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错题集
8年级上册物理错题集

8年级上册物理错题集8年级上册物理错题集8年级上册物理错题集1、某人沿直线从甲地到乙地共用100min ,在第一个10min 内走过80m ,在第二个10min 内走了120m ,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他第一个10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B .他第二个10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C .他前20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0.6m/sD .甲、乙两地相距1000m2、(2021•黄陂区模拟)如图为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F 点作的是(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 点到D 点运动的路程是()cm ,平均速度是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的计算.分析:由照片求出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由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关系判断物体做什么运动.照片中小球两位置之差就是小球的路程.求出小球的路程S 及走这些路程所用时间t ,然后由速度公式求速度V .解答:解:由照片可以看出,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由图可以看出:小球在B 点的位置坐标为0.50cm ,在D 点的位置坐标是4.50cm ,则小球由B 到D 的路程为S=4.50cm-0.50cm=4.00cm.小球由B 运动到D 所用时间t=0.2s×2=0.4s,则它的平均速度为V=故答案为:变速直线; 4.00; 0.1.点评:这是一道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清频闪照片,由照片求出物体的路程、运动时间,然后做出判断,由速度公式求速度. 4、一名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起跑的速度是7m/s,中途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合km/h。
5、(2021•铜仁地区)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 .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1.5h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km/h,合()m/s.故答案为:108;30.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v= 的应用,记忆单位关系时,注意看起来小的单位(m/s)其实是大的,1m/s=3.6km/h;密度的两个单位也是如此.6、某同学用卷尺测得自己的身高为1.714米,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答案为:1CM。
八年级物理高频错题集

八年级物理高频错题集1.【题文】双选用手向上提水桶,对于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对水桶有力的作用其中手是施力物体,水桶是受力物体B.手对水桶有力的作用其中地球是施力物体,水桶是受力物体C.同时手会感到水桶向下拉手,这里的施力物体是水桶,受力物体是手D.同时手会感到水桶向下拉手,这里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水桶2.【题文】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3.【题文】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A.大小有关B.方向有关C.作用点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4.【题文】双选如图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知,物体的重力为B.通过比较弹簧测力计读数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C.通过比较②⑤,不能得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D.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石块换成钩码等其它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5.【题文】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图钉帽的面积是,墙壁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指必须用大于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B.手指必须用大于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C.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大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D.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6.【题文】双选小丽将一根较长的头发在铅笔上密绕,用刻度尺测出圈的宽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头发的平均直径用公式表示为:B.头发的平均直径用公式表示为:C.若绕头发时并非紧密而是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D.若绕头发时并非紧密而是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7.【题文】双选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初二物理错题集参考答案解析

暑假作业错题集参考答案解析参考答案难免有不足之处,如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反馈选择题1【D 】A 电能W=pt ,还与电器工作时间有关,小功率电器长时间工作也会消耗很多电能。
B 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只于导体的材料、长度、直径等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C 白炽灯泡是因为灯丝电阻发光,若灯丝电阻为0,则P=I ²R=0;而且还会短路。
D 10000×0.5×1=55kw ·h2【A 】由灯泡的规格参数可知灯泡电阻R=U ²/p=36/3.6=10Ω,当滑片p 滑至a 时,电路等效为图1:其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
所以灯泡两端的电压U=I =0.6×10=6V(即电源电压)。
当滑片在b 端时,电路等效为图2:电压表所测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已知=4V ,则可求出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6-4=2V ,则通过灯泡的电流(也即整个电路中的电流)I=2/6=A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I=12Ω,此时功率为p=IU=4/3W3【C 】=250+300+100+2200+250+800+40*8=4220W ,由P=IU 得I=P/U=4220/220≈19.18 4【C 】S ₂闭合时R ₂被短路,电路中只有R ₁一个电阻,S ₂断开后,相当于在原电路中串联一个R ₂,总电阻增大,所以R ₁上的电压(即V ₁)变小,总电流减小,总电压(即V ₂)不变。
V ₁/A=R ₁,V ₂/A=R ₂5【A 】灯泡电阻=U ²/P=3Ω。
=U ²/=,所以越小越大;最小时最大。
但由于越小灯泡上的电压会越大,所以为了保证灯泡的最大电压为3V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小电压为6-3=3V ,由串联电路的电阻与电压的关系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也应为3Ω。
总功率=6²/6=6W 。
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时(为9Ω)器电压最大,此时=6×=4.5V 图1 图2 L A L R A V6【D】甲的额定电流==9/6=1.5A,乙的额定电流为3A。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集锦57例(带答案)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集锦57例(带答案)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1、如图1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_______________分s;;;;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分.2、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差不多为1秒的是()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D.人行走5米路程所需的时间3、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cm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则这辆小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v1+v2 2B. v1?v2 v1+v2C. 2v1?v2 v1+v2D. v1+v2 v1?v25、墨墨测出了小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1)小车在AB段处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2)小车在OA段运动的速度 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运动的速度.(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km/h.6、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右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s,平均速度为 _______m/s.7、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A.跟实际值相同 C.比实际值偏小8、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 C.大地─水─鱼9、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声.若当时的速度是340m/s,问:反坦克炮距坦克多远?炮弹运行速度多大?10、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11、声音的响度跟距声源的_______有关12、下列4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响度大的是() A.(1)(3)B.比实际值偏大 D.不能确定B.空气─水一鱼 D.水─鱼B.(2)(4) C.(1)(2) D.(3)(4)14、登山队员在攀登雪山时不许高声叫喊.只能借助手势互通消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6、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A.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D.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7、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时,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_______℃. 18、有两支体温计的示数都是37.7℃,用这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分别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19、说出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1)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2)夏天湿衣服晾干(3)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4)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B.为了看清后面的物体,且扩大视野C.为了看清后面的物体,且缩小大视野D.成的像是缩小的倒立的虚像22、如图在圆形大厅的顶部四周安装了若干个监控器,每个监控器监控的角度是55°,则至少要安装 ____个监控器才能监控到整个大厅.23、办公大厅顶部采用凸面镜设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小组成员发现:除了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因为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从车后方入射的水平光会被前窗玻璃内表面反射向 ________,就不会反射到司机的眼睛里;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前窗的 _______,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_______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即使前窗竖直装, ______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混淆.25、下列词句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____________ (选填数字号码)①立竿见影;②镜花水月;③坐井观天;④海市蜃楼;⑤凿壁偷光;⑥水中捞月;⑦夕阳如血;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26、夜晚,人们常看到星星在夜空中闪烁,这是因为星星发出的光()A.是断断续续的结果B.被其他星体不断遮挡的结果C.被密度均匀的大气层反射的结果D.被密度不稳定的大气层折射的结果27、星光灿烂,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象顽皮孩子在眨眼,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像顽皮的孩子在不时地眨着眼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看到的“星星”是_______像.29、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B. C. D.、(1)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射向水中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后,反射光线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2)画出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图中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小明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你用光的作图法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33、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34、请在玻璃砖内恰有一个圆形的气泡,请画出图中光线穿过它的光路图.35、水中有一气泡,一束光从水中射入气泡内,请作出光射入气泡及射出后的光路图.36、投影仪上方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37、一凸透镜焦距在10cm与15cm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38、一个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39、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40、近视眼的睫状体无法放松,调节功能弱,对吗?41、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则奶奶的老花镜为图中的()B. C. D.42、所示,为光线经过某人眼球的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人看不清远处物体,是近视眼B.此人看不清近处物体,是近视眼C.此眼睛应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D.此眼睛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43、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体,把口径加大的目的是()A.会聚更多的光C.增大视角44、“①地球、②太阳系、③宇宙、④银河系”,按照天体的尺寸从大到小的顺序,正确排列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填写天体前的序号).45、把物体质量从小到大排序(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一位初三学生质量②一枚1元硬币质量③一个鸡蛋质量④一台手提电脑质量⑤一本物理书质量⑥一头大象质量.46、以下物体质量最接近2.5×107mg的是()A.一头火象47、小明利用天平测一块小石块的质量.(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2)他测量小石块质量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其中违反操作规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小石块的实际质量是 _______________g. B.一个小学生 C.一只兔子 D.一只蚂蚁B.成像更明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8、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瓶内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减小求:(1)石块的重力.(2)石块的体积.(3)石块的密度.(4)石块所受到的浮力.54、晴天,位同学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的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流向外界,应顺风走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应顺风走C.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流向外界,应迎风走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应迎风走.55、甲乙两块矿石的质量相等,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若将甲切去一半,将乙切去三分之二,则剩余矿石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_.56、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57、为了使竖直放置的正方形玻璃管内的水按图中方向流动,采取冷却的方法,温度降低的位置是()11 B.b处 C.c处 D.d处1、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两个图中秒针指示的位置相同,关键是看小盘的分针指示的位置,图1中,分针指示在3.5min以后,因此秒针是48s,即读数是3min48s;图2中,分针指示在3min到3.5min之间,因此秒针是18s,即读数是3min18s.故答案为:3min48s;3min18s.2、解答:解: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约为0.6秒,不符合题意;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C、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符合题意;D、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m/s,因此行走5m所需的时间约5s,不符合题意.3、分析:本题考查对刻度尺分度值和物体热胀冷缩特性的了解以及对实验效果扩大法的运用.由于钢尺的热胀冷缩的变化量很小,所以用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为了能够读出数据则需要将其微小变化进行放大(如本题所示),然后才能观察其变化量的大小.解答:解:由于刻度尺的分度值过大,对于物体因热胀冷缩出现的微小变化无法测量,通过本题的实验改造进而将微小的变化扩大,便于观察读数.所以本题的答案为:(1)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其他答案合理亦可)(2)指针示数变化(答指针偏转角度亦可);放大(3)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物体的长度变化是否与材料(物体的自身长度、温度的变化大小等)有关?(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求出总路程与总时间,最后由平均速度求出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总时间是2t,则前一半与后一半时间都是t,∴物体的路程:s1=v1t,s2=v2t,总路程s=s1+s2=v1t+v2t,5、答案为:(1)静止;(2)大于;(3)12.分析:根据图象可知小车在OA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在AB段处于静止状态,在B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小车在在OA段、BC段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分析图象可知小车在AB段用时为t2=3min=0.05h,但是路程为零,所以AB段小车处于静止状态;(2)小车在OA段运动通过的s1=2km,用时t1=6min=0.1h,OA段的速度;小车在BC 段通过的s3=1km,t3=6min=0.1h,BC段的速度=10km/h,所以小车在OA段运动的速度大于BC段运动的速度;(3)由图可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路程s=2km+1km=3km,用时s=15min=0.25h,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12km/h.6、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小球从A到D的运动时间是t=0.1s×3=0.3s,小球的路程s=30cm=0.3m,小球的平均速度v=1m/s;故答案为:0.3 ; 1.7、解答:解:由题知,测出的总路程s准确,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t比实际值偏大,∴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偏小.8、分析: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V固>V液>V空气.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慢且衰减快,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传播速度在比空气中快,因此脚步声应先经过大地再经过水传到鱼的听觉器官.9、答: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为510m;炮弹飞行的速度为850m/s.解答:解:(1)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t=2.1s-0.6s=1.5s,∴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s=vt=340m/s×1.5s=510m;10、解答:解:A、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合题意.B、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鼓面振动引起鼓外空气振动再将振动传至人耳,不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C、鼓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不合题意.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剧场的混响时间不同,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不合题意.11、距离12、解:(1)音调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3)女声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女高音就是这个原理;(4)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14、解答:答: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在高声喊叫的同时,也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了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层的振动,声可以传递能量,高喊可能由于声传递的能量造成雪崩,带来人员伤亡和设备的损失.16、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分贝是声音响度的单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17、故答案为:b温度计与烧杯底接触(测量的是烧杯底的温度);44.18、答案为:37.7℃;38.419、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解答:解:(1)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2)湿衣服干了,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3)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解答:解;∵图中监控器扫射范围对应的圆周角为55°∴它对应的圆心角为110°要想监控到每一个角度,监控范围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得大于或等于360°所以至少得4个监控器.23、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光的照射范围大 24、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前窗玻璃倾斜,车内物体通过它成像在车的前上方,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不会扰乱司机的视线.解答:解: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从车后方入射的水平光会被前窗玻璃内表面反射向(下),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25、解:①立竿见影,这个影是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②镜花水月,这里的花和月都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③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④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⑤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⑥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⑦夕阳如血,是因为夕阳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折射形成的;⑧猪八戒照镜子,这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答案为:④⑦. 26、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上疏下密,当光线斜射到大气层时,类同于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不断偏折.由于介质的疏密不断变化,折射光线会连续偏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很多奇观,如海市蜃楼、沙漠蜃景等.解答:解:星光绝大部分是宇宙中的恒星发射出来的光,恒星的发光是持续不断的,星光传播到地球表面前,除了要通过浩瀚的宇宙真空区域,还要穿过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层,星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时,要产生反射和折射,我们在地面所看到的星光是经过大气层折射后的那部分光.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也要发生折射,一般说来,空气相对于地面不是静止的,总是在流动,随着空气的流动,在观察者注视的区域内,空气的密度会时大时小,因此穿过该区域的星光被折射,会有所不同,于是,折射光线就会不停的颤动、摇摆.27、答案:28、解答:解:当繁星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运动,疏密不断变化,大气层对星光折射的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星光时明时暗的闪烁.即星星闪烁不定是: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的缘故.看到的“星星”是折射而成的虚像.故答案为:光的折射;虚.29、答案:B 分析:当将筷子插入水中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从上面看起来水中的部分会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所以就会看起来向上弯折.解答:解:水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在水面以上看到的物体的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即A点的像在A′点,如图所示:所以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筷子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水内的部分看上去向上弯折.另外,盛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筷子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水中的筷子既向上弯折又变粗了.故选B.、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出点光源S在关于水面的对称点S′,即像点.连接S′P,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连接OP即为反射光线;过入射点O做水面的垂线即为法线,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和法线可以确定入射角,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以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OA.答案如下图所示:(2)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入射光线过光心,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射向另一个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由此可以做出三条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答案如下图所示:32、分析:根据光是从空气进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像比实物的位置偏高;①首先确定光的入射点;②画入射光线,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到飞机的像,所以像比实际飞机要高一些.故答案为:解答:解:①连接飞机与观察口,入射点在连线与界面的交点左侧,在靠近交点的位置确定入射点,画出法线;②根据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规律画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飞机的虚像上.所以图中下方是飞机,上方是飞机的像.33、分析:要判断光线通过玻璃砖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玻璃砖属于什么透镜.图中,玻璃砖是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解答:解:如果同学们不对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选B,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C是正确的.34、分析:(1)先画出完整的入射光线,过入射点作出法线;(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解:①过入射点作气泡表面垂线即法线;②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③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答案为:35、分析: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36、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投影仪的构造,同时要掌握其作用.同时要掌握投影仪的制作原理: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解答:解:投影仪物是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可以将透镜会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或改变光路)的作用.故答案为: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7、分析:凸透镜成像时,。
八下物理期末错题集.概要

初二物理期末测试题错题集锦一、细心选一选1、下列数据中,错误的是( )A.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B.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分钟约为70次D.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 kg2、质量为45kg的某同学在跳绳时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估算出该同学在1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A.45W B.135W C.169W D.270W3、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500N的物体G,滑轮重40N,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
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大小应是(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A.270NB.360NC.540N D.720N4、如右图所示,东湖海洋世界里的海豚正在顽皮的吐泡泡。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气泡开始上升时做加速运动B、气泡上升时气泡内部的压强逐渐减小C、气泡上升时气泡所受的浮力逐渐增大D、气泡上升是因为气泡具有惯性的缘故5.质量相同的实心铁球与实心木球浸没于水中放手后,铁球下沉而木球上浮。
静止后它们所受的浮力大小关系为()A.F浮铁=F浮木B. F浮铁〉F浮木C. F浮铁〈F浮木D.无法确定6.玻璃杯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物理课上也常它做实验,下列说明的物理道理错误的是()A.甲图向两个杯子中间吹气,左杯中的乒乓球会向杯口运动,说明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B.乙图杯中水没有下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C.丙图用力击打鸡蛋下面的硬纸片,硬纸片被击飞而鸡蛋却落在原处,说明鸡蛋受到惯性作用D.丁图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7.如图表示一个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梯上升过程中,人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电梯上升过程中,人的机械能不断增大C.电梯上升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为零D.人对电梯的压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个底面积为100cm2、质量为200g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有一块质量为60g,体积是100cm3的木块.然后向容器中注水,(g=10N/kg)则( )A.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600NB.木块的密度是0.6kg/m3C.注水后当木块漂浮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注水前相等D.注水后当木块漂浮时,木块排开水的质量为60g9、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经典易错题84例带答案Word版可打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经典易错题84例1.有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支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
当阳光斜照是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2.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A:照射情况不变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C:灯光离开路面D:照射距离变短3.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平面镜,它的作用是: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的位置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4.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在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还有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而小华改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知道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省燃料但费时间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费燃料但省时间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省燃料且时间相近5.当一个物体从凸透镜外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外,那么像:A:逐渐增大B:逐渐较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6.在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外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经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7.如图所示,0 00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上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 点时像在C点,则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一定位于A点左侧B:凸透镜可能位于A、B之间C:B点成像一定是虚像D:C点成像一定是虚像8.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A:变的疏了B:变的密了C: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D:疏密没有变化9.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上,取易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厘米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A:5cm B:10cm C:15cm D:30cm10.用照相机对小猫拍照,底片上所成的像正确的是:A:缩小的、左右反向、上下同向B:缩小的、左右反向、上下反向C:缩小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D:缩小的,左右同向、上下相反1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叫“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从而增大强度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2.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超声波)信号。
初二物理错题集

第1章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001】基本换算关系的记忆:1公里= 里 1千米= 2 里 1海里= 千米 1英尺= 米 1米= 纳米 1米= 微米【答案】2 2 1852 0.3048 10的9次方 10的6次方【解析】由于很多孩子对生活的认识太缺乏,特给出了以上大家不太关注的一些单位换算。
尽管前面4个不是考试范围,但是大家必须要知道大概的关系,拓宽的视野,为以后物理路上走的更远。
而后面的2个基本单位换算是需要每个孩子都必须会的,切记,暑期课的时候大家的换算还是特别不容易掌握的,希望秋季加油一定把他搞熟悉了。
【002】一个石英钟的分针转1圈,则它的秒针转()A. 5圈B. 60圈C. 100圈D. 3600圈【答案】B【解析】本题容易错选D。
把题再读一遍其实答案就出来了。
【改】一个石英钟的时针转一圈,则它的秒表转()【答案】请自行思考,可跟帖回复答案。
【003】关于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高度约为80cmB. 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C. 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gD. 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问约为5s【答案】A【00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单位换算注意,物理中每个物理单位之间也是可以除和乘的。
例如B中两个长度单位相乘,应该是面积单位。
【005】电视机、电脑演示器等通常用英寸屏幕大小的单位.如25寸,是指屏幕对角线长度是25英寸,则25英寸大约是()A.63.5B.63.5cmC.63.5mmD.63.5nm【答案】B【006】请读出秒表的读数__________【答案】3min38.3s【007】某同学测得他的课桌的高度是1.346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估读数字是60B.此结果精确到cmC.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dmD.准确值是1.346m【解析】注意一点即可,不管是准确值还是估读值,一定要带单位,否则都算错误,请同学们牢牢记住。
初二物理错题集合

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2、某饭店的洗手间里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洗手后把手放到干手器的吹风口处,它就会自动打开,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其主要原因是()。
A.吹出的热风具有吸湿作用B.热风加快了手面上的空气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热风加快了手面上的空气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热风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3、在某地做实验时,水的沸点稳定在90℃,此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填高,低,相等}。
4、一列火车以360m/s的速度,用了3min穿过长度为1600m的大桥,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5、李明发现,到了冬天的晚上,汽车司机把车停放好了以后,还要把汽车水箱里的水放掉。
可是今年冬天,李明又发现汽车司机只是向水箱里加了一桶“防冻液”,就不用每天晚上放水了。
请问:“防冻液”应具备什么特点?为什么加“防冻液”就能防冻?6、试按照温度计使用的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起来()。
A.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物体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在温度计数值不再变动时进行读数.7、如图所示,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8、一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用来测量某物体长度时,以下记录中,正确的是()。
A、0.61mB、6.1dmC、61cmD、610mm9、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是()。
物体的长度是()。
10、【不定项选】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B. 冬季,玻璃上结冰花C. 衣箱中防虫用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 夏天,水缸外壁“出汗”E. 早晨有浓雾F. 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G. 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H. 水结成了冰I. 碘加热后不见了 J. 冬天,洗热水澡时室内玻璃面变模糊11、【不定项选】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物理八年级错题带解析

物理八年级错题带解析一、关于声音的特性1. 题目: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 音调低,响度大B. 音调低,响度小C. 音调高,响度大D. 音调高,响度小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男低音中的“低”指音调低,女高音中的“高”指音调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独唱与轻声伴唱相比,独唱的声音大,即响度大。
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答案为A。
2. 题目: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频率解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轻声”说话表示声音小,“大声”喊叫表示声音大,这都是描述声音响度的,与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色(声音的特色)、频率(决定音调)无关,所以答案为C。
二、关于光的直线传播1. 题目: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 日食、月食B. 影子的形成D. 射击时,人眼、枪口准星、目标“三点”成一线才能射准解析:日食、月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位置关系造成的;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阴暗区域;射击时“三点一线”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题目:一根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m,一身高1.8m的人直立时影长为1.2m,求电线杆的高度。
解析:因为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实际高度和影长的比值是相同的。
设电线杆的高度为h。
根据比例关系可得:公式先计算公式,则公式,所以电线杆的高度为9m。
三、关于物态变化1. 题目: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 先液化后蒸发B. 先升华后蒸发C. 先液化后升华D. 先凝华后升华解析: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温度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表面,这是液化现象。
物理八年级错题集

物理八年级错题集一、机械运动1.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m的路程用了30s的时间,则它在前15s路程内的速度为多少?- 错误答案:- 有些同学可能会先算出总速度公式,然后认为前15s的速度与总速度不同,错误地进行其他计算。
- 正确答案及解析:-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始终不变。
根据公式,公式,所以它在前15s路程内的速度也是1.5m/s。
2. 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多少?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多少?- 错误答案:- 对于第一问,有些同学可能会直接把路程之比当成速度之比,得到错误答案1:2;对于第二问,可能会错误地认为时间之比就是速度之比,得到1:2。
- 正确答案及解析:- 根据速度公式公式。
- (1)当时间公式相同时,公式,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已知公式,所以公式。
- (2)当路程公式相同时,公式,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已知公式,所以公式。
二、声现象1. 人在峡谷中呼喊之后,会听到回声,如果从呼喊到听到回声用了5s,则反射声音的峭壁距呼喊者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错误答案:- 有些同学可能会直接用公式公式,没有考虑到声音从呼喊者到峭壁再返回呼喊者所走的路程是峭壁到呼喊者距离的两倍。
- 正确答案及解析:- 因为声音从呼喊者到峭壁再返回呼喊者,所以峭壁到呼喊者的距离公式。
2. 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声音,这两次声音的间隔为0.4s,求铁管的长度(已知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错误答案:- 有些同学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两次声音传播的时间差是由于速度差造成的,直接用公式,然后得出公式,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或者公式理解错误。
- 正确答案及解析:- 设铁管的长度为公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公式,声音在铁中传播的时间公式。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集锦71例(带答案)Word版可打印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集锦71例(带答案)Word版可打印1、小明搬新居,在测量窗户玻璃的长度和测量窗帘的长度时应分别选用分度值是多少的刻度尺?()A.cm,dm2、测量一个人的脉搏时,1min跳动了75次,这个人的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是_____S.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在前1.75时的速度大小是()A.12.5m/B.2.5m/C.0.4m/D.1.25m/4、小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5m/,小陈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4m/,这说明()A.上学时,小李骑车比小陈快B.小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陈家到学校的距离远C.小李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陈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少D.任何时候小李骑车的速度都比小陈快5、物体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已知该物体在第1内运动了2m,第2内运动了4m,,第3内运动了6m,第4内运动了8m,以此类推,则物体在整个过程中()B.mm,cmC.um,mmD.mm,mA.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变速直线运动;B.先做变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D.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6、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三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A、B、C,速度大小分别是:VA=180m/min,VB=12m/,VC=3.6km/h,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运动最慢的是______.8、飞机沿直线,快慢不变地飞行了15min,通过的路程是270km,则它的飞行速度是______km/h,合______m/.9、在学校的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右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的谈论这个问题:(1)降落伞下落得越慢,说明其运动速度越________(2)要测量降落伞的下落速度,要测量物理量有_____、_____;(3)用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4)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用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5)在这次比赛中也可以通过相同___________比较__________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6)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小明家离学校600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A.60m/B.6m/C.1m/D.1m/min211、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2:3,路程之比为4:3,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A3:2;B2:3C9:8D8:912、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A.3:213、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米每秒,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14、甲从A地到B地走了10cm用了3秒,甲的速度是______m/15、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___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3:1C.3:4D.4:316、设计一个测定圆盘蚊香的燃烧速度的实验,要求:(1)写出所需器材;(2)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3)写出燃烧速度的表达式(用所测量的字母表示)17、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_______3,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_______,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只填对应序号)18、下列两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图甲是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图乙是改变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图甲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_______与______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图乙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_______与_______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19、判断对错: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初二物理)高频错题集

八年级物理高频错题集1.【题文】如图所示,用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物体以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
物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方向水平向左B.在内,绳子对做的功为C.滑轮移动的速度是D.拉力做功功率为2.【题文】如图,、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其中力,方向水平向左,力,方向水平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和之间摩擦力为B.地面对的摩擦力为,方向水平向左C.地面对的摩擦力为,方向水平向左D.对的摩擦力为,方向水平向右3.【题文】现代农业利用喷药无人机喷洒农药,安全又高效。
如图所示,喷药无人机在农田上方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同时均匀喷洒农药,此过程中,喷药无人机的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4.【题文】如图所示,一物块沿固定不动的斜面匀速下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块可能受两个力作用B.物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块的机械能减小D.物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5.【题文】如图所示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口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6.【题文】如图所示,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端挂的重物时,木板端刚刚开始翘起,木板重为A. B. C. D.7.【题文】如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液体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这个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这个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甲液体密度较大D.密度计处的刻度值应大于处的刻度值8.【题文】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台面上,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
物理八年级上册错题集

物理八年级上册错题集
为了帮助您整理八年级上册的物理错题集,我将为您提供一个样例。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样例,并不能保证覆盖所有的知识点和题型。
题目:小明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箱不受摩擦力
B.木箱受的是平衡力
C.木箱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木箱处于静止,没有惯性
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A、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木箱受的
是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木箱受到推力和静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故A错误,B正确;
CD、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CD错误。
您可以根据这个样例,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整理进去,并附上正确答案和解析。
此外,还可以写下自己对这道题目的理解或者当时做错的原因。
这样的错题集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避免在考试中重复犯错。
初二物理错题集

1. 一束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如果折射角不断地增大,则入射角一定( )A.保持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无法断定2. 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A.都是经水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经水面反射和水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经水面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经水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3. 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4.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图中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5. 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入射角为60°。
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位置,并大致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6. 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平行玻璃砖上表面的一束光,请画出这束光通过玻璃砖的光路图。
7.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8.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
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9.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
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10.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11.如图所示,光沿CO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请在图中作出光线分别透过平直界面AOB 和圆弧形界面AMB时的光路图。
《我的初二物理错题本》(含参考答案)

我的初二物理错题本目录1.引言2.第一章:力学3.第二章:光学4.第三章:热学5.第四章:电学6.第五章:能量与能量转换7.结论8.参考答案引言初二是一个学习物理的重要年级,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然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错题,这些错题不仅限于考试的答题错误,还包括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上的错误。
为了帮助自己复习和纠正这些错误,我决定整理我的初二物理错题本,并附上参考答案,以供日后复习和学习参考。
第一章:力学1.问题:什么是力?参考答案: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用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它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开始运动,或改变正进行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
2.问题: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参考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问题:什么是重力?参考答案: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根据普遍的引力定律,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第二章:光学…第三章:热学…第四章:电学…第五章:能量与能量转换…结论通过整理我的初二物理错题本,我发现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主要包括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清、计算错误等。
通过仔细分析每道错题,查找相关知识点,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此外,参考答案的提供也对我及时纠正错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物理知识,加强对错题的理解和复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
参考答案1.问题:什么是力?参考答案: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用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它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开始运动,或改变正进行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
2.问题: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参考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问题:什么是重力?参考答案: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八年级物理易错题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易错题及解析以下是一些八年级物理中容易出错的题目以及详细解析:1.问题:哪个选项描述了力的正确性质?A.力是物体的性质B.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产生声音的原因解析:正确答案是C。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
选项A错误,因为力不是物体的性质;选项B错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选项D错误,因为力与声音没有直接关系。
2.问题:下面哪个选项描述了压强的正确概念?A.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B.压强是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C.压强是物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D.压强是单位长度上受到的拉力的大小解析:正确答案是A。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它与力和面积的比值有关。
选项B是密度的定义;选项C是压力的定义;选项D是张力的定义。
3.问题:下面哪个选项描述了电流的正确特征?A.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速度B.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C.电流是电荷的能量损失D.电流是电荷通过横截面的单位时间内的数量解析:正确答案是D。
电流是电荷通过横截面的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它与电荷的移动速度和电荷数量有关。
选项A错误,因为电流不是电荷的移动速度;选项B 错误,因为电流不仅与电荷数量有关,还与时间有关;选项C错误,因为电流与电荷的能量损失无关。
4.问题:下面哪个选项描述了电阻的正确性质?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B.电阻是导体的长度和截面积的乘积C.电阻是导体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值变化D.电阻是导体的电荷量除以电压解析:正确答案是A。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它与电流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选项B是电阻的定义;选项C是电阻温度系数的描述;选项D是欧姆定律中的公式。
5.问题:下面哪个选项描述了电能的正确概念?A.电能是电荷的移动速度B.电能是电荷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磁场C.电能是电荷在电路中受到的力的大小D.电能是电荷具有的能量形式解析:正确答案是D。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集锦57例(带答案)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1、如图1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_______________分s;;;;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分.2、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差不多为1秒的是()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C.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D.人行走5米路程所需的时间3、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cm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则这辆小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v1+v2 2 B.v1•v2v1+v2C.2v1•v2v1+v2D.v1+v2v1•v25、墨墨测出了小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1)小车在AB段处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2)小车在OA段运动的速度 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运动的速度.(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km/h.6、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右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s,平均速度为 _______m/s.7、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A.跟实际值相同B.比实际值偏大C.比实际值偏小D.不能确定8、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一鱼C.大地─水─鱼D.水─鱼9、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声.若当时的速度是340m/s,问:反坦克炮距坦克多远?炮弹运行速度多大?10、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11、声音的响度跟距声源的_______有关12、下列4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响度大的是()A.(1)(3)B.(2)(4)C.(1)(2)D.(3)(4)14、登山队员在攀登雪山时不许高声叫喊.只能借助手势互通消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6、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A.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D.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7、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时,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_______℃.18、有两支体温计的示数都是37.7℃,用这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分别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19、说出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1)烧开水时冒的“白气”(2)夏天湿衣服晾干(3)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4)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5)钢水浇铸成火车轮(6)吃冰棒解热(7)游泳以后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8)冬天,玻璃窗上结的霜(9)雾的形成:(10)雾凇的形成:(1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12)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1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1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1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1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1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1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19)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20)水结成冰()(21)北方冬天的树挂()(22)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23)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24)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20、雪天路面有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B.洒上盐水后,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C.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21、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 ________,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________,极易发生 _______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22、汽车上用凸面镜做后视镜,是因为()A.大所成的像放大的正立的虚像B.为了看清后面的物体,且扩大视野C.为了看清后面的物体,且缩小大视野D.成的像是缩小的倒立的虚像22、如图在圆形大厅的顶部四周安装了若干个监控器,每个监控器监控的角度是55°,则至少要安装 ____个监控器才能监控到整个大厅.23、办公大厅顶部采用凸面镜设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小组成员发现:除了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因为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从车后方入射的水平光会被前窗玻璃内表面反射向 ________,就不会反射到司机的眼睛里;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前窗的 _______,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_______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即使前窗竖直装, ______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混淆.25、下列词句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____________(选填数字号码)①立竿见影;②镜花水月;③坐井观天;④海市蜃楼;⑤凿壁偷光;⑥水中捞月;⑦夕阳如血;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26、夜晚,人们常看到星星在夜空中闪烁,这是因为星星发出的光()A.是断断续续的结果B.被其他星体不断遮挡的结果C.被密度均匀的大气层反射的结果D.被密度不稳定的大气层折射的结果27、星光灿烂,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象顽皮孩子在眨眼,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像顽皮的孩子在不时地眨着眼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看到的“星星”是 _______像.29、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B.C.D.30、(1)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射向水中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后,反射光线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2)画出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图中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小明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你用光的作图法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33、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34、请在玻璃砖内恰有一个圆形的气泡,请画出图中光线穿过它的光路图.35、水中有一气泡,一束光从水中射入气泡内,请作出光射入气泡及射出后的光路图.36、投影仪上方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37、一凸透镜焦距在10cm与15cm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B.缩小的C.正立的D.倒立的38、一个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39、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40、近视眼的睫状体无法放松,调节功能弱,对吗?41、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则奶奶的老花镜为图中的()A.B.C.D.42、所示,为光线经过某人眼球的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人看不清远处物体,是近视眼B.此人看不清近处物体,是近视眼C.此眼睛应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D.此眼睛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43、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体,把口径加大的目的是()A.会聚更多的光B.成像更明亮C.增大视角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4、“①地球、②太阳系、③宇宙、④银河系”,按照天体的尺寸从大到小的顺序,正确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天体前的序号).45、把物体质量从小到大排序(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一位初三学生质量②一枚1元硬币质量③一个鸡蛋质量④一台手提电脑质量⑤一本物理书质量⑥一头大象质量.46、以下物体质量最接近2.5×107mg的是()A.一头火象B.一个小学生C.一只兔子D.一只蚂蚁47、小明利用天平测一块小石块的质量.(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2)他测量小石块质量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其中违反操作规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小石块的实际质量是 _______________g.48、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瓶内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减小B.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变大C.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D.质量减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49、50、51、一块石碑,长50cm,宽20cm,高3m,质量为0.75吨,其密度是()A.2.5×106kg/m3B.2.5×103g/cm3C.2.5×10-3g/cm3D.2.5g/cm352、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探索出无模板冷冻干燥法,即在低温和真空条件下,制备出了一种叫“全碳气凝胶”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一块8cm3的“全碳气凝胶”甚至可以静止地被花蕊支起,说明该材料的__________很小.一块体积为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只有0.016g,则它的密度为 ________kg/m3.53、把一质量为56g的石块,放在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的位置,(g取“10N/kg“)求:(1)石块的重力.(2)石块的体积.(3)石块的密度.(4)石块所受到的浮力.54、晴天,位同学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的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流向外界,应顺风走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应顺风走C.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流向外界,应迎风走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应迎风走.55、甲乙两块矿石的质量相等,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若将甲切去一半,将乙切去三分之二,则剩余矿石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_.56、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57、为了使竖直放置的正方形玻璃管内的水按图中方向流动,采取冷却的方法,温度降低的位置是()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1、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两个图中秒针指示的位置相同,关键是看小盘的分针指示的位置,图1中,分针指示在3.5min以后,因此秒针是48s,即读数是3min48s;图2中,分针指示在3min到3.5min之间,因此秒针是18s,即读数是3min18s.故答案为:3min48s;3min18s.2、解答:解: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约为0.6秒,不符合题意;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C、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符合题意;D、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m/s,因此行走5m所需的时间约5s,不符合题意.故选C.3、分析:本题考查对刻度尺分度值和物体热胀冷缩特性的了解以及对实验效果扩大法的运用.由于钢尺的热胀冷缩的变化量很小,所以用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为了能够读出数据则需要将其微小变化进行放大(如本题所示),然后才能观察其变化量的大小.解答:解:由于刻度尺的分度值过大,对于物体因热胀冷缩出现的微小变化无法测量,通过本题的实验改造进而将微小的变化扩大,便于观察读数.所以本题的答案为:(1)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其他答案合理亦可)(2)指针示数变化(答指针偏转角度亦可);放大(3)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物体的长度变化是否与材料(物体的自身长度、温度的变化大小等)有关?(其他合理答案亦可)4、A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求出总路程与总时间,最后由平均速度求出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总时间是2t,则前一半与后一半时间都是t,∴物体的路程:s1=v1t,s2=v2t,总路程s=s1+s2=v1t+v2t,5、答案为:(1)静止;(2)大于;(3)12.分析:根据图象可知小车在OA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在AB段处于静止状态,在B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小车在在OA段、BC段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分析图象可知小车在AB段用时为t2=3min=0.05h,但是路程为零,所以AB段小车处于静止状态;(2)小车在OA段运动通过的s1=2km,用时t1=6min=0.1h,OA段的速度;小车在BC段通过的s3=1km,t3=6min=0.1h,BC段的速度=10km/h,所以小车在OA段运动的速度大于BC段运动的速度;(3)由图可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路程s=2km+1km=3km,用时s=15min=0.25h,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12km/h.6、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小球从A到D的运动时间是t=0.1s×3=0.3s,小球的路程s=30cm=0.3m,小球的平均速度v=1m/s;故答案为:0.3 ; 1.7、解答:解:由题知,测出的总路程s准确,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t比实际值偏大,∴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偏小.故选C.8、分析: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V固>V液>V空气.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慢且衰减快,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传播速度在比空气中快,因此脚步声应先经过大地再经过水传到鱼的听觉器官.故选C.9、答: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为510m;炮弹飞行的速度为850m/s.解答:解:(1)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t=2.1s-0.6s=1.5s,∴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s=vt=340m/s×1.5s=510m;10、解答:解:A、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合题意.B、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鼓面振动引起鼓外空气振动再将振动传至人耳,不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C、鼓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不合题意.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剧场的混响时间不同,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不合题意.故选B.11、距离12、解:(1)音调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3)女声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女高音就是这个原理;(4)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故选B14、解答:答: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在高声喊叫的同时,也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了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层的振动,声可以传递能量,高喊可能由于声传递的能量造成雪崩,带来人员伤亡和设备的损失.16、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分贝是声音响度的单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17、故答案为:b温度计与烧杯底接触(测量的是烧杯底的温度);44.18、答案为:37.7℃;38.419、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解答:解:(1)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2)湿衣服干了,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3)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4)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了,是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要吸热;(5)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钢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6)吃棒冰解热是冰棒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7)游泳以后从水中出来,水会蒸发吸热,感觉特别冷,属于汽化现象;(8)冬天,玻璃窗上结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9)雾的形成: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10)雾凇的形成: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1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12)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液化)(1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1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1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1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1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1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汽化)(19)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20)水结成冰(凝固)(2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22)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23)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24)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20、分析:(1)晶体的熔点跟晶体的种类、是否有杂质、压强等有关.(2)晶体中有杂质可以降低晶体的熔点.解答:解: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是增加杂质,降低冰的熔点.增加盐,不能使冰雪的温度升高.故选A.21、解答:解:“倒春寒”天气空气的温度比较低,会使地面、墙壁受冷温度降低;暖湿气流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大,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地面、墙壁就会液化成小水珠.故答案为:较低;较高;液化.22、分析:由图可知扫射到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110°,而圆周角为360°,所以至少得4个监控器才可以.解答:解;∵图中监控器扫射范围对应的圆周角为55°∴它对应的圆心角为110°要想监控到每一个角度,监控范围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得大于或等于360°所以至少得4个监控器.23、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光的照射范围大24、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前窗玻璃倾斜,车内物体通过它成像在车的前上方,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不会扰乱司机的视线.解答:解: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从车后方入射的水平光会被前窗玻璃内表面反射向(下),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25、解:①立竿见影,这个影是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②镜花水月,这里的花和月都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③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④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⑤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⑥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⑦夕阳如血,是因为夕阳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折射形成的;⑧猪八戒照镜子,这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答案为:④⑦.26、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上疏下密,当光线斜射到大气层时,类同于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不断偏折.由于介质的疏密不断变化,折射光线会连续偏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很多奇观,如海市蜃楼、沙漠蜃景等.解答:解:星光绝大部分是宇宙中的恒星发射出来的光,恒星的发光是持续不断的,星光传播到地球表面前,除了要通过浩瀚的宇宙真空区域,还要穿过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层,星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时,要产生反射和折射,我们在地面所看到的星光是经过大气层折射后的那部分光.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也要发生折射,一般说来,空气相对于地面不是静止的,总是在流动,随着空气的流动,在观察者注视的区域内,空气的密度会时大时小,因此穿过该区域的星光被折射,会有所不同,于是,折射光线就会不停的颤动、摇摆.故选D.27、答案:28、解答:解:当繁星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运动,疏密不断变化,大气层对星光折射的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星光时明时暗的闪烁.即星星闪烁不定是: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的缘故.看到的“星星”是折射而成的虚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题图
第7 题图
暑假作业错题集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功率越小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小
B 导体的电阻跟电流成反比,跟电压成正比
C 采用超导体可以做成白炽灯泡的灯丝
D 5kw ·h 的电能可以供10000个0.5kw 的电吹风同时使用1h
2、如图所示,小灯泡的规格为6V 3.6W ,闭合开关,当P 滑至a 端时,电流表示数0.6A ,P 滑至b 端时电压表示数4V ,则( )
A 小灯泡电阻是6
B 电源电压是10V
C 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是10Ω
D P 在b 端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是0.8w 3、若你家有有250w 的电视机一台,300w 的洗衣机一台,100w 的电冰箱一台,2200的空调一台,250w 的电脑一台,800w 的电饭锅一台,40w 的电灯八只,那么你应选用的电能表是( )
A 220V 5A
B 220V 15A
C 220V 20A
D 220V 30A
4、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 ₁、R ₂为定值电阻,开关S ₁、S ₂都闭合时,电流表○A 与电压表○V ₁、○V ₂均有示数。
当开关S ₂由闭合到断开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V ₁示数不变
B 电流表A 示数不变
C ○V ₁示数与○A 示数比值不变
D ○V ₂示数与○A 示数比值不变
5、如图,电源电压6V ,一规格为3V 3W 的小灯泡与一个最大阻值
9Ω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分别为( )
A 6W 4.5V
B 4.5W 6V
C 6W 6V
D 9W 4.5V
6、把规格为6V 9W 的灯泡甲和规格为12V 36W 的灯泡乙串联后接在
电源两端,其中一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只为达到额定功率,则( )
A 电源电压18V
B 电路中电流为3A
C 两灯泡总功率为27W
D 甲的实际功率等于乙的实际功率
7、如图两个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相等,两灯泡规格
相同,闭合S ,当滑动变阻器的P 都从中间想右滑动
时,L ₁与L ₂的亮度( ) 第2题图
第 4题图
第 11题图 A L ₁和L ₂都变亮 B L ₁和L ₂都变暗
C L 始终比L ₂亮
D L ₁始终比L ₂暗
8、关于生活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险丝的作用是随时切断电源
B 有金属外壳的电器一定要接地
C 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D 使用试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9、下了对乒乓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没有惯性
B 乒乓球改变运动方向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
C 乒乓球给球拍的力和球拍给乒乓球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击球时,乒乓球先给球拍一个力,然后球拍也给乒乓球一个力
10、一重50N 的木箱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不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 ₁,当推力为22N 时,木箱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f ₂,则( )
A f ₁=0N f ₂=22N
B f ₁=0N f ₂=50N
C f ₁=50N f ₂=22N
D f ₁=10N f ₂=22N
11、如图,电源电压恒定,L ₁、L ₂的规格分别为6V 6W 和6V 12W 。
当闭
合K 时,L ₁正常发光,则断开K 时,两灯泡的总功率为( )
A 4W
B 18W
C 9W
D 12W
12、如图,小木块树立在小车上,随车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下了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木块没有收到小车的摩擦力
B 木块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 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当小车受阻突然停止时,如果小车与木块之间没有摩擦力,木块将向右倾倒
13、人体的密度约等于谁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
A 0.005m ³ B0.05 m ³ C 0.5 m ³ D2 m ³
14、201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元素和118号素
之间的空白,推测该元素为第117号原色的依据是( )
A 种子数
B 质子数
C 电子数
D 中子数和质子数
15、自行车轮胎充气时,胎内气体的密度和质量的变化是( )
A 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 质量和密度都变小
C 质量和密度都变大
D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第 12题图
第 21题图
第27题图
第 16题图
16、如图,甲乙丙三哥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等质量的酒精、水
和硫 酸。
由图可知甲、乙、丙中装入的分别是( )
A 硫酸、水、酒精
B 水、酒精、硫酸
C 酒精、水、硫酸
D 硫酸、酒精、水
17、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弹簧伸长的力
是( )
A 秒表的重力
B 秒表和测力计的重力
C 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 弹簧对秒表的拉力
18、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C 甲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大
D 甲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小
填空题
19、取一个标有10Ω 0.5A 的定值电阻,把他接在电压为3V 的电源上,消耗功率为 W ,若把他接在9V 的电源上,则至少需要 联一个 Ω的电阻才能正常工作。
20、如图,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L 规格为3V 0.6W ,R 为定值电阻。
只闭
合S 时,L 正常发光,再闭合S ₁,电流表的示数改变了0.3A ,则R 的阻
值是 Ω,此时L 和R 的功率之比是 。
21、电子式电能表表盘上标有3 000 imp/kW ·h 字样(imp/kW ·h 是电子式
电能表的一个重要参数“脉冲输出”的单位 ,表示每消耗电能 1 kW. h 表
盘上耗电指示灯闪烁的次数) , 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表上工作20min ,
电表闪烁了300次,则消耗的电能为 kW ·h ,其功率为 W 。
22、在匀速运动的火车上,某乘客车厢内桌子上的杯子是静止的,则他选得参照物是 。
23、煤油的密度是0.8×10³kg/m ³,他表示 。
24、甲乙两立方体的边长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4:3,则其密度之比是
25、一体积为30cm ³的空心铜球,质量为178g ,铜的密度为8.9×10³kg/m ³,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
26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 ³,乙物质密度为2 g/cm ³,各取一定量混合后密
度为3 g/cm ³,若混合前后的总体积不变,则所取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第 19题图
之比是。
27、一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没隔0.1s拍照一次,记录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则球从A到D用时 s,平均速度 m/s。
28、如图,当小车的运动状态突然发生变化时,木块状态如图所示,则小车的运动转台变化情况可能是,。
第28题图
解答题
29、现有定值电阻R₁和热敏电阻R₂,他们各自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
讲这两个元件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6V,当电流表示数70mA时求(1)R₁;(2)流过R₂的电流;(3)R₂的阻止;(4)电源的总功率。
30、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 ₁=10Ω,R ₂=20Ω,L的规格为6V 1.8W.当S ₁、S ₂都闭合时,L正常发光。
求(1)流过R ₁的电流(2)S ₁、S ₂都断开时L两端的电压。
31、家用电器工作时往往达不到额定功率,某同学在家做了如下实验,首先查处家里的电能表的规格是 3600r/kW·h。
随后他关闭了所有电器,只打开一只规格为220V 1210w的电热水壶工作,与此同时,观察到电能表盘3分钟转过180圈,电热水壶电阻不变,求(1)电水壶的电阻(2)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3)家里的是几电压
32现有一容积为3×m³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乌鸦每次将0.01kg的小石子投
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石子后水面恰好上升到瓶口,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