大衍筮法''''的揲筮之法也不相同。
其''''十七命''''系统,与《周礼·太卜》所载的''''八命''''系统同中有异,它应是王官之学失守后,随着筮占服务对象的扩大化、需求的多样化,作为王官之占的''''八命''''系统世俗化的产物。
其数字卦中数字使用频次的分化,是数字卦卦画化进程和《易》源于数的重要体现。
其卦位图与通行本《说卦》不同,说明卦位图的多样性及其自身发展亦存在一个优胜劣汰的完善过程。
其与''''三易''''的异同,则说明早期易学发展中以数为占的一贯性和筮占原则以变与不变合占、以不变为占、以变为占的复杂性及其嬗变性。
【总页数】12页(P33-44)【作者】孙航【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1【相关文献】1.清华简《筮法》的高级性:元符卦和示数卦——与李学勤等先生商榷 [J], 雪苗青2.清华简《筮法》篇"焉"字补说——兼谈平山中山王器铭中的一个相关字 [J], 杨蒙生3.关于清华简《筮法》的五点认识和五个问题——在清华简与儒家经典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 [J], 李学勤4.从中国书籍史的角度看清华简《筮法》的书籍特征 [J], 朱赟斌5.清华简《筮法》与“爻”的本义——兼论《周易》的“彖”和《筮法》的“屯” [J], 马明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华简《筮法》的高级性:元符卦和示数卦——与李学勤等先生商榷
清华简《筮法》的高级性:元符卦和示数卦——与李学勤等先生商榷雪苗青【摘要】《筮法》诸例卦被统称为数字卦的唯一理由是基于误解,《筮法》第二十八节"子午九"等内容只是地支配数,标题被误定为"地支与爻";泛数字卦论有逻辑跳跃,也有反例,证明例卦领域有元符卦(卦画卦).细探实例可知:诸例卦分为元符卦和示数卦,后者分为含数卦和数字卦;示数卦占少数,其中只有一例能确认为数字卦,且非筮数;元符卦在卦象层次示例,示数卦在爻象层次示例;四季吉数的四例卦,各例示一个吉数爻,其他爻画只能是阴阳符;爻象分析以卦象分析为基;第二十六节"崇"先是八卦分类,每卦下面再分数字,明确例示元符卦是基础、是体.对于数字卦、示数卦,需区分类型高低,高级者是元符卦的突破性深入形态.《筮法》属高级易学,比《易经》的层次高;其"八卦五行颠倒颠"并非低级,其用法至今是极高深的秘传易术;《筮法》应冠名《易术》.【期刊名称】《中州学刊》【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7页(P113-119)【关键词】清华简《筮法》;元符卦;示数卦;含数卦;数字卦【作者】雪苗青【作者单位】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怀化 4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1【哲学研究】清华简《筮法》诸例卦乃至诸卦,学界统称为数字卦,认为《筮法》证明数字卦的用数在战国时期演化出阴阳符号,有的学者甚至由此推论春秋作品《左传》《国语》所录筮例乃后人之伪造。
①其源在李学勤先生、廖名春先生之看法。
李先生说,《筮法》“‘十七命’各节都列出数字卦作为占例……例如‘死生’一节,有两个数字卦的占例,一个是。
又一个是:。
”②图例仅有两个符号。
廖先生说:“构成这114个六画卦最常见的数字是‘一’和‘∧’,此外还有‘(九)’、‘ハ(八)’、‘×(五)’、‘(四)’。
‘(九)’、‘ハ(八)’、‘×(五)’、‘(四)’是筮数;‘一’和‘∧’也当是筮数,并非是阳爻和阴爻。
再论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诸问题
再论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诸问题张朋【摘要】清华简《筮法》能够给数字卦问题的讨论提供可靠的资料和进一步深入的契机。
数字卦不是卦象符号的起源,清华简《筮法》篇能够给这一论断提供十分有力的支持。
清华简《筮法》揭示了筮法问题的复杂,不仅对成卦方法研究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而且对解卦方法的研究也要考虑其多样性。
在总体上,清华简《筮法》占筮系统与《周易》占筮系统有着很大的理论差距,前者应该不属于三《易》系统而属于民间杂占一类。
特别是就一种民间流行的占筮系统而言,清华简《筮法》与《左传》《国语》中《周易》解说22例所反映的官方易占系统差异明显。
%Digital Hexagrams are not original of six-digit hexagrams. This conclusion can be strongly supported by Shifa on Tsing⁃hua Bamboo Slips. This conclusion is the basis and premise of the study of Shifa on Tsinghua Bamboo Slips. Because there is no discus⁃sion about Hexagrams-forming methods in Shifa on Tsinghua Bamboo Slips, the discussion of divining methods should be with the help of Digital Hexagrams and every possibility of Trigram-Change. The complexity of Hexagrams-interpreting methods of Shifa on Tsinghua Bamboo Slips could be ascribed to blend thoughts and inherent intention in the Warring States time, may well leadto the deficiency of theory study and the random usage of divining methods.【期刊名称】《中州学刊》【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6页(P102-107)【关键词】清华简《筮法》;数字卦;筮法;成卦方法;解卦方法【作者】张朋【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上海2002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12013年年底清华简《筮法》篇发表之后很快形成了一个易学研究热点,几年来各种相关研究文章不断出现。
清华简《筮法·四季吉凶》证明:《三易通义》的解易思路合乎史实
清华简《筮法·四季吉凶》证明:《三易通义》的解易思路合乎史实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局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四季吉凶》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四季吉凶》云:春:震巽大吉,劳(坎)小吉,艮罗(离)大凶,兑小凶。
夏:劳(坎)大吉,震巽小吉,艮罗(离)小凶,兑大凶。
秋:兑大吉,艮罗(离)小吉,劳(坎)大凶,震巽小凶。
冬:艮罗(离)大吉,兑小吉,震巽大凶,劳(坎)小凶。
读罢《筮法·四季吉凶》,禁不住拍案叫绝:拙著《三易通义》的解易思路合乎史实2004年春,我试着用八卦四时休王之理去解《周易》,发现此理于卦辞可通。
继而又发现爻辞乃是变卦的卦辞,爻辞也是依据八卦四时休王之理来推断吉凶。
遵循八卦四时休王之理去解《周易》可以把《周易》的文辞解释得文通义顺并且完完全全符合卦象。
我自信已经确确实实找到了《周易》构成的基本原理。
尽管如此,由于没有文献能够直接证明在《周易》成书的时代人们已经懂得八卦四时休王之理,所以心中也不是没有疑虑。
当时认为:由睡虎地秦简《日书》可知,在秦代人们就已经懂得依据支干四时休王之理选择时日。
而择日早已见用于殷墟卜辞和《周易》,由此可以推断,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支干四时休王之理。
由商周时期各种载体上的数字卦可知,八卦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意象体系。
而八卦四时休王之理与支干四时休王之理道理是相通的,因此有理由相信,懂得支干四时休王之理的商周先民同时也已经懂得八卦四时休王之理。
2014年,出土文献终于证实:历史上确确实实存在以八卦四时休王判断吉凶的筮占方法!附笔者揭示的《周易》原理(节选自《三易通义·导言》)要想介入某一游戏,首先必须弄清游戏规则。
倘若没有人告诉你游戏规则,那么你只能作为旁观者通过认真的观察自己悟出其规则。
或许是故意隐瞒玄机,《周易》的作者没有把《周易》的“游戏规则”公之于众,不过,由结果可以查原因,经过反复推敲,明眼人依然可以识破《周易》的构成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简《筮法》诸例卦皆数字卦么?发现反例--与李学勤、廖名春等先生商榷雪苗青【摘要】At present , the Yi-ology academic circles collectively call all cases of Gua (卦hexagram) in Tsinghua Jan Shifa ( 《筮法》 Divination Method ) as Digital Gua . But , there is counterexample . Therefore , general “digital hexagram” theory cannot be established .%易学界目前将清华简《筮法》诸例卦统称为数字卦(泛数字卦论),有的学者由此推论《左传》《国语》所录筮例乃伪造。
但是,可以存在另一种解读范式:第一,《筮法》诸例卦并非整理形式的筮数,而是二元符号性质的例示卦(示数卦),因为存在泛数字卦论的反例,《筮法》第十三节“行”的卦局容纳两种相反数序,这说明《筮法》诸例卦不能统称为数字卦,而数字卦只能有一种数序;第二,马王堆帛书《周易》显示,阴阳符号画作“—”“∧”,在孔子研易之前已成传统,这佐证了《筮法》诸例卦之为二元符号卦的可行性;第三,在不能否定《左传》《国语》整体之真实性的条件下,去否定其诸筮例的真实性,说明泛数字卦论存在强大的刚性阻力,不可信。
应该说,清华简《筮法》示数卦是先秦易学的一种高级形态,是爻象、爻群理论的重大突破。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清华简《筮法》;数字卦;反例;示数卦【作者】雪苗青【作者单位】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怀化418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1;B992.2;K877.5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篇内容的公布(从零星公布到整篇公布),是近年来易学界最重大的事情。
《筮法》诸例卦(“十七命”等诸“命”范围的57组例卦)乃至诸卦(全篇范围的卦分为例卦和八卦图的卦),学界目前统称为数字卦,其源在李学勤先生、廖名春先生之看法。
李先生说:《筮法》“‘十七命’各节都列出数字卦作为占例……例如‘死生’一节,有两个数字卦的占例,一个是:。
又一个是:。
”[1]67廖先生说:“构成这114个六画卦最常见的数字是‘—’和‘∧’,此外还有‘(九)’、‘(八)’、‘(五)’、‘(四)’)。
‘(九)’、‘(八)’、‘(五)’、‘(四)’)是筮数;‘—’和‘∧’也当是筮数,并非是阳爻和阴爻”[2]70。
此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的整理者“说明”云:“十七命”“各附数字卦占例。
”[3]75易学界接受李学勤-廖名春式解释,而且有的学者演绎出重大的相关看法:梁韦弦先生说:“《别卦》六十四卦只用两个数字来记写的事实,已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用两个抽象的数字或符号记写的易卦和用多个数字记写的易卦是同时存在的。
”[4]17王新春先生说:“这就无可争辩地昭示人们,清华简的57组114个由数字构成的符号,就是57组由实际筮占所得之数组成的六位的数字卦……张政先生所提出的筮数、数字卦之说,遂第一次得到系统确证,从而由‘假说’变成了‘现实’……这是清华简的重要学术史意义之一”[5]8、“数字卦当为卦的源头和原初形态,正是它,衍生出了符号化形式的卦。
”[5]9子居先生推测《左传》、《国语》中的多数筮例乃编造(即伪造)[6]18。
二、泛数字卦论并非唯一的解读范式,笔者曾提供另一种解读视野清华简《筮法》诸例卦的解读,涉及一个长期的学术背景:数十年来出土资料提供的先秦易学之图景。
20世纪后期,出土文物上连续发现奇怪的符号组合体,1980年张政先生认为是筮数形式的六爻易卦,其重要看法是:“按着简单的设想是:二、四并入六,三并入一。
”“这是初步简化,只取消二、三、四,把它分别向一和六集中”,还没有阴爻)、阳爻(—)的符号。
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大约写于公元前180-170年左右,其中的六十四卦所画的阴阳爻则与后世使用的、—相同了”[7]。
可见,他认为普通易卦由筮数(数字卦)多步演化而成。
张先生的筮数论后来流行开来,成为学术界的主流看法,有的学者不同意其论,但没有找到替代性方案。
笔者2000年在《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提出了一种替代性视野:新石器时代江苏青墩遗址所见几组数字卦的数字只见一至六,是运用六象筮法;后来不见数字二、三而见一、五、六、七、八、九,是因为六象用数改变为四至九,其中的四简记为一;东周时期一些数字卦里五也消失,是因为《周易》使用四象筮法取代了六象筮法,六象筮法所在的六卦体系变形式地存在于中医学的三阴三阳体系里[8]。
这种识读模式圆顺地解释了数字卦历史图景的怪异现象,并说明数字卦不过是二元符号卦的筮占表现,并非二元符号卦的根源。
六象筮法不用扌力数。
清华简《筮法》图景新颖:有四至九的数字,又与《周易》大衍筮法一样使用扌力数,但它的具体演算方式不同于大衍筮法。
因此,清华简《筮法》所用筮法,应该是在上古易卦(包括数字卦)所用六象筮法的悠久历史背景上,创新性运用的一种特殊的扌力数筮法。
它文将详探。
三、清华简《筮法》诸例卦:二元符号卦的解读范式及其可行性1.笔者发现了反例,说明《筮法》的李-廖式解释不能成立先了解筮数卦(数字卦占例)与二元符号卦的数序差异:筮数卦的数序是单一性的,卜筮时筮得一个卦,其数字排列是确定的、单一的,例如,用《周易》的四象数六七八九筮得(自上而下排列)六七八六七八,即坎卦的一个筮数形式,其数序是确定了的;而二元符号卦不同,它是抽象模式,可以容纳多种具体的筮数形式,可以容纳不同数序类型的筮数,例如,筮数六七八六七八属于坎卦(其变卦为巽),筮数八七六八七六也属于坎卦(其变卦为兑),其中,六七八与八七六的数序排列是不同的。
清华简《筮法》诸例卦,有的卦局(卦的组合)容纳不同数序,因此不是筮数卦。
《筮法》第十三节“行”云:“凡行,数出,述(遂);数入,彳复。
”原文的卦组排列是自右至左,本文用现代行文次序,改为自左至右。
整理者说:“本卦例兑卦在右上,是‘数出’。
”[3]97并说:“兑在本篇有特殊意义,凡言‘数’似皆与兑卦出现的位置有关。
”[3]83子居先生同意:“《筮法》中的‘数’很可能就是兑卦的另一个称谓。
”[6]20可见,于清华简《筮法》诸例卦乃至诸卦而言,泛数字卦论不能成立,由此而来的一系列衍论也就不能成立。
2.需要区别数字卦与“示数卦”《筮法》第十三节“行”列示的是“示数卦”。
数字卦是非二元性质的筮数卦,而二元性质卦以数字形式表示卜筮经验,是“示数卦”(二元卦的数字式例示),本质是二元性质卦,不能因为符号形式写法相同而混淆不同性质的卦。
怎么想到这种区别?因为笔者在1996年起的数年里有过“示数卦”方面的易学小探索,故认为“示数卦”是高层次的易术内容。
《周易·系辞传》大衍筮法章说“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当时笔者研究此,认为该筮法有两仪(数字为二和三,即《说卦传》所谓“叁天两地而倚数”)、生爻(阴仪或阳仪)、成爻、生卦、成卦(三爻的小成卦和六爻的大成卦)之别,成爻即生卦(三变而成爻),一个爻就是一个卦,那么,阴爻阳爻都有两类(两画形态)四种(三画形态),阴爻的两类四种即老阴(四象数为六)、少阴(四象数为八),在三画形态里老阴即坤(三个阴仪数为六)、少阴即巽离兑三个女卦(一个阴仪数加两个阳仪数为八),阳爻的两类四种即老阳(四象数为九)、少阳(四象数为七),在三画形态里老阳即乾(三个阳仪数为九)、少阳即震坎艮三个男卦(一个阳仪数加两个阴仪数为七),那么,爻上的四阴四阳有没有爻象区别呢?《周易》里,爻的层次,以四象数区分变与不变(变六变九),没有区分三画形态的四阴四阳,因此,可以新探其区分。
笔者探索过爻层次上八象的区分,对于《火珠林》三枚铜钱法的起卦探索以上下排列差异的方式区分巽离兑三种成爻(区别三种少阴)、区分震坎艮三种成爻(区别三种少阳),并创立八象筮法(以一至八数代表八象)的得爻法来起卦探索。
——无疑,爻象层次上的这种探索比《周易》的爻象体系丰富一些。
令笔者惊讶的是,清华简《筮法》的爻象体系比笔者曾有的探索高深得多。
笔者不能以筮数形态、“原始”易学形态看待这种高深易学。
应该说,清华简《筮法》示数卦是先秦易学的一种高级形态,是爻象、爻群理论的重大突破,在《周易》的爻学之外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而且,爻层次上的四季吉凶说把爻与天文学连接起来,比《周易》的爻学层次要高。
3.《筮法》篇内外环境里的基础卦,其“—”“∧”符号是二元符号而非数字《筮法》篇还附有人体图及人体内外的两种八卦图:人体内的八卦对应人体的几个部位,如乾为头、艮为指;人体外的与后天八卦的排列位置大体一样,只是南北方位上坎离的位置对调了,可谓倒天八卦。
两种八经卦都是用“—”“∧”符号书写,这些符号是二元符号而非数字。
为什么采用这种符号?因为书写简单,而且不容易混淆,看卦形就知道是何卦,如果采用“- -”表示阴符,圆图上的震与艮就容易混淆。
图1 《筮法》篇人体内外的两种八卦图《筮法》篇的外环境是《别卦》篇,里面是“—”“∧”符号表示的六十四卦,其排列结构是马王堆帛书周易那种组卦形态。
这些符号形态简单的卦,对于卜筮而言是基础地位的卦,是抽象的卦。
4.阴阳符号画作“—”“∧”,在孔子研易之前已成传统马王堆帛书《周易》之“易之义”篇云:“子曰。
易之义讠乎(呼)阴与阳。
六画而成卦。
曲句(勾)焉柔。
正直焉刚。
”[9]178-180“子曰”是孔子曰。
其语涉及卦画符号的形态,直线是“—”,曲勾是“∧”或“”,而“∧”简单,应该是契刻时代的标准形态。
先秦时代阴符的经典形式写作曲勾,其理何在?应该是简明化的选择结果。
阳符写作一横,是最简单的形式;阴符呢?一要区别于阳符,二要不混淆(两短横容易混淆,因为一横的阳符在不平滑的竹简上书写可能成为两横,《筮法》篇就有这种现象),三要美观,这些理由的兼顾,使得其选择余地极选,写作曲勾,在一般情况下可谓最佳选择。
而数字书写,人们也爱好简易形式,这就导致阴阳符号与有的数字符号外形相同,但在使用者环境里不会混淆。
马王堆帛书周易的阴符,一些是“”,比书写为“∧”繁一点,应该是体现个性偏好。
“”在东汉熹平石经的《周易》里变为两个短横。
后世由于纸张的流行,卦的整体形态和符号需要扁平化,阴符采用两短横。
阴符流行形态的变化并不改变其二元本质,相同的还有:后世的阳符还是采用一横,与汉文数字“一”写法相同,但使用者并不将它混同于数字。
5.泛数字卦论要撼动《左传》《国语》整体上的真实性,说明其遭遇强大的刚性阻力孔子的说明,及《左传》《国语》所录诸筮例,都显示:二元符号卦在春秋时代已经是习用文化,其体现的二元阴阳观早有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