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部分6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名称解释部分

第一部分、往年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20 分)

1、长期趋势: 也称长期变异,是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2、类实验:不能作到随机分组或没有平行对照的实验。

3、金标准: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方法。

4、行为:是指人或动物为适应环境生存所作出反映或活动,它是脑功能或内在心理需要的外部表现。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12 分)

1、简述普查的优点与缺点。

答:普查的优点:(1)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2)可以同时调查

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3)能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在实现

“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的同时,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缺点:(1)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2)工作量大,工作不易

做细,难于保证调查质量。(3)费时、费力、成本高。

2、简述常用因果推断标准。

答:(1)关联的时间顺序;(2)关联的强度(3)关联的重复性(4)关联的合理性(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20分)

1、疾病的季节性:指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2.安慰剂效应:是指某些研究对象,由于依赖医药而表现的一种正向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甚至可以影响生理效应。

3.正确指数: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

力。

4.行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行为因素与行为相关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改变行为因素促进和维护、预防疾病,同时进行措施效果评价。

二、简答题(每题6 分,共12分)

1、简述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答:优点:(1)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2)结果具有可比性;(3)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缺点:(1)难以确定先因后因的时相关系;(2)一般不能获得发病资料。(3)如

果在一次现况研究进行过程中,研究对象中一些人正处于所研究疾病的潜伏期或者临床前期,极有可能被误判为正常人,低估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

2、简述Mill 准则的内容。

答:(1)求同法;(2 )求异法;(3)同异并用法;(4)共变法;(5)剩余法;(6)归纳统计推理。

第二部分、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情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

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2、发病率: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3、患病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4、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性质与患病率相同。

5、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6、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没,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7、潜在减寿年数: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8、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早死和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

失年。

9、散发: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10、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11、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单单位集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对传染病来说多

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12、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一探讨病因,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作用

大小。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13、描述性研究: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时间及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

或健康以及影响情况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的展现出来。

14、普查:指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为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15、抽样调查:指通过随即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的调查,以

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16、单纯随即抽样: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从总体N 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

随机方法抽取n 个,构成了一个样本。它的重要原则是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均为n/N)

17、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

样方法。设总体单位数为N,需要调查的样本数为n,则抽样比为n/N,抽样间隔为K=N/n。将每K个单位为一组,然后用随机方法确定第一组的单位号,最后每隔K个单位抽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

18、整群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19、分层抽样: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在从每一层进行单纯随机抽

样,组成一个样本。该法抽样误差比较小。

20、多级抽样: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常同时将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集中抽样方法结合综

合使用。

21、调查表:是收集科研所需资料的工具,是研究者根据设计的研究目的,将内容具体化到一系列问

题形式的一种表格。

22、生态学研究:是以人群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从而进行暴露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即用代表

人群组特征的量度来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23、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最主要的缺点,其是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

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的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第四章、队列研究

24、队列:是指具有某种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一个特定的研究人群组。

25、相对危险度(RR):是指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即两组危险度之比。

26、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又称为病因分值(E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与暴露的部分占暴露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27、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是指全人群某种疾病的发病率中,归因与某种暴露引起的

发病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28、归因危险度(AR) :又叫特异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

29、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30、S MR(标化死亡比):是以全人口死亡率作为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

亡人数,再求观察人群实际死亡人数与此预期死亡人数之比。

31、发病密度:是指在队列研究中以观察人时为分母计算出的发病率。

32、危险因素:是指能引起某种特定结局(如疾病)发生,或使其发生的频率增加的因子。

33、观察终点:是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34、匹配过头:不必要的工程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35、分析性研究:通常指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36、比值比(OR) :是暴露与某因素发生疾病的危险性是为暴露与某因素的危险性的多少倍。

37、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指病例和对照均选自医院。首先病例选自医院病例,对照按照设

计的要求,根据一定条件在病例来自的医院中选择,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38、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指病例来自某一确定的社区人群,对照根据设计要求和条件在同

一社区选择。

39、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一组患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

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40、匹配每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

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

41、混杂偏倚当我们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

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42、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称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或称干预性研究。

43、现场实验:现场实验是在实地环境下进行、以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

44、社区实验:是以社区人群整体作为干预单位的实验研究,常用于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45、霍桑效应:指正在进行的研究对被研究者的影响,人们因为成了研究中特别感兴趣和受注意的目标而改变了其行为的一种趋向,与他们接受的干预措施的特异性作用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